高二地理知识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 按照清洁生产的 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 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 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 种生态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 活动。
真题
(2010· 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
保持适度的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 持续性 原则 社会发展应保持在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 能力之内,寻求可持 续发展 人口规模, 合理开发和 利用自然资 源,处理好 发展经济和 保护环境的 关系 伏季休 渔制 度、牧 场轮牧 等
共
环境问题不受国
国际社会应超越 国界、民族、宗 教、文化的制约, 以积极、务实的 态度参加环境领 域中的国际合作
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 C.商品率高 B.集约化程度低 D.科技水平低
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
济”是强调人类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 质循环使用,并不产生污染,这种思想会促进人 类社会的发展。
考查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然而,人 类在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不断的将生态破 坏和环境污染带给地球家园。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 系,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据此回答 3~4 题。
(3)保护生物物种的生存环境, 即建立相对完整的自然 保护区网络 (4)公平性 (5)共同性 (6)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避免了药物对生态 环境的污染,同时防治密度大,效果好。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
生
l
农 业 文 明
我表现的机会 ,同时也激活了课堂气氛。也可以多设计
一
产 力
些开放性的课题供学生讨论 ,如我们生活中的哪些行
发 展 工 业 文 明
l
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哪些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 , 最后提倡大家一起努力保护地球家园 ,达到从思想认识 到指导实践的 目的 。复 习时尽 量采用 “ 少告 知 ,多探 究”的教学方式 ,切忌 “ 满堂灌”。
一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具体表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害一措施—练习”的模式进行 ,具体可利用 中国国土整 治 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如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 西北地区 ( 新疆 、青海 、内蒙古等地 ),产生原因有① 自然原 因:地处 内陆地区 ,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 少 ,植被稀疏 ;全球变暖 ,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 :过
下降 ,草场质量下降 ,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②许 多村庄 、铁 路等受 到风 沙的威胁 ,造成 巨大 的经济损
失 ;③为沙尘暴提供沙源 。具体治理措施有营造三北防
深化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大致可以分成采猎文 明、农 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四个阶段 ,人地关系的
思想由崇拜 自 向改造 自然 、征服 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然 发展。如下图所示 :
境 制I
环 环 环 环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产生生态破坏
遭 ●I 境 境 问l
境 问
约 破 题 题 人 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破坏等生态问题 ,水、土地 、矿产 坏 尖 趋 类 锐 势
和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生 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0、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10、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1)庞大的人口压力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3)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4)深刻的环境危机 (4)深刻的环境危机 A、(1)(2)(3) (1)(2)(3) C、(1)(2)(4) (1)(2)(4) B、 B、(2)(3)(4) D、(1)(2)(3)(4) D、(1)(2)(3)(4)
练 习
1、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是在(C)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是在( A、采猎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新技术革命时期 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大量开垦耕地对环境 农业文明时期, 产生的影响有( 产生的影响有( A)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保护了森林和草原 C、生态系统日益复杂和脆弱 D、温室效应和臭氧层被破坏
A
拉采尔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受C 因受C.R.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认为人是地理环境的产物, 认为人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同时 认为由于有人类因素, 认为由于有人类因素,环境控制是 有限的,并把位置、空间和界限作 有限的,并把位置、 为支配人类分布和迁移的三组地理 因素。 因素。 美国的森普尔和亨丁顿等则师承德人拉采尔, 美国的森普尔和亨丁顿等则师承德人拉采尔,把达尔文 的进化论庸俗化,过度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控制, 的进化论庸俗化,过度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控制, 形成了环境决定论流派。 形成了环境决定论流派。
A)
(2)资源利用率低 (2)资源利用率低 (4)资源种类少 (4)资源种类少 B、 (1) (4) B、 D、 (3) (4) D、
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第六章 知识点
1、四时期人地关系?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 表现、原因、分布? 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原则?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5、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6、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措施?
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生态持续发展, “消除贫困”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中的( )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不属展思想。其 中A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持续性 原则。B图体现了可持 ________ 公平性 和________ 共同性 原则。 续发展的________
6.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
典例: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
• 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 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 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 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当堂训练:
央视网报道:英国德文郡的莫德 伯里镇已经引领欧洲各城市之先,发 起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活动。购 物时,顾客可以从店里拿到可降解的 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或者可重复使 用的棉麻袋。根据材料回答以下2题。
(4)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生存 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哪些?作为公众 一员,你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哪些行 动,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 缺,深刻的环境危机。
行动:节约粮食,节约用电、用水,废 弃物分类放置,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尽 量减少空调的使用等等。
(3)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 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但 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势必出现的后果 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安徽 周兵 一、课标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二、 课时建议:5课时,其中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问题研究1课时三、本章逻辑联系四、教学建议:1、在进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教学时,要注意突出可持续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图6。
1反映了采猎时代,人对“地"的认识是崇拜自然。
图6。
2反映了采猎、农业生产情景。
此时,人主动顺应自然。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和文字的分析,得出“采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农业社会-利用自然—局部出现环境问题”的结论.案例1说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可采用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或分组讨论案例之后,总结出“农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的结论。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替换,或鼓励学生探究某个案例。
学生在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可以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利用92页的活动题,从几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引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
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案例很多,教师可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励学生举例.最后总结出“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恶化—环境问题严重"。
2、根据93页“读图思考”题分析图6。
7,得出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的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在图中找答案也提高了读图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做图6.7的变式。
一轮复习课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5 -25-
④咸潮的防治 :建立预警机制;通过调节径流量以淡压咸是当前最有效 的办法;加强河道采沙管理;节约用水。 (2)次生盐碱化 ①次生盐碱化发生的自然原因有气候干旱,地表蒸发强烈;地势低平,排 水不畅;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地表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毛细 管通道发达。人为原因有不合理的耕作灌溉,使地下水水位抬升,在当地蒸 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 ;灌溉不足以将可溶性盐淋 洗下渗至土壤底层;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排灌不畅;除盐防碱的养地 作物的播种面积大量减少。 ②次生盐碱化最容易出现的时间 :冬春季节。 ③次生盐碱化的危害 :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严重时土壤甚至完全失去 生产能力。 ④次生盐碱化的防治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 深度以下;种植耐盐碱的树种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 绿肥 ) 植物。
分布区域 两极 上空、 青藏高原 上空等地
成因
危害 危害人体健 康,对生态环 境和农林牧 渔造成破坏 明显降低大 气的能见度, 刺激人们的 眼睛、 喉、 鼻, 使人头痛呕 吐,并使植物 受到损害
防治措施 减少并逐步禁止 使用氟氯烃等消 耗臭氧的物质;积 极研制新型制冷 材料
制冷剂等释放含氟 氯烃的气体
一
二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4-
方法技巧几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产生机理 (1)咸潮 ①②③④⑤咸潮发生的原因 :降水偏少是主要原因 ;河流下游地区无序 挖沙,尤其是过量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塌,引发咸潮上溯,助长了特大咸 潮的形成;海平面上升加剧了咸潮蔓延 ;生产、生活用水剧增,加剧了咸潮的 严重性。 ②咸潮最容易出现的时间 :从年份看,咸潮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少的枯水 年;从季节上看,咸潮多发生在河流径流量较小的季节 ;从日期上看,咸潮多 发生在大潮期。 ③咸潮的危害 :导致饮用水质变坏;导致受害地区土壤盐渍化 ;威胁当 地植物生存。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微信号wegzdl
收录于话题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分布
1、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原因
典型事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共同性原则
①地方性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②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③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等
3、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比较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目标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追求产值、利润增长以及物质财富增加)
二、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表示: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生态持续发展
基础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经济持续发展
条件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社公平性原则
①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②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性;③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性;④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持续性原则
①面对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②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等
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能量和生命相互作用的学科,也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在地理学的研究中,经常会涉及到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协调发展是指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相互调适、相互促进,共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因此,探讨高中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尤为必要的。
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意义协调发展旨在实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让人类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自身优势,满足生产、生活和文化需求,并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另外,协调发展还意味着解决环境问题,减少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
因此,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因素1.人口问题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对地球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当人口数量过多时,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而人口的分布更是影响到地域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在协调人类和地理环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人口问题。
2. 城市化问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利用和环境问题经常成为瓶颈,城市人口的密集度和污染程度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解决好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问题。
3. 资源问题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不仅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对地球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推动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1.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坚持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避免或最小化对环境的破坏,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发展。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需要推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系统,确保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推广环保科技环保科技是推动环保发展、培育产业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人类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手段,还会受到“人地关系”思想的制约。
人类社会在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且发展缓慢,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那时,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此图是,公元前9世纪的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迭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
图6.1朝拜太阳神此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三狩猎、生产的情景。
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
图6.2弋射、收获进入农业文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在这一时期,人类还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地进行迁移,以此逃避自然的惩罚。
尽管当时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是人类对人地关系还是有了科学的萌芽。
例如,在古代中国,逐步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等主张。
案例1玛雅文明的消失中北美洲的玛雅文明,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开始有文字记载,其成就反映在玛雅人对宇宙的认识程度,以及城市、建筑的设计艺术和独特深奥的玛雅文字上。
玛雅文明为什么会神秘地消失了呢?据文字记载,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作“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即在旱季(每年12月~次年3月)用原始的石斧清除一片林地,并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烧荒,然后种植玉米等作物。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2:(2008海南地理,27,10分) 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 200个“死亡地带”,即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 的区域。联合国于2006 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 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 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 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完成下列要求。
类型 箭 竹 及 灌丛 28.90 阔 叶 林 25.30 旱地 水 田
区域定位高 山 灌 石砾地、
裸地 丛草甸
0.01
比重 ( % )
10.4 0
判断问题 5.70 3.1
0
表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10.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 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B ) A.保护高山灌丛 B.防止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扩大梯田面积
例3: 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上升 (1)图中表明,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50—90年代呈_______趋势, 下降 其生活质量在70年代中期之后呈__________趋势,50—90年代,人均国民生 正 负 产总值与生活质量由______相关变为________相关。 (2)上述情况给我们的启示是 D A.财富和产品越多,生活质量越高 B.财富和产品越少,生活质量越高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生活质量的唯一保 证 D.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环境同步增长是生活 高质量的保证
目前,太湖沿岸每年农业中化肥使用量达200万吨~ 300万吨,农药5万吨~8万吨,其中约有50﹪随雨水流 入太湖。每年有近10亿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排入江 河,使每个中小城市周围的地面水都受到严重污染, 形成黑水带,并随河网扩散而影响太湖。此外,太湖 还以博大的胸怀容纳着养鱼、水运和旅游业带来的污 染。人们在呼唤:救救太湖!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
01
板块一 基础全面梳理 主干扫描 自主导学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 的观点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人地关系思 历史时期
想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 崇拜自然 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对抗性 增强,环 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征服 自然
盾激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 的关系是( )
A.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 B.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 C.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D.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
解析 图中显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冬季霾日 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 正 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 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
2.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径流量
D.污染物来源
解析 图中显示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夏秋季多、冬春 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 径流量。
[2016·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 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 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 到 10 km 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下图示意黄淮地区 1971~2001 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 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 3~4 题。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 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环境问题不全是人为造成的):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农村、发展中国家多见)。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常见于城市和发达国家)。
环境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相关,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
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寻求人地协调。
2、环境问题的表现: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造成的环境影响上。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一些高污染产业,这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危及子孙后代的发展,满足他们的需求。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原则:公平、连续性和共同性(强调国际合作)。
4、中国走可持续之路原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自然资源相对紧缺,利用率低;环境问题严重。
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沙漠化,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在工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基本途径分别为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清洁生产与传统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从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传统经济只关注终端治理。
清洁生产带来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源。
经济效益:在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件ppt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案例
总结词
具体措施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关键途径 之一,通过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加强 环境监管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双赢。
在经济绿色转型中,需要推动清洁能 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绿色经济的 发展。
04
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
总结词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 设绿色基础设施等措施,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
具体措施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绿色交通体系、 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案例介绍
以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为例,该城市通过建设生态城市,实现了城市能源的绿色转型、城市 交通的低碳发展、城市空间的绿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03 ?
THANKS
感谢观看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01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 态环境。
02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技术,推广清洁能源和废物资源化利
用等。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工作,提升生态环境
03
质量。
资源合理利用与节约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如水资源、 土地资源、能源等。
倡导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降 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05
主要观点与研究结论
主要观点总结
01
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协调好人地关系有利于实现可持
续发展。
02
传统人地关系观念的局限性
2019春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教材第80页探索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人类极大的忧虑和不安,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遭到破坏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卡斯特罗说:“有一个重要的物种正在灭亡,那就是人类!”二、教材第85页思考(上)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水环境污染和土地荒漠化等。
三、教材第85页思考(下)毛乌素沙地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本身已很脆弱,加上大规模地垦荒和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大片草场退化成沙地。
四、教材第86页复习题1.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等,因为它们影响广、规模大、危害深。
这三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可归纳如下表。
2.本节所介绍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它们的表现类型如下图所示:3.首先要明确本地区面临哪些环境问题,选择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加以分析,其次要区分这些问题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然后确定要分析的方面,即生态破坏主要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角度分析,环境污染主要从过量排放与环境自净能力不足的矛盾分析。
治理措施要对症下药,从原因入手推出具体措施。
[课堂小结][A级抓基础]1.读下面漫画图,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谁能补伞②何处安家③罪证④救援A.①—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②—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③—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④—全球变暖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解析:③图所示应为排放工业废水引发的水污染,属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C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据此完成2~3题。
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3.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解析:第2题,臭氧含量减少,吸收的太阳紫外线减少,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平流层气温降低。
知识点: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2.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人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放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人类影响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2)环境问题的产生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表现: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核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第一聚落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第二国家差异: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并且有污染转移,故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2)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4)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1.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人均资源不足③深刻的环境危机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循环经济概念: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原则:①资源输入减量化②资源再利用③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小结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前景
资源短缺: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导致资源需求
增加
环境污染:工业发展、 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
染严重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
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生物多样性丧失:过度开 发和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
下降,影响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需 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活动:排放污染物,污染空气、 水和土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业活动: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影 响水土保持
旅游活动: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当 地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等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全球变暖。
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发展等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气候系统。 水资源管理:人类活动如灌溉、水资源管理等影响水资源分布和利用,影响气候系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 利用、水资源利用、污染排放等
案例分析:某个地区或国家在协调 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总结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限制人类活动范围、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地 理 环 境 对 人 类 发 展 的 影 响 03 人 类 活 动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04 地 理 环 境 与 人 类 发 展 的 协 调 05 人 类 与 地 理 环 境 的 互 动 关 系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知识大串讲系列7 人地协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知识大串讲系列7 人地协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发展包括了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区域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对区域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发挥其优势,另一方面是对其劣势方面进行改造,使其劣势不明显,甚至转化为优势,最终实现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河流治理、资源开发、产业转移和城市化、工业化等问题,特别是有关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都是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热点。
在复习时应该把握好以下几条线索:【线索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2)可持续发展【线索二】区域生态环境分析区域环境问题时,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基本思路如下图所示:【线索三】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分析一个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地理位置、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见下图所示:(1)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及能源的综合利用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价值和综合利用程度,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
(2)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某一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对于田纳西河、伏尔加河、尼罗河等河流来说,明确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对流域进行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前提。
【线索四】区域农业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开发)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精要: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精要: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精要: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精要: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精要: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记忆]时期人类思想人地关系采猎文明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农业社会利用自然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工业革命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新技术革命人类谋求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直面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产生 [理解记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课本图)(2)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必然性:[记忆]1)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2、途径——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记忆]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1)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
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
留民营村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所采取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3、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
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①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开发”——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促进更新
②非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利用”——节约和综合利用,寻找新的代替品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消耗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原因是:①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经济技术水平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三)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
①全球气候变暖——
★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O3等。
火山灰、植树造林能减弱气候变暖的趋势。
★危害:沿海——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
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
②酸雨(雾、雪)——“空中死神”: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危害:对水体,对土壤,对生物,对建筑物的影响。
③臭氧层破坏
(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
(3)土壤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
★危害:污染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影响卫生传播疾病
★处理: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填埋;堆肥(发酵、高温杀菌);焚烧(发电)等
2、生态破坏:破坏生态平衡——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1)生物物种锐减
①现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程度越来越快。
(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雨林)。
★生物的作用:①经济方面—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工业原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