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2021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1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

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 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C.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 D.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2.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

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A.强化国家文化认同 B.建立大一统的国家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协调区域经济发展3.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

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西汉初年A.中央辖郡政治地位高于诸侯国 B.中央政府完全失去对地方的控制C.统治者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4.元朝中书省常批评各地方行省官员,说他们“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

这说明元代A.中书省与行中书省平等并立 B.中央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C.中央与地方矛盾呈现激化趋势 D.地方行省的独立性日渐增强5.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乞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

这反映了明代内阁A.对皇权具有依附性 B.辅佐功能无法发挥C.权力大小极不稳定 D.较少参与政治决策6.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

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记述出处A.精耕细作实现质的突破 B.小农经济不断发展C.犁耕技术得到不断提髙 D.铁犁牛耕普及全国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

江苏省徐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

徐州市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抽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15题,共15题)、非选择题(第16-19题,共4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这一主张旨在A.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B. 倡导举贤尚能的理念C.凸显个人的存在与价值D. 宜扬自强不息的精神2.汉初官营手工业主要为政府、皇室提供漆器、衣物、纺织品等物品及服务。

武帝时,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尤其是盐铁成品,虽有部分仍供给官府,但大部分交由盐铁官贩卖。

这一变化是由于武帝时期A. 放弃了抑商政策B.开通了丝绸之路C.强化了经济控制D. 形成了统一市场3.公元前4世纪一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

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

对汉字传播认识正确的是A.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B. 奠定了亚洲儒学文化圈的基础C.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D. 便利中国对邻国文化的吸收4.北宋学者石介批评朝廷∶"男去未耜则不禁,女去织纤则不禁,工作奇巧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市有游手则不禁,官有游食则不禁,衣服逾制则不禁。

"这折射出宋朝A. 阶层流动加快B. 抑商政策废止C.儒学思想衰落D.社会控制松弛5. 明清时期,适应性强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和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右图为《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 历史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 历史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含答案一、选择题:共32小题。

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图中的“示”指“祖先”,“示”与“司”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专门祭祀祖先的庙堂”。

与“祠”紧密相关的制度为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卿世禄制【答案】C【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政治措施,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影响深远。

祭祖、注重血缘关系是宗法制影响的具体体现。

2.“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段话主张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农商并重D.寓兵于农【答案】B【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分析材料,认为人民从事商业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阶级统治,应该重农抑商,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

3.这是一位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伟大的思想家,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

他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A.克己复礼B.仁者无敌C.天人感应D.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考察中国传统思想。

题干该思想家地位仅次于孔子,可知该人是亚圣——孟子,提出仁者无敌的思想主张。

4.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

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答案】D【解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结合题干可选出D。

5.下面各项与“土”相关的解读中,不准确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为一种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制度B.“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是指皇帝对全国拥有至高的主权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即废除郡县制D.“王在,礼治在,军令行,是王道乐土”意在维护封建正统【答案】C【解析】考察中国古代文明,“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指西汉初年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分封同姓诸侯王,但没有废除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皇权专制日益强化,但始终存在许多制约皇权的因素:①相权的存在②科举制下士大夫阶层的形成③监察机构的设置④内阁制度的设立。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清道光三年,山西商人雷履泰在平遥城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经营异地汇兑业务的金融商号——日升昌票号。

以后这个行业逐渐为山西人所包揽,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

这段话不能反映A.日升昌票号是我国早期的私人金融机构B.票号具备了早期银行的特征C.日升昌票号是平遥票号甚至晋商的代表D.大多数晋商是从经营票号起家的3.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1937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为维护领土主权及各种条约,惟有实行天赋自卫权以应之。

日方如能制止一切侵略行动,仍当本其和平素志挽救危局。

”该材料反应南京国民政府对待日本侵华的基本态度是A .坚决予以抵抗B .积极谋求和平C .极力争取国际支持D .准备实行自卫,抵抗暴力5.右图是一份公函,其中反映的信息符合历史史实的是当时 A .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B .中共开展土地革命C .国共两党揭开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D .国共携手合作抗日 6.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

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抽测历史试题—、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

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

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2.右图是汉画像石拓片,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对图片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铁犁牛耕普及全国B.集体劳作普遍盛行C.二牛抬杠仍在应用D.耕犁技术已经成熟3.唐开元以后,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兼任六部尚书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以中书令为首的政事堂也发生了改变,不再作为宰相议事之所,而成为“参总庶务”的机关,中书令也成为掌握庶政的政务官。

这表明唐代’A.皇权政治逐渐强化B.决策行政两权归一C.中枢权力日趋衰落D.政府运行机制混乱4.宋壬朝将镇市管辖权从具有军事色彩的镇将转移到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的镇市监当等基层,吏手中,同时将镇和市合二为一,使镇市成为宋代城乡之间进行要素流通的中转环节。

这一转变源于A.中央羿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族矛盾的缓和D.抑武政策的推行5.明朝某思想家反对从先验的伦理原则出发来规范、限制现实的生活,主张以“民情之所欲"为道德评价的标准。

其意在A.发扬民本思想B.批判理学虚伪C.追求物质享受D.否定传统伦理6.自咸,以前,将相要职,汉人从无居之者。

及洪杨之发难也,赛尚阿、琦善皆以大学士为钦差大臣,率八旗精兵以远征,迁延失机,令敌坐大,至是始知旗兵之不可用,而委任汉人之机,乃发于是矣。

”材料旨在说明晚清时期A.八旗精兵腐朽不堪B.政府权力结构变动C.农民起义蓬勃发展D.满汉民族隔阂消失7.有学者指出,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刺激近代一些知识分子彻底反省批判中国的文化传统。

这些知识分子反传统的意识源于A.传统文化的熏陶B.民族危机的刺激C.西方思想的启蒙D.北洋政府的压迫8.1925年3月21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向导》设立“孙中山特刊”,发表瞿秋白《孙中山辛亥革命后之第二功绩》、《孙中山之死与孙中山之敌》和陈独秀《评中山先生死后之各方面》三篇文章,号召革命分子传扬孙中山的革命意志、主义及理想。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历史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历史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表格中的言论集中体现了:①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②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③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④农本思想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答案】C【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战国到明清时期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汉文帝强调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百姓的生存之本,宋李靓农业是百姓的生命,赋税是立国的根本。

二者体现了农本思想,和农业是国家税收的来源。

体现不出精耕细作,②说法错误。

2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C.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答案】A【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和学生的逻辑判断,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仅从牛耕图画像石的分布情况看不出BC,其出土集中在几个省份,不能说明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只能说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3.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

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D.保证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答案】C【解析】汉武帝将一些经济特权收归国有,实质反映国家统治的强化,其根本目的还是强化统治秩序,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4.《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基本仍属小农经济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②③B.①②③C.①③D.①②【答案】D【解析】本题以古代登州经济为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认识。

徐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徐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徐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孟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这一主张旨在A.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B. 倡导举贤尚能的理念C.凸显个人的存在与价值D. 宜扬自强不息的精神2.汉初官营手工业主要为政府、皇室提供漆器、衣物、纺织品等物品及服务。

武帝时,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尤其是盐铁成品,虽有部分仍供给官府,但大部分交由盐铁官贩卖。

这一变化是由于武帝时期A. 放弃了抑商政策B.开通了丝绸之路C.强化了经济控制D. 形成了统一市场3.公元前4世纪一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

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

对汉字传播认识正确的是A.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B. 奠定了亚洲儒学文化圈的基础C.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D. 便利中国对邻国文化的吸收4.北宋学者石介批评朝廷∶"男去未耜则不禁,女去织纤则不禁,工作奇巧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市有游手则不禁,官有游食则不禁,衣服逾制则不禁。

"这折射出宋朝A. 阶层流动加快B. 抑商政策废止C.儒学思想衰落D.社会控制松弛5. 明清时期,适应性强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和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右图为《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据此推断,它们的推广A. 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B. 解决了人地之间矛盾C.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D. 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6.1868年洋务运动期间,京师同文馆编写了《格物测算》,作为理科教材,对各种中文标志符号都作了详尽规定∶今命未为半径,寅为地力,丙为常数,甲乙等字或子丑等字代已知之数,亦间有用春秋等字之处……·这些规定A. 方便国人理解B.恪守了封建传统文化C.提高推算效率D. 顺应了社会变革潮流7.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成立于1919年3月,最初宣讲的题目有"赌博之害""什么是善"、"念书的意义"等。

江苏省徐州市大许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大许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2021届高三年级历史(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在立国之初汲取商“重刑辟”、失德失民的亡国教训,提出“明德慎罚”的主张,强调国家治理应以教化为先,教化无效才施以刑罚。

这说明当时A.采用外儒内法的治理策略B.民本思想已经萌发C.分封制未能安抚殷商贵族D.缓和矛盾是执政的根本目的2.春秋末期,鲁国大夫季平子驱逐了鲁昭公,鲁昭公最终客死晋国。

晋国的史官对此评价说:“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由此可;A.鲁国的中央集权遭到削弱B.礼崩乐坏已成历史必然C.史墨揭示了历史发展规律D.时代影响历史解释3.汉画像石中保存了大量关于体育活动的资料,包括:骑马、射箭、角抵、武术、蹴鞠等。

这些画像石反映了当时A.体育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B.体育与军事训练紧密结合C.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D.儒家思想尚未影响民众生活4.唐代,世家大族普遍重视编纂家训,这些家训以“忠孝”为主,同时激励子弟勤读《诗》《书》,以求荣达,由此开启了“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缓。

由此推断,唐代的家训A.强化了宗法制度的主导地位B.利于保证世家子弟在科举中的优势C.是世家大族繁盛发展的产物C.以对抗中央政权为主要政治目的5.宋太祖下诏修《五代史》,并指出:自唐末以来,王朝更替频繁。

江苏省徐州市大许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大许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大许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聚落群既中有一般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安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名贵族的专用墓地。

这表明良渚文化()A. 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B. 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C. 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 已存在社会不同等现象2.考古学有几个常用的定义:“资料”是探讨历史的客观基础;“技术”是取得资料的手段;“方法”是探讨资料的手段;“理论”是探讨人类历史规律性相识的总结。

下列属于考古学“方法”的是()A.云南元谋人遗址发掘原始人类头盖骨B.运用DNA解码技术探究人类祖先由来C.运用专用金属探测仪找寻古墓内部遗存状况D.对人类遗存特征的探讨揭示当时社会特征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颠扑不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4.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

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猛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5.据上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相识是()A.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变法旨在变更当时的社会性质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运用6.“儒墨争雄储道争锋”,“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才智纷呈,呈现出无穷的魅力。

江苏省徐州市大许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大许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大许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表1 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出土状况,表中现象出现的根本缘由是遗址墓编号出土状况大何庄墓14 随葬三十六块猪的下颚骨半坡墓152 三岁女孩墓,随葬七十九件手工业产品,陶器六件,石球三个,青白色带孔玉石耳坠一件华县元君庙墓458 男性老人墓,随葬六件陶器,砾石围成石棺姜寨墓7 随葬尖底瓶、陶错和精致玉石耳坠共二十多件A.社会等级观念渐渐产生B. 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C. 劳动生产水平日益提高D. 私人占有财物和商品交换2. 从现有文献看,东晋十一位帝王中,明确与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东晋权力实际驾驭者王导与高僧帛尸梨密多罗交往甚厚,琅琊王氏家族中有两名成员出家为僧,其一即为王导之弟释道宝。

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A. 打破了儒学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B. 标记着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C. 形成了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D. 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3. 唐蕃会盟碑(图1)立于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

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这次会盟图1A.初步建立唐蕃政权之间的政治联系C. 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文化沟通D. 变更了吐蕃落后和割据纷争的状态4. 宋初政事堂下发的政令文书称为“中书札子”,每一份札子发出时都要有宰执押字,结尾处必须要有“奉圣旨,依奏”的字样。

这一史实表明宋初A. 宰相失去政务裁决实力B. 君主权力对行政事务渗透加强C. 中心集权程度日趋强化D. 君主实现对政治权力全面限制5. 明朝万历年间常熟县令依据吴中风俗总结阅历:“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懦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五而无劳,豪猾之民为之。

”这一材料表明当地A.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B.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安排C.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 独具特色的地域分工已初步形成6. 清末新政期间,不仅先进的学问分子,其他社会阶层如工人、商人、新军以及部分开明官僚都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参加或者卷入其中,并形成两大社会集团,革命派和立宪派。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历史时量:90分钟总分值:100分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意的。

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人们了解夏代文明的开展程度提供了可能。

二里头墓葬中有很多玉器,它们制作工艺相当精美;陶器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为以前所罕见。

据此可推知A.夏代的历史从此成为信史B.当时粮食产量有很大增加C.夏代奴隶制剥削非常残酷D.当时社会等级制度森严2.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

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A.强化国家文化认同B.建立大一统的国家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D.协调区域经济开展3.六朝隋唐时期盛行壁画,画作为宏伟建筑物的装饰物之用;卷轴盛行后,画成为可以随身携带享乐的一种物品。

此变化A.助长了社会奢靡之风B.迎合了人民群众的需要C.促进了文人面的兴起D.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普及4.下表为?新唐书?中孔子称号的变化情况统计表〔局部〕。

该表反映了唐朝A.佛道思想兴盛B.君主专制强化C.儒学地位稳固D.中外交流频繁5.从嘉靖末年起,两浙地区虽已允许外省客商子弟附本地民籍入学应考,但其限制较多,规模亦不是很大;而到了万历中期,经巡盐官员呈请,外地商人通过编定商籍在浙江占籍应试终于获得了朝廷的正式批准。

这反映明末A.科举制开展繁荣B.传统秩序被破坏C.江南是全国重心D.抑商政策在调整6.朱荫贵教授指出,在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引发了一场“经济突变〞,虽不如政治变革那样剧烈,但其带来的经济突变时间拉得更长。

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否认君主专制统治的必要性B.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C.使群众性爱国运动趋于高涨D.为民族工业开展创造了条件7.与同时代大多数的年轻知识分子一样,陈独秀刚开始倾心于康梁的变法维新主张。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古代中国,“最大逆不道的事情莫过于违逆父母和不幸了。

中国人这种敬老思想延伸到了对祖先的崇敬,当他们做错事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愧对祖先,使家族蒙羞。

在他们看来,这比任何惩罚都要严重。

”这种现象源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2.《史记.秦本纪》载:“ 商鞅第二次变法,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把乡、邑、聚等合并为县。

县令为一县之长,下设县丞、县尉、啬夫和令史等官吏:县令等长吏可以随时由国君任免。

”这一举措A.表明秦国确立君主专制B.有利于国君对地方的控制C.得到诸侯国的普遍借鉴D.说明分封制开始崩溃3.1962年出土于陕北绥德县的东汉画像石牛耕图少,被中国邮政1999年3月16日发行的《汉画像石》邮票所收录(见图1)。

“牛耕图”反映出东汉时期A.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B.刀耕火种的现象已经消失C. 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D.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一战帮的发展巴起4.南宋时期,市舶司的主官招引外商或贩货回国,只要税额达到一定标准,就会得到升高官阶的待遇。

这表明南宋政权A.积极完善科举选官制度B.大力支持国人海外经商C.注意笼络地方行政官员D.积极开拓财政增收渠道5.元朝虽为来自大漠的蒙古人所建,但在理学发展史中,却是强化程朱学派主流学术地位的时代。

其主要原因是元朝A.统治者实行“汉化“政策 B确立了殿试制度C将《四书集注》定为科举依据 D.尚未形成心学6.晚清时期,以男女情爱为主题的“淫戏“风行上海。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阶段训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阶段训练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本试卷共7页,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宗法制度的强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3.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

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

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A.代田法B.高产农作物C.筒车技术D.稻麦二熟制4.下表是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这反映两宋时期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科举制度逐步完善D.宰相权力日益削弱5.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但“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本试卷共7页,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1.西周以来,国家一切重要政治、社会要事仪式都在太庙举行。

而春秋时期,鲁国太庙因疏于维护而破败。

这一变化反映了,鲁国A.封建治理体制确立B.祭祀处于无足轻重地位C.宗法制度逐渐解体D.因战争遭受了巨大破坏2.秦汉时期,粮食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经营,此外还有桑麻纺织、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副业。

以上多种经营的收入,也仅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表明小农经济A.是不完全的自给自足经营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C.是一种脆弱的经济结构D.是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3.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4.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一位正在送外卖的酒店伙计形象。

据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

”这说明,北宋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B.城市经济繁荣C.坊市格局已被打破D.自然经济瓦解5.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质量检测试题2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质量检测试题2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寿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置寿春县。

”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A.行政级别由州降县 B.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C.中央集权由强到弱 D.贵族政治决定沿革结果2.右侧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B.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C.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3.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这说明嘉定①棉纺织业发达②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③小农经济瓦解④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

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 C.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

由此可见咸丰帝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6.“宗其理(指天演之术)而大阐人伦治化之事,帜其学曰‘群学(社会学)’.‘群学’者何?荀卿子有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

”(严复《原强》)这说明严复A.利用传统文化介绍西方思想B.认为进化论与儒学功能一致C.提出西方思想源于中华文化D.主张以救亡图存为首要任务7.右面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一战争A.体现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成果B.表明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C.成为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D.推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8.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9分)1.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

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2.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

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

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3.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

青楼弦管酒如渑。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C.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D.不抑工商政策的实施4.魏晋时期的政权大都加强对秦岭巴蜀地区栈道的修造和管理,巴山上的斜谷道不仅着眼于关中与汉中,更着眼于入蜀的通道,使“益州为之充韧”。

栈道的修造A.构建了通畅的交通网络B.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基础C.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产物D.使中原与巴蜀联系加强5.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地主只能收租完粮,无权随意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

这一现象反映了A.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B.农民已摆脱人身依附关系C.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6.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

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B.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7.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徐州市大许中学2021届上学期高三二调考试历史试卷

徐州市大许中学2021届上学期高三二调考试历史试卷

2021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因此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C.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D.促使中央权力实现高度集中2.董仲舒曾经提出三条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两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

他的这些主张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3.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极少以郡命名;反观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所处时期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A.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B.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4.“衣冠南渡”语出唐朝史学家刘知几的著作《史通》,原指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下。

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日晋侯,因官锡氏。

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

”下面推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朝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B.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C.《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D.“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5.北宋水军数量不多,规模大小不一,战斗力薄弱;南宋则在江淮地区和海路大规模扩建水军,战斗力也大大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末期,荀子曾将当时的各种学说一一驳斥,认为,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百家异说”,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这一主张A.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B.奠定了政治变革理论基础C.顺应了政治发展潮流 D.消弭了各家学派思想隔阂2.汉代成书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讲到了丈量土地面积,计算方仓、圆仓的容积,测量距离远近,计算筑城、凿渠的土方的方法等等。

同时,农学方面出现了《汜胜之书》《四民月》等农书。

可见,汉代科技A.意在展示劳动人民的智慧 B.源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反映出小农经济的主体性 D.阐释了传统民本思想3.图1是唐章怀太子(655—684年)墓道中的壁画《礼宾图》。

该画作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图1A.中外交流频繁 B.华夷观念浓厚C.市民文化兴起 D.等级制度森严4.据《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主要说明元代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地方行政体制一致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政府政收入大幅增加5.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组以“致斋三日而供三犊,所费太侈”而否定依《周礼》制定的飨食礼,其他如丧服、祭祀、庙制等都大胆突破周制束缚,并以己之意进行改易,进而废弃了自周朝以来延续近3000年之久的“都宫之制”。

明太祖这做法主要意图是A.强化皇帝权威B.继承儒家传统C.节省社会资源D.重构祭祀秩序6.明朝万历年间常熟县令根据吴中风俗总结经验:“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懦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五而无劳,豪猾之民为之。

”这一材料表明当地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分配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独具特色的地域分工已初步形成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

”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A.评议国政是非B.宣扬理学道统C.培养科技人才D.引导地方风俗8.有学者认为,明清山西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捐输助饷、购置土地、转化为高利贷资本、窖藏、作为宗族活动和封建慈善事业开支、奢侈消费。

这导致A.商业资本大量转化为产业资本B.晋商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商帮C.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D.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缓慢而滞后9.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中央集权的削弱10.甲午战争后,法、俄、比结成同盟与英、德、日集团争夺对华贷款权;同时,法国又与竞争对手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团,不惜“牺牲盟友利益”共同瓜分对华贷款份额。

这表明当时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D.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间的共识11.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开采。

如无自行开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人为限。

”这一法规的出台表明国民政府A.表达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B.获得国内外各界广泛支持C.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支撑D.致力推动民族工商业发展12.1945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我们中国有无产阶级、大资产阶级、中间阶级,这三个阶级都在活动,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快要胜利的时候,都在那里准备日本打垮后干什么。

”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主要矛盾完成转换B.中国前途命运面临多种选择C.民族革命逐渐成为主流D.联合政府设想得到广泛认同13.1954年10月,周恩来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

”材料反映了A.我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B.我国外交走出大国封锁的困境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法D.我国外交政策发生关键性转变14.古希腊曾在周边建立了139个殖民城邦,形成了一个包括南欧,西欧,西亚,北非的大希腊世界。

在扩张中,子邦往往采用母邦的宪政制度,在经济、宗教、文化上保持联系,但并无隶属关系。

据此可知,古希腊的殖民扩张A.加速了希腊半岛统一 B.推广了城邦自治体制C.消除了公民内部矛盾 D.促成民主政治的形成15.公元前509年,瓦勒里乌斯当选罗马执政官后,颁布法律规定:“公民在遭到官吏给予的死刑、鞭笞或罚款等惩罚时,都有权上诉。

在上诉期间,他不应受到官员的处罚。

”这体现了罗马法A.注重维护私有财产安全 B.重视保护公民的权益C.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程序繁琐且形式单一16.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

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表1A.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 B.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 D.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17.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了预定论:信徒的灵魂仅靠上帝的恩典得救,而谁会被授予恩典是上帝预先裁定的,人们无法揣度上帝的缘由。

却可以通过辛勤的工作证明,因为蒙受上帝恩宠的人在世俗中是能取得成就的,这种成就体现为财富的积累。

加尔文这一理论A.否定了路德“因信称义”思想 B.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要求C.旨在为天主教会改革制造舆论 D.有利于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18.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说明伏尔泰A.反对神学束缚,主张人性解放 B.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C.反抗专制制度,要求政治变革 D.不满王权统治,推崇共和制度19.18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财富主要掌握在土地贵族和乡绅手里。

19世纪20年代末,中间阶层即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英国社会大部分的财富,英国社会财富的分布就与社会权力结构不对称了。

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工业革命激化了阶级矛盾 B.英国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C.英国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初步形成20.表2表2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108届内阁中部长就任情况统计表。

表中现象有利于法国A.政治局势的平稳发展 B.内阁摆脱议会的制约C.政府政策的相对稳定 D.总统不受议会的牵制21.有学者指出,19世纪后期的德国,“不管人民好恶与否,表述怎样,以服从为特点的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普鲁士国家的发展过程之中”,从而要求“臣民必须绝对服从这位‘受命于天’的‘公仆’的摆布”。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未能突破旧体制的束缚 B.宪政思想影响体制构建C.强调君权来源的神秘性 D.注重对政治权威的维护2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与苏俄断绝外交关系,苏维埃政府虽多次要求与美国建交,但均遭拒绝;1933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和罗斯福总统交换了有关建立外交关系和互换大使的信件,美苏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苏建交主要反映了A.罗斯福总统的非凡胆识和远见 B.国内外局势对外交政策的影响C.经济危机弱化了意识形态矛盾 D.两国关系从此进入和平友好时期23.有学者指出,20此纪60年代的部分禁止核试验的条约生效后,美苏两国领导人减少了50年代的全方位对抗,双方均更加注意对方的想法和要求,建立了领导人热线,并对重大事情进行直接沟通。

这反映出当时美苏两国A.逐步放弃军备竞赛 B.在冷战中谋求合作共存C.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D.结束了政治对抗状态24.历史是否有真相,本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求索真相受制于技术、学养、事物的复杂性,以及史观的影响。

中国传统史学,可以说拥有人类最庞杂的史料库,却很少产生伟大的历史著作。

这是因为很多传统史学家的脑子里只有“善恶忠奸”的“史识”,他们有再多的史料,也只是进行简单地整合加工。

如果缺乏判断力,即使真相放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

材料旨在说明A.历史“史识”是真相堆砌出来的 B.历史真相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C.历史“史识”应以揭示真相为目的 D.对历史的研究需要科学史观的指导第Ⅱ卷二、综合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8-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0分。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太祖鉴于“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造成以黄巢为代表的落第进士起兵反叛的历史教训,对前朝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

首先是取士不讲门第,凡是粗具文墨的士人,不问贫富和出身,皆可应举。

其次是废除“公荐”,以剥夺大地主、大官僚攫取科名的特权。

还严密科举条制,考官实行锁宿和回避制,试卷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士人在科举中的的(“的”字去掉,换成“黜”)落与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摘编自何忠礼《略论北宋前期的制度创新》材料二著自明年为始,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

考官阅卷,合校三场,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场。

凡四书五经义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策论均应切实敷陈,不得仍前空衍剽窃。

——引自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发展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科举改制的措施。

(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材料一进入18世纪以后,商业化运作下的著述出版业为市民提供了共同关心的话题,共通的书面语随之形成、普及。

自1872年起,福泽谕吉著书立说对国民进行启蒙教育,竭力倡导文明开化,推动和促进了新政府的改革。

在国际关系上,他由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推导出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点,主张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引进近代科学技术成果。

在确立民族国家的总体目标上,福泽谕吉强调“爱国”、“报国”等近代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摘编自陈秀武《论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形成》材料二20世纪初,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梁启超认为中国当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大民族危亡”,为此他竖起“满汉一家”、“合族救国”的大旗,提出了合族民族主义思想,试图通过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联合来实现一致对抗外族入侵的目的。

他曾在著作中提到“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

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

梁启超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中说:“吾国之生产力,其涨进实可惊,吾辈不可不尽全力以求新市场,此实今日最紧要之问题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