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词两大流派的差异

合集下载

浅谈宋词的流派2

浅谈宋词的流派2

浅谈宋词的流派[摘要]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是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宋词从兴起到极盛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一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艳科到正统地位的确立过程中,词人们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并且形成了代表自己风格的流派。

学史上,一般将宋词分为三大流派:以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为代表的婉约派;以苏轼、辛弃疾、张孝祥,张元干等人为代表的豪放派;以姜夔、吴文英、张炎等人为代表的醇雅派。

其中婉约派和豪放派当属词派中的主打。

[关键词]宋词;宋词流派;婉约派;豪放派;醇雅派Introduction To Shool O f Song lyricsLiu caizhen[Abstract] Song lyrics is classic in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of China, it is the unique literary in the big garden. AS beautiful flower, it fills with abundant god, struggles wonderfully with the Tang poem, fights beautifully with the Yuan verse, always and calls the outstanding in both fields with the Tang poem, represents a generation of literature. Song lyrics from the rise to the zenith experienced a long period of time, from immature to mature, colorful Branch to the legitimac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cess, the word that people make a lot of effort and exploration, and formed their own behalf style genre. History, general Song lyric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chools: as always, Qin guan ,Zhou bangyan, representative of Li qingzhao composed faction; By su shi and xin qiji, Zhang Xiaoxiang, representative of Zhang Yuangan bold faction; In, wuwenying's, zhang yan and other people on behalf of elegance. The composed faction and bold faction is the word in the main. [Keywords] Song lyrics ; Song lyrics school; Composed faction; Bold faction ; elegance faction一、词的兴起隋唐时代,人们开始将当时流行的诗歌配上曲子歌唱,或者专门写诗作为配乐歌唱的歌词,时间长了,人们在写作歌词时,便有意按照曲子的要求,写一些句子长短不同的诗,这就是“词”的雏形。

宋词流派的美学研究

宋词流派的美学研究

宋词流派的美学研究宋词流派的美学研究宋词作为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其独特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一直受到文学爱好者的追捧。

在宋代,词的发展形成了数个流派,这些流派在美学上各具特色。

美学定义:美学是研究美和审美体验的学科,它探讨美的本质、美的标准和美的意义,以及人类对美的体验和评价。

在文学中,美学关注的是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流派的美学特点:1.清平乐派:清平乐派是北宋初年的一个文学流派,以著名的韩愈早期词作品《乐府杂曲》为代表。

这个流派的特点是以豁达明快的词风为主,抒发乐观向上的主题,强调词的音乐性与节奏感,追求音乐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清新雅致的艺术表现风格。

2.玉楼春派:玉楼春派是北宋中期以来的一个流派,代表作品为辛弃疾《西江月》等。

这个流派以意境优美、情感激昂的特点为主,主要表现南国风情和渔家生活,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玉楼春派着重表现“婉约”、“艳丽”之美。

3.南唐派:南唐派是以李煜为代表的流派,其特点是表现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情况,人物性格深刻,同时也非常注重技巧。

南唐诗歌的美在于其构思新颖,语言优美,表达情感深刻,形象用典独到。

4.婉约派:婉约派是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流派,以柔美清新、婉约含蓄的风格为主,表现富有女性特色的情感和细腻感受。

婉约派的词作品通常表现真挚纯洁、婉约含蓄的爱情,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文化。

5.秦淮派:秦淮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以热情激昂、豪迈奔放的风格为主,讴歌男子气概、忠国爱民等主题,展现出雄浑豪放的艺术风范。

秦淮派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色彩。

以上就是几个著名的宋词流派的美学特点。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些特点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的风情与气氛。

这些悠远的、精美的文学作品,构成了中国文学的宝库,并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诗词流派及其风格特点

宋代诗词流派及其风格特点

宋代诗词流派及其风格特点1. 概述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高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多个不同的诗词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2. 赋、骈文与律诗在宋代,除了继承了唐代艺术传统的律诗外,《赋》和《骈文》也成为了重要的文学形式。

其中,《赋》是用散文形式以辞章生动地描写人物、山水景色或历史事件;《骈文》则是用对仗工整、语言华丽的方式书写故事或议论。

这些文体在宋代得到广泛运用,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3. 宋辽元三传统宋代形成了三大主要传统流派:北方辽宁地区的辽传统、南方江淮地区的江传统以及中原河南地区的元传统。

每个传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反映了当时地域之间文化交流与碰撞。

3.1 辽传统辽传统主要以诗歌为主,其特点是豪迈、雄浑和激昂。

辽传统的代表作家有岳飞、李煜等人。

他们用直接明快的语言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歌颂英雄气概和报国精神。

3.2 江传统江传统主要以词为主,其特点是婉约、细腻和柔美。

江传统的代表作家有李清照、陆游等人。

他们通过描绘感情世界、抒发个人情感来表现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3.3 元传统元传统是宋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刚健、豪爽和富有创新性。

元传统的代表作家有辛弃疾、陆希声等人。

他们以自由奔放的创作态度,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个人感受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深厚感情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4. 乐府而归宋代还出现了一种与前几个流派不同的风格——乐府风格。

乐府古体诗是以曲调悠扬、节奏明快为特点,在宋代得到大力发展在文人圈内广泛流传。

乐府诗的内容多涉及社会民生,常以婉转的音乐节奏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情感。

5. 总结综上所述,宋代诗词流派丰富多样,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北方的辽传统豪迈雄浑,南方的江传统细腻婉约,中原地区的元传统则刚健豪爽。

乐府风格则以其曲调悠扬和表达社会民生的能力而脱颖而出。

这些不同风格的交融与碰撞,丰富了宋代诗词创作的艺术成果,也为后来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

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觉得应该注意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

评价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道理的。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很赞同中国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取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样式的体制和格律,而是意味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明的呈现和语言的革新。

”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突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括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粗浅的分析比较。

至于两派词人各自身世经历、才学性情等对其词风形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一、题材:“樽前”“花间”与“塞外”“江天”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

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

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

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此不赘言。

婉约派那么多词人,那么多词集,词作总数达数千首之巨,但即使是统统加起来,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以及题材范围而言,恐怕还远不及苏轼一个人的三百多首词之广阔!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试论宋词流派划分及其特色

试论宋词流派划分及其特色
宋词流派在传统的“婉约”和“豪放”二分法基础上,可进一步细分为西江派、市井派、奇艳派、正宗派、大晟词派、苏派、中兴派、辛派、雅正派、闲逸派等。西江派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词风温雅和婉,表现出沉静柔美的情韵。市井派以柳永为开山祖,词作语言通俗,易记易唱,多用赋体手法描写市井生活。奇艳派则以张先、贺铸为代表,追求朦胧美、藻饰美和情韵美,词风奇警秀艳。正宗派被誉为“词家正宗”,以李清照、秦观为代表,词作清新淡雅,情宋代词坛的丰富多彩。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一、发展演变婉约,是含蓄婉转之意。

在词史上婉转柔美的风调相沿习,由来已久。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形成了以《花间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婉约派四大旗帜:“情长”(柳永)“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愁宗”(李煜豪放派: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

第二阶段,奠基阶段。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

第三阶段,顶峰阶段。

苏轼之后,迅猛发展,集为大成,以辛弃疾为代表。

第四阶段,延续阶段。

许多词人继承辛弃疾的词风。

二、代表人物婉约:柳永(约987——1053)崇安(今属福建)人。

初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低吟浅唱”中寻找寄托。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词作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代表作:《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

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李清照的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居婉约派之首。

论宋词两大流派的差异

论宋词两大流派的差异

论宋词两大流派的差异(总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从苏轼李清照看宋词两大流派的差异工商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史志红【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二人是宋词发展史上的关键性人物,对宋词及以后词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他们早年人生经历的相似和差异,而正是这种不同经历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审美理想;第二部分从更细微的视角探讨他们词境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宋词流派苏轼李清照一、豁达乐观的苏轼和多愁善感的李清照(一)苏轼的早年经历苏轼出生在一个富有教养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通经史。

他所在的宋朝是一个表面承平而内部社会危机四伏的时代。

一方面,经济高度繁荣,物阜民丰;另一方面,国力却日渐衰弱。

尤其是在军事方面,非常糟糕,对辽对金作战屡屡失败。

同时,内部官僚机构膨胀,,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积贫积弱的形势日益严重。

苏轼在这样的家庭与社会气氛熏陶下,受儒家经时济世思想的影响,二十六岁参与制科考试,从此踏上仕途。

,但他仕途不顺,几经贬谪,像许多正直有才华得知识分子一样,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他在新派与旧派斗争的漩涡中,起伏沉浮,历经坎坷。

下面将苏轼的仕途之路罗列,以便更为清晰直观的看到苏轼一生的起起伏伏:初任在凤翔,三年后还京,差判登闻鼓院,又授直史馆,同年父亲苏洵病故。

三十四岁再回汴京。

时王安石推行变法,,但因亲眼目睹变法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方案,受王安石一派的排挤。

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杭州任满三年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大概十年后,即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乌台诗案”,被捕下狱。

苏轼受百天牢狱之灾,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经多方面的营救,终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职位相当低的闲职黄州团练副使。

经此一狱开始变得达观,遂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自称“东坡居士”。

宋词两大流派的区别

宋词两大流派的区别

思考豪放派与婉约派在意象,意境,选材,情感上的区别在意象上,豪放派倾向于大的是开阔的事物,如大江大河,高山深树等。

而婉约则选取相对小巧而情思细腻的事物,或珠或玉,小桥小溪等。

在意境上,分别更明显。

豪放派旨在营造一种奔放宏大而又慷慨豪迈的气氛,而婉约则有一种柔和婉转含蓄的格调。

在选材上,豪放派一般是抒发分人人生志趣,感古怀今,山水景物等,婉约派则爱写男女恋情,悲欢离合,咏物记事等。

情感上,豪放派也就自然多了几分豪气,高逸旷达的精神,婉约则是委婉而又细密,萦绕回环,细腻绵密。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辛弃疾《西江月》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岳飞《满江红》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辛弃疾《破阵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词流派

宋词流派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 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 否?应是绿肥红瘦。
7
8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 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
9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 事事休”的浓重感伤情调,从而表 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10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 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 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 舟,载不动、许多愁。
11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1
宋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派
•婉约派词的特点:
1、题材上以男女情事、伤春怨别为主; 2、体格风调上以柔婉低调缠绵往复为极致; 3、结构缜密而绮丽,具有一种阴柔之美。 4、婉约派词人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 ,有 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
2
3
李清照 (1083-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 女词人,济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 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 合,相敬如宾。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 活。然而好景不长,赵明诚经常外出为学为官,赵李隔 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 腐败无能,自毁长城。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 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 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赵明诚病死后,目睹国破家亡夫 死,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独自漂 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 年。

宋词的两股潮流

宋词的两股潮流

宋词的两股潮流作者简介:龙先生名沐勋,字榆生,别号忍寒居士,以字行。

1902年生,1966年病逝,为20世纪中国词学宗师之一,敏于词作,长于论述,勤于编撰。

龙先生1929年开始写词学论文,具有同时代一般研治诗词学者所不及的敏锐思辨力和广阔的视野。

其论文一交往昔词界评点论词的形式,推进了当时词学研究的学科建设。

一般词的批评家,爱把宋词分作豪放和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作为代表人物,后者以秦观作为代表人物。

这种就风格上的分法,虽是出于明人张,但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的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可见这个差别之说是由来已久的。

但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风格和流派呢?因两者写作的动机和作用各不相同,当然就会产生和他的内容相适应的不同风格。

我们知道,词在宋代是配合着管弦来唱的,当然首先就得讲究协律,从而达到“音节谐婉”的地步。

而且这种唱词,大多数流行于都市,为了迎合市民心理,就得偏于描摹男女恋慕和伤离念远的情感。

当时这类作品,就是王世贞所说的“香而弱”(《艺苑卮言》)的一派。

这一派的特点,就是一要音节和谐,二要情调软美。

由于这两个条件的限制,就很难容纳丰富的内容和表达豪爽的气概,使作者只在音律和技巧上打圈子,陷身于泥淖而不能自拔。

但这些作品的“语工而入律”(《避暑录话》卷三记当时赞美秦观词的话),在当时是最受歌者和听众欢迎的,所以一直成为所谓词的正宗。

它的远源,是从花间一派来的。

我们与其说它是婉约派,不如说它是正统派,而把以苏轼为首的豪放派称作革新派。

正统派的特征就是特别重视协律。

从北宋的柳永、秦观、周邦彦以至南宋的姜夔、吴文英,虽然面目各有不同,而步趋却是一致的。

柳永以后,一般称秦七(观)、黄九(庭坚)为当代词首(见陈师道《后山诗话》)。

秦词受柳永影响,曾被他的老师苏轼所讥评,至作为“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的对句(见《避暑录话》卷三),并且当面斥责他:“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见《高斋诗话》)正因为秦词的和婉缠绵,所以能盛行于淮、楚(今苏北)一带。

宋代江南词派与北方词派的文学风格与传统观念差异对比

宋代江南词派与北方词派的文学风格与传统观念差异对比

宋代江南词派与北方词派的文学风格与传统观念差异对比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对宋代江南词派和北方词派的文学风格和传统观念进行对比分析。

在宋代,江南词派和北方词派是两个主要的文学流派,它们在文学创作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江南词派以婉约、柔美、唯美的描写风格为特点,而北方词派则以豪放、雄浑、飘逸的表现手法著称。

此外,江南词派与北方词派之间也存在着传统观念上的差异,包括关于人生态度、才情品质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不同理解。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其次是对宋代江南词派和北方词派的文学风格和传统观念进行详细对比;接下来是探讨两个词派之间相似性和区别性的内容;然后是讨论对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学发展和创新以及传承和变革等方面产生影响与意义;最后是总结对比结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宋代江南词派与北方词派的文学风格和传统观念之间的对比研究,深入了解两个流派的特点和差异,并探讨其对文化交流、文学发展以及传承与变革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与意义。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江南词派和北方词派的艺术成就,并对今后文学发展有所启示。

2. 宋代江南词派文学风格与传统观念差异对比2.1 江南词派的文学风格在宋代,江南地区产生了一支独特的词派,以苏轼为代表。

江南词派注重修辞与意境的表达,追求音韵优美和自然流畅的语言。

他们注重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并且通过展现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来抒发内心情感。

江南词派的作品通常具备优美的音韵和丰富多彩的意象,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2 北方词派的文学风格与江南词派不同,北方词派以辽、金、元时期为代表,注重抒发思乡之情和社会现实问题。

北方词派更加着重于倡导爱国主义情操和儒家伦理观念,在表达手法上也更加直接坦率。

北方词派强调文字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审美价值,追求简练清爽的语言风格,凸显作者对社会风气和政治时事评论。

2.3 两个词派的传统观念差异江南词派与北方词派在传统观念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流派

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流派

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流派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之一,开创了新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宋词主要分为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诗歌风格和时代背景都有所不同,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一、南宋词派南宋词派是宋代末期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表现为豪放自由、潇洒清新、情感深厚的风格。

代表作家有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刘禹锡等。

辛弃疾是南宋第一位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深受当时文化脉搏的影响,处处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辛弃疾的词语言华丽飘逸、雄浑豪放,形式多变,意境深远,经典之作屡见不鲜。

李清照也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她一生写出了大量的词,代表作《如梦令》、《如李花》,可谓是家喻户晓。

李清照的文学思想对当时的文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南宋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陆游是南宋后期的文学家,他的词作品主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抨击时弊为主,刚健豪放,语言亦雄浑简练。

他的代表作有《卜算子》、《钗头凤》等。

刘禹锡则是具有汉语词史意义的文学家,他的诗句意旨深刻流畅,言辞简明,主要表现在书法、诗词、史传等方面。

二、北宋词派北宋词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表现为清新雅致、婉约柔美的风格。

代表作家有苏轼、欧阳修、晏殊、王安石等。

苏轼被誉为北宋四大文豪之一,他的词颇有新意,不守陈规,追求自我表现的自由,反映了丰富的心理意象。

他的词作品以细腻、清丽、婉约的风格而闻名,代表作有《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等。

欧阳修是宋代大文学家,他在词歌方面有着广泛深刻的研究,特别是注重词体的优美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他的词风雅致清新,具有松婉中和、曲折流转的特点,代表作有《蝶恋花》、《渔家傲》等。

晏殊则是北宋晚期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语言极为精炼,句式圆转,意境深邃,具有婉约柔美的风格。

晏殊的代表作有《长亭送别》、《浣溪沙》等。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提倡以新文学的形式来表达新思想,创建了“新诗派”,被誉为北宋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宋词的流派

宋词的流派

宋词的流派有哪些?
宋词是宋代文学中的一种流派,其中有许多不同的流派。

下面是宋词流派的一些主要类型:
1.宋代词人流派:这一流派的词作品大多数是写于宋代朝廷所举行的词会上,主要
特点是以才华横溢的词人为主体,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词作品。

2.现实主义流派:这一流派的词作品以写实为主,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和
景色,力求表现真实的生活和现实的情感。

3.唯美主义流派:这一流派的词作品强调艺术的美感和审美价值,重视对人物、事
件和景色的抽象描述,注重感性的表达。

4.哲学流派:这一流派的词作品多以哲学思想为主题,探讨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意
义,并从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5.写景流派:这一流派的词作品主要以写景为主,描写自然景色、城市景观和人文
景象,力求表现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6.象征主义流派:这一流派的词作品通过隐喻、象征、对比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
情感和思想,并通过忧国忧民流派:这一流派的词作品以描写国家和民族的困境为主题,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和担忧,并呼吁人们自觉投身改革和进步的事业。

7.怀古流派:这一流派的词作品以怀旧为主题,描写往昔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表
达作者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8.关怀民生流派:这一流派的词作品关注民生问题,描写百姓的生活困苦和苦难,
呼吁社会关爱穷苦百姓。

9.爱国主义流派:这一流派的词作品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描写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
族的自豪感,鼓励人们为爱国事业奋斗。

这些流派并不是绝对的界限,有些词作品可能同时具有多种流派的特点。

论宋词的豪放与婉约

论宋词的豪放与婉约

论宋词的豪放与婉约诸暨二中孟建文【摘要】对于宋词词风,一般归为豪放、婉约两大类。

但这样两军对垒式的划分,显得笼统,忽视了具体作家在个体作品中的特殊性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而对宋词两大类的评论和纷争的评价依据也过于单一和主观。

笔者认为这两大流派各有千秋,“豪放”与“婉约”交相辉映,编织成色彩斑斓的宋词之美。

【关键词】豪放婉约二分法题材手法意境以“豪放”、“婉约”二分法来论词,在当代,几乎是文学史家叙述宋词何以展开的思维框架,亦是定性五代两宋词家优劣的主要解释语言。

许多词学研究者对这一词学范畴,关注已久、争论不休。

笔者在参阅了一些学者著作、资料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豪放”“婉约”概念的由来及发展“豪放”与“婉约”,本是古代文学理论风格论中的两个概念。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论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褥、壮丽、新奇、轻靡”八体,同时还将这八体归纳为两两相对的四组,即“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

刘勰认为,这些不同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作者的“才、气、学、习”,其中的“壮”(即“壮丽”)与“轻”(即“轻靡”)主要取决于“气”,即所谓“气有刚柔”,“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这便是刘勰风格论中的“刚柔说”。

刘勰之后的文论家对风格的论述更趋细密、具体,使用的概念也愈来愈多,“豪放”与“婉约”便是继承刘勰“刚柔说”所使用的两个相对的概念。

早在宋代胡寅在《题酒边词》中就已经注意到苏轼词具有异于传统词的艺术特征。

而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华》中的一段记载,更反映了词中存在上述两种不同的风格类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但他们只是就个别词人的作品风格进行比较,并没有从理论上加以明确的阐述。

最早把“豪放”和“婉约”这两个词语相对并举以区别词风、流派的是明人张綖。

南北宋词差异论

南北宋词差异论

南北宋词差异论导语:词在宋朝达到鼎盛时期,而北宋词与南宋词又呈现出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前者趋于豪放,后者偏向细腻。

究竟南北宋词谁优谁劣,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南宋」与「北宋」词可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风格类型:一重自然的感发,一重人巧的精思;北宋浑涵,南宋深美,各有所长。

所谓「绵密工丽有余,而高情远致微减」,正可概括南宋典雅派词的长处和缺点。

最后总结全文,以为本文在设计上,由词笔势态、词情体貌到风格类型,兼顾了形式与内容、个别家派与时代风格等层面,正扣紧了「南宋」、「姜吴」、「典雅」等概念,不但厘清了各种相关论说的理论层次,也具体反映出南宋姜吴典雅派词的风格特质及其时代意义。

一、南北宋词的不同特色《北宋词史》写到结束的时候,南宋词人的创作已经隐约可见。

这里应该对南北宋词不同特征做一个回顾与总结,以为进入《南宋词史》阅读的过渡。

首先,南北宋词的不同来自于音乐的演变。

词,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音乐文学,词的诸多变化都与音乐的嬗变息息相关。

古代社会,缺乏科学的音乐曲谱记录方法,音乐的传授或教学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优美的曲调都是依赖歌妓和乐工之口耳相传。

于是,新的曲谱乐调的不断涌现,必然淹没大量的旧曲调,许多当年盛极一时的流行音乐,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之中。

南宋许多词虽然还可以合乐歌唱,但是“旧谱零落,不能倚声而歌也”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南宋末年词人张炎《国香·序》说:“沈梅娇,杭妓也。

忽于京都见之,把酒相劳苦。

犹能歌周清真《意难忘》、《台城路》二曲,因嘱余记其事。

词成,以罗帕书之。

”可见“旧谱零落”,时能唱周邦彦某几首曲子者,便是凤毛麟角。

“诗歌总是先从歌中借来适当的节奏,并直接继承其抒情的性格。

在适应了这种节奏以后,诗和歌便进入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最后变成不歌而诵的徒诗。

”北宋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

北宋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宋词的两大派别

宋词的两大派别

号字 故务 翁观

大 材 小 用 古 所 叹 , 管 仲 萧 何 实 流 亚 。— 陆 游
名句欣赏: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贺 新 郎 (甚矣吾衰矣)》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青玉案•元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以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为代表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他以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冲击词坛成为豪放派先驱和代表他也被后人称为豪放派鼻祖
宋词的两大派别
宋 词 ,简 单 理 解 ,就 是 宋 代 流 行 音 乐 的 歌 词 ,但 它 的 来 源 ,是 隋 唐 。 隋 炀 帝 一 心 想 成 为 音 乐 家 ,他 推 崇 通 俗 音 乐 ,不 仅 在 宴 席 上 创 作 曲 子 ,与 大 臣 们 填 词 娱 乐 ,还 把 音 乐 作 为 外 交 手 段 , 用大型音乐宴会展示大隋丰富的文娱活动。 到 了 唐 朝 ,这 个 传 统 得 以 保 持 。唐 朝 还 成 立 了 教 坊 ,即 宫 廷 中 掌 管 俗 乐 的 乐 舞 机 构 ,很 多 我 们 熟 悉 的 词 牌 , 比 如 " 渔 歌 子 " “菩 萨 蛮 " " 临 江 仙 " 等 ,就 是 出 自 唐 教 坊 的 曲 子 。不 得 不 说 ,这 是 一 个 高 产 且 高 质 的 中 央 歌 舞 团 。 唐 太 宗 时 , " 燕 乐 " 盛 行 ,它 是 在 宴 会 上 演 奏 的 音 乐 ,一 首 曲 子 两 分 钟 左 右 ,正 是 宋 词 的 前 身 。而 酷 爱 音 乐 的 唐 玄 宗 ,设 了 教 坊 五 处 、梨 园 三 个 ,用 于 音 乐 表 演 和 培 养 音 乐 人 才 。 官方玩音 乐 ,民 间 也 跟 着 玩 ,燕 乐 很 快 成 为 流 行 歌 曲 ,在 民 间 火 了 。 到 宋 代 ,词 更 是 与 音 乐 相 辅 相 成 。词 人 填 词 时 也 非 常 重 视 审 音 ,所 以 填 好 的 词 直 接 就 能 唱 。 至 此 ,真 正 的 宋 词 终 于 出 现 ,大 师 级 填 词 人 物 也 摩 拳 擦 掌 ,时 刻 准 备 着 写 下 他 们 传 遍 全 国 乃 至 流 传 千 年 的 佳 作 。

宋词两大派别

宋词两大派别

宋词两大派别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最璀璨的三颗明珠。

其中宋词始于南朝,形成于唐,极盛于宋。

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别: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大体是创作视野广阔,气势恢宏,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代表人物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婉约派侧重儿女风情,重视音律,用词婉转柔美,代表人物:柳永,柳永:《雨霖铃》、《蝶恋花》,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苏轼李清照看宋词两大流派的差异工商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史志红【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二人是宋词发展史上的关键性人物,对宋词及以后词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他们早年人生经历的相似和差异,而正是这种不同经历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审美理想;第二部分从更细微的视角探讨他们词境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宋词流派苏轼李清照一、豁达乐观的苏轼和多愁善感的李清照(一)苏轼的早年经历苏轼出生在一个富有教养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通经史。

他所在的宋朝是一个表面承平而内部社会危机四伏的时代。

一方面,经济高度繁荣,物阜民丰;另一方面,国力却日渐衰弱。

尤其是在军事方面,非常糟糕,对辽对金作战屡屡失败。

同时,内部官僚机构膨胀,,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积贫积弱的形势日益严重。

苏轼在这样的家庭与社会气氛熏陶下,受儒家经时济世思想的影响,二十六岁参与制科考试,从此踏上仕途。

,但他仕途不顺,几经贬谪,像许多正直有才华得知识分子一样,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他在新派与旧派斗争的漩涡中,起伏沉浮,历经坎坷。

下面将苏轼的仕途之路罗列,以便更为清晰直观的看到苏轼一生的起起伏伏:初任在凤翔,三年后还京,差判登闻鼓院,又授直史馆,同年父亲苏洵病故。

三十四岁再回汴京。

时王安石推行变法,,但因亲眼目睹变法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方案,受王安石一派的排挤。

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杭州任满三年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大概十年后,即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乌台诗案”,被捕下狱。

苏轼受百天牢狱之灾,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经多方面的营救,终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职位相当低的闲职黄州团练副使。

经此一狱开始变得达观,遂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自称“东坡居士”。

元丰七年,苏轼奉诏赴汝州就任。

因长途跋涉,旅途劳顿,其幼儿不幸夭折。

苏轼上书朝廷,请求暂时到常州居住。

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王安石势力倒台,苏轼于是年被召还朝。

之后短短一两年内,苏轼从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学士,至上礼部尚书。

后来认识到到新党旧党皆一丘之貉,后终又受排挤,因而再度自求外调,重回杭州做太守。

杭州生活很惬意,但没过多久,王安石再度执政,苏轼就再次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之后苏轼又几次入朝、贬官、贬官、入朝,一度被贬惠州、儋州(在今海南岛),至徽宗建宗靖国元年(1101年)再次被召还京时,病逝于常州。

由苏轼的生平可以看出,他饱尝宦海沉浮之苦。

这也注定了他的人生态度上自始至终充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长恨此生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穀文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是他思想的真实写照。

但他始终没有退隐,说明儒家中为君为民的思想占据上风。

他于恶劣环境中学会了如何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

在谪居之地,不能不说苏轼身处蛮荒的边远之地就没有一点悲伤。

悲伤是有的,但他善于化解。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超然台记》说明了苏轼是以一种“游于物外,而不游于物内”的审美态度对待生活的,他的阳刚之气溢于言表,颇有海明威笔下的“硬汉”精神。

也正是这样一种审美观造就了他“以诗为词”、“推崇阳刚”“平淡朴质”“自是一家”的审美理想。

(二)李清照的早年经历李清照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这一点上与苏轼是极为相似的。

她少女时代在济南有过非常欢乐的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那首著名的《醉花阴》,便是在这时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的。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

明诚死后,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

后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她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

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掺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她充满了“物是人非”的忧愁和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愤慨。

纵观李清照一生,虽然没有苏轼那样“蒙太奇”式的命运,但她一路走来也多坎坷。

与苏轼也有相似之处。

但是,李清照毕竟不具有苏轼达观的心态。

且作为少女,早年生活愉快,并无忧愁可言,婚后与丈夫感情融洽,因丈夫常年在外,多思念之情,加之她多愁善感的性格,情感更缠绵,更细腻。

因而当挫折来临时,她更多的是陷于其中,虽不至于不能自拔,亦多悲叹身世,十分感伤,很少有豪迈超脱的气概。

这使她的词有与众不同的风格。

她的词前期多写悠闲的生活,后期之作与前期相比迥然不同,一改早年清丽、明快的风格,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抒发了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婉媚”、“别是一家”的审美理想。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这同苏轼的“自是一家”的审美理想截然不同。

正是苏轼和李清照的不同经历,使他们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造成了他们为词不同的审美意境。

二、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苏轼和李清照对宋词的审美理想有诸多差异,他们分别有着“自是一家”和“别是一家”的观点。

苏轼主张“以诗为词”,李清照则认为应该“以词为词”;苏轼崇尚豪放阳刚,李清照欣赏婉约唯美;苏轼不满意词固守音律,重感情自由抒发,李清照则比较突出音律,典重妍丽。

这决定了宋朝两大代表词派不同的文风和不同的审美意境。

下面将就这三方面一一加以表述。

(一)“以诗为词”和“以词为词”宋朝初期的词,其风格基本上是沿袭五代词的绮靡俗艳,柳永是代表,其内容多为艳情风月,深得市井喜爱。

故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故而宋词也有“聊佐清欢”的审美理想。

但苏轼对词坛这种沉迷与艳情的风气十分不满。

他有意识的想打破这种格局,开拓词的境界,他的词雄豪奔放,意境辽阔,被后人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以诗为词“即是他为开拓词的境界提出的。

谈“以诗为词”,必然要讲到诗词的区别。

中国的诗歌过多的强调“言志”、“比兴”传统。

因而诗承担了很多政治使命。

它大多要受礼仪的统领和节制,诗情要合乎礼仪,所以大多数诗格调高雅;而词不受礼仪限制,可以自由地抒情,但过于注重音律,所以又不可避免的因此导致词较诗而言,视野狭隘、格调卑下、专注形式而难以自由抒发心志。

苏东坡提出让词继承发扬诗的“言志”、“寄兴”的传统,以扩大词的境界,加重词的分量,希望词像诗那样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历史感。

他将“以诗为词”作为自己的一种创作理想,将此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实践。

苏轼这样的知识分子,有入世、出世之两面,既“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苏轼自幼饱读儒家经典,入世精神很强,他的抱负主要在政治方面,写诗作词仅仅只是余事。

但仕途不顺,怀才不遇,使他的感情郁结于胸,而词比诗从性质而言更易言志,他便不满足与词的专主抒情,而要用它来言志,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仅仅只是苏轼一个,因为像他那样壮志难酬的人不在少数,因而便形成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

而这一词学主张在当时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其中最主要的就有李清照。

李清照提出“自是一家”,即“以词为词”,与苏轼的审美理想截然相反。

她虽不主张将诗词彻底区分开来,比较注重词的社会内涵。

但她还是主张诗词有别的。

词就是词,不能当诗来写。

在诗词有别这个问题上,李清照主要认为差异在音律上。

她认为,苏轼虽然学问甚好,但所作的词还只能是长短句的诗,因为往往不协词的音律。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将在第三部分详细阐述。

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导致两种不同的词风,但两者并不是特别的针锋相对,两者均强调词应具有社会内涵,这种兼容性确保了词的发展,并分别开拓了不同的境界和意境,确保为后世带来不同风格的宋词精华。

(二)豪放与婉约早在明代,张延就提出将宋词划分为“豪放”和“婉媚”两大派。

苏轼和李清照便毫无疑问的成为两派的代表人物。

他个人虽不主张写作风格豪放的词,也有一些可以看做是婉约的词,如悼念亡妻的《江城子》,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苏轼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在走豪放派的道路,那些推人向上、使人奋进的文字无疑证明“豪放”是苏轼的一大审美理想。

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传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中洋溢着乐观豁达、豪迈奔放之情,那种笑对危难、大度从容的人生态度让人佩服。

关于这一审美意境的形成原因,前面第一部分中已经详细的表述了苏轼的一生坎坷,其诗词豪放的特点与其本人不屈不挠的性格和曲折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在这就不再赘述。

而作为婉约派代表人物的李清照,词多缠绵细腻,清丽骚雅,词调蕴藉,含蓄委婉。

像我们熟悉的《武陵春》、《醉花阴》等都表现出其委婉的特色。

需要指出的是,豪放派以气势力量取胜,但难免有时失之于粗犷喧嚣,不够文雅;婉约派虽以细腻见长,但总让人感到过于软媚柔弱。

正是两者的发展为后来姜夔将两者结合起来创立风雅词派打下了基础。

还应该注意的是,并不是李清照仅仅就只作婉约之词,在南渡之初,她曾做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应该归于豪放派一类。

而苏轼的《江城子》也该归队于婉约派。

这里将豪放和婉约是就其创作的大体风格而言的,是大多数作品的审美理想。

(三)不为音律所限与典重妍丽李清照说过,苏轼“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与大海,然接句读不葺之诗尔,有往往不协音律”。

可见苏轼的词不受音律束缚,一任心灵抒写。

李清照则比较突出音律。

但苏轼大多数作品是不合音律的。

那为何还要将此作为他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理想呢,原因在于,作为词学改革的前锋,其主张在北宋时代并未占到主体,但是在南宋却蔚然成风。

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是辛弃疾。

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在抗战派和投降派的斗争中,投降派总是占据上风,恢复中原的努力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受挫折,那些像辛弃疾一样的爱国人士不能不扼腕浩叹,悲愤填膺,有泪如倾。

当他们把一腔热情倾注于诗篇的时候,自然选择了苏轼的“不为音律所限”的观点。

在主张音律方面,就词的“本色”讲,词应该合乎音乐,因为词是从歌词发展而来的,应该婉约柔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