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备考资料(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备考要点-38页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备考要点(一)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3、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等)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通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的物质条件。
4、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5、经济基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上层建筑的基础。
6、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用这些观点指导而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7、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二、辨析题1、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人只能成为经济规律的奴隶。
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第一,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正确的。
第二,然而,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相反,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使之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它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2、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所以人们可以改造它。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任何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条件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所以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者制订它。
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科技也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自考讲座(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自考讲座(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自学考试教材的第一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这章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学习研究一门学科,首先要弄清楚其研究对象是什幺,但对这门学科研
究对象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则是在学习完全部课程内容后,才会有更深刻的
领悟和体会。
这章共三节,第二节是重点。
第一节,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一节介绍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对什幺是经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做了解释,学习者对这些知识性的内容应有所了解。
较为重要的
是教材中的第四、五两个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
科学和其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问题。
前一问题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当时
的时代特点和要求:它深深的植根于现实经济运行的土壤中;它不是封闭、
凝固、静止的学说,不是某种教条,而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
拘泥于前人的个别语句,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和发展。
后一问题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代表
无产阶级利益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经济科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因为
只有无产阶级没有狭隘阶级私利的局限,没有阶级偏见妨碍他们如实地揭示
客观真理,只有无产阶级能坚持以科学态度去探索、认识、反映客观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所有翻印必究●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基本知识:1.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马政经是以严密的科学性和鲜明的阶级性的内在统一为其显著特征的科学。
2.劳动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人们的劳动过程,即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劳动三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是指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劳动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生产条件。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借以实现劳动目的的物质载体。
劳动要素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共同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运用劳动资料开发自然资源,生产物质财富的现实力量。
是由劳动过程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构成的物质系统。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规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着重大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能够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积极影响来加速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就会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消极影响来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综合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探讨对象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讨的动身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三个简洁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重点)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自然存在的:矿藏等),原料(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等)。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讨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4.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记:劳动工具。
问答题1.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相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答: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肯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更。
其次,人们既不能歼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建或制定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能被人们相识和利用。
相识经济规律是指相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定的联系。
相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利用经济规律是指人们在相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客观规律的运动趋势和要求,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商品和货币选择题1.商品价值→通过及其它商品的交换表现出来→用于交换的东西是交换价值→交换的东西用货币表现叫价格→交换价值和价格都是商品的价值形式。
2.等价形式的特点:a.运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详细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c.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3.金属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4.价值规律内容包括的两个联系的方面:价值量的确定,实行等价交换。
问答题1.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什么,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答:1)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作用第一,自发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按比例安排,通过竞争、价格、供求关系的变动二实现。
其次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作用是在追求个别竞争低于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免费下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1、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
二、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本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要实现物质资料生产所进行的劳动过程,需要具备三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一)生产;(二)分配;(三)交换;(四)消费。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唯物辩证法(二)科学的抽象法和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方法。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一)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反应生产关系的性质。
(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三、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定义:具体劳动——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可以从劳动目的、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上表现出来。
这种在具体形式上不同质的劳动,就叫做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的定义: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一)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使用价值是自然物质和劳动两个要素的结合。
∴自然物质和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
(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且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属性,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四、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
1、价值的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2、价值的量——决定于社会在该种商品生产上所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
(不是个别劳动时间)(二)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分析:1、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3、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1、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关系,价值量的决定是一个社会过程,而不是个人行为。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串讲(3)
第三章 ⼀、选择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成为商品。
2劳动⼒成为商品有两个条件:第⼀,劳动⼒的所有者必须是法律上的⾃由⼈,他必须有权⽀配⾃⼰的劳动⼒;第⼆,劳动者丧失了⼀切⽣产资料和⽣活资料,除了⾃⼰的劳动⼒以外⼀⽆所有,必须*出卖劳动⼒为⽣。
3 劳动⼒商品价值的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存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以再⽣产他的劳动⼒;2、劳动⼒繁衍后代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以延续劳动⼒的供给;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出的费⽤,⽤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产需要的劳动⼒。
4劳动⼒的价值决定还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5劳动⼒商品的使⽤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于⾃⾝价值的价值源泉。
6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定点⽽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7马克思说:资本不是⼀种物,⽽是⼀种以物为媒介的⼈和⼈之间的社会关系。
8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中的不同作⽤,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在⽣产过程中采取⽣产资料和劳动⼒两种不同的形态。
以⽣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产过程中被消耗,⽣产出新的产品,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量的变化。
由于以⽣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产过程中不改变⾃⼰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c)。
以劳动⼒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由于在⽣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了等价的劳动⼒价值,⽽且还包括了⼀定量的剩余价值,因⽽这部分资本价值是⼀个可变的量,所以叫可变资本(v)。
9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企业就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
10相对剩余价值⽣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11超额剩余价值实际上仍然是由该企业的⼯⼈创造的。
12超额剩余价值的⽣产也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和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13资本主义⼯资的本质是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内容汇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内容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它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同时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①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②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③揭示经济运动的普遍规律商品解释下列概念:商品、使用价值、价值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价值。
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生产中,其他矛盾的根源;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支配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货币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货币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最后形式是商品以及交换价值,本身不断发展的结果,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或几种形式:①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
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产生的过程表明,货币作为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简述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简述货币的表现形式。
货币的形式经历了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再向信用货币的演化过程。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解释下列概念: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经济,也就是生产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1.经济全球化.概念: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地和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能力超越出一国或地区的范伟而互相联系和紧密结合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①人的劳动,是指人改变外界自然的物体,使之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活动.②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指人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件.③劳动对象,是指人类的劳动加予其上的一切东西.3.所谓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生产资料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③人们在分配交换和消费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或者说是生产关系的制度化.4.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经济有两种基本形态,即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又称自给自足经济,它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特点: ①自然经济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每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利用自身的经济条件几乎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 ②每个生产者是分散的,生产规模小,生产工具简陋,劳动生产力低下; ③生产者各自闭关自守,相互之间很少发生经济关系;④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财富匮乏. 商品经济是直接地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特点: ①生产者之间和经济单位之间存在着分工和协作的关系②各生产者各自从事某种产品和产品的某些部分的专业化生产,形成相互联系相互独立,又相互竞争的社会生产体系.③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经济运行的开放自由,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所谓商品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所谓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时量的比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统一性表现为:一个物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才是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没有价值.反之,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商品只能是一般劳动产品而不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互为依据和条件,不可分割. 二者矛盾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别人生产的,价值才是为生产者自己创造的,但生产者要想获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使用价值并使它出售出去才能获得价值.因此,二者又是矛盾的,这个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6.商品之所以具有二音速,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不是指两种劳动也不是两个劳动的过程,而是指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所谓具体劳动就是为创造某种使用价值而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一般的人类劳动,它是永恒的,永远存在于各种劳动之中.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它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基础.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包括:劳动这的生产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工具及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劳动组织与管理的合理性,自然条件以及其他相关条件.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其联系表现为:没有私人劳动就没有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是各个私人劳动的总和.其矛盾表现为:各个私人劳动不能直接转化为社会劳动.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和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的根源,也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商品内的各个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决定了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8.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其本质就在于它是商品交换中固定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具有五种职能,其顺序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在此基础上,随着生产与流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流通的商品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 通胀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需求量,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持续地大幅度上涨现象.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活动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①作为一种客观的力量,自动调节社会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强化竞争,促进优胜劣汰. 价值及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市场机制表现出来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10.货币转化为资本: ①G—W—G’称为资本总公式[G货币 W商品 G’=G+△G △G剩余价值],因为它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基本特性.价值规律中告诉我们商品流通或商品交换不产生价值增值,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则.因此,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似乎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也被称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②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所在.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维持劳动者养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延续后代,不断再生产出新的劳动者③维持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使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11.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资并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因为劳动不是商品,根本不存在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它体现了资本对雇用劳动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价值和价值增值. 资本的本质是是社会生产关系. 资本的一般属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①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这一内涵表现了资本的社会本质特征②资本是”自行增值的价值”,这一内涵反映了资本最典型最与众不同的经济特征. ③资本是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权和支配权. 资本的特殊属性主要表现为资本总是同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相联系,因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社会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结合方式不同,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地位和关系不同,生产的动机与目的不同,以及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资本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就有所不同.1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把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称之为不变资本.把资本家勇于购买劳动力的这部分资本称之为可变资本.资本的这种划分表明剩余价值只能由可变资本带来,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才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资本金增值的根本原因. 雇佣工人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 商品的总价值w=c+v+m. 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13.无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都是以工作日绝对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七起点的,所以,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榨取剩余价值最基本的方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越来越称为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 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 ①如果把剩余价值视为预付资本的产物,它就称为利润. ②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结果会导致利润的平均化趋势,最终形成平均利润. ③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揭示出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表明①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受到本企业资本家和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整个资产阶级共同剥削整个无产阶级②不仅是个别工人与个别资本家的对立,是两大阶级的对立.14.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①商业资本就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在流通流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商业资本是用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以获得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资本形态.商业利润痛产业利润一样,也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的闲置货币资本.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③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贷款利息总高于存款利息,两者的差额,加上其他业务的收入再减去经营的开支就是银行资本家的利润.它也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④资本主义地租的是指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及分割形式.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形式是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有限,并有优劣之分,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级差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从而使价值大于生产价格,这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农产品必须按照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就转化为绝对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土地价格=地息/利息率15.所谓垄断,就是少数大企业或若干企业联合起来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它们在经济条件上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操纵下保证获得垄断高额利润的一种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包括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产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或价值的价格,垄断低价是垄断组织在收购原材料或其他产品使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或价值的价格. 垄断利润的来源: ①垄断企业内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②通过垄断价格占有非垄断企业工业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③通过对外扩张资本输出和不等价交换等形式,掠夺其他国家人民一部分财富④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与信贷,对国民收入做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16.产业资本循环统一运动的基本条件: ①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②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和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是互为前提和条件的.17.资本的周转时间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和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流通时间是资本处在流通过程的时间,包括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两部分. 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成正比例关系. 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按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预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资本总额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叫物质磨损,无形磨损又叫精神磨损. 固定资本磨损的两种情况:①由于生产方法改进和劳动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同样性能的机器设备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来的机器设备的价值发生贬值②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效率更高的新机器设备投入使用,使原来的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引起的贬值. 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值的影响:①资本周转速度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资本周转速度快,维持相同规模生产所需要的预付资本量就少.②资本周转速度对固定资本的影响③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1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通过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和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来实现的.而这些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又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就是必须具备一定条件:Ⅰ (v+m)= Ⅱc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Ⅰ(v+△v+m/x)=(c+△c)19.经济危机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因而又叫生产过剩危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①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20.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关系密切表现在:①在资本和业务上互相渗透②组织人事上互相结合.21.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人事联合制”的方式来控制国家机器操纵政府政策的制定.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分为三种形式:①国有垄断资本②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③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2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①剩余价值的高低②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③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④不变资本的节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心梳理的-很实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政经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1 )历史背景是: 19 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指导。
( 2 )主要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关系做了原则性的预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2 )列宁根据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建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深刻论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政经第一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 2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 ( 直接生产过程 ) 、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一门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经济结构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内在矛盾,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到列宁、斯大林时期的发展,再到毛泽东时代的继续完善。
它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不断推进和深化。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原则。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劳动力等实际经济现象,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详解1. 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的价值来源和利润的实现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本质。
2.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如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原则,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制定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一些重要内容的复习。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电子货币。
二、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其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包括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存、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从而产生了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或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是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外在压力是竞争的压力。
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要点打印版.doc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線.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勺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是社会主产关系及英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本章的暄点问題有两个: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何异同?(1)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总的來说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垂在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垠代的规律性;而硏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时.蛍在说明如何巩0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促进经济的増长与发展,绘终实现共同富裕。
2.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代麦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又是一门掏示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因而它既几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理论的科学性。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本童的主要内容是闸明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理论。
本章垂点何题有三个:1. 物质资料生产为什么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1)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存在于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因而物质资料生产必然成为政治经济学硏究的出发点。
(2)人类社会的存在及人类、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都耍以物质资料生产作为基础。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D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
(2)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产生。
3・经济规律为什么具冇客观性?(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因而经济规律必然具有客观性。
(2)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本章的难点问题是: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D二者的棚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自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把握3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1、资本总公式(选择) ——G—W—G‘ ——资本总公式的⽭盾:指的是这⼀公式和价值规律的⽭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盾的条件 (1)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 (2)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增殖。
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W—G—W)与资本总公式(G—W—G‘)(07)(选择) (1)形式不同:买卖的顺序,起点和终点,流通的媒介。
(2)内容不同:不同使⽤价值间的交换;价值的增殖。
(3)⽬的不同(04):获得所需的使⽤价值;价值的增殖额 3、货币转化为资本(选择或简答) ——前提:劳动⼒成为商品 ——劳动⼒成为商品的2个最基本条件 (1)劳动者有⼈⾝⾃由; (2)劳动者丧失了⼀切⽣产资料和⽣活资料来源。
——劳动⼒商品价值和使⽤价值: (1)劳动⼒商品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以再⽣产劳动⼒的⽣活资料的价值;⽤以延续劳动⼒供给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费⽤。
(历史和道德的因素)04 (2)劳动⼒商品使⽤价值的特殊性: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于⾃⾝价值的源泉。
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简答) (1)⼯⼈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2)劳动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5、资本主义⽣产过程(选择、简答、论述) ——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 (1)是⽣产使⽤价值的劳动过程。
(2)是⼀个价值增殖过程:超过⼀定点⽽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必要劳动时间)。
6、不变资本(04)和可变资本(选择或简答) ——划分标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中的不同作⽤ ——⼯⼈具体劳动转移⽣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07) ——区分的意义 (1)揭⽰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说明了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的,⽽只是由可变 1.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的主观能动作⽤的关系? 答:(1)经济规律具有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它在⼀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和发⽣作⽤,⼈们不能消灭、废除、改造和创造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三)(1)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三)(1)12. 如何理解供求机制的功能和起作用的条件?答:(1 )什么是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彼此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供求关系受价格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供求关系的变更,又能引起价格的变更和竞争的开展。
(2 )供求机制的功能。
供求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功能。
供求机制可以调节商品的价格,调节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标的目的和规模;供求结构的变化能调节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3 )供求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供求机制起作用的条件是,供求关系能够灵活地变更,供给与需求背离的时间、标的目的、程度应当是灵活而适当的,不能将供求关系固定化。
供求关系在不竭变更中取得相对的平衡,是供求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13. 为什么说价值表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答:价值是无不同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但是并非一般人类劳动本身就是价值。
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一种社会形式。
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只有当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它表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彼此比力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14. 什么是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及劳动生产率?答: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经验的丰富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的凹凸程度。
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时间来表示。
15. 什么是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什么是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答: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必然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私人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本身私人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2018自考《政治经济学》重点简答题汇总【1-4】
【导语】努⼒的苦读,把你的实⼒全部发挥,所有关爱着你的⼈,都会为你祝福、祈祷,努⼒备考,相信你会考出满意的成绩,榜上有名考⼊理想院校!以下是为⼤家整理的《2018⾃考《政治经济学》重点简答题汇总【1-4】》供您查阅。
【第⼀篇】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们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的历史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产阶级作为新⽣产⼒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的⼯⼈运动。
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命、建设、改⾰、开放中获得重⼤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产关系是⼈们在物质资料⽣产和再⽣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产关系是指直接⽣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与⼈的关系,⼴义的⽣产关系是指社会再⽣产过程中诸环节、诸⽅⾯的关系,既包括直接⽣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备考资料(4)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备考资料(4)一、单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3、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4、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7、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BCD)A.分配阶段B.购买阶段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E.流通阶段2.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BD)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业资本D.商品资本E.流动资本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DE)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生产时间E.流通时间4.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生影响的生产资本构成是指(AC)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消耗程度5.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CD)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B.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E.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6.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DE)A.资本补偿B.劳务补偿C.货币补偿D.价值补偿E.物质补偿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A.I(v+m)=IIcB.I(c+v+m)=Ic+IIcC.Ⅱ(c+v+m)=I(v+m)+Ⅱ(v+m)D.I (c+v+m)=I (c+△c) +Ⅱ(c+△c)E.I(v+m)>Iic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BDE)A.I(v+m)=IIcB.I (v+△v+m/x) =Ⅱ(c+△c)C.I(c+v+m)=Ic+IIcD.I (c+v+m)=I (c+△c) +Ⅱ(c+△c)E.Ⅱ(c+v+m)二I(v+△v+m/x)+Ⅱ(v+△v+m/x)三、名词解释1、产业资本:是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备
考资料(3)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总公式是:G—W—G‘。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ABD)
A.自行增殖的价值
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一定的物品
D.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一种剥削关系
E.一定数量的货币
2.剩余价值(ABE)
A.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B.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C.是由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D.体现
着商品经济的一般经济关系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BD)
A.固定资本
B.不变资本
C.流动资本
D.可变资本
E.流通资本
4.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BD)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降低雇佣工人工资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是(BD)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延长工作日
C.改进生产技术
D.提高劳动强度
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是(CE)
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增加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
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
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力
7.相对过剩人口(BCD)
A.产生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
B.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
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是:(ABC)
A.单个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矛盾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矛盾
三、名词解释
1、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在进行生产劳动时运用的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3、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过程。
4、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5、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6、必要劳动时间:是雇佣工人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7、剩余劳动时间:是雇佣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8、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或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9、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10、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1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其公式为m‘=m/v. 12、绝对剩余价值: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3、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4、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家由于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获得的剩余价值。
15、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6、计时工资: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
17、计件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
18、血汗工资制度:是通过科学的操作研究,极大地提高劳动强度,以加强对工人剥削的工资制度。
19、名义工资:是指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时所得到的货币工资。
20、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21、社会再生产: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22、简单再生产:是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23、扩大再生产:是扩大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
2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25、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26、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7、资本积聚:是由资本积累所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
28、资本集中:是指众多分散的中小资本通过互相合并而成为少数大资本。
29、资本技术构成:是反映技术水平的一定数量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所形成的资本构成。
30、资本价值构成:是由一定数量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所形成的资本构成。
31、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2、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从而形成相对的过剩的人口,即失业人口。
33、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揭示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是: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社会财富日益在资产阶级一端积累;与此同时,贫困在无产阶级一端积累。
34、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初期,用暴力手段剥
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过程。
3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