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本:4238-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的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的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的食品类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工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食品专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提出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提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发展战略,其目的是为了利用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

工程技术作为科技创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连接纽带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科技人才,对于支撑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也是建设制造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前提【1】。

高等工程教育在此之中主要承担着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先进技术革新的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2】。

在此新形势下,教育部在工程教育的关键转折点进行新工科建设的大讨论,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从新工程教育宏观到微观层面,从建设思路到实施方针都做出了明确指示,同时明确在新工科的建设中,各类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类型,结合自身的优势明确自身的新工科建设定位与目标。

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7年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在籍注册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共有1237所,中央直管高校为113所,地方高校700 所,民办本科高校424所[3]。

其中,开设工科专业的民办高校数量占到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30%,已经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工科人才培养力量。

然而,在新工科建设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工科专业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专业建设目标不明确、专业建设模式缺乏有效性、人才培养类型划分模糊。

按照学科专业产生或形成的基础和构成要素划分,新工科的学科专业可以分为新型学科专业、新生学科专业和新兴学科专业三种类型,这三类学科专业构成了新工科学科专业的基本结构[4]。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独立院校计算机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独立院校计算机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独立院校计算机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工科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界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应用的高新技术的难度与深度日益提升,企业为了实现创新目标与时代同步,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独立学院的主要工作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工科背景下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国家协同育人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产学研合作,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研究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按企事业单位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为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的工程科技人才。

因此,只有通过高等学校和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发挥高等院校的理论优势和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优势,才能培养出满足新工科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作为独立院校, ××××××面向未来布局新工科建设, 积极探索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符合学院符合专业自身特色的共建共享协同创新机制,通过与兄弟高校、兄弟企业合作,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协同培养创新人才,为地方高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017年2月发布的《复旦共识》提出新工科理念, 指出我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 高等工程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深化工程教育改革, 对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当前, 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蓬勃发展, 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

计算机高教课题申请书模板

计算机高教课题申请书模板

计算机高教课题申请书模板一、课题名称基于XXX技术的XXX应用研究二、申请单位XXX高校三、申请人XXX(教授/副教授/讲师)四、申请时间XXXX年XX月XX日五、研究背景及意义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当前计算机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实践环节不足等。

为了提高计算机教育的质量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必要对计算机教育进行改革。

2. 研究意义本课题旨在探讨基于XXX技术的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人才,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1. 研究目标(1)优化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使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2)探索基于XXX技术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编写一套符合时代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教材。

2. 研究内容(1)分析当前计算机应用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基于XXX技术,对计算机应用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

(3)设计基于XXX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4)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5)编写教材,组织教学改革试点。

七、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计算机应用教育改革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2)实证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XXX技术,观察并记录教学效果。

(3)案例分析法:挑选典型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改革案例,进行对比研究。

(4)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改革的效果。

2. 技术路线(1)分析现状: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了解当前计算机应用教育的现状。

(2)课程优化:根据现状,对计算机应用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

(3)教学方法设计:基于XXX技术,设计新的教学方法。

课题申报模板:计算机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课题申报模板:计算机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课题申报模板:计算机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一、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将二者有效融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

通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计算机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方式,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型和策略,以促进学生数学研究的效果和兴趣。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计划将以下内容作为研究重点:1. 分析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探讨当前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总结经验和问题。

2. 设计适合数学课堂的计算机应用工具: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设计开发适合师生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工具,用于辅助数学概念的研究和理解。

3. 制定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型:根据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制定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

4. 评估融合教学模型的效果:通过实验和调查问卷等方法,评估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型在学生研究效果和兴趣方面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了解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最新进展和问题。

2. 实地调研:通过访谈教师和观察数学课堂,收集并分析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实际情况和挑战。

3. 设计与开发:基于研究结果和实地调研,设计和开发适合数学课堂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工具。

4. 教学实验:在实际数学课堂中,应用研发的计算机应用工具,进行教学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

5.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型的效果。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探索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最佳方式,提出适用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型和策略。

2. 设计和开发适合数学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工具,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研究兴趣。

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书模板-产教融合创客空间建设

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书模板-产教融合创客空间建设
1.创新课程改革,开展实践条件建设
本项目旨在构建基于创客教育的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改革的实践平台,建设准企业化的工作环境,带动教学实践资源的优化整合与转型升级,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围绕XXXX年机械专业立项的XX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和XX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构建主动服务课改、教改的创新创意实践台,融合知识共享、动手实践、协同探究、项目合作等多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为一体,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开展学习和创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专业发展迅速,专业建设成果显著,XXXX年获批为XXXX特色专业,XXXX年成为XXXX一流专业,XXXX年获批一流学科,XXXX年获批成为XXXX先进集体,XXXX年获批XXXX创新工作室。
机械专业现有专职教师XX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XX人,博士XX人,双师型教师XX人。专业师资队伍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突出,近三年,共发表论文XX篇,出版教材XX本,申报专利XX项,获教学改革项目XX项、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科研项目XX项,建设精品课程XX项。
2.创客教育硬件支撑
创客空间拟配备3D打印机、3D扫描仪、激光切割机、数控机床、积木式机器人等创新条件,配备高性能的电脑,并安装正版的UG、Solidworks等三维造型软件,以及STM32等开源硬件平台。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和“双师型”教师团队,建立创客空间管理运行机制。
3.创客教育培训
项目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公司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创客空间”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小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共同规划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内容,以企业需求、学科竞赛、创客培养为核心,制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管理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
根据建设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申报书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申报书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申报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申报书1. 概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旨在促进产业界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此次申报书将主要介绍新工科的背景和目标,项目的实施计划与策略以及在未来发展中的展望。

2. 新工科背景新工科是指在工程教育领域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时能够有所作为。

新工科的理论基础是产学合作,强调实践教育和产学融合,以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工程师。

3. 新工科实施计划与策略3.1 建立产学合作平台在项目中,我们将致力于搭建一个产学合作平台,为产业界和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桥梁。

通过与企业合作,在实际项目中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设计创新实践课程我们将设计一系列创新实践课程,结合产业界的需求和最新科技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的能力。

这些课程将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以锻炼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3 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我们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前沿科技研发和应用领域,获得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4 加强导师制度导师制度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业界专家担任学生的导师,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和实际项目的经验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 主题总结与回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以新工科教育为基础,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建立产学合作平台、设计创新实践课程、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和加强导师制度,可以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在产业界的发展做好准备。

个人观点和理解: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非常有意义和迫切需要的教育模式。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书模板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书模板
知识产权申明
若立项审批通过,本人郑重承诺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形式的抄袭行为,凡涉及到他人观点和材料,均依据著作规范作了注解或已获得著作人认可。
项目负责人:
申请日期:
申请人所在单位意见:
(加盖高校校级主管部门公章)
签字:
日期: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书模板(仅供参考)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负 责 人:
联系电话:
工作邮箱:
学校名称:
通信地址:
申请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单选)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师资培训项目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
□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
起止年月
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职称
最终学位
所在学校及院系
邮政编码
电话
教学研究工作情况
(限3项)
起止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项目主要成员(不含项目负责人)
姓名
职称
主要任务
签名
项目相关背景和基础介绍
项目的特色和亮点
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内容和实施路径
项目预期成果
项目实施计划
经费使用规划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创新创业改革项目申报书模板(包含具体申报内容)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创新创业改革项目申报书模板(包含具体申报内容)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创新创业改革项目申报书模板(包含具体申报内容)2021年XXX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负责人:联系工作邮箱:学校名称:通信地址:申请时间:2021年5月制学院已将第二课堂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表中,并推进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

第二课堂以实践为主,分为工程素质拓展和人文素质拓展两个模块的学分课程。

这些课程已纳入日常教学体系正轨开展和严格考核,杜绝了以往学生轻视第二课堂教学的现象。

为了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学院应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管理的全天候科创开放实验室及场地,提供基本测试仪器和工作环境,并常态化配备项目指导老师和学科竞赛指导老师。

在教研室统一协调推进和监督考核下,有条不紊地按照各个项目时间节点,有序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推进工作。

此外,通过学生团队形式开展课外项目实践,引导学生在组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让学生充分进行项目的自由交流和小组成员间协作,从而达到研究者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全局建构。

项目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逐渐具备在现代社会中进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团队精神,最终达成培养出工程领域应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目标。

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约束及激励制度,将第二课堂学分落地、做实。

在私导(学生的结对专属成长导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从第二学期即开始陆续参与教师的应用型为主的科研课题或学长的双创及学科竞赛项目。

从“跟班打杂"、“真题假做"循序渐进升级到"压任务挑大梁”、“真题真做"状态,从而完整构建了从课内相对分散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单元(模块)平滑过渡到大工程观指引下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的系统级培养平台。

优化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提升创新创业成果服务能力。

二、积极开展校企、校地、校校等合作,形成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模式,大力整合校内外双创教育资源。

三、集聚校内资源与要素,健全“统一领导、开放合作、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的双创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实现“专业对接、课程衔接、校企合作、实践导向、双证融通”的目标。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同教育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同教育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同教育研究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同教育研究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协同教育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大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协同教育是系统科学的分支理论—协同理论在教育中应用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人类社会有三大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

当某个系统的要素或信息进入另一个系统,形成合作、协同、互补的“协同效应”,产生“协同教育”。

比如,家-校协同教育,校-社协同教育,社-家协同教育(见附图一)。

目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教育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项教育研究热点。

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研究比较早,比较成熟。

在家-校协同教育方面,有专门的学术机构从事理论研究如美国由Marry Fuller与Glenn Olsen联合多所大学的教育专家,研究出版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home-school relations : working successfully with parents and families)。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欧洲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课题研究。

1998年4月,欧洲七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苏格兰、奥地利和比利时)开展了“关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项目研究”。

在校-社协同教育方面,国外非常重视利用社会资源去协同学校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拿大还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有一个学期进行社会实践。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工科计算机类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新工科”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尤其是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要求。

新工科的主要内涵是:以需求为导向, 开放办学, 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1], 即面向服务, 突出特色, 培养出满足未来新产业需要的、有创新创业能力、动态适应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2]。

地方高校应该主动适应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经济发展, 才能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战线一定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

为适应新时代需要,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要继续推进综合改革,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坚持问题导向和倒逼机制,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着眼于过去想改而没有改好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系列难题。

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将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大环境;而主动的、自下而上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的探索,将进一步激发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发展的无限潜力[3]。

1.2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4]。

地方高校的转型围绕这十四项任务开展,坚持顶层设计、综合改革,相应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也应该以此为依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数量在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占绝大部分。

目前,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是相吻合的,而应用技术大学是这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

课题申报范本:4238-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本:4238-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教高司函〔2017〕6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通知中指出新工科研究和实践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其中指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总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

教育部希望各地高校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从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

2017年5月,学院正式与中软国际签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本课题拟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本学院现阶段与中软国际产学合作之良好契机,展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研究。

(2)课题界定目前迅猛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健康等新经济领域都出现人才供给不足现象,暴露出我国工程教育与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有所脱节的短板。

自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起,各高校均积极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以课题项目形式进行,地方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开展地方高校新工科研究和实践。

“新工科”要着眼于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等时代特征,要求学生需要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学习。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出更多、质量更高、更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的高技能型人才,我校与中软国际进行产学合作,构建“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对接产业”可以进一步提升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建立学科产业相结合的新模式教学,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申报书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申报书

标题: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申报书一、什么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申报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申报书,是指由高校与企业联合申报的育人项目,旨在培养具有新工科特质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项目通常涉及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岗位,高校提供相应教学资源,共同育人,实现产学合作的有机结合。

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申报书的意义与价值1. 产学合作将实际项目应用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新工科育人强调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3. 进一步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双方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

4. 丰富了高校的育人模式和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对于学生来说,能够通过产学合作项目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三、如何撰写一份成功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申报书?1. 确定项目目标:明确产学合作项目的培养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为申报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项目合作方案:详细阐述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方案,包括实习实训计划、教学资源共享、双方责任与权利等内容。

3. 教学资源保障:要充分说明高校在新工科育人项目中能够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支持,以及与企业合作的具体举措。

4. 学生实践环节:结合项目实施情况,详细描述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具体内容和收获,突出学生在项目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评估和反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评估和反馈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项目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申报书是推动产学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对高校、企业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产学合作项目的价值与意义,才能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中的申报书撰写与项目实施。

总结回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申报书是推动新工科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023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书 项目级别

2023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书 项目级别

2023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书项目级别2023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书项目级别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适应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社会需求,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正在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2023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书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型的教育经验。

一、背景介绍1. 高等教育的挑战:如今,高等教育面临多样化的挑战,学生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而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

2.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意义: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一种将学校、企业和学生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

二、项目目标与具体计划1.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培养具备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理解。

a.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c.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

2. 具体计划:a.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的基本框架、时间计划和目标分解等。

b.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实践学习机会和项目培训。

c. 设计课程和实践活动: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设计相关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

d. 实施项目并评估效果:根据项目目标,逐步实施,并进行项目效果的定性和定量评估。

三、项目的优势和创新点1. 优势: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具有以下优势:a. 高效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综合素质。

b. 建立行业导向:根据行业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c. 提供就业机会:通过项目实践,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职业经验,并与企业建立联系,增加就业机会。

人工智能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请

人工智能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请

人工智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请一、项目背景和意义人工智能(本人)作为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医疗、金融、教育、交通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本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对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教育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为了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项目的申请旨在主动调动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推动本人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内容和计划1.项目内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将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和学校资源,通过开展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实验室建设、科研合作等方式,促进校企合作共赢,加强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计划(1)建设智能科学实验室,加强实验实训环节,提供实践机会。

(2)发展本人相关学科课程,设置专业方向,构建完整的培养体系。

(3)开展产学合作项目,与企业合作,提供实际项目机会,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4)建立导师制度,引入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项目申请理由1.加强人才培养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增强实战意识。

2.促进学校发展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产学合作等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提高学校在相关领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推动地方经济人才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协同育人项目的实施,可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工智能人才,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请将对高校教育和学生就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借鉴企业实际需求和先进技术进行人才培养,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适合的工作;产学合作也将有助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提升学校整体学科实力和影响力。

对于学生而言,参与产学合作项目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的就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省属院校IT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省属院校IT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省属院校IT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省属院校;产教融合;新工科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一、问题的提出与界定××××××学院与国内知名IT企业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 形成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管理和考核评价的“六共同”协同育人机制。

但地方高校受体制、政策的相关制约,如何做到让校企双赢,真正催生行业、企业主动参与高等教育合作育人的内生动力,是产教是否能够深度融合的基础,也是本项目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2.1 国外研究现状美国产教融合发展的代表性高校及地区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对硅谷、波士顿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该校为硅谷的兴起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斯坦福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从教育教学到科学研究到社区生活都与硅谷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

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解决了大学自身经费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大学通过双方合作培养和锻炼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人才,为硅谷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

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这种协同融合发展的模式为双方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英国产教融合的代表案例为牛津大学与牛津郡的融合发展。

60年代的牛津郡以农业为主,随着牛津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其对牛津郡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度不断提升。

目前,牛津郡地区80%的高科技企业由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创办,科技创新及技术成果的转化促进了牛津地区的快速发展。

据牛津大学校长约翰·胡德(John Hood)介绍,牛津大学技术转让中心平均每6到8周就能创造一个新企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为牛津及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院校计算机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院校计算机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院校计算机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工科;线上线下;混合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

”2017 年 2 月 18 日,国家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高校对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共同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课程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础,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学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国家教育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推进和各种教学网站的出现,大量高校教师投入到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改革中,基于MOOC或SPOC在线开放共享资源已大量上线,为制定适合自身特色和需求的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是当前各高校实行教学改革、构建“金课”的热点。

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灌输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

随着高等教育“新工科”理念的提出、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计算机专业教育课堂教学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和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不断深入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以产业需求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为导向,以技术发展变革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应用慕课资源、虚拟仿真资源和互联网平台,引导教学模式创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实现提升学生自主能力的良性发展。

鉴于计算机专业的强实践性的特点,如何在教学中合理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使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大学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产教深化融合模式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大学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产教深化融合模式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新工科背景下产教深化融合模式研究--以城乡规划专业为例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界定当前,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国家正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新经济呼唤新工科,新经济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挑战,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相对于传统工科人才,未来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强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其不仅在某一专业上学业精深,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也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不仅在技术上优秀,而且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

因此,工程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产教融合,培养出能尽快与社会对接的工科专业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产教深化融合模式研究——以城乡规划专业为例”是为适应当前新工科发展的新要求,研究如何运用新的产教融合的形式、内容、体制机制等,积极建设专业产业,将产业与教学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切实实现教学“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目标,并结合城乡规划专业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专业教学需要与当地规划建设部门要求的具体实现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查阅、分析相关文献,国内现有产教或教学融合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如下三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的融合,即理论与案例或多门课程间的融合等。

如:王军虎提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结构合理,交互运用(教育教学论坛,xx.1);童强、宋贤钧提出课程教学与实践技能取证结合,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职教通讯,2016.12);唐德权、谢亚兰通过建立项目研讨的信息化平台,提出协同教学模式(学科探索,2016.7);刘海燕、吕大炜、王东东等提出课程教学内容由先修基础课、本课程、后继扩展课三部分有机融合(教育教学论坛,2016.4);陈俊、郭阳、杨敬宁等认为讲授与案例融合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中国当代医药,2016.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教高司函〔2017〕6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通知中指出新工科研究和实践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其中指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总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

教育部希望各地高校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从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

2017年5月,学院正式与中软国际签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本课题拟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本学院现阶段与中软国际产学合作之良好契机,展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研究。

(2)课题界定目前迅猛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健康等新经济领域都出现人才供给不足现象,暴露出我国工程教育与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有所脱节的短板。

自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起,各高校均积极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以课题项目形式进行,地方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开展地方高校新工科研究和实践。

“新工科”要着眼于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等时代特征,要求学生需要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学习。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出更多、质量更高、更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的高技能型人才,我校与中软国际进行产学合作,构建“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对接产业”可以进一步提升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建立学科产业相结合的新模式教学,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应用始于国外,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开展较多、应用较早。

国外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已被运用于教育改革的多项实验中,而且已有多起成功经验证明其对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如今研究者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学融合协同育人资源上,努力为各级各类学习者提供优质、丰富、开放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我国的产学结合模式首先诞生于上海,现已顺利完成协同育人的试点工作,并且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文科专业中开展了产学结合的重点工作。

一部分高校已逐渐步入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队列中,将企业实践经验引入教学体系,搭建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

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对现代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产学融合协同育人不仅是一种教育观念,更是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需要广大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应用、优化和完善,方能使其发挥出最大优势,有效提高教育效率,增强效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在学校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决心下,在中软国际的大力帮助下,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依托,结合学校金融贸易特色,将湖北商贸学院·中软国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产学合作建设好,为我省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在新工科背景下,利用学校教育与企业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创新。

利用新经济所带来的快速、分享、透明的特质,有效地解决目前校企合作所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建立了产学深度融合的软件人才新型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促进产业链、学科链、人才链协调发展和有效对接的校企合作新路子。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1)课题理论依据主要来自笔者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调查研究,同时教育部高教司2016全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

微软、谷歌、英特尔、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慧科教育集团等70余家企业代表以及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近200所高校代表,“卓越计划”专家工作组有关专家等近500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深入推进科教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为企业和高校合作搭建平台。

张大良司长在会上表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是破解人才培养难题、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卓越计划”、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建设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实践平台等多项举措,加快培养产业亟需人才,取得了积极成效。

张司长勉励高校和企业深入推进产学合作,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高校要优化专业结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2)课题研究目标在新工科背景下,充分利用与中软国际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资源,结合双方教育资源的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新工科背景下产学融合协同育人,促进学院办学体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新工科背景下以学院与中软国际联合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金融方向)专业共建的契机,研究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1)与中软国际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将校企合作纳入专业招生体系,打造校企合作品牌,构建招生、联合培养和就业一体化体系。

2)以中软国际在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宅客学院为依托,建设校内O2O教育云基地,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日常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3)发挥产学融合创新作用,依托中软国际互联网云众包平台解放号在校内构建卓越开发者联盟和卓越开发者工作室,逐步建设成为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软件开发基地。

(4)课题研究假设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概念虽然很早就被提出,但是目前在国内都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很多问题还需在实践中探索与解决。

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训的深度融合,实质上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期望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授课形式、工作理念和就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让学校的教育能够更好的适应行业的需求。

本课题的研究假设学院与中软国际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资源已经十分充分,双方确定了培养方向,并且学院已经根据专业共建的合作模式进行课程的设置,同时与中软国际商定教学质量控制、人才就业服务等问题,具有开展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条件和前期准备,还需要和学生们充分沟通,并进行前期的学习指导,交流和传授学习方法,学生愿意配合老师一起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课题创新之处1)紧贴企业用人要求,明确定位学生职业方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项目为驱动,“准员工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5R”(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实训项目、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工作压力和真实的工作机会)为核心特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实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做学合一”,积累项目经验;“适应性”教学,根据前沿应用技术及人才需求变化,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及项目案例,实现培养目标与前沿需求接轨。

2)以平台管理为支撑,“三双培养”(即双师资、双课堂、双基地)与“人才就业服务生态链”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上基础与实践并重,重技能提升,通过建档、教学、实训、测评、考核、实习、预就业、分类输送等环节,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培养紧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计划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

学校和企业本着“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上进行开辟新专业和学科方向的有益探索,在校企合作培养特色人才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以产学融合协同育人为导向,进行联合培养。

以学生就业为结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解决学生就业与IT行业用人需求之间的供求矛盾,达到学校、学生与企业的接轨。

(2)研究方法1)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通过国内外对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研究成果充分了解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特点、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的转变、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面对产学融合协同育人浪潮我们应该做什么,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国内外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研究的数据和提供的信息,进一步了解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发展状况,以及了解目前全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开展情况,为后面的研究做准备。

3)对已经实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实践的学校做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参加国内各种教学活动和会议,积极听取和学习其他学校和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和经验,为我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实施做好准备。

4)充分利用中软国际为高校定制开发、以人才培养为主线的应用集成管理平台—智慧教育云平台-基础平台,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日常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3)技术路线1)建设高效的联合培养组织管理体系学院初步规划了联合培养组织管理体系,设立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工作组;工作组下设教学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

2)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中软国际签订产学合作教育协议,发挥与企业密切联系的优势,逐渐探索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构建以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基于“3+1”模式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3+1”模式是指三年在校基本理论学习和创新实践基本技能训练,一年在校外创新工程实践应能力培养。

3)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实践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团队。

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队伍及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培养、培训制度,具体举措包括:4)加大教学投入,改善硬软件教学环境学校进一步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除现有基础设施外,学校将建一个约300平方米的模拟实训中心,便于更好模拟企业项目实训工作的开展,提高培养质量。

另外,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企业实习实训中心或在学校以共建方式建立实习实训中心。

同时对于软环境的建设工作需要不断尝试积累,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丰富案例教学资源,以及功能完善的教学管理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