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进阶(二)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必修一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3.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 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展成
单分子层,其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连续的两层 从而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 为 蛋白质 。
4.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推测细胞膜的脂 质两边各覆盖着 。
暗—亮 5.1959年,罗伯特林在电镜下看到了清晰 —暗 的
2.胞吞、胞吐: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 细胞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虽然最终通过了生 物膜,但实质上,这些物质并没有真正的穿 过生物膜。例如,白细胞吞噬大肠杆菌、变
3.在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主动运输起 到了重要作用,它使细胞能主动地从外界吸
收被选择的物质,供生命活动利用。同样, 细胞也能利用主动运输把新陈代谢产物排出 细胞外。总之,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摄取、 积累物质以及不断排出代谢废物,从而维持 细胞组成成分的动态稳定,保证生命活动的 正常进行。
时间·人物
依据
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结构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 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
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 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 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2.组成成分及其结构图示
结构方面的特性,原因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 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 可以运动的。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膜功能 方面的特性,是指细胞膜对进出细胞的物质 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 择透过性。除细胞膜外,细胞中的其他膜结
(2)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 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
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自由扩散高→低. 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水,气体小分子,脂溶性有机小分子,脂肪酸,胆固醇,性激素,维D)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如蛋白质,体现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高中生物学习方法回归课本最重要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多想几个为什么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
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
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
错题整理,归类解决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
生物的跨膜运输知识点

生物的跨膜运输知识点生物的跨膜运输知识点上学期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的跨膜运输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1、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二、比较几组概念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曲线图及跨膜用

2.物质非跨膜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
胞吞(内吞)
胞吐(外排)
条件 细胞摄取或排出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方式
原理
生物膜的流动性
特点
物质通过小泡转移,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 载体
方向 细胞外→内
细胞内→外
实例
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白 胰岛 B 细胞分泌
细胞吞噬病菌等
胰岛素
胞吞和胞吐不是跨膜运输 (1)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转运)和被动运输(转运), 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的,是小分子物质进出 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其动力来自于物质浓度差或 ATP。 (2)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 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 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物 质 运 输 速 率 浓度差 物 质 运 输 速 率 浓度差
由于自由扩 散和协助扩 散不需要能 量,因此其 细胞呼吸速率 运输速率与 氧气浓度和 呼吸作用强
度无关 结论:在一定范 围内,主动运输 细胞呼吸速率 的物质的运输速 度与细胞呼吸速 率成_正_比_关系, 超过一定的范围 后,物质运输速 度受载__体_数__量 限 细胞呼吸速率 制。
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
差异。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
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B )
A.Na+ C.胰岛素
B.K+ D.CO2
1. [2012·浙江五校一次联考]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 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
运输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原核细胞只考虑细胞膜
(2)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肾 小管壁等管腔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物质通 过这些细胞要穿过2层细胞膜。 (3)物质通过胞吐、胞吞方式出入细胞时,要形成具 膜小泡,借助膜融合,所以不穿过膜结构;mRNA 通过核孔出细胞核,也不穿过膜结构,所以“穿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过程,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将物质穿过细胞膜,实现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机制。
一、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细胞内外物质运输的一种方式,它需要消耗能量以克服浓度梯度,使物质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移动。
主动运输主要包括原子运输和小分子运输。
原子运输是通过特定的载体蛋白质,如离子泵和Na+/K+泵,将原子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
小分子运输是指通过载体蛋白将小分子物质进行跨膜运输,如葡萄糖转运蛋白和脂质转运蛋白。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对细胞内外环境的精确调控,使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始终保持在理想的水平,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主动运输还能够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以保持细胞内外的稳态。
被动运输是通过跨膜通道进行物质运输的一种方式,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消耗,只是依靠浓度梯度推动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
被动运输主要包括扩散和渗透。
扩散是通过脂质双层之间的小孔或蛋白通道,使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扩散。
渗透是指水分子通过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使水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流动。
被动运输的特点是高效、快速,能够满足细胞对物质的迅速需求。
被动运输还能够避免能量浪费,提高细胞对物质的利用效率。
三、运动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除了上述两种跨膜运输方式外,还存在一种通过运动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方式。
运动蛋白如细胞骨架和激动蛋白能够通过与细胞骨架的结合,将物质从一个细胞膜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运动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是一种高效的物质运输方式,能够满足细胞对物质的快速需求。
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过程,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主动运输能够精确调控细胞内外物质浓度,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被动运输高效、快速,提高细胞对物质的利用效率;运动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通过运动蛋白的介导,实现物质在细胞膜之间的转移,为细胞提供了快速的物质运输通道。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是一种将物质穿越细胞膜的过程,使内质网壁外的物质能向生物细胞内
外流动,从而起到调节细胞内外环境的温度、p H 值、营养物等的作用。
物质跨膜运输方
式包括三种,分别是催化蛋白质载体介导的跨膜运输,水通道跨膜运输及穿孔膜跨膜运输。
催化蛋白质载体介导的跨膜运输是指有特殊分子蛋白质扮演中介,调节由细胞内向细
胞外的物质流动,蛋白质载体有输运载体、旻状共轭依赖载体、不可逆连取载体和ATP 抑制载体等,它们在细胞膜表面上构成一种催化蛋白质膜结构,并紧密合作,以达到调节细
胞营养物及其他物质流动的效果。
水通道跨膜运输是指水分子经跨膜水通道的运输方式,这种通道具有活性结构,能够
直接通过一定的水压差,向嵌入或与膜表面相连的细胞内外传递体液,从而达到调节细胞
内外浓度平衡,控制细胞环境的目的。
穿孔膜跨膜运输指的是通过穿孔膜的跨膜运输方式,此类膜由许多可穿透的小孔构成,这些孔就像一个滤网一样,可以吸收凝固物质和粒子,游离的大分子物质却会随着水的流
动而通过膜的小孔滤入细胞内或细胞外。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通过这些跨膜运输方式才能保持细胞外外界
环境和细胞内环境的平衡,从而使生物体能够正常运行和存在。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问点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问点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方式浓度载体能量举例意义被动运输简洁扩散高→低× × 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汲取或排出物质易化扩散高→低√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高√ √ 各种离子,小肠汲取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汲取葡萄糖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汲取或排出物质,以满意生命活动的须要。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二、试验:视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试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别”。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渐渐复原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别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方法步骤:(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视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视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改变(变小),视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别。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视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改变(变大),视察是否质壁分别复原。
试验结果: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别复原)。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 素养进阶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素养进阶(二)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界定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人工膜(或半透膜)的半透性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或人工膜比较膜的种类物质透过性特点半透膜较小物质通过,较大物质不能通过无生物活性,只要分子够小就可以透过了选择透过性膜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具有选择性和生物活性,是生物膜,即分子够小时也未必能透过,需依据细胞主动选择对点训练1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解析]]观察图像,除甘油、O2和CO2外,其余物质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均比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大,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运输某些物质的物质,A正确;由于K+、Na+、Cl-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有差异,所以能够体现选择性,B正确;图像中没有信息证明离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是否消耗能量,因此不能判断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图像中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膜对其通透性也不同,说明分子大小影响其跨膜运输的速率,D正确。
[[答案]] C对点训练2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高考生物跨膜运输知识点

高考生物跨膜运输知识点高考生物跨膜运输知识点生物学中,跨膜运输是指细胞跨过细胞膜将物质传输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过程。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跨膜运输是一个重要的考题,涉及到了细胞膜结构、物质转运及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考生物跨膜运输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深入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一、细胞膜结构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的。
磷脂双层在水中自组装成为一个类似于油的膜,其两侧分别包含有亲水性的头部和亲疏水性的尾部。
尾部中的疏水性分子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等,且它们的静电荷不同,导致膜内的蛋白质分布也不同。
蛋白质在细胞膜中有着各种不同的功能,比如传递信息,促进物质运输等等。
细胞膜的结构决定了其对物质的选择性通透性,即只允许亲水性的小分子通过膜孔道进出细胞,例如水和一些离子。
对于大分子,如蛋白质或核酸而言,它们则需要通过跨膜运输的方式被细胞膜转运。
二、物质跨膜转运在生物学中,物质跨膜转运是指跨过细胞膜将物质传输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由被动、主动转运以及细胞外囊泡等多种方式实现。
1.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是一种passively diffussion 的过程,即物质沿着其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区域自发地扩散到低浓度区域,例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进出细胞膜。
对于非极性分子以及极性分子的小分子而言,由于它们没有带电,因此可以轻易地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或者跨出来。
2.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需要能量的转运过程,即分子非自发地沿着浓度对比相反的方向运动,以维持化学平衡。
它可以分为原位调节、信号传导和转运蛋白三种。
原位调节转运是通过离子泵、钠-钾泵等的机械作用来驱动分子运动过程,将一些离子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运输。
信号传导转运凭借的是信号分子的生成或者传递过程,例如细胞表面的受体可以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促进细胞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
转运蛋白主要是利用细胞膜表面存在的一些载体蛋白,将某些大分子或者离子通过膜孔道运输到细胞内或者细胞外,也是实现物质跨膜运输的常见方法之一。
物质的跨膜运输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跨膜运输知识点总结一、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的。
磷脂双层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每个磷脂分子包含一个亲水性头部和一个疏水性尾部。
这使得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只有一些特定的物质可以穿过它。
二、跨膜运输方式1.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指物质沿浓度梯度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移动。
这种过程不需要能量输入,但需要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指物质在逆浓度梯度方向上移动,需要能量输入。
主要通过ATP酶驱动。
3.细胞吞噬作用细胞吞噬作用是指细胞通过将外部物质包裹在内部形成囊泡来摄取它们。
这种过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吞噬作用、外泌作用和自噬作用。
三、被动扩散的影响因素1.浓度梯度浓度梯度是被动扩散的主要驱动力。
当浓度梯度越大,物质的扩散速率也就越快。
2.分子大小和形状小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可以更容易地穿过细胞膜。
相比之下,较大的分子和带电的分子则需要通过跨膜蛋白进行运输。
3.溶剂极性溶剂极性也会影响被动扩散。
非极性物质更容易在非极性溶剂中扩散,而带电或极性物质则需要在水等极性溶剂中扩散。
四、跨膜蛋白跨膜蛋白是一类可以穿过细胞膜并参与跨膜运输的大型分子。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将物质从一个细胞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
1.通道型跨膜蛋白通道型跨膜蛋白形成了一个孔道,允许特定类型的离子或小分子通过。
这种过程是高度选择性的,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物质才能通过。
2.载体型跨膜蛋白载体型跨膜蛋白可以结合物质并将其从一个细胞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
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并且可以通过某些因素来调节。
3.泵型跨膜蛋白泵型跨膜蛋白可以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需要能量输入。
这种过程能够维持细胞内外的化学平衡。
五、细胞内液体运输1.内质网运输内质网运输是指物质在内质网上通过囊泡或其他载体进行的转移。
这种过程可以分为ER-高尔基体转移和ER-溶酶体转移。
2.高尔基体运输高尔基体是一类包含多个囊泡的细胞器,它们在分泌和溶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简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 引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维持细胞内外物质的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主要通过细胞膜进行。
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半透性结构,它能够选择性地对物质进行通透,同时通过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来实现物质的进出。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基本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
被动运输是无需能量消耗的运输方式,物质通过浓度梯度进行自发的运输;主动运输则需要能量消耗,物质在浓度梯度之外进行运输。
本文将对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2. 被动运输2.1 扩散扩散是物质在不使用外部能量的情况下,由高浓度区域自发向低浓度区域运动的过程。
细胞膜中的磷脂双层能够阻止大部分极性物质和荷电物质通过直接扩散,因此,只有非极性小分子和一些极性小分子可以通过扩散进出细胞。
在细胞膜中,扩散可以通过简单扩散和 facilitated diffusion(协助扩散)两种方式进行。
•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物质直接通过细胞膜间的疏水性区域自由扩散。
这种扩散的速率取决于物质的浓度差和细胞膜的渗透性。
例如,氧气和二氧化碳就可以通过简单扩散进出细胞膜。
•协助扩散:需要依赖载体蛋白进行物质的跨膜运输。
载体蛋白通常与物质特异性结合,分为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两种。
–通道蛋白:这类蛋白质形成孔道或通道,允许特定离子或小分子通过。
通道蛋白分为离子通道和水通道。
离子通道可以通过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例如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等。
水通道是一种特殊的通道蛋白,被称为水蛋白或AQPs,它们允许水分子快速通过,从而调节细胞内外水分平衡。
–载体蛋白:这类蛋白质通过结合物质并发生构象变化来进行物质跨膜运输。
载体蛋白对物质选择性更强,通常是一种特定物质对应一种载体蛋白。
例如,葡萄糖跨膜转运就需要依赖葡萄糖载体蛋白进行。
2.2 渗透渗透是一种涉及溶液之间的扩散和浓度差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当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溶液浓度不同时,水分子会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的溶液移动,尝试达到溶液的平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物质跨膜运输是指它们从细胞外空间穿过细胞膜,进入或离开细胞,或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跨膜运输是细胞器介导的有序运动,它促进了细胞到细胞空间的物质交换,确保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隧道转运、载体介导转运和膜突穿转运。
隧道转运也被称为液-气转运,是细胞膜流体结构的基础运动方式,不受组织物质的制约。
隧道的物质,通过细胞膜表面形成的小隧道,从通道中穿过,在穿越膜片的过程中没有障碍(包括细胞膜脂层)。
根据不同类型的物质从细胞膜流体结构中穿越,隧道转运可分为两种,渗透转运和移动极化反应转运。
渗透转运是相对无组织的物质(如水和各种二价离子)以及部分离子通道共同参与的,使物质可以由单个渗透转运蛋白发达的小道路发挥渗透力。
移动极化反应转运的例子包括氯离子,磷酸根离子和钠离子。
它们以各种移动极化反应转运蛋白为主导,从膜外到膜内,或者反过来在穿越细胞膜。
载体介导转运是通过细胞膜定向传输物质的一种方法,它是细胞与环境间物质交换的关键所在。
载体介导转运的基本过程类似于传递或把手的游戏,即载体蛋白将外部的物质抓住,将其打包运往水泡或细胞内,来实现物质跨膜运输。
载体物质被称为载体,蛋白是用来抓取物质并促使物质及时到达目的地的媒介。
在物质穿越膜片时,载体蛋白通过膜结构的变化而发挥作用,具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运输蛋白,结合蛋白和转运蛋白。
膜突穿转运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转运方式,其特点是具有穿跨细胞膜的水溶解能力,可自发穿越细胞膜而运输,涉及穿越细胞膜的螯合蛋白分子,不需要其他转运介质。
它们通常会促进特定物质从低激活状态进入高激活状态,从而达到跨膜运输的目的。
它们主要涉及到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其包括螯合蛋白、螯合转运和激酶跨膜运输。
以上就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
跨膜运输是细胞功能必不可少的过程,它的特定的类型为细胞提供了各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从而保持其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生物体的正常运作,维持生命活动。
【2019秋生物必修1】素养进阶(二)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素养进阶(二)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界定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人工膜(或半透膜)的半透性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或人工膜比较膜的种类物质透过性 特点 半透膜 较小物质通过,较大物质不能通过无生物活性,只要分子够小就可以透过了 选择透过性膜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 具有选择性和生物活性,是生物膜,即分子够小时也未必能透过,需依据细胞主动选择 对点训练1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 2O 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 +、Na +、Cl -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解析 观察图像,除甘油、O 2和CO 2外,其余物质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均比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大,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运输某些物质的物质,A 正确;由于K+、Na+、Cl-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有差异,所以能够体现选择性,B正确;图像中没有信息证明离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是否消耗能量,因此不能判断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图像中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膜对其通透性也不同,说明分子大小影响其跨膜运输的速率,D正确。
答案 C对点训练2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课件:膜的透性及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

4 (2018·菏泽模拟) ❖ ❖ ❖ ❖ ❖
(1)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 _胃__蛋__白_____()
保护内层的酶
(3)➢ ❖ ______________ 载❖体蛋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叶__绿__体_的__基__质
_____二__氧__化_碳_ 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糖类和C5
ATP和[H]
(4)❖ ❖HgCl2ATP
______探__究_H__g_C_l_2和__细__胞__成__熟_程__度__对__细__胞_主__动__运__输_(_吸__收__磷_酸__盐__)_的_影___
是否有HgCl2、_细__胞__成熟➢程_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
(1)❖➢ (2)❖➢
3 ➢
(1) Ca2 K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的吸收速率
乙侧上升。
(2)加入某种物质重构半透膜后重复(1)过程,发现当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后甲、乙两 侧液面等高,据此推断加入的物质很可能是葡萄糖载体,致使甲乙两侧葡萄糖的浓 度相当。(3)人工膜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降低有毒重金属离 子对水的污染,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体现生物膜的功能特点选择 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 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探究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或探究是否耗能)
@《创新设计》
9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或探究是否需转运蛋白)
@《创新设计》
注:但凡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如供氧状况、温度等)均会影响供能状况进而影响主 动运输或胞吞胞吐。
10
@《创新设计》
对点训练3 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 血液和淋巴的过程。0.9%的NaCl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某同学 将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4个互不相通、长度相 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如表。
7
@《创新设计》
解析 (1)由于渗透平衡时存在Δh,所以漏斗内的蔗糖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即S1>S2。 (2)图中的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半透膜没有生物活性,不具有 选择透过性;而原生质层具有生物活性,有选择透过性,可以主动运输有关物质。(3) ①两套渗透装置中,加蔗糖溶液的渗透装置会出现液面差,而加KNO3溶液的渗透装 置不出现液面差。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标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然 后将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展平置于蒸馏水中,加上盖玻片,制成洋葱鳞片叶外表 皮临时装片。③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 中,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因此 两个临时装片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都出现质壁分离现象;但是浸润在KNO3溶液 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答案 (1)S1>S2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运输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①X ②标号 蒸馏水 ③质壁分离 (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11
@《创新设计》
实验组别
甲
乙
丙
丁
实验步骤
向肠袋内注入等量的 0.7% NaCl
溶液,使其充盈
10 mL
0.9% NaCl 10 mL
0.9% NaCl+微量 1.1% NaCl
Na+载体蛋白的抑 10 mL
制剂共10 mL
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
后,测肠袋内NaCl
1 mL
3 mL
5 mL
mL
@《创新设计》
素养进阶(二)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
@《创新设计》
界定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人工膜(或半透膜)的半透性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或人 工膜比较
膜的种类
物质透过性
特点
无生物活性,只要分子够小就可以 半透膜 较小物质通过,较大物质不能通过
透过了
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 具有选择性和生物活性,是生物膜,
选择透过
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 即分子够小时也未必能透过,需依
性膜
子不能通过
据细胞主动选择
2
@《创新设计》
对点训练1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 )
3
@《创新设计》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解析 观察图像,除甘油、O2和CO2外,其余物质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均比在人工膜 上的通透性大,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运输某些物质的物质,A正确;由于K+、Na+、 Cl-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有差异,所以能够体现选择性,B正确;图像中没有信息证明 离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是否消耗能量,因此不能判断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C错误;图像中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膜对其通透性也不同,说明分子大小影响 其跨膜运输的速率,D正确。 答案 C
17
@《创新设计》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细胞膜组成成分中有脂质分子,结合图示分析,该物质应为 (甲)磷脂分子。(2)②途径是通过通道蛋白的协助进行的,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可在 通道蛋白的协助下由高浓度的细胞膜内侧运输到低浓度的细胞膜外侧,因此其跨膜 运输的方式应为协助扩散。(3)蟾蜍的心肌细胞对Ca2+、K+、C6H12O6的吸收都是通 过主动运输进行的,运输这些物质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各不相同,“施加某种毒素后, 其对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该毒素只抑制 了心肌细胞膜上运输Ca2+的(乙)载体蛋白的活性。(4)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相比,前 者需要消耗能量,后者不需消耗能量。本实验可通过控制供能的多少来确定柽柳
溶液的量
12
@《创新设计》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 实 验 开 始 时 , 水 在 肠 腔 和 血 液 之 间 的 移 动 方 向 是 : 甲 组 从 ________ ; 丙 组 从 ________ 。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水 分 子 的 运 动 方 向 是 从 溶 液 浓 度 ________ 处 流 向 溶 液 浓 度 ________处。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________。 (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________的参与。
4
对点训练2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创新设计》
5
@《创新设计》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 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 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13
@《创新设计》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0.9%的NaCl溶液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而甲组中肠袋内 NaCl溶液的渗透压小于兔的体液渗透压,水从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渗透,因此水从肠 腔进入血液,丙组中肠袋中NaCl溶液渗透压高于兔的体液渗透压,水从血液进入肠腔。 该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渗透作用。(2)乙和丁两组NaCl溶液浓度相等,但 半小时后,丁组肠袋中的溶液与实验开始时相比减少量要明显少于乙组,说明该组中 小肠对水的吸收能力弱。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丁组有Na+载体抑制剂,其抑制了小肠 对Na+的吸收,实验开始时小肠只能吸收水分,导致肠腔中的溶液浓度升高,当其渗 透压高于体液渗透压时,水吸收受阻,从而导致肠袋内溶液减少量小。 答案 (1)肠腔进入血液 血液进入肠腔 低 高 渗透作用 (2)Na+载体蛋白
6
@《创新设计》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 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 装置X和Y 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 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________(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________,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_______,制作洋葱鳞片 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创新设计》
(4)柽柳是一种泌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于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现欲判 断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柽柳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的溶 液中。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若乙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明显________甲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19
本节内容结束
20
18
@《创新设计》
吸收无机盐的方式。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柽柳对无机盐 的吸收不需消耗能量,应为被动运输;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则说明柽 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需要消耗能量,应为主动运输。 答案 (1)甲 磷脂分子 (2)协助扩散 (3)乙 载体蛋白 (4)①b.完全抑制呼吸 c.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 ②a.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 运输 b.小于 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14
@《创新设计》
对点训练4 下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 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仔细 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5
@《创新设计》
(1)很多研究结果都能够有力地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 易透过生物膜”这一理论。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____(方框里填 标号)。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当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 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 (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其对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K+、C6H12O6 的 吸 收 不 受 影 响 , 最 可 能 的 原 因 是 该 毒 素 抑 制 了 心 肌 细 胞 膜 上 运 输 Ca2 + 的 [ ]________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