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操作与注意事项

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操作与注意事项

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操作与注意事项一、引言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生物质,广泛存在于植被、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中。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对于生物能源转化、环境修复和生物材料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介绍如何进行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以便更好地研究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二、材料与设备1. 纤维素基质(例如木材粉末、花生壳碎屑等)2. 无菌培养基(适合目标微生物的培养基)3. 纤维素分解微生物样品4. 离心管、试管、平板培养基等常用实验室器材5. 灭菌器、微量移液器、孵化箱等实验设备三、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a) 收集纤维素分解微生物样品,如土壤、水体或植物材料。

b) 将样品进行悬浮液处理,使用适当的稀释液(如生理盐水)或培养基进行悬浮液的制备。

c) 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操作,去除悬浮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得到较为均匀的样品。

2. 分离与纯化a) 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悬液,分别均匀涂布在含有纤维素的固体培养基表面(例如含有纤维素的琼脂平板)。

b) 使用洁净的铁环或无菌塑料处理棒,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菌落的划线、划圆或刺取等操作,以分离出单个微生物菌落。

c) 将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转移到无菌富含纤维素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3. 筛选与纯化a) 从初步培养基中挑选出优良的单菌落,根据其特征进行初步筛选。

b) 针对初步筛选出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和纯化,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析。

c) 辅助使用显微镜、PCR、基因测序等技术手段,确保所得微生物为纤维素分解菌。

四、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外源污染。

2. 纤维素的质量和处理方式会影响微生物的分离,选择适当的纤维素基质、浓度和处理方法。

3. 注意培养基的配制和pH值的调节,确保适合目标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4.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

5.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使用的设备和试剂,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研究低温环境下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与鉴定.2.采用低温培养的方法从秸秆堆肥中筛选出3株分解纤维素的细茵。

3.通过PCR克隆这3株茵的16s rDNA并与相似菌株做比对.进一步构建分子进化树.来研究其分类情况。

4.综合其个体形态、茵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发育树构建结果等分类依据。

二.实验原理:细菌进行化能异养、短杆状、无出芽分裂、好氧、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无丝状菌体、有细胞壁且能独立生存。

应为其第二部分滑动细菌或第七部分的假单胞菌类。

由于滑动细菌能在“固体表面和汽一水交界面缓慢滑动”,故其固体菌落边缘应不整齐,且其一般形成亮色肉眼可见的子实体。

将灭菌的滤纸蘸取无菌生理盐水后贴在已凝固的平板上,用接种环蘸取土样,点样在平板滤纸上,15℃下培养10 d。

用接种环从有滤纸水解透明圈的单菌落处刮取细菌,在贴有滤纸的初筛平板上划线,计数并且观察。

三、实验仪器:1、材料试验材料为背阴处长时间堆放的秸秆堆肥表层;2、培养基:初筛培养基。

浓缩10倍的赫奇逊固体无机盐培养基”。

:啦嘞1.00 g,MgS04·7H20 0.30 g,NaCl 0.10 g,F'eCl3O.0l g,NaN03 2.50 g,CaCi2 0.10 g,琼脂18.00 g,蒸馏水l000lnl,pH值7.0~7.2.121℃灭菌20min。

无淀粉滤纸(浙江富阳纸厂)用浓度l%的醋酸浸泡一夜后用浓度2%的Na-2C03水溶液洗至中性,晾干备用。

把上述处理过的滤纸剪成直径约为8 ca的圆形滤纸片.放在干净的平皿中,用报纸包好.采用湿热的方法灭菌;3、复筛培养基。

浓缩10倍的赫奇逊固体无机盐培养基:啦P04 1.009,m.庐04‘7H200.309。

NaO 0.109.FeCl30.01g,NaN03 2.50 g.CaCl20.10g,羧甲基纤维素钠lO.00 g,琼脂18.00g,蒸馏水10130ml,pH值7.0—7.2,121℃灭菌20 min。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培养基的配置和分装
纤维素琼脂培养基: • (NH4)2SO4 2 g , • MgSO4· 7g, • H2O 1g, • NaCl 1g, • CaCO3 2g, • 水 500mL ,
• 121 ℃ 灭菌20 min,倒平板后,盖上不平板大小一致的无菌滤纸
(注意:滤纸要用秲醋酸浸泡一夜 ,用碘液检查是否有淀粉 ,若已去除完全 , 则用 2%苏打水冲洗至中性,干热灭菌 后备用 )。
环境中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和初步鉴定
生物技术班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目的 • 从环境中筛选出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 • 初步鉴定出菌株所属的类型
试验原理
• 纤维素酶酶系组成及降解机理 纤维素酶酶系包括内切葡聚糖酶(Cx酶)、外切 葡聚糖酶(Cl酶),[来自真菌简称CBH,来自细菌简 称Cex)]和B.葡聚糖苷酶l,也称纤维二糖酶,简 称BG)。滤纸酶(FPase)活力代表了三种酶协同作用 后的总酶活力。 纤维素是有许多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一糖苷 键连接起来的大分子物质,对其的水解需要上述 三种酶的共同作用。酶的种类完整性、各种酶之 间的比例兲系等都会影响到纤维素酶的整体活力 。
分离
(1)无菌条件下,取富集后的培养液将土壤悬液秲释成101~10-7系列浓度。
(2)分别用秱液器精确地吸取各秲释菌液0.2 ~0.3 mL,对号 先后涂布于编好号刚果红培养基平板,(涂布时涂布棒要从 浓度小的梯度开始,将加入平板培养基上的土壤秲释液在 整个平板表面涂匀,涂完一个平板用酒精灯灭菌)。置于 30 ℃ 培养箱中,倒置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周。
初筛
以下各步骤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1)称取土壤样品10 g,倒入含有90 mL水和玱璃珠的三角 瓶中振荡5 min,使土样充分打散。(注意:等水冷却了 再倒入土样。) (2)取 5 mL悬液加入盛有 50 mL富集培养基 (纤维素琼脂培 养基 )的三角瓶,在 28 ℃和 150 r/min下, 振荡培养 3~ 5 d后 秱取 5mL培养液至另一盛有新鲜富集培养基的三角瓶中继 续培养。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生物课教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生物课教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生物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

2. 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离方法。

3. 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4. 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和实验操作流程。

2. 教学难点: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接种环、试管、培养皿、培养基等。

2. 实验材料:土壤、纤维素粉、染色剂等。

3. 教学课件和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讲解:介绍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讲解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和鉴定方法。

3. 实验操作演示:讲解并演示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离实验操作流程,包括土壤取样、富集培养、筛选、纯化等步骤。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离。

5.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鉴定结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中的作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 概念与分类2. 分离方法3. 鉴定方法4. 实验操作流程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实验操作流程和实验技巧的熟练程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2. 探讨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在其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潜在应用。

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讲课教案

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讲课教案

思考:这两种方法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染色法 优点
缺点
颜色反应基本
操作繁琐,刚
方法一 上是纤维素分 果红会使菌落之间 解菌的作用 发生混杂
产生淀粉酶的
操作简便, 方法二 不存在菌落
混杂问题
微生物也产生模糊 透明圈,有些微生 物能降解色素,形 成明显的透明圈。
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挑取产生明显的透明圈的菌落, 一般即为分解纤维素的菌落。
教学目标:
1、知道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 2、初步掌握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 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方法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 高的天然产物,木材、作物秸秆中 也含大量的纤维素。纤维素的分解 需要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 请完成下列过程:
纤维素酶是一种_复___合__酶____,它包括___C__1酶_____、 _C_X_酶___和_葡__萄___糖__苷__酶___,具有催化分解纤维素的作用 纤维素 C1酶 纤维二糖 葡萄糖苷酶葡萄糖
练一练:
1.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 B. 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C. 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 D. 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2.利用刚果红法可以筛选出纤维素分解 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B. 刚果红能与纤维二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C. 刚果红不能与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D. 若培养基上产生了透明圈,则说明已筛
下列生物能分解纤维素的是( C )
①人 ②兔 ③牛 ④蘑菇 ⑤纤维杆菌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③⑤
方法 -----------选择培养基

《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

《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过程及微生物分离的重要性。

2. 掌握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验培养并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

4.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的操作过程、结果分析。

2. 教学难点:实验中各种条件控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实验结论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培养基、涂布器、接种环、无菌试管、无菌锥帽、酒精灯、培养皿等。

2. 实验试剂:自来水、蒸馏水、滤纸、刚果红染液、无菌水等。

3. 实验菌种:预先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

4. 教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样品的选取、富集培养、初筛、复筛以及菌种的鉴定。

1. 导入新课:起首向学生介绍纤维素的基本性质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钻研意义。

同时,通过展示一些与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原理讲解: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样品的选取、富集培养、初筛和复筛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强调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种类型的纤维素样品(如稻草、木材等)。

每组需要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

4. 实验操作与观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中微生物的发展情况,注意观察不同菌落的特点,及时做好标记。

5. 结果展示与讨论:每组学生完成实验后,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可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并讨论其可能的优势和劣势。

6. 菌种鉴定与结论:对筛选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确定其是否具有分解纤维素的特性。

最后,总结实验结论,并强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经验教训。

7.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继续钻研其他类型的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并尝试将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cnt ce ae ngnt iac nls .I utT res a e l iet e ePe , n bsd o esvrl hnt i caatr, osu t bsdo eei ds neaa i 1 r d c t y s silhe t i w r a dni dt b s Ⅲ ae nt ea p eoy c hrc s rn s e l i f o D h e p e
p t a, uM WH1 WH1 和 2还需进 一步鉴定 。
关键词 纤维 素降解细 菌; 离; 分 鉴定 中图 分类 号 S 8 文献标识 码 A 1 2
文章编 号 0 1 — 6 1 o9 0 — 35 — 4 57 6 1( 0 )9 096 0 2
I lt na tIet mao f feetC n ls- s ai ni dni t no t i euoe ̄ o o f i E' n  ̄ l eei lt a a r U A h ta ( r eCl g f hn ogU i r t a We a, ia,hno g 629 si l Mai ol eo adn nv sy t i iWe iSadn 40 ) e n e S e i h h 2
ga igb cei WH1, H3 a dW H1 r shtd f m e cmp sstru h slciec tr o dt n .T n et ae te p yo e ei o io f rdn a tr a, W n 2wee i o e r t o o t ho g ee t u ue cn io s o ivsi t h lg n t p st n o o h v l i g h c i h s tan , 6 teesris te l S 正I sq e c swee co e h NA e u n e r lnd.sq e cd a d cmp rd wi oe o lt t is 1 l ua h lg n t・d n rga wee e u n e o ae t t s fr ae sr n .1】 moe lrp yoe ei e do rm r n h h e d a e c (

微生物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分离

微生物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分离

微生物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分离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机化合物,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

纤维素具有高度的生物降解性,然而,其高度结晶性和复杂的结构使其难以被常规的酶解系统降解。

在生物领域中,微生物分解是一种有效且环保的方法,因此,筛选和分离纤维素降解菌对于提高纤维素降解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1.1 培养基的选择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常用的纤维素降解培养基包括CMC(羧甲基纤维素钠)、Avicel(微晶纤维素)、Whatman No.1滤纸等。

这些培养基能够提供纤维素降解菌所需的碳源和营养物质,有利于菌群的生长和繁殖。

1.2 筛选方法传统的筛选方法是利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的碳源,在培养基中培养环境中的微生物,通过测定产酶能力来判断纤维素降解菌的存在。

常用的方法有:(1)红色亚甲基纤维素(RAC)将纤维素培养基添加亚甲基蓝等指示剂,在纤维素降解区域由蓝色转变为红色,表明纤维素被降解。

(2)半定量筛选利用葡萄糖法测定纤维素降解能力。

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纤维素,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和菌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评估纤维素降解能力。

(3)放射标记纤维素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纤维素分子上,通过测定纤维素的解脱率来评估菌株的降解能力。

二、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2.1 分离方法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是筛选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1)稀释平板法将适当稀释的样品在纤维素培养基上均匀涂布,经过一段时间后,将生长的菌落分离并培养纯种。

(2)可溶性物质包埋法将样品与纤维素培养基搅拌均匀,接种到含有纤维素的胶状物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分离出纤维素降解菌。

2.2 鉴定方法为了确定分离的菌株是否为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需要进行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1)形态学鉴定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和菌落边缘等特征,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状和结构。

(2)生理生化特性鉴定测定菌株的氧耗、氧释等生理特征,通过测定菌株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来判断其代谢特性。

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北师大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北师大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北师大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实验目的1.学习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2.学习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3.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探究纤维素分解相关技术。

实验原理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是一个高分子多糖,由葡萄糖单元组成,交联成了一种高度结晶性的纤维。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中主要的成分,广泛存在于森林、草原、农田等土壤中。

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可以将纤维素降解为可溶性的糖和有机酸类物质。

这些细菌被称为“纤维素分解菌”,它们可以通过代谢纤维素降解材料为生存所需的营养,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使用常规的培养技术和纯化方法。

首先,需要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处理样品以去除杂质和有机物质等。

然后,根据分离目的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由于细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因此需要针对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进行优化。

在培养基上筛选到细菌后,需要进行纯化处理。

这步采用连续接种或墙纸法等方法,使分离物越来越单纯,直至得到单一的细菌菌株。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类和鉴定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后,需要对其进行鉴定。

首先,通过菌落形态、生长特性、染色性质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初始特征,初步鉴定目标菌种。

然后,可使用生物化学鉴定方法或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细菌进行深入鉴定。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生理生化鉴定、酶谱分析、荧光抗生素等,也可以通过16S rRNA序列进行分析鉴定。

实验步骤实验材料1.抽取自然土壤样品,放置于清洁聚丙烯袋中;2.纤维素分解菌选育培养基;3.大肠杆菌ATCC25922;4.PBS缓冲液;5.琼脂和洋葱汁。

实验步骤1.取出土壤样品约1克,加入PBS缓冲液中,磨碎悬浮液并过滤,采用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处理方法使土壤样品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得到彻底溶解释放。

2.取出所需的培养基,将其在121℃下高压灭菌20min,冷却后将大肠杆菌ATCC25922接种于培养基上,放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过夜,作为对照。

文档: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实验操作步骤

文档: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实验操作步骤

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土样的采集土壤中的微生物,大约70%~90%是细菌。

细菌适宜在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潮湿土壤中生长,绝大多数分布在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

因此,土壤取样时,一般要铲去表层土。

另外,土样的采集要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这是因为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通常会聚集较多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2.选择培养3.富集培养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先通过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富集培养所需要的仪器有:250ml锥形瓶、天平、药匙、玻璃棒、电炉、摇床、玻璃珠、称量纸等。

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比例见下: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纤维素粉 5gNaNO31gNa2HPO4•7H2OKH2PO4MgSO4•7H2OKCl酵母膏水解酪素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按上表比例配制50ml选择培养基。

在250ml锥形瓶中装入50ml培养基,放5~6颗玻璃珠,用8层纱布做成瓶塞,将瓶口塞紧,再在瓶塞外包裹两层牛皮纸,用线绳扎紧,在121℃下高压蒸汽灭菌20min。

称取土样20g,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装有50ml培养基的锥形瓶中。

将瓶置于摇床上,在30℃下振荡培养3~4d,至培养基变浑浊。

4.梯度稀释所需仪器:试管(7支)、移液器、枪头。

需要先经高压蒸气灭菌的仪器:试管(每只内装9ml蒸馏水)、枪头(黄色、蓝色)。

用量程为1000µL的移液管从富集培养土壤液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混匀。

然后换枪头从此试管中吸取1ml加入另一盛有9ml 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制成10-1、10-2、10-3、10-4、10-5、10-6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5.刚果红染色法分离与观察(涂布平板)所需仪器:无菌培养皿(12个)、涂布器(3个)、移液器、枪头、温箱等。

需要灭菌的仪器:无菌培养皿(12个)、涂布器(3个)、移液器、枪头。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纤维素降解菌类的分离与鉴定系列实验一、实验背景纤维素就是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属于多糖类物质,就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

如能利用微生物将其转化为生物产品或生物能源,即可缓解能源短缺、解决环境污染,又能形成新的产业。

由于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产纤维素酶的细菌与真菌,因而纤维素的生物降解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作用。

从20世纪40-50年代起,针对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就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分离筛选方法。

迄今为止有关纤维素降解菌分离筛选的研究报导已有很多,如细菌中的生孢噬纤维菌属、噬纤维菌属及纤维单胞菌属等;放线菌由于能形成芽孢,与真菌相比较耐高温与各种酸碱度,故在高温阶段放线菌对分解木质素与纤维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诺卡氏菌属、链霉菌属、芽孢杆菌属及小单胞菌属等;真菌中研究较多的就是青霉属、根霉属、曲霉属等,其中以木霉属的菌株纤维素酶活较高。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添加少量葡萄糖作为碳源,培养纤维素酶产生菌株,培养一定时间后,经刚果红染色与稀碱液固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水解圈,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快速定性鉴定纤维素酶产生菌酶活大小。

与传统纤维素酶活检测方法比较,本方法菌丝生长快,两天后菌落经染色,透明圈边缘清晰,直观性强,与酶活力成一定线性关系。

纤维素就是世界上所有植物的组成部分,就是地球上最为丰富且可再生的资源。

随着世界能源形势趋于恶化,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利用纤维素生产有高附加值资源的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逐步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方向。

利用微生物将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转化为生物产品或生物能源即可缓解能源短缺、解决环境污染,又能形成新的产业。

因此分离与筛选高酶活性的菌株就是有效利用纤维素物质的关键。

二、实验目的从目标试样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

三、实验材料:1、样品的采集1)风干土样E4-1、E2-6、 E2-6试样。

2)潮湿土样E4-1、E2-6、 E2-6试样。

公开课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公开课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公开课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公开课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呢,就是让我们找出那些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真菌。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巧。

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过程吧!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纤维素、水、营养液、菌种等等。

其中,纤维素是我们需要分离的目标物质,而水和营养液则是为了让细菌和真菌有足够的生存环境。

至于菌种嘛,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些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真菌了。

我们就要开始实验了。

我们需要把纤维素放到一个容器里面,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和营养液。

这样一来,纤维素就被浸泡在了水中,而细菌和真菌也会随着水流进入到容器里面。

紧接着,我们就需要让这些细菌和真菌在容器里面生长起来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给容器加上一个密闭的环境。

这样一来,外界的空气就无法进入到容器里面,而细菌和真菌也只能在容器里面进行生长和繁殖。

等到细菌和真菌长成了一定规模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分离它们了。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工具和技术了。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和形态;或者用试管来进行分离和筛选;还可以用培养基来培养不同的细菌和真菌种类等等。

当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那些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真菌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特性和功能了。

比如说,我们可以探究它们是如何分解纤维素的、分解出来的产物有哪些用途等等。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可以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遇哦!公开课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轻松地完成这项任务啦!希望我的讲解能够让大家对这个话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谢谢大家!。

教学设计7: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教学设计7: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了纤维素的化学组成以及纤维素在生物圈的广泛分布,由此转入到如何对纤维素进行有效利用的问题。

说明了微生物能利用纤维素是因为能产生纤维素酶,因此对纤维素的利用离不开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研究。

最后,教材点明了本课题的研究主题,即从土壤中分离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通过对课题中实验设计思路的深入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简单叙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刚果红染色法及其原理(3)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2、过程与方法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掌握实验操作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设计、完成实验,培养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简述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

说出刚果红染色法及其原理2.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五、教学过程【基础知识】【活动1】阅读教材P27“课题背景”和“纤维素与纤维素酶”,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一)纤维素和纤维素酶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

2、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即3.实验分析:P27的小实验是如何设置对照的?在一支试管中添加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

4.1个酶活力单位(1U)是指在温度为25℃,其它反应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在1min内转化1mmol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活动2】阅读教材P28“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方法:刚果红染色法,该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

2、纤维素分解菌筛选方法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二糖、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分离纤维素纤维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

分离纤维素纤维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

分离纤维素纤维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目标。

目标。

目标。

目标。

本文档旨在介绍分离纤维素纤维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

步骤一:取样选择纤维素来源,如植物细胞壁或纸张等。

使用无菌技术取样,以避免外部微生物污染。

将取样材料放入无菌中。

步骤二:制备培养基制备纤维素分解菌的富集培养基。

配制富集培养基时,添加适当的碳源和氮源,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使用无菌技术将培养基装入无菌培养皿中。

步骤三:接种样品将取样材料转移到制备好的培养皿中。

确保样品均匀覆盖在培养基上。

步骤四:培养和筛选将培养皿密封并置于适当的温度下,通常在30-40°C之间。

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培养时间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而定,通常需要数天至数周。

培养后,筛选出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菌落。

步骤五:纯化将产酶微生物菌落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中。

多次进行单菌落培养,以确保获得单一的菌株。

步骤六:鉴定使用相关鉴定技术对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如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或分子鉴定等。

鉴定出产纤维素酶的菌株。

步骤七:保存将纤维素分解菌株保存在冷冻条件下,以防止细胞活性的丧失。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步骤,我们可以成功分离纤维素纤维的微生物,并获得纤维素酶产生菌株。

这将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和指导。

参考资料:1] ___,等。

酶学学报,2012,34(12):1923-1933.2] ___,等。

微生物学报,2015,55(3):400-408.。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生物课教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生物课教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生物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纤维素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学会利用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进行分离和鉴定。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纤维素的概念及其分布2. 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3. 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及分离方法4.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5. 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和分离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纤维素的概念、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方法和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

2. 采用实验法进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3. 采用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试管、培养皿、接种针、试剂等。

2. 实验材料:纤维素粉、水、土壤、琼脂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2. 讲解纤维素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3. 讲解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方法,如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4. 讲解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及其分离方法。

5. 演示实验操作步骤,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6.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7.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实验步骤1. 准备纤维素粉、水、土壤等实验材料。

2. 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土壤样本接种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3. 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4. 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生长情况,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5. 对筛选出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定,如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等。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杂菌污染。

2.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研究低温环境下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与鉴定.2.采用低温培养的方法从秸秆堆肥中筛选出3株分解纤维素的细茵。

3.通过PCR克隆这3株茵的16s rDNA并与相似菌株做比对.进一步构建分子进化树.来研究其分类情况。

4.综合其个体形态、茵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发育树构建结果等分类依据。

二.实验原理:细菌进行化能异养、短杆状、无出芽分裂、好氧、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无丝状菌体、有细胞壁且能独立生存。

应为其第二部分滑动细菌或第七部分的假单胞菌类。

由于滑动细菌能在“固体表面和汽一水交界面缓慢滑动”,故其固体菌落边缘应不整齐,且其一般形成亮色肉眼可见的子实体。

将灭菌的滤纸蘸取无菌生理盐水后贴在已凝固的平板上,用接种环蘸取土样,点样在平板滤纸上,15℃下培养10 d。

用接种环从有滤纸水解透明圈的单菌落处刮取细菌,在贴有滤纸的初筛平板上划线,计数并且观察。

三、实验仪器:1、材料试验材料为背阴处长时间堆放的秸秆堆肥表层;2、培养基:初筛培养基。

浓缩10倍的赫奇逊固体无机盐培养基”。

:啦嘞1.00 g,MgS04·7H20 0.30 g,NaCl 0.10 g,F'eCl3O.0l g,NaN03 2.50 g,CaCi2 0.10 g,琼脂18.00 g,蒸馏水l000lnl,pH值7.0~7.2.121℃灭菌20min。

无淀粉滤纸(浙江富阳纸厂)用浓度l%的醋酸浸泡一夜后用浓度2%的Na-2C03水溶液洗至中性,晾干备用。

把上述处理过的滤纸剪成直径约为8 ca的圆形滤纸片.放在干净的平皿中,用报纸包好.采用湿热的方法灭菌;3、复筛培养基。

浓缩10倍的赫奇逊固体无机盐培养基:啦P04 1.009,m.庐04‘7H200.309。

NaO 0.109.FeCl30.01g,NaN03 2.50 g.CaCl20.10g,羧甲基纤维素钠lO.00 g,琼脂18.00g,蒸馏水10130ml,pH值7.0—7.2,121℃灭菌20 min。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
和鉴定
纤维素降解菌类的分离与鉴定系列实验
一、实验背景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属于多糖类物质,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

如能利用微生物将其转化为生物产品或生物能源,即可缓解能源短缺、解决环境污染,又能形成新的产业。

由于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产纤维素酶的细菌和真菌,因而纤维素的生物降解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作用。

从20世纪40-50年代起,针对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就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分离筛选方法。

迄今为止有关纤维素降解菌分离筛选的研究报导已有很多,如细菌中的生抱噬纤维菌属、噬纤维菌属及纤维单胞菌属等;放线菌由于能形成芽抱,与真菌相比较耐高温和各种酸碱度,故在高温阶段放线菌对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诺卡氏菌属、链霉菌属、芽抱杆菌属及小单胞菌属等;真菌中研究较多的是青霉属、根霉属、曲霉属等,其中以木霉属的菌株纤维素酶活较高。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添加少量葡萄糖作为碳源,培养纤维素酶产生菌株,培养一定时间后,经刚果红染色和稀碱液固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水解圈,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快速定性鉴定纤维素酶产生菌酶活大小。

与传统纤维素酶活检测方法比较,本方法菌丝生长快,两天后菌落经染色,透明圈边缘清晰,直观性强,与酶活力成一定线性关系。

纤维素是世界上所有植物的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最为丰富且可再生的资源。

随着世界能源形势趋于恶化,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利用纤维素生产有高附加值资源的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逐步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方向。

利用微生物将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转化为生物产品或生物能源即可缓
解能源短缺、解决环境污染,又能形成新的产业。

因此分离和筛选高酶活性的
菌株是有效利用纤维素物质的关键。

二、实验目的
从目标试样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

三、实验材料:
1、样品的采集
1)风干土样E4-1、E2-6、E2-6 试样。

2)潮湿土样E4-1、E2-6、E2-6 试样。

3)牛粪样品2份
以上实验材料全部取自三教微生物实验室冰箱中;
2、培养基
1)C MC培养基
2)L B培养基
3)高氏1号培养基
4)P DA培养基
3、其他物品
天平,称量纸,药匙,试管架,涂布器、摇床、烘箱、灭菌锅、瓶子、45ml无菌水(带玻璃珠),含9ml无菌水的试管,无菌培养皿,1ml及0.08ml移液管。

四、实验步骤:
(牛粪中纤维素降解菌类的分离与鉴定)
1、牛粪取样
于冰箱取2个牛粪样品各5g。

2、选择培养
(1)实验准备:将实验所需平板约60个,两个锥形瓶(各45ml无菌水加少量玻珠),14支9ml无菌水灭菌。

(2)培养基的配置:参照配方配制培养基①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②LB培养基③咼氏一号培养基。

在121 C下咼压火菌20min。

(3)将2份牛粪样品于超净工作台内放入45ml锥形瓶内,即为10-1悬液,于1500r/min 摇床15min。

(4)用移液枪吸取10-1悬液1ml打入9ml无菌水中,即为10-2悬液,如此重复,依次制成10-3至10-8悬液。

(5)倒平板:将灭菌后的各个培养基在无菌操作下倒20ml左右于培养基中,凝固后待用。

(6)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6至10-8悬液各取0.08ml涂布到平板培养基上,每个梯度需涂布2个平板,设为对照。

置于培养箱中培养观察,持续观察,直到出现明显的菌落。

3、挑菌保种
将出来的明显菌类按照类别分别保种到不同的斜面培养基中。

4、刚果红鉴定
配制刚果红培养基,将菌株点样与刚果红培养基上,置于培养箱培养。

观察各个菌株是否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

(从湿土中提取纤维素菌)
1、分别配制①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② LB培养基③咼氏一号培养基④PDA培
养基各500ml,装进5个瓶子中。

在14根试管中分别加入9ml蒸馏水,并用试管塞塞紧。

在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45ml蒸馏水,并且放如玻璃球,用封口膜封好。

包90个平板。

准备1ml和0.1ml移液枪的枪头。

将以上5种物品用报纸包好后放入灭菌锅中121T灭菌30分钟。

同时将操作台的紫外线打开。

2、待灭菌完后,将物品取出,放入烘箱烘干。

3、将烘干后的平板、试管、锥形瓶、枪头放入操作台里。

两种湿土样分别称取
5g,在操作台里加到锥形瓶中,封口,放到摇床上摇30分钟。

4、摇好后取回,关闭操作台的紫外线。

取7支试管并分别标号-2、-3、-4、-
5、-
6、-7,用1ml移液枪从一个锥形瓶中吸取1ml菌液,射到-2号试管中,换枪头,从-2号试管中吸取1ml菌液射到-3号试管中,以此类推。

另一个锥形瓶的菌液也要经过同样的操作。

5、取一个培养基(例如LB培养基),倒24个平板,立即用1ml移液枪移取
一种菌液-5号试管中的液体,注射到一个平板中,摇匀(混菌法)。

标号。

一个菌液,一个梯度做两个平板.剩下12个平板做涂布。

其他4个培养基同理。

&待要涂布的平板干了以后,进行涂布。

每个平板加0.1ml菌液,用涂布器抹匀,到看不见水印为止,将涂布完的平板倒置在超净台里。

标号。

一个菌液,一个梯度做两个平板。

7、将做好的所有平板,放入恒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有没有长菌,及时将有菌的平板挑出保种。

(从干土中提取纤维素菌)
1、土壤处理
于冰箱取3个土壤样品置于实验室中风干7天左右。

2、选择培养
(1)实验准备:将实验所需平板约90个,两个锥形瓶(各45ml无菌水加少量玻珠),21支9ml无菌水灭菌。

(2)培养基的配置:参照配方配制培养基:①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②LB培养基③咼氏一号培养基。

在121 C下咼压火菌20min。

(3)将3份土壤样品于超净工作台内放入45ml锥形瓶内,即为10-1悬液,于1500r/min 摇床15min。

(4)用移液枪吸取10-1悬液1ml打入9ml无菌水中,即为10-2悬液,如此重复,依次制成10-3至10-8悬液。

(5)倒平板:将灭菌后的各个培养基在无菌操作下倒20ml左右于培养基中,凝固后待用。

(6)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6至10-8悬液各取0.08ml涂布到平板培养基上,每个梯度需涂布2个平板,设为对照。

置于培养箱中培养观察,持续观察,直到出现明显的菌落。

3、挑菌保种
将出来的明显菌类按照类别分别保种到不同的斜面培养基中。

4、刚果红鉴定
配制刚果红培养基,将菌株点样与刚果红培养基上,置于培养箱培养。

观察各个菌株是否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