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测评(A)新人教版
新教材2024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模块综合检测(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的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B.A、B两点间的电势差在数值上等于将电荷量为1 C的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时静电力所做的功C.相邻两条磁感线之间的空白区域磁感应强度为0D.将通电导线放入磁场中,若不受磁场力,说明该处磁感应强度为0答案:B2.下列物理量具有“量子化”特点的是( )A.电场强度B.光子C.电流D.磁感应强度答案:B3.如图所示,竖直实线表示匀强电场中的一簇等势面,一带电微粒在电场中从A到B做直线运动(如图中虚线所示),则该微粒( )A.肯定带正电B.从A到B的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C.从A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D.从A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答案:C4.(2024·北京卷)某同学搬运如图所示的磁电式电流表时,发觉表针晃动猛烈且不易停止.依据老师建议,该同学在两接线柱间接一根导线后再次搬运,发觉表针晃动明显减弱且能很快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接导线时,表针晃动过程中表内线圈不产生感应电动势B.未接导线时,表针晃动猛烈是因为表内线圈受到安培力的作用C.接上导线后,表针晃动过程中表内线圈不产生感应电动势D.接上导线后,表针晃动减弱是因为表内线圈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解析:未接导线时,表针晃动过程中导线切割磁感线,表内线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表未连接成闭合回路,因此没有感应电流,线圈不受到安培力的作用,选项A、B错误; 接上导线后,表针晃动过程中,表内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依靠安培力做负功来实现,因而晃动减弱,故线圈受安培力的作用,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D5.欧姆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因无电源和电流表,他利用金属在冷水和热水中产生的电动势代替电源,用小磁针的偏转检测电流,详细做法是在地磁场作用下处于水安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平行于小磁针水平放置始终导线,当该导线中通有电流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当通过该导线电流为I1时,小磁针偏转了30°,当他发觉小磁针偏转的角度增大到60°时,通过该直导线的电流为(直导线产生的磁场在某点的磁感应强度与通过直导线的电流成正比) ( )A.2I1B.3I1C.I1D.无法确定解析:当通过的电流为I时,依据题意可知地磁场在水平方向的重量和电流形成的磁场、合磁场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小磁针偏转的角度为30°时,有B1=kI1=B地tan 30°当小磁针偏转的角度为60°时,有B2=kI2=B地tan 60°联立解得I2=3I1,故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答案:B6.一根粗细匀称的细橡胶管,里面灌满盐水,两端用粗铜丝塞住管口,形成一段封闭的盐水柱,其长度为30 cm; 在盐水柱两端加电压U时,盐水柱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现握住橡胶管的两端把它匀称拉长至40 cm.然后在两端加电压U,此时盐水柱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A.vB.vC.vD.v解析:溶液的电阻随长度、横截面积的改变规律与金属导体相同,因为体积不变,则可以知道长度之比为3∶4,则截面积之比为4∶3.设液柱长30 cm时,其电阻为R,液柱长40 cm时,其电阻为R',依据R=ρ可以计算出拉长后的电阻值R'=R.因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可以知道,电流之比I∶I'=16∶9;再由I=nqSv可知v=,所以速度之比v1∶v2=4∶3,即拉长后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选项A正确.答案:A7.在某匀强电场中有M、N、P三点,在以它们为顶点的三角形中,∠M=30°、∠P=90°,直角边NP的长为4 cm.已知电场方向与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M、N和P点的电势分别为3 V、15 V和12 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150 V/mB.75 V/mC.225 V/mD.75 V/m解析:过P点作斜边MN的垂线交MN于O点,如图所示.由几何学问可知N、O间的距离l NO=2 cm,M、O间的距离l MO=6 cm.由匀强电场的特点得O点的电势为φO=12 V,即O、P在同一等势面上,由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和几何关系知E===150 V/m,故选项A正确.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电源(内阻不计)、开关S、定值电阻R1和R2、光敏电阻R3、电容器连成如图所示电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水平放置.当开关S闭合,并且无光照耀光敏电阻R3时,一带电液滴恰好静止在电容器两极板间的M点,当用强光照耀光敏电阻R3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则( )A. 液滴向下运动B. 液滴向上运动C.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削减D. 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变大答案:BD9.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B与电池两极相连,一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开关S,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开关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增大B.保持开关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不变C.断开开关S,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增大D.断开开关S,将A板向B板靠近,则θ不变解析:保持开关S闭合,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不变,带正电的A板向右移动,极板间的距离减小,电场强度E增大,小球所受的静电力变大,θ增大,选项A正确.断开开关S,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不变,依据C=,U=得,E===,知A板向B板靠近,极板间的距离减小,电场强度不变,小球所受静电力不变,则θ不变,选项D正确.答案:AD10.如图所示,虚线为某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等势面,现有两个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不同的速率沿不同的方向,从A点飞入电场后,沿不同的轨迹1和2运动,由轨迹可以断定( )A.两个粒子的电性肯定不同B.粒子1的动能先削减后增加C.粒子2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经过B、C两点时,两粒子的速度肯定相同解析:依据轨迹的弯曲方向可推断出粒子1受到斥力作用,粒子1的电性与场源电荷的电性相同,粒子2受到引力作用,粒子2的电性与场源电荷的电性相反,所以两个粒子的电性肯定相反,选项A正确.静电力对粒子1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由动能定理知其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选项B正确.静电力对粒子2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则粒子2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错误.由题图可知,两个粒子经过B、C两点时的速度方向不同,选项D错误.答案:AB三、非选择题:共54分.11.(8分)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试验中,供应的电源是一节内阻可不计的干电池,被测金属丝的直径小于 1 mm,长度为80 cm,阻值约为3 Ω,运用的电压表有0~3 V(内阻约为3 kΩ)和0~15 V(内阻约15 kΩ)两个量程,电流表有0~0.6 A(内阻约为0.1 Ω)和0~3 A(内阻约为0.02 Ω)两个量程,供限流接法用的滑动变阻器有A.0~10 Ω;B.0~100 Ω;C.0~1 500 Ω三种,可供选择的试验电路图有甲、乙两种,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丙所示.甲乙丙(1)螺旋测微器的示数是mm.(2)电压表的量程应选用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用A,为减小电阻的测量误差,应选用图所示的电路.(3)为了测量过程中便于调整,应选用编号为的滑动变阻器.答案:(1)0.802 (2)0~3 0~0.6 乙(3)A12.(10分)现有一电动势E约为8 V,内阻r约为40 Ω的电源,额定电流为50 mA;量程为0~3 V、内阻为2 kΩ的电压表和阻值为0~999.9 Ω的电阻箱各一只,另有若干定值电阻、开关和导线等器材.为测定该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验室备有以下几种规格的定值电阻R0,试验中应选用的定值电阻是.A.200 ΩB.2 kΩC.4 kΩD.10 kΩ(2)试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选填“最大值”“最小值”或“随意值”),目的是.(3)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压表的示数;依据记录的多组数据,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线.依据该图线可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V,内阻r=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甲乙解析:(1)因电压表量程为0~3 V,最大测量值小于电源电动势,故必需用定值电阻与之串联,因电源电动势约为8 V,电压表的内阻为2 kΩ,则定值电阻阻值大约为3.3 kΩ,故选C.(2)试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最大值,目的是保证电源的平安.(3)由题图像可知,当R趋于无穷大时,=0,此时外电压等于电动势,又R0与电压表串联且电阻为电压表的2倍,所以此时E=3U=3× V=8.6 V,由题图像知当=0.45 V-1时,=8×10-3Ω-1,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E=3U+Ir, 其中I=+,将E、U、R V、R代入解得r=36 Ω.答案:(1)C (2)最大值保证电源的平安(3)8.6 3613.(10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两板间的距离d=40 cm.电源电动势E=24 V,内阻r=1 Ω,电阻R=15 Ω.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将一带正电的小球从B板的小孔以初速度v0=4 m/s竖直向上射入板间.小球的电荷量q=1×10-2 C,质量为m=2×10-2 kg,不考虑空气阻力,g取10 m/s2.(1)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多大时,小球恰能到达A板?(2)此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多大?解析:(1)小球进入板间后,受重力和静电力作用,且到A板时速度为0.设两板间电压为U AB,由动能定理得-mgd-qU AB=0-m,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0=U AB=8 V,设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为I,由欧姆定律得I==1 A,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0==8 Ω.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8 Ω时,小球恰能到达A板.(2)电源的输出功率P0=I2(R+R0)=23 W,故电源的输出功率是23 W.答案:(1)8 Ω(2)23 W14.(1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R为电阻箱,电压表为志向电压表.当电阻箱读数为R1=2 Ω时,电压表读数为U1=4 V;当电阻箱读数为R2=5 Ω时,电压表读数为U2=5 V.(1)求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2)当电阻箱R读数为多少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最大值P m为多少?解析:(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U1+r,E=U2+r,解得E=6 V,r=1 Ω.(2)电源的输出功率P=R,将上式变形可得P=,由上式可知当R=r=1 Ω时,P取最大值P m,P m==9 W.答案:(1)6 V 1 Ω(2)1 Ω9 W15.(14分)将一内壁光滑的绝缘细圆管做成的圆环BDC固定在竖直面内,圆环的圆心为O,D为圆环的最低点,其中∠BOC=90°,圆环的半径为R,水平虚线BC的上方存在水平向右的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圆心O的正上方A点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其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现将该小球无初速度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刚好无碰撞地进入圆管中并接着在圆管中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求:(1)A点到O点的距离及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2)小球运动到圆环的最低点D时对圆环的作用力.解析:(1)小球无碰撞地进入圆管,说明小球进入圆管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则v x=v y,其中v x=t,v y=gt,t==R,t=,解得l OA=R,E=.(2)小球从A点到D点由动能定理可知mg(R+l OA)+qE·=mv2,小球在D点时,F N-mg=,解得F N=(3+3)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在D点时对圆环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3+3)mg.答案:(1)R(2)(3+3)mg方向竖直向下。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综合检测A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综合检测(A)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24·湖北省孝感一中、应城一中等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科技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精神财宝,四大独创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现代仍具有重大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春节有放鞭炮的习俗,鞭炮炸响的瞬间,动量守恒但能量不守恒B .火箭是我国的重大独创,现代火箭放射时,火箭对喷出气体的作用力大于气体对火箭的作用力C .指南针的独创促进了航海和航空,静止时指南针的N 极指向北方D .装在炮筒中的火药燃烧爆炸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弹片的动能解析:鞭炮炸响的瞬间,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故A 错误;现代火箭放射时,依据牛顿第三定律,火箭对喷出气体的作用力等于气体对火箭的作用力,故B 错误;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磁场,静止时指南针的N 极指向北方,故C 正确;装在炮筒中的火药燃烧爆炸时,化学能一部分转化为弹片的动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故D 错误;故选C 。
2.(2024·陕西省西安远东一中高二检测)如图所示,质量为0.5 kg 的小球在距离车底面高20 m 处以肯定的初速度向左平抛,落在以7.5 m/s 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对右匀速行驶的敞篷小车中,车底涂有一层油泥,车与油泥的总质量为4 kg ,设小球在落到车底前瞬时速度是25 m/s ,g 取10m/s 2,则当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时,小车的速度是( B )A .4 m/sB .5 m/sC .8.5 m/sD .253 m/s 解析: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依据动能定理得:mgh =12mv 2-12mv 2解得:v 0=15 m/s小球和车作用过程中总动量不守恒,但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则有:-mv 0+Mv =(M +m )v ′解得:v ′=5 m/s 。
2024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C.当 F>3μmg 时,A 相对 B 滑动
D.无论 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答案
解析 地面对 B 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2μmg,小于 A、B 间的最大静摩擦
力 2μmg,故当 F>32μmg 时,A、B 相对地面运动,故 A 错误;在 A、B 恰
好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对 A、B 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2×3mg=
解析 (1)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为 0.1 N,则读数为 2.60 N; F 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的合力的理论值,而 F′是通过一个弹簧测力 计沿 AO 方向拉橡皮条,使得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 力效果相同的力,故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F′,由于误差的存在 F 和 F′ 方向并不重合。
动
答案
解析 从 A 到 B 的过程中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 B 点后,小球的 重力先大于弹力,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逐渐减小,当小球的重力等于弹 力时,加速度为 0,速度达到最大,继续向下运动时,小球的弹力大于重力, 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逐渐增大,所以从 B 到 C 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 后增大,故 B、C 正确,A、D 错误。
D.若泵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增大为原来的 2 倍时,泵车的加速度将大于
2a
答案
解析 泵车受到的重力和泵车对地面的压力的受力物体不同,不可能 是一对平衡力,故 A 错误;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加车与地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故 B 错误;惯性的大小取决于质量,系安全带不会改变司 机的惯性大小,故 C 错误;牵引力增大为原来的 2 倍,阻力不变,所以加 速度 a′=2Fm-f=2F-mf+f=2a+mf >2a,故 D 正确。
解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 13.(6 分)“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 定橡皮条的图钉的位置,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的位置,OB 和 OC 为细 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江苏专用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模块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模块达标验收(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仪器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雷达测速利用了多普勒效应B.乙图中,光导纤维传递信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C.丙图中,激光切割金属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点D.丁图中,观看立体电影时,需配戴的特制眼镜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解析:选A 题图甲中,雷达测速利用了多普勒效应,选项A正确;题图乙中,光导纤维传递信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选项B错误;题图丙中,激光切割金属利用了激光亮度高、能量大的特点,选项C错误;题图丁中,观看立体电影时,需配戴的特制眼镜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选项D错误。
2.燥热的夏季,有一种网红水上消遣项目“水上飞人”非常火爆,其原理是借助脚下的喷水装置产生向上的反冲动力,让人腾空而起或平衡或变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对装置向上的反冲动力大于装置对水向下的压力B.人悬空静止时,既不是超重现象,也不是失重现象C.整体向上减速运动是超重现象D.人悬空静止时,水的反冲动力对装置既不做功也没有冲量解析:选B 水对装置向上的反冲力与装置对水向下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满意牛顿第三定律,即等大反向,A错误;人悬空静止时,是平衡状态,既不是超重现象,也不是失重现象,B正确;人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向下,由牛顿其次定律可知,水对整体向上的支持力小于整体的重力,是失重现象,C错误;人悬空静止时,水的反冲动力对装置不做功但是有冲量,D错误。
3.蜘蛛会依据丝网的振动状况感知是否有昆虫“落网”,若丝网的固有频率为200 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落网”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越大,丝网的振幅越大B .当“落网”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0 Hz 时,丝网不振动C .当“落网”昆虫翅膀振动的周期为0.005 s 时,丝网的振幅最大D .昆虫“落网”时,丝网振动的频率由丝网自身的结构所确定,与昆虫翅膀振动频率无关解析:选C 依据共振的条件可知,系统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时,系统达到共振,振幅达最大,故A 、B 错误;当“落网”昆虫翅膀振动的周期为0.005 s 时,其频率f =1T =10.005=200 Hz ,与丝网的固有频率相等,所以丝网的振幅最大,故C 正确;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所以昆虫“落网”时,丝网振动的频率由“落网”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确定,故D 错误。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本册综合检测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综合检测(A)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同学们到中国科技馆参观,看到了一个好玩的科学试验:如图所示,一辆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火车将要从“∩”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与通过框架的火车相遇,并恰好落回原来的孔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相对于地面,小球运动的轨迹是直线B .相对于火车,小球运动的轨迹是曲线C .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D .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解析:相对于地面,小球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轨迹是曲线,相对于火车小球的运动轨迹是直线,A 、B 错误;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故C 错误,D 正确。
2.(2024·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套圈”是老少皆宜的嬉戏。
如图所示,将A 、B 、C 三个套圈分别以速度v 1、v 2、v 3水平抛出,都能套中地面上的同一玩具,已知套圈A 、B 抛出时距玩具的水平距离相等,套圈A 、C 抛出时在同一高度,设套圈A 、B 、C 在空中运动时间分别为t 1、t 2、t 3。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v 1与v 2肯定相等B .v 2肯定大于v 3C .t 1与t 3肯定相等D .t 2肯定大于t 3解析:套圈做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依据h =12gt 2,有:t =2hg,故t 1=t 3>t 2,故C 正确,D 错误;A 、B 水平分位移相同,由于t 1>t 2,依据x =v 0t ,有:v 1<v 2;由于t 1=t 3,x 1<x 3,依据x =v 0t ,有:v 1<v 3;v 2和v 3关系不能确定,故A 、B 错误;故选C 。
新教材高中物理综合测评(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综合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第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1.如图所示,船从A处开出后沿直线AB到达对岸,若AB与河岸成37°角,水流速度为4 m/s,sin 37°=0.6,cos 37°=0.8,则船在静水中的最小速度为()A.2 m/s.4 m/sC.3 m/s.5 m/s解析:船参与了两个分运动,沿船头指向的分运动和顺水流而下的分运动,其中,合速度v合方向已知,大小未知,顺水流而下的分运动速度v水的大小和方向都已知,沿船头指向的分运动的速度v船大小和方向都未知,合速度与分速度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如图所示,当vv船垂直时,v船最小,由几何关系得到v船的最小值为v船min=v水sin37°=2.4m/s,选项B正确。
合与答案:B2.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都喜欢玩的套圈游戏,右图是套圈游戏的场景。
某小孩和大人分别水平抛出圆环,大人抛出圆环的运动轨迹高度大于小孩抛出的高度,结果恰好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圆环的水平位移相同。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圆环的运动可以视为平抛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人和小孩抛出的圆环发生的位移相等B.大人抛出圆环的加速度小于小孩抛出圆环的加速度C.大人和小孩抛出的圆环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相等D.大人抛出圆环的初速度小于小孩抛出圆环的初速度解析:大人和小孩抛出的圆环发生的水平位移相等,竖直位移不同,所以大人和小孩抛出的圆环发生的位移不相等,故A错误;圆环做平抛运动,加速度a=g,所以大人、小孩抛出的圆环的加速度相等,故B错误;平抛运动的时间由下落高度决定,所以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长,故C 错误;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长,如果要让大人与小孩抛出的圆环的水平位移相等,则大人要以较小的初速度抛出圆环,故D正确。
答案:D3.自行车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是依靠线绳拉动变速器,变速器通过改变链条的位置,使链条跳到不同的齿轮上而改变速度。
新教材2024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模块综合检测(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粒子性的是 ()A.电子束通过双缝试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楚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探讨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解析:干涉和衍射体现的是波动性,选项A、C错误.β射线在云室中留下清楚的径迹,体现的是粒子性,选项B正确.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衍射工作,体现的是波动性,选项D错误.答案:B2.某同学利用花粉颗粒视察布朗运动,并提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指的是花粉微粒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指的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温度为0 ℃时,液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为0D.花粉微粒越大,其无规则运动越猛烈解析:布朗运动指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所做的无规则运动,选项A正确.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只是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选项B错误.分子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温度为0 ℃时,液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为0,选项C错误.微粒越小,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猛烈,选项D错误.答案:A3.下列现象不是由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产生的是 ()A.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B.小木船漂移在水面上C.荷叶上的小水珠呈球形D.渐渐向小酒杯中注水,即使水面稍高出杯口,水仍不会流出来解析: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因为液体表面有张力的作用,小木船漂移在水面上是因为浮力,二者最直观的区分是物体有没有一部分陷进水里面;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所以荷叶上的小水珠呈球形,水面稍高出杯口也不会流出来.选项B符合题意.答案:B4.频率为ν的光照耀某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改为频率为2ν的光照耀同一金属,所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为普朗克常量) ()A.E km-hνB.2E kmC.E km+hνD.E km+2hν解析:依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hν-W0,若入射光频率变为2ν,则E km'=h·2ν-W0=2hν-(hν-E km)=hν+E km,选项C正确.答案:C5.给肯定质量的温度为0 ℃的水加热,在水的温度由0 ℃上升到4 ℃的过程中,水的体积随着温度的上升反而减小,我们称之为“反常膨胀”.某探讨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水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结合力,这种结合力可以形成多分子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水分子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势能.在水反常膨胀的过程中,体积减小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但全部水分子间的总势能是增大的.关于这个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汲取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分子间的结合力做正功B.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汲取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结合力做功C.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汲取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分子间的结合力做正功D.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汲取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结合力做功解析:温度上升,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体积减小,分子间的结合力做负功,水分子间的总势能增大,选项D正确.答案:D6.下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当一群氢原子从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共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光子的频率分别为ν1、ν2、ν3,且ν1>2>ν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ν1=ν2+ν3C.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子频率为ν1D.辐射出频率为ν1的光子后的氢原子的电势能比辐射出频率为ν2的光子后的氢原子的电势能大解析:由题意及玻尔理论可知,E3-E1=hν1,E2-E1=hν2,E3-E2=hν3,因此有hν1=hν2+hν3,即ν1=ν2+ν3,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子频率为ν3,选项C错误.辐射出频率为ν1的光子后的氢原子处于基态,辐射出频率为ν2的光子后氢原子也处于基态,因此氢原子的电势能相同,选项D错误.答案:B7.对热力学第肯定律和热力学其次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质量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100 J,同时向外界放出120 J的热量,它的内能增大20 JB.物体从外界汲取热量,其内能肯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肯定削减C.凡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能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D.热现象过程中不行避开地出现能量耗散现象,能量耗散符合热力学其次定律解析:依据热力学第肯定律知ΔU=W+Q=-100 J-120 J=-220 J,选项A错误.依据热力学第肯定律ΔU=W+Q,可知物体从外界汲取热量,其内能不肯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不肯定削减,选项B 错误.通过做功的方式可以让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如电冰箱,选项C错误.能量耗散过程体现了宏观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符合热力学其次定律,选项D正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U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能够自发地进行一系列放射性衰变,如图所示,可以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84,b是206B.Y是β衰变,放出电子,电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时产生的C.Y和Z是同一种衰变D.从X衰变中放出的射线电离作用最强解析:Bi核衰变成Po核,质量数不变,可知发生的是β衰变,则电荷数多1,可知a=84; Bi核衰变成Tl核,电荷数少2,发生的是α衰变,质量数少4,则b=206.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Z衰变,质量数少4,发生的是α衰变,Y和Z是同一种衰变,选项C正确.从X衰变中放出的射线是β射线,其电离实力不是最强的,选项D错误.答案:AC9.如图所示,p-V图中的每个方格均为正方形,肯定质量的志向气体从a状态沿直线改变到b状态,再沿直线改变到c状态,最终沿直线回到a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a状态改变到b状态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从a状态改变到b状态的过程中气体的密度不断增大C.从b状态改变到c状态的过程中气体肯定吸热D.从c状态改变到a状态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肯定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解析:依据志向气体状态方程=C,从a状态改变到b状态的过程中pV值先增大后减小,温度T也先增大后减小,对志向气体,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选项A正确.从a状态改变到b状态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V不断增大,气体的密度不断减小,选项B错误.从b状态改变到c状态的过程中气体做等容改变,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0,依据查理定律知气体温度不断上升,ΔU>0,由热力学第肯定律ΔU=Q+W得Q>0,即气体肯定吸热,选项C正确.从c状态改变到a状态的过程中,气体等压压缩,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0,依据盖-吕萨克定律知温度降低,ΔU<0,由热力学第肯定律ΔU=Q+W得Q<0且|Q|>W,选项D正确.答案:ACD10.探讨光电效应规律的试验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的两极分别与接线柱c、d连接.用肯定频率的单色光a照耀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G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耀该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G的指针不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的频率肯定大于b光的频率B.电源正极可能与c接线柱连接C.用b光照耀光电管时,肯定没有发生光电效应D.若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则电流方向肯定是由e→G→f解析:由于电源的接法不知道,有两种状况.无论c接正极还是负极,单色光a照耀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G的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耀该光电管时,灵敏电流计G的指针不偏转,所以a 光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所以a光的频率肯定大于b光的频率,选项A、B正确.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不能推断出用b光照耀光电管时,肯定没有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若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则电流方向肯定是由e→G→f,选项D正确.答案:ABD三、非选择题:共54分.11.(6分)如图所示,用带孔橡皮塞把塑料瓶口封住,向瓶内快速打气,在瓶塞弹出前,外界对气体做功15 J,橡皮塞的质量为20 g,橡皮塞被弹出的速度为10 m/s,若橡皮塞增加的动能占气体对外做功的10%,瓶内的气体可视为志向气体.瓶内气体的内能改变量为J,瓶内气体的温度(选填“上升”“不变”或“降低”).解析:由题意可知,气体对外做的功W对外== J=10 J.向瓶内快速打气,在整个过程中,可认为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即Q=0,则气体内能的改变量ΔU=15 J-10 J=5 J,气体内能增加,温度上升.答案:5上升12.(12分)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试验中,所用油酸酒精溶液每104 mL溶液中有纯油酸6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为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撒有爽身粉的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再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态和尺寸如图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 cm.(1)把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在水面上形成油酸薄膜,认为薄膜是由油酸分子组成的,并把油酸分子简化成,油膜的被认为是油酸分子的直径.(2)油酸薄膜的面积是cm2.(3)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是mL.(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4)按以上试验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直径约为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解析:(1)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油酸薄膜,认为油酸薄膜是由单层的油酸分子组成的,并且把油酸分子简化成球形,油膜的厚度就可以被认为是油酸分子的直径.(2)依据数方格数的原则“多于半个的算一个,不足半个的舍去”可查出共有116个方格,油膜的面积S=116×1 cm2=116 cm2.(3)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 mL,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V'=8×10-6 mL.(4)油酸分子的直径d== m=7×10-10 m.答案: (1)单层的球形厚度(2)116 (3)8×10-6(4)7×10-1013.(10分)已知氘核质量为2.013 6 u,中子质量为1.008 7 u He核的质量为3.015 0 u.两个速率相等的氘核对心碰撞聚变成He并放出一个中子,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质量亏损为1 u时,释放的能量为931.5 MeV.除了计算质量亏损外,可以认为He核的质量是中子质量的3倍.(1)写出该核反应方程.(2)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是多少?(3)若测得反应后产生的中子的动能是3.12 MeV,则反应前每个氘核的动能是多少?解析:(1)核反应方程为H He n.(2)质量亏损Δm=2.013 6×2 u-(3.015 0+1.008 7) u=0.003 5 u,释放的核能为ΔE=0.003 5×931.5 MeV=3.26 MeV.(3)设中子和He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反应前每个氘核的动能是E0,反应后中子和He核的动能分别为E1、E2,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2v2=0,因为E k=,所以==3,E2==1.04 MeV,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1+E2=2E0+ΔE,解得E0=0.45 MeV.答案: (1)H He n(2)3.26 MeV (3)0.45 MeV14.(12分)如图所示,肯定质量的志向气体密封在体积为V0的容器中,室温为T0=300 K,有一光滑导热活塞C(不占体积)将容器分成A、B两室,B室的体积是A室的2倍,A室连接有一U形管(U形管内气体的体积忽视不计),其两边水银柱高度差为76 cm,B室连接有一阀门K,可与大气相通.外界大气压强p0相当于76 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将阀门K打开后,A室的体积变成多大?(2)在(1)的状况下,将容器加热到T1=500 K,U形管内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为多少?解析:(1)打开阀门,A室内气体压强最终会与外界的相同,气体做等温改变.p A1=2p0,体积V A1=V0,p A2=p0,由玻意耳定律得p A1V A1=p A2V A2,解得V A2=V0.(2)从T0=300 K上升到T,体积变为V0,压强为p A2,气体做等压改变,由盖-吕萨克定律得=,解得T=450 K,T1=500 K>450 K,从T=450 K上升到T1=500 K,气体做等容改变,由查理定律得=,解得p A3=p0,Δp=p A3-p0=p0,相当于8.4 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加热到500 K时,水银面高度差为8.4 cm.答案: (1)V0(2)8.4 cm15.(14分)如图所示,一汽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内通过活塞封闭着肯定质量的志向气体,活塞与缸壁的摩擦可忽视不计,活塞的横截面积S=100 cm2.活塞与水平平台上的物块A用水平轻杆连接,在平台上有另一物块B,A、B的质量均为m=62.5 kg,两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8.两物块间距为d=10 cm.起先时活塞距缸底l1=10 cm,缸内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p0=1×105 Pa,温度t0=27 ℃,g取10 m/s2.现对汽缸内的气体缓慢加热.(1)求物块A起先移动时,汽缸内的温度;(2)求物块B起先移动时,汽缸内的温度.解析: (1)物块A起先移动前气体做等容改变,则有p2=p0+=1.5×105 Pa,由查理定律有=,其中p1=p0=1×105 Pa,解得T2=450 K.(2)物块A起先移动后,气体做等压改变,到A与B刚接触时,p3=p2=1.5×105 Pa,V3=(l1+d)S,由盖-吕萨克定律有=,解得T3=900 K,之后气体又做等容改变,设物块A和B一起起先移动时气体的温度为T4.p4=p0+=2.0×105 Pa,V4=V3,由查理定律有=,解得T4=1 200 K.答案:(1)450 K(2)1 200 K。
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新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三册物理试题
模块综合测评(教师用书独具)(时间:60分钟总分为:100分)1.(4分)热辐射是指所有物体都要向外辐射电磁波的现象。
辐射强度指垂直于电磁波方向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辐射能量。
在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温度下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与其辐射强度的关系时,得到如下列图的图线,图中横轴λ表示电磁波的波长,纵轴Mλ表示某种波长的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如此由Mλλ图线可知,同一物体在不同温度下( )A.向外辐射同一波长的电磁波的辐射强度一样B.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一样的C.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辐射强度的极大值随温度升高而向短波方向移动D[由Mλλ图线可知,对于同一物体,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电磁波的辐射强度都有所增加,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增大;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动,波长范围增大。
选项D正确,A、B、C错误。
]2.(4分)如下列图的四种电场中,哪一种能产生电磁波( )A B C DD[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当空间出现恒定的电场时(如A图),由于它不激发磁场,故无电磁波产生;当出现均匀变化的电场时(如B、C图),会激发磁场,但磁场恒定,不会激发电场,故也不会产生电磁波;只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如D图),才会激发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又激发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如此周而复始,便会形成电磁波。
故D 正确。
]3.(4分)很多地方用红外线热像仪监测人的体温,只要被测者从仪器前走过,便可知道他的体温是多少,关于其原理,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人的体温会影响周围空气温度,仪器通过测量空气温度便可知道人的体温B.仪器发出的红外线遇人反射,反射情况与被测者的温度有关C.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与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短波长的成分强D.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与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长波长的成分强C[根据辐射规律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人的体温的上下,直接决定了辐射的红外线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通过监测被测者辐射的红外线的情况,就可知道这个人的体温,故C 正确,A、B、D错误。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全册模块测试题A卷(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模块测试题A卷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选项符合题意。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及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B.熟透的苹果从树枝开始自由下落的运动可被视为自由落体运动C.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可能不一样大D.g值在两极处小于在赤道处2.一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x=6t-4t2 (t以s为单位),则( )A.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12m/s B.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4m/sC.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m/s2D.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m/s23.如图所示,均匀光滑的小球静止在光滑的墙壁与木板之间,墙壁对小球的弹力为F1,木板对小球的弹力F2,当墙壁与木板的夹角α增大时(α<90°)()A.F1增大,F2减小B.F1减小,F2增大C.F1、F2都减小D.F1、F2都增大4.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F 的它们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接,现对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3恒力,使A、B在斜面上都保持静止。
如果斜面和两个小球的摩擦均忽略不计,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簧的原长为mg L K- B .斜面的倾角为α=37︒C .撤掉恒力F 的瞬间小球B 的加速度为0D .撤掉恒力F 的瞬间小球A 的加速度为05.同时作用在质点O 上的三个共点力1F 、2F 、3F ,已知122F F N ==,34F N =,它们的方向分别沿着正六边形两条边和一条对角线,如图所示,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A .6NB .8NC .10ND .12N6.如图所示,重力为G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将重力G 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 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 2,那么( )A .F 1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B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与F 1方向相同,大小为G cos αC .F 2就是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D .物体受到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F 1和F 2共五个力的作用7.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 的匀质球放在光滑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α。
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A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模块综合检测(A)(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单脚站立可以锻炼平衡能力,对在练此动作的人进行受力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人B.支持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人身上C.重力的受力物体是人D.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解析: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其反作用力是人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人,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并非相互作用力.选项C正确.答案:C2.冰壶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运动员掷出的冰壶在冰面上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A.重力、支持力B.重力、摩擦力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D.重力、支持力、推力解析:被运动员掷出的冰壶在冰面上滑行过程中受重力和支持力,冰壶最终会停止,是因为它还受到滑动摩擦力,由于冰壶已被掷出,不再受到推力,故选项C正确.答案:C3.打印机是现代办公不可或缺的设备,正常情况下,进纸系统能做到每次只进一张纸,进纸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设图中刚好有10张相同的纸,每张纸的质量均为m,搓纸轮按图示方向转动带动最上面的第1张纸向右运动.搓纸轮与纸张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纸张与纸张之间、纸张与底部摩擦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第1张纸受到搓纸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第2张纸与第3张纸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2μ2mgC.第10张纸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为0D.要做到每次只进一张纸,应要求μ1>μ2解析:第1张纸上表面受到搓纸轮施加的静摩擦力F f,方向向右,第1张纸下表面受到第2张纸施加的滑动摩擦力F f',方向向左,则F f'=μ2(mg+F),F为搓纸轮对第1张纸的压力;F f=F f'<μ1F,正常情况下,F>mg,故必有μ1>μ2;第2张纸与第3张纸之间的摩擦力及第10张纸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都是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大小均为F f'.选项D正确.答案:D4.自卸车常用于土方、砂石、散料等的运输工作.如图所示,当自卸车的车厢从水平倾斜到一定程度时,车厢上的货物(如集装箱)就会自动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厢倾角越大,集装箱对车厢的压力越大B.车厢倾角越大,集装箱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越小C.集装箱静止在倾斜车厢上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D.集装箱开始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解析:集装箱处于平衡状态时,则有mg sin θ=F f,F N=mg cos θ,车厢倾角越大,车厢与集装箱间的压力F N越小;动摩擦因数与倾角无关;集装箱静止在倾斜车厢上时,受力平衡,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集装箱滑动后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故选项D正确.答案:D5.关于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0,物体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一定为0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从运动形式上来看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受力上来看,物体所受合力为0.某一时刻速度为0的物体,合力不一定为0,故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静止时,该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如静止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的人.故选项C正确.答案:C6.物体以12 m/s的初速度在水平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大小是0.8 m/s2,经20 s物体发生的位移是( )A.80 mB.90 mC.100 mD.110 m解析:物体减速为0的时间为t=vv =120.8s=15 s,因为15 s<20 s,所以经过20 s物体早已停止运动.故其位移为x=v22v=90 m,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答案:B7.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g取10 m/s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 500 N,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A.150 kgB.100√3 kgC.200 kgD.200√3 kg解析: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F T=F f+mg sin 30°,F f=μF N,F N=mg cos 30°,代入数据解得m=150 kg,故选项A正确.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乘客发现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这一现象表明 ( )A.电梯一定在下降B.电梯可能在上升C.小铁球处于超重状态D.小铁球处于失重状态解析: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说明小铁球受到的拉力小于重力,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发生失重现象时,加速度的方向向下,物体可能加速下降,也可能减速上升,故选项B 、D 正确. 答案:BD9.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表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 )时刻/s 1.0 2.0 3.0 4.0 5.0 6.0 速度/(m·s -1)3.0 6.0 9.0121518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 2B.汽车前6 s 内的位移为54 mC.汽车第8 s 末的速度为24 m/sD.汽车运动第7 s 内的位移为16 m 解析:汽车的加速度a =6.0-3.02.0-1.0m/s 2=3 m/s 2,选项A 错误.根据x =12at 2得前6 s 内的位移x 6=12×3×62m=54 m,选项B 正确.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得,v 4=v 0+v 82,所以v 8=2v 4=2×12 m/s =24 m/s,选项C 正确.汽车第1 s 内的位移为x 1=12a v 12=12×3×12m=1.5 m,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为1∶3∶5∶…∶(2n -1),得x 1∶x 7=1∶13,故x 7=19.5 m,选项D 错误. 答案:BC10.在倾角为θ=30°的长斜面上有一滑块,质量m =2 kg.该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滑块下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 阻=kv.滑块从静止下滑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图中直线l 是t =0时v -t 图像的切线,g 取10 m/s 2.则( )A.k=3 N·s/mB.k=4 N·s/mC.μ=0.23D.μ=0.58解析:明确滑块达到最大速度后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v-t图像可知,滑块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终以最大速度v m=2 m/s做匀速直线运动.t=0时,滑块的速度为0,空气阻力为0,滑块的加速度最大,此时的加速度a0=3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 g c o sθ=m a0,联立并代入数据得μ=0.23;当速度达到v m=2m/s后,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mg sin θ-μmg cos θ-kv m=0,k=vv sin v-vvv cos v=3 N·s/m.v m答案:AC三、非选择题:共54分.11.(6分)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某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小聪、小明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小聪在实验室里找到一个弹簧测力计,按图甲所示安装细线和测力计后,他用力缓慢竖直向下拉测力计,直到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细线没有断裂),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将F记为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甲乙小明在实验室里还找到一把刻度尺和一个玩具小熊,接着进行了如下的操作:A.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l,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玩具小熊的重力G;B.按图乙所示安装玩具小熊、细线(玩具小熊悬挂在细线的中点);C.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直到细线断裂,读出此时两手间的水平距离d;D.利用平衡条件算出结果.在不计细线质量和伸长影响的情况下,请回答:(1)小明算出的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用l、G、d表示);两位同学中, (选填“小聪”或“小明”)的测量结果较准确.(2)在小明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字母).A.细线上的拉力大小不变B.细线上的拉力减小C.细线上拉力的合力大小不变D.细线上拉力的合力增大解析:(1)当细线断裂时,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细线的最大拉力.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的余弦值cos θ=√v2-v2v ,根据平衡有2F T cos θ=G,解得最大拉力F T=√.小聪的方案中,测力计示数达到量程时细线未断裂,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明显大于测力计的量程,所以小明的测量结果较准确.(2)在小明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的过程中,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得出细线上拉力的合力大小不变,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细线上的拉力增大,选项C正确.答案:(1)√小明(2)C12.(9分)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甲(1)他先保持沙和沙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质量的倒数1v ,数据如下表.请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a-1v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倒数1v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小车加速度a/(m·s-2)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0.30 小车的质量m/kg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质量的倒数1 v /kg-1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乙(2)再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沙和沙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丙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 .丙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用描点法作图,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a=1.2v(2)a-F图线表明对小车施加一个较小的力时,小车没有加速度,说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2)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答案:(1)见解析图. a=12v13.(10分)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工厂等.下图为一水平传送带的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0=2 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的工件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工件的滑动摩擦力使工件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A、B之间的距离为l= 10 m,g取10 m/s2.求工件从A处运动到B处所用的时间.解析:设工件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加速的时间为t1 ,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代入数据可得a=2 m/s2;,工件加速运动的时间t1=v0v代入数据可得t1=1 s;a v12,此过程工件发生的位移x=12代入数据可得x=1 m;由于x<l,所以工件与传送带同速时,工件没有滑离传送带.设工件随传送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则t2=v-vv0代入数据可得t2=4.5 s;所以工件从A处运动到B处的总时间t=t1+t2=5.5 s.答案:5.5 s14.(13分)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滑动,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1)物块上滑过程和下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 1、a 2; (2)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x ; (3)斜面的倾角θ.解析:(1)物块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 1=Δv 1Δv 1=40.5 m/s 2=8 m/s 2,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 2=Δv 2Δv 2=2 m/s 2.(2)由位移公式有x =12v 0t 1=1 m, 即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1 m.(3)设物块质量为m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有ma 1=mg sin θ+μmg cos θ, ma 2=mg sin θ-μmg cos θ,解得θ=30°.答案:(1)8 m/s 22 m/s 2(2)1 m (3)30°15.(16分)甲车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在t =0时刻经过乙车身边,此时乙车的速度为2 m/s,加速度为0.2 m/s 2.若甲、乙两车同向运动,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当乙车的速度多大时,乙车落后于甲车的距离最远?这个最远的距离是多大? (2)当乙车的速度多大时,乙车追上甲车?乙车追上甲车用多少时间?解析:(1)甲、乙速度相等时,乙落后甲最远,设速度相等时经过的时间为t ,则v 甲=v 乙=v 乙0 +at ,t =v 甲-v 乙0v =10-20.2 s=40 s.在这段时间里,甲、乙的位移分别为x 甲=v 甲t =10×40 m=400 m,x 乙=v 甲2-v 乙022v =102-222×0.2 m=240 m.最远的距离x m ax=x 甲-x 乙=160 m.(2)设经过时间t'乙车追上甲车,则位移关系为x 甲'=x 乙',即v 甲t'=v 乙0t'+12at'2,解得t'=80 s,或t '=0(不合题意,舍去). 则乙车的速度为v =v 乙0+at'=2 m/s+0.2×80 m/s=18 m/s.答案:(1)10 m/s 160 m (2)18 m/s 80 s。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模块综合检测(本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理学史描述正确的是( )A.玛丽·居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试验发觉了电子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试验中发觉了质子D.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为核能的开发利用供应了理论依据解析:选D 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选项A错误;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探讨发觉了电子,选项B错误;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试验中发觉了中子,选项C 错误;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为核能的开发利用供应了理论依据,选项D正确。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雾霾在大气中的漂移是布朗运动B.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只能用单晶体C.电场可变更液晶的光学性质D.地球大气中氢含量少,是由于外层气体中氢分子平均速率大,更易从地球逃逸解析:选A 雾霾在大气中的漂移是气体的流淌造成的,故A错误。
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只能用单晶体,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故B正确。
液晶具有液体的流淌性,又对光显示各向异性,电场可变更液晶的光学性质,故C正确。
在动能肯定的状况下,质量越小,速率越大;地球大气中氢含量少,是由于外层气体中氢分子平均速率大,更简单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更易从地球逃逸,故D正确。
3.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平均结合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核子与核子之间结合成原子核时,核力做的功B.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核子从原子核中分别,外力克服核力做的功C.平均结合能是核子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D.不同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不同,重核的平均结合能比轻核的平均结合能大解析:选D 原子核中,核子与核子之间存在核力,要将核子从原子核中分别,须要外力克服核力做功;当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核力将做正功,释放能量,故A、B正确;对某种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称为平均结合能,不同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不同,重核的平均结合能比中等质量核的平均结合能要小,轻核的平均结合能比稍重的核的平均结合能要小,C正确,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6·长沙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当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增大时,气体的压强减小.关于其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变少,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减少B .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单位面积器壁上受到的分子平均作用力减小C .每个分子对器壁的平均撞击力变小D .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分子势能变小E .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分子势能增大【解析】 气体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平均撞击力不变,当气体的体积增大时,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小,气体压强减小,A 、B 正确,C 错误;气体的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大,D 错误、E 正确.【答案】 ABE2.(2015·福建高考改编)如图1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过ab 过程到达状态b 或者经过ac 过程到达状态c .设气体在状态b 和状态c 的温度分别为T b 和T c ,在过程ab 和ac 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 ab 和Q ac 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图1A .T b >T c ,Q ab >Q acB .T b >T c ,Q ab <Q acC .T b =T c ,Q ab >Q acD .T b =T c ,Q ab <Q acE .气体在b 、c 状态内能相等【解析】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p a V a T a =p c V c T c =p b V b T b ,即2p 0·V 0T c =p 0·2V 0T b,得T c =T b ,则气体在b 、c 状态内能相等,E 正确;因a 到b 和a 到c 的ΔU 相同,而a 到c 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W =0,a 到b 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W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可知a 到b 的吸热Q ab 大于a 到c 的吸热Q ac ,即Q ab >Q ac .选项C 正确.【答案】 ABD3.如图2所示,绝热的汽缸与绝热的活塞A 、B 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后水平放置在光滑地面上,不计活塞与汽缸壁的摩擦,现用电热丝给汽缸内的气体加热,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11200107】图2A.汽缸仍保持静止B.活塞A、B均向左移动C.密封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汽缸中单位时间内作用在活塞A和活塞B上的分子个数相同E.气缸中单位时间内作用在活塞A和活塞B上的分子个数不同【解析】对汽缸整体分析,外部各个方向上受到大气的压力相等,所以汽缸保持静止,A对;用电热丝给汽缸内的气体加热后,汽缸内的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压强变大,活塞A、B均向外运动,B错,C正确;活塞A的面积大于活塞B的面积,单位时间内作用在活塞A和活塞B上的分子个数不同,D错,E对.【答案】ACE4.(2015·福建高考改编)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结构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B.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有关D.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而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E.非晶体、多晶体的物理性质为各向同性【解析】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间距r减小,分子势能增大,选项A错误;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选项B正确;温度越高,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越大,选项C正确;多晶体的物理性质为各向同性,选项D错误、E正确.【答案】BCE5.如图3所示,a、b、c三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一端封闭,管内各用相同长度的一段水银柱封闭了质量相等的空气,a管竖直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b管竖直向上做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运动,c管沿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下滑,若空气温度始终不变,当水银柱相对管壁静止时,a、b、c三管内的空气柱长度为L a、L b、L c,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11200108】图3A .L b =L c =L aB .L b >L c >L aC .L b <L c <L aD .L b <L c =L aE .被封闭气体的分子数目相同【解析】 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 ,气体状态经变化达到稳定后,对水银柱应用牛顿第二定律,a 管:p 0S +mg -p a S =ma ,a =g ,解得p a =p 0;b 管:p b S -mg -p 0S =ma ,a =g ,解得p b =p 0+2mg S;c 管:mg sin θ+p 0S -p c S =ma ,由C 管和水银柱整体知g sin θ=a ,解得p c =p 0;又因为三管内空气质量相等,温度相同,所以三管内空气的pV =恒量,p a =p c <p b 故L a =L c >L b ,选项D 正确;同质量气体,分子数目相同,E 正确.【答案】 ABC6.(2016·南京高二检测)关于分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空隙B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不明显C .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D .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温度有关,因此也可以叫做热运动E .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和分子热运动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得剧烈【解析】 扩散现象是分子间的渗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A 正确.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布朗运动越不明显,B 正确.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由大量液体分子撞击形成的,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热运动,选项C 、D 错误,E 正确.【答案】 ABE7.下列关于湿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同温度下,水的绝对湿度不同,而相对湿度相同B .在绝对湿度不变而降低温度时,相对湿度增大C .相对湿度越小,人感觉越舒服D .相对湿度反映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接近饱和的程度E .在潮湿的天气里,空气的相对湿度大,水蒸发得慢,所以洗了的衣服不容易晾干【解析】 不同温度下,水的绝对湿度可以相同,A 错;降低温度,水的饱和汽压减小,绝对湿度不变的条件下,相对湿度增大,B 对;相对湿度越小表示空气越干燥,相对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潮湿,太干燥或太潮湿,人都会感觉不舒服,所以C错;相对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之比,所以它反映了水蒸气含量接近饱和的程度,D对;E正确.【答案】BDE8.伽利略在1593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4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槽中,细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就能根据液面的变化测出温度的变化,则( )【导学号:11200109】图4A.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槽中的液体B.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细管中的红色液体C.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球形瓶中的空气D.该温度计是利用测温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制造的E.该温度计与液体温度计相比,缺点是受大气压变化的影响【解析】细管中的红色液体是用来显示球形瓶中空气的体积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测温物体是球形瓶中封闭的空气,该温度计是利用它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造的,故A、B错,C、D、E正确.【答案】CDE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12分)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 000 mL油酸酒精溶液中有油酸0.6 mL,现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50滴上述溶液,量筒中的溶液体积增加了1 mL,若把一滴这样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入足够大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展开,稳定后形成的纯油膜的形状如图5所示.若每一小方格的边长为25 mm,试问:图5(1)这种估测方法是将每个油酸分子视为________模型,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则形成的油膜可视为________油膜,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______.图中油酸膜的面积为______m 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m 3;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m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在距水面约2 cm 的位置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面形成油膜,实验时观察到,油膜的面积会先扩张后又收缩了一些,这是为什么呢?请写出你分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油膜面积约占70小格,面积约为S =70×25×25×10-6 m 2≈4.4×10-2 m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V =150×0.61 000×10-6 m 3=1.2×10-11 m 3, 故油酸分子的直径约等于油膜的厚度d =V S =1.2×10-114.4×10-2 m≈2.7×10-10 m. 【答案】 (1)球形 单分子 直径 4.4×10-21.2×10-11 2.7×10-10(2)主要有两个原因:①水面受到落下油滴的冲击,先陷下后又恢复水平,因此油膜的面积先扩张后又收缩;②油酸酒精溶液中的酒精将溶于水并很快挥发,使液面收缩10.(12分)如图6所示,一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底面及侧面为隔热材料,顶面为透明玻璃板,集热器容积为V 0,开始时内部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0.经过太阳曝晒,气体温度由T 0=300 K 升至T 1=350 K.(1)求此时气体的压强;(2)保持T 1=350 K 不变,缓慢抽出部分气体,使气体压强再变回到p 0.求集热器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导学号:11200110】图6【解析】 (1)设升温后气体的压强为p 1,由查理定律得p 0T 0=p 1T 1①代入数据得p 1=76p 0.② (2)抽气过程可等效为等温膨胀过程,设膨胀后气体的总体积为V ,由玻意耳定律得 p 1V 0=p 0V ③联立②③式得V =76V 0④ 设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为k ,由题意得k =V 0V ⑤联立④⑤式得k =67. 【答案】 (1)76p 0 (2)6711.(14分)(2016·济南检测)某登山运动员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在接近山顶时他裸露在手腕上的防水手表的表盘玻璃突然爆裂了,而手表没有受到任何撞击.该手表出厂时给出的参数为:27 ℃时表内气体压强为1.0×105 Pa(常温下的大气压强值),当内外压强差超过6.0×104 Pa 时表盘玻璃将爆裂.当时登山运动员携带的温度计的读数是-21 ℃,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忽略不计.(1)通过计算判断手表的表盘玻璃是向外爆裂还是向内爆裂?(2)当时外界的大气压强为多少?【解析】 (1)以表内气体为研究对象,初状态:p 1=1.0×105Pa ,T 1=273+27=300 K末状态:压强为p 2,T 2=273 K -21 K =252 K根据查理定律,有p 1T 1=p 2T 2,解得p 2=8.4×104Pa如果手表的表盘玻璃是向内爆裂的,则外界的大气压强至少为 p 0=p 2+Δp =8.4×104 Pa +6.0×104 Pa =1.44×105 Pa.大于山脚下的大气压强(即常温下大气压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可判断手表的表盘玻璃是向外爆裂的.(2)当时外界的大气压强为p 1′=p 2-Δp =8.4×104 Pa -6.0×104 Pa =2.4×104Pa.【答案】 (1)向外爆裂 (2)2.4×104Pa12.(14分)(2016·武汉调研)如图7所示,一直立气缸由两个横截面积不同的圆筒连接而成,活塞A 、B 间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A 的上方和B 的下方分别与大气相通.两活塞用长为L =30 cm 的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可在缸内无摩擦地上下滑动.当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 1=300 K 时,活塞A 、B 的平衡位置如图所示.已知活塞A 、B 的质量均为m =1.0 kg ,横截面积分别为S A =20 cm 2,S B =10 cm 2,大气压强取p 0=1.0×105 Pa ,重力加速度为g =10 m/s 2.图7(1)活塞A、B在图示位置时,求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2)现对缸内封闭气体缓慢加热,为使气缸不漏气,求缸内封闭气体的最高温度.【导学号:11200111】【解析】本题考查气体的等压变化和受力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1)活塞A、B在题图示位置时,设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1,以活塞A、B为研究对象,有p0S A+p1S B+2mg=p0S B+p1S A解得p1=p0+2mgS A-S B=1.2×105 Pa.(2)当活塞B刚好移动到两圆筒的连接处时,设气缸内气体的温度为T2,由①可知此过程气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0.5L S A+S BT1=LS AT2解得T2=400 K.【答案】(1)1.2×105 Pa (2)400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