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从客观条件看,中华民族的生活环境是西面隔山,东面南面 隔海,北面高原,可以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算得上是“地大 物博”。在这样的环境下,百姓们大多以耕作为主要生活方式使得我们 军队以步兵为主。而北方游牧民族则生活在气候条件相对恶劣、物资相 比匮乏的环境中,从小在马上长大,民风凶悍,其军队以骑兵为主。比 较中华民族以步兵为主力的军队和北方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力的军队, 我们的军队缺乏机动性。更加适合以防守为主的作战方式,而北方游牧 民族更适合主动进攻的作战方式。而且,我们的军队打仗依赖后勤,一 旦向其他国家发起战争,其远征成本也是巨大的。再者,中华民族以耕
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是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影响下 的中华民族特性的因素。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居于主 流地位。其核心思想“仁”对中华民族特性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孔子 强调“克己复礼为仁”,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儒家的“和为贵”也影响着中华民族,使得我们主张以博大的胸襟 去容纳万物,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这种思想在人际关系的和睦、社会的和平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 用。儒家的中庸之道也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些更具体、更明显、更表面
世 界 遗 产 简 介
世界遗产简介
——浅谈以守为主的防御思想同中华民族特性的关 联性
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 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这就是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 城。它于1987年12月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防御性军事工程。长城东起山海关,穿 过高山,越过深谷,伸蜒于沙漠和草原,一直到达终点嘉峪关,盘踞在 我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 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全长1.2万余华里。
作为主,把一个农民训练成合格的战士也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不像游 牧民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样,个个三岁,上马五岁开弓,人人都能上战场。因此,客观 来看,相比于主动进攻,防御更适合我们。
从主观因素看,作为农耕民族的中华民族,其文明程度比北方的少 数民族要高的多,这种文明带给中华民族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所 以,对于中华民族而言,长城外面那广袤的草原和无际的牛羊,缺乏征 服的渴望。对于统治者而言,也就没有进攻的欲望了,只要做好防御措 施,抵挡住外敌入侵即可。其次,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家人团聚、平 安稳定是他们普遍的追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谁都不想远离故土、 妻儿老母,去边塞打仗,都想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正如孔子对“天下大 同”的畅想一样。而对于统治者,基于上面所讲的出于文明的优越感, 他们更加重视的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顺从,在一定程度上会“弱民”。当 国力强盛、国内太平之时,国内的军队过于强悍,人民惯于耍枪弄棒, 反而不是统治者的意愿。至于北方的游牧民族,被长城挡在外面,虽然 时不时会有威胁,但往往不是致命的。至宋代,周边国家屡次入侵,而 这时再去训练军队也为时晚矣,只能是疲于防御,无法主动攻击。当 然,历史上穷兵黩武的帝王不是没有,比如汉武帝,几十年战争下来几 乎耗空国库导致民生凋敝,内乱频扰,最后得到的与付出的却不甚相 称。匈奴被打跑了,草原上还是会有新的民族崛起,照样入侵中原。所 以,权衡之下,相比于主动入侵,做好防御措施更加有效。
长城的修建过程几乎伴随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历史上除 了清朝,元朝,和唐朝外,各个朝代都在大力的修筑长城,都以长城为 界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而纵观中国这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我 们不难发现,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统治者极少主动进攻周边小国,更 多的是被动的防御外敌。那么,为什么拥有数百万人口的中华民族面对 人口稀少的周边民族只是采取以守为主的防御措施呢?在我看来,这种 情况是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化的性格特征,如宽厚、有礼、心平气和,以及克己、修己、忍耐等。 这些思想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特性,进而影响了我们以守为主的防御思 想。因此,从历史看,我们很难看到中华民族对其他国家发起主动攻 击,更多的是防御。
长城的修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守为主的应对外敌之 策,这不仅和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性有关,也与特定的地理因素、历史因 素等客观条件有关。但这其中,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哪一个更加重要, 我也说不清。说客观因素更加重要呢,我认为是不能忽略人的主观能动 性的,倘若我们民族性格并非如此,那么是否能够建立另一个亚历山大 帝国呢?说主观因素即民族性格更加重要呢,民族性格难道不是因为一 定的客观因素而形成的,就像日本的民族性格同我们的民族性格不同? 总之,以守为主的防御思想同中华民族特性是有关系的。
长城的修筑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完成的。从修筑伊始到最后完
成,历时2000多年。公元前九世纪,为抵御夷、羌、戎等众多少数民族 的入侵,西周军队开始不断地修筑一种土堆,这种土堆在当时有一个形 象的名字——烽火台。到了公元前五至七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 地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为了防御北方草原强悍的游牧部落袭扰中原, 位于北部的燕、赵、秦等国于要冲之地高筑城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将列国长城连成一线,从而形成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延锦万里的军 事屏障,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古代工程奇迹——长城。自秦以后直至明朝 等各代都规模不等地新筑和增筑过长城。特别是明代,为了防止蒙古族 崛起和东方女贞族人的入侵,朝廷采取"高筑墙"方针,对长城进行了18 次大规模修筑,延续时间长达200余年,将历代土石城墙都改为条石城 砖垒砌,工程艰巨浩大。到清代康熙帝决定采用"怀柔"政策,决心罢修 长城。从此长城成为历史的遗迹。
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是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影响下 的中华民族特性的因素。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居于主 流地位。其核心思想“仁”对中华民族特性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孔子 强调“克己复礼为仁”,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儒家的“和为贵”也影响着中华民族,使得我们主张以博大的胸襟 去容纳万物,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这种思想在人际关系的和睦、社会的和平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 用。儒家的中庸之道也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些更具体、更明显、更表面
世 界 遗 产 简 介
世界遗产简介
——浅谈以守为主的防御思想同中华民族特性的关 联性
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 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这就是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 城。它于1987年12月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防御性军事工程。长城东起山海关,穿 过高山,越过深谷,伸蜒于沙漠和草原,一直到达终点嘉峪关,盘踞在 我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 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全长1.2万余华里。
作为主,把一个农民训练成合格的战士也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不像游 牧民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样,个个三岁,上马五岁开弓,人人都能上战场。因此,客观 来看,相比于主动进攻,防御更适合我们。
从主观因素看,作为农耕民族的中华民族,其文明程度比北方的少 数民族要高的多,这种文明带给中华民族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所 以,对于中华民族而言,长城外面那广袤的草原和无际的牛羊,缺乏征 服的渴望。对于统治者而言,也就没有进攻的欲望了,只要做好防御措 施,抵挡住外敌入侵即可。其次,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家人团聚、平 安稳定是他们普遍的追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谁都不想远离故土、 妻儿老母,去边塞打仗,都想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正如孔子对“天下大 同”的畅想一样。而对于统治者,基于上面所讲的出于文明的优越感, 他们更加重视的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顺从,在一定程度上会“弱民”。当 国力强盛、国内太平之时,国内的军队过于强悍,人民惯于耍枪弄棒, 反而不是统治者的意愿。至于北方的游牧民族,被长城挡在外面,虽然 时不时会有威胁,但往往不是致命的。至宋代,周边国家屡次入侵,而 这时再去训练军队也为时晚矣,只能是疲于防御,无法主动攻击。当 然,历史上穷兵黩武的帝王不是没有,比如汉武帝,几十年战争下来几 乎耗空国库导致民生凋敝,内乱频扰,最后得到的与付出的却不甚相 称。匈奴被打跑了,草原上还是会有新的民族崛起,照样入侵中原。所 以,权衡之下,相比于主动入侵,做好防御措施更加有效。
长城的修建过程几乎伴随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历史上除 了清朝,元朝,和唐朝外,各个朝代都在大力的修筑长城,都以长城为 界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而纵观中国这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我 们不难发现,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统治者极少主动进攻周边小国,更 多的是被动的防御外敌。那么,为什么拥有数百万人口的中华民族面对 人口稀少的周边民族只是采取以守为主的防御措施呢?在我看来,这种 情况是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化的性格特征,如宽厚、有礼、心平气和,以及克己、修己、忍耐等。 这些思想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特性,进而影响了我们以守为主的防御思 想。因此,从历史看,我们很难看到中华民族对其他国家发起主动攻 击,更多的是防御。
长城的修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守为主的应对外敌之 策,这不仅和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性有关,也与特定的地理因素、历史因 素等客观条件有关。但这其中,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哪一个更加重要, 我也说不清。说客观因素更加重要呢,我认为是不能忽略人的主观能动 性的,倘若我们民族性格并非如此,那么是否能够建立另一个亚历山大 帝国呢?说主观因素即民族性格更加重要呢,民族性格难道不是因为一 定的客观因素而形成的,就像日本的民族性格同我们的民族性格不同? 总之,以守为主的防御思想同中华民族特性是有关系的。
长城的修筑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完成的。从修筑伊始到最后完
成,历时2000多年。公元前九世纪,为抵御夷、羌、戎等众多少数民族 的入侵,西周军队开始不断地修筑一种土堆,这种土堆在当时有一个形 象的名字——烽火台。到了公元前五至七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 地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为了防御北方草原强悍的游牧部落袭扰中原, 位于北部的燕、赵、秦等国于要冲之地高筑城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将列国长城连成一线,从而形成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延锦万里的军 事屏障,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古代工程奇迹——长城。自秦以后直至明朝 等各代都规模不等地新筑和增筑过长城。特别是明代,为了防止蒙古族 崛起和东方女贞族人的入侵,朝廷采取"高筑墙"方针,对长城进行了18 次大规模修筑,延续时间长达200余年,将历代土石城墙都改为条石城 砖垒砌,工程艰巨浩大。到清代康熙帝决定采用"怀柔"政策,决心罢修 长城。从此长城成为历史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