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决定论

合集下载

地理决定论 ppt课件

地理决定论 ppt课件
地理决定论
地 理 决 定 论 的 错 误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定义
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 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 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 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 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
主要错误
自然环境不是社会发 展的决定性因素。
原因
表现
一、中国社会制度的变迁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文化发展
四、南北体质特征的变化
总结
地理环境作为外部条件, 虽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 的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和经 常的条件,但是它既不能决 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不能决
定社会发展

浅谈历史地理环境决定论

浅谈历史地理环境决定论

浅谈历史地理环境决定论历史学上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个成熟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见诸于亨廷顿的著作。

对它的解释也有多种多样。

域君今天就举两个例子。

一、地理环境对文明类型和文化基因的影响这种理论在各级历史教科书中都有出现。

其最基本的观点就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亚欧非古国正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而被划分为几大类。

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由于有大河流经,带来广阔的冲积平原,适宜于种植业的发展,因而形成了古老的农业聚居文明。

在此基础上逐步健全了统一国家和相对保守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同时,希腊及后来的罗马由于其海岸线曲折复杂,山地丘陵居多而平原稀少的地理环境,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造就了他们以商业和航运为特点的海洋山地文明。

基于这种经济模式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其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也明显区别于东方古国,民主观念和个体价值较之于后者更加凸显。

同时还有在中亚内陆地区诞生的草原游牧文明。

这种文明的最主要特征是迁徙和掳掠。

因为资源十分稀少且又不可再生,要想生存并延续数量有限的族群除此两者外别无他法。

因此,这样就有了如此几类不同的文明。

他们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具体可见下表。

二、地域气候对民族性格和文明发展的影响这种理论多少包含一些种族优异论的因素,故而在正式的教科书中不可能出现。

它认为在中高纬度地区生活的人们,或是说发迹于此的种族,由于严酷的气候使得他们危机感、紧迫感较强,寒冷的温度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刺激着这些人群永远保持警惕,为了求生更加勤奋和积极地打拼。

因为资源的稀缺,竞争异常激烈。

久而久之,不仅实现了族群间的优胜劣汰和快速进化,而且养成了他们坚韧、勇敢、开拓和理性的品质。

在近代全球化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这种优势越发显现。

最终从欧洲成为世界中心并辐射各地,殖民体系的建立乃至今天发达国家的地域分布中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与之相对的,中低纬度地区的居民常年由于气候湿热,水热过剩,精神状态往往处于一种迷迷糊糊,浑浑噩噩的萎靡状态。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评介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评介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评介《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评介地理思想一直以来都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本文将介绍《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通过评介这些思想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一大地理思想: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指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环境决定论的理论基础为环境唯一性和环境限制性。

该思想推动了地理学从自然地理学向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转变,促进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第二大地理思想:区位理论区位理论认为地理位置是影响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区位理论为人们认识经济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帮助人们理解国家和地区间的地理关系,推动了贸易、政治和文化交流。

第三大地理思想: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模型化、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的技术和工具。

GIS的出现改变了地理研究的面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研究效率和精度,使得地理学研究成果得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决策制定。

第四大地理思想: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地理学家在研究全球环境问题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跨国合作的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大地理思想:全球化全球化是指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的全球联系和依赖程度的加深。

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全球化现象和过程,揭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依存关系,对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六大地理思想: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地理学家深入研究人地关系,帮助人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了环保、节约能源等重要理念,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第七大地理思想: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类自然居住地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基础中的基础是什么?是能量。

能量是驱动生物进化,人类发展的根本。

人类个体存在是为能量,国家机器存在的目的也是汲取能量。

各种地区、各种地形的可利用能量来自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当地蕴含能量,这又取决于两个方面面,一是能量富集率——单位面积土地所蕴含的的能量;二是区域面积。

其二是区域外能量输入,这与区域的开放度有关。

按照人口的分布,区域可以分为:平原、海滨(含岛屿)、山区、草原、荒漠。

具体来说,平原人口最密集,单位面积的能量最大,面积不会太大,开放度中等。

海滨能量富集率较低,但是最开放。

山区能量富集率也较低,但是较封闭。

草原能量富集率同样较低,不过面积一般较广阔,开放度也是中等。

荒漠的能量富集率最低,人口聚集一般呈点状分布,并且开放度也很低。

各个民族发展离不开能量,一般民族都在处于能量不足状态,所以民族千百年所考虑的事就是如何使能量满足利用。

解决方式也是两种——开源节流,或是加大能量输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或是限制能量的使用。

地理环境的不同所导致的能量分布差异使得不同民族养成不同的性格和行事作风。

平原的能量富集率最高,故而农耕民族可以靠土地的能量维持自身生存,同时较低的开放度固化了性格中的守土观念。

农耕民族一般不会热衷开疆拓土,而会采取控制人口来维持能量收支平衡。

例如中国从战国到明末人口基本在2000万~5000万波动。

海滨单位面积的能量并不高,但海洋高度的开放度为能量提供了广泛的输入途径。

由此,海洋民族被迫会扬帆海外,以谋取足够的能量来支持民族的发展。

久而久之,这就养成了海洋民族自由、冒险的性格,不会被土地羁绊。

在某种程度上,草原介于平原与海洋之间。

草原的能量富集率同样较低,但草原辽阔的面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这是草原民族同样不愿脱离土地。

在能量输入方式上,海洋民族依靠贸易,草原民族依靠战争。

本质上还是地理的不同,海洋本身充满凶险,故人们会避免危险方式。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 可忽视的,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 但不能把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夸大为 决定作用,那就陷入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误区。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地理环境不是社会 发展的决定力量。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 定社会的更替,相对不变的地理环境不能说明显著 变动的社会生活。相反,地理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的 大小,必然受到社会生产发展的状况和社会制度的 制约。
大概起源
庄子 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发展
孟德斯鸠 黑格尔
巴克尔 拉采尔
赫特纳、辛普尔等
孟德斯鸠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 启蒙思想家和近代资产阶级社会 学史地理学派的理论先驱。他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中 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且论述了地理环境对法律和社会政治制 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第14 章《法律与气候性质的 关系》中开篇便指出文章的大旨是“假如精神的气质与内 心感情因不同的气候而有很大差异的话,法律便应该与这 些感情的差异以及这些气质的差异有一定的差异关系”, 即他认为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感情和气 质从而间接地影响和决定了法律和社会政治制度的制定和 施行。
意义
正确地阐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助于 发展地理学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应用。毫无疑问,主宰人 类社会历史演变的是其固有的内在规律;地理环境是社会 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而不能上升为主导的或决定性的因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封建社会之解体与资本主义 的产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并非自然的恩赐”。但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地理环境的影 响。当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发生联系并能加以利用与 改造时,才能显示其特性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加速或延缓的 影响。社会发展阶段越古老,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 大;即使在原始阶段,社会发展速度也并非与地理环境优 越性程度成正比。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均处于不断运动变 化而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之中。走向另一极端主张无视 地理环境和随心所欲地践踏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虚无主义, 均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违背,也必然在实践中碰壁。

经济地理学 三大思想

经济地理学 三大思想

刘运 10地信1、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

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征、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支配,也就是说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德斯鸠、英国的巴克尔、德国的拉采尔、美国的森普尔。

地理环境决定论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时期。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C.de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1748)一书中,详尽而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地理条件、气候影响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影响各国经济乃至政治制度的思想。

英国历史学家H.T.巴克尔在两卷本的《英国文明史》(1857~1861)一书中认为,食物、气候、土壤和“自然界总貌”,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他将文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归诸自然界,认为社会不平等是合乎自然的。

德国地理学家、人种志学家F.拉采尔和美国地理学家E.亨廷顿都强调地理位置、气候对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现代科学认为地理环境决定论夸大了自然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以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则是错误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社会发展外因论。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外部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国家制度的决定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而且它的作用和影响还受着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正确之处在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最初产生具有决定作用,因为地理环境与“人”是一个整体,二者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根本动力。

2 、区域地理学派区域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的学科。

它不仅揭示特定区域的自然特征,还揭示了区域的社会、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可以为人们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提供理论依据。

区域学派指出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研究地区间的差异性。

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关系理论(一)地理环境决定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孟德斯鸠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

意思就是: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所不给与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

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

第一个系统地把决定论引入地理学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

地理环境确实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而且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的时代,这种作用也就会表现得越有力、越明显。

但它夸大自然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以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则是错误的。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外部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国家制度的决定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而且它的作用和影响还受着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二)可能论可能论是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的一种观点,又称人地相关论和或然论。

可能论认为环境并不是肇始因素,而只是限制的或选择的因素。

地理环境并没有造成人类的文化,而只是设定了某种文化现象能够发生的界限而已。

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他的学生法国地理学家白吕纳进一步论述了可能论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斯帕特提出了一个介于决定论和可能论之间的折衷观点。

他认为人类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可能性的选择,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些可能性的概率大于另一些可能性。

进一步发展了可能论思想“可能论”过分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地”只是提供可能。

对人地关系的解释是不彻底的。

(三)适应论适应论是受到法国地理学派的可能论的影响而产生的。

认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关系,以及地理学应当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学说,又称协调论。

罗士培(英国)认为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研究控制问题,就是说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罗士培同时代的美国地理学家巴罗斯,他主张地理学应当致力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分析人类的活动和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适应论的观点,这种人类生态学的观点又称“生态调节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2

地理环境决定论2

(1)地理环境决定论社会学的地理学派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这种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的体质和心理状态、种族的优劣、社会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等等,都是由它周围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法的精神》中,用气候、土2 质等自然因素来解释种族的优劣、国家的强弱和社会制度的性质。

他说:“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就是亚洲之所以弱,而欧洲之所以强的重要因素,这就是欧洲之所以自由,而亚洲之所以受奴役的重要原因。

”“印度人天生就没有勇气,甚至出生在印度的欧洲人的儿童也丧失了欧洲气候下所有的勇敢。

”在东方炎热的国家里,“沉思默想的倾向多,而行动的倾向少。

在亚洲,似乎气候越热,僧侣数目就越多,印度气候酷热,所以充满了僧侣。

”英国的巴克尔(E. Barker)则把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等说成是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四要素。

由于寒带气候地区居民多吃含碳素的食物,热带地区居民多吃含酸素的食物,所以前者比后者更富有事业心,从而就产生了强者和弱者。

意大利和西班牙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所以盛行宗教迷信。

希腊和英国的自然环境优美,使得两国人民逻辑思维发达。

地理环境决定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批判了宗教历史观,用自然的原因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这具有唯物主义成分。

顺便说一句,恩格斯和列宁也曾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做过肯定的回答。

恩格斯说:“每一个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

列宁也认为,“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经济关系以及跟随在经济关系后面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 。

但是,我们在肯定地理环境的作用时,却不能走向极端。

若直接根据地理环境的因素来说明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是不科学的。

地理环境决定论受到否定和批判

地理环境决定论受到否定和批判
1、环境问题按性质可划分为哪几类?
2、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环境问题?
3、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被动 适应 1.崇拜自然
阶 时 段 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水平低下,采集与狩猎 改造环境能力有限, 处于被动地适应环境
案例1
我国的一个山区县,决 定修建一条渠道,从邻县的 一条河流引水,以解决当地 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问 题。但是,引水渠道工程非 常艰巨,需要在悬崖峭壁上 开凿渠道。该县人民不畏艰 辛,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终 于修成了这条引水渠道。清 澈的渠水流淌进千百年来干 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 境得到很大改善。
可持续发展论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 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 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史载南宋时期“沅湘间多山,农家惟种粟,且多在岗埠, 每欲播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 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底沙淤日积,水势年增。” 1.请用地理学原理分析长江流域“水势年增”的原因。 山区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湖淤积, 河床边浅,排水和蓄水能力下降,洪涝灾害加剧。
地理环境 决定论
人定 胜天
天人 相关论
生产力水平 对环境的影 响
人地关系的 很肤浅(恐惧和依赖) 认识
举例:图腾崇拜------中国龙
崇拜自然——”天命论”或 “宿命论”
2.改造自然
阶 段 时 期 生产力水平 畜力和金 属工具为 代表 对环境的影响 强度与广度增 大,出现各种 各样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 想 地理环境决 定论 人定胜天等 思想,科学 思想的萌芽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参考答案

人文地理学(第三版)参考答案

第一章人地关系1.从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四方面列表比较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

2.课堂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地关系有何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这些省区的人地关系将有何变化?略3.社会调查:调查本校所在地区的人地关系现状,并做一幅本地区的人地系统示意图。

略4.简述当前人地关系的新课题。

1)人地关系中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①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②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③生态足迹的研究;④社会质量的研究;2)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①空间的网络化;②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3)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①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②矛盾和互补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1. 简述农业经济活动、工业经济活动和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

1)农业经济活动:①强烈的地域性②明显的阶段性2)工业经济活动:①无明显的季节性②专业化与协作化③技术性强,精密程度高④分布集中3)第三产业①产品的无形性②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③部门结构的与时俱进性④与第一、二产业关系密切2. 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何不同?影响因素:①农业经济时代:地形、土壤、气候、水资源、劳动力、科学技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②工业经济时代:工业资源、水资源、动力、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劳动力、消费市场;不同: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共同受水资源、劳动力、科学技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对地形、土壤、气候的影响比较大,这些因素决定该地区适不适合发展农业经济,而工业经济活动需要工业资源和生产动力的支持才能运转,这都是农业经济活动所不具有的。

3.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和生态农业各有什么特点?(1)原始农业:①以初级的游牧业和种植业;②劳动效率低下;③对环境具有消极影响(2)传统农业:①以犁耕锄种、手工劳动为主;②对自然有取有予;③会带来农业生态环境问题;(3)石油农业:①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②破坏了农业主要的自给系统;(4)生态农业:①使生产科学化;②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③使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经济协调发展、有机结合。

马克思地理环境论

马克思地理环境论

今天,全人类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 会,我们认为首先应当协调好人类与地理环 境的关系。在当代重新看待和理解地理环境 决定论,有助于协调好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类 重新敬畏于地理环境,又“感恩”于地理环 境。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地之 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与内容都在发生变化, 但是只有人类向地理环境索取的这种关系 永远变不了,在人类已具有顷刻间毁灭地 球几十次能力的情况下,更应当清醒地认 识到并且永远牢记人地之间母子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地理环境学说所提到 的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 界的胜利",必须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否 则会给人类造成灾难。美洲的玛雅文 明与我国古代楼兰文明的消失就是最 好的证明。
• 在远古时代,人们出行不易,庄子有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的感慨。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在各 地区的人,终其一生,其可能达到 的区域是有限的,因此地理环境的阻 隔影响到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定义
地理环境论简称“决定论”。即以自然过程 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 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 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关系理论(一)地理环境决定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孟德斯鸠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

意思就是: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所不给与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

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

第一个系统地把决定论引入地理学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

地理环境确实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而且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的时代,这种作用也就会表现得越有力、越明显。

但它夸大自然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以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则是错误的。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外部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国家制度的决定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而且它的作用和影响还受着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二)可能论可能论是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的一种观点,又称人地相关论和或然论。

可能论认为环境并不是肇始因素,而只是限制的或选择的因素。

地理环境并没有造成人类的文化,而只是设定了某种文化现象能够发生的界限而已。

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他的学生法国地理学家白吕纳进一步论述了可能论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斯帕特提出了一个介于决定论和可能论之间的折衷观点。

他认为人类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可能性的选择,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些可能性的概率大于另一些可能性。

进一步发展了可能论思想“可能论”过分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地”只是提供可能。

对人地关系的解释是不彻底的。

(三)适应论适应论是受到法国地理学派的可能论的影响而产生的。

认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关系,以及地理学应当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学说,又称协调论。

罗士培(英国)认为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研究控制问题,就是说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罗士培同时代的美国地理学家巴罗斯,他主张地理学应当致力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分析人类的活动和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适应论的观点,这种人类生态学的观点又称“生态调节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地理环境决定论”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地理环境决定论”: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作者:李学智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第11期编者按:怎样解释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原因,一个躲不开的问题就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李学智教授的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地区分了唯心主义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唯物主义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在高中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一些理论问题,对实现课程目标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物质生产活动,民族气质性格,社会政治[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21-0009-06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属历史唯心主义,这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陆的哲学教科书上的说法。

但是我认为,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并非都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地理环境问题的学说,也是一种“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与近代西方地理学派代表人物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既有相同点,又存在重大区别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下面,我们对二者这做一分析比较。

先来看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孟德斯鸠认为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因此造成了各民族性格和心态的不同,而人们的这些不同又造成了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

他是这样说的:“人们在寒冷气候下,便有较充沛的精力”,有较强的自信、较大的勇气,炎热的气候使人心神萎靡,“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热带民族的怯葸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墨西哥和秘鲁的专制国家都是接近赤道的;差不多所有自由的小民族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接近两极的”。

此外,孟德斯鸠认为土壤的肥沃或贫瘠会影响民族性格及法律和政治制度。

他说,“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又说,土地优良会使人产生依赖性,“因此,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

孟德斯鸠认为人们所居住的位置、地形等因素也会影响民族性格及法律和政治制度,“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求民主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岛屿的人民比大陆的人民爱好自由”。

《人类与地理——我看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类与地理——我看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类与地理——我看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众所周知,孟德斯鸠十分看重“地理”的作用——小至气候对个人乃至民族性格的影响大至一个国家的国体也会手国土大小的影响。

这是理所当然的,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这个现实世界中,自然会受环境的影响。

个人如此,由个人组成的团体、国家乃至世界都是如此的。

所以,我以为说地理对人类影响重大,乃是一个绝对的真理。

现在有很多人,在肯定孟德斯鸠的同时,又批评他说“地理决定论”太过极端,说他太过抬高地理于人类历史中的地位了。

说他的最大贡献在于“方法”(即注重实证)的创新,而非在于他的地理环境理论。

我却不以为然。

在我看来,地理对人类的影响至关重大,乃至决定了现在各个不同国家人民的性格、命运。

现代人看轻它,一则因为孟德斯鸠所处的年代还早,那时的人们对地理环境还不是那么了解,作研究时难免“道听而途说”之弊(他对中国的研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以为中国妇女生育多个子女,是因为中国的气候“异常”适于繁衍,却不知古代人受儒家影响,颇重家庭人伦,以多子多孙为福。

)就难免偏颇而不能令人信服;二则因为人类早已征服自然(至少,目前表面上看是这样)如今的生活更多受别样东西的影响,感觉不到地理环境对自己的作用,所以也就不大信任这种说法。

那么,我,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人类,又为何如此看重地理的作用呢?因为,我以为人类无论如何进步,努力追求自由,都摆脱不了他的祖先对他的影响——这些思想也好,本领也罢,通过基因一代代遗传下来,化为你的本能,你的“潜意识”融在你的骨血之中,你根本无法摆脱。

(这也说明了人的潜意识为什么往往比人自身更智慧,敏锐,因为它凝结着无数先人的经验与思考。

)这是生理上的受制于你的“前世”。

于心理上呢?则是自小所受的教育——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课堂上书本里学到的,都莫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这是心理上受制于你的祖先,其实也就是你自己(或者说潜意识,本能)。

举凡生物,都是如此——只要,它有生育它的“母亲”而不是凭空,从无有中蹦出来的——我们受前人影响,前人受他们的前人影响,以此类推,直至最早最早的人类。

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理解

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理解

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

是一门主张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理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萌芽于古希腊时期。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认为人类额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

16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博丹在其著作《论共和国》中认为,民族差异起因于所处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形式的政府。

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

第一个系统地把决定论引入地理学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他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机械搬用达尔文生物学观念研究人类社会,认为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

因此他强调“地理环境野蛮地、盲目地支配着人类命运”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关于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则与传统地理环境决定论不同: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决定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

关于地理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拉采尔强调心理与性格,马克思强调生产材料与方式。

个人认为,以上两种地理环境决定论均为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两者兼而有之的,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经济,文化政治体制的逐步发展而逐渐减弱的,由人类文明伊始阶段的完全决定性作用变为现今的部分决定性作用。

气候决定民族的性格的例子比比皆是。

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因为室外活动不多,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耐心和忍耐力的性格。

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

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为了躲避酷暑,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

教学案例2: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反思与批判

教学案例2: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反思与批判

教学案例2: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反思与批判【案例呈现】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系于气候的本性”“土地的本性”的观点。

到了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成为社会学中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F.拉采尔。

他认为,地理因素,特别是气候和空间位置,是人们的体质和心理差异、意识和文化不同的直接原因,并决定着各个国家的社会组织、经济发展和历史命运。

在拉采尔思想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国产生了以K.豪斯贺费尔为首的地理政治论学派。

它鼓吹“优等民族”有权力建立世界“新秩序”,地理政治学可以为每个国家规定“生存空间”,从而为法西斯主义向外扩张和侵略制造理论根据。

地理环境决定论在18至19世纪是流行的自然主义思潮的一部分。

这种思潮曾在反对宗教神学、探索社会发展的客观性方面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

但它夸大自然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以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则是错误的。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外部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国家制度的决定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而且它的作用和影响还受着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案例点评】该观点从社会历史领域排除了神意的干扰,把人的自然本性看作社会的根本法则,试图从自然因素中寻找决定社会制度的因素,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其理论缺陷在于:其一,方法上的局限。

地理环境作为外部条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和经常的条件,但是它只有进入社会生产才能实际地发生影响。

因而地理环境起作用需要社会生产方式的中介。

其二,材料上的局限。

由于选择了部分国家与地区,而没有也不可能看到更多无法用地理环境解释的社会面貌的差异。

其三,不能辩证地看问题,把地理环境看成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没有看到环境也是人类实践的结果,尤其是当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科技进步帮助人类超出原有地域的局限,环境的变迁越来越受到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左右。

地理科学导论考试重点环境决定论

地理科学导论考试重点环境决定论

地理科学导论考试重点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把人看作是自然条件的产物, 认为人类的体质和心理状态, 人口和种族的分布, 文化的高低, 经济的盛衰, 国家的强弱, 社会的发展, 都听命于地理环境的支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因为它夸大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 用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 把外部自然条件看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合理因素与积极意义仅在于, 它试图用物质的因素来说明社会发展, 对于反对神意决定一切的宗教唯心主义观点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实质上,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它只是一种外部因素, 它对于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决不能取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这种看法虽然是符合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是正确的,但尚有一个理论缺陷: 它没有区分社会的产生和社会的发展。

以上观点实质上仅说明了: 在社会的性质和发展动力、方向等方面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但对于社会的产生问题却没有论及。

事实上, 我们说生产力以及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性质及其发展的时候, 是把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有机体来看待的, 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性质状况又从何而来?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但经济基础又由何决定?当我们在最原初的意义上追究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时,就必须超出社会之外, 即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去分析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从社会制度、文化等的产生来看, 地理环境决定论则是正确的。

孟德斯鸠在5论法的精神6中探讨法律制度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的关系时, 也主要是在法律的起源意义上, 但他却把其结论扩展到社会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等的发展上, 这就不正确地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

从人类起源的过程来看, 文明最早产生于地理环境优越的地方。

以埃及为例。

埃及地处东北非洲, 是欧、亚、非三大洲的联结点。

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

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

• “酷暑令人形神皆惫,失去勇气, 以及在寒冷的地方 有一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力量使人能够做种种耐久、辛 劳、巨大、勇毅的活动。这一点不仅见于不同的国家, 而且也见于同一国家的不同部分。中国北方的人民比 南方的人民勇敢;朝鲜南方的人民也不如北方的人民 勇敢,因此热带民族的怠惰几乎总是使他们成为奴隶, 寒带民族的勇敢则使他们保持自由,这应当说毫不足 怪。这是一个出于自然原因的结果。这一点在美洲也 是如此:墨西哥和秘鲁的那些专制帝国是接近赤道的, 而几乎一切自由的小民族都靠近两极。”
• “土地跷薄使人勤勉持重,坚忍耐劳,勇敢善战;土 地不肯给予他们的东西,他们必须自己取得。土地膏 腴则因安乐而使人怠惰,而且贪生畏死。我们曾经注 意到,在日耳曼军队中,征自农民富裕之乡如撒克森 等地的队伍,是不如其他队伍的。”
• 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成为社会学中的一 个间位置,是人们的体质 和心理差异、意识和文化不同的直接原因, 并决定着各个国家的社会组织、经济发展和 历史命运。在拉采尔思想的影响下,19世纪 末20世纪初在德国产生了以豪斯贺费尔为首 的地理政治学派。鼓吹“优等民族”有权力 建立世界“新秩序”,地理政治学可以为每 个国家规定“生存空间”,从而为法西斯主 义向外扩张和侵略制造理论根据。
拉采尔认为地理因素特别是气候和空间位置是人们的体质和心理差异意识和文化不同的直接原因并决定着各个国家的社会组织经济发展和历史命运
•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名著 《论法的精神》中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 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取决于“气 侯的本性”、“土地的本性”的观点, 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土 壤和居住地域的大小,对于一个民族的 性格、风俗、道德、精神面貌、法律性 质和政治制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是一种以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潮。

是一个包含于“人地关系论”中一个理论体系或称观点。

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发展萌芽于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

16世纪初期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博丹(Jean Bodin)在他的著作《论共和国》中认为,民族差异起因于所处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形式的政府。

近代决定论思潮盛行于18世纪,由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率先提出,被称为社会学中的地理派,或历史的地理史观。

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

这些论点对照欧洲中古以来近代政体沿革也难于自圆其说。

1881年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H.T.Buckle)在《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认为个人和民族的特征服从于自然法则。

哲学与物理学中的机械决定论思潮亦给地理学中的决定论以有力的推动。

这种从外部自然条件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因的荒谬的外因论,在当时却起着积极的进步作用。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用地理唯物主义反对唯神史观,以地理环境特点说明君主专制制度的不合理性;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作用也决定了这一思潮的广泛影响。

李特尔认为由于英国“位置在众港湾从各方面包围的中央,所以自然地成为海洋的统治者。

”第一个系统地把决定论引入地理学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F Ra-tzel),他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机械搬用达尔文生物学观念研究人类社会,认为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编辑本段发展
萌芽于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n)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希腊半岛处于炎热与寒冷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故天生能统治其他民族。

这些论点无法解释当时希腊半岛各民族的历史进程,但却影响深远。

16世纪初期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博丹(Jean Bodin)在他的著作《论共和国》中认为,民族差异起因于所处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型式的政府。

近代决定论思潮盛行于18世纪,由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率先提出,被称为社会学中的地理派,或历史的地理史观。

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热带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

这些论点对照欧洲中古以来近代政体沿革也难于自圆其说。

1881年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H.T.Buckle)在《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认为个人和民族的特征服从于自然法则。

哲学与物理学中的机械决定论思潮亦给地理学中的决定论以有力的推动。

这种从外部自然条件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因的荒谬的外因论,在当时却起着积极的进步作用。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用地理唯物主义反对唯神史观,以地理环境特点说明君主专制制度的不合理性;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作用也决定了这一思潮的广泛影响。

传统的地理学家们程度不同地受到决定论思潮的影响,如洪堡写道:“我要努力证明自然条件对道德和人类命运的经常的、无所不在的影响。

”李特尔认为由于英国“位置在众港湾从各方面包围的中央,所以自然地成为海洋的统治者。

”第一个系统地把决定论引入地理学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F Ra-tzel),他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机械搬用达尔文生物学观念研究人类社会,认为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

因而地理环境野蛮地、盲目地支配着人类命运。

这种环境控制论思潮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欧美地理学的理论基石。

在德国地理学界中,宣扬并推崇这一理论的有赫特纳、魏格纳(A.Wegener)、施吕特尔(O. Schlter)等。

拉采尔的学生地理学家辛普尔(E.C.Semple)将这一思潮宣扬于美国,在《美国历史及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书中一再加以发挥,认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特定自然环境造成的。

美国地理学家亨丁顿(E. Huntington)于1903~1906年间在印度北部、中国塔里木盆地等地考察后发表《亚洲的脉动》一书,认为13世纪蒙古人大规模向外扩张是由于居住地气候变干和牧场条件日益变坏所致。

1915年他又出版《文明与气候》,创立了人类文化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发展的假说。

1920年他在《人文地理学原理》一书中,进一步认为自然条件是经济与文化地理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受到了巴罗斯(H.H.Bar-rows)的抨击。

在20世纪20年代,从地理哲学角度看,决定论已非地理学的唯一基础,露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潮已渐趋没落,随后为索尔的文化景观论以及与法国人地关系中的或然论相孪生的美国的地理调节论所冲击;后者由于仍然渗透着许多决定论观点,陷入理论上的软弱性,因而不能从实质上否定决定论。

有深刻社会背景和影响的“地理环境虚无论”、“地理环境不变论”以及“文化决定论”思潮,均力图取代自然决定论。

编辑本段意义
正确地阐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地理学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应
用。

毫无疑问,主宰人类社会历史演变的是其固有的内在规律;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而不能上升为主导的或决定性的因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封建社会之解体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并非自然的恩赐”。

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当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发生联系并能加以利用与改造时,才能显示其特性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加速或延缓的影响。

社会发展阶段越古老,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即使在原始阶段,社会发展速度也并非与地理环境优越性程度成正比。

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均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而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之中。

走向另一极端主张无视地理环境和随心所欲地践踏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虚无主义,均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违背,也必然在实践中碰壁。

编辑本段影响
主张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理论。

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主张地理环境决定着民族性格、国家形式和社会进步。

他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的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因此,统治国家的决定因素也应当有所不同:北方民族依靠权力,南方民族依靠宗教,中部民族依靠正义与公平。

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系于气候的本性”、“土地的本性”的观点。

到了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成为社会学中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F.拉采尔。

他认为,地理因素,特别是气候和空间位置,是人们的体质和心理差异、意识和文化不同的直接原因,并决定着各个国家的社会组织、经济发展和历史命运。

在拉采尔思想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国产生了以K.豪斯贺费尔为首的地理政治论学派。

它鼓吹“优等民族”有权力建立世界“新秩序”,地理政治学可以为每个国家规定“生存空间”,从而为法西斯主义向外扩张和侵略制造理论根据。

地理环境决定论在18、19世纪是流行的自然主义思潮的一部分。

这种思潮曾在反对宗教神学、探索社会发展的客观性方面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

但它夸大自然环境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以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则是错误的。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外部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国家制度的决定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而且它的作用和影响还受着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