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合集下载

成都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成都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的配置与造景将推动湿地景观的发展,使湿地景观更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更深刻的生态功能,也更与自然贴近。

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也必会使得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生态、优美、宜居。

1.成都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的类型1.1挺水植物景观该类景观在整个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中具有较多的水生植物,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度较大,植株上部在突出水面,可在水面上形成更为立体的景观效果埋入荷花、水葱及芦苇等植物,均可在水体内相应的位置构成艺术景观,只要满足水生植物的生长需求,便可获得预期的景观效果。

1.2浮叶植物景观该类景观主要是利用浮叶植物形成的景观类型,主要特征可表现为不存在地上茎,或者地上茎硬度不高,难以在地面上呈直立状态,如荇菜等。

该类植物可通过色彩的变化和叶片来提升水面景观的丰富性,可发挥重要的价值。

1.3漂浮型植物景观该类植物景观可通过风浪来改变水面景观的构成效果,主要特征为在水面漂浮的位置不固定,也能够对水面形成一定的装饰作用,如浮萍、满江红等。

不具有固定位置的植物可能会对整体的水面景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运用该类植物进行装饰时,便需将其固定在特定的区域内,避免其随意流动而对整体景观构成破坏。

1.4沉水型植物景观此类植物会沉入水中,只有少部分花朵会在水面上呈现出来,对整体景观效果并不会形成优化提升,因此在造景的过程相对应用较少。

该类植物通常会应用在浅水区内,且需保证水源较为清澈,这样便可对水体景观造成更为幽深的意境。

沉水植物主要为观赏性较强的苦草、狐尾藻等。

当前该类植物在湿地公园内应用率较高。

2.成都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植物造景原则2.1 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协调水体生态平衡具体可依据地方的气候、地形等特征,结合区域的群落生态结构来考虑景观构造的延续性,尽量丰富生物品种,突出地方特色,倾向于选择本地的品种,以有效压缩经济成本为前提,构建出迎合生态发展的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

公园景观需具有科普展示的功能,集中向当地群众展示湿地、生态等相关知识,以此提升群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研究

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研究


3 4 3 河岸园林道路绿地
是花季ꎬ 以红花为主ꎻ 秋 季 是 观 赏 树 叶 和 树 木 的 季
园内有可供适龄车辆通行的小路ꎬ 小路两旁种植
香灌木、 日本刺玫和 四 叶 草 等ꎬ 主 要 种 植 在 岸 边 附
近ꎮ 在不妨碍视线的情况下ꎬ 方便人们观赏水库ꎮ 同
时ꎬ 水库中的鸭子、 小鱼和其他生物与岸边的植物交
相辉映ꎬ 水库附近还种植了落叶树、 红豆杉和垂柳等
图 4 枇杷
树木ꎬ 形成一片茂密的森林ꎮ 月亮花园的景色是由岩
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地面、 路边和湿地附近ꎬ 主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园林园艺 农业与技术 2023ꎬ Vol 43ꎬ No 14 13 7


[2]
城市湿地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ꎮ
地和文化湿地为一体的湿地生态公园ꎮ 本文以白龟湖
地公园植物是建立在城市湿地环境基础上ꎬ 通过对植
生物多样性的公园景观空间ꎮ
国家湿地公园的植被景观作为研究对象ꎬ 在文献研究
在设计和建立湿地公园时ꎬ 不仅要考虑选择湿地
和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ꎬ 从现有植物种类、 不同区
保护与利用ꎬ 科普教育、 生态观光、 亲水游玩等多种
功能公园ꎮ 因此ꎬ 在设计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ꎬ
要考虑适合湿地公园的水生、 湿生植物进行种植ꎬ 对
于园区内应统筹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ꎬ 合理布置ꎬ 还
原湿地公园景观自然性ꎮ
环境ꎬ 所以更要注意保持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ꎮ
湿地环境的设计也应考虑到公园内人类活动的范围ꎬ
四季鲜明ꎬ 春季温和干燥ꎬ 大风天气较多ꎬ 夏季天气
3 2 2 景观美学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类别及配置要点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类别及配置要点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类别及配置要点分析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增多。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环节,城市生态建设关系民生大计,更关系着地球生态发展。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为了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大力开展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各类主题式城市湿地公园拔地而起,成为市民旅游、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更是成为一座城市生态建设效益的直接体现。

植物是城市湿地公园的“筋脉”,植物群落是城市湿地公园的“心脏”,城市湿地公园价值功能的发挥完全得益于植物配置,由此可见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要点引言在公园景观中,充分利用绿色植物不但能给公园产生独特的美感,还能呈现一个城市与众不同的特征,为城市的精神生活做出贡献,给予民众唯美的自然环境,供群众嬉戏娱乐。

植物配置可使景观具备时尚感和设计感,对空气过滤也有重要作用,为大众造就舒服、唯美、温暖的自然环境。

景观配置绿植多见灌木丛,也有一些是盆栽花卉。

公园绿色植物的选取会依据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水体。

纵览各城市的景观整体规划,大多没有有效的公园绿色植物优化配置。

1城市湿地公园定义和特点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城市绿地系统而规划出的具备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生态观光、动物栖息、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公园。

我国制定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中,对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标准与类别进行了详细定义:城市湿地公园是占地面积需达到33.33hm2以上,且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能供给人们观赏、游览及开展科普教育等,具有较高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是具备完整的生态系统,能提供湿地特色的休闲观光、具备较高的绿化占比面积等。

城市湿地公园虽然是城市公园的一种,但它不同于其他的公园,其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城市绿色生态带为根本。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初衷是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障当地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初探

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初探

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初探
长兴岛湿地公园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一个占地面积约2500亩的湿地公园。

该公园以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
速发展,湿地资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进行初步探索是非
常重要的。

长兴岛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主要以湿地植物为主,包括多种水生植物、沼泽植物和湿
地草本植物。

水生植物是湿地公园最为常见的植物,包括睡莲、荷花、香蒲等。

这些植物
喜欢生长在水中或接近水域的湿润地带,能够有效净化水质,提供栖息地给水生动物。

沼泽植物也是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芦苇、菖蒲、蒲公英等。

这些植物能够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生长,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强,能够稳定湿地的生态系统,保持湿
地水分平衡。

湿地草本植物是湿地公园非常常见的植物,包括野菜、莎草、水蕈等。

这些植物生长
迅速,适应力强,能够在湿地条件下快速繁衍生息,形成茂密的植被,防止湿地土壤侵蚀,并且为湿地提供氧气。

在植物配置方面,还可以考虑引入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如各种花卉和观赏草本
植物。

这些植物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美丽的景观,增加湿地公园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长兴岛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初步探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保护湿地生态的提升公园
的景观价值。

通过选择适应湿地环境的植物,并合理布局,可以实现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
旅游开发的双赢。

探析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特色

探析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特色

探析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特色在湿地公园中,植物景观是非常总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湿地公园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在公园景观质量以及生态美学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与特色构件是非常关键的。

进行湿地公园景观营造需要结合城市生态系统本身的特点以及观赏性连个方面进行。

因此在设计方面要求很高,同样也成为了湿地公园设计中的重点、难点。

一、成都平原地区自然环境特点1.气候环境成都平原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中紫色土较多,其平均气温在零上16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全年中雨天大约为300天,在这个地区雾天、阴雨天十分常见,另外平延河水基本来自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因此,地势低洼地区古代河道较多,地下水位高,土壤湿润。

综合来看,成都平原不断是气温、水温还是土壤温度都比较低,与四川盆地相比,热量条件较差。

2.地质环境成都平原地质环境优越,土壤极为肥沃,旅游景点众多,千年冰川以及自然的温泉都非常具有特色,是人们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的胜地,另外该地区也聚集了很所少数民族,这些名族独特的民族风貌,为成都平原地区增添更为神秘的色彩。

3.植物环境成都平原中农村散居点众多,他们与树林以及竹林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独具特色的林盘。

可以说林盘是程度平原最为独特的象征,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调节与平衡作用。

成都平原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林业资源丰富,物种多样,生态原始性保存较好。

二、成都平原地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特色研究1.水体植物景观特色根据成都平原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环境因素,在湿地公园中水体植物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从整体来看,其呈现了种类丰富,层次多样化的特色,水生植物与不同水质以及水深相结合,为公园景致增添很多情趣。

在公园水体植物景观设计中采用了有近有远的方式,植物与水岸的距离并不是相同距离的设置,这样的特点使得景观更加富有层次感,同时避免了视觉疲劳,还有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在观赏性方面价值很高,这些植物被设置在了游客集中,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展现出植物形体,在同一水面内,配置了多种水生植物,由于成都平原水域丰富,土质肥沃,水生植物种类也很多,并且也非常容易种植和生长,那么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就选择种类多样的水生植物,并进行了合理的搭配,从而提升了景观的观赏性,并很好的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了一起。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类别及配置要点分析_1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类别及配置要点分析_1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类别及配置要点分析发布时间:2023-07-25T02:17:38.36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15期作者:曹焕云[导读] 城市湿地公园属于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城市生态景观需求等原因,城市湿地公园不断的兴起。

而在设计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到不仅具有生态化的功能同时还要注重城市公园与城市活动之间的联系。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073摘要:社会高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现阶段,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

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体现之一,具有生态保护、环保教育、游览休闲、生态观光等功能,它是一座城市生态建设效益的直接展现,更是城市生态的标志性产物。

城市湿地公园是由各类植物科学搭配组成,植物配置模式直接决定了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作用、景观质量。

基于此,着重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要点,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要点引言城市湿地公园属于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城市生态景观需求等原因,城市湿地公园不断的兴起。

而在设计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到不仅具有生态化的功能同时还要注重城市公园与城市活动之间的联系。

而在这之中,植物造景尤其重要,在不同的场景中不同的景观植被会营造出不同的城市湿地空间,发挥植物造景的重要作用。

1植物景观营造原则1.1生态优先在确保湿地生态系统连贯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保留现有湿地植物,对长势不佳的灌木和地被进行适当迁移和清理,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充分发挥乡土植物抗逆性强的优势,适当引进外来物种,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构建稳定、和谐的湿地植物群落。

1.2功能突出基于区域的功能定位,选择不同形态和色彩的植物品种,充分发挥湿地植物的生态、美学和教育等功能。

在充分展示湿地景观特色的基础上,营造四季有景的植物群落,增加鸟类食源植物和鸟栖植物,提供适宜的鸟类栖息地。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摘要:在城市中建设湿地公园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性。

本文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运用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相关理论,分析城市湿地公园中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选择树种、优化配置方法和种植方式等提升策略,为类似公园植物配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城市景观设计1引言湿地公园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为环境提供了各种好处,包括水过滤、洪水控制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

如今城市湿地公园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公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在其城市环境中创造一个绿色空间,要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尤其重要。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决定着公园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一个成功的湿地公园,是生态上和经济上的共同增长,因此,了解不同的植物配置如何影响湿地公园的功能非常重要。

2 城市湿地公园相关概念城市湿地公园是融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类型的公园[1]。

园林植物配置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的栽植植物,形成好的植物景观,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科学性,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要有不同的植物配置,另外植物配置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性,结合科学合理的配置,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效果,以达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共同提高。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类型植物的搭配,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群的设计,合理的组成,色彩搭配,季节变化和园林意境;二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元素的结合,如水、石、建筑、道路等的搭配与融合。

3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原则3.1生态性原则湿地公园应按原有的生态系统,为公园的绿化进行植物配置,以本土植物造景为主,外来植物为辅,把各种有特色的植物融合进当前的景观中去,与本土植物相搭配,形成生态性强的植物组团,为湿地动物提供栖息地,恢复湿地公园的区域生态性,提升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初探

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初探

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初探长兴岛湿地公园位于青岛市即墨区中部,区域内地形平坦,水系发达,属于海滨平原地区的自然湿地。

因此,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植被分类、景观设计和生态功能等角度初探长兴岛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

一、植被分类长兴岛湿地公园植被主要包括湖泊植物、沿湖带植物和水生植物三大类。

其中,湖泊植物主要包括菖蒲、睡莲、芦苇、香蒲等;沿湖带植物包括槐树、梧桐、柳树、枫树等;水生植物包括茨菇、水葱、茭白、荸荠等。

这三类植被在植物配置中各自分布,形成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二、景观设计长兴岛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要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创造和谐统一的生态景观。

公园应该根据地形地貌、水系河道和周边环境因素设计各种景观类型,如湖泊、河道、草地、岛屿、红树林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生态园区的特色。

三、生态功能长兴岛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应具备良好的生态功能,这是湿地公园的重要指标之一。

公园应该采用易于生长、自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植物种类,以加速生态恢复和土地保育。

在植物配置中,需要特别重视植物的生态适应能力、景观效果和生态服务功能。

首先,要考虑植物对湿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给予植物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与表现空间。

其次,在湿地园区内要合理搭配各类植物,充分发挥它们的生态服务功能,如净化水质、调节水位、减少水波等。

综上所述,长兴岛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应该综合考虑植被分类、景观设计和生态功能,确保公园环境的和谐统一与生态平衡。

未来,还应持续进行科学的植物配置调整和生态环境监测与管护,以维护长兴岛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健康和景观优美。

艾溪湖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艾溪湖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艾溪湖湿地公园
2、艾溪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分析
2.2南门入口处植物配置
南门入口处主干道常为高大乔木,岔道则为小乔木或者灌木,如杨柳科植物(图2-1)与蔷薇
科桃李属植物等,均有被用作行道树。主干道两旁湖岸边植有灌木丛。灌丛草坪植物群落一般多
用一些花色艳丽、叶色鲜艳或容易对树冠进行造型的灌木,如夹竹桃、山茶、紫薇、杜鹃、红花
2.北门入口区-植物景观 左边的花境略显规整,植物也是院内常见植物:金鸡菊、鸡冠花、万寿菊
芦苇香樟等,右边就显得更加自然野趣,除了左边的植物之外还有女贞、 沿阶草、苏铁、美人蕉、山茶、枸骨等,层次更加丰富。
艾溪湖湿地公园
2、艾溪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分析
2.北门入口区-植物景观 这个花境搭配不够自然,部分灌木修剪过于规则,反而失去了植物的观
赏特性,但是背景植物的选择比较好,颜色较深,突出了前面的植物群落。
第3 篇
艾溪湖湿地公园植物 造景总结
艾溪湖湿地公园
3、艾溪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当前存在问题
(1)种类尚不丰富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艾溪湖湿地公园中应用到的园林植物种类不 够丰富,尤其是湿生园林植物。从实地调查中发现,湿生种类的园 林植物种类较少,且大部分被用来进行水体绿化。只有睡莲等少部 分观花园林植物。对此,应该增加湿地公园的应用植物种类。增加 水植物种类,大胆选择野生植物资源, 或引种国内外表现优良的 物种。野生物种资源成本低廉,可以改变景观的单调,增加景观的 野趣。尤其是南昌或者江西本地植物,本地植物乡土的水生植物不 仅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 易于成活和管 理, 而且在成本方面也比较低廉, 相对而言,是较为不错的选择。
不同的季节会展现出不同的景观特点。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占地面积11.5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家级重点保护湿地和生态示范区。

这个湿地公园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以获得对自然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更多的欢乐。

对于这片湿地生态系统来说,植物配置是极其重要,本文将围绕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进行阐述。

1. 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西溪湿地公园坐落在浙江中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植物的耐寒、抗旱、适应湿润环境的能力。

湿地也需要用植物来保持生态平衡,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洪水灾害,为水体净化提供条件。

2. 参考自然界的系统学分类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将植物配置工作纳入了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教育和自然保育项目中,并利用植物学中现有的分类法,设计了一套植物配置方案。

西溪湿地公园中的植被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它们分别属于生物学中的植物界、门和纲。

3. 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植物配置中,重点考虑了植物的生态价值,保证湿地的生态平衡和景观的美学价值。

植物在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净化湖水,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4. 植物的保护除了湿地植物对环境的保护,西溪湿地公园还对植物进行了良好的保护,保证植物能够顺利地生长。

例如,湿地公园工作人员进行了适当的育苗,通过将野生植物移植到指定区域中,提高了它们的存活率,并给它们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湿地公园也对植物进行了科学的管理,保障了植物的健康生长。

总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是优秀的,它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础。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设施不但美化了景观,而且对环境保护、环境净化和水文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植物配置对于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西溪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工作应该继续得到重视,加强管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

城市湿地公园观赏草种类选择及配置形式探析

城市湿地公园观赏草种类选择及配置形式探析

城市湿地公园观赏草种类选择及配置形式探析摘要:观赏草作为一种近自然化的景观植物种类开始广泛的应用于打造城市湿地景观,本文首先介绍了观赏草的概念及应用价值,并从观赏草的生态习性与景观效果出发,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中观赏草的种类选择及配置手法,为优化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建设;湿地公园生态;配置方法1观赏草的概念及应用价值观赏草种类繁多、形态优美、色彩多样,是以茎秆和叶丛为主要观赏部位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通常又分为真观赏草与类观赏草两类。

真观赏草以禾本科为主,其中竹亚科的一些低矮、小型竹也属观赏草范畴,类观赏草是禾本科以外,如莎草科、灯芯草科、香蒲科、花蔺科、天南星科菖蒲属、百合科沿阶草属等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观赏草大多叶呈线性或线状披针形,具有平行脉,根为须根。

观赏草多数为乡土植物,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低维护的生态习性,符合目前建设节约型、可持续性景观的要求,同时也能很好的适应湿地公园复杂的生态环境,观赏草野趣质朴的外形特点也与湿地公园环境相得益彰,因此观赏草在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应用极具前景。

2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原则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湿地的自然风貌和作用决定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要以自然朴实、充满野趣为宗旨,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植物配置主要有三大原则:一、生态原则为第一要义。

城市湿地公园生境复杂敏感且难以修复,容易受到干扰和破坏,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重大,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生植被,以修复原有生态环境为主要手段,保护植物多样性,营造健康稳定的湿地植物群落。

二、因地制宜,凸显荒野之美。

湿地的野趣与静谧是湿地意境美的体现前提,近几年公众也开始接受荒野之美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运用地方特色乡土植物与外形质朴的植物种类来进行景观营造。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分析作者:肖婵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8期摘要:随着城市的扩展,人口的增加以及日益增长的交通车辆,人们关于“自然、健康”的生态意识也日趋高涨。

城市湿地公园的出现,满足了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本需求。

然而,通过正确、合理的植物配置及科学种植可以充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为人们营造一个自然、轻松、宁静的生活休闲空间。

为了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点和价值作用,本文以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设计为例,阐述其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方式。

关键词:生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1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俞孔坚等在2002年时,提出湿地公园是利用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湿地恢复技术,借鉴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景观、生态过程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绿地;是将保护和利用相统一的,融合自然、园林景观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

2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原则2.1 生态地域性原则植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为了避免外来植物物种的入侵,城市湿地公园更应该遵循湿地现状和原有的资源条件来营造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

同时,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合理搭配乔灌草、藤本植物及水生植物等,使其能够发挥个体与群落之间的景观和生态效应,保证生物多样性,完善植物群落,形成错落有致、和谐优美植物景观。

2.2 持续性原则通过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类植物能够和谐共生、植物群落稳定平衡,维护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性。

2.3 景观艺术性原则设计者需熟练掌握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观赏性,搭配植物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科学与艺术的紧密结合性,再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排列方法(包括重复、对比、连续、韵律、变化等)以便创造出具有一定美感,满足特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

3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的选择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具有独特的观赏性。

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初探

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初探

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初探长兴岛湿地公园位于大连市金州区长兴岛东南侧,东北角为较为原始的自然湿地区,中部为跨河湿地区,南侧为人造湿地区。

湿地面积达到2000多亩,是大连市最大的湿地公园。

植物是湿地公园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对于公园的美化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是对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进行初步的探讨。

1. 湿生植物湿生植物是长兴岛湿地公园最为突出的植物群落之一,它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兴岛湿地公园的湿生植物主要包括芦苇、香蒲、菰草、黄花菜等品种。

芦苇是长兴岛湿地公园的代表性湿生植物,过去曾被广泛采挖用于编制座垫、麻绳等物品。

现在,芦苇已成为长兴岛湿地公园保护的重点对象之一。

在湿地公园中,可以看到很多种类的芦苇,它们的形态不同,有粗壮高大的,也有柔美纤细的。

芦苇主要生长在河漫滩地和浅水区,它们的密布茂盛为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增添了不少色彩。

香蒲是另一种常见的湿生植物,与芦苇类似,香蒲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生长能力。

它们的茎秆直立,叶片呈圆柱形,绿色柔软。

在长兴岛湿地公园内,香蒲生长比较集中的区域是横港,这里是香蒲的天堂,游客经常能看到草丛中密密麻麻的香蒲排成一排,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2. 林地植物长兴岛湿地公园内的林地植物主要包括杨树、枫树、榆树等。

这些树木不仅为湿地公园绿化美化,同时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觅食场所。

杨树是长兴岛湿地公园内最为常见的林地植物之一,它们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

在湿地公园内,杨树被主要用于园林景观绿化,种植面积比较广,尤其是在绿道沿线和公园主要道路两侧,能看到大片杨树林。

枫树又被称为“秋色树王”,因其秋季变色明显而受到广泛喜爱。

在长兴岛湿地公园内,枫树数量不多,多数分布在跨河湿地和人造湿地区。

它们的叶片多呈三至五裂形状,叶表面有细小的毛发,悬挂在枝头的枫树柳条一般轻柔。

榆树是长兴岛湿地公园内比较名贵的林木,是一种针叶树,具有广阔的叶片和大量的枝条。

滨水景观植物配置方案

滨水景观植物配置方案

滨水景观植物配置方案1、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按生活类型主要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2、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泥土中,基叶挺出水面之上的植物。

在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中,挺水植物是最重要的植物材料。

比较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香蒲、芦苇、菖蒲、慈姑、黄花鸢尾等。

3、浮水植物:浮水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泥土中,叶片漂浮于水面上,包括水深1.5-3m的植物。

浮水植物在划分水面空间、改变水面色彩、增加水面景观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4、漂浮植物:漂浮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水中,植株体漂浮在水面上。

它多数以观叶为主,随着漂浮的地点的变化,植物可以改变不同水域的水面景观效果。

如凤眼莲、水鳖、大薸等。

5、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是指根生长于泥土中,叶片漂浮于水面上,包括水深1.5-3m的植物。

浮水植物在划分水面空间、改变水面色彩、增加水面景观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6、水源湿生植物:水缘湿生植物通常指生长在水边,有很强的耐水湿能力的植物,这类植物从水深20cm处到水边的泥里均可以生长。

水缘湿生植物是河道植物景观中的过渡带植物,常见的有:旱伞草、美人蕉、马蹄莲、石菖蒲等。

7、岸陆陆生植物岸际陆生植物一般生长在地面或者水体边缘湿润的土壤里,但是根部不能浸泡在水中,一般情况下此类植物只有一定的耐水湿能力。

它的种类非常丰富,主要由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组成。

此区域的植物选择重点考虑其被水淹的时间,以下植物品种选择仅作参考。

8、淹水时长小于6h的区域植物选择:植物的生活习性中明确表明为不耐涝的植物除外的植物一般均可以应用。

淹水时长大于6h小于12h的区域植物选择:(但不能把植物全部淹没)。

1.一年生草花:柳叶马鞭草、中国石竹、洋甘菊、银苞菊、蛇目菊(矮生)、美女樱、一串红、甜叶菊、”星白”勋章菊、孔雀草。

2.宿根花卉:垂盆草、紫花地丁、爬山虎、野牛草、结缕草、美人蕉、大花萱草、二月兰、花叶芦竹、匍匐剪股颖、灯心草、常夏石竹、金鸡菊、美丽月见草、月见草、宿根天人菊、滨菊、剪秋萝、蛇鞭菊、紫松果菊、大金鸡菊、玉簪、蛇莓、细叶芒、斑叶芒、狼尾草、花叶芒、地被菊、鸢尾、麦冬、高羊茅、山麦冬、涝峪苔草、虎尾草、绢毛匍匐委陵菜、鼠尾草。

蠡湖湿地公园植被配置方案

蠡湖湿地公园植被配置方案

蠡湖湿地公园植被配置方案【引言】蠡湖湿地公园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蠡县,是一个以湿地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提供优美的休闲空间,植被配置方案成为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蠡湖湿地公园植被配置方案,以期为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湿地公园植被配置的重要性】湿地公园的植被配置直接关系到公园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适宜的植被配置可以增强湿地的自然功能,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吸引各类野生动植物;同时,植被的选择和布局也能够创造出美丽的景观,为游客提供宜人的休闲空间。

【湿地公园植被配置原则】1. 生态适应性:植物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其对湿地环境的适应性。

湿地环境特殊,植物必须具备一定的耐湿能力,并能适应湿润的生长条件。

例如,湿地植物如苔藓、香蒲、芦苇等应优先考虑。

2. 生物多样性:湿地公园的植被配置应注重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合理选择各类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栖息地,吸引更多的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和迁徙。

3. 色彩协调:植被配置应注重色彩协调,使公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考虑到湿地环境的特点,以绿色为主色调,搭配适量的花卉植物,可以增加公园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4. 常绿与落叶:植被配置应合理选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以实现全年景观的变化。

常绿植物可以保持公园的绿色环境,而落叶植物可以在秋冬季节为公园增添丰富的色彩。

5. 种植密度:湿地公园的植被配置应考虑适当的种植密度。

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植物间的竞争,影响植物的生长;而过低的种植密度则会使公园显得稀疏。

因此,应根据具体的植物特性和公园的规模确定种植密度。

【湿地公园植被配置方案】1. 湿地植物区域:在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设置湿地植物区域,选择具有良好湿地适应性的植物,如芦苇、香蒲、菖蒲等。

这些植物能够吸收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为湿地提供保护。

2. 林地区域:在湿地公园的边缘地带,设置林地区域,种植常绿树种,如松树、柏树等。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但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污染,这也促使了湿地公园建设的提出和实施。

湿地公园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能够提供优美的景观以供市民休闲娱乐。

因此,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的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在植物配置方面,湿地公园中应优先考虑栖息在湿地中的植物。

湿地植物种类繁多,如芦荟、苇子、香蒲等,这些植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湿地公园的植被配置,需要根据湿地的形态和地形、水文条件和气候状况来进行选择和植被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生态、景观、特色的有机融合。

其次,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应该注重生态效益,实现有机的环境调控和自然保护。

针对水体污染、土壤侵蚀等问题,选择具有吸收和净化作用的生态植物,如芦苇、菖蒲等。

同时,还应优先选择当地特色植物以及生态脆弱植被进行种植,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生态环境状况。

最后,在景观营造方面,湿地公园的景观要从生态性、实用性和观赏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应该根据景观分区的规划,选择具有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进行植被设计,如尺蠖、白鹭等具有浓郁湿地风味的动植物。

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湿地公园的使用需求,如为游客提供休憩和娱乐设施,如游步道、湖畔栈道、观鸟塔等,以增加公园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总之,湿地公园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的策划和设计。

只有正确选择适应生态和气候条件的植物,合理规划景观分区,好的湿地公园才能真正实现环境调节、自然保护、生态修复,并同时兼备观赏、娱乐等休闲娱乐功能。

衡水湖湿地公园常见植物种类及配置

衡水湖湿地公园常见植物种类及配置

衡水湖湿地公园常见植物种类及配置1 衡水湖湿地公园植物种类本文对衡水湖湿地公园植物种类进行了筛选,并对其观赏特点进行描述(表1)[1] 。

衡水湖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有70 余种,本文只列了最主要的几种。

从表1 可看出,陆生植物以乔木、灌木、色带和花卉搭配,在达到良好观赏效果的同时,起到绿荫栖息的作用;水生植物选择了多种搭配以营造良好的颜色和空间观赏效果。

2 湿地公园主要植物种类及功能2.1 乔木园林中的骨干树种,无论在功能上还是艺术处理上都能起主导作用。

多数乔木在色彩、线条、质地和树形方面随叶片的生长与凋落可形成丰富的季节性变化。

主要种植有白皮松、油松、龙柏、雪松、银杏、垂柳、红枫等。

2.2 灌木指树木体形较小,主干低矮或者茎干自地面呈多生枝条而无明显主干的植物。

通过修剪可调节树体的营养分配,扩大树冠,并按景观的需要进行造型,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和最佳的景观效果。

主要种植有金银木、丁香、木槿、紫叶矮、连翘、迎春、丝2.3 色带指观叶的彩色植物,在公园中起到很好的链接和点缀作用。

种植有沙地柏和美人蕉等。

2.4 花卉指艳丽多彩、千姿百态、气温芬芳的花花草草,通过对花卉进行可孤植,列植,丛植以及各种颜色,花型搭配等方式,可以营造出多种多样的景观效果。

种植有金娃娃萱草、波斯菊、白三叶、鸢尾、二月兰、石竹、马蔺、金鸡菊、地被菊、大花秋葵、麦冬等。

2.5 水生植物指那些能够长期在水中正常生活的植物。

作为湿地公园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的同时,还为鱼类提供食料和繁殖场所。

种植有水葱、荷花、睡莲、荇菜、慈姑。

3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方法3.1 植物种类陆地部分的植物配置选择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采用以乔木、灌木的孤植,以及和色带、花卉及草坪的搭配种植为主。

根据湿地公园兼具旅游休闲的功能,选择了具有较强观赏性的乔木、灌木,如季相丰富的彩叶树种,具有不同花期且花期较长的灌木树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花卉,有搭配种植也有连片种植,形成独特的植物景观,增加了湿地公园的观赏性[2] 。

探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及种植

探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及种植
(责任编辑 禾初)
- 157 -
湿地公若植物生长控制不合理,极易给其它 类型水生植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4 水生植物配置的优化 4.1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建设与植物配置方面,选配植物遵循生态优先 规律。结合原来植物群落的构成模式与特点,优先选用 乡土植物,其成活率高,同时,引进部分适生外来植物, 丰富植物多样性,打造原生态的景观效果[1]。 4.2 根据生态习性,依势造型
水生植物群落常见模式为:(1) 物种多样化模式: 利用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等,打造有机和谐 的组合体,合理设置植物比例,形成层次与色彩丰富的 景观,构建生态水景。(2)优势种主导模式:一般来说, 优势种在整个水景中起主导作用,其作为景观的主要 组成部分,也是景观最具特色的部分。剩余为伴生物 种,发挥点缀的效果,例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类模式:通过配置大量沉水植物与浮水植 物,并点缀其它水生植物,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 2 A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现状
作者简介:管泽永(1985-),男,汉族,四川叙永人,本科,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 156 -
2021 年第 12 期
现代园艺
园林应用
4.3.2 临海步道区域。此区域种植着槐叶萍,使得整个 水面更加亮丽,色彩感强,覆盖面积控制在 30%~40%。 4.3.3 浅水区。在配置植物时,选择睡莲科与泽泻科等植 物,或者形成单种群落,或者形成多种植物混合配植模 式。采取此配置方案,获得整体大并且连续的景观效果, 做到以量取胜,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植物配置方面,要 充分挖掘花色与香味等价值,从人们的视觉和味觉等感 官体验入手,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升整体效果[2]。需要 注意的是,要做好水环境的源头治理,为保护好生态环 境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实践中打造小微湿地,发挥浮 水植物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利用水生生物,进行污水 净化处理,同污水处理系统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最终的 目的。 5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与种植策略 5.1 水生植物的配置方法 5.1.1 地域环境。地球上的植物千千万万,不同地域的 植物类型与特点存在差异,植物的地域性很强。当种植 区条件发生变化时,将会给植物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 影响,配置水生植物时要遵循“以乡土植物为主、合理 搭配外来植物”的基本原则。若配置外来植物,必须做 好适应性与安全性的调查,采取调整种植地条件或者 改良品种等方式,使其能够适应种植区的环境,避免配 置不合理降低成活率[3]。 5.1.2 土壤条件。水生植物的生命要素中,土壤条件为 主要要素之一,占据重要地位。每种水生植物的生长需 求差异,对栽培土壤有着差异化要求,在配置植物时要 合理选择土壤。对于土壤贫瘠与沙化程度严重的沙土 条件,可选择睡莲与藻类水生植物等。对于土壤养分含 量很高且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可选择千屈菜与再力花 等。配置前做好土壤条件的调查与改良,为水生植物的 选择和生存提供有力支持,切实提高配置水平。 5.1.3 植物特性。湿地公园中配置水生植物要做到植物 选择与搭配的适宜性。需要调查植物特性,掌握生长特 性和植株型的大小等,保证色彩搭配和植株观赏风格 等达到协调一致,并且考虑植物景观是否可以与周围 景观融合[4]。根据植物的特性,保障植物生态要求得到 满足,同时考虑到美观性,突出整体特色。 5.1.4 水文特征。一般来说,湿地水深和水流特征对水 生植物的配置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种植地的水深程 度可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繁衍,不同种类的植 物对生长需求存在差异。设计人员要做好植物情况调 查,掌握植物的特征,优化配置方案[5]。 5.2 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 5.2.1 种植季节。一般来说,水生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摘要(summary):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中对于湿地公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植物进行研究,从而更好
的进行植物的配置,在景观上达到比较好的景观效果,创造更大的景观效益。

这次
我们通过对七桥翁湿地公园进行了解、分析、研究,发现湿地公园的植物在配置方
面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与在其他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从湿地植物的配
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方面对起进行分析。

关键词(key words):湿地公园植物规划配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区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构成形式,也是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与生态效益。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从景观角度来看,也是非常独特与富有观赏性的。

无论是天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都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都具有组成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植物。

显然湿地植被是动物,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元素、生态学金字塔的基础、生物网和食物链中关键性的链环和物、能流入口,是生态系统形态结构的骨架,而湿地植物的季象、外貌、结构、生态、动态、类型,则以植物种类成分,及湿地植物为基础。

因此,如何利用湿地植物的潜能,使其景观、生态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是植物景观配置中的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1.植物规划
植物造景就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

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

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

这些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

规划原则:在当地自然条件、自然植被、城镇绿化种类、比例、古树名木、历史资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后,可着手进行植物规划。

具体要求就是:
(1)在满足园林绿化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要兼顾各绿地类型及城市性质进行规划
(2)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
(3)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给人工栽培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4)快长树—慢长树,常绿树—落叶树相结合
植物的配置就是为了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景观效果,从而实现人化的生存环境,一个和谐的环境。

植物的规划不仅单纯的是植物的规划与配置,更多的是和环境的融合,和周围景观的协调,和设计者思想的融合,只有这些方方面面都结合为一体才能称为具体意义上的植物设计规划。

2. 配置特色
七桥翁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1).突出保护性和功能性在湿地的植物配置中的植物以及古树与名木,它们是当地环境变迁的一种见证,局域丰富的历史文化感。

比如在公园内部就保留有许多的乡土植物,如女贞、桂花,不仅在保留的基础上展示特色,还在保留的同时进行创新,引入许多外来树种,达到树木的丰富性,如榉树、栾树等;
(2).因地制宜,选择适生植物种类因地制宜,在湿地植物配置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水分因子决定了植物选择方面限制性和相对局限性。

一般一陆地为主的地区,适合于高水位或能够在水中生长的植物没有陆地上的植物种类丰富,需要综合其地形、地质、气候、水文及人文经济因素考虑。

在坡地上则种植一些海桐,红花继木进行了点缀;沿水地方种植一些水杉、杨树等耐水湿的植物,做到了因地制宜;
(3).复层种植突出自然,营造湿地植物生态群落湿地植物配置以生态效益为首要目标,既要有较大的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的作用,又要满足湿地群落内植物健壮生长的生态要求。

植物配置以多样的植物群落,能产生更好的湿地植物生态景观为主要目的。

同时要根据湿地不同的环境条件而定,以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复层种植来满足湿地的不同生态景观要求,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

其中有许多的植物种植群落,比如说乔木(楝树)——灌木(海桐)——地被(狗牙根),再比如竹林——杜鹃——紫花苜蓿,池杉——夹竹桃——云南黄馨。

(4).注重植物多样性,充分考虑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

七桥翁湿地公园内有许多植物,女贞、桂花、夹竹桃、红花继木、海桐、榉树、楝树、水杉、墨西哥落羽杉、樱花、竹子、枇杷、白玉兰等,很是丰富。

在景观效果方面,注意了植物与景观小品的结合,在比较硬的道路两旁则种植了铺地柏,软化硬质铺装;在小亭子旁边中了白玉兰和香樟做隐蔽;科技馆广场前种竹子体现一种宽敞。

3.配置方式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方式的考虑,从这几个小角度研究,陆生、水生、滨水。

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值等几种。

陆生植物的设计和其他公园内差不多,就不做大幅度的研究分析。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

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

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水景设计同其他植物类群的设计遵循相同的原则,就是使用对比或互补的色彩、质地和形状。

如果选择具有多样化的叶子、花色、花形以及种实的水生植物,它们可以提供范围广泛的多种趣味。

然而,提供不同的水深条件是种植不同种类水生植物的基础。

睡莲,萍蓬草,都是很不错的。

水缘植物是种类最多的水生植物,从湿泥地到30 - 45cm深的水中都可生长。

水缘植物在装饰人工或自然水塘的边缘、产生有趣的倒影和为野生生物提供庇护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水缘植物形态多样,睡菜春天开出秀丽的白色花簇,光滑亮泽的叶子在水面铺开,花蔺花茎直立,顶部开着伞形小巧的粉红色花,坚实的沼芋属植物花似海芋,叶子漂亮。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生态岛的植物配置,植物群落丰富,贴近自然。

是充满野趣的生态空间,也是鸟儿的栖息地,精选优良的乡土植物为主体,其中主要包括陆地的、水生的、耐水湿的各种类型,并适当配置一些具有美化环境功能的园林植物。

从生态和景观两方面同时入
手,植物种类特别选择了合欢、朴树、榆树、冬青、桃叶珊瑚等观果树种。

作为湿地,本来就有许多的鸟类,对部分植物的配置遵循植物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多结构的科学群落,达到园林植物多样性、可持续性。

对植物依据两点进行选择:一是长年在岛上栖息的鸟类对所食果实的需要,二是树木的茂密程度对动物筑巢的影响。

总体为鸟类营造了良好的栖息、觅食的环境。

4.造景效果
湿地植物的景观构造在效果展示方面,在水边通过植物的栽植,营造出一种宽阔的气氛,水边通过常绿植物和季节性植物的搭配,采用意境表达和回归自然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湖光山色、碧波荡漾的水面景观,使游人在水景空间里感受到不同的景观效果,展现水景的魅力。

与其他公园的景观感受不同的是,其他的公园里经常是比较富有生机的,人工的迹象比较明显,而湿地公园里却有一点稍微不同的是:湿地公园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假如人工的力量,创造出热与自然和谐的场景。

5.结语
通过本次对七桥翁湿地公园的调查研究,总结湿地植物配置的特点就是因地制宜、运用乡土树种。

配置上层乔木、中层灌木、底层的草本植物和地被草坪以及草坪、石滩边的挺水植物。

植物丰富多姿,景观效果丰富,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体现。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提倡绿化、美化、乡化、彩化,按照生态学原理设计出多层结构,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学习性和生态功能,发挥当地特色,构建适用、稳定、优美的复合混合立体结构。

使我们的湿地公园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使湿地公园生态内容丰富、环境优美。

参考文献:
《园林植物与景观应用》刘荣凤编著
《园林植物景观》何乃深
百度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