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 北师大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含义,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和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通过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培养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和意义。
2. 学生能够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1.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搜集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制作课件。
2. 准备与人民英雄事迹相关的文章、故事等,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 提前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和基本信息。
2. 预习与人民英雄事迹相关的文章、故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引出本课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和意义,完成学习任务。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搜集与人民英雄事迹相关的文章、故事等,进行分享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形成讨论报告。
5. 分享成果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2. 学生通过家庭作业,进一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表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含义。
2. 学生能够详细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和意义。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英雄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引入人民英雄的概念,解释人民英雄的含义。
2. 强调人民英雄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贡献。
教学步骤:1.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英雄吗?你们心目中的英雄是谁?2. 引导学生思考英雄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3. 引入人民英雄的概念,解释人民英雄的含义。
4. 强调人民英雄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人民英雄的事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具体事迹,感受他们的英勇和奉献精神。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人民英雄的敬仰之情。
教学内容:1. 介绍几位著名的人民英雄,包括他们的名字、事迹和贡献。
2. 通过故事形式讲述人民英雄的英勇行为和无私奉献。
教学步骤:1. 介绍人民英雄的事迹和贡献。
2. 通过故事形式讲述人民英雄的英勇行为和无私奉献。
3. 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英雄的英勇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4. 引导学生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仰之情。
第三章:人民英雄的精神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激发学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内容:1. 分析人民英雄的精神内涵,包括勇敢、忠诚、奉献等品质。
2. 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步骤:1. 分析人民英雄的精神内涵,包括勇敢、忠诚、奉献等品质。
2. 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
3. 举例说明如何将人民英雄的品质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四章:缅怀人民英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缅怀人民英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教学内容:1. 解释缅怀人民英雄的意义,强调对英雄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认识到他们的伟大贡献。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为国家作贡献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学习他们的崇高品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民英雄的伟大贡献,培养尊敬英雄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人民英雄的伟大。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英雄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人民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尊敬英雄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关于人民英雄的事迹、纪念馆、纪念碑等。
2. 教学PPT:包含人民英雄的事迹、图片、讨论问题等。
3. 学习材料:关于人民英雄的传记、故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纪念碑上的英雄名字。
1.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英雄是谁吗?他们为什么会被永远纪念?2. 讲述人民英雄的事迹2.1 通过PPT展示人民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英雄的贡献。
2.2 讲述英雄事迹时,注重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 分组讨论3.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人民英雄具备哪些崇高品质?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总结出英雄的品质。
4. 学习人民英雄的品质4.1 通过PPT展示人民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品质。
4.2 举例说明英雄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展现崇高品质。
5. 情感升华5.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向人民英雄学习?5.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为国家作贡献的意识。
6. 总结课堂内容6.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人民英雄事迹和品质。
6.2 强调尊敬英雄、学习英雄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7.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民英雄的作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认识到人民英雄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贡献。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2. 人民英雄的事迹和贡献3. 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4. 尊敬人民英雄的重要性5. 学习人民英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人民英雄的事迹和贡献,尊敬人民英雄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英雄的定义、意义、事迹、贡献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引导学生学习。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尊敬人民英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 立志践行法: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引起学生对人民英雄的兴趣。
2. 讲解人民英雄的事迹和贡献:详细讲解人民英雄的事迹和贡献,让学生认识到人民英雄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作用。
3. 分析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分析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引导学生学习。
4. 讨论尊敬人民英雄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讨论尊敬人民英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5. 总结立志践行: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人民英雄的材料,加深对人民英雄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人民英雄的定义、意义、事迹和贡献的理解程度。
2.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对人民英雄的尊敬之情,以及爱国情感的体现。
3. 行为实践:评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学习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并体现在行为上。
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准备关于人民英雄的教材、故事书籍、视频资料等。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定义,认识到人民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骄傲。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 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先进事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定义,认识到人民英雄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讲述人民英雄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人民英雄的伟大。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人民英雄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民英雄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人民英雄的资料,制作PPT。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人民英雄的定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音乐,引导学生默哀。
1.2 教师简要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景及意义。
2. 讲述人民英雄的故事2.1 教师讲述人民英雄的先进事迹,展示人民英雄的伟大形象。
2.2 学生聆听故事,感受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
3. 分组讨论3.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人民英雄故事。
3.2 学生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案例分析4.1 教师展示人民英雄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2 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小结与作业5.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意义。
六、教学内容拓展1.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和相关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纪念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 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英雄事迹,帮助学生理解不期的英雄精神,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七、课堂互动环节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人民英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认识到他们的伟大贡献。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激发他们勤奋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人民英雄的事迹2. 人民英雄的伟大贡献3. 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4. 尊敬英雄、学习英雄的情感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认识到他们的伟大贡献。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英雄的事迹、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尊敬英雄、学习英雄的情感。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
4. 目标教学法: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伟大事迹。
2. 讲解人民英雄的事迹:讲述人民英雄的英勇斗争、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
3. 讨论尊敬英雄、学习英雄的情感: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英雄的敬意,以及如何学习英雄的精神。
4. 情境教学:观看人民英雄的事迹视频,让学生感受英雄的伟大精神。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民英雄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学习决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民英雄的事迹和伟大贡献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尊敬英雄、学习英雄的情感的表达。
3. 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认识和决心。
七、教学反馈:1.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人民英雄的事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学生能够明确表达自己对英雄的敬意和学习决心。
3. 学生通过作文等形式,充分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认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民英雄的伟大事迹。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定义,认识到人民英雄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献身的英雄。
2. 让学生通过学习人民英雄的事迹,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 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2. 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3.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4. 人民英雄纪念日的设立和意义5. 学习人民英雄,做有志少年三、教学重点1. 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2. 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3.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4. 人民英雄纪念日的设立和意义四、教学难点1. 人民英雄的精神内涵2.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做有志少年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英雄的定义、意义、事迹等知识要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民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英雄的精神风貌。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讨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人民英雄纪念日的设立和意义。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做有志少年,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所需的教学材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视频等。
3. 视频资料:关于人民英雄的事迹、纪念碑的建造过程等。
4. 小组讨论材料: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人民英雄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向学生讲解人民英雄的定义,解释人民英雄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献身的英雄。
3. 分析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通过讲解人民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英雄的精神风貌。
4. 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向学生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或视频,讲解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背景。
5. 讲解人民英雄纪念日的设立和意义:向学生讲解人民英雄纪念日的设立背景和意义。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人民英雄的伟大贡献和崇高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英雄人物的事迹。
2. 教学难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意义和英雄精神的传承。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2. 讲述教学法:教师讲述英雄事迹,引导学生感受英雄精神。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英雄的看法,培养尊敬英雄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英雄人物事迹图片。
2. 视频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特点视频、英雄人物事迹视频。
3. 教案、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座纪念碑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1.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讲授英雄事迹2.1 教师分别讲述几位英雄的事迹,如刘胡兰、董存瑞等,引导学生感受英雄精神。
2.2 学生听后,发表对英雄的看法,讨论英雄精神的意义。
3. 小组讨论3.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传承英雄精神。
3.2 各小组发表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
4. 情境教学4.1 教师播放英雄事迹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英雄精神。
4.2 学生观看后,发表感想,教师进行引导。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尊敬英雄、传承英雄精神的重要性。
5.2 学生表示要向英雄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6. 作业布置6.1 学生课后搜集其他英雄事迹,下节课分享。
6.2 完成课后练习。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或相关纪念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英雄精神。
2. 开展“我心中的英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英雄事迹,激发尊敬英雄的情感。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座著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吗?它位于北京的什么地方?2. 教师讲解: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和设计特点。
教学内容: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和设计特点。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设计特点。
2. 教师讲解: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和设计特点。
3. 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意义和建造背景。
第三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艺术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艺术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艺术特点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图片,让学生观察其艺术特点。
2. 教师讲解: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艺术特点和意义。
3.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艺术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纪念活动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纪念活动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纪念活动及其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纪念活动及其意义。
2. 视频观看:观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活动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纪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3. 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的作用。
第五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保护和传承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及其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及其意义。
2. 学生调查:让学生调查了解当地对于英雄纪念设施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目标】1.十幅浮雕所概括的历史内容。
2.记叙和说明的恰当结合。
3.说明方法的运用。
4.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教学重点】1.十幅浮雕所概括的历史内容。
2.记叙和说明的恰当结合。
3.说明方法的运用。
4.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教学难点】1.记叙和说明的恰当结合。
2.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小黑板、自制胶片。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的资料。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迎着初升的太阳,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广场南侧,巍巍耸立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每年的“十一”,就在这里隆重举行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庆典;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它巍峨、雄伟、庄严、肃穆,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参观者。
这座纪念碑,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修建的。
它的设计者是一位年轻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但当时他却在为另一座大教堂作设计工作。
1952年,北京市全面规划委员会根据彭真同志的建议,正式设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由梁思成主持设计工作。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座举世瞩目的纪念碑。
二、整体感知1.读读下面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镶嵌(xiāng qiàn)挺拔(tǐng bá)镏金(liú jīn)坪坝(píng bà)奠基(diàn jī)遨游(áo yóu)谱写(pǔ xiě)浮雕(fú diāo)金銮殿(jīn luán diàn)湛蓝(zhàn lán)异邦(yì bāng)沥尽心血(lì jìn xīn xuè)2.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题目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那么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具体说说。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感受他们的伟大和无私。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人民英雄的事迹介绍2. 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3. 学习英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三、教学重点:1. 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
2. 学习英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民英雄的精神。
2.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雄、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动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民英雄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英雄精神。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英雄的心得,激发学生学习英雄、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动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纪念人民英雄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人民英雄的事迹,引发学生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2. 新课导入:讲解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学习英雄。
3. 案例分析:分析人民英雄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英雄精神。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英雄的心得,激发学生学习英雄、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动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纪念人民英雄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习英雄、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英雄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准备:1. 收集人民英雄的事迹资料,制作PPT。
2. 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 安排纪念人民英雄的活动场地和活动方案。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进一步感受英雄的伟大精神。
2. 开展英雄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英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3)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1)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深入解读诗歌内容,体会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激发学生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民英雄的事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探讨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互相启发,深入解读诗歌。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英雄事迹,激发爱国主义情操。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四、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诗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以及作文的写作水平,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认识到人民英雄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贡献。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珍惜和平生活,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英雄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人民英雄的概念与意义2. 人民英雄的故事分享3.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来历与意义4. 我国的英雄纪念活动5. 怎样学习人民英雄的精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知道人民英雄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贡献。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民英雄的精神,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民英雄的伟大事迹。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英雄精神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英雄纪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民英雄故事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英雄纪念活动的相关信息,以便组织学生参加。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教学演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英雄的意义。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人民英雄的定义、意义以及我国英雄纪念活动。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人民英雄的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人民英雄的精神。
5. 总结提升:强调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精神,号召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民英雄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学习的决心。
2. 设计一份人民英雄纪念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内容、形式等。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人民英雄的资料,了解人民英雄的感人事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人民英雄的精神,并将感悟记录下来。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人民英雄的敬仰之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
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和伟大贡献。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崇拜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讲解人民英雄的概念,介绍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人民英雄是对国家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2.2 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讲解人民英雄的事迹,介绍几位著名的人民英雄,如雷锋、焦裕禄等。
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和伟大贡献。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
学生分享对人民英雄的了解和认识。
3.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介绍几位著名的人民英雄。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3.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民英雄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评价学生对人民英雄的兴趣和积极性。
4.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事迹和精神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对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的认同和敬仰之情。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材,引导学生学习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
5.2 多媒体: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英雄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观看纪录片:播放关于人民英雄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
引导学生关注纪录片中人民英雄的崇高品质和伟大贡献。
6.2 小组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的人民英雄进行研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认识到他们的伟大贡献。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的崇高精神,培养自己的品德。
二、教学内容1. 人民英雄的事迹2. 人民英雄的伟大贡献3. 人民英雄的崇高精神三、教学重点1. 人民英雄的事迹2. 人民英雄的伟大贡献四、教学难点1. 人民英雄的崇高精神2. 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的崇高精神,培养自己的品德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英雄的事迹和伟大贡献。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人民英雄的崇高精神,培养自己的品德。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民英雄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的崇高精神。
章节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人民英雄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英雄的意义。
一、人民英雄的事迹1. 教师讲解人民英雄的具体事迹,如杨靖宇、赵一曼等。
2. 学生分享课前调查了解到的人民英雄事迹。
二、人民英雄的伟大贡献1. 教师阐述人民英雄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贡献。
2. 学生讨论人民英雄的伟大之处。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民英雄的重要性和尊敬英雄的情感。
【课后作业】2. 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关于人民英雄的事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人民英雄的敬仰之情。
【新课导入】三、人民英雄的崇高精神1. 教师讲解人民英雄的崇高精神,如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崇拜的英雄人物及其精神品质。
四、学习英雄的崇高精神,培养自己的品德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学习英雄的崇高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习英雄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英雄精神。
【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一幅以人民英雄为主题的手抄报。
七、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人民英雄的敬仰之情。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意义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英雄的贡献和奉献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人民英雄的认识。
2.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安排一、教学内容1. 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2. 我国人民英雄的贡献和奉献精神3. 尊敬人民英雄的方式和意义二、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人民英雄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概念。
2. 第二课时:讲解我国人民英雄的贡献和奉献精神,让学生了解英雄的事迹。
3. 第三课时:讨论尊敬人民英雄的方式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尊敬之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归纳,提高对人民英雄的认识。
2. 合作探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英雄事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手段1. PPT课件:展示英雄事迹、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
2. 视频资料:播放与人民英雄相关的视频,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评价学生对人民英雄的尊敬之情。
二、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实际。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 北师大版
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 北师大版2.内容主旨:这是新华社记者周定舫同志1958年4月22日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写的文章。
当时纪念碑刚刚完工,尚未揭幕,全国人民热切希望及早了解这座雄伟的建筑,于是,作者来到工地,进行了专访。
他听取了工地负责人贾国卿同志的介绍,又瞻仰了纪念碑,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了此文。
文章向全国人民报道了纪念碑落成的消息,介绍了它的建造经过及构造等情况。
在首都的天安门广场上建立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840年以来,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历次斗争中英勇牺牲的英雄们。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兴建纪念碑的决议。
当天傍晚,毛泽东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参加了奠基典礼,并亲自执锁铲土奠定基石。
1952年8月正成开工。
1958年4月22日建成。
1958年5月1日揭幕。
红星、旗帜,是革命者的重要标志。
松柏,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它们不畏风暴严寒,傲视雨雪冰霜,四季长青、生机勃勃的品性。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因此,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是我国的名贵特产花卉,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
许多世纪以来,我国人民就把牡丹视为富丽繁荣(高贵)的象征。
荷花,又名莲花。
自从宋代周敦颐作《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荷花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作为虚心正直,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纯洁)的象征。
菊花,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喜爱的花卉。
古往今来,多少人钦佩它,赞美它。
“秋菊能做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如何?”(陈毅:《冬夜杂咏》)菊花以其微霜和耐寒的品格赢得了美誉。
因此,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的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和坚忍”。
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 北师大版
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 北师大版教案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分析课文第2—5节重点了解这一部分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阅读、勾画、思考2 组织学生自己分析6—10节的说明顺序;完成表格讨论、交流、思考、自由发言3 学习评价:你认为文题中的“人民英雄”究竟包括哪些人?思考、自由发言4 组织交流:如果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畅所欲言第三块:语文活动:我来做导游“向您介绍我们的**中学”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组织、参与活动:出示中学平面图讨论、自由发言、个别发言第四块:课后学习与作业:1.到网上去收索更多有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资料,小组交流,把收集的资料了出一期板报。
2.课后请收集为国捐躯的顺德烈士的事迹,并讲给家人或同学听基础知识题1.给画线字注音。
瞻仰()矗立()重幔()髻子()挑衅()旌旗()天堑()锄头()2.根据拼音写汉字。
(diàn)_______基执(xiān)_______铲土(liú)_______金(wǔ)_______殿(yú)_______越上(sù)_______梭(biāo)_______ (chān)_______扶3.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及整个词语的含义。
(1)永垂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丰功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瞻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5.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列语句。
(1)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内容主旨:这是新华社记者周定舫同志1958年4月22日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写的文章。
当时纪念碑刚刚完工,尚未揭幕,全国人民热切希望及早了解这座雄伟的建筑,于是,作者来到工地,进行了专访。
他听取了工地负责人贾国卿同志的介绍,又瞻仰了纪念碑,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了此文。
文章向全国人民报道了纪念碑落成的消息,介绍了它的建造经过及构造等情况。
在首都的天安门广场上建立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840年以来,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历次斗争中英勇牺牲的英雄们。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兴建纪念碑的决议。
当天傍晚,毛泽东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参加了奠基典礼,并亲自执锁铲土奠定基石。
1952年8月正成开工。
1958年4月22日建成。
1958年5月1日揭幕。
红星、旗帜,是革命者的重要标志。
松柏,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它们不畏风暴严寒,傲视雨雪冰霜,四季长青、生机勃勃的品性。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因此,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是我国的名贵特产花卉,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
许多世纪以来,我国人民就把牡丹视为富丽繁荣(高贵)的象征。
荷花,又名莲花。
自从宋代周敦颐作《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荷花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作为虚心正直,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纯洁)的象征。
菊花,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喜爱的花卉。
古往今来,多少人钦佩它,赞美它。
“秋菊能做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如何?”(陈毅:《冬夜杂咏》)菊花以其微霜和耐寒的品格赢得了美誉。
因此,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的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和坚忍”。
学习这篇课文,应重点理解记叙与说明的区别和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什么是记叙?记叙是叙说人物经历、活动过程或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以课文第2段为例“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
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这是交代作者参观纪念碑的行踪,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式。
什么是说明?说明是介绍事物,解说整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以课文第4段为例:“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
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这段文字具体介绍了纪念碑的栏杆、石碑的重量、高度及题字和碑文,用的是说明的表达方式。
从以上对记叙与说明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记叙与说明的区别:前者重在具体地叙说人物的活动和经历的事情,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后者重在概要地介绍和解说事物或事理,给人以知识。
学习这篇课文,还应抓住一个重要特点,即作者参观纪念碑、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1.作者按瞻仰纪念碑的立足点及变化来组织材料。
课文的第2段写道:“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
…·”交代了作者走向纪念碑的方向。
第4段接着写道:“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第7段到第10段按由东到南到西到北的顺序介绍10幅大浮雕的内容。
全文的最后一段,写作者“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由此可见,全文是按照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其中又包括“东一南一西一北”的空间顺序,使文章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2.作者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来作说明。
第2段是这样写的:“…·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
”这段从整体上介绍纪念碑高大的外观、方位和题字。
第3段在简介了立碑的起因、时间等情况后,写道:“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
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又从整体上介绍了纪念碑的高度、石料的数量和种类,总写了纪念碑的象征意义。
以上是从整体上写纪念碑。
第4、5两段先介绍了碑前平台上的栏杆。
“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又介绍了碑身:“碑的下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
…·”“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接着介绍了小碑座:“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最后介绍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这些是介绍纪念碑的各个局部。
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使读者能够从宏观到微观细致了解纪念碑。
学习这篇课文,还应理解其语言准确的特点。
语言准确是指用最恰当的词句,把事物或事理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本文语言准确主要表现在下面三点:第一,在同义词、近义词中选择最恰当的“这一个”。
例如:“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望见”一词在这句话中是最恰当的“这一个”。
和“望见”同义、近义的词有许多,如“看见”、“见到”、“瞅见”和“眺望”,“俯看”等等。
可是,“看见”、“见到”、“瞅见”只有“看到”的意思,没有“远看”的意思;“眺望”是“登高远望”之意,“俯看”是“低头看”之意,都不能恰当地表示出“远远看见”的意思,所以都不恰当。
第二,指代部位的词或短语和方位词使用准确。
例1.“碑的下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这句话中“碑心石”三字就指明了毛主席题字所在的部位。
如果换成“碑石”指代的部位就不确切了。
例2.“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
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这一短语,把刻着花纹的部位交代得非常清楚。
例3.“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
”文中交代了纪念碑的北面为正面。
这里用“往南”点明了“武昌起义”“庄严画面”所在的方位,用“转到碑身的后面”和纪念碑北面为下面呼应,进一步准确地点明了其位置。
第三,用表示时间、范围或程度等修饰、限制的词语,使意思的表达更确切。
例如:“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在“纪念碑”前用“中国”表示范围,用“自古以来”表示时间,用“最大”表示程度。
通过这一连串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十分准确地说明了这座纪念碑的特点。
另外,介绍纪念碑的高度时,用“从地面到碑顶”这一短语来限制,表达确切,试想如果去掉这一短语,读者会怎样理解呢?【测试题】一、给下列加点的语素注音并解释。
1.瞻.仰():2.巍.峨():3.上溯.():4.旌.旗():5.逾.越():6.天堑.():7.峻峭.():8.挑衅.():9.矗.立():10.屹.立():11.耸.立():12.奠.基():二、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1.永垂不朽:2.怒形于色:3.业绩:4.丰功伟绩:5.镶嵌:6.慷慨激昂:三、短语的构成方式有:1.并列;2.偏正;3.动宾;4.动补。
以下短语属于哪种:1.美观朴素() 2.民族独立()3.时代精神()4.品质高尚()5.一落千丈() 6.支援和关怀()7.天安门广场()8.激昂地高呼()9.矗立在广场南部()10.销毁鸦片烟()四、调整下列语句的顺序,调整后概括段意。
①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
②人群后面,隐约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
③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
④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
⑤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
⑥“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
1.调整后的语序:2.段意:五、指出下列语句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说明。
1.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2.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
()3.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4.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5.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测试答案与提示】一、略二、略三、1.动宾 2.偏正 3.并列 4.主谓 5.偏正 6.主谓 7.动补 8.并列 9.偏正 10.偏正 11.动补 12.动宾四、1.正确的语序:6、1、3、5、4、2 2.段意:介绍“五卅运动”爆发的原因及这幅浮雕画面的情景。
五、1.记叙 2.说明 3.说明 4.记叙 5.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