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理学复习题C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4dde015022aaea988f0fdf.png)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概念题 1. 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被胃肠吸收的药物经胃肠内静脉进入肝门静脉药物由肝门静脉进入体循环。
药物吸收通过胃肠道粘膜时可能被粘膜中的酶代谢。
进入肝后亦可能被生物转化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
2. 基因突变组成一个染色体的一个或几个基因发生变化。
该变化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移码突变。
点突变即碱基取代型突变又可分为转换型和颠换型两种类型。
3. 染色体畸变某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直接进行观察。
4. 毒性毒性是指某种药物对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损害作用的能力。
毒性高的药物以极小剂量即可造成机体的一定损害甚至死亡毒性低的药物则需较大剂量才能呈现毒性药物的毒性除与剂量有关外还与接触的方式与途径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经皮给药、与时间分布一次给药多次给药有关。
5. 非损害作用非损害作用亦称无损害作用。
一般认为非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不引起机体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和机体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伤应激状态是外界有害因素在机体引起的所有非特异性生物学作用的总称。
6. 绝对致死量 LD100 或绝对致死浓度 LC100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7. 致畸作用临界期胚胎对药物致畸最敏感是器官形成期在此时期之前及后则敏感性均较差如超过一定的时期则失去敏感性即使加大剂量也仅仅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无致畸。
能感受致畸物的作用并发生特异缺陷的整个时期称致畸作用临界期。
8. 可靠安全系数是指肯定无害量与肯定有效量之比值。
9. 半数致死量 LD50 或半数致死浓度 LC50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 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10. 药物致敏原具有致敏作用的药物称为药物致敏原或药物致敏物。
11. 秋水仙效应在秋水仙碱、长春新碱等的作用后微管蛋白的聚合受到抑制细胞停止于中期细胞此时珠染色体往往过度凝缩。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7b0983b14e852459fb5705.png)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药物毒理学考试重点以及习题
![药物毒理学考试重点以及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6d2125031126edb6e1a1039.png)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药物毒理学:一门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以及临床合理用药。
LD50半数致死量,即能够引起50%试验动物死亡的药物浓度或者剂量。
ED50 (median effective dose )半数有效量,即能使50%动物治疗有效的的药物浓度。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 TI=LD50/ED50.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通常TI大的药物比TI值小的药物更安全。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ED95~LD 5或者ED99~LD 1之间的距离。
该值越大越好毒物:(toxica nt ):通常是指人工制造的有毒物质,广义上可涉及合成或者生物类药物。
毒素(toxin):一般是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如蛇毒、箭蛙毒、砒霜等。
靶部位(target site):机体吸收药物后,被药物造成损害的部位。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 )毒性效应强弱和呈连续性增减的量变的反应。
质反应(all-or-none response )毒性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的反应。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是一类免疫反应。
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后,经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为过敏反应。
常见于过敏体质的病人。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药理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反应异于常人。
通常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拮抗药解救可能有效。
但其不是免疫异常反应,因此没有预先致敏过程。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在剂量过大或者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反应。
迟发性毒性作用(delayed toxicity )毒性作用在给药很久以后才出现。
如母亲为了防止流产服用了己烯雌酚,胎儿在子宫内接触到了药物,女婴可能在20~30年后患阴道癌。
不可逆性毒性效应(irreversible toxic effects ) 药物毒性作用一旦出现变不可逆转的现象。
《药物毒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药物毒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413c9f192e45361166f521.png)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52428)一、名词解释1.突变: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间接致癌物:4.药物毒理学:5.特异质反应:6.促癌剂:7.直接致癌物:8.轴突病:9.机制毒理学:10.肝硬化:11.基因突变:12.脂肪肝:13.发育毒性:14.母体毒性:15.血脑屏障:二、单选题1.药物与毒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剂量B.给药途径C.剂型D.用药对象2.药物的急性毒性主要损害()。
A. 呼吸系统B. 肝脏C.肾脏D.骨髓3.关于胎盘屏障描述错误的是()。
A. 通透性与一般毛细血管相似B. 几乎所有药物均能穿过胎盘屏障C.对于母体与胎儿之间的营养交换有重要意义D.在保护胎儿方面几乎无效4.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药物的毒性反应()。
A.长期用药B.过量用药C.正常用药D.肝肾受损时未调整药物剂量5.药物的毒性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
A.终毒物在靶部位的浓度B.终毒物在血液中的浓度C.原型药物在靶部位的浓度D.原型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6.关于肝药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专一性高B. 活性有限C.个体差异大D.可被诱导或抑制7. 关于药物的变态反应描述错误的是()。
A. 与免疫系统有关B. 与药物的固有药理效应不同C. 与用药剂量有关D. 使药物的特异拮抗剂不能缓解8. 毒物从机体的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肝脏B.肾脏C.肺脏D. 皮肤9.急性毒作用带为()。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D.最小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10. 体内对药物进行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
A.胆碱酯酶B.细胞色素P450酶C.乙酰化酶D.环氧酶11. 研究药物变态反应最理想的动物是()。
A.家兔B. 豚鼠C.小鼠D.E. 大鼠12. 下列损伤可逆的是()。
A.肝硬化B.脂肪肝C.再生障碍性贫血D.慢性肾功能衰竭13.药物从呼吸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完整版)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完整版)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e44393a6c30c2258019e89.png)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复习重点、试题-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复习重点、试题-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f63d4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8.png)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C毒素D.毒物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 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2.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3.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4.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5.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6.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7.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8.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9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65e13525c52cc58bd6be71.png)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药物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00188af84254b35eefd348b.png)
《药物毒理学》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V1. 关于药源性呼吸抑制,描述错误的是:()cA. 吗啡、哌替啶、巴比妥类和硝西泮引起药源性呼吸抑制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B. 原来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即使小剂量也会出现呼吸抑制C. 吗啡中毒可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增加、每分潮气量增加D. 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时的致死原因E. 巴比妥类药物服用15倍催眠剂量时服用15倍以上,可引起严重中毒满分:1 分2. 长期毒性实验大鼠一般每日的灌胃容量为:()AA. 1.0~2.0ml/100gB. 1.2~2.5ml/100gC. 2.0~3.0ml/100gD. 2.5~3.5ml/100g满分:1 分3. 关于青霉素引起的Ⅰ型超敏反应,描述错误的是:()BA. 引起Ⅰ型反应的抗原都是多价的,必须与细胞表面2个或2个以上的IgE分子结合B. 小分子药物具有免疫原性,不需要在体内与具有免疫原性的大分子结合,就可诱导针对小分子药物的免疫应答C. 青霉素G代谢产物青霉酸与体内蛋白的赖氨酸反应,可引起过敏体质变态反应,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D. 临床应用青霉素,需要做皮试满分:1 分4. 长期应用以下哪种药物易出现抗利尿激素紊乱综合征?()AA. 吩噻嗪类药物B. 利尿药C. 脱水药D. 降压药E. 镇痛药满分:1 分5. 关于博莱霉素引起的非特异性肺炎至肺纤维化,描述错误的是:()BA. 服用此药引起的肺纤维化,死亡率高达50%B. 与年龄及剂量呈负相关C. 该病易感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同时进行放射治疗和高剂量的氧气吸入等D. 博莱霉素进入体内,肺组织与皮肤中这两个器官对博莱霉素毒性最敏感E. 博莱霉素产生毒性的机制可能包括:产生活性氧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肺组织;白细胞大量浸润以及蛋白酶释放量增多等满分:1 分6. 下列哪种药物主要产生精神依赖性?()CA. 吗啡B. 海洛因C. 致幻剂D. 哌替啶E. 乙醇满分:1 分7. 下列关于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A. 不是由免疫机制所介导B. 抗疟药奎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C. 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D. 降血糖药氯磺丙脲可引起溶血性贫血E. 药物可与红细胞膜结合形成复合物满分:1 分8. 乙胺丁醇引起的药源性视神经炎与影响下列哪种离子的代谢有关?()BA. 铁离子B. 锌离子C. 钙离子D. 钠离子E. 钾离子满分:1 分9. 地高辛引起的色视障碍与抑制以下哪种酶有关?()DA. 氧化还原酶B. 磷酸化酶C. 甲基化酶D. Na,K-ATP酶E. 肝药酶满分:1 分10. 吗啡的药物依赖性特征是:()EA. 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身体依赖性B. 有身体依赖性,没有精神依赖性C. 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耐受性D. 有身体依赖性,没有耐受性E. 有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满分:1 分11. 常见的毒物吸收途径包括:()EA. 呼吸道B. 胃C. 肠D. 皮肤E. 以上全部满分:1 分12. 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主要包括:()CA. 氧化、还原和水解B. 氧化、还原和结合C. 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D. 还原、水解和结合E. 水解和结合满分:1 分13. 下列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为:()CA. 青霉素B. 氯霉素C. 伯氨喹D. 卡马西平E. 四环素满分:1 分14. 药物引起晶状体病变的原因不包括:()EA. 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B. 使晶状体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改变C. 使谷胱甘肽含量减少D. 使维生素C含量减少E. 上皮水肿满分:1 分15. 下列药物中,可使睾丸支持细胞的胞质微管溶解而引起睾丸萎缩的是:()AA. 秋水仙碱B. 烷化剂C. 顺铂D. 环磷酰胺E. 睾酮满分:1 分16. Ames实验中的指示微生物是:()CA. 鼠伤寒沙门菌的野生型菌种B. 鼠伤寒沙门菌的色氨酸缺陷型突变株C. 鼠伤寒沙门菌的组氨酸缺陷型突变株D. 大肠杆菌的野生型菌种满分:1 分17. 药物(毒物)在体内的主要排泄途径是:()AA. 肾B. 肠道C. 乳汁D. 肺E. 胆汁满分:1 分18.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DA. 中药不良反应有辅助致癌作用B. 中药不良反应有特异质反应C. 中药不良反应有耐受性D. 中药不良反应没有成瘾性E. 中药不良反应有毒性反应满分:1 分19.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由多个步骤组成的复杂的过程,对其发展过程描述正确的是:()CA. 促进阶段、启动阶段、恶性进展阶段B. 促进阶段、恶性进展阶段、启动阶段C. 启动阶段、促进阶段、恶性进展阶段D. 启动阶段、恶性进展阶段、促进阶段满分:1 分20. 不需要进行致癌作用评价的药物是:()CA. 临床上连续应用6个月以上的药品B. 长期使用具有遗传毒性的物质C. 恶性肿瘤治疗药物D. 已知属于对人具有潜在致癌性的同类化学物满分:1 分二、简答题(共 8 道试题,共 60 分。
《药物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药物毒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24785679563c1ec5da71fe.png)
名著常识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
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
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
他的名字叫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5、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
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6、““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武松的故事。
7、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8、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某某蒲松龄。
他的一部著作《聊斋志异》。
9、《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X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X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0、《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曹操:故意试探X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X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药物毒理学》2019试题及答案
![《药物毒理学》2019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8b259979563c1ec5da71c1.png)
《药物毒理学》2019试题及答案第1题,关于胺碘酮引起的肺纤维化,描述错误的是( C )A、长期应用此药,约有10%的患者可发生肺纤维化B、胺碘酮可能通过诱发机体过敏反应,增加肺内巨噬细胞数目,并激活巨噬细胞等表达与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C、药物毒性是否发生与药物的剂量和药物使用时间的长短无关D、严重的病例则需要停用胺碘酮,但必须考虑停用胺碘酮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等危险第2题,关于药物导致的型变态反应,描述正确的是( B )A、该型过敏反应也与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有关B、此型一般与免疫复合物疾病无关C、最常累及的靶部位是位于肺泡组织间隙、淋巴管、关节和肾脏的血管内皮D、免疫病理学包括补体活化及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关节和肾小球沉积E、临床特征可表现为发热、皮疹,并伴有紫癜和(或)荨麻疹第3题,传统上,评定化学药物为无致畸性的致畸指数范围为( A )A、小于10B、10~60C、60~100D、大于100第4题,砒霜的化学成分为( B )A、硫化砷B、三氧化二砷C、氯化汞D、氧化铅E、碳酸钙第5题,溶血实验中受试药物在多久时间内不引起溶血,可用于临床注射?( B)A、4hB、3hC、2hD、1h第6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药源性甲状腺疾病的是(C )A、甲状腺毒症B、甲减C、单纯性甲状腺肿D、甲状腺炎E、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第7题,接触下列哪种化合物,常引起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A、甲醇B、乙醇C、苯D、甲烷E、氯仿第8题,胺碘酮引起药源性甲状腺疾病的机制不包括(E)A、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B、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C、抑制外周脱碘酶的作用D、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E、诱导肝药酶的作用使之代谢加快正确答案:E第9题,下列哪种酶缺乏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B)A、二氢叶酸还原酶B、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NA合成酶D、拓扑异构酶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第10题,下列哪种药物为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A)A、纳洛酮B、丁丙诺啡C、美沙酮D、可乐定E、洛非西定第11题,下列药物中,由于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而引起药源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的是(E)A、氯丙嗪B、胺碘酮C、锂剂D、糖皮质激素E、美替拉酮正确答案:E第12题,可治疗药源性糖尿病的常见药物不包括(E)A、二氮嗪B、呋塞米C、普萘洛尔D、氯氮平E、阿司匹林正确答案:E第13题,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对眼部的损害不包括(E)A、中毒性弱视B、幻视C、皮质盲D、眼球震颤E、色视障碍正确答案:E第14题,癌症的基因理论认为基因的发展过程是(D)A、癌基因、原癌基因、细胞癌变B、细胞癌变、癌基因、原癌基因C、癌基因、原癌基因、细胞癌变D、原癌基因、癌基因、细胞癌变第15题,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D)A、中药不良反应有辅助致癌作用B、中药不良反应有特异质反应C、中药不良反应有耐受性D、中药不良反应没有成瘾性E、中药不良反应有毒性反应第16题,吗啡的药物依赖性特征是:(E)A、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身体依赖性B、有身体依赖性,没有精神依赖性C、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耐受性D、有身体依赖性,没有耐受性E、有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正确答案:E第17题,药物容易引起眼部损伤的原因,不包括:(E)A、眼睛中含有大量的色素细胞B、眼睛的血液循环状态旺盛C、眼睛的代谢旺盛D、眼睛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E、眼睛血液循环不丰富正确答案:E第18题,关于神经系统毒性的防治原则,正确的表述是:(D)A、临床上,凡遇到疑有药源性神经病变者,应立即详细询问病史B、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发现是否有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C、应判断是原发疾病还是药源性神经损害等所致D、如诊断为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必须立即停药第19题,关于药源性红斑狼疮样肺炎,描述错误的是:(D)A、红斑狼疮样肺炎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B、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气急、胸痛、胸腔积液、胸膜肥厚和肺间质纤维化C、灰黄霉素、呋喃妥因、青霉胺等可引发患者体内产生抗核抗体从而引起此类疾病D、青霉素类不能引起狼疮性肺炎E、链霉素与异烟肼或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治疗结核病时,也易导致药源性红斑狼疮样肺炎第20题,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的特征是:(A)A、特征性地损害3带B、特征性地损害2带C、特征性地损害1带D、特征性地损害肝小叶E、特征性地损害肝腺泡一、选择题1-5 CBABB 6-10 CCEBA 11-15 EEEDD 16-20 EEDDA二、填空题第21题,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主要的给药途径有静脉、皮下和口服。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bb4a56b0717fd5370cdc38.png)
第一章一、选择题1。
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
毒物 E.靶器官2。
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
机制毒理学 B。
应用毒理学 C.描述性毒理学 D.临床毒理学 E.职业毒理学3。
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 C。
小鼠D。
豚鼠 E。
家犬4。
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 B。
两个C.三个D。
四个E。
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
基因启动区域 B.转录因子 C。
转录前复合物 D。
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 E。
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
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 B。
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
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
使钙离子上升7。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 D。
炎症 E。
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
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
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4。
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7。
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
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
药物毒理学复习试题
![药物毒理学复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8504d7269dc5022abea0069.png)
2015药物毒理学复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填空题1、从药物研制开发(临床前研究)得角度来瞧,药物得毒性作用可分为:①,②,③,④。
2、从临床应用得角度来瞧,可将药物毒性作用列为几种:①,②,③,④,⑤⑥。
3、大多数毒性作用就是在治疗过程中给药后不久出现得,称为①毒性作用;有些毒性作用却可在给药后很久才出现,所以又称为②毒性作用。
4、有些药物得毒性作用在停药或减量可逐渐减轻消失,就称其为①毒性作用;而有得毒性作用一旦出现,就不可逆转,称为②毒性作用。
5、药物仅在首次接触得局部产生毒性效应,称为药物得①毒性作用;而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则称为②毒性作用。
6、根据药物给药剂量及途径不同,毒性作用可分为药物对机体得①与②损伤两种。
7、终毒物与靶分子得反应类型包括:①,②,③,④与酶反应。
8、药物毒性作用得靶分子通常就是大分子,如核酸,尤其就是①与②;但小分子如脂质也通常作为药物毒性作用得靶分子。
9、终毒物与靶分子反应得毒物效应包括:①,②与③。
10、药物毒性发展得第3步就是毒物与靶分子反应而损伤细胞功能。
包括:①与②。
11、毒性发展得第4步就是①。
修复机制可发生在分子、细胞与组织层面,其中分子层面得修复涉及②,③与脂质,而组织层面得修复则体现为④与增生。
12、修复不全得情况可发生在分子、细胞与组织水平。
许多毒性类型涉及不同水平得机制,其中严重得结果有:①,②与③。
二、名词解释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量反应( graded response)质反应( quantal response)半数致死量(LD50):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特异质反应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终毒物(ultimate toxicant)三、问答题1.药物毒理学研究得目得及意义。
2 简述药物毒理学研究得领域(1)描述性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得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与其她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2)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通过药物对细胞或组织产生毒性得生理生化改变研究,阐明药物对机体毒性作用得机制。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9cca1260242a8956aece4c4.png)
2015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填空题1、从药物研制开发(临床前研究)的角度来看,药物的毒性作用可分为:① 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可将药物毒性作用列为几种: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 ,③ _______ ,④___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___ 。
3、大多数毒性作用是在治疗过程中给药后不久出现的,称为①_________ 毒性作用;有些毒性作用却可在给药后很久才出现,所以又称为② ________ 毒性作用。
4、有些药物的毒性作用在停药或减量可逐渐减轻消失,就称其为① _________ 毒性作用;而有的毒性作用一旦出现,就不可逆转,称为② __________ 毒性作用。
5、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称为药物的① ________ 毒性作用;而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则称为② __________ 毒性作用。
6根据药物给药剂量及途径不同,毒性作用可分为药物对机体的① ______________ 和② _____ 损伤两种。
7、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类型包括:① 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 _______ 和酶反应。
8、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通常是大分子,如核酸,尤其是① ______ 和②______ ;但小分子如脂质也通常作为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
9、终毒物与靶分子反应的毒物效应包括: ___________ ①_________ ,②______ 和③。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物毒性发展的第3步是毒物与靶分子反应而损伤细胞功能。
《药物毒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药物毒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413c9f192e45361166f521.png)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52428)一、名词解释1.突变: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间接致癌物:4.药物毒理学:5.特异质反应:6.促癌剂:7.直接致癌物:8.轴突病:9.机制毒理学:10.肝硬化:11.基因突变:12.脂肪肝:13.发育毒性:14.母体毒性:15.血脑屏障:二、单选题1.药物与毒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剂量B.给药途径C.剂型D.用药对象2.药物的急性毒性主要损害()。
A. 呼吸系统B. 肝脏C.肾脏D.骨髓3.关于胎盘屏障描述错误的是()。
A. 通透性与一般毛细血管相似B. 几乎所有药物均能穿过胎盘屏障C.对于母体与胎儿之间的营养交换有重要意义D.在保护胎儿方面几乎无效4.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药物的毒性反应()。
A.长期用药B.过量用药C.正常用药D.肝肾受损时未调整药物剂量5.药物的毒性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
A.终毒物在靶部位的浓度B.终毒物在血液中的浓度C.原型药物在靶部位的浓度D.原型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6.关于肝药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专一性高B. 活性有限C.个体差异大D.可被诱导或抑制7. 关于药物的变态反应描述错误的是()。
A. 与免疫系统有关B. 与药物的固有药理效应不同C. 与用药剂量有关D. 使药物的特异拮抗剂不能缓解8. 毒物从机体的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肝脏B.肾脏C.肺脏D. 皮肤9.急性毒作用带为()。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D.最小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10. 体内对药物进行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
A.胆碱酯酶B.细胞色素P450酶C.乙酰化酶D.环氧酶11. 研究药物变态反应最理想的动物是()。
A.家兔B. 豚鼠C.小鼠D.E. 大鼠12. 下列损伤可逆的是()。
A.肝硬化B.脂肪肝C.再生障碍性贫血D.慢性肾功能衰竭13.药物从呼吸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毒理期末考试三部分整理答案完整版
![毒理期末考试三部分整理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d1cde2998fcc22bcd10dfe.png)
几点说明:1.“功能容量”不用掌握,老师说误放了。
2.第一个老师说除了填空,其余题型的复习题还是蛮靠谱的,你们懂的。
3.“人肝细胞的类型”和“试述几种主要的药物身体依赖性实验的异同”感觉总结的不太好,望补充哦。
第一部分复习题一. 名解蓄积毒性:当较长时间连续给药或给药时间间隔和剂量超过机体清除药物的能力时,出现药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排出的速度和总量的现象,这时药物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贮存起来而产生毒性。
选择毒性: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它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它组织器官不具有毒性作用。
代偿能力:当机体组织或器官局部发生病变时,病变处功能下降,此时病变外组织通过自身功能加强来弥补病变处功能不足的能力。
绝对致死量(LD100):或绝对致死浓度,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致死浓度,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最小致死量(MLD):或最小致死浓度,指药物在最低剂量组的一群实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最大耐受量(MTD):或最大耐受浓度,指药物在动物实验中不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最大无作用剂量(ED0或EC0):指药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查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最小有作用剂量(中毒阈剂量):是能使机体在某项观察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最小有作用剂量略高于最大无作用剂量。
慢性毒性阈剂量:指长期连续接触药物而出现毒性反应的阈剂量。
急性毒作用带(Zac):是用药物的半数致死量与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的比值。
此值越大,则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与可能引起死亡的剂量的差距就越大,此种药物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就越小。
慢性毒作用带(Zch):是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与长期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的比值。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C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C](https://img.taocdn.com/s3/m/ec0387cea32d7375a517801f.png)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C一、概念1.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2.药物致敏原3.药物的胚胎毒性4.支气管激发试验5.蓄积作用二、填空1.关于药物性肝损害的机制,大体可分为肝细胞毒作用和特异体质性反应两方面,后者又可分和两方面。
2.药物引起的肾小球病理损害中,最常见的是。
3.抗癫痫药苯妥英纳或去氧苯巴比妥,可增加叶酸的破坏以及抑制肠道对叶酸的吸收,长期服用可引起贫血。
4.而胃肠壁对药物的吸收方式主要是通过,少数是通过。
5.硫血红蛋白、海因茨体的形成以及溶血反应表示红细胞中存在持续的氧化压力,一般这三征出现之前会有瞬时的出现。
6.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包括:①;②;③。
三、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不用改正1.用光镜观察是确定肝损害的传统方法,现以被其他方法代替。
2.氨基苷类抗生素是肾毒性最大的一类抗生素。
肾毒性与用药时间剂量有关,一般于用药5—7天起病,7—10天时最强。
3.测定动物体液免疫功能的方法包括:溶血空斑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测定和DHRs等。
4.药物通过结肠的速度较快,并且结肠中分泌液量小,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5.甾体类避孕药直接作用于卵巢而抑制排卵。
四、简答1.扑热息痛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作用机制2.使用药物后血中白细胞数减少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药物抑制白细胞的生成?3.恢复期观察4.微核试验的原理5.影响新药毒性试验实验动物的内在因素有哪些?6.为什么说现有药物毒理学评价手段尚不能完全排除新药进入临床时的风险?7.可逆反应的可逆与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8.我国药政部门对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9.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原理10.GLP对数据的记录有何要求?当数据需要修改时如何处理?五、论述1、举例说明药物对肾脏毒性作用的机理。
2、长期毒性试验与急性毒性试验的根本差别药物毒理复习题C答案六、概念6.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被胃肠吸收的药物经胃肠内静脉进入肝门静脉,药物由肝门静脉,进入体循环。
药物吸收通过胃肠道粘膜时,可能被粘膜中的酶代谢。
药物毒理学考试重点以与习题
![药物毒理学考试重点以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aa625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0.png)
药物毒理学考试重点以与习题药物毒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药物毒理学:一门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要紧包括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以及临床合理用药。
LD50半数致死量,即可以引起50%试验动物死亡的药物浓度或者剂量。
ED50(median effective dose)半数有效量,即能使50%动物治疗有效的的药物浓度。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LD50/ED50.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通常TI大的药物比TI值小的药物更安全。
安全围(margin of safety)ED95~LD5或者ED99~LD1之间的距离。
该值越大越好毒物:(toxicant):通常是指人工创造的有毒物质,广义上可涉及合成或者生物类药物。
毒素(toxin):普通是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如蛇毒、箭蛙毒、砒霜等。
靶部位(target site):机体汲取药物后,被药物造成伤害的部位。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毒性效应强弱和呈延续性增减的量变的反应。
质反应(all-or-none response)毒性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的反应。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一类免疫反应。
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后,经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为过敏反应。
常见于过敏体质的病人。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药理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反应异于常人。
通常反应严峻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拮抗药拯救也许有效。
但其别是免疫异常反应,所以没有预先致敏过程。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在剂量过大或者药物在体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反应。
迟发性毒性作用(delayed toxicity)毒性作用在给药非常久往后才浮现。
如母亲为了防止流产服用了己烯雌酚,胎儿在子宫接触到了药物,女婴也许在 20~30年后患阴道癌。
别可逆性毒性效应(irreversible toxic effects)药物毒性作用一旦浮现变别可逆转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C
一、概念
1.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
2.药物致敏原
3.药物的胚胎毒性
4.支气管激发试验
5.蓄积作用
二、填空
1.关于药物性肝损害的机制,大体可分为肝细胞毒作用和特异体质性反应
两方面,后者又可分和两方面。
2.药物引起的肾小球病理损害中,最常见的是。
3.抗癫痫药苯妥英纳或去氧苯巴比妥,可增加叶酸的破坏以及抑制肠道对
叶酸的吸收,长期服用可引起贫血。
4.而胃肠壁对药物的吸收方式主要是通过,少数是通过。
5.硫血红蛋白、海因茨体的形成以及溶血反应表示红细胞中存在持续的氧
化压力,一般这三征出现之前会有瞬时的出现。
6.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包括:①;②;③。
三、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不用改正
1.用光镜观察是确定肝损害的传统方法,现以被其他方法代替。
2.氨基苷类抗生素是肾毒性最大的一类抗生素。
肾毒性与用药时间剂量有
关,一般于用药5—7天起病,7—10天时最强。
3.测定动物体液免疫功能的方法包括:溶血空斑实验、血清免疫球蛋白浓
度测定和DHRs等。
4.药物通过结肠的速度较快,并且结肠中分泌液量小,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5.甾体类避孕药直接作用于卵巢而抑制排卵。
四、简答
1.扑热息痛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作用机制
2.使用药物后血中白细胞数减少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药物抑制白细胞的生
成?
3.毒物或药物引起腹泻的发病机理?
4.药物微粒在肺内沉积的影响因素
5.影响新药毒性试验实验动物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说现有药物毒理学评价手段尚不能完全排除新药进入临床时的风
险?
7.可逆反应的可逆与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8.我国药政部门对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9.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原理
10.GLP对数据的记录有何要求?当数据需要修改时如何处理?
五、论述
举例说明药物对肾脏毒性作用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