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定稿
初中化学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化学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一、备课主题:初中化学全册集体备课
二、备课目标:通过本次集体备课,全面审视教材内容布局,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
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备课内容:
1. 教学内容梳理: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整理出本册化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2. 教学方法探讨:探讨和分享各种适合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概念图、实验教学等。
3. 教学资源共享:分享和探讨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PPT等,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评价设计:设计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和工具,如考试题目、实验报告评分标准等。
5. 教学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实施计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安排。
四、备课流程:
1. 首先进行教材内容梳理,明确本册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2. 探讨和分享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出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
3. 分享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设计教学评价方式,明确学生的评价标准。
5. 制定教学实施计划,明确实施方案和时间安排。
六、备课总结: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教师们深入了解了本册化学的教学内容和重点,明确
了教学目标和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
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化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中化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该备课活动旨在促进初中化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活动记录:
日期:[日期]
参与人员:
- [参与人员姓名1]
- [参与人员姓名2]
- [参与人员姓名3]
- ...
活动内容:
1. 讨论教材内容:参与人员共同探讨了当前教材中的化学知识点和教学重点,讨论了如何更好地解释和演示这些概念。
2. 分享教学资源:每位参与人员带来了自己在化学教学中使用的一些优质资源,包括实验设计、多媒体资料和练题等。
大家互相交流和分享了这些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3. 探讨教学方法:参与人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
大家就教学方法的优劣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4. 教学活动设计:针对某些难以理解或抽象的概念,参与人员共同设计了一些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结果和反馈:
该备课活动得到了参与人员的积极反馈。
大家认为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不仅增加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也拓宽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参与人员表示将会将这次备课活动中的收获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效。
下一步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备课活动的效果,参与人员决定继续定期举行集体备课活动,并在每次活动中设立特定主题,以便更深入地探讨和分享化学教学方面的内容。
九年级化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二、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3、化学发展历程
难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发展历程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实验与实际相结合
五、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1、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化学现象,知道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化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014.8.31
活动地点
理化生办公室
备课课题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出席人员
一、确定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2、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3、通过对化学的初步理解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知识,使学生养成总结复习的习惯。
2.向学生传授学习好化学的诀窍,使学生做好学习化学的准备,并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让学生自主讨论前20号化学元素的记忆规律,教师做指导。
4.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熟悉并诵读前20号化学元素的名称,次序以及元素符号。
2、通过三个化学小魔术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通过列举实例使学生了解化学发展历程,并在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同时增强名族自豪感。
4、展望未来,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想未来化学发展。
5、通过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以及图片,让学生充分认识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的趋势和危害,从而使学生明白化学有利有弊,同时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从我做起,为环保作力所能及的工作。
九年级化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1、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复合材料(混凝土、玻璃钢)等材料的相关资料,并观察联想家中有哪些材料,主要了解它们的性能与应用。
2、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比较棉、毛、合成纤维的优缺点;探究棉、毛、合成纤维与酸、碱作用及燃烧时的现象;探究鉴别棉、毛、合成纤维的方法及辨别羊毛制品真伪的方法。
第二节:2课时
第三节:2课时
本章归纳整理单元测试:2课时
四、教学方法:实验与实际相结合
五、教学建议: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1、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能源如风能、核能、电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了解可开发的新能源,知道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解决能源危机可采取的措施”,“氢能源的优点及开发利用氢能源还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废弃电池”及“生活中从我出发如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问题,增强学生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九年级化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009.3. 24
活动地点
理化生组办公室
备课课题
第九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备课
出席人员
贾治国蒋昌林
主持人
贾治国
中心发言人
贾治国
记录
贾治国
发言要点
一、确定学习目标
1、通过常见化学能源——化石燃料、电池、氢能的学习与比较,知道电池是一种低污染高效率的能源,而氢能是最理想的能源,
2、了解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对未来社会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美好前景,
3、做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知道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应用及转化后废弃物产生的污染。
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分解
教死正在前里教到的微瞅知识有限,聚集的感性知识没有充分,而本子的形成真量抽象、近离教死的死计体味,而且课本谈话以论断性的道述型谈话为主,那成为本节教教的易面.
教教
目标
1、知识与本收:
相识本子是由量子、中子战电子形成的;
认识本子的结构及核电荷数,量子数战核中电子数的闭系.
分解本子里里各粒子的戴电情况.
6.教死分解表3-1,获与一些有用疑息.接流小结.
两、核中电子的排布
1.西席大比圆助教死修坐本子构型局里.
2.设问:本子核中电子是怎么样疏通的呢?教死设念、报告,西席小结.
3.西席道解核中电子分层排布的顺序.
4.教死试着绘出量子数为8的本子结构示企图,并与课本对于比、教会.
5.西席带收教死分解课本上1-18号的本子结构示企图,归纳出最中层电子数与元素化教本量的闭系.
瞅察l~18号元素的本子结构示企图,归纳小结本子最中层电子数与元素本量的闭系.
商量分解NaCl的产死历程,相识离子的产死,收端认识离子是形成物量的一种粒子.
3、情感做风与价格瞅:
收端修坐“天下是物量的、物量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瞅;对于教死举止爱国主义思维培养.
通过本子形成的认识,培植教死空间设念本收战抽象思维本收.
【回问】正在化教变更中分子会瓦解而本子没有克没有及再分.
2.【引进】分子很小,但是正在化教变更中还可进一步分成本子,而本子正在化教变更中无法再分了.那么本子是没有是没有成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
3.西席大比圆助教死修坐本子局里.
4.教死阅读课本,相识本子的形成,接流归纳.
并试着绘出本子形成的简朴搜集
5.教死阅读课本,找出为什么本子没有隐电性,接流归纳,并得出本子中量子数=核电荷数=核中电子数.
初中化学教研组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初中化学教研组决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备课目标1. 提高教师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丰富教师的化学知识储备。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教学合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备课内容1. 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
(3)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
2. 学情分析(1)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兴趣和需求。
(2)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
(3)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教学方法与手段(1)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教学过程设计(1)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注重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使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3)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教学评价(1)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3)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备课流程1. 集体讨论,明确备课主题和目标。
2. 分组讨论,分别针对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深入分析。
3. 教研组长组织讨论,总结各组意见,形成初步的教学方案。
4. 教研组成员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的教学方案。
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雨母山中学理化组集体备课记录科目化学课题:4.3性质活泼的氧气中心发言人肖启虎时间第6周周四地点物理实验室参加人杨勇为何宏开舒华龙肖启虎田芸刘静集体备课过程主备说课肖启虎发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
2、明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教学难点:实验装置的设计实验用品:试管、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药匙、毛玻璃片;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碎瓷片、火柴;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猜一个关于氧气的谜语,接着提出问题:你想知道在实验室里是如何制取一瓶氧气的吗?组织讨论: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展示图片]●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实验步骤师小结:在实验室通常采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
接着又提出新的问题:过氧化氢在常温下是否分解?反应需要什么条件呢?设问质疑:在上述反应中,二氧化锰是一种反应物吗?它起什么作用呢?展示图片:催化剂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概念,最后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用什么药品来制取氧气,那么该用什么实验装置呢?展示几种常见的气体制取装置。
小结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此装置的特点(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反应不需加热)设问质疑:前面我们已学过怎样到操场上取一瓶空气,那么制取的氧气该如何收集呢?图片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该如何收集氧气呢?原因是什么呢?提出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指导学生看书讨论,图片展示问题。
设问质疑: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呢?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实验步骤,图片展示:1.组装仪器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装药品(先固后液)4.收集气体5.拆卸、清洗和整理实施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亲自动手制备一瓶氧气。
初三化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重点:
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三、课时安排:
第一节 2课时
第二节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实验与实际相结合
五、教学建议: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本章带有绪言的性质,正如章名所写,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使他们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内容,学习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学习的意义,掌握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以观察、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本章各节的教学中,都应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领略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什么是科学探究。在实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实验安全教育,结合实验操作介绍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规范。
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电子备课室
备课主题
第一章 第一、二节
出席人员
主持人
中心发言人
记录
发言要点:
一、确定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化学对认识物质的特性以及物质使用有何帮助。
2、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3、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4源自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九年级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教学重点
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
对原子结构的微观认识形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
求算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
流程
一、原子的构成
1.复习知识
【回忆】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
6.学生分析表3-1,获取一些有用信息。交流小结。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1.教师大比方帮学生建立原子构型形象。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学生想象、汇报,教师小结。
3.教师讲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4.学生试着画出质子数为8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与课本对比、学会。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上1-18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学情
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积累的感性知识不充分,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认识原子的结构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分析原子内部各粒子的带电情况。
【回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化而原子不能再分。
2.【引入】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无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初中化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篇一」一学月即将过去,回顾一个月的教研活动,我们高庙小学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正确组织下,在各位老师的大力合作下,进行了有序的教研活动。
我们从内心体会到课堂教学要体现“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必须从导入教学开始。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
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高超的教学导入艺术,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通向优良教学情境的开门钥匙,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因此在教研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多种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我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扎实的教研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的活动过程和总结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
一、抓常规工作的落实,每位教师心中有教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学期我们认真学习精神,制定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研计划,通过双周工作计划通知到每个办公室,做到人人了解工作计划,个个知道自己常规工作。
课堂是老师的立身之地,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径。
踏实有效地做好“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份内之事,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扎实做好“教学五环节”,尤其注重备课、上课、反思三环节。
1、以本为本,深入钻研教材。
每一节课要精心备课,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疑点,精心地构思教学的五个环节。
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选择有效情境导入新课,让孩子上课伊始就走进数学,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2、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充实调动学生积极性,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初中化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上交)12
初中化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上交)12导言这是初中化学组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涵盖了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的讨论、决策和计划。
本次活动旨在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教授初中化学课程。
活动内容1. 主题讨论:确定备课的主题和重点我们首先讨论了备课的主题和重点。
通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本次备课的主题应该是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
我们决定将焦点放在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反应速率等方面。
2. 资料收集:搜集相关教学资料为了备课的需要,我们决定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
我们将寻找生动有趣的实例、实验室示范和教学视频,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概念。
3. 计划制定:安排备课的时间和内容在讨论之后,我们制定了备课的详细计划。
我们决定将备课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引入概念、深入讨论和实践探索。
我们将在每个阶段中分别介绍相关概念、进行实例分析和进行实验室探究等活动。
4. 分工合作:分配备课任务和角色为了确保备课的高效进行,我们决定将备课任务进行分工。
我们每个人都将负责不同的部分,包括准备教学材料、设计实验和策划课堂活动等。
通过合作,我们将共同完成备课任务。
5. 讨论与反馈:分享和讨论备课成果在备课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分享我们的备课成果,并进行讨论和反馈。
我们将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以便在实施备课过程中不断改善。
结论通过这次初中化学组集体备课活动,我们制定了备课主题和重点,搜集了相关教学资料,制定了备课计划,并进行了任务分工。
我们相信,在集体备课的支持下,我们将能够提供更好的初中化学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知识。
附件:备课计划、教学资料搜集表、任务分工表、反馈记录表。
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化学集体备课记录化学集体备课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时间:上午9点-下午4点出席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1. 前期准备在集体备课开始之前,大家对上次的化学教学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分,我们发现有必要对计量和化学方程式这两个难点进行重点突破和复习。
因此,本次集体备课的重点就是这两个部分。
2. 目标确定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我们明确了本次备课的目标:让学生掌握计量和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分工合作为了高效有序地进行备课,我们进行了任务的分工。
XXX老师负责讲解计量的相关知识,包括质量、摩尔、密度等概念的介绍;XX老师负责讲解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化学方程的平衡等内容。
4. 教学设计a. 计量部分XXX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材的要求,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质量的概念,了解与质量相关的基本单位、换算关系等;- 使用实验或生活中的例子,讲解质量与物质的密度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并计算相关数值。
b. 化学方程式部分XX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堂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 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方程式中的常用符号以及它们的含义;- 带领学生分析和解读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引导他们发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设计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一些化学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下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原理。
5. 教学资源准备为了让备课内容更加生动和实际,我们为计量部分准备了不同质量的物体和测量工具,同时为化学方程式部分准备了实验室器材和相关试剂。
6. 课堂活动设计为了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制定了以下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并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探究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们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初中化学备课组教研记录(3篇)
第1篇日期:2023年4月15日地点:学校会议室主持人:张老师参会人员:王老师、李老师、刘老师、赵老师、陈老师一、会议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旨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会议内容1. 张老师首先对近期化学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不熟练、对化学概念理解不透彻等。
2. 王老师针对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实验操作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多实践;(2)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3)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李老师针对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2)通过讲解实例、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3)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4. 刘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赵老师提出,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化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3)开展化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 陈老师针对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效率,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导入的趣味性;(2)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效果;(3)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会议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参会老师们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XXX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学校
主持人
活动地点
参加人员
备课内容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
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备课年级
主备人
集体办公室
九年级备课学科
记录人
活动时间
化学
10.20
化学组全体成员
水的净化
活动过程
记实(3)保持对生活XXX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研究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
维的重要性。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
实验研讨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定稿
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1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2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度。
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
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
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
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较,谁的方案更佳?说出你的理由。
你在以后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老师所用的水都是100 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
因此老师的方案更好。
教师:假若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学生: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
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
(表格见上)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
学生: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溶于时放出热量。
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3教学流程(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总结等方面。
初中化学教研备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备课时间:2022年10月25日二、备课教师:张老师三、教学内容:九年级化学《金属的性质》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
2. 教学难点: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原理,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
2. 课堂讲授(1)金属的物理性质: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金属的物理性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的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反应的现象,掌握反应的原理。
(3)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得出结论。
3. 实验操作教师演示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的性质,强调实验观察与分析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的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4.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改进措施:1. 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实验操作规范、安全。
九年级化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009.3. 24
活动地点
理化生组办公室
备课课题
第九章集体备课
出席人员
贾治国蒋昌林
主持人
贾治国
中心发言人
贾治国
记录
贾治国
发言要点
一、确定学习目标
1、通过常见化学能源——化石燃料、电池、氢能的学习与比较,知道电池是一种低污染高效率的能源,而氢能是最理想的能源,
2、了解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对未来社会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美好前景,
第二节:2课时
第三节:2课时
本章归纳整理单元测试:2课时
四、教学方法:实验与实际相结合
五、教学建议: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1、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能源如风能、核能、电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了解可开发的新能源,知道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解决能源危机可采取的措施”,“氢能源的优点及开发利用氢能源还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废弃电池”及“生活中从我出发如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问题,增强学生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感悟到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作用。
3、通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学习了解,知道材料的应用和开发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4、通过对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及固体废气物污染)的现状的了解,探究治理措施,感悟化学在改善和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
1、制备H2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及氢能源的优点;
3、了解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不同用途,探究两者的鉴别方法;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的治理方法。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初中化学集体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教研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教研主题: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四、参与人员: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教研记录: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化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的集体教研活动。
二、教研内容1.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图片展示、故事导入等方式,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果。
(4)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 教师们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们认为,教师应加强实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实验技能。
(2)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们建议,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3)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认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研组对化学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与分享:(1)教师们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化学教学网站和资源,如“中国化学教学资源库”、“化学学科网”等,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2)教研组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化学教学案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学习。
三、教研总结本次初中化学集体教研活动,教师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初三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设问质疑: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装药品(先固后液)
4.收集气体
5.拆卸、清洗和整理
实施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亲自动手制备一瓶氧气。师巡回指导。
本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探究,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吗?
王守峰和王振华:确定合适的练习及作业。
活动
小结
通过集体备课,是教师能够在教学很好的突出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先进,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生的接受水平。
组织讨论:
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展示图片]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
收集方法
实验步骤
师小结:
在实验室通常采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接着又提出新的问题:过氧化氢在常温下是否分解?反应需要什么条件呢?
设问质疑:
在上述反应中,二氧化锰是一种反应物吗?它起什么作用呢?
展示图片:
催化剂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概念,最后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用什么药品来制取氧气,那么该用什么实验装置呢?展示几种常见的气体制取装置。
小结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此装置的特点(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反应不需加热)
设问质疑:
前面我们已学过怎样到操场上取一瓶空气,那么制取的氧气该如何收集呢?图片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该如何收集氧气呢?原因是什么呢?雨母山中学理化组集体备Fra bibliotek记录科 目
化学
课题:性质活泼的氧气
中心发言人
肖启虎
时 间
第6周周四
初三化学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2021年3月15日,第四周星期一下午
地点:二楼行政会议室
活动内容:
1.初三科组集体备课内容: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讨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讨论由陈文娟老师设计公开课课题《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教学设计,交流如何把握好重难点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集体备课
公开课课题《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教学设计
讨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应用复习课
共同分析课题2化学肥料的重点和难点,找到学生的知识接受突破点
讨论十一单元两个课题的课时分配
更新于2021-03-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1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2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度。
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
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
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
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较,谁的方案更佳?说出你的理由。
你在以后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老师所用的水都是100 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
因此老师的方案更好。
教师:假若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学生: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
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
(表格见上)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
学生: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溶于时放出热量。
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3教学流程(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总结等方面。
)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
”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以俗语作导语,由生活经验作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
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
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
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重视“一定量”这个要素。
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
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如法炮制,小组探究。
全班展示,投影结论。
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探究发现,联想顿悟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
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
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学以致用,趣味延伸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作业教材P40,习题1、5、6。
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P40)。
教学反馈备注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4教总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
1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6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A20 ℃时,18.0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 g。
B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 的溶解度为36.0 gC20 ℃时,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D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学生代表说出答案,简单点评)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5教学流程 (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总结等方面。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学生:喜欢。
老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图片)老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盐份多,浓度大。
老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活动与探究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
(在下面两个方案中自选一个进行探究并填写表格)①鸡蛋在水中漂浮 取一个烧杯,加入250mL 水后放入一只鸡蛋。
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
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次序 清水量 加入的食盐量 鸡蛋 小结 1 250 g 不放食沉?浮? 2 250 g 1匙(约5克) 沉?浮? 3 250 g 2匙(约10克) 沉?浮? 4 250 g 3匙(约15克) 沉?浮? …… … …用死海图片导入,简明扼要。
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②硫酸铜溶解于水 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 mL 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0 g 、1.5 g 固体硫酸铜。
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编号 溶液颜色 清水量 硫酸铜的质量 溶液质量 1 2 3师生一起归纳小结:①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②但对于像实验1中形成的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种溶液的组成呢?教师:其实,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P42,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并大声念出来)(教师跟着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刚才在同学们实验中出现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师生共同归纳,课堂气氛融洽。
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不错。
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如这个例题,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最佳。
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学生:(有不少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就完成了)教师:(板书讲解解答过程)解:甘油的质量是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贴近生活,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 g+100 g=5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教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葡萄糖注射液规格:250 mL内含:12.5克葡萄糖5%医疗用葡萄糖注射液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与同桌交换练习。
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
学生进行设计并交换完成。
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好,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同学的批改后,发现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超出了我的想像,看来,同学们这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
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闭上眼睛,开始思考、回忆)师生共同叙述:进行本课小节。
教师:(布置练习)生活中你们都见到了哪些溶液,请你找到溶液标签、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
灵活处理教材“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作业教学反馈备注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6教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两种方法来配制16%的食盐水。
我们先一起来看桌子上的仪器和药品(师生一起: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20%的食盐溶液)。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配制选种液。
在此之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3,把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归纳一下。
学生:(看书,并通过讨论,进行归纳)师生共同总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1计算;2称量;3配制;4装瓶,贴签。
教总学生:往浓溶液里加水啊!教师:不错。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用20%的食盐水如何配制100克16%的选种液,其步骤与第一种方法差不多,仍然是:1计算;2称量;3配制;4装瓶,贴签。
学生:先计算:要配制10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各多少克?教师:请你继续谈谈你的具体计算方法。
学生:因为是加水稀释,所以整个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我们不妨设所需20%的食盐水的质量为x,那么其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就为20%x,而100克16%的食盐水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100 g×16%=16 g。
教师:接下来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试着做一做。
(投影显示解题格式与要求)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7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8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9教学流程(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总结等方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引入新课演示: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学生疑问: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通过神奇的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化学课堂。
实验引导NaOH的性质及用途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