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2019版

合集下载

一氧化碳(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碳(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碳(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氧化碳特别极易燃气体~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

警示无色、无味、无臭气体。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

分子量28.01~理熔点-205?~沸点-191.4?~气体密度1.25g/L~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化蒸气密度(空气=1)0.97~临界压力3.50MPa~临界温度-140.2?~爆炸极限12%,特 74%,体积比,~自燃温度605?~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性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危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害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信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息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 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是否对心血管有影响~无定论。

3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20;PC-STEL(短时3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0。

【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臵知识。

密闭隔离~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安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臵一氧化碳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全风系统和设备。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措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1通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6年11月15日 SDS编号:LGHH-008产品名称:一氧化碳版本:LG-MSDS-2016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企业名称:邯郸市xxx工有限公司地址:河北省xx合义路2号邮编: 057450 传真:0310-xx77885联系电话:00310-xx350129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咨询电话:0310-xx77750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易爆。

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爆炸。

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生殖毒性,类别1A;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 可能损害生育力或胎儿;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 吸入会中毒。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使用防爆电气、通风、照明等设备。

保持容器密闭。

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或设备接地连接。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穿防静电工作服作业。

作业场所禁止吸烟,不宜进食和饮水。

避免高浓度吸入。

事故响应: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食入:无意义;皮肤接触:无意义;眼睛接触:无意义;发生火灾时,切断气源。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一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monoxide化学品别名:-ASNo.:630-08-0ECNo.:211-128-3分子式:CO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气体。

极端易燃,有爆炸危险。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吸入有毒。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气体,类别1;高压气体,压缩气体;急毒性-吸入,类别3;生殖毒性,类别1A;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端易燃气体,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吸入会中毒,可能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一旦发生泄漏,除去所有点火源。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极端易燃气体,有爆炸危险。

高压压缩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在正常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吸入本品可能有害。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一般没有危害。

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一氧化碳与氢气混合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碳与氢气混合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 and bydrogen mixtures 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产品代码: 1 产品推荐用途:中间产品制作甲醇、无水氨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极度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

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组织缺氧。

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环境危害:对大气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2013~30000.29-2013)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压力下气体,压缩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生殖毒性,类别1A。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度易燃气体;内含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吸入会中毒;可能损害生育力或胎儿。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禁止使用宜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未适当通风前,禁止进入使用区域和贮存区域。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可用水、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如发生泄漏,加强通风扩散。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一氧化碳安全说明书

一氧化碳安全说明书

一氧化碳M002一氧化碳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

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深度中毒可致死。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急性毒性:LC50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0.047~0.053mg/L,4~8小时/天,30天,出现生长缓慢,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增高,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受到破坏。

猴吸入0.11mg/L,经3~6个月引起心肌损伤。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50ppm(24小时,孕1~22天),引起心血管(循环)系统异常。

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125ppm(24小时,孕7~18天),致胚胎毒性。

污染来源:一氧化碳污染主要来源于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钢、炼铁、矿井放炮,化学工业的合成氨、合成甲醇,碳素厂石墨电极制造。

汽车尾气、煤气发生炉以及所有碳物质(包括家庭用煤炉)的不完全燃烧均可产生CO气体。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①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固体热传导式、定电位电解式、一氧化碳库仑检测仪、红外线一氧化碳检测仪;②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五氧化二碘比长式检测管法、硫酸钯-钼酸铵比色式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4.实验室监测方法:5.环境标准: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1000字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1000字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容易混杂在空气中,且不能被人体感知。

一旦吸入,它能够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气进入人体细胞,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因此,对于一氧化碳的安全控制极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一氧化碳安全技术的措施:1. 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是检测一氧化碳浓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探测器可安装在工厂、办公楼、室内、车库等建筑物内,以便在一氧化碳浓度超出安全值时发出警报。

为了确保探测器的有效性,需要定期检测探测器的工作状态和活动范围。

2. 定期维护和检查电器设备大多数一氧化碳泄露事故都与电气设备有关。

因此,定期维护和检查电器设备是关键措施之一。

包括电线、电缆、电气设备等。

3. 加强通风通风系统是最常见的一种控制一氧化碳浓度的方式之一。

在可能存在一氧化碳泄露的设备和环境中,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是避免一氧化碳聚集的有效方法。

4. 使用安全颜色的管道一氧化碳的管道安装需要使用安全颜色来标识管道中的物体和混合物。

这不仅能让熟悉标识的工作人员更容易发现和辨认管道,而且也会有助于避免管道中不正确的反应和混合。

5. 慎重选择燃料和燃具使用燃气炉时,需要慎重选择燃料和燃具。

燃气炉的切断阀、温控器等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

6. 加强安全教育加强一氧化碳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员工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一氧化碳安全知识、了解一氧化碳危险性及其作用。

亦可通过演习、应急处理等方式增进员工对一氧化碳的控制和治理能力。

综上所述,一氧化碳的安全控制非常重要。

定期维护和检查电气设备、加强通风、使用安全颜色的管道、慎重选择燃料和燃具等措施都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避免一氧化碳聚集的危害。

同时,加强对一氧化碳的培训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新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最新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一氧化碳按照GB/T 16483、GB/T17519编制最新版修订日期:2015年7月3日 SDS编号:********版本:********第1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碳别名: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应急咨询电话:*********邮编:**********传真:********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易燃气体类别1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生殖毒性类别1A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燃烧或喷射危险 ; 极易燃气体; 可能损害生育力或胎儿;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保持容器密闭。

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或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穿防静电工作服作业。

——作业场所禁止吸烟,不宜进食和饮水。

——避免高浓度吸入。

·事故响应:——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食入:无意义——皮肤接触:无意义——眼睛接触:无意义——发生火灾时,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或储罐内,远离火种、热源。

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避免阳光直射。

——应与氧化剂、氧气、压缩空气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安全技术说明书

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 and bydrogen mixtures 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产品代码: 1 产品推荐用途:中间产品制作甲醇、无水氨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极度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

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组织缺氧。

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环境危害:对大气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2013~30000.29-2013)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压力下气体,压缩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生殖毒性,类别1A。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度易燃气体;内含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吸入会中毒;可能损害生育力或胎儿。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禁止使用宜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未适当通风前,禁止进入使用区域和贮存区域。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可用水、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如发生泄漏,加强通风扩散。

一氧化碳(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碳(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碳(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氧化碳特别极易燃气体~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

警示无色、无味、无臭气体。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

分子量28.01~理熔点-205?~沸点-191.4?~气体密度1.25g/L~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化蒸气密度(空气=1)0.97~临界压力3.50MPa~临界温度-140.2?~爆炸极限12%,特 74%,体积比,~自燃温度605?~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性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危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害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信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息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 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是否对心血管有影响~无定论。

3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20;PC-STEL(短时3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0。

【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臵知识。

密闭隔离~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安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臵一氧化碳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全风系统和设备。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措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一氧化碳安全技术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烟的气体,它是一种常见的有毒物质。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主要是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主要介绍一氧化碳安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氧化碳主要是由于不完全燃烧产生,常见于室内热炉、煤气热水器、汽车尾气等。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隐形杀手,因为它无色无味,人们无法察觉到其存在,一旦超过安全浓度,就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一氧化碳检测技术一氧化碳检测技术可以及时检测出一氧化碳浓度是否超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一氧化碳检测仪器有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检测棒等。

一氧化碳报警器可以安装在室内,一旦检测到一氧化碳超过安全浓度,就会发出声音和灯光报警,提醒人们采取措施。

一氧化碳检测棒则是一种手持式的便携式检测仪器,可以随时随地检测一氧化碳浓度。

2. 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一种有效的一氧化碳防护措施。

通过安装通风系统,可以将室内的一氧化碳排出室外,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安全。

通风系统主要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自然通风通过安装窗户、通风口等,利用自然的气流来排除室内的一氧化碳。

机械通风则是通过安装风扇、排风管道等设备,通过机械力来实现室内的空气流动。

3. 安全设施室内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灭火器等安全设施是预防一氧化碳事故的重要措施。

一氧化碳报警器可以及早发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灭火器可以在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处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4. 安全宣传和培训通过开展一氧化碳安全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危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宣传活动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进行,培训活动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进行。

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可以增强人们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能力。

综上所述,一氧化碳安全技术在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一氧化碳检测技术、通风系统、安全设施以及安全宣传和培训,可以降低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品名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品名
消防措施 关闭钢瓶阀门,切断气流来消杀火势。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有毒气体。包装方法:钢瓶装。储运条件:严防钢瓶碰撞。储存于阴凉、通风良 好的库房,并远离火种、热源和容易着火的地方。
泄漏处理 处理泄漏物必须穿戴防毒面具与手套。对残余废气或钢瓶泄漏出气要用排风机排送至空旷地 方。
接触机会 凡含碳物质于燃烧不完全时皆可产生 C0,在工业生产中接触 CO 作业不下于 70 余种。 ⑴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煤气、各种加热窑炉的焙烧、矿下爆破、交通等生产部门。 ⑵生活性中毒:家中煤炉产生的气体含 CO 可达 6~30%。我国建国近 40 年报道的急性 CO 中 毒病例已超过 5000 例,其中生活性中毒占半数以上。 侵入途径
如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请联系----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福州审核中心 电话:0591-87673069 传真:0591-87674025 网站: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福州审核中心
对迟发脑病患者,治疗方法包括高压氧、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细胞营养药及抗帕金 森氏病药物等。
如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请联系----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福州审核中心 电话:0591-87673069 传真:0591-87674025 网站:
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福州审核中心
防止迟发脑病的发生。 4.8 老年人多伴有潜在心肺功能不良,高压氧治疗中压力不宜过高,时程不宜过长。 4.9 多个并发症存在,应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一般说,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威胁生 命,应首先积极处理。
d.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失写、失算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头颅 CT 检查 可发现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脑电图检查可发现中度或高度异常。
根据吸入较高浓度 CO 的接触史和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中 HbCO 及时 测定的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 CO 浓度测定资料,排除其它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 CO 中 毒。 轻度急性 CO 中毒需与感冒、高血压、食物中毒等鉴别,中度及重度中毒者应注意与其他病因 如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安眠药中毒等引起的昏迷鉴别,对迟发脑病需与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 患进行鉴别诊断。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9版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9版
全使用的全面指导。文档中详细描述了氧气的危险性,包括吸入高浓度氧气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以及氧气助燃、增强火势的特性。同时,提供了急救措施,如发生冻伤时的处理方法,以及迅速脱离现场、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建议。在消防措施方面,强调了切断气源、选择适当灭火剂的重要性。此外,文档还涉及了氧气的操作处置与储存要求,包括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火种等。关于接触控制,文档指出了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应避免高浓度吸入。最后,文档列出了氧气的理化特性,如无色无味气体、溶于水和乙醇等,以及其在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等方面的主要用途。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2019版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2019版
0.79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0.97
饱和蒸汽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140.2
临界压力(MPa)
3.5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50
引燃温度(℃)
610
爆炸上线%(v/v)
74.2
爆炸下限%(v/v)
12.5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废弃注意事项
十四、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21005
UN编号
1016
包装标志
易燃气体 有毒气体
包装类别
Ⅱ类。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30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2021)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2021)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一氧化碳按照GBT17519-2013、GB/T16483编制修订日期:版本:1.0最初编制日期:2021年5月19日单位名称:目录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3)二、危险性概述 (3)三、成分/组成信息 (3)四、急救措施 (4)五、消防措施 (4)六、泄漏应急处理 (4)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6)八、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6)九、理化特性 (6)十、稳定性和反应性 (8)十一、毒理学信息 (8)十二、生态学信息 (8)十三、废弃处置 (9)十四、运输信息 (9)十五、法规信息 (9)十六、其它信息 (10)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一氧化碳;六氢化苯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monoxide分子式:CO结构式: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号码:传真号码: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推荐用途:限制用途:如改做其他用途,请及时与厂家联系,擅自使用导致不良后果的厂家概不负责。

二、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体克、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深度中毒可致死。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三、成分/组成信息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氧化碳 MSDS
一、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
分子式CO
分子量28.01
二、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 2.1 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
毒 :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
吐、无力 ,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
除上述症状外 , 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
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 ,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
健康危害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
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血液
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 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 约经
2~60 天的症状缓解期后 , 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 以意识
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 能否
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 ,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三、成份 / 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份一氧化碳
含量纯品
CAS No630-08-0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
吸入难 , 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
脏按压术。

就医。

食入
五、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六、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二氧化碳。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 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 , 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
剂 :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 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八、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
中国 MAC(mg/m3)
前苏联 MAC(mg/m3) TLVTN
TLVWN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他防护
九、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外观与性状
PH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 =1)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饱和蒸汽压( kPa)
燃烧热 (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 (MPa)
辛醇 / 水分配系数的对数
值闪点(℃)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
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
地焚之。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严加密闭 , 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
经过专门培训 ,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
过滤式防毒面具 ( 半面罩 ), 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
热源 ,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
碱类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 , 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 , 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 , 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
过30℃。

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 , 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
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0
20
OSHA 50ppm,57mg/m3; ACGIH 25ppm, 29mg/m3。

未制定标准。

气相色谱法;发烟硫酸- 五氧化二碘检气管比长度法。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生产生活用
气必须分路。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
过滤式自救器。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避免高浓
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
人监护。

一氧化碳
无色无臭气体。

-199.1
-191.4
0.79
0.97
无资料。

无资料。

-140.2
3.5
无资料。

<-50
引燃温度(℃)610
爆炸上线 %(v/v )74.2
爆炸下限 %(v/v )12.5
溶解性微溶于水 , 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 , 如合成甲醇、光气等 , 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其他理化性质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碱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二氧化碳。

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2069mg/m3,4 小时 ( 大鼠吸入 )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 0.047 ~ 0.053mg/L , 4~8 小时 / 天, 30 天出现
生长缓慢,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增高,肝脏的琥珀酸脱氢
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受到破坏。

猴吸入
0.11mg/L ,经 3~ 6 个月引起心肌损伤。

刺激性无资料。

致敏性无资料。

致突变性无资料。

致畸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十二、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 , 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十三、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
十四、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1005
UN编号1016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易燃气体
Ⅱ类。

有毒气体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
放 , 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 , 不可交叉 ;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
的防护栏板 , 并用三角木垫卡牢 , 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
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
运输注意事项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 ,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
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
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 , 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
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禁止在居
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十五、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使
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识、包装、职业危害等
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2014 年 8 月 31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1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根据
2018 年 12 月 29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四次修
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根据2013 年 12 月
4 日国务院第 32 次常务会议通过 ,2013 年 12 月 7 日中华
法规信息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45 号公布)、《工作场所安全使
用化学品规定》( [1996] 劳部发 423 号)、《危险化学品
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53 号令)、《化学品
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
2008)、《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2463-2009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 190-
2009)、《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GB/T
15098-2008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 6944-
2012)、《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 )、《工
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1-
2007)、《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
2009)等。

十六、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其他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