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原题目:记者的新闻报道和采访技巧
![原题目:记者的新闻报道和采访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c0c701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e.png)
原题目:记者的新闻报道和采访技巧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和采访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策略,以确保准确、客观和全面地传递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记者常用的技巧。
采访技巧1. 提前准备:在采访之前,记者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了解被采访者的背景信息,熟悉相关领域知识,并准备好问题清单。
2. 创造舒适的氛围:与被采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
记者应该尽量创造一种放松和友好的氛围,使被采访者感到舒适,有助于信息的交流和获取。
3. 尊重和倾听:记者应该尊重被采访者的观点和意见,并认真倾听他们的回答。
避免打断或争辩,以保持采访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4. 开放性问题:在采访中使用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被采访者的思考和表达。
这些问题通常要求被采访者做出详细解释或描述,有助于获取更多的信息。
5. 避免假设:记者在采访中应避免提出自己的假设或观点,以免对被采访者产生负面影响或误导。
新闻报道技巧1. 确保准确性: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核实事实,避免引用无法证实的内容,以保持新闻的可信度。
2. 使用简明清晰的语言:记者应该使用简明清晰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法律术语或行话。
这有助于普通读者理解新闻报道,并增加新闻的传播效果。
3. 结构合理: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应该有清晰的结构。
开始时要点明主题,用简短的句子概述主要内容;随后逐步展开细节,确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4. 引用权威来源:在新闻报道中,引用权威来源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
记者应该努力寻找并引用专业人士或权威机构的观点和意见。
5. 尊重道德和职业规范:记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在新闻报道中保持客观、公正和中立的立场,避免个人偏见的影响。
记者的新闻报道和采访技巧对于准确传递信息和提供公众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运用上述技巧,记者可以更好地完成其职责,服务社会。
记者采访时的沟通技巧
![记者采访时的沟通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b35eaa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d.png)
记者采访时的沟通技巧记者采访是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良好的沟通技巧对记者采访的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以运用的一些沟通技巧,以确保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
一、建立信任1.亲切友好:记者在采访时应保持亲切友好的态度,展示出对被采访者的尊重和关注。
2.建立共鸣:通过在采访前了解被采访者的背景,有助于记者与被采访者建立共鸣,让被采访者更愿意与记者交流。
3.表达真诚:记者在采访时应表现出真诚和诚信的态度,不捏造和歪曲事实,在提问和回应时要尽量避免过度夸大或歪曲对方的意思。
二、提问技巧1.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通常要求被采访者进行详细的回答,可以帮助记者获得更多的信息。
2.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通常可以用来获取具体、简短的回答,有助于确认一些特定的细节或信息。
3.追问技巧:在听到被采访者的回答后,记者可以进行追问,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或澄清疑惑。
4.创造氛围:在提问时,记者可以通过创造宽松和轻松的氛围,使得被采访者更容易回答问题。
三、倾听技巧1.专心:记者在采访时要保持专心,全神贯注地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避免分心和中途打断。
2.注意非语言信号:除了关注被采访者的言辞和表达,记者还需要留意被采访者的非语言信号,比如眼神、姿态和表情等。
3.听取意见和观点: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了解被采访者的观点和观念,要主动听取被采访者的意见和看法。
四、尊重隐私和安全1.尊重个人隐私:记者在采访时应尊重被采访者的个人隐私,不得过度追问或泄露被采访者的私人信息。
2.保证安全性:记者在采访敏感话题或危险环境时,应对自身安全和被采访者的安全进行充分考虑,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五、记录和整理1.准备充分:记者在采访前应对被采访者的背景和相关话题进行充分的准备,以确保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2.记录准确:记者在采访时应尽量保持准确的记录,可以使用录音设备或记事本进行记录。
3.整理归纳:记者在采访后应及时整理和归纳采访内容,以便后期撰写稿件或制作新闻报道。
记者采访技巧
![记者采访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b65aad626fff705cc170a4b.png)
一、合理分配提问为了搞清一个事实,有许多必不可少的提问,但记者应当搞清楚问题,妥当地分配给不同的采访对象,说明采访目的,争取对方协肋。
与采访对象第一次见面时,记者应当尽快出示介绍信并说明采访目的,以求得到对方的信任。
提问要具体,越是经验不足的记者,提的问提越容易笼统,含糊不清,越是笼统的问题越难回答。
最难回答的问题: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提有特点的问题,既然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那么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这种采访方式容易气氛紧张。
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
学会刨根问底,随机应变。
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
二、提问的类型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
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
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不要求采访对象具体的回答,使对方畅所欲言,采访的气氛比较轻松。
所谓“闭和”型问题,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求对方有一个明确、简短的答案:“是”或“不是”。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指的是记者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记者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捉那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的一手――激将,既“正话反说”。
三、问的方式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
在采访比较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2、侧面问:主要是指访问新闻人物周围的人,从侧面了解新闻人物的事迹和思想。
3、体验式访问:即记者深入到现场,与采访对象“泡”在一起,一起生活,一块儿聊。
4、书面采访:将提问写在纸条上,给采访对象或用信函寄给采访对象,然后等待答复。
记者采访技巧如何获得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记者采访技巧如何获得高质量的新闻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373ae2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0.png)
记者采访技巧如何获得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传递各类信息、事件和观点的重要渠道之一。
作为一名记者,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是至关重要的,才能保证获得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本文将介绍一些记者采访的技巧和方法,以帮助记者们更好地进行采访,准确地报道事实。
一、充分准备在采访之前,记者应该进行充分准备,了解相关背景信息,掌握重要的事实细节。
这包括查阅相关文件、了解相关历史和背景资料,并尽量获取相关人士的联系方式。
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采访的质量。
二、建立信任关系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与被采访对象建立起信任关系。
这可以通过热情友好的态度、尊重对方的观点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实现。
记者需要展现出专业、公正的形象,让被采访对象感受到他们的言辞将被完整、准确地呈现出来。
三、提问技巧提问是采访的核心环节,记者需要善于提出问题,以获取目标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提问技巧:1. 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可以引导被采访对象对某个话题进行较为详细的回答,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细节。
2. 封闭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通常需要被采访对象提供简短的答案,有助于了解某个具体的事实。
3. 追问技巧:当被采访对象在回答一些问题时模糊不清或回避时,记者需要善于提出追问,以进一步厘清事实、深入了解问题。
4. 敏感问题的处理:在采访中,记者可能需要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
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记者应该保持适度的敏感度,尽量避免给被采访对象带来不适。
四、倾听和观察记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倾听和观察能力。
倾听能够帮助记者理解被采访对象的观点、意图和表达方式,而观察则能够帮助记者获取更多细节和感受。
同时,对于记者来说,倾听和观察也是尊重被采访对象的一种方式。
五、准确记录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准确记录所听到的信息和观点。
这可以通过使用录音设备或者做好笔记来实现。
准确记录帮助记者回顾和整理采访内容,避免信息的丢失和扭曲。
六、审查和编辑良好的新闻报道需要经过审查和编辑环节,这有助于消除信息的错误和不准确。
做记者采访要注意什么
![做记者采访要注意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30420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f.png)
做记者采访要注意什么作为一名记者,采访是我们最常见的工作之一。
采访内容不限,无论是新闻事件、人物采访、专访或者报道调查,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技巧。
为了能够有效地采访,这里列举了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前期准备准备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在采访之前,应该尽可能了解被采访者的相关背景,了解其工作、生活和思想,以便满足采访所需要的信息。
尽可能多地收集背景资料,了解行业内的相关数据和今后的一些趋势,从而能够提出更加有深度的问题。
同时,还应该了解被采访者的性格和口音,以便在采访过程中更加顺畅地交流。
二、确定采访对象在采访前,需要确定采访对象,特别是针对人物采访。
确定采访对象时,可以通过寻找相关社交或职业网络,个人官网或媒体报道来确定采访对象。
在确定采访对象后,应当尽快和其联系并安排采访时间和地址。
三、谨慎选择采访形式采访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特别是在一些大型新闻报道中。
选择合适的采访形式可以提高报道的质量,并且可以使被采访者更加舒适和自信。
根据采访的主题和内容,可以选择开放式采访、个人采访、电话采访、视频采访或者电子邮件采访等不同形式。
四、合理尊重被采访者在实际采访中,记者需要合理尊重被采访者,尤其是在人物采访中。
在采访之前,应该尽可能地了解被采访者的意愿和选项,以免造成对其不必要的麻烦和烦恼。
在采访过程中,要尊重被采访者的时间和安排,并且耐心地听取其观点和看法。
同时,要积极参与采访过程,对记者的提问给予积极回应。
五、注意采访技巧每个记者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采访主题,选择合适的采访技巧。
在实际采访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技巧:1. 尽可能地保持谈话的平衡,避免过于专业化或晦涩难懂的问题。
2. 不要急于发问,应该仔细聆听被采访者的发言,了解其思想和看法。
3. 避免涉及敏感问题或个人隐私,尤其是在人物采访中。
4. 选择适当的话题和问题,或者根据被采访者的发言,引申出更深层次的话题。
六、做好后期编辑和修改在采访完成后,应该对采访内容进行仔细的编辑和修改。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2c3b83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e.png)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能(一)培训目标:1.懂得采访的根本要素.2.控制采访现实操纵一:若何选择信源,擅长获取采访机遇.3.懂得提问的方法,学会若何提问.培训过程:一.采访的两大要素:好奇和疑惑1.好奇是获取消息线索的源泉,是收集更多消息事实和深刻事实本质的动力.2.疑惑是获取消息线索和深刻报导的须要,更是包管消息精确.客不雅的须要.二.若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1.依据主题肯定信源事实性采访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二级信源:查询拜访者.查询拜访陈述.威信机构.当局组织.官员评论性采访一级信源:官员二级信源:专家.学者三级信源:通俗人剖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2.信源和采访的陷阱:不成靠的消息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疏忽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好处而接收采访;为了小我出风头;一面之词)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遇1.什么样的人轻易接收你的采访?一一闲人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端有点畏惧并且很难.但是经由接洽,平顺地起动,打旌旗灯号灯.换挡,控转偏向盘,检讨内心器,变得天然. 假如你会怕接近生疏人,他们就很可能会谢绝答复.“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2.若何说服:1.组织上的安插,最大!!2.找中央人介绍3.德律风.写信或其他门路暗示他“你不接收我的采访是你的损掉”(留意立场)做足功课,看看本来的采访记载,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致是什么??)四.若何提问㈠提问的分类:1.凋谢式提问一一是指提出比较归纳综合.广泛.规模较大的问题, 对答复的内容限制不严厉,给对方以充分自由施展的余地.如许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经常应用于访谈的开首,可缩短两边心理.情感距离,但因为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是指比较具体.明白.规模较窄的提问,请求对方答复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冲破,经常应用于深刻追问或查证.核实, 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迟钝,要留意提问的角度和口吻.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答复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当争夺从被采访者那边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宜的描写或说明“怎么回事”“怎么会是如许”好的提问应当是“闭合式”和“凋谢式”很好的联合: (1)记者采访程度高下的试金石.(2)善问才干取得有消息价值的材料.(3)善问能进步采访效力㈡提问的方法1.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直言不讳,清洁利落,一般实用于一是记者熟习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硕的干部.学者;三是有工作的同伙.2.侧问.也叫径直法.记者提问从正面入手,经由径直,绕绕圈子, 然后才回到正题.比较合适于不擅长谈话的采访对象.比方先从气象.配合兴致等谈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3.反问.又称激将法.采访对象因为某方面的原因,不肯意答复, 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虑,不答复不成.这种情势罕有于谦逊不想谈.有挂念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4.追问.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内情毕露”,“打破沙锅问到底”.㈢提问的留意点1.问话方法不要让信源觉得重要,说服对方跟你谈天;2.问相干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大众关怀的问题3.问愚蠢的问题(多半被采访者同意跟一个愚蠢的和懂得情形的记者攀谈,而不肯跟一个自作愚蠢的人或傻瓜攀谈);4.提的问题要让被采访者觉得你是公平的5.提的问题要设法触发被采访者的声誉感和骄傲感;要让信源觉得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社会影响和威信,觉得他是作为专家被采访的;要让信源觉得他在为社会大众事业办事;6.要让被采访者觉得,他不答复你的问题,有损于他的大众形象;要让被采访者觉得在蔓延公理;要让被采访者感到到他的看法对大众很重要;7.在采访中发明新的问题:发明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明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遮蔽的问题.记者要有充分的预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被采访者不肯意同不熟习情形的或愚昧的人评论辩论深邃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趣话来.㈣提问的次序:1.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分列,以防在采访中忘却了问题;2.按问题重要性分列,以防采访时光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3.令采访者小我为难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记者与被采访者已经树立了某种互相信赖的关系.(即使在这个时刻, 被采访者决议终止采访,记者也已经获得了所须要的根本重要信息).㈤采拜访题的设计:你的读者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被采访者同意答复什么样的问题;最新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大众最感兴致的事实?问题要简短.直截了当.具体;不要提隐约.抽象.概念性的问题.问题越具体.越能获得具体的数字.事实;不问糟蹋时光的无意义的问题;不问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不问令被采访者为难或显示他愚昧的问题不要问有成见或成见的问题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能(二)培训目标:1.懂得什么是采访,采访要留意哪些要素.2.懂得根本的采访手段.培训过程:一.什么是采访采访,是为汇集消息素材而进行的查询拜访研讨运动,是消息写作的前提和基本,是以也是消息工作者必须娴熟控制的根本功.实行消息采访的具体情势,要因人因事而异,手段要不竭变换,形形色色.笔者以为,记者在采访中要留意以下三个方面的技能或艺术.1.奇妙发问提问是记者应用频仍的一种采访方法,提问得当会使采访运动事半功倍,还可融洽两边情感,创造一种优越的采访氛围.相反,假如记者东拉西扯,不着边沿,势必给采访带来阻力,甚至使对方产生腻烦情感,闭口不语.掌控主题.为确保采访的成功,记者要自始至终遵守采访主题进行发问,让对方在答复中尽量削减题外话.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答复或谈话要奇妙实时地加以禁止,不要形成问不合错误题的局势.2.验证求实在采访中经常碰到一些掌控不准的事实或情节,这时就须要记者在提问中核试验证.但这种验证必须天然,奇妙,最好在对方不知不觉中进行,不要把一大堆问题一会儿都摆出来,让对方无从答起. 有经验的记者碰到这种情形时本身心中稀有,依据提问的过程.氛围与情形,适可而止地一一进行验证.二.根本的采访手段所谓“全感采访”,就是记者深刻现场,用眼.耳.鼻.舌.身的全体感官,经由过程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消息事宜.场景. 人物进行周全的懂得.应用“全感采访”不但可以获得消息事宜及人物运动的根本情形,还可以捕获消息事宜.人物形象.运动情节, 甚至能透视出人物崇高的思惟境界.深刻现场是“全感采访”对记者的起码请求,也是“全感采访”的基本.但深刻现场仅仅是第一步,症结是现场感触感染.就是说,记者要在现场进行全方位的感触感染.充分调动听体的各类感到器官,进行懂得.体验.不雅察.搜刮.剖析,以此往返复复兴人或事物的神志.质地与质感,以便在文稿中更真实地再现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重复比较是消息记者在采访运动中经常应用的采访手段.为了采访到“政治上有效的,为大众所留意的,涉及最急切的”(列宁语)消息素材,记者要边采访边比较,经由过程比较肯定重点,不竭深化采访,以此来捕获更新颖.更重要.更具思惟性.指点性和重要性的消息素材.是以,比较的重点重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比政治上的重要性.一般采访都邑发明许很多多的消息素材,这时记者就要充分进行联想比较.起首用政治尺度比一比这些素材中,哪些素材或问题分量重,甚至能在社会上引起反应或震撼.有时也可将本次采访与曩昔采访中发明的邻近或相反的素材进行比较,以便从中发明分量较重或政治性较强的重大题材.比受众的广泛性.这种比较方法的原则,就是以宽大群众关怀的核心.热门.难点.新点的广泛性为尺度来进行比较,以便采访发明受众存眷度比较高的消息素材.比时效上的接近点,消息采访除了突发事宜和会议之外,一般不是当日产生当日采访的.是以,采访中必须时刻留意捕获时效上最新.比来的消息素材,经由过程比较,弃旧图新.须要时,也可以时效上的最新素材为由头,然后采访新近事宜或汗青事实,使之组成消息.这种以最新时效为由头的采访办法,往往可使汗青事宜起逝世复生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能(三)培训目标:1.懂得作采访笔记与记载的内容与种类.2.进修若何做笔记与记载.培训过程:一.笔记的记载内容1.记眼睛所见的有特点的事物(看到)人:表面特点.衣着服饰.神色举止物:外形.色彩.特点景:采访现场的情形.安插.陈设的特点天:气象特点对消息事物的影响地:现场的地理.情形.前提对消息事宜的影响2.记载被采访人陈述的说话(听到)记重点的材料:即事宜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点.症结点以及衔接点记人物的思惟和看法: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记人物活泼的有共性的说话记下全体重要讲话(引导人讲话.记者接待会的讲话)记下易忘点:数字.人名.地名.物名记下布景材料3.记下本身的所思.疑问点(想到)复核记载材料(采访停止时与被采访人.有关引导.知恋人复核)采访本切忌都记满,必定要预留必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便利采访过程中记载记者本身的思虑.疑问.备注.4..画记:它包含消息照片.消息录象以及现场作的丹青.平日是指绘图.请求:一快.二准.三形象.(比如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绘图对丰硕消息报导情势有明显感化.5.灌音记载:就是用灌音机或者灌音笔作采访记载.一些重要事宜和人物,特殊是人物专访经常应用灌音记载.好处:记载真实.精确,并且可以作为材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不雅察和思虑,也便利用于隐性采访.缺点:采访对象不必定顺应;后期整顿比较费时;灌音后果不必定好;装备本身须要预备充分.二.若何做笔记和记载没有强烈的目标和意图,没有有选择的加以记忆,就会消失记忆材料流掉的现象.解决办法是:学会记载.记载的几种重要方法:1.心记: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心理学叫“有意识记”.在以下情形下最好居心记:采访通俗群众,即闲聊;碰到的事实电光石火;受客不雅前提限制,便利用笔和纸作记载;(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肯接收采访或不许可作文字笔录.心记有什么好处?一.不轻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感;二.不轻易疏散记者不雅察和思虑的留意力;三.有些场合心记是独一的选择.心记的缺点:轻易忘却,不轻易控制2.笔记: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经由过程手中的笔,记载在采访本的记载方法.记笔记的情势:详记:“有闻必录”;简记: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重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出色的说话等;缩记:可应用一些本身创造的轻便的符号代替复杂的词句.如社会主义一一社〜;保持四项基起源基本则一一坚四〜等记者采访的技能。
记者采访时注意事项
![记者采访时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3a2f7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3.png)
记者采访时注意事项记者采访时需要注意事项众多,关键在于如何准确获取信息和面对采访对象,以获得有深度、有价值的报道内容。
以下为记者采访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事项:1. 提前做好准备:采访前应对要采访的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身份、背景和相关资料等。
这样可以避免采访时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提高采访的效率和质量。
2. 获取采访对象信任: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微笑、握手、问候等方式来拉近距离和疏导气氛。
在采访过程中尽量展现出友善、真挚的态度,以争取对方的合作和信任。
3. 尊重采访对象和道德伦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注意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和权益,避免触碰对方不愿意谈及的话题。
此外,还应遵守新闻伦理规范,对待采访对象要有尊重、公正和客观的立场。
4. 设定清晰明确的采访目标:在采访前应明确自己所追求的新闻主题和重点,将其转化为明确的采访问题。
这有助于提高采访的针对性和效率,避免采访偏离主题。
5. 提问技巧要娴熟:合理的提问能够引导采访对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回答,记者在采访中需要熟练掌握提问的技巧。
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对方的思考,也可以采用封闭性问题获取具体信息,还可以运用反问技巧推动对方深入解答。
6. 注意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在采访中,要注意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问题,避免模糊和歧义。
同时,要倾听对方的回答,并能追问和引导对方进一步解释。
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的熟练运用可以提高采访的效果。
7. 全程记录和留下证据:采访过程中可以使用录音、摄像等设备进行全程记录,以便回过头来回顾或者作为证据。
记者在采访时要合法合规地使用记录设备,并为采访对象提供充分的知情权。
8. 随时关注身边的新闻线索:在采访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收集身边的新闻线索,并且善于抓住机会进行及时采访。
这样能够拓宽采访的范围,增添报道的多样性和广度。
9. 客观精确地呈现事实:记者在采访中要保持客观、中立地呈现事实,避免个人情感和立场的介入。
准确传递信息是记者的职责和使命,应该尽力避免片面性或错误性的报道。
电视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艺术与技巧
![电视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艺术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9dca12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a.png)
电视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艺术与技巧在电视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艺术与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采访可以通过提问引发被采访者的积极回答,揭示出新闻事件的真相和内幕。
以下是一些关于提问艺术与技巧的重要要点。
1. 提问前做好准备:在采访前,记者应该对被采访者和相关话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记者提出更有深度和针对性的问题。
也可以避免提出一些被采访者已经回答过多次的常见问题。
2. 开放性问题:记者在提问时,应尽量提出开放性问题,而不是封闭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可以促使被采访者展开更多的思考和回答。
不要问:“你支持这项政策吗?”而是问:“请分享一下你对这项政策的看法和感受。
”3. 注意问题的逻辑顺序:记者应该按照逻辑顺序提问,从简单到复杂。
这有助于被采访者逐渐进入主题并提供一系列有关联的回答。
记者还可以根据被采访者的回答,进一步提问,深入挖掘信息。
4. 做好听的准备:在采访中,记者要随时保持警觉和专注,聆听被采访者的回答。
这有助于记者在之后的提问中,更具针对性和连贯性地延续话题。
记者可以根据被采访者的回答,提出一些关于细节、原因和效果的深入问题。
5. 避免过多主观色彩:记者在提问中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主观色彩。
提问应该客观中立,不影响被采访者的回答。
记者应该尽量依靠事实和证据提问,而不是过多的猜测和臆测。
6. 控制提问的长度和难度:记者在提问时要注意控制问题的长度和难度。
过长的提问可能会让受访者迷失在问题的细节中,无法回答。
过于复杂的问题可能会让受访者困惑和不知所措。
提问应该简洁明了,容易理解和回答。
7. 避免提问的重复性:一个问题只需要提问一次,不需要反复追问。
记者应该有条不紊地提问下一个问题,保持采访的流畅性。
如果有必要对之前的回答进行补充或澄清,可以在后续的提问中进行。
8. 稳定情绪和语调:在采访中,记者应该保持冷静稳定的情绪和语调。
过于激动或紧张的情绪可能会对受访者造成压力,影响回答的质量。
广播新闻的采访技巧与问题提问
![广播新闻的采访技巧与问题提问](https://img.taocdn.com/s3/m/f95f65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6.png)
广播新闻的采访技巧与问题提问在广播新闻报道中,采访是获取信息和呈现事实的重要手段。
一个成功的采访必须具备有效的技巧,并善于提问。
本文将探讨广播新闻采访的技巧和问题提问。
一、采访技巧1. 充分准备:在进行采访之前,记者应该充分准备,熟悉被采访对象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记者提问更具深度和相关性的问题。
2. 保持礼貌和尊重: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始终保持礼貌和尊重,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
这样可以使被采访者更加愿意回答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 听取被采访者的意见:记者应该听取被采访者的观点和意见,并尊重他们的立场。
这不仅有助于采集全面的信息,还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4. 避免干扰和干预: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避免对被采访者进行干扰和干预,尽量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
记者的职责是记录事实和真相,而不是对被采访者的答案进行干预或修改。
5. 提问技巧:在提问方面,记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a. 开放性问题:使用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被采访者更详细和全面的回答。
例如:“请您介绍一下您的观点是什么?”b. 进一步解释问题:如果被采访者的回答不够明确或完整,记者可以进一步解释问题,以便得到更准确的回答。
例如:“您所说的‘改革’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的改革?”c. 避免双重问题:记者在提问时应该避免双重问题,即在一个问题中包含多个问题,这样容易让被采访者困惑。
应该将问题分开,逐个进行提问。
d. 引导性问题:尽量避免使用引导性问题,即带有明确偏见或答案的问题。
这样可以确保被采访者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问题提问1. 关于事实和事件的问题:a. 事件的细节:可以询问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参与者等细节信息,以便搞清楚事件的全貌。
b. 事件的影响:可以询问事件对当事人和社会的影响,以便了解事件的重要性和意义。
c. 事件的结果和展望:可以询问事件目前的结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进行深入的报道。
2. 关于观点和态度的问题:a. 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可以询问被采访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立场,以便呈现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报社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探讨
![报社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b56340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b.png)
报社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探讨1. 准备充分在采访之前,一定要准备充分。
首先,了解要采访的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职位、背景、公司简介等等。
其次,做好预备性问题,让对象了解采访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以使采访更加顺利。
还需要准备好相关工具和资料,如笔记本、录音笔、照相机、在采访过程中用来记录信息和细节的便签等等。
2. 保持专业和谨慎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专业和谨慎。
在问问题时要注意话语的措辞,避免语言上的歧义或冒犯。
同时要着装得体,举止得体,以保持专业形象。
3. 认真倾听采访的关键是认真倾听。
听取对象的回答,在谈话中不要打断或干扰对象的思路。
当对象提出观点或意见时,一定要重视并记录。
在采访结束时,可以再次核对笔记和记录以确保正确性。
4. 保持耐心有些采访可能会有些艰难,需要保持耐心。
当对象不愿回答问题或是避免回答问题时,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或让对象感到放松和信任,以便得到更多的信息。
5. 问询敏感问题需要谨慎在采访过程中,针对一些敏感问题要谨慎处理。
例如,避免触及到个人隐私问题、个人喜好等等。
如果不确定能否提出某个问题,可以先试探性提问,如果对象不愿意回答,则可以放弃该问题。
6. 反馈新闻核实信息采访后要反馈新闻及验证信息,以确保准确性。
当记者将采访信息转化为新闻时,得到对象的许可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要核实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多个机会和渠道进行验证。
总的来说,在采访时,新闻记者必须保持专业和谨慎,认真倾听和保持耐心,同时要注意保护对象隐私。
最后要反馈新闻及核实信息,以确保准确性。
这些技巧将有助于新闻记者顺利完成采访任务。
记者必备的技巧
![记者必备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8452de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2.png)
记者必备的技巧
记者作为媒体的重要角色,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巧来进行报道和采访。
以下是记者必备的一些技巧:
1. 采访技巧:包括提问技巧、倾听技巧、引导对话、保持中立等。
记者需要学会提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被采访者进行深入阐述,同时要善于倾听和观察,收集信息和感知对话中的细节。
2. 快速思维和决断:记者需要快速反应和决断,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他们需要迅速评估情况、采取行动,并在紧迫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3. 坚韧的实地报道能力:记者需要到实地去采访,直接观察和体验所报道的事件或问题,以便给读者提供更真实、全面的报道。
实地报道需要记者具备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包括面对艰难条件、处理未知情况等。
4. 多媒体技能:随着媒体发展的多样化,记者需要具备多媒体技能,包括拍摄照片、录制视频、编辑和制作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内容。
这些技能可以帮助记者更好地展示和传递信息。
5. 跨文化沟通能力:在跨国或跨地区报道时,记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能在采访中避免误解和冲突。
6. 独立调查能力:记者需要具备独立调查能力,能够找到各种信息来源、收集证据、验证事实,并进行客观、全面地报道。
独立调查需要记者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不受外界干扰或压力影响。
7. 编写和编辑技能: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写作和编辑技能,以便将复杂的信息、事件或问题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文章或报道。
他们需要懂得如何组织信息、选取和展示重要内容,以及运用适当的语言和风格。
记者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包括了解新的媒体技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认知能力等。
新闻采访的讲究说话技巧话术等
![新闻采访的讲究说话技巧话术等](https://img.taocdn.com/s3/m/155241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2.png)
新闻采访的讲究说话技巧话术等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获取信息并报道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的说话技巧和话术的运用至关重要。
有效的采访技巧和话术可以提升采访者的沟通能力,增加采访对象的合作度,使采访过程更加顺利。
本文将探讨新闻采访中的讲究说话技巧和话术等重要因素。
一、简明扼要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言之凿凿和掷地有声的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采访者需要采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同时注意控制自己的说话节奏和语速,避免口头泛滥和罗嗦冗长。
同时,采访者需要学会适当使用一些修饰语,以使自己的问题更加生动有趣。
二、遵循开放式提问原则在新闻采访中,开放式提问是极为重要的技巧之一。
开放式问题可以使采访对象充分发表意见和观点,从而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与之相对,封闭式问题容易导致简单的是与非回答,限制对话的深入和丰富。
因此,在采访中,采访者应尽量使用开放式问题,给予被采访者更多回答的空间。
三、倾听是关键新闻采访的过程应是一种双向的沟通,而不应该仅仅是作者在说话。
倾听是采访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通过倾听,采访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被采访者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也能给采访对象提供尊重和关注。
当采访者能够积极聆听时,衍生出的问题更具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四、尊重采访对象在采访中,尊重是不可或缺的原则之一。
采访者需要对待被采访者以礼貌和尊重的态度,避免使用挑衅或冒犯性的言辞。
在提问时,采访者应该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尽量避免过多干扰或中断对方的思维。
同时,采访者还应该表现出对被采访者的敬意和感谢。
五、适应采访场景不同的采访场景可能需要不同的说话技巧和话术。
比如,在政治新闻采访中,采访者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政治背景和敏感问题,避免触碰敏感话题。
而在体育新闻采访中,采访者需要用一种轻松而亲切的语调与运动员进行交谈。
因此,采访者需要根据不同场景和对象的特点来灵活运用不同的说话技巧和话术。
六、应对突发情况在采访过程中,突发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而采访者需要学会应对这些情况。
记者采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记者采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8248e1e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e.png)
记者采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采访已经成为了记者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
采访是一门艺术,它需要采访者有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才能得到准确、完整的信息。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采访前的准备在采访前,记者需要对被采访者和相应的话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了解被采访者的身份、经历、职业背景等基本信息,以便更好地把握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其次,对话题进行深入了解,对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预测和准备。
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记者还应该在采访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工作,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或问法不当的问题。
二、建立和谐的气氛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谈话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建立这样的氛围,记者应该在采访前和被采访者进行简要的沟通,尽量亲和,以避免一些尴尬或不愉快的情况。
构建和谐的氛围会帮助被采访者更愿意与记者交流,从而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
三、问好问题在采访中,问题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采访结果。
一个好的问题是清晰、明确、开放式的,鼓励被采访者深入思考和分享个人经历。
此外,问题的提问技巧也非常重要。
提问的时候,避免重复问同样的问题,这样会让被采访者认为你没有做好准备,也浪费了双方的时间。
还要避免提出刻板、封闭和狭隘的问题,这会阻碍被采访者的思考和讨论,使采访失去了深度和意义。
四、保持沟通在采访过程中,保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必须让被采访者感到自己是一个尊重的对象,并告知他们采访的主题和目的。
在沟通过程中,采访者应该耐心听取被采访者的回答,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再次确认。
五、及时整理和反馈采访结果在采访结束后,采访者应该对采访内容进行及时整理,并对采访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个人。
如果发现信息有遗漏或不准确,记者应该及时与被采访者联系并更正。
综上所述,记者的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掌握这些技能,才能在采访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对于初学者来说,采访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相信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17f7753804d2b160b4ec061.png)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一、好奇和怀疑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好奇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怀疑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根据主题确定信源事实性采访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评论性采访一级信源:官员二级信源:专家、学者三级信源:普通人分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信源和采访的陷阱: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
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
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
“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如何说服: 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2、找中间人介绍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四、如何提问提问的分类: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
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最好的提问应该是“闭合式”和“开放式”很好的结合:(1)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小记者采访的基本常识与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基本常识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d0df2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9.png)
小记者采访的基本常识与技巧一、采访准备1.了解被采访对象:在采访前,尽可能了解被采访对象,包括其身份、经历、成就等信息。
这将有助于你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
2.研究专题:对于要采访的专题,要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掌握基本信息。
3.准备问题清单:根据目标,准备一个问题清单。
问题要有针对性,涉及专题的不同方面,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被采访对象。
二、采访技巧1.建立关系:采访开始时,要先与被采访对象互相打招呼,建立一定的关系。
可以简单介绍自己,诚恳地向对方说明采访的目的。
2.提问技巧:a.开放式问题:这类问题需要被采访对象做详细阐述,例如:“请您介绍一下您所从事的项目。
”b.封闭式问题:这类问题需要被采访对象回答“是”或“不是”,例如:“您是如何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的?”c.追问问题:根据对方的回答,进一步发问,挖掘更多细节信息。
d.尊重对方:采访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隐私和感受,不要问及过于私人或敏感的问题。
3.倾听能力:在采访过程中,要学会倾听。
不要急于下一个问题,要耐心聆听被采访对象的回答,深入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4.灵活应对:采访过程中,情况可能出现变化。
作为小记者,要具备灵活应对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顺序或提问方式。
5.记录采访内容:为了准确记录采访内容,可以使用录音设备或多备几支笔。
同时,可以在采访过程中记下关键信息或引人注意的细节。
三、礼仪与态度1.准时到达:尊重他人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小记者,要准时到达约定采访地点。
2.精心打扮:穿着整洁、得体。
这样可以给人留下积极的印象。
3.礼貌待人:在采访过程中,要礼貌对待被采访对象和陪同人员,不要急躁或随意妄为。
4.认真记录:采访过程中,要严谨认真地记录采访内容。
避免漏掉重要信息或产生误解。
5.感谢和致意:采访结束后,要感谢被采访对象的合作和提供信息的机会。
四、采访后处理1.整理资料:采访结束后,要仔细整理采访所得的资料,包括笔记、录音等,并做好备份。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2deb43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4.png)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采访:常识与技巧
采访是一项技术活动,是一种向特定被访者收集信息的工作,它本质
上是一种对话。
因此,有效地进行采访和编写优秀的采访文章需要一
些常识和技巧的支持。
一、常识
1. 做好准备:采访者应有足够的知识,以便对被访者提出具体而有价
值的问题,并潜心研究被访者的背景、过去、现在及未来,以期了解
整个概况。
2. 掌握受访者的利弊:采访者要了解被访者的自身利益,以及担心的
是什么,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控制被访者的态度,实现公平的采访。
3. 注意对受访者的尊重:对受访者的态度应表现得非常尊重,使其保
持在采访的主导地位,这也有助于获得信任,以便获取更多的资讯。
二、技巧
1. 展示准备:在访问中,将预先准备的有关被访问者的背景和资料介
绍给他,以表示你对他很有研究,并给他印象,以增加对对方的信任。
2. 理解心理:避免冲突和风险,积极地支持要多给予肯定,有助于降低他的焦虑和紧张。
3. 保持不断的反馈和检查:在质询过程中,仔细听取被访者的回答,以确保正确。
不断地与被访者交流,以帮助他放心地发言。
4. 有效地记录:在采访时,采访者必须记录被访者的答案和观点,妥善保存录音、录像等记录,以备之后进行校对。
采访是一项复杂的技能,必须在采访当中保持超集的把握,才能获得更多丰富、客观的信息。
记者在采访中应充分展示他的才智,避免过度的表现,并将书面的工作和实践的技术有机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能够收获内容丰富、质量高的采访文章。
记者采访技巧
![记者采访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30ae0e70975f46527d3e1ae.png)
• 一、要通过提问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从而拉近 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被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有 的很容易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这时可以用 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 • 二、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 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 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 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 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 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 • 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 第一句话。 • 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 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 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 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 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 语的特点:有时间(when),地点 (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
• 同时,在采访中还要用好眼神、表情、手 势等体态语言,比如,关注的眼神、倾听 的姿态、善意的微笑、恰当的手势,这些 无声语言与巧妙的提问相结合,能传达出 更为丰富的信息,收到满意的效果。所以, 只要在这几个方面狠下工夫,就能在写作 时避免采访到的素材带有片面性或失实性。
简讯的写法和技巧
• 简讯的格式: • (1)标题 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 • (2)导语 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要 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简讯的最基本内容。 • (3)主体 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 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 (4)结尾 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 讯可无结尾。
(一)标题
• • • • •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 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 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必须有--何人(物)who 做何事what,必须简洁、准确。如: 专家(who) 解惑:孩子到底能不能打(what)(2008年10月 01日 来源:新华社)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85b880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8.png)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采访中,记者应如何提问呢?提问又有哪些技巧呢?一、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1、分析选题,确立要点采访选题确定后,记者要进行深入分析,挖掘选题的深刻内涵以及受众感兴趣的点,以确定采访要点,寻求切合的采访提问角度。
这是记者采访前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在此基础上,记者需列出详细采访提纲,将要点事先记录下来。
2、了解背景,深化主题背景材料是指一切与采访对象有关的非直接性资料,包括与选题相关的业务知识、政策法规等。
记者采访前认真研究了解背景,能够丰富、加深对采访对象的认知,深化报道主题,拓展节目内容,引发观众收视兴趣。
3、研究对象,以利交流采访中,记者要努力与采访对象缩短距离,加强沟通与交流,增强采访对象的信任感,从而有效调动采访对象的积极性。
同时,记者不仅要熟悉采访对象的生平事迹、职业特点、专业特长、文化素养,还要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家庭、语言表达习惯等。
笔者在援藏工作期间,曾采访了拉萨二中数学教师强珍。
采访前,笔者了解到强珍老师不善言辞,所以没有一上来就提出问题,而是首先引导强珍老师谈谈自己的学生。
一提起自己那些活泼可爱的学生,强珍老师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可以说是如数家珍,言谈话语之间流露出对学生们的一片真情。
由于采访对象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所以那次采访非常顺利。
二、针对采访对象不同,设计提问采访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
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一问一答,是人际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
因此,记者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采访对象不同,提问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记者要耐心进行启发,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因初次接触而感觉有些难为情,显得有些腼腆的采访对象,记者不妨多与采访对象聊聊日常的生活、工作,“拉拉家常”;对于平时说话头头是道,口才很好,一旦面对话筒便张口结舌,显得非常紧张的采访对象,记者不妨先与采访对象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以缓解对方的紧张情绪,解除思想负担;而对于那些非常健谈,口若悬河,但却常常“所问非所答”的采访对象,记者要加强引导,选择时机插话,因势利导地切入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者采访的常识与技巧
提问的分类:
1. 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 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
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
提问的方式
正问。
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
侧问。
也叫迂回法。
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
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
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
反问。
又称激将法。
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
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追问。
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
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感到紧张,说服对方跟你聊天;
问相关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
问聪明的问题(多数被采访者愿意跟一个聪明的和了解情况的记者交谈,而不愿跟一个自作聪明的人或傻瓜交谈);
在采访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掩藏的问题。
记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
被采访者不愿意同不熟悉情况的或愚笨的人讨论深奥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妙语来。
提问的顺序:
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
令采访者个人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
记者与被采访者已经建立了某种相互信任的关系。
(即使在这个时候,被采访者决定终止采访,记者也已经获得了所需要的基本重要信息)。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
二、消极应付采访。
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
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
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
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
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
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
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
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
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
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
笔
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
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
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
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
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
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
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
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
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