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之道是根本,只有抓住“本”,“末”才能产生,用王弼的话讲就是“举本统末”,“举本”才能“统末”。
其次,书院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个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 不管你的资质、身份如何,都是“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同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充分发挥每 个学生的特长。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中国的传统教育和西方的教育传统完全不一样,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就是开启了一个误区。 B.朱熹的六条读书方法,从学习到实践都提到了,这体现了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 C.只要一个人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就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 D.已有的教育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新思维都会影响我们对传统书院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此外,书院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自学为主,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自由讲学。这是书院非常好的传统。书 院的精神是:注重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
最后,书院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是 的,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古人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近百年来,我们批 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国同构,不能否认家国同构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维 度,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把官员、百姓的关系纳入“父母、子女关系”中,就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 女永远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有这一层关系,恐怕比雇佣关系要好很多。所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 简单化。当今教育非常需要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的书院传统。 传统书院里所有的老师同学同学习、同 探讨、同游乐,现在还有多少地方能这样做呢?
2019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传统书院的精神 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非常重视教育。《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为 “立国之本”的教育 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 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 误区: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 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在知识教 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也 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 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 成;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这都 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 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就是为学之方,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 首先,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 的人。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 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
错在说法绝对,“只要……就”根据原文应改为“如果……也”。
2. C。文章是立足于传统教育的立场。 3. B。“保证得到施展”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六段只强调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D.家国同构是很复杂的问题,密切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1.D。解析:A 项错在“完全不一样”,范围扩大。原文第二段是“西方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 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B 项
错在以偏概全,“朱熹的六条读书”仅仅是为学之方,而不是为人之道,而书院的根本精神包涵两者。C 项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多个维度审视书院的传统精神,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传统书院的师生关系。 B.文 章围绕着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展开,并由此指出了中国当代教育界所存在的问题。C.文
章在叙述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书院教育的精神,彰显了立足中国当代教育的立场。
D.对于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文章先交代理念和宗旨,接着逐层分析,最后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再次,书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点就是启发式教育。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调动学习的 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然后才有“引而不发,跃如也”。因此,学子一定要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 老师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传统的书院教育都是自觉自愿的,古代常见学子背着粮食跑到深山老林来求 学,主动性很强,做老师的就爱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才能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有了自觉性、主动性, 学生才可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学子没有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启发也没有用。因此,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 的关键。 B. 如果当代教育能够践行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那么每个学生的才华就可以保证得到施展。 C.只有同窗、师生之间相互切磋,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才能自由讲学,避免灌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