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主要疾病防治大全

合集下载

蛙的病防

蛙的病防

3.投喂优质的饲料
饲料必须保证新鲜,同时还要求营养的平衡和全面。研究表明、蛙的烂皮病与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D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促进蛙的健康快速生长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经几年的研究表明,在蝌蚪饲料中添加蛙用碘以补充碘及其他微量元素后,可明显增强蝌蚪的体质和提高其变态成活率。
(三)敌害幼蛙阶段的主要改害有蛇、鼠,它们窜入池内,吞吃幼蛙,防治方法:经常巡视捕杀;有条件的可在池面铺上铁丝网;或在蛙池外壁涂上水泥,使池外壁光滑,蛇、鼠即难沿外壁爬入池内。
(四)病害
1.红腿病该病由病毒引起。病蛙腹部及腿部肌肉呈现点状充血,肌肉呈红色,蛙体瘫软无力,活动迟钝、拒食,几天后死亡。防治方法:一是将病蛙捞起,放在10%~15%的盐水中浸泡15分钟,2天后可治愈;二是把蛙移入另一池中,再用万分之一的硫酸铜溶液全池喷洒。
蛙的健康养殖与疾病预防
作者:佚名 来源:饲料添加剂网 发布时间:2009-10-5 16:55:10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在养蛙业的发展过程中,病害给广大养蛙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蛙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蛙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蛙本身的健康状况及其生活环境和养殖者的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由于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其特有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使得蛙一旦发病后,治疗较为困难。因此,对养蛙者而言,应改变以前蛙病防治单纯依赖药物的传统观念,向着全面预防、健康管理的方向发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蛙的健康养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甚至杜绝病害的发生。
在众多的水产养殖品种中,蛙是一种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但由于近几年来,蛙的近亲繁殖现象十分严重,使得蛙的品质下降,抗病力强的优势已逐渐消失,因此,极力避免近亲繁殖,改良蛙的品质,提高机体抗病力,是减少蛙病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蛙类病害防治常用药品以及蛙类常见疾病的防治

蛙类病害防治常用药品以及蛙类常见疾病的防治

蛙类病害防治常用药品以及蛙类常见疾病的防治蛙类日常疾病防治用药在总体方面分成外用消毒药与内服药两大类。

一、外用消毒药这类药物主要是一些氧化剂(高锰酸钾、硫酸亚铁)、碱类(生石灰)、氯制剂(漂白粉、优氯净、强氯精)等药物,它们对于病原体和机体的组织细胞都有损伤,所以不能让它们进入林蛙体内,其只能用于体表及环境的消毒与灭菌来达到消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1.养殖池塘面积和用药量的计算要准确计算出药物的需要量,应先计算出池塘的水体积。

(1)池塘水体积(立方米),池塘面积(平方米),平均水深(米)。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克=1000毫克。

(2)所需用药量(毫克)=池塘水体积(升)×需要药物的浓度(毫克/升)(3)池塘水面积(平方米)的计算: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池塘水面积(平方米)=水面长(米)×水面宽(米)②圆形的池塘水面积(平方米)一π×R2。

式中:π为常数=3.1416;R=池塘半径(米)③三角形的池塘水面积(平方米)=1/2h(米)×b(米)式中:h=高(米);b=底边(米)。

④如遇到不规则的池塘,可先把池塘分成若干个比较规则的不同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再分别测得各部分形状面积,然后将其相加即为总面积。

(4)测定池塘水深时,先要测得池塘较深部分和较浅部分水深,然后计算平均水深。

2.池水和用具的消毒(1)生石灰:按每立方米池水加生石灰25克,用少量水溶化后,均匀泼洒入全池。

(2)漂白粉: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漂白粉0.6克计算,用少量水溶解并搅匀,均匀泼洒入池。

用具消毒时,浓度为5%,浸泡10分钟。

(3)高锰酸钾: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8克计算,溶于少量水后,均匀洒入全池。

用具消毒时20×10-6,浸泡10~20分钟。

(4)硫酸铜:疫病期池水消毒,浓度为1.4×10-6;用具消毒浓度为10×10-6,浸泡10~20分钟。

青蛙软体病的症状及解决方法

青蛙软体病的症状及解决方法

青蛙软体病的症状及解决方法青蛙软体病(Ranavirus)是一种常见的青蛙疾病,由青蛙病毒引起。

这种疾病会导致青蛙免疫力下降,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症状,甚至可以致命。

本文将探讨青蛙软体病的症状和解决方法。

青蛙软体病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改变:受感染的青蛙通常会出现皮肤上的溃疡、水泡或红斑。

这些症状最常见于四肢、腹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

2. 呼吸困难:青蛙软体病会影响青蛙的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困难。

受感染的青蛙通常表现为气喘或呼吸困难。

3. 行为异常:受感染的青蛙可能会表现出行为异常,例如食欲减退、活动减少和无力等。

一些青蛙甚至会出现痉挛或抽搐。

4. 眼睛症状:青蛙软体病还经常引发眼睛症状,如眼球浑浊、眼部肿胀和流泪等。

这些症状可能影响青蛙的视力。

5. 死亡: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青蛙软体病可能会导致青蛙的死亡。

这种疾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对整个青蛙群体造成重大伤害。

那么,面对青蛙软体病应该如何解决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策:1.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和卫生防控,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保持养殖水池的清洁和水质的稳定,定期对池水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 隔离和检疫:在引进新的青蛙时,应严格进行隔离和检疫,确保其身体健康且不携带病毒。

新引进的青蛙应在一段时间内独自隔离,观察是否出现症状。

若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或排除。

3. 提高养殖水质:保持合适的水温、pH值和氧气含量,提供清洁的水质环境有助于青蛙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一旦发现养殖水质异常,应及时进行调整,以减少青蛙软体病的发病率。

4. 强化营养管理:合理的饲养方式和科学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青蛙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要确保青蛙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青蛙进行适当饲养。

5.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青蛙出现青蛙软体病的症状,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和防衰剂等,具体治疗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养殖环境来决定。

牛蛙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

牛蛙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

(1)牛蛙蝌蚪期的疾病①车轮虫病:患病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肉眼观察可见尾鳍黏膜发白,尾鳍组织破坏,严重时,全部尾鳍被腐蚀。

蝌蚪游动缓慢,漂浮于水面,不摄食,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减小养殖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空间;蝌蚪放养前全池泼洒硫酸铜,每立方米水用药0.7克,或在患病蝌蚪池洒5:2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使池水含药浓度为0.7-1 ppm.可有效地治疗车轮虫病。

②气泡病:患病蝌蚪肠道充满气泡,腹部膨胀,身体失去平衡浮于水面,如不及时抢救,会引起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不用未经发酵的肥料培肥水质,池中腐殖质不能过多,干粉饲料要充分泡湿后才能投喂,投饲量要适当。

对水生植物过于繁殖的池,在高温期间每2~3天换新水一次,并搭凉棚遮阴,可防此病发生。

如发现有气泡病发生,应及时向池中注入新水,防止病情恶化,并将蝌蚪捞出置于新鲜水中暂养1-2天,不投饵,或将蝌蚪置于清水中用20%硫酸镁溶液浸泡,两天后再放回蝌蚪池,疗效较好。

用食盐水泼洒也有疗效。

③舌杯虫病;多发生在水质差、饲养密度大的蝌蚪池,传播很快。

舌杯虫多寄生于蝌蚪尾部,严重时遍布全身,肉眼观察可见体表长满毛状物,很像水霉。

患病时每立方米水体遍洒0.7-1克硫酸铜,疗效很好。

④锚头蚤病:寄生蝌蚪躯干与尾交界处的略微凹陷部分,寄生部位肌肉组织发炎红肿,严重时溃烂。

寄生1-2个锚头蚤,蝌蚪生长停滞,寄生3-4个时,很快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患病蝌蚪用l/l00000-1/50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2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2-3天,虫体在丽星期以后陆续死亡。

蝌蚪在浸洗时会出现浮头现象,应用清水洗掉鳃上少量被氧化的黏液和沉积的微量二氧化锰,以保证鳃的呼吸正常。

(2)成蛙期的疾病红腿病:病症:病蛙行动迟缓,食欲下降。

病蛙腹部及大腿内侧皮下点状出血,病重时,腿部肌肉明显充血。

常与肠胃炎等病并发。

防治方法:外用碘王消毒,在蛙饲料中拌入氟苯尼考或者止痢肠炎宁+高能免疫vc投喂一周。

青蛙感染疾病怎么办?青蛙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

青蛙感染疾病怎么办?青蛙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

青蛙感染疾病怎么办?青蛙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青蛙是非常好的养殖项目,不仅能够满足市场对青蛙肉的消费需求,还能改善野生资源环境,因此吸引了许多养殖户养殖。

而在青蛙的养殖过程中,也常会感染疾病,常见的有红腿病、气泡病等,需及时防治。

那么,青蛙感染疾病怎么办?现将青蛙常见疾病的病症与防治介绍如下。

一、红腿病病症:病蛙个体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肛门有带血的黏液。

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新,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时、定量投喂食物,及时将发病个体分离治疗并控制疾病蔓延,发病初期100克10%恩诺沙星+160克肽酶激安拌20千克饲料投喂。

二、气泡病病症:蝌蚪肠道充满气体,腹部膨胀,身体失去平衡仰浮于水面,严重时,膨胀的气泡阻碍正常血液循环,破坏心脏。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新,控制池中水生生物数量,将发病个体用捞网捞出来放到清水中,部分个体会自行痊愈,也可向养殖池加入食盐进行缓解病情,每立方米水体加食盐15克左右。

三、脑膜炎病症:病蛙精神不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发病蝌蚪后肢、腹部和口周围有明显的出血斑点,“歪头”和眼球“白内障”是其典型症状。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100克盛弗康+160克肽酶激安拌20千克饲料投喂,发病高峰期100克盛弗康+200克均克+160克肽酶激安拌10千克饲料投喂。

四、水霉病病症:蝌蚪和蛙体消瘦,烦躁不安,皮肤、肌肉溃烂。

防治方法:运输、分池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造成外伤,一旦发病可按每立方米水体使用500毫升盛荃安进行全池泼洒。

五、烂皮病病症:发病早期病蛙皮肤局部充血、发炎,有时仅嘴尖前部溃烂而身体皮肤完好,严重时全露出鼻骨,行动迟缓,精神不振,停止取食,体表多处溃烂。

防治方法:发病后要及时进行水体消毒,并在饵料中拌加100克10%恩诺沙星+50克畅宁+160克肽酶激安拌20千克饲料投喂。

【本人结语】做好青蛙疾病的防治工作,是青蛙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引起重视。

青蛙养殖连载六(第六章青蛙的常见疾病)

青蛙养殖连载六(第六章青蛙的常见疾病)

青蛙养殖连载六(第六章青蛙的常见疾病)第六章青蛙的常见疾病养殖任何动物,其疾病都是以预防为主。

虽然青蛙的疾病比较少见,为了帮助大家在万遇上疾病时能及时识别并及时进行治疗,这里特将几种蛙类的常见疾病进行整理介绍如下:1、红腿病1)病因:红腿病又称败血症,为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病。

其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等革兰氏阴性菌。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染快,死亡率高。

2)症状:发病个体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肛门有带血的黏液。

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

剖检以后可见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脾、肾肿大并有出血点,胃肠充血,并充满黏液。

防治措施: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时、定量投喂食物,及时将发病个体分离治疗,控制疾病蔓延。

(4)治疗方案:发病初期,可采用如下方案:lOOglO%恩诺沙星(市场上此类产品假货较多,需选用正规大厂)+160g肽酶激安,拌20kg饲料,用一个疗程,一个疗程 5 天。

同时,用盛典全池消毒,5OOml 盛典,用2OOO 立方米水体。

2、气泡病气泡病为蝌蚪常见病,及时诊治很容易治愈,但是如果诊治不及时也会造成大量死亡。

1)病因:水中浮游植物多,强烈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引起水中溶氧量过分饱和;用土池时,地下水含氮过分饱和,或地下有沼气;温度突然升高,造成水中溶解的气体过分饱和;这些过分饱和的气体形成气泡,蝌蚪取食过程中不断吞食气泡,气泡在蝌蚪消化管内聚集过多便引发气泡病。

2)症状:蝌蚪肠道充满气体,腹部膨胀,身体失去平衡仰浮于水面,严重时,膨胀的气泡阻碍正常血液循环,破坏心脏。

解剖后可见肠壁充血。

3)防治措施: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控制池中水生生物数量。

发现气泡病可以将发病个体用捞网捞出来,放到清水中, 2 天不喂食物,部分个体会自行痊愈。

另外可以克左右。

向养殖池加入食盐进行缓解病情,每立方米水体加食盐153、脑膜炎(“歪头”“白内障”)脑膜炎是近年来遇到的一种新病,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死亡率较高、难治愈等特点。

林蛙养殖常见病

林蛙养殖常见病

常见蛙病及防治对策1. 红腿病胡成钰(2000)确认该病的病原体为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caleoacericus)和嗜水气单胞菌红斑、肿胀,部分蛙趾指充血或溃烂,不活跃,不吃食。

剖检可见腹腔有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内空虚,出血发炎。

防治:监测水质,定期换水,保持良好水质,用1.5 mg/L硫酸铜全池泼洒,2mg/L漂白粉溶液或30mg/L生石灰进行池水及池埂的消毒。

隔离发病蛙,用 0.1%-0.15%的食盐水浸泡,也可用20%磺胺类药液或每公斤加18万IU青霉素和4万IU链霉素合液浸泡10min,3d为1疗程,每天在饲料中加土霉素 0.2g/kg蛙重,分2次喂,3d 为1疗程,治疗细菌的感染。

胡成钰报道,经药敏实验表明:红腿病的2种病原体共同敏感的抗生素主要有卡那霉素、氯霉素、土霉素、诺氟沙星、新霉素。

因此可用这些抗生素防治红腿病。

2. 肝肿大病陈晓风、陈祈辉等确认其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mas hydrophila)。

肝肿大病也是一种高死亡率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患病蛙外观呈现肥胖症;后肢粗大,手压有硬肌肉感,皮肤不明显充血而呈微红色;在全身各处,出现形状、大小不规则的表皮溃疡瘢,在高温期,溃疡瘢小或不明显,在气温较低时(<20℃)溃疡处大且深,剪开双腿皮肤可见皮肤内侧血管充血,肌肉呈淡土黄绿色,似被胆汁所染。

内脏解剖发现,腹部皮肤内侧血管充血,肝脏极度肿大,达正常水平2-3倍,呈灰白色、土黄色或青灰色,胆肿大呈浅绿色;病蛙呈现全身性充血感染状态。

防治:可用卡那霉素、青霉素、氯霉素等治疗,注意消毒水体,交替、轮换使用药物。

3. 腐皮病(又叫烂皮瘸、脱皮病)其致病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克氏耶尔森氏菌。

该病流行广、传染快、难以控制,死亡率极高,包括营养性腐皮性。

发病初期,病蛙头部背面,背部和躯干部皮肤失去光泽,皮肤温度降低,底色变黑,出现白斑花纹,随后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显露肌肉,眼球逐渐变白,食欲减退至停食,严重者死亡。

蛙类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蛙类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蛙类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24期虎纹蛙、黑斑蛙、美国青蛙、牛蛙等蛙类已开展人工养殖,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蛙类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疾病的发生与危害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蛙红腿病、腐皮病、脑膜炎这三种细菌性疾病的流行,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与查询资料,对蛙类养殖中三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病原与流行情况、主要症状、防治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上述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蛙红腿病1.1病原与流行情况该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或醋酸钙不动杆菌。

外伤、水质恶化、养殖密度过大等为该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蛙红腿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流行于3-11月,5-9月为发病高峰期。

流行水温10~30℃,20~30℃发病更为普遍和严重。

蛙红腿病发病率一般为20%~80%,死亡率可达80%。

1.2主要症状病蛙活动能力较差,表现为呆滞状,食欲减退甚至丧失,腹部膨胀。

四肢腹面明显充血、出血,后肢红肿,可见红斑或红点。

部分病蛙还伴有皮肤溃烂、肛门红肿等症状。

对病蛙解剖,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或微红色腹水,肝、脾、肾等实质器官肿大,表面有出血斑,严重者表现黑紫色。

1.3防治方法预防方法:红腿病常在水温、pH变化较大的季节交替时期暴发。

红腿病传染性强,被致病菌污染的水体和排泄物,未及时捞出的死蛙均可造成该病的传播。

对此,在红腿病暴发高峰期,应加强管理与防疫工作。

①蝌蚪在入池前,可使用复合碘(2%有效碘)进行浸泡消毒,避免将致病菌携带入蛙池。

②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饵料台上残留饵料。

特别是在雨后,注重对水体的消毒,可选用适量的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

③定期使用三黄散、板黄散等中草药制剂拌料投喂,每个月2次,连用5天,起到保肝护胆、增强疾病抵抗力的作用。

治疗方法:①可选用生石灰(30g/m3)、复合碘(2%有效碘,500mL可用2000m3)进行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2~3次。

青蛙疾病--彭张华

青蛙疾病--彭张华
青蛙疾病防治技术 彭张华
蝌蚪水霉病
病菌:水霉菌,寄生虫 症状:白尾巴,全身长白毛物。 病期:刚孵化到出脚前,5月中旬前,水温在25度以下易发病。 预防:小苏打加盐外泼,或者神农百果露等外泼。 治疗:神农百果露2瓶+舒肤加1瓶,泼洒5亩。
蝌蚪患病,游动迟缓,尾巴发白如棉 絮状
蝌蚪胀肚子
症状:肚子鼓涨,嘴部、尾部充血。 病期:孵化后到出脚前都会发生(5月底前)。 预防:水质保持肥爽,定期换水 治疗:外泼神农百果露+黄氏琼浆。
蛙的肠胃炎
病菌:大肠杆菌,寄生虫,真菌,药物
症状:急性:蛙流口水肚皮发红,腿部内侧发红 慢性:拉稀,脱肛 门,吐胃。
病期:中大蛙(6、7月份)
预防:投料遵循轻重缓急,降温前减料,并添加免疫双抗和黄氏琼 浆
治疗:减料,内服:“免疫双抗”+诺氟沙星。“派尼酸碘”消毒。
青蛙低头伏 地,化脓性 肠胃炎,肠 胃套叠、糜 烂,有少量
外部腹部 膨胀,
严重腹水
蝌蚪气泡病
症状:肚子鼓涨朝天,翻斜着游动
病期:中期蝌蚪(5月份) 预防:减少水中藻类放氧,提前投喂
治疗:神农百果露1瓶泼洒1亩池塘。
蝌蚪败血症
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变异型,水质
症状:肚皮臌胀充血,排泄口和后腿红肿,腿部肚子内胀水,眼球爆裂 发白,有打转,趴岸边现象。
病期:变态期前后(5月中旬左右);
腹水。
蛙的红腿病
病菌: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
症状:蛙流口水肚皮发红,腿部内侧发红
病期:中免疫双 抗和K3粉
治疗:减料,内服免疫双抗+金维康+甘泰乐+恩诺沙星;先“派尼 均安”消毒,再泼洒“派尼酸碘”。
变态期红腿
肠炎引起的红腿,导致红 腿及腿部浮肿

我国养殖蛙类的常见疾病及防治建议

我国养殖蛙类的常见疾病及防治建议

CHONGQING FISHERIES我国养殖蛙类的常见疾病及防治建议朱成科',戴鑫彳(1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重庆荣昌402460;2重庆市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潼南402660)青蛙、牛蛙等蛙类由于其营养价值高、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多种维生索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牛蛙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0世纪50年代末引入我国。

牛蛙具有生长速度快、高产高效等优点,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现已经成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青蛙养殖因为国家政策原因没有得到推广,近几年随着一些地区的放开,青蛙养殖也备受推崇,出现了稻田养蛙、网箱养蛙等多种养殖方式。

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的增加,蛙类的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而细菌性疾病和病毒病已成为制约中国蛙类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笔者通过査询相关资料及考察,总结了一些蛙类常见疾病防治知识和读者分享,希望能对蛙类养殖提供一些帮助。

1细菌性疾病1.1腹水病蝌蚪腹水病主要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引起,蝌蚪感染后,游动无力,反应迟钝,浮于水面,不久死亡。

主要预防与治疗措施:采用聚维酮碘进行池水消毒(lg/n?),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保肝宁、恩诺沙星、双黄连以及食盐的混合溶液(比例4:1:4:5),连续投喂5天-6天,之后进投喂双黄连和保肝宁,直至腹水病症状消失。

1.2烂勰病蝌蚪烂鲍病主要由黏球菌感染蝌蚪鲫引起,患病蝌蚪会出现餾丝腐烂发白、粘液增多、呼吸困难、离群浮游于水面,往往引起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若病菌感染其他部位如体表,贝!I会弓I起白斑病等症状。

预防及治疗措施:(1)全池采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处理(优氯净0.5mg/L或者漂白粉1 mg/L),连续处理3天-4天;(2)采用盐酸土霉素或卡拉霉素或氧氟沙星等拌饲料投喂(盐酸土霉素30mg/kg-50mg/kg;卡拉霉素10 mg/kg-30mg/kg;氧氟沙星10mg/kg),一天一次,连续投喂3天-5天即可见效;(3)采用中草药黄连、五倍子、大黄和黄苓煎汁浸泡(其中每升水中含黄连15mg、五倍子4mg、大黄3 mg-5mg、黄苓3mg-5mg),连续浸泡3天即可。

蛙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蛙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蝌蚪期1. 红肚子病发病的蝌蚪肚子颜色发红,有的还有血丝状的红色,一般还拌有腹部膨大。

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这是蝌蚪期最影响成活率的疾病,死亡率可以高达80%以上。

治疗方案:(1)先外用生石灰或消毒液消毒。

(2)氟苯尼考3g+黄连解毒散5g+ 异丙肌苷3g,拌1kg饲料,连续投喂7天。

2. 缩尾主要症状是蝌蚪的尾巴变得很短,主要发生在蝌蚪体长5公分左右的时候,蝌蚪游泳困难,长时间的少量死亡。

主要原因有3个:1.饲料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A和C。

2. 代谢障碍,体内激素合成不足。

3.寄生虫寄生,比如车轮虫等。

治疗方案:(1)先外用消毒或杀虫。

(2)异丙肌苷3g+黄连解毒散5g+金芪维他3g,拌1kg饲料,连续投喂7天。

3. 变态障碍从蝌蚪变态到牛蛙的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影响成活率的环节。

再这个过程中,常见有3种情况。

1.不能变态,不长出四肢。

2.四肢不能全部长出来,有2只,甚至长3只。

3.四肢正常长出来,但是尾巴不能脱落。

以上三种畸形情况,都是无法养大的。

主要原因和缩尾现象一样。

治疗方案:(1)先外用消毒或杀虫。

(2)异丙肌苷3g+黄连解毒散5g+金芪维他3g,拌1kg饲料,连续投喂7天。

成蛙1.红腿病红腿病是牛蛙在幼蛙和成蛙阶段的主要病害。

腿底侧、后肢、腹下皮肤有红点或红斑,或呈弥漫性红色。

有的病蛙指、趾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或皮肤溃烂,腹部膨胀,伴有水肿或肝炎、肝坏死等病。

传染性很强,几天之内,会使整个蛙池的蛙全部死亡,此病多发生在养殖牛蛙过密的池中。

病因: 嗜水气单胞菌、乙酸钙不动杆菌、病毒所引起,流行期5~10月份,5月份是重点防治季节。

预防:(1)定期换水,及时清除剩余饵料,保持水质清新、饵料卫生。

(2)控制养殖密度。

(3)引进蛙卵、蝌蚪、幼蛙要检疫,避免带入病原。

(4)保证饵料质量,合理饲喂,每一公斤料添加异丙肌苷1g增强蛙体抵抗力。

(5)定期进行药物预防:异丙肌苷+氟苯尼考+维生素C,每公斤料各1~2g,3-5天/疗程。

青蛙常见寄生虫病的防与治

青蛙常见寄生虫病的防与治

渔政渔业·农技推广耗氧气、影响氧气产生时,或操作对小龙虾有Array刺激性的投入品时,都要注意增氧。

4.适时消毒冬季至次年4月上旬,结合肥水、补钙、杀苔,建议多次使用生石灰,每667平方米每次用5千克左右,10~15天1次。

二氧化氯、复合碘等,只建议早春使用1次,因为消毒剂可能影响水草生长,杀死有益菌,造成小龙虾应激,从4月份起一般不再使用。

三、水草养护水草可以为小龙虾提供维生素等营养饵料,为小龙虾和水体补充氧气,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稳定水体温度,为小龙虾提供立体的隐蔽脱壳场所。

1.补栽补肥 冬春水草成活率不高或生长不良的,3月初覆盖比例未达20%的,要及时补种水草,株行距要进一步缩小到2米×5米。

生长不良有可能是缺肥引起,可于3月初施用少量复合肥,或者补充钙镁钾等促进水草生长的营养物质或专业水草草肥。

栽种时压根不到位、底泥硬实也可能引起生长过弱,可用淤泥压根或重新栽种,并适当补肥促发新根新叶。

2.及时割草 割草是维持水草活力最重要的保障措施,原则上应控制水草40%左右的覆盖率。

水草长出水面时,要割至水面10厘米以下;严重封行导致小龙虾活动空间减少、起捕困难的,要割草留出操作行,方便下笼、投饵。

生长过弱出现黄根、黑根、浮根,多数情况是因为生长出水面,水草下部阴蔽而生长不良,这也需要割草改善下部透光情况,促进再生。

3.防止挂脏 水体黏稠,大量有机质悬浮,易附着水草挂脏,结合科学养水,可使用腐殖酸产品剥离有机质,再使用益生菌分解有机质;泥浆浑水挂脏的,可使用净水凝絮产品,结团沉淀;水草表面形成矿物类结晶的,可使用多元有机酸产品剥离结晶。

4.防止夹草小龙虾夹草一般发生在5月,与“五月瘟”发生时间基本同步,大部分种养户认为是缺料引起。

经验证,在实际养殖中,大部分夹草是因为水体环境恶化,小龙虾应激后急躁夹草,并非缺料引起。

如果水体生态良好,仍出现夹草,再考虑适当补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蛙疾病防治办法
彭张华
1.腐皮病
【症状】易感10~50克的小蛙,流行季节为7~9月份。

蛙头部两眼之间的表皮出现一小白点,后扩大变黑、溃烂,形如撞伤,然后发展到背部,也是先由小白点到皮肤溃烂,最终死亡。

此病来势凶猛,传染迅速,几天之内即可造成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

【防治】
(1)浸泡:每立方米水体用100克“派尼均安”+“神农百果露”溶液浸泡病蛙,浸泡15~20分钟,根据蛙的
病情严重程度浸泡两三次即可达到显著疗效。

(2)消毒:“派尼酸碘”1ppm外泼;
(3)内服:“免疫双抗”1袋+“金维康”1袋+“甘泰乐”200克+“康恩诺”200克+“派菌康”200克,拌5袋料(200斤),连用5天。

2.烂皮病
【病原】是青蛙和蝌蚪较常发生和一种传染性疾病。

是由于维生素缺乏的综合症,由多种溶血性杆菌所致。

【症状】蛙体表皮肤失去光泽、体表发黑、失去光泽、瘦弱无力、粘液减少,出现干燥的白花纹。

眼球出现白色粒状突起,头背部表皮出现裂纹,四肢、爪部红肿。

严重时,皮肤
腐烂脱落、露出肌肉、骨骼,逐渐扩展全身;病蛙伏在池边或草丛中死去。

【防治】
(1)流行季节,每周每立方米水体用“神农百果露”+“舒肤加”各2毫升,全池泼洒或者直接泼洒在青蛙身上。

(2)内服:“免疫双抗”1袋+“金维康”1袋+“甘泰乐”200克+“康恩诺”200克+“派菌康”200克,拌5袋料(200斤),连用5天。

(3)每立方米水体用100克“派尼均安”+“神农百果露”溶液浸泡病蛙,浸泡15~20分钟,根据蛙的病情严重程度浸泡两三次即可达到显著疗效。

(4)发病蛙池泼洒“派尼酸碘”溶液,使池水浓度达0.02毫克/升,24小时后换水。

3.红腿病
【病原】病原体为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常发生在养殖密度大、温度高、水质条件差的牛蛙池。

是青蛙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症状】发病的青蛙主要症状是瘫软无力,活动迟钝,不吃饵料,身体腹部及腿部皮肤出现红点或红斑,甚至溃烂,且两处的肌肉呈点状充血。

严重时,全部肌肉呈红色,还并发胃肠充血发炎,病蛙的舌、口腔等处有出血性斑块。

该病发病急、传染性、死亡率高。

(1)及时换水和定期消毒池水,如“派尼均安”、“派尼酸碘”,经常泼洒“藻能源”和“益水源”或者“金水露”保持池水清新。

(2)放养密度不宜过大,防止蛙体受伤。

一旦发病,及时隔离。

(3)内服:“免疫双抗”1袋+“金维康”1袋+“甘泰乐”200克+“康恩诺”200克+“派菌康”200克,拌5袋料(200斤),连用5天。

(4)用0.2克/立方米的“派尼酸碘”全池泼洒,连用3天。

(5)病蛙用100ppm“派尼均安”+“神农百果露”溶液浸泡15分钟,病情严重的浸泡48小时,多次使用。

4.胃肠炎
【病原】病原体为细菌,发病急,死亡严重。

此病多发生于春夏和夏秋之交,有的幼蛙由于胃肠还未发育完全,尾部没有缩,过早进食常有发生;或有的蛙吃了腐烂变质食物也易感染此病。

【症状】发病的蛙不安定,东爬西窜,有时在水中打转,离群独居,喜欢钻泥,进而蛙体全身瘫软,无力跳动,不下水,喜欢钻草丛、角落、池边,低头弓背,闭目不食,腹部膨大并显红斑,肛门红肿。

解剖后,观察胃肠无食物而有淡黄色粘液。

(1)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

(2)饵料要清洁、新鲜,不腐败,不变质,饵料台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每半月用2克/立方米“派尼酸碘”泼洒全池。

(3)内服:“免疫双抗”1袋+“肠速康”1袋,拌5袋料(200斤),连用5天。

5.腹水病
【症状】病蛙表现为腹部膨胀,腹腔积水,腹水呈淡红色或淡黄色。

后肢水肿,皮肤绷紧平滑、积水,病蛙伏在池边,不摄食、不活动、不鸣叫。

胃内无食物,有较多粘液,肝脏肿大并有红斑分布,胆囊褪色,肠内有黄色液体,肛门突出。

【防治】
(1)定期消毒池水,经常泼洒“益水源”或者“活菌宝”保持池水清新。

(2)拌料内服:“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拌5袋料(200斤),连用5天。

6.肝肿大病
【症状】病蛙外观呈现肥胖状,后肢粗大,手压有硬肌肉,皮肤呈微红色,剪开双腿皮肤可见皮肤内侧血管充血,肌肉呈淡土黄绿色。

肝脏极度肿大,比正常者大2~3倍以上,呈灰白色、土黄色或青灰色,胆肿大呈浅绿色。

(1)每立方米水体用10克生石灰或0.2克强氯进行泼洒。

(2)拌料内服:“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拌5袋料(200斤),每天两次,连喂5天。

7.白内障
【症状】
病蛙双眼有一层白膜,呈“白内障”状,但眼部水晶体完好,双腿外观呈浅绿色,剪开双腿皮肤,可见肌肉呈黄绿色,似被胆汁所染。

内脏解剖后,发现肝呈紫黑色肿大,或呈紫红色且稍肿大,胆严重水肿,呈淡绿色。

【防治】
(1)加强水质管理,高温季节多换水,定期“益水源”和“藻能源”对水质进行处理。

(2)30~40ppm的“派尼酸碘”全池泼洒。

(3)“免疫双抗精华液”1瓶+”黄氏琼浆”1瓶+“派菌康”200克+“福乐佳”200克+
“虫清1号”1袋(有寄生虫),拌5袋料(100斤),连用6天,抗生素4天。

8.软体病
【症状】
病蛙外观体色从口腔到全身都呈绿色,皮肤粗糙,无光泽,腹部胀大,肌肉无弹性,死亡后四肢僵硬,个别病蛙鼻
孔出血。

【防治】
(1)定期用0.2克/立方米的“派尼酸碘”溶液消毒水体,后期用“益水源”调水,保持水质清新。

(2)内服:“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拌5袋料(200斤),每天两次,连喂5天。

9.烂腿病
【症状】
牛蛙皮肤损伤后,感染病菌而产生。

发病初期,牛蛙的指尖部分发炎,而后逐渐向腿部延伸腐烂,露出骨骼。

严重的病蛙一直烂到大腿基部,使牛蛙失去活动能力,直至死亡。

【防治】
(1)病蛙用0.2克/立方米的“派尼酸碘”或者20ppm的“派尼均安”浸泡1天。

(2)用2%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病蛙池也可用“派尼酸碘”消毒。

(3)内服:“免疫双抗”1袋+“金维康”1袋+“甘泰乐”200克+“康恩诺”200克+“派菌康”200克,拌5袋料(200斤),连用5天。

10、歪头病和出血性肺炎治疗方案
每20公斤饲料拌喂:“免疫双抗精华液”200克+“黄氏琼浆”200克+派菌康100克+福乐佳100克+盐酸多西
环素200克,中药内服一个星期,抗生素4天。

此外,在牛蛙蝌蚪孵化期间易因青泥苔、水网藻过多而发生危害,应在孵化前用“护草青苔灭”+腐殖酸钠杀灭,再用“金水露”解毒。

还要在牛蛙池防止蚂蟥、老鼠、蛇类等敌害对蝌蚪、牛蛙的侵袭,保证其正常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