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分类及处理方法
浅谈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种类及应对策略
浅谈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种类及应对策略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种类多样,主要包括:
1. 电磁干扰信号。
这类信号是指由于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电子设备、电磁波等电磁场干扰而导致的信号干扰。
2. 杂波干扰信号。
此类信号来源于大气层中存在的各种频率调制干扰反射。
3. 人工干扰信号。
这类信号主要是人为制造的,比如大功率干扰源、信号拦截设备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干扰信号,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1. 电磁干扰信号干扰。
为了应对电磁干扰信号干扰,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理解电磁波传播规律,尽可能选择位置更加空旷,便于信号传播的通信地点。
(2)通过采取干扰抑制技术,有效减轻电磁干扰对信号的干扰。
(1)通过提高卫星天线信噪比和接收机的灵敏度等技术,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
(2)通过使用高质量的传输线路和过滤器等装置,减少电磁波干扰和杂波干扰的影响。
(1)通过加密协议和调制方式等手段,增加窃听者的难度,提高通信的安全性。
(2)利用高质量的检测设备,及时检测干扰源的信号,对干扰者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总之,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能够有效减轻各种来源的干扰信号对公安卫星通信的干扰,提高其保障防御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安全。
卫星传输常见干扰及应对措施
卫星传输常见干扰及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通信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
卫星传输技术因其广泛的覆盖范围、高效的传输速度、高质量的传输通道和高度的可靠性,成为现代通信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卫星传输也常遇到干扰,对于不同类型的干扰,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较为常见的干扰形式及其原因1. 热噪声干扰当卫星进入较高高度的轨道,即海拔约12,550英里时,其所处的温度达到绝对零度的时空温度-459.67°F(-273.15℃)。
卫星传感器和放大器会因温度过低而停止工作,这就导致了热噪声干扰。
热噪声是一种影响卫星传输的高频谱干扰,其频率处于微波。
2. 电子干扰电子干扰是指通过电磁波或电流流动使无线电信号的质量和传输效率受到干扰的现象。
多由电子设备、天气、天线组成,例如雷电和风暴等。
其中,风暴天气可能会导致电离层扰动,从而造成电子干扰。
3. 人造干扰人造干扰是由于电视、电话、微波炉、汽车、船只和飞机等高频信号的干扰而产生的。
在无法应对这些人造干扰的情况下,即使卫星还在制高点上运行,其性能的质量和信号的传输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干扰对卫星传输的影响干扰会对卫星传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1. 降低传输质量虽然卫星的传输能力非常高,但是当遭受干扰时,传输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个问题在视频和音频传输中尤为严重。
2. 影响传输效率干扰也可能降低卫星传输效率。
其结果是在同样的时间内能传输的数据量可能受到影响。
3. 导致传输中断当干扰非常强,卫星传输中断也是非常可能的。
这种情况下,数据过程需要重新开始。
三、针对不同的干扰形式采取的应对措施由于干扰形式异质性较强,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干扰形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1. 调整天线角度通过调整天线的角度使卫星和接收设备能够获得更清晰的信号,从而解决干扰的问题。
这个方法在解决天气等人造干扰方面很有效。
2. 增加等离子体保护等离子体膜可以防止电离层的干扰。
卫星通信常见的干扰分析及抗扰措施
2020年第08期75卫星通信常见的干扰分析及抗扰措施杨贯荣32369部队,北京 100042摘要: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应用日益凸现其独特的优势。
卫星干扰一方面会给卫星业务的正常开展造成巨大危害;另一方面,由于卫星应用往往具有国际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卫星干扰还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国际影响和社会影响。
文章归纳梳理了常见的卫星通信干扰类型,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卫星通信;干扰分析;抗扰措施中图分类号:TN927.20 引言与其他通信手段相比,卫星通信有极高的性价比,因此得到了迅速推广与应用。
但卫星通信受设备本身客观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会存在各种干扰,影响系统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下面总结几种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
1 常见的干扰类型1.1 地面干扰1.1.1 杂波干扰理想的卫星通信系统是无干扰的载波信号传输,但在实际中,由于设备本身制造原因、器件制造工艺差别,使载波信号中串入一些无用的杂波或谐波,导致杂散指标不达标,影响通信效果;也有的地球站中频设备或射频设备经过长时间运行,频率、功率稳定度等技术指标发生变化,出现频率偏移、功率增大的现象[1]。
1.1.2 电磁干扰目前的电磁干扰主要由于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增多,功率增大,地面上存在雷达、载波等信号,以及陆地微波通信系统同频信号相互干扰。
另外,工业、科研、医疗使用的检测仪器越来越多,频率也越来越高,有些接近卫星通信的载波频率,高压线路、高铁和轻轨电气化等设备在使用中产生干扰信号,这些信号如果存在于卫星地球站周围,就会对卫星通信系统产生干扰。
还有的地球站建在飞机的航线上,当飞机飞越地球站天线主波束时,由于要阻挡一部分电磁波,使电磁能量发生散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通信产生影响;也有地球站设备接地电阻过高,未达到规定指标,一些中频电缆屏蔽性差导致信号串入也会产生电磁干扰。
1.1.3 互调干扰当卫星通信链路采用单载波工作状态时,不会产生互调干扰;当通信链路中有2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时,会产生谐波和组合频率分量,一些与载波信号相近的组合频率分量就会形成干扰;也有一些上行发射功率过大,把卫星转发器推至非线性工作区,使下行互调特性恶化,造成干扰[2]。
浅析卫星通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及处理
浅析卫星通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及处理卫星通讯作为当前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重要手段,随着卫星通讯在广播电视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要想确保卫星广播电视信号的画面质量、清晰度及连续性,则需要在卫星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对各种干扰因素进行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卫星通讯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干扰进行处理,确保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
标签:卫星通讯;传输;干扰;处理1 地面干扰及处理1.1 地球站设备的杂波地球站中的各种设备,由于其达不到规定的杂散指标要求,在工作中会有杂波和谐波产生。
同时调制器及上变频器输出电平过高、没有科学对功放工作点进行设置,从而导致载波存在噪声。
在对地球站设备杂波处理时,需要对设备入网验证测试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实现对杂波功率的限制。
在此基础上,还要正确使用和操作设备,对设备工作点进行科学设置,对于需要调整和更换的设备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于能够及时消除超标的杂波。
另外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测试,对于更新的设备,需要在测试后各项指标都合格的情况下才能投入使用。
1.2 电磁地面雷达、无线电视、调频广播及工业电噪声等会对用户站中的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造成一定的干扰。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建,原来一些电磁环境较好的地球站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受到的电磁干扰越来越多,再加之用户站设备接地不良、电缆屏蔽性能差不及链路电平配置不合理等,都导致用户站内电磁干扰的加剧。
针对于电磁干扰问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对设备的接地情况进行检查,使设备能够可靠接地。
同时还需要根据设备的要求来对机房内的总接地电阻进行设置。
另外,站内的内外设备需要通过电缆进行连接,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良好屏蔽性能的电缆,在条件允许时尽量选用双屏蔽电缆。
一旦发生干扰存在,则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查找干扰源并处理。
1.3 互调互调干扰多发生在处于多载波工作状态的上行站,当互调干扰产生时,不仅功放容量达不到标准的储量要求,同时上行发射功率也存在超标问题,因此会导致卫星转换器会从线性工作区内被推至非线性工作区内,致使下行互调特性出现恶化。
浅谈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种类及应对策略
浅谈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种类及应对策略公安卫星通信是指在公安机关执行任务和指挥联勤联动等方面,通过卫星进行通信传输。
然而,卫星通信干扰信号会严重影响通信质量,甚至导致通信中断,因此,应对干扰信号是重要的技术难题。
一、干扰信号的种类1. 天空噪声干扰:天空噪声主要源于天气现象、太阳辐射等因素,会产生背景噪声,降低通信信号的信噪比。
2. 故障干扰:各种建筑物、设备等因为老化、维护等原因,容易出现故障,例如接头松动、天线损坏等,都会对信号造成影响。
3. 人工干扰:常见的人工干扰信号有恶意干扰、自然干扰和第三方干扰。
其中,恶意干扰指人为恶意干扰网络通讯,自然干扰指因为天气、环境等因素所致,第三方干扰指无意干扰他人通讯,如有线电视信号等。
二、应对策略1. 信号频段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信号频段,避免频段干扰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2. 天线调整:卫星天线是卫星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线的方向、高度、角度等参数的调整可以提高通信抗干扰能力。
3. 信号编码:可以采用复杂的信号编码技术,如扩频、编码、加密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4. 智能监测:采用先进的信号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信号变化和干扰信号情况,及时对干扰信号进行判断和处理。
5. 信道分析:信道分析是对信号特性进行分析和检测,能够快速找出干扰信号的来源并进行处理。
6. 技术升级:相较于传统的卫星通信,新型卫星通信技术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需要优先选择技术升级较快的设备。
7. 安全防护:加密技术是保障通信安全的重要措施。
建立保密保障制度,采取多重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卫星通信的安全。
总之,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应对策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协同作战。
只有在技术和管理的多重措施下,才能有效防范卫星通信干扰,保障通信安全和稳定。
关于卫星通信干扰技术的研究
关于卫星通信干扰技术的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卫星通信系统的普及,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通信干扰问题。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各种干扰技术也不断发展,给卫星通信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关于卫星通信干扰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卫星通信干扰的常见类型、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卫星通信干扰的常见类型卫星通信干扰主要包括有意干扰和无意干扰两种类型。
有意干扰是指有意识地对卫星通信系统进行干扰,以达到破坏、干扰或者窃听通信信息的目的。
无意干扰是指由于设备故障、不当操作等原因导致的干扰,这种干扰往往是无意的,但却同样会对卫星通信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有意干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电磁干扰,包括对卫星信号进行干扰、阻塞或伪装,以及对卫星地面站进行干扰。
第二种是频谱干扰,通过改变通信频率、功率等参数来对卫星通信系统进行干扰。
第三种是信息干扰,主要包括对通信内容进行窃听、篡改等操作。
无意干扰主要包括设备故障导致的信号失真、漂移等问题。
二、卫星通信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卫星通信干扰对系统影响主要表现在通信质量下降、通信时延增加、通信秘密性泄露等方面。
干扰会导致卫星信号的传输质量下降,从而影响通信的清晰度和稳定性,甚至导致通信连接中断。
干扰会增加通信时延,使得通信双方的交流变得异常困难。
最为严重的是,干扰往往会导致通信内容的泄露,给通信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严重威胁。
针对卫星通信干扰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保障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干扰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加强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保护,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包括对信号的加密处理、对地面站的严格管控等措施。
采用多元化的通信方式,减少对单一通信链路的依赖,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卫星通信干扰技术的研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迫切性的课题。
在有意干扰方面,需要研究开发高效的检测与识别技术,及时发现和锁定干扰源,提高对干扰行为的快速响应能力。
浅谈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种类及应对策略
浅谈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种类及应对策略公安卫星通信是指公安机关利用卫星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以保障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信息的安全传输。
但是在现实应用中,公安卫星通信也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信号的影响,影响通信的正常进行。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种类及应对策略进行浅谈。
1. 电磁干扰信号电磁干扰信号是公安卫星通信中最常见的干扰信号之一。
电磁干扰信号是指在公安卫星通信过程中,由于外部电磁波的干扰而影响卫星通信系统稳定运行的现象。
电磁干扰信号主要来源于雷电、电力设备、工业设备和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工作,这些设备都会产生一定的电磁波,对公安卫星通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公安卫星通信还很容易受到人为干扰信号的影响。
人为干扰信号主要来源于恶意攻击和恶作剧,例如有人故意携带干扰器对公安卫星通信进行干扰,以达到非法目的。
还有些地方的通信管理不规范,频段设置不当也会导致人为干扰信号的出现。
天气干扰是公安卫星通信中另一种常见的干扰信号。
当气象条件较差时,如雷电、雨雪、强风等恶劣天气都容易对卫星通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信号的不稳定和传输质量下降。
这种天气干扰信号对公安卫星通信的影响十分不容忽视。
公安卫星通信中还容易受到频率干扰信号的影响。
频率干扰信号主要指其他无线电设备在与公安卫星通信同频段进行通信时产生的干扰信号。
这种干扰信号会导致频谱资源的竞争和争抢,严重影响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应对策略1. 加强技术研发在面对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时,首先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可以研发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自适应调制解调技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质量。
2. 配备专业设备公安卫星通信系统要配备专业的干扰侦测和定位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侦测和定位干扰源,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干扰信号的消除。
3. 加强管理和监管公安卫星通信系统要加强管理和监管,规范频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执行通信管理规定,杜绝频率混乱和无序竞争。
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
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卫星通信系统凭借其覆盖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势,在军事、民用等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卫星通信系统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这给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对于保障通信质量、提升系统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卫星通信系统面临的干扰类型卫星通信系统所面临的干扰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自然干扰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可能会对卫星通信造成干扰。
例如,太阳活动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会影响卫星通信的电波传播,导致信号衰减、误码率增加;电离层的变化也可能引起信号的折射、反射和散射,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2、人为干扰这是目前卫星通信面临的主要干扰形式之一。
包括有意干扰和无意干扰。
有意干扰通常是敌方为了破坏通信而采取的恶意行为,如电磁干扰、阻塞干扰等;无意干扰则可能来自于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工业设备的噪声等。
3、邻星干扰当卫星轨道间距较小时,相邻卫星的信号可能会相互干扰。
此外,地面接收站附近的其他卫星信号也可能对目标卫星信号造成干扰。
4、多径干扰由于信号传播路径的多样性,卫星信号在到达接收端时可能会经过不同的路径,这些路径的长度和传播条件不同,导致信号到达时间和相位存在差异,从而产生多径干扰。
二、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的分类为了应对上述干扰,卫星通信系统采用了多种抗干扰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频率域抗干扰技术通过合理选择通信频段和频率扩展技术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常见的频率扩展技术有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扩频(FHSS)。
DSSS是将原始信号的频谱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使得干扰信号难以对整个扩展频谱产生有效的影响;FHSS 则是使通信频率按照一定的规律快速跳变,从而躲避干扰。
2、空间域抗干扰技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和波束形成技术来抑制干扰。
例如,采用自适应天线阵列,通过对各阵元接收信号的加权处理,形成特定方向的波束,使主瓣对准有用信号方向,零陷对准干扰方向,从而提高信干噪比。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跟其处理措施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其处理措施(2007-2-6)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通信频带宽、容量大等优势,在军事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卫星通信受自身特点的限制和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干扰,特别是其开放式的系统,使用透明转发器,更容易受到一些不可预见的恶意干扰,下面谈谈常见的几种干扰及其处理措施。
1、地面干扰(1)地球站设备的杂波干扰。
产生干扰的原因包括:设备杂散指标不合格,工作载波中带有杂波或谐波;调制器、上变频器输出电平过高,或者“功放”工作非线性,出频谱扩散;上变频器、功放的工作点设置不当,造成载波噪声。
处理好这类干扰需要严格做好设备的入网验证测试,确保杂波功率限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认真研究设备的使用操作说明,正确设置设备的工作点、调整或更换设备,对设备进行合理匹配组合,消除超标杂波。
严格按照入网测试时标定功率电平工作,定期进行各环节测试。
设备更新时先通电经测试确认指标合格再投入使用。
(2)电磁干扰。
由于地面存在着大量的微波、雷达、无线电视、调频广播、工业电噪声等,这些干扰源串入用户站,通过上行链路发射上星造成上行干扰或串入下行链路造成接收干扰。
用户站设备接地不良,接地电阻过高;电缆屏蔽性能差,电缆插头接地不良;链路电平配置不合理。
所有的卫星地球站在选址时都已经进行过环境电磁测试,都应该符合建站要求。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扩张,一些原来处于市郊、电磁环境比较好的地球站受到的干扰会越来越多,对于接收用户站来说,所处的环境更是复杂多样,受到电磁干扰随处可见。
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常检查所有设备接地是否可靠,机房总接地电阻满足设备要求,站内连接室内外设备的电缆必须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应采用双屏蔽电缆,接头连接良好。
发现干扰及时分析判断,查出干扰来源点,缩小查找范围。
(3)互调干扰。
一般存在于上行站处于多载波工作状态时,由于功放容量储备不足,回退不够,三阶互调分量超过规定,或上行发射功率超标,使卫星转发器被推至非线性工作区,导致下行互调特性恶化。
卫星传输中常见干扰和处置措施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地球站、空间链路和接收站构成,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
这些干扰主要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各地球站上行载波之间的相互干扰,如邻星干扰、相邻信道干扰、交叉极化干扰等;二是空间链路的异常,如日凌、雨雪衰、飞机雷达散射、地球站电磁环境等;三是地球站设备异常如高功放高压异常影响上行功率稳定、编码器输出码流异常导致画面出现黑场、地球站值机员误操作等;四是非法信号的恶意干扰,如非法盗用、恶意攻击干扰等。
本文就如何正确判断和处置这些干扰,确保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优质安全的传输做一点探讨。
一、各地球站上行载波之间的相互干扰。
由于各地球站没有严格的遵照标定参数进行发射,从而使上行载波之间相互干扰,影响了下行接收。
处置措施:各地球站应该严格遵照卫星公司入网测试时标定的各项参数(如极化、上行功率、天线指向等)规范的发射信号,特别是在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后,一定要恢复原先的各项发射参数。
如果发现受到相邻载波的干扰,应及时与卫星公司联系,协调解决。
二、空间链路的异常。
(一)日凌干扰。
日凌干扰是由于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太阳与卫星、地球站在一条直线上,天线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对准了太阳,太阳的热噪声淹没了卫星信号,使接收噪声抬高,造成下行接收载噪比降低,接收机无法接收卫星信号而产生黑场。
处置措施:日凌属于自然现象不可克服,在日凌前根据卫星公司的日凌预告做好设备保护工作,同时可以启用地面的备份传输手段如光缆、微波等替代。
(二)雨、雪衰。
降雨对卫星传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雨滴吸收了上、下行电磁波的能量;二是雨滴的退极化作用使天线的交叉极化隔离度下降;三是雨滴吸收电磁波能量的同时又发出噪声,使接收天线的噪声温度升高。
雪衰主要体现在化雪的过程中,主要原因是在化雪的时候天线锅面上的积雪不均匀,对电磁波产生了强弱不同的散射和吸收,降低了天线增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天线的噪声温度。
处置措施:及时提高上行功率,保持正常接收所需的有效载噪比,同时下行接收站在设计时应留有3-5dB的接收余量。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分类及处理方法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分类及处理方法摘要:本文从实际的应用出发,简要介绍了卫星通信中常见的干扰方式及干扰源,从地面干扰、空间干扰、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叙述,同时,给出了不同干扰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卫星通信;干扰分类;干扰处理方法引言卫星通信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远、不受地理条件限制、覆盖面广、通信频带宽和容量大等,在军民通信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相比于电缆、光纤和微波等通信方式,卫星通信更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尤其是开放式的卫星通信系统,由于使用透明的转发器,更容易受到恶意干扰。
1.地面干扰地面干扰主要包括卫星地球站的杂波干扰、电磁干扰以及交叉极化干扰等。
1.1卫星地球站的杂波干扰卫星地球站一般由多种设备组成,通常包括调制解调器、功放等。
这些设备可能存在设计指标不合格,从而使设备在工作中传输载波时带有杂波或者谐波。
另外,卫星通信设备的工作匹配不当,也会造成谐波干扰和载波噪声干扰。
通常,要想最大限度的减少卫星地球站的杂波干扰,就要从设备的测试上和准入制度上进行严格把关。
卫星地球站在测试使用时,要严格进行设备匹配和操作测试,尽量消除设备的参数、指标、功率等设置所产生的杂波或谐波干扰。
卫星地球站在入网测试时,需要严格管理,确定入网门槛。
1.2电磁干扰目前,由于存在多种通信方式和噪声,这些通信方式和噪声对卫星通信都会造成一定的电磁干扰。
这些电磁干扰的辐射和电磁接入,会对卫星通信中的上下行链路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降低电磁干扰,在卫星通信设备的选址和使用中,要通过电磁干扰测试,尽量选择在电磁环境“较为干净”的地点进行建站或者使用。
另外,采用性能较好的电磁屏蔽措施,也可将电磁干扰的影响降到最低。
1.3交叉极化干扰卫星通信中,交叉极化隔离度对通信干扰的影响较大。
如果通信设备的交叉隔离度不好,上行极化分量过大将会使干扰信号进行下行通道,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
为了减少交叉极化干扰,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在设备调试时,要耐心调整好天线极化,确保设备所需的接收信号最强时另一极化信号最弱。
浅谈卫星通信干扰及抗干扰方法
浅谈卫星通信干扰及抗干扰方法卫星通信干扰是指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异常,从而干扰正常的通信传输。
卫星通信干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气因素:恶劣的天气条件如强风、雷电、大雨等会导致信号传输变弱或中断,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2.频谱受限:由于电磁频谱资源有限,卫星通信系统频率资源也受到限制,频谱竞争激烈,频率重叠可能导致通信干扰。
3.无线电干扰:电磁波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如电视、广播等设备的频率与卫星通信频率相近,容易产生干扰。
4.对地站干扰:由于对地站的工作环境和设备等原因,可能会产生信号干扰,影响卫星通信质量。
针对上述卫星通信干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抗干扰方法:1.天线指向优化:通过优化卫星天线的指向度,可以减小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天气因素的影响,提高通信质量。
2.频谱管理:对卫星通信频谱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分配,避免频段重叠,减少频谱竞争,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信号处理技术: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如误码率调整、自适应调制解调、码间干扰消除等,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4.整层排障:针对卫星通信中频谱重叠导致的干扰问题,可以通过整层排障技术,将不同频段之间的干扰隔离开来,降低干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5.对地站干扰管理:加强对地站设备的管理和检测,及时修复或更换可能导致干扰的设备,减少对地站干扰对卫星通信的影响。
6.加密技术:采用加密技术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7.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卫星通信干扰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干扰抑制措施。
卫星通信干扰对通信质量和安全性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提高抗干扰能力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采取适当的干扰监测和抑制措施,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干扰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影响,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的卫星通信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提高对各种干扰的识别和抑制能力,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满足人们对于通信的需求。
卫星传输常见干扰及应对措施
卫星传输常见干扰及应对措施汇报人:日期:•卫星传输基本原理•常见卫星传输干扰•干扰对卫星传输的影响目录•应对卫星传输干扰的措施•案例分析01卫星传输基本原理作为中继站,接收和转发来自地面站或其他卫星的信号。
卫星地面站通信链路包括发射站和接收站,负责将信号发送到卫星和从卫星接收信号。
包括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无线链路以及地面站之间的链路。
030201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实现全球通信。
覆盖范围广卫星可以同时传输多个信号,支持多种业务。
传输容量大卫星传输不受地面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可靠性高带宽限制卫星传输的带宽有限,可能无法满足大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延迟较大由于卫星传输需要经过多次中继,因此传输延迟较大。
成本较高卫星传输的成本较高,主要因为需要建设地面站和购买卫星转发器等设备。
02常见卫星传输干扰由于降雨对电磁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效应,导致卫星信号的衰减。
雨衰定义主要影响C波段和Ku波段的卫星传输。
影响范围采用低衰减天线、提高功率、采用编码技术等。
应对措施影响范围主要影响C波段和Ku波段的卫星传输。
雪衰定义由于积雪对电磁波的吸收和反射效应,导致卫星信号的衰减。
应对措施定期清理天线上的积雪、采用低衰减天线、提高功率等。
由于电离层密度不均匀分布引起的电磁波相位和振幅的快速变化。
电离层闪烁定义主要影响高频(如Ka波段)的卫星传输。
影响范围采用自适应相干检测技术、提高信号调制质量、采用分集接收技术等。
应对措施电离层闪烁影响范围主要影响低频(如L波段)的卫星传输。
应对措施采用分集接收技术、提高信号调制质量、采用自适应相干检测技术等。
对流层散射定义由于对流层中的大气湍流引起的电磁波散射现象。
对流层散射1 2 3由于地面反射、建筑物反射等引起的电磁波多路径传播现象。
多径传播定义主要影响卫星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
影响范围采用低衰减天线、提高功率、采用编码技术等。
应对措施多径传播03干扰对卫星传输的影响03信号中断在严重干扰情况下,卫星信号可能完全中断,导致数据传输失败。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网络知识 电脑资料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处理措施网络知识电脑资料:杜庆红王剑利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通信频带宽、容量大等优势,在军事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通信频带宽、容量大等优势,在军事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卫星通信受自身特点的限制和环境,不可防止地存在各种干扰,特别是其开放式的系统,使用透明转发器,更容易受到一些不可预见的恶意干扰,下面谈谈常见的几种干扰及其处理措施。
(1)地球站设备的杂波干扰。
产生干扰的原因包括:设备杂散指标不合格,工作载波中带有杂波或谐波;调制器、上变频器输出电平过高,或者“功放”工作非线性,出频谱扩散;上变频器、功放的工作点设置不当,造成载波噪声。
所有的卫星地球站在选址时都已经进行过环境电磁测试,都应该符合建站要求。
但随着社会的开展,城市建设的扩张,一些原来处于市郊、电磁环境比拟好的地球站受到的干扰会越来越多,对于接收用户站来说,所处的环境更是复杂多样,受到电磁干扰随处可见。
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常检查所有设备接地是否可靠,机房总接地电阻满足设备要求,站内连接室内外设备的电缆必须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应采用双屏蔽电缆,接头连接良好。
发现干扰及时分析判断,查出干扰点,缩小查找范围。
(3)互调干扰。
一般存在于上行站处于多载波工作状态时,由于功放容量储藏缺乏,回退不够,三阶互调分量超过规定,或上行发射功率超标,使卫星转发器被推至非线性工作区,导致下行互调特性恶化。
处理方法:严格配合卫星入网验证测试,确保上行时三阶互调抑制比满足要求(TWTA:<-24dBc、功放回退约7dB;SSPA:<-27dBc,功放回退约6dB);确保各载波在调制器、上变频输出,功放输入电平严格相等并在功放的线性工作区,加强上行载波监视。
(4)交叉极化干扰。
上行交叉极化干扰是因为地球站天线系统发射交叉极化隔离度没有调整好,导致上行交叉极化分量过大,或天线馈源薄膜受损未能及时更换,有其他物质掉进馈源也会导致交叉极化干扰。
卫星通信的常见干扰分析和处理措施
卫星通信的常见干扰分析和处理措施卫星通信是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干扰也是常见的问题。
干扰会妨碍通信信号的传输,甚至会导致整个通信系统的故障。
为了保证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常见干扰分析和处理措施。
一、常见干扰分析目前,卫星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干扰主要有以下几种:1. 自然干扰:如闪电、大气电暴等导致的电磁干扰、太阳风暴等引起的电离层扰动等。
2. 人为干扰:包括恶意干扰和无意中的干扰。
恶意干扰包括干扰源的人为恶意和恐怖主义行为;无意中的干扰包括各种电子设备、无线电、雷达等设备造成的干扰。
3. 天线干扰:当卫星通信信号经过天线时,会受到天线本身或周围环境中的反射物对信号的影响,导致信号损失或失真。
二、常见处理措施为了解决干扰问题,卫星通信系统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1.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对信号进行滤波、降噪、去除干扰等处理,从而使信号质量得到改善。
2. 使用天线阵列系统:天线阵列可以提供更好的方向性和抗干扰能力,可以减少来自周围环境和其他信号源的干扰。
3. 设计高效的信号调制解调器:信号调制解调器可以对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增强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减少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 提高发射功率:增加发射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干扰的影响。
但是,这需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
5. 统一卫星频段分配:在频段分配方面,应该采用国际统一的频段分配方式,以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6. 加强干扰监测和管理:采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对卫星通信进行严密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干扰问题。
综上所述,干扰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常见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来提高信号质量和稳定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卫星通信系统会越来越成熟、可靠。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其处理措施
浅谈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及其处理措施摘要卫星通信技术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信技术水平,对其研究不可间断。
本文先对现阶段卫星通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积极应对,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卫星通信;干扰因素;应对策略;研究卫星通信过程中,如何保证一方能够安全、准确的传输与获取信息至今仍是研究的重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卫星通信时存在着很多恶意阻止、破坏数据信息传输的现象和因素,因此需要加强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1 现阶段卫星通信过程中的主要干扰因素1.1 地面与空间干扰卫星通信过程中的地面干扰是最为普遍的干扰形式,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电磁干扰。
因地面有大量的雷达、微波以及调频广播和无线电视等诸多类型的干扰源,当前串入到用户站以后,经上行链路发射导致上行干扰或接收干扰;二是互调干扰。
通常情况下,在卫星通信多载波状态下其功放容量总量受到限制,信号往返传递力度不足,无法有效对数据信息进行传递。
信号传递过程中会有三阶互调分量超额现象发生,发射率不达标等。
同时,空间干扰也是现阶段卫星通信过程中的主要干扰形式,其包括了相邻信道以及邻星干扰两种形式。
随着我国卫星通信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同步轨道卫星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而且间隔从最初的5度降低至目前的2.5度,以致邻近卫星相互之间的干扰现象不可避免。
对于相邻信道的干扰而言,其主要是载波频率分配、相邻信号频带之间除了重叠现象,保护带宽不足。
1.2 自然干扰降雨时雨滴会对卫星通信产生干扰,其中雨滴根据风向以及卫星信号传递方向产生不同的信号吸收和散射干扰现象。
每年的春分以及秋分时节,卫星地球站中午时分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间的直线之上,此时卫星地球站天线同时对准卫星和太阳,以致太阳的电磁波形成非常大的噪声源,并且严重影响所接收的信号,接收链路也因此而严重的恶化或者中断,即为“日凌现象”。
当电波穿过电离层时,因电离层结构具有随机时变性以及不均匀性,导致信号振幅以及相位和到达角等短周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产生电离层闪烁现象。
浅谈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种类及应对策略
浅谈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种类及应对策略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公安卫星通信在日常工作以及应急救援等领域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公安卫星通信受到干扰的情况时有发生,干扰信号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本文将对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种类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1.人工干扰信号人工干扰信号是指由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人为产生的干扰信号,主要包括电子设备的互相干扰和电磁干扰的方式。
人工干扰信号影响公安卫星通信的传输质量和安全性。
自然干扰信号是指由自然界中存在的电磁波、地残磁和地热等原因产生的干扰信号,如雷电、电力线干扰等。
在公安卫星通信中,如遇自然干扰信号,可能出现通信信号的不稳定和丢包现象,严重影响通讯信息的传输。
恶意干扰信号是指被人为制造、故意引入或恶意辐射到公安卫星通信中的不需要的干扰信号,如黑客攻击或恶意干扰等。
当公安系统遭到恶意干扰,可能导致通信实效性下降,从而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
1.加强防护能力为了降低干扰信号对公安卫星通信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用于通信的设备依靠运作的地面服务系统来保护该系统。
一方面,可以采用多通道传输接收信号,可以传送统一信号和状态信息。
同时,可以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护,隔离其他设备可能带来的干扰信号。
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电磁屏障、建造符合信号传输的工厂和办公场所,使得设备区域内的干扰能够被削减并保护设备的安全性。
2.采取技术手段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公安卫星通信干扰监测探测器,这些检测器可以高效地监测到干扰信号并及时报警通知人员。
此外,也可以通过增加信号过滤和调整设备接收功能的方式解决信号过滤和接收误差问题,增强公安卫星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3.提高故障诊断能力公安卫星通信系统中如果出现故障,可能导致通信中断或信号质量不稳定。
因此,为了快速发现并解决问题,需要提高公安系统的故障诊断能力。
可以搭建相应的故障诊断系统并为操作人员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的工具及方法。
综上所述,公安卫星通信的干扰信号,种类众多,应对难度较高。
卫星通信的干扰分类和分析方法
卫星通信的干扰分类和分析方法一、概述无论任何通信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微波,卫星等通信系统,都存在受到干扰的可能。
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开放系统,相对于其它通信方式较易受到干扰。
卫星干扰的特点:•定位和排除难度大•卫星覆盖范围广•卫星转发器具有开放性•各卫星网络内的发射地球站数量众多•经常性卫星干扰问题存在于卫星的整个寿命期间,需要卫星运营商和用户长期共同的关注。
用户应该经常对自己的系统进行检查,排除产生干扰的隐患。
发现干扰后,卫星运营商和用户应共同配合并采取积极措施查找干扰。
二、卫星通信可能出现的主要干扰及其分析•日凌干扰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与太阳的公转轨道平面成23.5度的倾斜角,因此每年太阳会在3月21日(春分)及9月23日(秋分)时经过地球赤道上空。
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位于离地球赤道上空约36,000公里的轨道位置上,与地球保持同步转动。
因此,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在卫星地球站所在地的每天中午时分,卫星将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直线上。
这时卫星地球站天线在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对准太阳,使太阳产生的强大的电磁波直接投射在地球站天线上。
由于太阳产生的电磁波频谱很宽,因此,对地球站来说,该电磁波是一个巨大的噪声源,对其所接受的卫星信号造成干扰从而使接收链路严重恶化甚至中断,这种现象即称为卫星通信的“日凌现象”。
由此可见,日凌现象是卫星通信系统遇到的一种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
但日凌只影响卫星地球站的下行链路,不影响其上行链路。
它每年均会集中发生二次,即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期间,每次约延续6天左右。
每次发生时,卫星地球站会连续数天在同一时段内出现接收信号质量下降或通讯中断现象,持续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
因此,为保证卫星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应准确预测出日凌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降低日凌现象对卫星通信电路的干扰。
•邻星干扰邻星干扰和两个因素密切相关,相邻卫星以及天线的旁瓣特性。
浅谈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种类及应对策略
浅谈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种类及应对策略公安卫星通信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公安卫星通信面临干扰的问题,这些干扰信号可能来自天气、人类活动或者恶意攻击。
干扰信号的种类多种多样,例如气象干扰、人为干扰、电磁干扰等。
本文旨在对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的种类及应对策略进行浅谈。
一、气象干扰信号气象干扰信号通常指的是星地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天气影响引起的干扰。
这种信号会导致信噪比下降、误码率增加等问题,影响卫星通信的可靠性。
常见的气象干扰信号有雨干扰、云干扰和大气湍流干扰等。
卫星通信运营商需要选择合适的卫星载荷和调制解调器等设备,采用合理的业务流程进行干扰监测和对策制定,以减轻气象干扰带来的影响。
人为干扰信号是指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对卫星通信的干扰,主要包括非法窃听和非法干扰两种。
非法窃听即未经允许非法监听和拦截通讯信息,非法干扰则包括故意发射同频干扰信号、非法爆破等方式干扰通讯信号。
这些干扰信号可能会导致无法收发信号或者信噪比下降等问题。
针对人为干扰信号,应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监管和制约,如加强对通信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加密通信内容、实施频率扫描等方法来应对干扰信号的干扰。
电磁干扰信号是通过人造电磁波,对卫星通信主动或被动地进行干扰的信号。
电磁干扰信号有多种来源,包括雷电、电工作业、电磁波辐射等。
受到电磁干扰信号的影响,卫星通信信号可能出现丢包、丢帧等故障,甚至导致通信中断和损坏。
针对电磁干扰信号,应针对不同电磁波源采取不同的对策。
例如,对雷电干扰信号,可以采取先预测后处理的方法,及时开展气象监测工作、强化“先测后干”精神;对电磁波辐射干扰信号,应加强对附近电磁波辐射源的监管和管理,以减轻干扰信号的影响。
综上所述,公安卫星通信干扰信号种类繁多,可能来自天气、人为活动或电磁波等多种因素,应对策略也要因干扰信号来源不同而有所区别。
卫星通信运营商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保障卫星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分类及处理方法
摘要:本文从实际的应用出发,简要介绍了卫星通信中常见的干扰方式及干扰源,从地面干扰、空间干扰、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叙述,同时,给出了不同干扰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卫星通信;干扰分类;干扰处理方法
引言
卫星通信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远、不受地理条件限制、覆盖面广、通信频带宽和容量大等,在军民通信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相比于电缆、光纤和微波等通信方式,卫星通信更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尤其是开放式的卫星通信系统,由于使用透明的转发器,更容易受到恶意干扰。
1.地面干扰
地面干扰主要包括卫星地球站的杂波干扰、电磁干扰以及交叉极化干扰等。
1.1卫星地球站的杂波干扰
卫星地球站一般由多种设备组成,通常包括调制解调器、功放等。
这些设备
可能存在设计指标不合格,从而使设备在工作中传输载波时带有杂波或者谐波。
另外,卫星通信设备的工作匹配不当,也会造成谐波干扰和载波噪声干扰。
通常,要想最大限度的减少卫星地球站的杂波干扰,就要从设备的测试上和
准入制度上进行严格把关。
卫星地球站在测试使用时,要严格进行设备匹配和操
作测试,尽量消除设备的参数、指标、功率等设置所产生的杂波或谐波干扰。
卫
星地球站在入网测试时,需要严格管理,确定入网门槛。
1.2电磁干扰
目前,由于存在多种通信方式和噪声,这些通信方式和噪声对卫星通信都会
造成一定的电磁干扰。
这些电磁干扰的辐射和电磁接入,会对卫星通信中的
上下行链路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降低电磁干扰,在卫星通信设备的选址和使用中,要通过电磁干扰测试,
尽量选择在电磁环境“较为干净”的地点进行建站或者使用。
另外,采用性能较
好的电磁屏蔽措施,也可将电磁干扰的影响降到最低。
1.3交叉极化干扰
卫星通信中,交叉极化隔离度对通信干扰的影响较大。
如果通信设备的交叉
隔离度不好,上行极化分量过大将会使干扰信号进行下行通道,影响设备的使用
效果。
为了减少交叉极化干扰,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在设备调试时,要耐心调整好天
线极化,确保设备所需的接收信号最强时另一极化信号最弱。
另外,传输系统的交叉极化去耦度及自适应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也是系统抗交叉极化干扰的主要措施[1]。
2.空间干扰
空间干扰主要包括在卫星通信中相邻卫星之间的干扰、同一卫星相邻信道之间的干扰以及人为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干扰等。
2.1邻星干扰
邻星干扰主要有上行干扰和下行干扰,其中,上行干扰主要是因为邻星系统中有些用户使用的天线功率谱密度超出协调指标或者天线偏向邻星造成临星干扰;下行干扰主要是相邻卫星之间的重叠覆盖区使得用户在接收到正常信号的同时,也接收到邻星的旁瓣信号。
为了减少临星干扰,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入手。
对于上行干扰的降低,需要采取精确调整天线的指向,并改善通信天线的方向图性能以及降低上行功率等措施。
对于下行干扰的降低,一般需要卫星公司之间调整邻星之间的技术参数予以解决。
2.2相邻信道干扰
相邻信道的干扰主要涉及到用户载波的频率分配可能与相邻信号的频带出
现重叠,或用户在使用载波时,其载波的频谱特性未满足要求,从而造成干扰。
要降低这类干扰,卫星公司在进行入网测试时,必须保证用户的上行载波频谱在分配频带的范围之内。
另外,采取降低平衡出站信号功率的方法[2]也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2.3人为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干扰
人为操作不规范主要包括操作和设置有误、违反上星程序和私自上载波偷发信号等,这些方面都会对卫星通信造成影响和干扰。
对于人为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干扰,主要的方法就是采取人员培训和严格自律,减少和防止不规范的操作。
3.自然干扰
自然干扰是由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对卫星通信产生的干扰,主要包括在雨衰、日凌和电离层闪烁等。
3.1雨衰
雨衰是一种常见的卫星通信的干扰现象。
对于有些波段的信号,如KU波段的信号,由于其波长与雨滴大小相近,更容易受到雨衰的干扰。
为了降低雨衰对卫星通信的影响,在进行卫星通信时,尽可能的选择可以使卫星天线处于高仰角的卫星,这样可以减少降雨时电波穿越的雨区距离。
同时,为了防止卫星天线积水对电波造成的吸收损耗,可以采取天线排水设计降低雨水积存。
3.2日凌
在春分和秋分前后,由于太阳产生的强大的电磁波对卫星信号可能会造成严重干扰,即为卫星通信中的“日凌”。
日凌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只影响卫星的下行链路,因此,春分和秋分前后,要做好预防日凌现象的防护措施。
3.3电离层闪烁
卫星信号传输时,由于地球的电离层存在结构的不均匀性和随机时变性,就会造成卫星信号的特性出现短周期变化,形成信号干扰,如卫星定位误差的明显加大[3],即为电离层闪烁。
通常,电离层闪烁严重时主要发生在春分和秋分前后,而频率在3GHz以下,
最易发生电离层闪烁。
因此,在春分和秋分前后以及通信频率在3GHz时需要注意电离层闪烁的影响。
4.人为干扰
卫星通信中的人为干扰主要包括人为失误、同极化干扰、反极化干扰、转发器盗用和恶意干扰等。
目前,通常使用的卫星都采用透明转发器通信方式,而人为干扰经常就是借助透明转发器的这一特性实施盗用或者恶意干扰。
对于人为干扰,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如人为失误,可以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故障处理预案等手段进行改进。
对于人为盗用转发器和恶意干扰,通常的处理办法是降低卫星转发器的增益档,增强对非法信号的反制。
参考文献:
[1]刘德虎,刘卫东. 交叉极化鉴别率和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J].无线通信技术,2002,03.
[2]乐四海,欧新颖等. 相邻GEO卫星信号干扰分析[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2,03.
[3]刘钝,甄卫民等. 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