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政策-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概述社会福利思想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社会政策和制度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

本课程通过介绍福利国家理论、福利经济学、福利制度和福利政策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福利意识和政策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福利国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3.熟悉不同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和运行机制;4.了解福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5.培养学生社会福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6.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学时)-福利国家的定义和目标-福利国家理论的发展历程-福利国家的类型和特点2.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6学时)-市场失灵与公共物品-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方法-公平与效率的权衡-社会选择和福利函数3.福利制度与福利政策(12学时)-福利制度的类型和组成-福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评价指标-医疗保健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福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基本福利与社会援助政策4.福利国家的挑战与变革(8学时)-人口老龄化与福利国家-科技进步与福利国家-全球化与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与创新5.案例分析和讨论(4学时)-国外福利国家实践案例分析-中国福利国家实践案例分析-学生自主选题案例分析分享四、教学方法2.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3.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相结合,通过实地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福利国家的运作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五、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30%):对课程前半部分的内容进行笔试;3.期末论文(40%):学生根据社会福利问题,选择合适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撰写论文并展开口头答辩。

社会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RW100530课程名称:社会政策与法规英文名称: Soci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适用专业:社会工作先修课程:法律基础课学分: 3总学时: 48一、课程简介社会政策与法规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我国当前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现实实践,明确社会工作者和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熟悉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运用的工作流程,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法学素养,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法律帮助案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比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

Soci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is a core curriculum. By teaching this course, the student can make a more comprehensive system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social work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methods, recognizing thereality of our current social work practic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pecifically the rights of social workers and the body and obligations, familiar social work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pplying workflow, enhance social work students of jurisprudence literacy, students in real life, the ability to utilize the main case law to help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al world.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又与人们切身利益切身密切相关的课程。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展开讨论;对不冋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各个阶段的思想、观点和实践模式进
行简要的介绍。重点和难点是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和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动态。
教学内容:
一、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概论
1.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
2.西方早期社会慈善行为与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1.社会经济变革与社会问题的社会化
2•简述自由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家对济贫法制度的态度。
3•简述自由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家对自由的理解。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阐释贫困化理论,以及马克思
主义对反贫困制度的批判,并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福利思想,以及继承和发展
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列宁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是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难
1.亚当•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
2.大卫•李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3.马尔萨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边沁的社会福利思想
2.穆勒的社会福利思想
3.斯宾塞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洪堡与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
1.洪堡的社会福利思想
2.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
思考题:
1•简析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学说和社会福利思想。
2•简述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
3•简述德国新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
第六章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结合宏观经济学知识和理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凯恩斯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以及瑞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并社会福利思想一个重要的实践成果 《贝弗里奇报 告》进行较为详细的阐释, 包括贝弗里奇早期社会福利思想, 以及《贝弗里奇报告》 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凯恩斯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和《贝弗

《社会保障学》学习教学大纲纲要

《社会保障学》学习教学大纲纲要

《社会保障学》教课纲领一、纲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社会保障学是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省管限选课。

就其课程性质而言,社会保障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社会保障基本理论、社会保障历史进度、社会保障基金及世界各主要种类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系统的详细内容,并能运用社会保障理论剖析和解决社会实践中相关社会保障的问题。

本课程计划72学时,4个学分。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1、为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人员供给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认识和掌握社会保障系统的详细内容,包含社会救援、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安置,能联系社会实质,存心识地运用社会保障理论和知识往返答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的教材与教课方法1、主教材是《社会保障概论》,张彦、陈红霞编著,南京大学第一版社第一版。

2、教课方法1)依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材培育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课应以协助学生联系实质展开自学为主。

2)可运用多种媒体教课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联合当地域学时的学习条件,供给多种方式的学习支持服务。

3)面授指导应重视于理论教课,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讲清思路与方法。

4)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要点,可试用事例导入、启迪式等教课方法,注意培育学生剖析研究实质问题的能力。

二、纲领本文第一章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理论(一)教课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色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功能、方式和主体第三节社会保障系统第四节社会保障理论(二)教课要求认识社会保障的定义、特色、主体以及社会保障理论;掌握社会保障的功能、方式;娴熟掌握社会保障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历史进度(一)教课内容第一节传统社会保障期间第二节现代社会保障期间第三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立与发展(二)教课要求认识传统社会期间社会保障发展过程;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立与发展;娴熟掌握现代社会期间社会保障发展过程。

社 会保障学教学大纲

社 会保障学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社会保障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时:X学时4、课程学分:X学分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社会保障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它是公共管理、社会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保障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保障领域的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内涵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社会保障的功能与作用2、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产生的原因与条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3、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二)社会保险1、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概念与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概念与特点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与运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实践3、失业保险失业保险的概念与功能失业保险制度的构成与运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4、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的概念与原则工伤保险制度的内容与实施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5、生育保险生育保险的概念与意义生育保险制度的规定与待遇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展望1、社会救助的概念与类型社会救助的定义与特征社会救助的主要类型社会救助的功能与作用2、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与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行与管理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与问题3、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的对象与内容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的实施与监督我国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4、受灾人员救助制度受灾人员救助制度的概念与特点受灾人员救助制度的内容与实施我国受灾人员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1、社会福利的概念与类型社会福利的定义与内涵社会福利的主要类型社会福利的功能与作用2、老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的概念与内容老年人福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我国老年人福利事业的现状与问题3、残疾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的概念与特点残疾人福利制度的构成与实施我国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与挑战4、儿童福利儿童福利的概念与范畴儿童福利制度的规定与落实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展望1、社会优抚的概念与特点社会优抚的定义与内涵社会优抚的对象与内容社会优抚的意义与作用2、军人抚恤优待制度军人抚恤优待制度的概念与类型军人抚恤优待制度的标准与实施我国军人抚恤优待制度的改革与完善3、退役安置制度退役安置制度的概念与内容退役安置制度的方式与政策我国退役安置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六)社会保障基金1、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与分类社会保障基金的定义与特点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与构成社会保障基金的分类与用途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与方式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体制与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与监督3、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与决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的概念与编制社会保障基金决算的概念与执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与决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七)社会保障管理1、社会保障管理的概念与内容社会保障管理的定义与特点社会保障管理的体制与机制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与方法2、社会保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目标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技术我国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3、社会保障管理的监督与评估社会保障监督的概念与类型社会保障评估的指标与方法我国社会保障监督与评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八)社会保障法律制度1、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概念与体系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定义与特征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功能与作用2、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内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与问题3、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与监督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监督体系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讲解社会保障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

引言社会政策是指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保障社会福利和改善社会状况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政策概论是社会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政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为切入点,介绍其课程框架和内容。

概述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是指在社会政策概论课程中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该大纲涵盖了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社会政策概论,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政策分析和研究。

正文内容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内涵a.社会政策的定义和范围b.社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2.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a.社会政策的起源和发展b.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和趋势3.社会政策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a.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关系b.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二、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社会政策的理论框架a.社会政策的制度理论b.社会政策的公共选择理论2.社会政策的研究方法a.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b.社会政策研究的案例分析三、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和实践应用1.教育政策a.教育机会公平与社会流动性b.教育资源分配与优质教育的普惠性2.医疗保障政策a.医疗资源的配置与公平性b.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革3.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a.贫困减少与社会救助制度b.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平衡4.就业和劳动力政策a.就业机会的创造与就业保障b.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社会保障5.养老保障政策a.养老金制度与老龄化问题b.养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四、社会政策的评估和改革1.政策评估的方法与意义a.政策目标的评估与效果分析b.政策改进的建议和措施2.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a.政策创新的理论和实践b.国际经验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启示五、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a.社会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b.社会政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2.社会政策的责任与责任分担a.国家、市场和个人的权责关系b.社会政策的政治合理性与社会支持度总结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通过对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介绍,促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msw课程教学大纲

msw课程教学大纲

msw课程教学大纲MSW课程教学大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工作者,许多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并为此制定了MSW (Master of Social Work)课程教学大纲。

本文将探讨MSW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其内容。

首先,MSW课程教学大纲对于培养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至关重要。

社会工作涉及广泛的领域,如社区发展、心理健康、儿童保护等。

MSW课程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学习框架,帮助他们掌握社会工作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遵循教学大纲,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其次,MSW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丰富多样,覆盖了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

教学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介绍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价值观和伦理准则。

学生将学习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和方法,掌握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

2.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研究社会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学生将了解社会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实施的效果,探讨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改进。

3. 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实践:探讨社会问题的本质和成因,分析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社会工作干预,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服务。

4. 社会工作研究与评估:介绍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社会工作研究项目,评估社会工作的效果和影响。

5. 社会工作实习与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学生将在社会工作机构进行实习,亲身体验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除了以上主要模块,MSW课程教学大纲还可能包括其他相关内容,如跨文化交流、领导与管理等。

这些内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挑战。

最后,MSW课程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Aistance) 课程类型:本科生专业教学课程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时学分:32学时(2×16周),2学分指定教材:钟仁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3年.基本目的:帮助学生理解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了解发达国家、中国的各项相关制度的演变历程、现状及等,使得学生能够从理论与实践、国外与国内、历史与现状等各种角度去解读,并对中国相关制度的特点有所把握。

内容提要:概述;城市贫困救助;农村;自然灾害救助;慈善救助;社会福利概述;公共社会福利;特殊人群社会福利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小组专题研究+班级课堂讨论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小组专题研究及班级课堂讨论30%,期末学分论文70%部分班级采用笔试的形式考核第一章概述课时: 1周,共2课时第一节的基本含义第二节的制度构成第三节制度的地位第二章的历史演变课时:1周,共2课时第一节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二节制度的问题与困境第三节制度的与完善第三章城市贫困救助课时:3周,共6课时(含2课时课堂讨论)第一节城市贫困的发展与变迁第二节城市贫困救助概述第三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四章农村贫困救助课时: 1周,共2课时第一节农村贫困的现状与原因第二节农村贫困救助概述第三节农村五保救助第四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五章自然灾害救助课时: 1周,共2课时1 第一节自然灾害救助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自然灾害救助的基本内容第六章慈善救助课时: 1周,共2课时第一节慈善救助的概念第二节慈善救助的特点第三节慈善救助的运作过程第四节慈善救助的问题与发展思路第七章社会福利概述课时: 1周,共2课时第一节社会福利的基本含义第二节社会福利的制度构成第三节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第八章社会福利的历史演变课时:1周,共2课时第一节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第二节社会福利的产生和变革第三节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与第九章公共福利课时:1周,共2课时第一节公共福利概述第二节教育福利第三节住房福利第四节基本卫生保健第五节文化娱乐设施与服务第十章特殊福利课时: 3周,共6课时(含2课时课堂讨论)第一节特殊福利概述第二节老年人福利第三节儿童福利第四节妇女福利第五节残疾人福利第十一章职工与公务员福利课时:1周,共2课时第一节职工福利第二节公务员福利第十二章社区福利服务课时:1周,共2课时第一节社区福利服务的概念第二节社区福利服务的特征2 参考书目:[1] 曹立前,《》,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2] 陈良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3年9月第1版 [3] 陈银娥主编,《社会福利》(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第2版 [4] 廖益光主编,《概论》(21世纪全国高校民政类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2月第1版[5] 韩克庆、郑功成主编,《社会福利与案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3年8月第1版 [6] 王齐彦著,《中国城乡体系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8月第1版 [7] 蒯小明著,《中国农村发展中的国家责任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第1版 [8] 曹艳春著,《我国城乡系统建设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23年6月第1版 [9] 朱德云著,《我国贫困群体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2月第1版 [10] 彭华民、景天魁,《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中国社会出版社,2023年7月第1版[11] 戴安娜•M•迪尼托著,何敬译,《社会福利:政治与公共政策》(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第1版[12] 巴尔(Barr)著,郑秉文、邹明洳译,《福利国家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13] 吉尔伯特(Gilbert Neil)著,郑秉文译,《社会福利的目标定位:全球发展趋势与展望》,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4] 彭华民著,《社会福利与需要满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2月第1版 [15] 钱宁著,《社会正义、公民权利和集体主义-论社会福利的政治与道德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7月第1版 [16] 高鉴国、黄智雄著,《社会福利研究》(第1辑),中国社会出版社,2023年07月第1版[17] 威廉姆H.怀特科著,解俊杰译,《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法律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18] 保罗•皮尔逊著,汪淳波译,《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社会政策译丛》,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第1版[19] 诺曼•巴里著,储建国译,《福利》,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20] R•米什拉(Ramesh mishra)著,郑秉文译,《社会政策与福利政策:全球化的视角》,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3年9月第1版《《》课程教学大纲.doc》。

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

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

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在当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他们致力于帮助那些面临困境的人们,提供支持和指导,促进社会公正和福利。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工作者,制定一份全面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一、引言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应该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因此,教学大纲和计划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以确保学生能够适应现实工作环境的挑战。

二、核心课程1. 社会工作理论:这门课程应该涵盖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伦理准则和专业标准。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工作的历史背景、发展趋势以及不同领域的实践方法。

2.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这门课程应该介绍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社会福利系统的构建和运作。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并学习如何利用社会福利资源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

3. 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这门课程应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社会工作实践。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社会调查、评估和干预,以及如何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4. 社会工作实习:实习是社会工作者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在实际工作场所中应用他们所学的理论和技巧,培养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应该由专业导师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选修课程除了核心课程外,学生还应该有机会选择一些与社会工作相关的选修课程。

这些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目标来确定。

例如,心理学、家庭研究、社会统计等课程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社会工作者教学大纲和计划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可以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活动。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大纲和计划应该明确评估方式和标准。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论文写作,还可以采用口头报告、实践项目和综合评估等方式。

社会保障法 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法 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一、引言社会保障法作为一门重要的法律学科,涉及到国家政策、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以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为主题,探讨其内容和结构,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系统化的学习框架。

二、社会保障法的定义和背景社会保障法是指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制度,旨在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福利和权益。

它涵盖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劳动关系等多个领域。

社会保障法的出现背景是为了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三、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的结构1. 第一部分: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社会保障法的定义和范畴-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公共性- 社会保障法的目标和意义2. 第二部分: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和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临时救助- 社会福利制度: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老年人福利- 劳动关系制度:劳动合同、劳动争议解决、工资保障3. 第三部分:社会保障法的实施和监督- 社会保障法的实施机构和程序- 社会保障法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社会保障法的改革和发展趋势四、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社会保障法的整体认识。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问题。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考和交流,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2. 评估方式-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测试学生对社会保障法基本概念和原则的掌握程度。

-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撰写报告,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社会保障法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结语社会保障法教学大纲的设计旨在系统地介绍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内容和制度,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基本手段。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保障的概念、原则、体系和发展趋势,本课程旨在提供一个社会保障概论的教学大纲。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概念与意义本章介绍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保障的定义、目标和重要性。

通过介绍社会保障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减少社会不平等和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原则与价值观本章探讨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普遍性、公平性、可持续性和人性化。

同时,介绍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观,如人的尊严、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

通过学习这些原则和价值观,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和实施。

第三章:社会保障的体系与组成部分本章介绍社会保障的体系和组成部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

通过学习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学生将了解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如何相互关联和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

第四章: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本章分析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其中包括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和社会变迁等因素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趋势和挑战,学生将能够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第五章:国际比较与借鉴本章介绍国际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和借鉴。

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第六章:社会保障实践案例分析本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社会保障问题。

通过实践案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未来从事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准备。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社会保障的概念、原则、体系和发展趋势。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国际比较,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未来的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准备。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Social Security Introduction Syllabus课程名称:《社会保障概论》总学时(学分):48(3学分),其中讲授44学时,自修4学时。

面向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社会保障思想的起源可以说是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的,过上有保障的、幸福的、安定的生活是人类社会建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追求。

而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则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具体说来产生于十九世纪,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无论是社会福利还是社会保障都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社会保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课程结合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际情况,从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入手,探讨社会福利思想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影响,并尽可能从理论与实例上阐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会保险等概念,并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项目,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内容进行具体讲解,旨在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能对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历史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状况有基本的框架理解。

前续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问题概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后续课程:社会政策与法规、社会行政、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本课程总学时48,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践、自学学时4学时,共3学分,具体学时分配如下: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概论》的理论渊源、历史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现实状况。

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社会保障思想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了解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测定,以及社会保障管理。

2、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社会保障所涉及的理论思考,社会保险中基本的四种险种;了解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相关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解决和分析现实问题。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案(教学文件全)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案(教学文件全)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课程教学文件(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撰写教师:马永方2016年2月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学日历(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整理人:马永方审定人:马永方2015年8月教学日历课程名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英文名称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 课程编号12600067Z学时数48 学分数3任课教师马永方授课对象社工14级学年2015-2016 学期第一学期2015年7 月25 日订东北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课程编号:12600067z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总学时数:48总学分: 3开课学期:3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学大纲主撰人:马永方内容简介《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发展过程以及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基本主张,掌握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影响,把握在社会福利思想影响下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发展特征与基本目标。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思想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形成于古典文明时期,经过中世纪的发展,到了近代而蓬勃兴盛。

教学大纲课堂讲授部分(一)分章节列出标题、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绪论4学时第一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第二节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历史渊源(难点)第三节现代社会福利的思想特征与流派(重点)第四节研究社会福利思想的意义与方法第一章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6学时(重点)第一节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二节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难点)第三节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第四节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第五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6学时第一节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难点)第二节德国历史学派(重点)第三节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改良主义(重点)第四节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4学时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第二节早期的(或旧的)福利经济学第三节新福利经济学(重点)第四节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第四章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4学时第一节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节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演变(难点)第三节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第四节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第五章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4学时第一节《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制度(重点)第二节蒂特马斯的社会福利理论第三节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重点)第四节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理论分析第六章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社会福利观4学时(重点)第一节苏东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第二节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福利观第三节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主义福利观的分析(难点)第七章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4学时(重点)第一节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主要观点第二节哈耶克、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观第三节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第四节罗尔斯和诺齐克关于社会正义与个人权利的争论第八章新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4学时第一节全球化与当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第二节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新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第九章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4学时第一节高夫的“整合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奥菲对“福利国家矛盾”的批判第三节奥康纳的“国家财政危机”理论第十章女性主义福利思想2学时第一节社会福利及其性别属性第二节女性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十一章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理论探讨 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福利思想(难点)第二节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福利体制与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第四节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二)选用教材及参考书:钱宁主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教学大纲说明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及教学任务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有关代表性的思想家、代表性思想学派对社会福利问题的认识、构想和对理想社会形态的向往;深入认识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把握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的社会福利及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进一步认识到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传统社会福利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以及科学的社会福利价值观,加深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解,自觉地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福利政策》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50972B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上机)学时:8 学分:2
适用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先修课程:社会学、经济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培养计划中,本课程是社会保障核心专业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实现如下两个层次的目标:
专业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及其沿革历史、思想源流;能够比较几个典型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并理解其成因;能够分析福利相关的社会问题;能够解读我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能够掌握主要社会福利项目的设计与评估。

综合素质目标:了解中国的社会现实;理解现实形成的历史根源;理解政策背后的哲学假设;具备初步的政策分析能力;拥有理性的头脑,慈悲的情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从逻辑来看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制度层面。

这一层面体现社会福利政策与政治的关联,包括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国家权力与政治过程,意识形态与福利理念,财政与收入分配。

第二,政策与操作层面。

这一层面主要讲授作为行动指导的社会福利政策,以及在政策指导下的福利行动。

主要包含政策分析方法,社会福利政策的起源与发展,社会福利项目及其改革,社会及专业同行对相关重要社会问题的历史看法与现实观点。

其中,社会福利项目包括收入转移项目,也包括社会服务项目。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授课、经典阅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上述方法依据课程内容穿插结合,理论化的部分更多地涉及课堂讲授和阅读分享,政策实践部分更多涉及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尤其是通过政策议题相关的案例分析,训练学生做出决策或评估。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取开卷考试与课堂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开卷考试成绩占60%,课堂参与占40%。

(四)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学习过《社会学》、《经济学》等先修课程,事先掌握一定的知识及方法论基础。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及其沿革历史、思想源流;了解典型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并理解其成因;理解政策背后的哲学假设;掌握初步的政策分析方法。

课后作业主要是相关文献阅读及重要议题的案例分析。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会福利政策的内涵
第二节社会福利政策的领域与功能
第三节社会福利政策的理论范式与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社会福利政策的含义,社会福利政策方法论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社会福利,从而理解社会福利的概念
本章的学习标准:理解社会福利的概念,了解其理论范式
第二章意识形态与福利理念
第一节政府与市场
第二节公平与效率
第三节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本章重点和难点:意识形态对福利理念的影响,公平与效率的相对性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划分意识形态中的左右派,体会意识形态与福利制度之间的关系
本章的学习标准:理解福利的商品化与非商品化,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了解埃斯平-安德森划分的三种福利模式
第三章社会福利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什么是收入分配
第二节财政、再分配与社会福利
本章重点和难点:收入分配的层次,社会福利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结合阅读材料,分析常见典型福利项目与收入分配的
关系。

本章的学习标准:理解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理解社会福利中的政府责任
第四章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史
第一节传统社会福利政策
第二节现代社会福利政策
第三节危机与变革
本章重点和难点:社会福利危机与变革,传统与现代的分野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结合阅读材料,讨论福利国家危机如何化解
本章的学习标准:了解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历史、了解其危机与改革历程,理解福利国家产生的机理
第五章反贫困政策
第一节贫困的界定与衡量
第二节社会救助政策: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及其配套政策
本章重点和难点:贫困的界定,社会救助的原则与方法,我国的低保政策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讲授贫困的含义与界定方法,依据材料讨论我国低保政策的效果
本章的学习标准:理解贫困的含义,了解社会救助政策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的低保及其配套政策,掌握政策分析方法在社会救助领域的应用。

第六章医疗卫生政策
第一节医疗卫生政策概述
第二节典型的医疗卫生体制模式
第三节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展与改革
本章重点和难点:医疗卫生体制模式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解读医改政策文件,依据材料讨论不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践案例。

本章的学习标准:理解健康与经济的关系,了解典型的医疗卫生体制模式,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发展历史与现状,能够分析医改的政策过程和解读医改的政策文件,掌握政策分析方法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第七章老年福利政策
第一节老年福利政策概述
第二节我国的老年福利政策
第三节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福利政策危机与挑战
本章重点和难点:老龄化老年福利政策困境与出路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依据材料讨论我国面对老龄化危机的应对方式
本章的学习标准:了解我国老年福利政策内容,理解老龄化概念,掌握老年福利政策应对老龄化的途径
第八章儿童福利政策
第一节儿童福利政策概述
第二节收养与寄养政策
第三节其他儿童福利政策
本章重点和难点:收养与寄养政策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依据材料讨论我国私自收养问题的解决出路
本章的学习标准:了解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内容,理解收养与寄养的法律含义,理解孤残儿童面临的问题
第九章残疾人福利政策
第一节残疾人福利政策概述
第二节残疾人就业政策
第三节残疾人教育政策
本章重点和难点:残疾人就业问题及对策,特殊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依据材料讨论我国残疾人就业及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本章的学习标准:了解我国残疾人福利政策内容,着重理解残疾人就业及教育的特殊性
第十章住房福利政策
第一节住房福利政策概述
第二节我国的公积金计划
第三节我国的政策房
本章重点和难点:公积金计划、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依据材料讨论我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运行效果。

本章的学习标准:了解我国的公积金计划和各种政策房计划,掌握政策分析方法在住房福利领域的应用
第十一章社区服务政策
第一节社区服务概述
第二节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
第三节我国的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
本章重点和难点:社区的内涵,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的区别,我国社区服务的现状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通过案例分析,比较我国社区与国外社区的异同,讨论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

本章的学习标准:理解社区、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的含义,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社区服务现状,了解我国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现状与趋势,掌握政策分析方法在社区领域的应用。

五、指定教材和主要学习参考书
参考书目:
戴安娜.迪尼托,《社会福利:政治与公共政策(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熊跃根,《社会政策:理论与分析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哈特利.迪安,《社会政策学十讲》,格致出版社,2009。

周弘,《福利的解析——来自欧美的启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

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抉择》,华夏出版社,2010年。

钱宁(主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迈克尔.桑德尔,《公正——该如何是好?》,中信出版社,2011年。

埃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商务印书馆,2010年
尚晓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2001(3)
何海兵,“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管理世界》,2003(6)
彭华民等,《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尼尔.吉尔伯特,《社会福利的目标定位——全球发展趋势与展望》,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邓大松主编,《社会保险(第二版)》,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

朱青,养老金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运作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田凯,“关于社会福利的定义及其与社会保障关系的再探讨”,《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1)
边燕杰等,“单位制与住房商品化”,《社会学研究》,1996(1)
韩克庆,“市民社会与中国社会福利体制的构建”,《天津社会科学》,2008(1)
D. Stone. Policy Paradox: The Art of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2001.
Lindblom CE. 1959. “The science of muddling through.”P 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19.
Lindblom CE. 1979. “Still muddling, not yet through.”P 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39.
Ferguson & Dickens (Eds), Urban Problems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9.
编写人:刘潇
主讲教师签字:
系(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签字:
学院(系、部)教学副院长(副主任)审核签名: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