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年级现象(14) - 中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成长。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 幼儿期(0-3岁)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起点,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情感发展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幼儿开始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
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逐渐增强。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关注和照顾,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尝试。
2. 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进入学校前的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开始学会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同时,他们也开始与同伴进行互动和合作,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解决问题。
3. 小学阶段(6-12岁)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儿童开始接受正规教育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他们开始学习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同时,他们也开始面临更多的社交压力和竞争压力,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挫折。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学习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4. 青春期(12-18岁)青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从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经历生理上的成熟和性别意识的觉醒,同时也面临着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探索。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青春期儿童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小学三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1、小学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一、一般心理特点。
1、外向性――活泼、开朗。
三年级学生的共同特点是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
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
这是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的表现。
与二年级孩子明显不同的是,朋友“突然”多起来了,互相联系,成群结队地玩耍,看上去他们的关系非常好。
2、受批评也不生气由于行为多变好动,对什么都想看个究竟,所以去什么地方手脚都不稳当,按铃、看相册、摆弄人家的玩具等等,因此常常受到指责和批评。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指责只起短时间作用,孩子不生气,过一会儿就故态复萌。
3、初步懂得趋利弊害三年级学生开始表现出趋利弊害的心理特点,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不利的事就躲避。
这是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
与同学吵架时,当老师询问吵架的理由,双方只拣对自己有利的说,不利的话则不说。
这个阶段还不懂得如何合理反驳。
这个特点比二年级时故意说没有作业,想出去玩的表现还要不好,因为二年级时的动机很简单,而且不是有准备的、恶意的,是单一的眼前动机造成说假话。
三年级学生是有意识地回避对自己不利的一面。
所以,不管是家里人之间发生争执,还是和别人吵架,家长、老师一定要听双方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判断。
在做完一件事时,要从失败的地方开始总结,告诉孩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世界上最不勇敢的人。
4、推崇有力量的英雄三年级学生绝对崇拜有力量的英雄人物。
除了动画片中的英雄之外,电影,电视中的主人公形象、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歌星舞星,都会成为他们的偶像。
这个阶段推崇学者、科学家的孩子很少,对于自己班级学习优秀的学生,也并不崇拜。
对崇拜的人物有时会达到入迷的程度。
在高年级有力量、个头高的学生面前,表现出服服帖帖,孩子们对这种“孩子王”言听计从,经常聚在一起活动,仿佛是校园小团伙。
二、学习三年级学生的压力感相当明显,老师的授课量很大,又有许多家庭作业。
指导孩子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便成为家长老师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中年级家长会讲稿
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起跑线”,关注孩子的小升初、中考、高考,认为这些才是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的节点。
其实,有一个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期,被大多数家长忽略了,那就是孩子四、五年级的时候。
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孩子情感、情绪的突发期——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个性孩子一般在10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
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一心理,仍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待,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与父母作对。
父母们不要认为孩子故意与你作对,只是单纯的不听话行为,其实背后隐藏着孩子渴望你理解、渴望你尊重的深层原因。
自我意识正处在形成期,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但由于生活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或是错误的,因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让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很大的变化。
面对这一情况,家长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呢?■方法一:找准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孩子会出现“烦死了”、“好烦呀”之类的话语,而且这类话语的数量会一直上升。
其实,孩子的烦恼并不仅仅是针对玩具、衣服、发型,或者是课外读物,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当孩子真正的到理解和尊重之后,他的一切消极、叛逆的情绪都会消失。
例如面对儿子并不如意的成绩单,一对明智的父母是这样做的:数学没有考好,他已经做好回家挨“板子”准备。
回到家后,他把成绩单往客厅的茶几上一扔,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晚饭也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
晚饭后,爸爸妈妈什么也没说,回到自己的卧室里看电视去了。
孩子实在坐不住了,他心想:难道是爸爸妈妈没有发现我的成绩单?于是,他悄悄地来到客厅,在他的成绩单旁边,爸爸妈妈给他留了一张便条。
儿子:爸爸妈妈知道这次没有考好,你心里也很难过。
你不必紧张,爸爸妈妈不会惩罚你,因为惩罚孩子永远都不是目的。
爸爸妈妈相信你肯定不会放弃努力的,因此,在下次考试时,我们不要求你考得多么好的成绩,只要比这次的成绩前进一点点,我们就会很满意。
儿童心理发育特点
儿童心理发育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一般来说,除非是生理上有某些缺陷,否则人的心理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都有一定的发展任务。
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5.5岁是儿童数学概念的关键期,而8~10岁则是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这些关键期中的发展任务得到完成,那么在以后的各个年龄阶段,人的心理发展就有了基础。
反之,如果这些关键期中的发展任务没有完成,那么在以后的各个年龄阶段,人的心理发展就会遇到困难。
为什么关键期对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呢?这是因为人的心理发展依赖于他的遗传素质和外界环境。
遗传素质保证了人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则决定了这种可能性是否会成为现实。
环境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种。
自然环境是指那些以天然形成的环境因素,如气候、地理、水文等。
人文环境则是指那些以社会形成的环境因素,如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生活等。
人文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尤为深刻。
由于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心理。
不同的
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都深深影响着儿童的成长。
小学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形成了他们未来性格和心理发展的基础。
下面是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依赖性强: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对老师和父母具有很高的依赖性,他们需要他人的指导和关心。
2.基础性学习:他们开始接触识字、算数等基础知识,并且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3.适应性较差:一年级的学生可能对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感到不适应,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情况。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独立性增强:二年级的学生逐渐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不再完全依赖老师和父母。
2.对待学习的态度: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可能有所下降,对于一些学科可能产生抵触情绪。
3.社交能力的培养:他们开始与同学们建立友谊和完成小组任务,学会与人相处。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自尊心的提高:三年级的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意识,开始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和自尊心。
2.学习能力的提升:他们对于学习有了更多的自信,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学科和知识。
3.同伴关系的发展:他们更加注重同伴关系,并且可能会产生较强的群体荣誉感。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学习压力增加:四年级的学生开始面对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需要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科兴趣的培养:他们开始发展对于一些学科的兴趣,并且可能会选择参加一些兴趣班或者培训。
3.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开始进行自我评价,并且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
4.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他们开始对社会问题有所关注,并且可能会积极参与到一些公益活动中。
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自主性的培养:五年级的学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有自己的作为和决策。
2.情感的体验和表达:他们开始对自己的情感有更多的体验,并且能够表达出来。
3.规则意识的建立:他们开始意识到行为规则的重要性,逐渐建立起对道德和纪律的认识。
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转变的适应:六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和角色的转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关系。
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各年级心理生理特点(教师必备)
小一至高三各年级心理生理特点(教师必备)小学一年级生理特点: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首先看看家长是不是没有时间管孩子,我们主要从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学习特征: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
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生理特点:个性差别大,二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要多表扬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沟通: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特征:以习惯为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如写字、看书、做作业等小学三年级生理特点:8、9岁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
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有限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家长和老师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沟通:孩子普遍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我们要注意并及时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进入高年级学习垫定基础。
小学四年级生理特点: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小学中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小学中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1、小学中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过渡时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的增长。
2、情绪较稳定。
对情绪的调节开始和某种道德规范相联系。
在无明显的外因的诱惑下,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集体活动的意识增强,懂得集体活动的一些规则、规范。
开始以兴趣、爱好来选择朋友,朋友关系日趋稳定。
4、自我尊重、获取他人尊重的需要比较强烈。
5、开始从活动的效果、动机等多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开始学会独立地把自己与他人比较。
对成人的依赖较之低年级明显减少。
6、开始了解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出现喜爱某些学科、不喜爱另一些学科的兴趣倾向。
7、气质类型开始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的性格特征。
如:兴奋型的学生主动地、积极地为班级、为老师做事,但又常显出粗糙、虎头蛇尾的特点;抑制型的学生做事细心,有持久性,却又常显出拘谨、胆怯、被动的性格特点。
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小学中年级学生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这个时期既是小学生心理发展发生质的变化的转折时期,又是矫正不当行为的关键期。
如果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抓住这个时期的教育,即使孩子在低年级的表现和成绩不太好,也可以取得较大的进步。
假如不重视这个时期的积极引导,孩子的表现未能达到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孩子到了高年级再来弥补学习方面的缺陷,就可能困难多了,所以,家长必须重视这个转折时期的教育。
一、了解小学中年级孩子心理发展的特殊性要教育引导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认识小学中年级孩子心理发展的特殊性。
研究认为,小学中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如下主要特点:(1)孩子的认识能力开始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过渡,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这就为他学习更为复杂深奥的知识和理解较为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准备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2)孩子从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逐步过渡到有意注意和有意记忆,行为也逐步从盲目性过渡到有目的有计划,这就保证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学管师所需要了解,利用好的条件小学阶段:一至四年级:这4年是从幼儿园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慢慢转化为以“学”为主的过程,对于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都产生了极大的不适应。
但由于其年龄的特征,对此感受不大,尤其是各方面的压力。
所以在这四年中是一个对学生综合习惯培养的一个最佳时机(比如说心质的培养;智力开发;习惯培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五至六年级:属于学生的心理的少年阶段,在各方面处于半成熟期,对许多事情的好奇心,超乎咱们的想象。
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是成熟阶段(集中力记忆力思维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对知识认知度的最好的时机。
初中阶段:初中生智力的发展最主要在于其新的思维特点的出现.在生理上处于青春期的第二个发展飞跃期会出现自我意识的高涨,反抗心理,情绪表现的矛盾性(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性的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并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等比较极端的情绪类型)和人际交往的新特点初一:学生还保留小学生的特点,但在这一时期由于发育速度的突飞猛进,使其在智利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记忆力系统发展更加完善,记忆能力随着记忆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明显增高.在这阶段学习强度与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学习方法与小学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成绩也会有较大的变化.新的人际关系(是一个让学生认可,信任的好机会).初二:初二是一个学生整体发展的关键阶段.,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成为主导学习成绩的关键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成为学习成绩是否优良的主要因素.初二年级没有刚入学时的天真,又没有初三年级的紧张,也是青春期特征表现明显的一段时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在此期间学生的成人感增强,想极力表象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摆脱家长\老师,甚至是社会的约束.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自身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成人感的急速上升与个人独立能力的矛盾日益明显.,情绪起伏较大.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制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精力转化到别的方面,寓于解脱.尤其是互诉衷肠(班主任一定要掌控好这一时期的学生,最基本的要杜绝在尚学的早恋问题,不让让他影响到学习意识,知识价值观的形成.)初三:这个年级段的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于成人,尤其是心态也相对成熟,稳定.但中考是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中考的压力甚至要大于高考.在学习压力外, 中考也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许多现实问题第一次摆到了学生的面前,加之许多社会现象的出现也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会焦躁,不安,失落和有挫败感.咱们班主任带这个阶段的学生时除了要摆正学习等问题,要对学生的心理极为关注.高中阶段: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对自己的评价也日趋成熟与理性,并产生了较强的自尊心.确立自我价值观.高一:从思维水平上看已经从经验型转变成理论型,学习能力已经与成年人相差无几.由于其自己的一些观点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在其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我以是大人的萌芽思想"在各方面都想脱离父母,来证明我是可以的.其实在学习上就能反映出来,高一和初三其实一样是个分水岭,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开始感到学习的压力和急迫感,开始奋发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自己终于从中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了,高考还遥不可及,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其了解你在某方面还是个孩子,还有许多要和家长老师学的,让他把你当成成长的拐棍,有助于后期的加科和续费)高二:对事物的思维水平已经进入了理论型发展的成熟期,对某一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处理办法。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年级学生特点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特点分析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
这个时候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怎样的呢?有什么变化。
为您整理了关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资料,供您参考!【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相信各位家长在你的事业有成之际,也很希望看到孩子茁壮成长,你才感到快慰。
孩子进入三年级,一切都有较大变化,作为家长与老师都要掌握孩子一切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小学六年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
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
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所以,我们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一)孩子的心理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他们经历着身心的快速成长和认知能力的逐渐提升。
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
一、情感发展特点:1.1 情感的波动性:中小学生的情绪变化较为剧烈,常常由于外界刺激而产生情绪波动,如兴奋、愤怒、焦虑等。
1.2 自我意识的增强: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开始对自己的情感有更清晰的认识,并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有时会表现出自我中心的行为。
1.3 情感需求的多样性:中小学生对于情感的需求多样化,既需要家庭的关爱和支持,也需要同伴的友谊和认同感。
二、认知发展特点:2.1 抽象思维的逐渐发展: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开始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
2.2 逻辑推理的初步形成: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从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中进行推理和判断。
2.3 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逐渐增强,他们开始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对于成就感的追求也逐渐显现。
三、社交发展特点:3.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中小学生对于同伴关系的需求增强,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密切的友谊,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满足彼此的社交需求。
3.2 角色认同的形成: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开始对社会角色有更明确的认识,他们会参与到各种社交活动中,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认同。
3.3 自我独立性的培养:中小学生开始逐渐追求自我独立,他们希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和决策,同时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支持。
四、道德发展特点:4.1 道德观念的建立:中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能够区分对错和善恶,开始意识到遵守规则和道德的重要性。
4.2 道德判断的逐渐成熟: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成熟,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并做出相应的道德选择。
4.3 道德责任感的培养:中小学生开始逐渐培养起对于社会和他人的道德责任感,愿意为他人付出和做出贡献。
小学生心理发展有关
小学生心理发展有关小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人格形成和价值观念建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会经历许多重要的变化和转变。
首先,小学生在心理发展上会逐渐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
而在小学阶段,孩子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异,能够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特点和能力。
他们也开始注意到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逐渐形成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其次,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也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主要是通过玩耍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而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习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分享,逐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们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学会互相尊重和关心他人。
此外,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也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提升。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他们开始学会面对各种情绪,包括兴奋、愤怒、悲伤等,并学会适当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他们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渐具备应对生活中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另外,小学阶段也是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孩子们逐渐意识到对错和公平的概念,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
他们开始学会区分好与坏,正义与不正义,并逐渐形成对于公平、友善和诚实等价值观念的追求。
同时,他们也开始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并对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产生强烈的责备感。
在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提供良好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该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和社交环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总之,小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过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孩子们会逐渐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2024年落实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2024年落实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方案嘿,各位,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份全新的“2024年落实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咱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路上,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事情需要关注。
这次,咱们就聚焦在五个关键点,让孩子全面发展,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一、作业管理1.1严控作业量咱们得明确,作业不是越多越好,适量才是关键。
所以,我们要严格把控作业量,确保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玩耍、去休息。
具体操作如下:低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中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高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2小时。
1.2提高作业质量多布置一些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作业;适时进行作业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果。
二、睡眠管理2.1规范作息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
2.2提高睡眠质量保持卧室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干扰;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阅读、听轻音乐等;睡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身心平静。
三、手机管理3.1限制手机使用时间低年级学生每天手机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中年级学生每天手机使用时间不超过1.5小时;高年级学生每天手机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
3.2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鼓励孩子使用手机学习,如在线课程、教育APP等;培养孩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共同遵守。
四、读物管理4.1严把读物质量关推荐经典读物,如国内外名著、传统文化经典等;严查读物中的不良内容,避免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4.2培养孩子阅读习惯鼓励孩子参加各类读书活动,如读书会、知识竞赛等;家长要带头阅读,做孩子的榜样。
五、体质健康管理5.1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田径等;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提高竞技水平。
5.2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培养孩子按时吃饭、不挑食的习惯;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等;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避免过量摄入油腻、高热量食物。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和行为等方面逐渐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不断适应和适应社会生活。
以下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相关特点的概述:1. 婴幼儿期(出生至2岁)在婴幼儿期,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获取信息和与外界进行互动。
他们通过触摸、吮吸、抓握等方式来了解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此时,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他们主要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 学龄前期(2岁至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掌握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开始能够使用简单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时,儿童的社交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够与周围的人建立起更复杂和稳定的关系。
同时,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逐渐发展,他们善于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来模仿和理解现实世界。
3. 中小学期(6岁至12岁)中小学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他们开始理解抽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问题解决。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提高,他们能够与同龄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建立起更多样化和复杂的社交关系。
4. 青春期(12岁至18岁)青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身体、心理和社交等多方面的巨大变化。
在青春期,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意识形态,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同时,儿童的社交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他们需要应对各种社会压力和挑战,建立自信和适应能力。
总结起来,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和教师应给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积极地成长和发展。
通过了解和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潜能和个性,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小学心理学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
小学心理学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学阶段,孩子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和关注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指导和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学心理学的关键阶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的心理需求。
一、低年级(一年级至三年级)低年级是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开始适应新环境、建立新人际关系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通常表现为对待新事物的好奇和积极探索。
他们渴望获得成功的经验,同时也需要成人的关注和引导。
家长和教师应该提供安全、温暖和支持的环境,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交活动,培养他们与同伴互动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中年级(四年级至六年级)中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阶段。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始有自我意识和自主性的表现。
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成就感,同时也会出现对于自身能力的不安和焦虑。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
同时,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三、高年级(七年级至九年级)高年级孩子正处于进入青春期前的阶段,身心发展都表现出明显的变化。
他们开始对未来有更多的思考和规划,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也变得更为重要。
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和适应社会的艰难。
家长和教师应该理解和支持孩子在这个阶段的需求和挑战,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
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起来,小学心理学的关键阶段包括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
在每个阶段,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都有所不同。
家长和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其全面发展。
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标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一、认知发展1.1 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1.2 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始转变,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
1.3 中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有限,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
二、情感发展2.1 中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多样,容易受到情绪波动影响。
2.2 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自己的情感有更深刻的认识。
2.3 中小学生对外界情感的接受和表达能力逐渐提高,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引导。
三、社交发展3.1 中小学生开始关注同伴关系,渴望被接纳和认可。
3.2 学生的社交技能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3.3 中小学生在社交中可能存在攻击性和孤立感,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的关注和匡助。
四、道德发展4.1 中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能够区分是非。
4.2 学生的道德认知逐渐提高,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和规范。
4.3 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存在阶段性差异,需要教育者进行个性化引导和教育。
五、自我认知发展5.1 中小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5.2 学生的自我认知逐渐深化,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5.3 中小学生在自我认知中可能存在自卑和自负情绪,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指导。
结语: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引导,匡助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密切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标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大众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正文内容:一、认知发展特点:1.1 感知能力的提高:中小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成熟,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外界事物。
1.2 记忆力的增强:中小学生的记忆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
1.3 思维能力的发展:中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二、情感发展特点:2.1 情绪变化频繁:中小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2 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逐渐清晰。
2.3 情感需求的增加:中小学生对于亲情、友情和师生关系的需求增加,需要得到他人的关注和支持。
三、社交发展特点:3.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中小学生开始注重同伴关系,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同和接纳。
3.2 社交技能的培养:中小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发展社交技能。
3.3 社会角色的认同:中小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认同。
四、性格发展特点:4.1 自我认知的增强:中小学生开始逐渐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优势。
4.2 自主性的培养:中小学生逐渐发展自主性,能够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4.3 价值观的形成:中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事物有了明确的态度和看法。
五、学习发展特点:5.1 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开始对某些学科或兴趣爱好产生浓厚的兴趣。
5.2 学习动机的变化: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由外在驱动向内在驱动转变,开始注重学习的内在满足感。
5.3 学习策略的形成:中小学生开始掌握一些学习策略,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交发展、性格发展以及学习发展。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注越来越多。
儿童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专门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年级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逐渐从幼儿期转变为学龄期,开始接触更多的学习内容和社会环境。
以下是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 自我意识的增强三年级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形成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和成就,并与他人进行比较。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缺点感到敏感,并努力改进自己。
2. 学习动机的增强三年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他们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学校和课外活动。
3. 社交能力的发展在三年级,学生开始与更多的同龄人接触,并逐渐发展出一定的社交能力。
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他们开始形成友谊,并在小组活动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4. 情绪管理的挑战三年级学生面临着情绪管理的挑战。
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如兴奋、沮丧、焦虑等。
这是因为他们开始面临更多的学习和社交压力。
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管理情绪,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5. 自我评价的形成在三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
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调整。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6. 规则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三年级学生逐渐明白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并开始形成规则和责任意识。
他们能够理解和遵守学校和家庭的规定,并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这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7.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三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角色扮演和创造性的游戏。
他们开始表现出对文学、艺术和音乐的浓厚兴趣,并展示出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8.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三年级,学生逐渐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年级孩子怎样教
三年级孩子怎样教一、迈入中年级的孩子特征首先,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迈入中年级的孩子们。
(一)孩子的心理? 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孩子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3一、三年级把学业视、弱,作为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巩固。
(三)交往方面:三年级的孩子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但是还不能共患难。
他们对友谊的认识有了提高,但还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他们的择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讲给大人听,大人不听还不高兴,但是到了三年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一部分孩子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
并且此时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听话”标准上升到“学习好,能力强”的标准,而对他们的照料和关注则比以前要减少许多,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矛盾与代沟开始出现。
二、科学得法,帮助孩子登攀?那么三年级家长怎样针对孩子的变化和学习特点来帮助孩子打好基础呢?(一)身体力行,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不仅是家长生命的延续,而且是家长言行的镜子。
因为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打上深深的烙印。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 首先,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马克思说过:“你可以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响孩子,可最好的方式还是你的行动。
”因此,三年级孩子的家长,要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教育孩子不能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能做。
关注三年级现象(15) 中年级是孩子情感情绪突变期
关注三年级现象(15)中年级是孩子情感情绪突变期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随着孩子迈入三年级,生活环境和人际交际的复杂变化,教育与教学不断向其提出新的要求,孩子的接触面广了,认识不断加深,从而使情绪和情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中年级孩子情绪和情感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情感表现形式在发现变化。
小学生很重感情。
他们对人对事十分热情,虽然比起幼儿来显得含蓄些了,但仍然比较外露。
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热情都易受具体事物支配。
大约在三、四年级以后,小学生的热情开始分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减少了盲目性。
小学生容易激动,带有一定的易激惹性。
小学生富于表情,且比较容易变化。
1.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深刻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变成了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随着这一突出需要的出现,小学生情感的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并丰富。
如由学习成功或者失意,相应地产生愉快或沮丧的体验。
同时,其他的情感,诸如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同伴友谊感等随之发展起来,而且体验不断深刻。
同是愉快,幼儿可能是由于得到好的玩具、好吃的食物,而小学生主要是得到好的分数,受到集体的表扬。
在区分好、坏时,小学生不仅看表面,还能开始运用一些道德标准去评价等等。
2.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幼儿期的儿童情感稳定性较差,容易改变。
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还能经常看到。
从三、四年级开始,这种易变的情绪、情感表现有所减少。
可以说,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逐步从冲动性、易变性向平衡性、稳定性方向发展。
一般来讲,小学三年级是这种转变的转折点。
当然,对这种稳定性不能估计过高。
总体上讲,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还是不很稳定的。
3.情绪、情感的自控力不断增强小学生在环境的要求与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逐步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抑制自己的冲动,这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情感往往内化,不以外部表情表露出来。
自控力的强弱在小学生中也表现出年龄特征,和中、高年级相比,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要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三年级现象(14)中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三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在9-10岁,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同时,三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果经过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能力也能得到迅速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转折,从此踏上成功之路。
中年级孩子心理特征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
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中年级孩子的心理表现家长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就必须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也就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家长只有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下面,我们为家长朋友列出中年级小学生的主要心理表现,家长朋友在教育时参考。
1、集体感荣誉强。
同伴间的合作意识开始增强,逐渐形成小群体,喜欢与同性别的同学一起玩、学习。
2、适应性不强。
学科一下子增加了好几门,学习负担比一二年级重,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3、心理上比较接近一二年级的单纯可爱,复杂的思想比四年级要少。
4、自我意识开始加强,想独立,认为自己是个小大人;部分同学开始尝试对老师、家长提出不同见解,尝试对班级规章尝试挑战。
5、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
思维过渡的时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6、比较顺从,比较听话,喜欢鼓励、赞扬。
7、很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但思考问题比较粗略,程度不深;兴趣分化比较大,但之前养成的兴趣共性基本都在。
8、男女孩子开始产生懵懂的情意。
9、有强烈的自尊心,表现欲较强,爱显示自己。
在意他人的意见、眼光。
喜欢参与管理。
10、心理发展速度加快,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有所改善,但还不够稳定,容易被一些事物或人所影响。
11、有一定的自我控制的能力,但是处于懵懂阶段;心理活动更趋稳定,明显的表现是,他们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
12、文字记忆能力还没养成。
如果一个知识点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可能过几天就会忘记,需要给他们体验,印象更深刻。
13、上课习惯养成也比较慢,自主性还不够,经常刚批评过,他也认识到错误了,但马上又犯同样的错误。
14、观察东西不全面,经常只看到一部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这部分会分析的比较细,但另外的方面就会忽略掉。
15、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追求公平公正。
16、开始对老师家长有所隐瞒,特别是像玩游戏之类的活动,在家长不在的情况下,可能会邀请小伙伴一起到家里玩游戏。
开始弱化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开始重视同伴之间的评价。
接受老师的教育一定要公平,而且更容易接受老师先教育对方。
不愿意面对或者改正自己的不足。
17、活泼、开朗,开始懂人情世故,知道事情的好与坏。
18、心理发展比较健康,也比较快速。
开始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要求。
但遇事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偶尔出现逆反心理,需要正面与个别谈话。
19、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注意力易集中但不稳定;对待事情很积极,很主动,但缺乏耐心。
20、有了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自我意识概念慢慢建立,爱争论。
21、大部分学生比较单纯,对于学校和老师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能认真完成各项要求的任务。
小部分同学开始形成较差的行为习惯,如拖欠作业,上课迟到,爱做小动作,但不是非常明显,在老师的教育下依然能够改正。
22、开始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但这个是非观念常常凭借自己的感觉,要看对自己是否有利,缺乏客观性科学性。
犯了错误总是找借口,说对自己有利的话。
个性差异大起来,情绪不稳定,同时自控能力不够强。
中年级孩子开始出现心理问题从儿童期到少年期的转变,一方面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大发展,但也使这个时期的孩子带来很多转变期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逆反逆反是坚持一种与他人愿望、意见相违背的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实际上是个体独立性发展的一种表现。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虽然其认知能力有所发展,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他们常会支持一些表面的事实或依据坚持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正确的,认为某一个老师或家长不管做什么都是不对的,是与自己过不去,因而采取反其道而行的态度,与家长、老师和学校唱反调。
也有的三年级孩子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大孩子看,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也能产生逆反心理。
当孩子逆反心理得不到及时矫正时,可能发展成为逆反习惯,即不假思索地与别人唱反调。
2、意志薄弱小学三年级是意志发展的关键期。
由于这个阶段学习活动的巨大变化,不少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任务的要求,使他们在学习中碰到许多困难,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如果这些困难产生累积效应,孩子便会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会偏向于悲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降低对自己的期望,产生畏难情绪。
当这种情绪泛化时,孩子的意志力就受到影响,孩子在从事各种活动时,遇到困难时倾向于放弃完成任务。
研究表明,个体的意志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呈正相关,即解决问题能力高的个体,意志力也高,而解决问题能力低的个体,其意志力水平也比较低。
3、厌学厌学可以说是可能贯穿于整个学龄期的心理问题。
在三年级阶段,除了那些以前积存下来的厌学心理以外,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可能还基于一个重要的原因,即由于失落感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许多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比较优秀的状态,但到了三年级以后,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增大,他们的学业分数低了下来,很难再看到那可爱的红勾勾和令人自豪的100分了,这种状况使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比一般的学生更沮丧,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引发厌学情绪,一旦遇到某些事件,便产生厌学、甚至是逃学行为。
4、自责心理这个阶段孩子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自责倾向。
这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
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5、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
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
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6、多动症有调查发现,儿童多动症、不良习惯和品性障碍在小学三年级表现最突出。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心理发展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
首先,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
例如孩子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
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其次,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
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
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
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
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 3 — 4 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最后,宽容与约束要并行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
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
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