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系统日志规范
系统日志管理规范
系统日志管理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系统日志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它可以记录系统操作和故障检测信息。
系统管理员需要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系统日志,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规范管理系统日志。
一、日志管理的具体操作1.日志收集日志收集是指收集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等产生的日志信息。
日志信息应该包含时间、事件类型、事件级别、事件描述和事件源等信息。
为了方便管理,日志应该分类存储。
2.日志筛选日志筛选是指根据需要选择出有价值的日志信息。
通常来说,我们只需要关注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而忽略一些不重要的事件。
日志筛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便更好地排查问题。
3.日志分析日志分析是指对已经筛选出来的日志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通过日志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隐藏的问题,帮助我们快速发现并解决系统问题。
4.日志报警日志报警是指对一些重要的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
通过设置报警规则,可以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管理员,以便及时处理问题。
二、系统日志管理规范的制定制定系统日志管理规范是系统管理的基础之一。
在制定规范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合理性原则规范应该切合实际,符合系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不能制定严苛的规定。
2.可操作性原则规范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即规定的内容应该能够操作实现。
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背离用户需求。
3.适应性原则规范应该具有适应性,即充分考虑用户的不同需求和系统特点。
4.可维护性原则规范应该具有可维护性,即规范的内容应该能够长期有效,必要时需要进行修改和维护。
三、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1.日志过大当日志过大时会占用系统资源,降低系统性能。
解决办法是设置日志自动轮换,定期清理过期日志。
2.日志缺失当日志缺失时,会造成难以检查用户操作、排除故障和追查安全问题等不良后果。
解决办法是设置自动备份和手动备份,以便在需要时快速恢复。
3.日志不安全当日志不安全时,会泄露重要数据,对系统安全造成威胁。
系统程序Log日志编码规范
日志记录准则
安全类信息 业务类信息
ERROR
WARN
合法拒绝
重 要 模 块 异 一般模块异常
INFO 正常 正常
DEBUG 其他 其他
常 性能类信息
超越指标信息 正常
其他
日志记录代码规范
这里的细则以标准的三层架构来分析,包括表示层/接口层、业务层、存储层。 需要写日志的 java 类请加入以下代码:(实现 log 日志功能)
import org.slf4j.Logger; import org.slf4j.LoggerFactory;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HelloWorld.class); ("Hello World"); }
}
建议使用 slf4j 的高版本,使用可变参量的特性。
安全类信息记录 业务类信息记录 性能类信息记录
表示层/接口层类
import org.slf4j.Logger;
import org.slf4j.LoggerFactory;
public class LoginAction extends BaseAction {
",logoID,user,method ); // 调用获取机构服务 ("事务{}用户{}调用{}调用获取机构服务
",logoID,user,method ); } catch (Exception e) { logger.error("事务{}用户{}调用{}调用获取机构服务异
系统安全事件日志管理规范
系统安全事件日志管理规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安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如果我们不能保护好我们的计算机系统,我们的数据就会面临侵犯的风险。
系统安全事件日志管理规范被纳入了信息安全人员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以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事件日志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记录和存储了大量有关计算机系统状态和行为的信息。
事件日志通常包括系统安全事件、操作系统信息、应用程序信息、网络流量、访问权限和配置变更等内容。
系统事件日志管理规范的目的是确保事件日志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此外,在事件日志中准确记录事件对于审计、调查和回答系统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的系统安全事件日志管理规范。
1. 审计事件日志审计事件日志是系统安全事件日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使用计算机系统时,任何活动都应该有记录,并在日志中加以描述和时间戳。
事件日志的这些记录应保留一段时间,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审计。
系统管理员应该对事件日志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日志正确收集了系统活动,以便发现任何异常的活动。
2. 保护事件日志的安全性事件日志应受到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这可以通过使用加密或通过限制访问来实现。
日志记录应该只能由授权的人员访问,并应该对该访问进行监控,以便发现在日志上未经授权的活动。
3. 事件日志保留事件日志应保留一段时间。
这可以是由法律、合规或业务需求所规定的时间段。
事件日志记录应该按照存储策略进行定期迁移或删除。
丢弃之前日志记录应该按照数据保护的规定进行销毁。
保留日志的应用程序或工具应该对达到保留时限的事件日志自动执行删除操作。
4. 事件日志报告事件日志通常是在安全审计、调查和回答系统安全问题时使用的。
因此,事件日志应该提供即时报告功能,以便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
通过时间轴可视化等特征,事件日志的数据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系统活动情况,更容易地定位非法操作等行为。
信息系统日志管理规范
信息系统日志管理规范一、引言信息系统日志是记录系统操作和事件的重要工具,可以用于安全审计、故障排查和合规性检查等方面。
为了有效管理信息系统日志,减少安全风险和提高系统性能,制定本规范。
二、日志记录要求1. 日志记录类型所有关键组件和子系统都应该记录日志,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程序等。
2. 日志内容日志应该包含关键的操作事件和系统状态信息,例如登录事件、文件访问、异常操作、授权变更和警报信息等。
3. 日志格式日志应采用统一的格式,包含时间戳、日志级别、事件信息和发起者信息等。
同时,应该支持以适当的方式对日志进行归档和备份,以便长期存储和后续调查。
4. 日志记录级别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设定日志记录级别,常见的级别包括:信息、警告和错误。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定义其他级别。
三、日志存储和保护1. 存储位置日志应存储在专门的日志服务器或日志管理系统中,并设置适当的存储空间。
2. 存储时间根据法规要求和实际需要,确定日志的存储时间,并制定相应的清理策略。
一般来说,安全事件相关的日志应至少保留一年。
3. 访问权限对于敏感信息和关键日志,应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并建立审计机制,记录对日志的访问和操作。
四、日志监控和分析1. 实时监控设置日志监控系统,实时收集、分析和报警关键事件,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活动和安全威胁。
2. 定期审计对日志进行定期审计,查找异常行为、追踪操作记录,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3. 日志分析通过对日志进行分析,发现系统性能问题、网络攻击、安全漏洞等,并做出相应的优化和修复。
五、合规要求1. 法规合规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标准,确保日志的合法、规范记录和存储。
2. 行业标准参考相关行业的信息安全标准和最佳实践,制定适合本组织的日志管理规范。
六、总结通过制定信息系统日志管理规范,可以有效管理和保护系统日志,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定期审计和分析日志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威胁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IT应用系统安全规范与操作规范
IT应用系统安全规范与操作规范信息安全管理中心2023年06月目录1 .概述 (4)2 .日常操作规范 (4)3 .系统安全规范♦♦♦♦♦♦♦♦♦♦♦♦♦♦♦♦♦♦♦♦♦♦♦♦♦♦♦♦♦♦♦♦♦♦♦♦♦♦♦♦♦♦♦♦♦♦♦54 .文件上传规范 (7)5 .日志记录规范 (9)1 .概述随着国家对网络安全重视程度与监督检查力度逐年增大,鞍钢集团信息化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趋严峻,不遵守安全规范的应用与终端往往会形成未知的安全风险隐患,经安全运营监测发现,目前鞍钢的各类应用普遍存在较为低级的安全问题,例如系统账户弱口令、系统漏洞、应用逻辑漏洞等问题,因此安全运营中心归纳整理了应用系统、终端层面的安全规范、安全策略及相关管理要求,具体内容如下:2 .日常操作规范在业务系统安全中,用户的日常操作行为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关键,需要用户在日常工作中遵守以下操作规范:1、访问正规网站:禁止访问来源不明的网站查询、下载资料和软件。
正规网站包含以下两个特征:第一,网站域名有ICP备案;第二,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其工商信息。
2、注意虚假的网站: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前注意网站的URL是否合规,防止攻击者构造虚假的URL盗用用户名和密码。
3、合理使用邮箱:建议使用企业内部邮箱,防止出现恶意邮件,钓鱼邮件,进而攻破内网。
发现不明邮件应立即确认邮件来源,切勿轻易点击查看和下载。
4、终端准入系统:办公PC纳入终端准入系统,强制用户安装特定的杀毒软件才能入网,并要求其定期进行病毒查杀。
5、密码管理:要求用户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最多三个月),密码必须由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三者及以上混合八位以上组成(鞍山钢铁管理文件要求),目前安全运营平台判定规则为:密码必须由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四者混合八位以上组成为且不能有一定规律或者连续重叠,或伪强口令,例如Aal23456、AaBbOOOO.p@SSWord等,建议参考此规则修改。
系统监控与日志管理规范范本
系统监控与日志管理规范范本1. 引言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系统监控和日志管理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及时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制定系统监控与日志管理规范范本,建立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系统监控和日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 监控规范2.1 系统监控范围确定系统监控范围,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等。
监控范围应根据业务需求和风险评估进行合理确定。
2.2 监控指标定义监控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性能、资源利用率、运行状态等。
监控指标应具体明确,能够反映系统的健康状态和异常情况。
2.3 监控频率确定监控频率,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特点设定监控的时间间隔。
关键系统可以增加监控频率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
2.4 监控工具选择合适的监控工具,根据系统特点和业务需求进行评估和选择,确保监控工具能够满足监控需求并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控数据。
3. 日志管理规范3.1 日志收集系统应具备日志收集机制,能够收集系统重要操作、错误日志、安全事件等关键信息。
日志收集应根据系统需求和法规合规要求进行配置和管理。
3.2 日志存储与备份确定日志存储位置和存储周期,监控日志存储空间的使用情况,定期备份日志,并建立日志完整性校验机制,以确保日志的安全可靠。
3.3 日志分析与报告建立日志分析与报告机制,通过对日志进行分析和统计,及时发现系统问题和异常事件,并生成报告。
报告应包括问题描述、影响范围、解决方案等信息。
3.4 日志保密性与访问控制对重要日志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日志的保密性。
同时,制定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对日志的访问权限,防止非授权人员篡改或删除日志。
4. 监控与日志管理的责任与义务4.1 责任划分明确监控和日志管理的责任划分,确定监控和日志管理的责任人员和部门,并明确相关职责和权限。
4.2 值班与响应建立监控系统的值班和响应机制,确保24小时监控和及时响应,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3 审查与改进定期对监控和日志管理工作进行审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监控和日志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日志的格式
日志的格式
日志的格式是记录信息的重要方式,通常用于跟踪事件、记录活动或提供系统或应用程序的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日志格式及其组成部分:
1.时间戳: 记录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
通常包括日期、小时、分钟和秒。
2.级别/类型: 指示日志事件的严重性或分类。
常见的级别包括:INFO、WARNING、ERROR、DEBUG等。
3.日志消息: 关于事件的描述或详细信息。
这可以是任何文本,具体取决于正在记录的内容。
4.来源/类别: 指示日志消息来自哪个系统、应用程序、模块或组件。
5.附加信息: 这可能包括异常详细信息、错误代码、堆栈跟踪或其他与特定事件相关的数据。
6.日志条目ID: 唯一标识每个日志条目的编号,有助于跟踪和检索特定事件。
7.其他元数据: 根据需要,可以包括任何其他相关信息,例如用户ID、机器IP地址、操作系统的详细信息等。
在编写日志时,遵循一致的格式有助于更好地组织信息,并使日志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此外,考虑使用专门的日志管理工具或服务,这些工具可以提供更高级的功能,例如日志聚合、搜索和警报。
信息系统日志管理规范
信息系统日志管理规范信息系统日志是记录系统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和操作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系统安全性、追踪问题根源和满足监管要求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信息系统日志管理,确保日志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将就常见的信息系统日志管理规范进行探讨。
1. 日志记录要求信息系统的日志记录应满足以下要求:1.1 完整性:所有重要的系统事件和操作都应被记录,包括用户登录、系统启停、权限变更、异常访问等。
同时,日志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时间、来源、目标和结果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调查。
1.2 可靠性:日志记录应具备防篡改能力,即一旦日志被写入,就不可被修改、删除或篡改。
为此,可以采用写入校验和数字签名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日志的完整性和可信性。
1.3 合规性:日志记录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包括个人隐私保护、数据保密性和数据存储时限等方面的规定。
2. 日志收集和存储为了确保日志记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日志的收集和存储。
2.1 集中收集:建议将各个系统的日志收集到集中的日志服务器上,以便于对日志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日志收集代理或者日志收集工具实现日志的自动收集和传输。
2.2 安全存储:日志存储应具备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可以借助分布式存储系统或者云存储服务来存储日志,确保日志的安全保存和备份。
2.3 访问控制:对于敏感的日志信息,需要设定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查看和操作。
同时,需要定期对访问日志进行审计,防止非法访问和篡改。
3. 日志分析和应用信息系统日志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日志进行分析和应用,可以帮助发现系统异常、追踪安全事件和改善系统性能。
3.1 自动化分析:可以使用日志分析工具对日志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通过建立日志分析规则和模型,检测出系统的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及时发出预警和报告。
3.2 安全事件响应:当系统发生安全事件时,日志记录为追踪问题和定位责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日志管理方案
日志管理方案日志管理方案是指在企业或组织中,通过规范化管理日志文件,以便更好地保护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日志管理的基本概念日志是系统或应用程序生成的记录信息,包含系统或应用程序运行状态、错误信息、用户操作等。
日志管理是对这些日志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报告的过程。
二、日志管理的重要性日志是保证系统安全和运行稳定的重要依据。
通过日志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三、日志管理的步骤(一)日志收集日志收集是指收集系统或应用程序生成的日志信息。
常见的日志收集方式包括:1.系统自带的日志收集工具,如Windows Event Viewer、Linux syslog等;2.第三方日志收集工具,如Splunk、ELK等。
(二)日志存储日志存储是指将收集到的日志信息保存在存储设备中,以备后续分析和查询。
常见的日志存储方式包括:1.本地存储,即将日志信息存储在本地硬盘中;2.远程存储,即将日志信息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上。
(三)日志分析日志分析是指对存储的日志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异常。
常见的日志分析方式包括:1.手动分析,即人工对日志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2.自动分析,即利用日志分析工具对日志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日志报告日志报告是指将分析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决策和操作。
常见的日志报告方式包括:1.邮件报告,即将报告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相关人员;2.网页报告,即将报告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出来。
四、日志管理的注意事项1.规范化日志命名和格式,以方便管理和查询;2.合理设置日志级别,以便区分不同级别的日志信息;3.定期清理无用的日志信息,以节约存储空间和提高查询效率;4.加强对敏感信息的保护,避免泄露和滥用。
五、总结日志管理是保证系统安全和运行稳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规范化管理日志文件,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发现和解决系统问题,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系统日志管理制度
系统日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对系统日志的管理,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信息系统的日志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单位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积极配合信息系统管理员进行日志管理工作。
第二章日志管理的一般要求第四条系统日志应当全面、及时、准确地记录系统的运行状态、用户操作和安全事件等信息。
第五条系统日志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启动和关闭、用户登录和注销、文件操作、系统异常、安全事件等。
第六条系统日志的记录格式应当清晰易懂,包括日志事件、时间、用户、主机、IP地址、事件类型、具体描述等信息。
第七条系统管理员应当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日志备份和存储策略,确保系统日志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应当对系统日志进行定期审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异常和安全事件。
第九条系统管理员应当建立一套健全的系统日志管理制度,包括日志记录级别、日志备份周期、日志存储位置、日志审查频次等。
第三章日志管理的具体要求第十条系统管理员应当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设定适当的日志记录级别,保证系统日志既不过于冗杂,又不漏掉重要信息。
同时,应当定期对日志记录级别进行评估和调整。
第十一条系统管理员应当定期进行日志备份,确保系统日志在系统故障或攻击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恢复。
第十二条系统管理员应当将系统日志保存一定的时间,以便审计、调查和法律要求的需要。
第十三条系统管理员应当将系统日志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采取措施确保日志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第十四条系统管理员对系统日志的审查和分析应当及时,对异常和安全事件应当立即进行处理和报告。
第四章日志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第十五条系统管理员应当对系统日志的安全和完整性负责,对日志的备份、存储和审查工作进行有序管理。
第十六条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日志的管理工作,如实记录操作信息,不得删除或篡改系统日志。
应用系统日志规范
应用系统的日志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应用系统的日志规范,包括日志的存储、发送、日志记录的信息及格式的规范要求。
2 日志发送方式日志信息支持 Syslog 或 SNMP TRAP 方式对外发送;日志信息支持以文件形式存储在本地;日志信息支持存储在相关的数据库里。
3 日志规范要求3.1 权限管理日志记录业务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分配策略的每一个更改活动。
3.1.1 日志类型:用户/用户组权限的指派用户/用户组权限的移除3.1.2 应包含基本的日志信息操作时间系统设备的主机名和 IP 地址操作用户:谁在操作授权用户或授权用户组权限资源名称操作方式(如:分配、修改、删除等)操作结果(如:成功、失败)3.2 帐户管理日志记录业务应用系统上的每个帐户管理活动。
3.2.1 日志类型用户/用户组的帐户管理,包括创建、删除、修改、禁用等。
用户的帐户密码管理,包括创建、修改等。
3.2.2 应包含基本的日志信息操作时间系统设备的主机名和 IP 地址操作用户被管理的用户/用户组操作方式(如:新建、修改、删除等)操作结果(如:成功、失败)3.3 登录认证管理日志记录业务应用系统的用户登录认证活动。
3.3.1 日志类型成功的用户登录认证失败的用户登录认证用户注销用户超时退出3.3.2 应包含基本的日志信息操作时间系统设备的主机名和 IP 地址操作用户操作源ip地址操作方式(如:登录、注销、超时退出等) 认证方式(如:AD+UKEY)操作结果(如:成功、失败)3.4 系统自身日志记录业务应用系统在启动或关闭服务时或者在发生影响业务应用系统故障的活动。
3.4.1 日志类型服务启动服务停止系统故障3.4.2 应包含基本的日志信息操作时间系统设备的主机名和 IP 地址操作用户操作方式(如:服务启动等)操作结果(如:成功、失败)3.5 业务访问日志记录业务应用系统的业务资源访问活动。
3.5.1 日志类型记录业务资源的访问活动3.5.2 应包含基本的日志信息操作时间系统设备的主机名和 IP 地址操作用户:谁在操作操作源 IP访问的资源名称操作方式(如:查询、插入、删除等) 操作结果(如:成功、失败)。
等保三级要求日志规范
等保三级要求日志规范三级等保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包括物理、网络、主机、应用、数据5个方面。
物理安全:机房应区域划分至少分为主机房和监控区两个部分;机房应配备电子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监控系统;机房不应该有窗户,应配备专用的气体灭火、备用发电机;网络安全: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合的拓扑图;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配置应符合要求,例如应进行Vlan划分并各Vlan逻辑隔离,应配置Qos流量控制策略,应配备访问控制策略,重要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应进行IP/MAC绑定等;应配备网络审计设备、入侵检测或防御设备;交换机和防火墙的身份鉴别机制要满足等保要求,例如用户名密码复杂度策略,登录访问失败处理机制、用户角色和权限控制等;网络链路、核心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需要提供冗余性设计。
主机安全:服务器的自身配置应符合要求,例如身份鉴别机制、访问控制机制、安全审计机制、防病毒等,必要时可购买第三方的主机和数据库审计设备;服务器(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应具有冗余性,例如需要双机热备或集群部署等;服务器和重要网络设备需要在上线前进行漏洞扫描评估,不应有中高级别以上的漏洞(例如windows系统漏洞、apache等中间件漏洞、数据库软件漏洞、其他系统软件及端口漏洞等);应配备专用的日志服务器保存主机、数据库的审计日志。
应用安全:应用自身的功能应符合等保要求,例如身份鉴别机制、审计日志、通信和存储加密等;应用处应考虑部署网页防篡改设备;应用的安全评估(包括应用安全扫描、渗透测试及风险评估),应不存在中高级风险以上的漏洞(例如SQL注入、跨站脚本、网站挂马、网页篡改、敏感信息泄露、弱口令和口令猜测、管理后台漏洞等);应用系统产生的日志应保存至专用的日志服务器。
数据安全:应提供数据的本地备份机制,每天备份至本地,且场外存放;如系统中存在核心关键数据,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通过网络等将数据传输至异地进行备份;三级等保的管理制度要求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
应用系统日志规范V1.0
应用系统日志标准规范V1.0更改记录目录1背景目的 (4)2适用范围 (4)3术语解释 (4)4规范内容 (4)4.1基本原则 (4)4.2日志文件规范 (5)4.2.1日志分类 (5)4.2.2规范说明 (5)4.3日志定义规范 (5)4.4日志内容规范 (6)4.4.1日志级别 (6)4.4.2日志格式 (6)4.4.3日志安全 (7)4.4.4日志输出细则 (8)4.4.5日志打印例子 (9)1背景目的随着公司信息化飞速发展,各专业工作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
云平台、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架构的应用也对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及时发现信息系统深层次的运行缺陷和性能,精准分析原因,急需对众多信息系统的日志进行规范。
日志信息是系统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排查线上问题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形成一个规范性的日志记录规则,对于线上问题排查定位、形成有效监控规则、降低排查时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日志信息也是大数据的一部分,也需要遵循数据的规范(含安全);按统一规则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提供大量的日志信息,从中发现、提炼、分析、统计出有用的应用价值,进而提高服务质量、改进信息系统架构。
2适用范围系统开发人员、实施人员、系统运维人员。
3术语解释【强制】的条款开发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建议】的条款开发人员根据需要选择执行。
4规范内容4.1基本原则(1)日志输出不允许影响系统正常运行;(2)日志输出不允许产生安全问题,不允许输出敏感信息;(3)日志可供系统开发和运维人员定位问题的真正原因;(4)日志可供监控系统自动监控与分析;(5)日志使用符合安全审计要求,支持备份和保密机制。
4.2日志文件规范4.2.1日志分类信息系统应具备提供多种日志类型的功能,日志类型应包括运行日志、应用日志、调式日志和审计日志等。
4.2.2规范说明通过文件路径+文件名就可知道日志文件属于什么应用,什么类型,什么目的,有利于归类查找;(1)存储路径【建议】日志集中存储:搭建集中的日志服务器,方面系统运维人员查看和分析日志。
日志打印规范
日志打印规范日志打印在软件开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进行调试和错误分析。
然而,不规范的日志打印容易造成混乱和困惑,降低了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
因此,我们有必要制定一些规范来规范化日志打印的方式。
1. 日志级别:在打印日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日志级别。
常见的日志级别有DEBUG、INFO、WARN和ERROR,分别用于调试、正常信息、警告和错误。
对于不同级别的日志,需要在打印代码中进行相应的标记,以便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过滤和筛选。
2. 日志分类:在大型软件系统中,通常涉及多个模块和组件,因此需要对日志进行分类。
可以使用不同的日志文件或者标签来区分不同的模块和组件,以便更好地进行日志管理和分析。
3. 日志格式:日志的格式要简洁明了,包括日期、时间、日志级别、日志内容和相关的附加信息等。
每条日志需要独占一行,并使用合适的分隔符进行分割。
日志内容要尽量详细,包括相关输入和输出数据、错误堆栈等。
4. 异常处理:在捕获和处理异常时,需要打印相关的日志信息,以便定位问题。
日志中应该包括异常类型、异常消息、错误堆栈和相关的输入数据等。
同时,应该根据异常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日志级别,并在合适的位置打印日志。
5. 日志输出:应该将日志输出到合适的位置,如控制台、文件或者数据库。
在开发环境下,可以直接输出到控制台方便调试和查看,而在生产环境下,应该将日志输出到文件或者数据库进行管理和备份。
6. 日志输出频率:在打印日志时需要注意输出频率,避免频繁的打印大量无用的日志。
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设置不同的日志级别和过滤规则,以保证日志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7. 日志性能:日志打印可能会对系统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注意日志的性能问题。
在正式发布之前,应该进行适当的压力测试和性能优化,避免日志打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结来说,规范的日志打印可以提高开发人员的效率和工作质量,方便问题定位和排查。
日志管理规范
日志管理规范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日志管理的一般规范,以确保日志记录的质量和完整性,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使用日志记录功能的系统和应用程序。
定义1. 日志记录:系统或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生成的事件和活动的记录。
日志记录:系统或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生成的事件和活动的记录。
2. 日志管理:对日志进行收集、存储、查看和分析等操作的过程。
日志管理:对日志进行收集、存储、查看和分析等操作的过程。
规范要求1. 日志记录清晰明确:日志应该记录系统和应用程序中重要的事件、错误和警告,包括但不限于登录、访问控制、操作失败等。
日志内容应准确、详细,并能反映事件的时间、地点和相关信息。
日志记录清晰明确:日志应该记录系统和应用程序中重要的事件、错误和警告,包括但不限于登录、访问控制、操作失败等。
日志内容应准确、详细,并能反映事件的时间、地点和相关信息。
2. 日志记录完整性:日志应该全面记录重要事件的发生过程,以便追溯和分析。
不得故意删除或篡改日志记录。
日志记录完整性:日志应该全面记录重要事件的发生过程,以便追溯和分析。
不得故意删除或篡改日志记录。
3. 日志保密性:日志记录中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如用户账号、密码等,应妥善保护,仅限有权限的人员访问。
若日志需要共享,应采取合适的加密和访问控制措施。
日志保密性:日志记录中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如用户账号、密码等,应妥善保护,仅限有权限的人员访问。
若日志需要共享,应采取合适的加密和访问控制措施。
4. 日志存储和备份:日志应定期备份,并按照合规要求保留一定的时间。
备份应存储在安全的位置,并具有防护措施以防止丢失和篡改。
存储的日志应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索引和分类,以便快速的搜索和分析。
日志存储和备份:日志应定期备份,并按照合规要求保留一定的时间。
备份应存储在安全的位置,并具有防护措施以防止丢失和篡改。
存储的日志应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索引和分类,以便快速的搜索和分析。
运行日志、表单、台帐的记录规范和要求
运行日志、表单、台帐的记录规范和要求1、日志、表单、台帐要求按照三统一的原则进行认真记录:即统一的字体(仿宋体)、统一的字迹颜色(蓝黑墨水)、统一的规范术语。
2、所有时间的记录均按24小时制表示,小时与分钟中间用冒号“:”分开,如下午四点二十四分应记“16:24”。
3、所有日志、表单、台帐不得有涂改、撕扯现象,如记录笔误,应在旁边注明。
4、运行日志的记录要求(1)各岗位运行人员要按照时间先后,对当班期间所进行的操作(根据运行规程进行的正常运行参数调整除外)、定期切换工作、定期试验工作、当班期间所辖设备的异常故障、DCS各参数主要的异常报警及时进行记录,严禁在临交接班时才进行补记,防止出现漏记或故意的隐瞒不记。
(2)对当班期间发现的缺陷,要及时记录缺陷发现时间、缺陷内容、通知维护情况(通知时间、通知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及运行人员采取的措施。
(3)维护人员消缺后,运行人员要主动询问故障详细原因、处理情况,并及时记入运行日志。
(4)机组主保护、主辅机保护、各子组、子回路、闭环控制系统的投退要认真及时地进行记录。
记录内容要包括投退时间、投退原因、投退执行人,对于保护的投退还应记录批准人姓名。
(5)运行日志中应将本班办理的工作票情况进行认真记录。
记录的内容应包括工作票的工作任务、编号、开工时间和终结时间。
(6)除运行人员根据运行规程进行的正常操作、发生危急人身设备安全的操作及紧急事故情况下的操作,任何其它的操作均应注明根据谁的命令执行的什么操作。
(7)接班后及时填写设备系统运行方式和运用状态。
(8)运行记录要求使用规范的调度术语及专业术语,语言要准确、简洁、完整,尽量避免出现形容性、修饰性词句。
安全日志管理要求
3.1 总体原则1)在考虑业务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应确保日志记录完整,满足安全管理要求。
2)日志记录中禁止包含业务的敏感信息,避免因日志分析导致业务敏感数据泄密。
3)从数据保护的角度出发,根据IT系统承载的业务数据设置合理的日志记录要求。
4)日志格式应满足通用的格式要求,以便和第三方日志管理平台进行对接。
5)不满足本规范的情况应向进行合理评估IT风险管理组备案,并采取风险规避措施。
3.2 日志产生3.2.1 IT基础设备和系统1)IT基础设备和系统应根据本规范要求开启日志记录功能,开启方法见安全配置标准或者产品手册。
2)应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活动进行日志记录:➢登录认证日志:成功/失败的认证/登录、用户注销、超时退出等活动;➢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权限的增删改以及密码的修改和重置等活动;➢恶意软件/外部威胁:可疑/恶意软件的活动记录等或者来自外部的感染威胁等;➢网络活动:网络设备的流量活动(例如防火墙的流量允许和拒绝等行为);➢系统操作:对IT基础设备和系统中的安全策略/系统配置或者存储的数据进行操作(查询/修改/删除等)的活动等。
3.2.2 应用系统3.2.2.1 研发中心负责开发的应用系统1)应用系统应对以下活动进行日志记录:➢登录认证日志:成功/失败的认证/登录、用户注销、超时退出等活动;➢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权限的增删改以及密码的修改和重置等活动;➢业务敏感数据访问:对IT基础设备和系统中的系统配置或者存储的数据进行操作(查询/修改/删除等)的活动等。
2)在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研发中心应将安全日志的管理要求纳入到项目的需求中,并在项目开发周期内实现安全日志的管理要求;3)质量管控中心应对安全日志的功能进行验证并出具验证报告。
4)在引入新的应用系统时,IT服务中心应检查安全日志记录功能是否满足管理要求并出具验证报告。
如不满足要求,原则上不允许进入生产环境。
5)已上线的应用系统安全日志功能如不满足安全管理要求,应用系统负责人应和研发经理确定整改完成时间。
信息系统日志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日志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公司信息系统日志的管理,有效防范和打击网络安全事件,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信息系统日志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设备日志、服务器日志、数据库日志等。
第三条公司所有部门及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不得私自修改、删除、篡改、隐藏系统日志信息。
第二章信息系统日志管理要求第四条公司信息系统日志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必须记录系统操作、网络访问、安全事件等相关信息。
第五条管理人员应当对信息系统日志进行定时备份和归档,保证日志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第六条日志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经验,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日志信息。
第三章信息系统日志管理流程第七条信息系统日志管理流程包括日志记录、日志采集、日志存储、日志分析、日志审计等环节。
第八条日志记录:系统在发生重要操作、异常事件等情况时,必须记录相应的日志信息,包括操作人员、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
第九条日志采集:通过采集设备、软件等工具,将系统生成的日志信息采集到指定的日志服务器或存储设备中。
第十条日志存储:对采集到的日志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包括备份、归档等操作,保证日志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十一条日志分析:通过专业的日志分析软件或工具,对日志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异常信息。
第十二条日志审计:定期对系统日志进行审计工作,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或安全隐患。
第四章信息系统日志管理责任第十三条公司信息系统日志的管理责任由信息安全部门负责,包括制定日志管理政策、规定日志安全等级、监督日志记录和审计等工作。
第十四条各个部门的管理员和操作人员有责任确保系统日志的记录完整和安全,不得删除或篡改日志信息。
第十五条日志管理员必须经过相关的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和经验,才能担任相关职责。
第十六条对于严重的日志管理违规行为,公司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日志记录和审计规范
日志记录和审计规范1. 引言日志记录和审计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用于跟踪和监测系统中的活动。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日志记录和审计的规范指南,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2. 日志记录要求- 所有系统应具备日志记录功能,记录重要活动和事件,如登录、文件访问和系统配置更改等。
- 日志记录应包括时间戳、用户信息、操作类型和操作结果等必要信息。
- 日志记录应存储在安全的位置,以防止篡改或删除。
3. 日志记录级别为了更好地分类和分析日志信息,应设置不同的日志记录级别,例如:- 信息级别:记录有关系统的正常操作和状态信息,例如启动和停止事件。
- 警告级别:记录可能指示潜在问题的事件或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 错误级别:记录系统遇到的错误或异常情况。
4. 日志审计要求- 应定期审计系统日志,以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或非法活动。
- 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权限,以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 审计结果应记录并报告给管理层和相关方。
5. 日志保留和存储- 为了满足合规性要求和法律要求,应制定日志保留和存储策略。
- 重要的日志记录应定期备份,并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意外删除。
- 日志记录的保留期限应根据法规和公司政策而定,一般建议保留一定时间以便后续调查和审计。
6. 异常检测和响应- 对日志进行实时分析和异常检测,以及时发现可能的安全威胁。
- 建立相应的响应机制,对发现的异常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7. 共享和访问控制- 仅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查看系统日志。
- 需要实施适当的访问控制措施,以确保日志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在必要时,应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日志的传输和存储过程。
8. 培训和意识性活动- 为系统管理员和相关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意识性活动,以确保他们了解日志记录和审计的重要性。
- 定期提供更新的培训材料和技术支持,以帮助员工理解和遵守规范。
9. 其他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和更新日志记录和审计规范,确保其与法规和最佳实践的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系统日志规范
在应用程序中添加程序日志记录可以跟踪代码运行时轨迹,作为日后审计的依据;并且担当集成开发环境中的调试器的作用,向文件打印代码的调试信息。
本规定Jave EE项目必须使用Commons-Logging作为日志接口封装,选用Apache提供的可重用组件Log4j作为底层实现。
1.日志命名规范
根日志(root logger)位于日志层次的最顶层,它的日志级别不能指派为空;不能通过使用它的名字直接得到它,而应该通过类的静态方法Logger.getRootLogger得到它(指root logger)。
所有其他的日志可通过静态方法Logger.getLogger来实例化并获取,这个方法
Logger.getLogger把所想要的logger的名字作为参数,一般取本类的名字作为参数。
2.日志信息级别规范
日志信息输出的优先级从高到低至少应分为五档,分别是Fatal、ERROR、WARN、INFO、DEBUG。
这些级别用来指定这条日志信息的重要程度。
在测试阶段可以打开所有级别的日志,系统上线后只允许输出INFO 以上级别(含INFO)。
各级别的日志信息作用规定如下:
2.1致命(Fatal)
严重的错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如硬盘空间满等。
这个级别很少被用,常暗含系统或者系统的组件迫近崩溃。
2.2错误(Error)
系统可以继续运行,但最好要尽快修复的错误。
这个级别用的较多,常常伴随Java异常,错误(Error)的环境不一定会造成系统的崩溃,系统可以继续服务接下来的请求。
2.3警告(Warn)
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但需要引起注意的警告信息。
这个级别预示较小的问题,由系统外部的因素造成的,比如用户输入了不符合条件的参数。
2.4信息(Info)
系统运行的主要关键时点的操作信息,一般用于记录业务日志。
但同时,也应该有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可以记录再现缺陷的路径。
这个级别记录了系统日常运转中有意义的事件。
2.5调试(Debug)
系统运行中的调试信息,便于开发人员进行错误分析和修正,一般用于程序日志,关心程序操作(细粒度),不太关心业务操作(粗粒度)。
系统出现问题时,必须抛出异常,在处理异常时记录日志,且日志级别必须是前三个级别(Fatal\Error\Warning)中的一种。
3.日志配置规范
所有的日志配置文件放在src目录下,编译时随同.class文件一同拷贝到(%webapp_HOME%)\WEB-INF\classes\目录下,这些配置文件必须采用properties文件的编写方法, commons-logging.properties文件用来指定commons-logging的实现为log4j,log4j.properties文件用来配置log4j的所有参数,日志配置信息不得配置在这两个文件以外的文件中。
4.日志对多线程的支持规范
日志记录必须支持多线程。
当应用程序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的请求时,不同客户之间的日志信息写同一个日志文件时不应产生冲突,不同请求的日志信息能被显示并区分出来。
在应用系统中,必须使用log4j
NDC(Nested Diagnostic Contexts)来处理多线程的日志记录。
当程序响应请求时,通过Log4J NDC(Nested Diagnostic Contexts)机制,将日志(logger)推入栈中,当程序完成处理或抛出异常时,NDC弹栈,以保证同一线程日志的一致性。
5.日志输出规范
应用程序禁止直接使用Log4J API,并且禁止使用JDK Console输出(System.out, System.err, ex.printStackTrace(), etc.)。
所有的日志实例的属性都应从根日志(root logger)继承。
日志信息必须支持输出到控制台(console)和文本文件(TextFiles)。
输出到文本文件(TextFiles)的日志,必须提供日志文件分析脚本,以方便查询和阅读。
6.日志文件组织与备份规范
6.1文件组织方式
即日志文件名必须满足<系统名称>.log.yyyyMMddHH的命名规则。
yyyyMMddHH表示每日整点时重新命名日志文件,以方便按时间定位日志信息;文件大小限制为最多20Mb,即当日志文件超过20Mb时,旧日志文件重命名为<系统名称>.log.yyyyMMddHH.n(n从1开始编号以步长1递增),新日志写入<系统名称>.log.yyyyMMddHH。
这里的<系统名称>表示各个实际项目的英文缩写,英文缩写必须遵循单位对系统英文缩写的统一规定。
6.2日志备份机制
每天营业结束后,必须先对当天日志进行压缩,再做磁带备份,生产机上保留最近5个工作日的日志备份。
日志的输出格式(不包括异常树信息)规定如下:
日期(yyyy-M-d) 时间(HH:mm:ss) NDC标志[级别](对应程序文件名:行号)定制信息。
即%d{yyyy-M-d HH:mm:ss}%x[%5p](%F:%L) %m%n
7.日志内容规范
对于“敏感”的单位信息,如客户密码、余额等信息,禁止使用debug以上级别的日志方法记录,在开发过程中,也应减少日志对该类信息的记录。
所有的异常(Exception)都必须写在日志中,当系统抛出异常时,除了使用log.error()记录定制信息外,还必须打印异常树信息,例如log.error(定制信息, e)。
8.日志编写规范
在输出日志之前完成字符串操作,禁止一些结构复杂的对象被直接放入日志中作字符串处理。
如下方式的日志记录方法是不正确的:logger.debug("Entry User: " + UserBO + " is " +
String.valueOf(entry));
这种调用方式会引起过多的构建信息参数的花费。
定制信息的组合必须在输出日志之前完成字符串的操作,可使用StringBuffer提高效率。
为了防止因特殊情况需要关闭所有系统日志,而引起系统性能急剧下降。
要在调用DEBUG时,必须判断DEBUG级别是否生效,其他级别无需判断。
如直接调用log.debug(tmpString)是错误的,必须采用以下方法处理DEBUG级别的日志:
if (log.isDebugEnabled()){
log.debug(tmpSt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