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城市的生成与发展阶段及其形态特征
城市的生成与发展阶段及其形态特征
建筑研-18 夏宇杰2018312130106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历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和两次社会分工,即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分工以及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二次社会分工后形成。
城市化进
程大致经历了
三个阶段:工业
革命前时期、工
业社会时期和
当代世界城市
化。
工业革命前
时期城市生产
力水平低,城市
发展受到限制,
城市数目少、规
模小结构简单,城市人口比重小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发展迅猛,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欧美国家城市数目激增,城市规模快速增长,工商业向城市中心集中的同时,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中心城区。
亚非国家城市化兴起,世界城市体系出现。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开始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但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独立后经济也有一定发展,加快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国家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进而中心市区经济复兴,人口出现再回升。
第三讲_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讲解
主要内容提要 ★ 城市的发展 ★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 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农业社会的城市(奴隶、封建社会)
农业社会产业结构,历经6000余年; 城市发展很慢,绵延时期很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很少,直至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总数为2930万人,仅 占世界总人口的3%左右;
1、中国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5)人口增长及其空间分布: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口 分布区域不均。
6)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升级,空间转 移加快。
7)社会变化及其空间演化:消费结构升级,中产阶 层壮大。
8)制度及政策变化:市场制度完善,公共政策调整。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2、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2、中世纪的城市
佛罗伦萨 威尼斯 锡耶纳 巴黎
古巴比伦城
古巴比伦城
卡洪城
雅典卫城
庞贝城
国四、外国近外现近代现城代市城的市发的发展展与与城城市市化化
1、工业革命
英国1640年、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产 生打下政治基础。
工业革命
18世纪下半叶始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基本完成。 法、德、俄、日在19世纪内相继完成。
中国城镇化的“城乡二元化”模式现象; 土地及农民工权益等制度环境成为城乡协调的突出矛盾 城乡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差距状况 农村及城市贫困问题
中国城镇化的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变革 城市管理如何变革?
中国城镇化的模式 紧凑型城市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初期阶段(30%以下)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 度缓慢;
2024年新型城镇化进入全新阶段
汇报人:XX 2024-01-26
目录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与意义 • 2024年新型城镇化全新阶段特征 •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创新 • 产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机会拓展 •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 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举措 • 总结与展望:迈向更高水平新型城镇化
推广绿色低碳建筑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节能门窗 、绿色建材等,降低建筑能耗。
3
促进绿色出行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推广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 尾气排放。
06
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举措
社会治理体系改革深化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提高政 府服务效能。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型城镇化强调社会公平和包容 性发展,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01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 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 量发展。
02
0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和 城乡一体化,有利于缩小区域发 展差距和实现全面小康。
04
02
2024年新型城镇化全新阶段特征
人口集聚与产业优化升级
1
人口集聚效应显著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将不断向 城市集聚,形成大规模的城市人口。这 将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促 进城市产业的繁荣。
2
产业优化升级明显
在人口集聚的推动下,城市产业将不断 进行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 务业等高端产业将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推动城市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政策建议及路径选择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
本文将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1.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人口、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和集中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包括人口的城市迁移、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化率的提高。
1.2 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2.1 初期城市化阶段初期城市化阶段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但人口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
1.2.2 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2.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城市化水平达到或接近饱和。
在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放缓,城市发展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3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明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城市化水平、速度和模式都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贫民窟问题、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2.1 城市化速度快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速度快。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
例如,中国城市化速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在高位。
2.2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或超过70%。
2.3 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世界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社会经济问题。
如贫民窟问题、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
城市化发展的四阶段演进模式及其阶段特征
城市化发展的四阶段演进模式及其阶段特征罗 静内容提要 城市化发展并不简单的仅仅是人口大量流动、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新城市不断涌现阶段,这个阶段只是城市化总体发展过程的一个部分,城市化发展包括了更广泛的范围,它具有城市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区域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四个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各有特征,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化发展的总体。
关键词 城市化 四阶段 模式及特征中图分类号F29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2)04-0141-05城市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的认识还非常不统一,城市化究竟有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城市化的发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结果导致我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经常发生政策性摇摆,一段时间要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而另一段时间又要对这个发展过程进行控制。
为了使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健康地发展,有必要对城市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
许多人认为,城市化是指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新城市不断涌现的社会发展阶段。
然而如果我们细心地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尽管这个阶段在形式上表现非常突出,但是这个阶段与其以前及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相比,其生产力的实质并没有特别特殊之处。
相反,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扩大来看,则可以发现这个阶段与其以前及以后的一些阶段结合在一起,恰好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发展内容,它们最显著的作用是实现了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由农村平行式社会结构向城市立体化!晶体∀社会结构的转变。
经过这些发展过程,变化后的农村与变化前的农村、变化后的城市与变化前的城市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此我们在认识城市化的时候,必须将所有这些阶段统一到城市化的认识中来,也就是说城市化应当是指整个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由农村平行式社会结构向城市立体化!晶体∀社会结构的转变的过程。
城市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城市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古代城市阶段
从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为奴隶社会时期。
其城市特征: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成为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的中心;城市的政治统治功能突出,经济功能弱。
(2)中世纪城市阶段
公元476-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为封建社会时期。
其城市特征:范围分布较为广泛;城市成为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也成为文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日趋多样化。
(3)近代城市阶段
1640-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城市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其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急剧增加;城市成为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中心以及世界贸易和科学技术中心;城市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剧烈冲突与各文化汇集的区域;城市也成为各类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最为集中之地。
(4)现代城市阶段
世界多元化的时代,其城市特征是:
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节点;
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
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中国城市群的阶段特征、趋势及实证研究
改革开放以前,中西部地区得益于 “ 三线建设”等
重 点项 目 的推 进,
为倒,该区域 以占日本2 5 6.%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
国6 %的人 口和7 %的G P 1 5 D ;另 方面.世界级城市 群对国家和地区切人全球城镇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至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摘要:我国城市化道路蜿蜒曲折,经历了一个连续而又不稳定的发展阶段。
这段曲折历程又可分为四个时期:①1949—1957年城市化短暂健康发展时期;②1958—1965年城市化剧烈波动时期;③1966—1978年城市缓慢发展和城市化徘徊停滞时期;④1978年至今,城市化进入持续稳定的加速发展时期。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由1949年的10.6%上升到1997年的29.62%。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改革开放、集约型城市化、健康发展、区域城市化城市化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化快速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不可逾越的阶段。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步伐前进的,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
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
但是,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更有甚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反城市化”战略,也就是说,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比较典型的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
此种逆历史潮流的作法,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城市人口聚集问题,反而使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积蓄、矛盾累积。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
论中国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
论 中国城 市化 的阶段性特征
陈 安 国
( 家 庄 经 济 学 院 学 术 传 播 中心 , 北 石 家 庄 石 河 003 ) 5 0 1
摘 要 : 界城 市 化 规律 可 用 S型 曲线 来描 述 , 可 划 分 为 城 市 化初 期 、 市化 中 期 和城 市 化 后期 三 个 阶 世 并 城 段 。 我 国 建 国 以 来 的 城 市 化 进 程 可 以分 为 平 稳 发 展 阶段 、 滞 与 下 降 阶段 、 步 推 进 阶段 和 加速 推 进 阶 段 , 停 稳 这 四个 阶 段 相 当于 国 际 城 市 化 规 律 的 初 期 和 中前 期 。应 尊 重城 市 化 的 阶段 性 规 律 , 步 消 除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的 各 逐 种 障 碍 , 动 中 国城 市 化 稳定 发 展 , 也 是 解 决 “ 农 ” 推 这 三 问题 的 必 由之 路 。
了9 0年 时 间 , 日本 只用 了 4 而 0年 时 间 。
第三 阶段 (9 8 94 : 步推进 阶段 。从 2 17 ~1 9 )稳 0 世纪 8 O年 代开 始 的经 济体 制改 革 , 步确 立 了城 逐
市在 国民经 济 中的 主导地 位 , 理 论 上 、 践 上对 从 实 过去 “ 生产 、 重 轻生 活 ” 的指 导思 想 加 以 调整 , 市 城 功能 逐步完善 , 本上摈弃 了过去不利 于城 市经 济 基 发展 的理论 、 方针 和政策 , 城市 经济稳 步发 展 , 市 城 化稳 步 推 进 。从 17 9 8年 到 19 9 4年 1 7年 的 时 间 里, 城市化率 提升 1 . 0 7个百分点 , 达到 2 . %。 86 第 四阶段 ( 9 5 : 速 推 进 阶段 。从 19 19 ~) 加 95
城市发展阶段分析报告
城市发展阶段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通过对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梳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报告主要包括城市发展的起始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
2. 城市发展的起始阶段在城市发展的起始阶段,城市通常是一个小规模的聚集地,人口相对较少,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以下是起始阶段的特点:•人口规模小:起始阶段的城市人口相对较少,通常只是一个小规模的聚集地。
•经济活动简单:起始阶段的城市主要依靠农业或传统手工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基础设施相对简陋:起始阶段的城市基础设施相对简单,交通、通信等设施有限。
3. 城市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会进入成长阶段。
成长阶段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下是成长阶段的特点:•人口规模增加:成长阶段的城市人口开始迅速增长,常常涌入大量外来人口。
•经济多元化:成长阶段的城市经济开始多元化发展,涉及到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基础设施改善:成长阶段的城市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4. 城市发展的成熟阶段当城市经济和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后,城市将进入成熟阶段。
以下是成熟阶段的特点:•人口稳定:成熟阶段的城市人口达到稳定水平,增长速度放缓。
•经济结构优化:成熟阶段的城市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创新产业成为主要支柱。
•基础设施完善:成熟阶段的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包括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方面。
5. 城市发展趋势分析基于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对未来城市发展做一些预测和趋势分析:•城市规模持续增长:城市人口规模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发展中的城市。
•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经济结构将继续向服务业和创新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将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
•科技驱动的城市:城市将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6. 结论本报告对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起始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及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化
6、城市化与犯罪率的问题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犯罪率也迅速增长。据统计,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至3倍左右。而刑事犯罪立 案数增长至10倍左右,刑事案件立案率增长了7.48倍。城 市化率平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刑事犯罪立案数 增加17.7万起。
• 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决定了大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量 是有限的,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势必要面向广大的小城镇分流, 这也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进程。但从目前小城镇发展的态势 上看,存在许多问题。如何从合理布局小城镇空间结构,适度调 整行政区划,加快小城镇的人口及经济聚集,加强城乡联系,采 取创新的小城镇规划实施措施等提高小城镇规模,从完善基础设 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入手提高小城镇质量,增强小城镇功能。这是 我国城市化发 2015
71182 73111 74916 77116
52.60% 53.73% 54.77% 56.10%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8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城市化是由政府推动 的,利用国家计划拨款的资金,发展工业、建设城镇。这种由政 府发动的城市化被称为“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在重工业优先发 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工农业产品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压制了农业的发展,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另一方面 由于重工业对劳动力的排斥作用,城市有限的就业机会只能被城 市新增人口占用,不能有效地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此外,为 了保证工业化的顺利推进,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构筑起各种限 制城乡人口流动的屏障,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是导致我 国城市化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住房紧张
3、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很多破坏, 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水污染、空气污染、
市政学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城市的特点:1、高度的聚集性2、社会性3、经济性4、系统性5、开放性6、复杂性城市产生需要的条件:1 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2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3 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早期城市阶段(特征P71)2、中世纪城市阶段(特征P73)3、近代城市阶段(特征P75)4、现代城市阶段特征(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2) 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3) 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3) 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市政管理手段按其内容和作用方式不同,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广州市是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
市政的主要特征:1历史性2 公共性 3 双重性 4 系统性5 综合性 6动态性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4、市政规律市政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4、系统研究和具体分析相结合5、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第一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的发展阶段市委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市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市政协开展工作主要方式:1 召开会议2 提出议案3 视察4专题调研5 反映社情民意6 促进祖国统一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城市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城市人民团体主要有: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市工商联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特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城市公益性组织包括: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基金会、市志愿者组织市民参政的方式包括1 政治选举2 政治协商3 政治结社4 政治表达5 政治接触市民参政的条件:1 透明的市政决策2 高素质的市民3 多元的参政途径市民参政的条件:1 市民参政是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2 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 市民参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第二章市政体制市政体制的内容: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2、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关系1、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2、市政体制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多样性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第三讲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十大城市群的土地面积占全 国总面积的9.99%,2005年, 人口所占比重为35.02%,而 GDP所占比重为52.83%。 也就是说,十大城市群以不 到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承载 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创造 了二分之一以上的GDP。
元宋时期的城市
北宋东京(开封) 宋平江府(苏州) 元大都(北京)
明清时期的城市
明清北京 景德镇
我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中国近代城市(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城市)
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形成的城市
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占领的城市——天津、上海 一个帝国主义独立占领的城市——青岛、哈尔滨、旅 大、广州
改革开放以后
改革推动期(1978-1990)
1978年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乡村工业式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大经济特区的成立, 城市层面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外来投资;
中国形成大城市圈和城镇密集带
奴隶社会:城市是在奴隶主的封地中心— 邑(村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按 照奴隶制的等级制度规定其规模的大小。
王都——诸侯国国都——卿大夫都
封建社会:城市主要分为三类:
封建统治的都城 地区封建统治的中心 一些府县和小的手工业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总结:
政治、军事因素是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 后期城市功能趋于多元化; 城市的发展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 呈波浪型曲线向前发展的轨迹; 城市分布和发展极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 重心逐渐分离(呈分离状态); 城市数量众多,规模宏大; 大一统体系中的城市的有限变化;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主要特点与问题及如何实现城市化
4.沿海地区出现了若干个城市密集区
•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 模及其影响的范围大大扩大,大城市对周边地区广大农 村的带动作用增强,乡村地区城市化进城也有很大的提 高。城市由单体扩张进入到群体发展阶段,出现了若干 个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密集区。如京津唐、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辽宁省中部等
城镇人口数 (万人)
71182 73111 74916 77116
城镇人口比重 (%)
52.60% 53.73% 54.77% 56.10%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8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城市化是由政府推动 的,利用国家计划拨款的资金,发展工业、建设城镇。这种由政 府发动的城市化被称为“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在重工业优先发 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工农业产品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压制了农业的发展,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另一方面 由于重工业对劳动力的排斥作用,城市有限的就业机会只能被城 市新增人口占用,不能有效地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此外,为 了保证工业化的顺利推进,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构筑起各种限 制城乡人口流动的屏障,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是导致我 国城市化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1978—2015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数量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年份 城镇人口数 城镇人口比重
•
(万人) (%)
• 2008 62186 46.60%
• 2010 66558 49.68%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绪论
绪论第一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城市的含义(1)含义: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2)理论学派:①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
②而统计学把城市看作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聚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住的人数作为确立城市的主要方法。
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以城市人口作为确定城市和划分城市的标准。
③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是占据某一特定地区的人口群体;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特殊社区。
④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并与域外相互联系的网状系统。
⑤城市政治学认为,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和有法律规范的地域,更是不同团体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
(3)特征:①高度的聚集性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根本之点在于它的高度聚集性。
可以说,集聚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其他各种特征都是由集聚衍生出来的。
②社会性首先,城市中聚集的人们不是由血统或宗族关系所组成的,而是构成一定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其次,城市分工和协作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社会性。
③经济性城市能够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
首先,聚集为城市产生整体性的高效益创造了前提条件;其次,社会性也是产生整体高效益的重要因素;最后,城市是非农产业的聚集地。
④系统性城市是一个密集的空间地域社会经济系统。
从城市的组合和结构看,城市是个多维、多变量、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的大系统;其结构即包括社会结构和人工结构,又包括资源结构和环境结构,甚至外部结构。
⑤开放性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象征,而且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严密细致,社会联系日益广泛,城市对外界的依赖越来越强。
⑥复杂性城市的复杂性首先源于城市构成上的异质性,这些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城市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多样性,最终导致了城市的复杂性。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引言】当前,当今,城市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有力的发展趋势之一。
然而,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也作为了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象征,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程。
然而,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要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非易事,所以需要一个较好的指导方针来作指导,不然就会陷入发展不合理的陷阱。
但是,在西方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太高,以至于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关键词】:城市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很长的道路,我国的城市化自1949年10.6%曲折的发展到1978年时为12%。
从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应的城市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前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智慧的中国人积极探索、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从84年中国开放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大量扶持乡镇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90年代,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推进城市化进程,到20世纪末时中国的城市化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2%。
这主要得意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普遍呈现出活跃现象,大中型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大城市圈,国家也大力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把城市发展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8%左右。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到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到现在简直就不值得一比了,不过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社会的城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并存)
工业社会产业结构,城市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 工业城市大量兴起,工业生产成为城市职能的主要
职能;
工业化——城市化——功能多样化——用地类型多 样化——环境人工化;
城市问题出现:土地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社会问题等;
由于交通发展形成的城市——郑州、石家庄 由于手工业、工业发展形城市——唐山、阳泉
3、现代城市(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城市)
国三外、古国代外城古市代的城发市展的发展
1、早期的城市
古巴比伦城 卡洪城 雅典卫城 庞贝城
2、中世纪的城市
佛罗伦萨 威尼斯 锡耶纳 巴黎
古巴比伦城
古巴比伦城
我五国、城我市国的城形市成的与形发成展与发展
1、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殷周时代的城市
商城(郑州)
周代的都城
周王城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
齐临淄(长5Km,宽4Km 7万人) 燕下都 赵邯郸
秦汉时期的城市
汉长安
我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隋唐时期的城市
唐长安 日本(平城京、平安城)
元宋时期的城市
近代城市发展经历的三大阶段
1、城市绝对集中发展阶段
人口从农村向城镇大规模迁移; 交通枢纽城镇呈现由中心向外围扩展的态势。
优势
发挥集中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
弊端
交通组织越来越空难; 环境污染加剧,人们远离大自然。
近代城市发展经历的三大阶段
2、城市相对分散发展阶段
小汽车等机动交通工具出现,人口纷纷迁居郊区; 郊区增长超过城区增长。
质的恶化,热岛效应、人口拥挤等; 世界城市发展不均衡,
中国的城市
奴隶社会:城市是在奴隶主的封地中心— 邑(村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按 照奴隶制的等级制度规定其规模的大小。
王都——诸侯国国都——卿大夫都
封建社会:城市主要分为三类:
封建统治的都城 地区封建统治的中心 一些府县和小的手工业城市
北宋东京(开封) 宋平江府(苏州) 元大都(北京)
明清时期的城市
明清北京 景德镇
我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中国近代城市(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城市)
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形成的城市
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占领的城市——天津、上海 一个帝国主义独立占领的城市——青岛、哈尔滨、旅 大、广州
原来的封建城市的局部变化——北京、成都 由于交通或工业的发展形成的城市
城市规模很小,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规划思想认为,一个理 想城市的居民人数不要超过1万人,13世纪的欧洲城市人 口很少超过5万人;
城市功能简单:行政管理、宗教活动、军事、手工业或商 业中心等;
城市的结构和形态都较单纯:城市多以王宫、庙宇、教堂、 官邸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为中心,布局上体现出阶级对 立的思想或者礼仪思想 ;
城市分布的不均衡,形成区域性的城市密集区(英 国和德国)。沿海岸线或淡水河流;内河入海口; 资源分布广的地区。
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的城市发展:
城市职能:制造业地位下降,城市成 为金融服务业、文化活动、国际贸易活 动以及高科技活动的中心;
城市郊区化; 城镇密集区和大都市带的出现;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如大气和水
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开始摆脱原料基地的束缚。 经济革命带动了政治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趋于成熟。
国外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
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机器的发明使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模逐 渐扩大
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城市的联系更为快捷,运输量 更大
生产力的提高与人口的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变化
第三讲 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主要内容提要 ★ 城市的发展 ★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 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农业社会的城市(奴隶、封建社会)
农业社会产业结构,历经6000余年; 城市发展很慢,绵延时期很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很少,直至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总数为2930万人,仅 占世界总人口的3%左右;
近代中国城市: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城市,一批由 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城市发展起来,沿海或沿 江商埠城市发展起来;
解放后的城市发展
➢ 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建设比解放前发展快,计划经济时 代,通过国家的政策,促进中西部城市的发展,一批重 点工业、资源型、交通枢纽型城市建设起来;
➢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出现了许多新的城市和城镇,沿海城市率先发展起来, 以形成以京津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主的大都 市地区,上海、北京、广州向国家化大都市迈进;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总结:
政治、军事因素是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 后期城市功能趋于多元化;
城市的发展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 呈波浪型曲线向前发展的轨迹;
城市分布和发展极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 重心逐渐分离(呈分离状态);
城市数量众多,规模宏大; 大一统体系中的城市的有限变化;中国的Fra bibliotek市卡洪城
雅典卫城
庞贝城
国四、外国近外现近代现城代市城的市发的发展展与与城城市市化化
1、工业革命
英国1640年、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产 生打下政治基础。
工业革命
18世纪下半叶始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基本完成。 法、德、俄、日在19世纪内相继完成。
1781年,瓦特发明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 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促进了城市间的交往,机
3、城市区域协同发展阶段
城际间快速、大运量交通条件成熟; 区域内部从城镇到郊区的人口迁移; 摆脱自身独立发展的束缚,向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的阶段迈进; 形成巨型城市群或城市带。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1、中国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及其布局:内需比重扩大,服务业比重 增加。
2)资源环境状况及布局:资源稀缺,空间分布不均。 3)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和资源全球共享。 4)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网络化和集中化。
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1、中国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5)人口增长及其空间分布: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口 分布区域不均。
6)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升级,空间转 移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