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章阅读中的钻进去与跳出来
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1年中考语文 (全国通用)(第3期)(解析版)
![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1年中考语文 (全国通用)(第3期)(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a8832808a1284ac950436b.png)
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1·浙江中考真题)粮食茹志鹃一九四七年的冬天刚开始,就给穷人来了个下马威,冻得舌头都僵了。
这里敌我双方正值“拉锯”状态,土地改革还没开始。
老寿仍裹着他那件破棉袄,腰里扎了根绳子,背着个小粪筐,在外转了一天,现在天都黑净了,才跑回家来。
一进门就对老伴说:“有吃的吗?给一口,肚里都结冰了。
”说着就丢下粪筐,蹲到灶门前,拨着余火,烤着打战的身子。
老寿的老伴是个苦死累死不讨饶的硬女人,就是爱唠叨几句。
照老寿的话说,“是个贤德的人,话多,也多在理上。
”老伴一看老寿冻成这样,心疼了:“这一整天都没吃?”“上哪吃去?”老寿用烤热的手,使劲擦着脸。
老伴急忙掀锅盖,一碗现成的红薯叶玉米糊糊坐在热水里,她又特别优待,拿下馍馍筐子,掰了一大块高粱饼子给他。
一边给,一边轻轻问道:“有情况啦?”“还乡团领着一个团的匪兵,还带了两把铡刀,已经到了镇上。
”“那快给县大队报信呀!”“我又不傻。
这不刚从老甘那里来。
”老寿耸了耸眉毛,端起了碗。
但还没顾上喝,又把碗放在锅台上,从怀里掏出了四条干粮袋,眼瞅着地上说道:“老甘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
他们到新区去,吃粮怕有难处……”老伴一看这情景就明白了,也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揭开小木柜,拎出个面口袋,摔到老寿怀里,说道:“就这点高粱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
又说道:“可是我是个在党的人。
再说我们冷了,饿了,在家还能烤烤火,摘把野菜。
老甘他们走出这么远去,还不知睡哪里,吃什么呢!这不都是为了咱……”“唉!装吧装吧!啰嗦个啥!我才说了两句,你就说了一大套,谁不知道革命就是为了咱穷老百姓呀!”“对!你是个明白人,都怪我嘴碎。
说实在的。
这点粮还不够他们吃一顿的,不过是个心,给防个急。
回头老甘要从这里过,我让他来拿的。
”老寿就这么检讨着,说着,和老伴一起把高粱面装进了干粮袋。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_课内阅读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_课内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89782e3186bceb18e8bb40.png)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含答案(一)窃读记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迫地寻觅,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我迅速翻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欲地读着。
我很愉快,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味道!1、“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昨天读过的那本书。
2、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3、“我像一匹狼,贪欲地读着。
〞这句话把“我〞比作饿狼,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
4、“我很愉快〞是因为我能饱读书,而没被人发觉;“也很惧怕〞是因为被人发觉,赶出书店。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愉快,因为那时我便有充分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似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愉快地喊着:“大些!再大些!〞……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似把全部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舞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1.按照原文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
〔2分〕2.用“_____〞画出一句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分〕3.依据短文内容填空。
“我〞喜欢下雨的原因是有充分的理由读书而无不愉快,可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这是因为虚伪发愁的表情蒙骗别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灵巧爱读书的小女孩。
4、你对文中画“_________〞的句子是如何理解的?请你写下来。
〔3分〕答:“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要,“读书长大〞则是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物质培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培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穿墙记阅读答案
![穿墙记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ae508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a.png)
穿墙记阅读答案杜蒂耶尔,在登记局当个三等小职员。
杜蒂耶尔发现他的穿墙本领时,正年交四十三岁。
对这奇异的本领,他不但派不了什么用场,还觉得有些不快,于是去瞧医生,医生便给他开了处方:应做大运动量活动,并服用长效激素合计,每年服两片。
他吃了第一片药便将药往抽屉里一扔,就把这事丢至脑后。
一天,新来的副主任突然闯进杜蒂耶尔办公室,手里挥动一封信,大声吼道:“这封信,写得不像样子,给我重新写一封!这种信,称它什么好,真给办公室丢脸!给我重写一封!”副主任不容他开口,雷鸣般地大吼一声,骂他是因循守旧的老蟑螂,把手中的信揉成一团,照他脸上一摔,转身就走。
杜蒂耶尔虽然地位卑微,自尊心却很强。
突然,他计上心来,离开座位,钻进副主任办公室的隔墙中间。
不过,他钻进去时十分小心,只有脑袋从墙的那边露出来。
副主任突然听到办公室里有人咳嗽,抬头一看,吓得他魂都掉了,只见杜蒂耶尔的脑袋悬在墙上,一双眼睛透过镜片正对他怒目而视。
这还不算,这个脑袋竟开口说话了:“先生,你这流氓,混蛋,无赖!”副主任吓得魂不附体了。
家里人就叫来一辆救护车,把他送进疗养院。
杜蒂耶尔可算摆脱了专横的副主任了,然而,他还觉得意犹未足,又有一种新的无法克制的欲望在他身上作祟。
杜蒂耶尔首次作案,是盗窃塞纳河右岸的一家大信贷银行。
他穿过十二三道墙壁,钻进各式各样的保险柜里,兜里塞满了钞票,临走还用红粉笔留下他的化名:嘎鲁—嘎鲁。
第二天,各家报纸都刊登了他的签名。
一周之后,嘎鲁—嘎鲁名声大振。
他连续作案,盗走布迪卡拉名钻石,席卷市银行,使群情振奋到了极点。
内政部长被迫辞职,登记局长也跟着下了台。
同事们一上班,就在局里评论他夜间所作的奇案,他在一旁听着十分开心。
有一天,这种众望所归的气氛,消除了他的一切顾虑,他觉得再也不能隐瞒下去了。
他的同事正围着一份报纸,争看报道法兰西银行盗窃案的经过,他显得有点羞怯,打量一下同事们,接着语气谦虚地宣布:“要知道,嘎鲁—嘎鲁,就是我呀。
文学类文本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2cf9e3a216147916112801.png)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余华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
这年我十八岁,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
黄昏就要来了,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
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汽车。
车箱里高高堆着箩筐,我想着箩筐里装的肯定是水果。
我兴致勃勃地地了过去,向司机打招呼:“老乡,抽烟。
”这时他将头从里面拔出来,并伸过来一只黑乎乎的手,夹住我递过去的烟。
我赶紧给他点火。
他将烟叼在嘴上吸了几口后,又把头塞了进去。
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
不一会他修好了车,就盖上车盖跳了下来。
我赶紧走上去说:“老乡,我想搭车。
”不料他用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说:“滚开。
”我气得无话可说,他却慢悠悠地打开车门钻了进去,然后发动机响了起来。
我知道要是错过这次机会,将不再有机会。
于是我跑到另一侧,也拉开车门钻了进去。
我准备与他在驾驶室里大打一场。
然而他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这让我大惑不解。
我舒服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
现在我和他已经成为朋友了。
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而理得。
可是这汽车抛锚了。
我想完了,“那怎么办呢?”我问。
“等着瞧吧。
”他漫不经心地说。
我仍在汽车里坐着,不知该怎么办。
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来了。
司机这时下车在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他从第一节做到最后一节,做得很认真。
我在里面也坐不住,于是,打开车门也跳了下去。
我在想着旅店。
这个时候我看到坡上有五个人骑着自行车下来,他们五人推着自行车走到汽车旁,有两个人爬到了汽车上,接着就翻下来十筐苹果,下面三个人把筐盖掀开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
我一时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
我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问:“你们要干什么?”他们谁也没理我,继续倒苹果。
文学类文本张洪贵《月清风正高》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张洪贵《月清风正高》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d20ebb856a561253d36f4d.png)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月清风正高张洪贵父子俩在留山顶上放羊。
正值初秋,万物萧条。
儿子十三四岁的样子,蔫巴巴地抱着鞭子跟在羊群后面,突然眼前一亮:在一块岩石后面发现了一个洞口,洞口四周的泥土光溜溜的。
儿子喊来父亲,说:“不会是狼窝吧?”父亲趴在洞口闻了闻,说:“是獾。
是一头老獾,它白天肯定在洞里,这下子咱爷俩走运了。
你知道吗,獾全身都是宝,獾油是一味名贵的药,可治烧伤、烫伤。
”儿子兴奋极了,稚嫩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父亲吩咐他,你赶紧回家带上镐和锨,再把网和笼子拿来。
儿子像阵风一样跑下山去。
回到家,门上还挂着那把大铁锁。
他有些失望,沮丧地一腚蹲在了门口的碌碡上,他想:娘可能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娘是父亲花钱从外地买回来的媳妇。
他七岁那年,娘在一个冬日,给他爷俩蒸下了一锅馒头,突然就走了,带走了父亲所有的积蓄。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然后从脖子上拎出钥匙,抓过铁锁,插进锁孔,“吧嗒”一声,锁开了。
然后快速地找齐了工具,又一溜小跑地回到了山上。
父亲把手电绑在头上,父子俩沿着洞穴匍匐掘进。
洞一会儿宽,一会儿窄;一会儿直行,一会儿弯曲。
有些地方扁平了身子也无法进入,这就需把洞四周凿宽。
而且不时岔出另一处洞穴。
父亲知道,这是狡猾的獾为了迷惑敌人,故意挖出的假洞。
但你不敢确保哪是真洞穴,所以两条都要挖。
这样就费了不少力气,挖着挖着,往往走向了一条死胡同。
眼看大半天的工夫过去,洞外堆起像小山一样高的鲜土。
儿子说:“爹,咱歇会吧,我实在累得爬不动了。
”父亲说:“应该离獾的窝不会太远了。
我这会儿闻着气味越来越浓了,再加把劲。
”儿子擦把汗,仿佛看到一只又老又大的獾趴在眼前,立马又来了力气。
眼看日落西山,羊群吃饱了趴在不远处“咩咩”叫着要归圈。
儿子爬进洞里说:“天要黑了,算了吧,回家吧。
”父亲想想说:“也好,但我有办法让獾逃不出去,你把带来的笼子堵在洞口,用网盖严了,然后压上大石头,保准它跑不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eb3d3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e.png)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阅读含答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阅读含
答案[第1段]阅读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
我的短发乱了。
没关系。
我终于挤进去了。
在一排排五颜六色的书中,我的眼睛渴望找到,但我找不到那本书。
重新开始。
啊!就在这里。
它不是昨天所在的地方。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1、“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昨天读过的那本书。
3、文中的破折
数字的功能是解释。
2、“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我”比作饿狼,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
4.作者为什么说“我很高兴也很害怕——偷书的味道!”读书时,我能感受到书本带给我的智慧和快乐,但我总是害怕被店员或老板训斥和哄骗。
书中世界的这种吸引力。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 4单元)课内阅读及答案(精品)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 4单元)课内阅读及答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f687d59a8956bec0975e3a8.png)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及答案(1—4单元)一、阅读《窃读记》选段,回答问题。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有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儿女。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起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1、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括号内,并说说你的理解。
走踮跑钻挤跨跃绕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书店人头攒动的情境,又表现出作者对读书的渴望。
2、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适合(适宜)充分(充足)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从画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2分)答:我从句子中体会到作者非常渴望读书,但是又无钱购买,只好“窃读”,快乐的是能感受书带来的知识,惧怕的是被老板发现赶出门外。
4、文段中说“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
请发挥想象,说说如果这时“我”真的被书店老板发现,该怎么办?(2分)。
二、《走遍天下书为侣》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2分)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文学类文本海明威《老人与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类文本海明威《老人与海》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fadb3680eb6294dc886cc8.png)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而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他们航行得很顺利,老人把双手浸在海水里,尽量保持头脑清醒。
天空中的积云堆叠得很高,上方还有相当多的卷云,由此老人知道这风会刮上整整一夜。
老人不时地看看那条鱼,以确信这是真的。
一个小时后,第一条鲨鱼发动了袭击。
这条鲨鱼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
当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渐渐下沉,扩散到一英里深的海水里的时候,它就从深处游了上来。
鲨鱼莽莽撞撞地一下子冲过来,划破了蓝色的水面,豁然出现在太阳底下。
它随即又落入海水,捕捉到血腥味。
然后就顺着小船和鱼的踪迹一路追踪而来。
鲨鱼有时候嗅不到这股气味,但它总能再次找到,也许只是一丝痕迹,它就会游得飞快,紧追上去。
那是一条很大的灰鮪■鲨,生就的游泳高手,能和海里速度最快的鱼游得一样快,除了嘴以外,它的一切都显得无比美丽。
背部和剑鱼一样蓝,肚子是银白色的,鱼皮光滑漂亮。
它的外形和剑鱼十分相像,除了那张大嘴。
眼下它正紧闭着大嘴,在水面之下迅速地游着,高耸的背鳍像刀子一般划破水面,没有丝毫摇摆。
在它那紧紧闭合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全都朝里倾斜,这和大多数鲨鱼的牙齿不同,不是那种常见的金字塔形,而是像爪子一样蜷曲起来的人的手指。
那些牙齿几乎和老人的手指一般长,两侧都有刀片一样锋利的切口。
这种鱼天生就把海里所有的鱼作为捕食对象, 它们游得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健,而且还全副式装,这样一来就所向无敌了。
此时,它闻到了靳鲜的血腥味,于是加快速度,蓝色的背鳍破水前进。
老人一看见它游过来,就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肆意妄为的鲨鱼。
他一面注视着鲨鱼游到近前,一面准备好渔叉,系紧绳子。
绳子短了点儿,因为他割下了一段用来绑鱼。
老人此时头脑清醒好使,下定决心搏击一番,但却不抱什么希望。
真是好景不长啊,他想。
他盯着那条紧逼而来的鲨鱼,顺便朝那条大鱼望了一眼。
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
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
新高考语文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12 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教师
![新高考语文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12 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e5fbb84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0.png)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静静的产院茹志鹃晚霞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淡墨画似的几笔。
公社产院外面的篱笆上,那些粉色的小花,也分不清朵数,形成模糊的一片,天色晚了。
谭婶婶挑满了一缸水,连气都没有歇一口,就忙着给两个休养的产妇做饭。
在她这样的年纪,有这一份精力,这是她觉得自豪的。
在这里,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谭婶婶不但剪掉了发髻,她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学会了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
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术的时候,她就从容容地做助手。
对她的熟练沉着,医生也夸奖,甚至有的医生进一步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
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
谭婶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
锅里的水嘶嘶地响了,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就望着电灯,恨不得立时来一个产妇,她真想在电灯光下面接生,就像在镇上,在城里的医院里一样:产妇躺在洁白的产床上,躺在雪亮的灯光下……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吓了一跳,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
“婶婶,你不认识我啦!”那姑娘笑眯眯地站着没动。
“是二丫头!”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还是做姑娘的时候就是好朋友,直到现在老姊妹俩还要好得很。
“婶婶,我派到这里来工作了。
”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
“其实,差不多的情况你也都知道。
这产院负责附近两个大队的产妇。
跟我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周嫂嫂,现在她害喜(指妇女怀孕初期种种感觉不舒适的反应),回家休息去了。
产院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共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
”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
三百五十六个,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
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
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二丫头,这可是一副风火担子,担子不轻啊!两年里,我们没出过什么事情,大人小孩都是平平安安,一个人进来,两个人出去。
统编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课内外延伸阅读(含答案)
![统编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课内外延伸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38a2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d.png)
第六单元课内外延伸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课内片段阅读精选课内阅读。
《牛和鹅》(节选)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嘎嘎,它赶上了我,嘎嘎,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就在这时候,池塘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
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
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掉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甩到了半空中。
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
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1.面对老公鹅时,“我”和金奎叔的表现分别是什么?(用关键词句概括)“我”:→书包掉了→又哭又叫金奎叔:→轻轻提起鹅→从中可以感受到面对老公鹅时,“我”的内心是的,而金奎叔却是的。
2.找一找选文中描写老公鹅声音的词语,想象鹅追“我”、咬“我”和最后落水的情景。
如果去掉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3.“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甩到了半空中。
”这两句话好像有问题,课文里说鹅长得跟“我”一样高,这样一只几乎能拖倒“我”的大公鹅,怎么可以比喻成小酒瓶子呢?而且被金奎叔一掉就甩到了半空。
谈谈你的看法。
课内阅读理解。
C.表明“我”极具童心D.写出了“我”很想学习削陀螺11.读了画波浪线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请把你读到这里的批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2.当“我”看到别人拥有一个得心应手的陀螺时,我内心是多渴望也能拥有一个啊!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请写几句话,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你内心的感受。
中考语文专题练习:孙犁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二)
![中考语文专题练习:孙犁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二)](https://img.taocdn.com/s3/m/3774b3f12f60ddccda38a0fd.png)
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镇杏仁露——孙犁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二)鸡缸孙犁我家住宅后面就是南市,解放初期,那里的街道两旁,有很多小摊。
每到晚上没事,我好到那里逛逛,有时也买几件旧货,价钱都是很便宜的。
有一次,我买了两个磁缸,磁很厚很白,上面是五彩人物、花卉,最下面还有几只雄鸡,釉色非常鲜艳。
可能是用来装茶叶或糖果的,个儿很不小,我从南市抱回家中,还累得出了一身汗。
抱回来,也没有多少用途,我就在里面放小米、绿豆。
“文化大革命”期间,此物和别的一些磁器被抄走,传说我家有二十多件古董,这自然是其中之一。
关于书,我心里是有底的,说有这么多古董,我却没有精神准备。
这些磁器都是小贩们当做破烂买来的,我掏一元钱买一件,他们还算是遇到了大头。
现在居然上升为古董,我心里有些奇怪。
这当然也是有人揭发的。
我们住的是个大杂院,门口有个传达室。
其中值班的,有个姓钱的老头,长年穿黑布服,叼着铜烟袋,不好说话,对人很是谦恭。
既然是传达,当然也出入我的住室,见到了我的用具和陈设。
此人造反以后,态度大变,常常对着我们住的台阶,大吐其痰。
不过当时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是时代的自然点缀,我也不以为意,我个人是同他没有恩怨的。
冬季,我到了干校,属于牛鬼蛇神。
这个姓钱的,作为“革命群众”,不久也到干校去了。
有一天,他指挥着我们几个人,在院里弄煤,态度非常专横霸道。
忽然,有一个同伴对他说:“钱某某,你是什么人?你原是劝业场二楼的一个古董商,专门坑害人,隐瞒身份,混入机关。
你和我们一样是牛鬼蛇神,不要在那里指手画脚的了,快脱了大衣,和我们一起干活!”当时,我真为这位棚友捏一把汗。
谁知这个姓钱的,听了以后,脸色惨白,立刻一转身,灰溜溜地钻进屋子里去了,以后再也不来领导我们。
他虽然并没有从此就划入我们这个阶层,同我们去住一个棚子,但这件事,颇使我们扬眉吐气于一时,很觉得开心。
文革结束后,书籍和磁器都发还了。
书籍丢失了一些,并有几部被人评为“珍贵”,劝我“捐献国家”。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习题 附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习题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c57e2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3.png)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习题附答案(一)燕子来时何君华①过完年,父亲又该出门去打工了。
②临出门,他却放下行李,重新打开家门,扛了一把梯子爬到三楼,将三楼房檐下的玻璃窗推开了一道缝儿。
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他是想让我们家的燕子在春天里能进屋筑巢。
父亲说过,燕子是念家的,一旦选定一户人家筑巢安家,终其一生都会回到这户人家里,哪怕跋山涉水,也会年年回到“故乡”。
③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来。
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家里住的是泥瓦房,有一只燕子在我们家屋顶筑巢。
后来,看着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听着夜深人静时的呢喃,我心里想,它们的窝里还有什么?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心血来潮,拿一根竹竿将房顶上燕子的巢穴捅了。
父亲回来,我看到他铁青的脸时,才知道自己闯祸了。
父亲说:“古话说‘燕子不进苦寒门,燕子不落忧愁家’,农人都把燕子入户筑巢看作是吉祥的征兆,燕子勤劳肯干,终日在空中捕捉苍蝇、蚊子等害虫,是农人最亲密的益鸟,巢穴也是一口泥一口泥地衔来的……”④听了父亲的话,我哭了!心想:“燕子再也不肯回我们家了!”整个下午,我一个人呆呆地坐着,盯着房顶,那被我捅掉后残留的一角巢穴,像我空落落的心!⑤果然,整个春天和夏天,燕子再也没回我家。
我经常望着那房顶发呆。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放心吧!明年春天它还会回来的。
”⑥于是,我日日盼望过年。
因为年一过,春天就要来了。
春天来了,燕子就该回来了。
⑦在我的朝思暮想中,第二年春天,真有一只燕子飞到了我家。
我急切地问父亲:“是去年那只燕子吗?”父亲抬头仔细看了看,肯定地点了点头:“你看,它的脸颊是砖红色的,它回来啦!”听了父亲的话,我喜出望外,好像我的罪责减轻了一样。
父亲的话得到了印证,燕子回来了,它是念旧的!我又看到了新泥累筑的燕巢,衔草进出的燕子,又听到了夜深人静时的呢喃了!⑧燕子的寿命只有十年左右。
终于有一年春天,那只有着砖红色脸颊的燕子没有回到我家。
我知道,它再也不会回来了。
关于阅读的高考议论文作文
![关于阅读的高考议论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6a3a06c8d376eeafaa315e.png)
关于阅读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关于阅读的高考议论文1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
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
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
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
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思路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
“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
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
所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
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
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
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
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
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失去了与朋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
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而是更加庆幸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关于阅读的高考议论文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哲理使人深刻,读伦理使人有修养,读逻辑使人善辩,阅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江苏省常州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d53e4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f.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江苏省常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二)阅读散文,完成11—13题。
(10分)酿一坛酒①江南的大寒节气,通常并不像这两个学眼那么凛别,然而,假如冷空气从北方长驱直下,到了夜深人静时,隆冬就会在每一个村口提前降临。
②朱家门村石桥下,二十五岁的书画专业硕士生朱起航双手紧紧抓着破裂的橡胶水管,感觉到十个脚趾正传来一阵阵刺痛。
从煮料皮䦆里抽出来的水不时从破裂的水管里喷出来,②朱家门村石桥下,二十五岁的书画专业硕士生朱起航双手紧紧抓着破裂的橡胶水管,感觉到十个脚趾正传来一阵阵刺痛。
从煮料皮镬里抽出来的水不时从破裂的水管里喷出来,已将他一身运动服浇透,灌满了球鞋,在零下两度的严寒里开始结冰。
他很想将水管扔掉,飞奔回家冲到热水龙头下。
可是,不知为什么,水管却像长.在他的手上。
他咬了咬嘴唇,一声不响,就像平时跟伯父朱中华学捞纸、晒纸时一样。
③精选的新竹在经过浸泡捶洗变软之后,需要将竹料去皮,拌入碱性的石灰水,发酵后,一捆捆码在巨大的锅中,足足六层,蒸煮八个昼夜,除去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后,放入清水中漂洗,再浸石灰水,再蒸煮。
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直到竹纤维逐渐溶解。
④在伯父朱中华眼里,纸质的根本不同,就在这发酵和煮料里。
像做酒一样,古法造纸也有极高的科技含量,比如烤竹料时,温度不超过九十度,要花三天三夜慢慢烤熟。
发酵时,需天时地利,更需虔诚之心,就像小时候,奶奶只准他将耳朵贴在酒缸外听,不能出声。
⑤他常看到水汽弥漫的竹料池边,伯父掀开一层层塑料薄膜,满脸喜色地掰开一团竹料,抽出一瓣竹片,在阳光下举起,只见一团洁白的、毛茸茸的菌丝,慢慢舒展开身子,像一个婴儿第一次舒展手脚。
他说,这.就是元书纸的胚胎,纸的精灵。
⑥机器做的纸和手工做的纸,到底哪里不同呢?机器造的纸,没有经过石灰水的浸泡,是不含钙的,而手工竹纸经过石灰水浸泡,纸浆用手工一下一下打出来,使得纤维氧化,产生叉状的不规则花纹,形成活性状态的碳酸钙,于是,一张纸便会呼吸,便会产生光泽,一个生命体就活了。
文学类文章阅读中的钻进去与跳出来
![文学类文章阅读中的钻进去与跳出来](https://img.taocdn.com/s3/m/ba4eeaef79563c1ec4da71df.png)
文学类文章阅读中的'“钻进去'”与“跳出来”(上)___我这样教《荷塘月色》一般人读文章,以消遣为主,读一读就算了。
可是高中考生在二十余分钟内既要读完文章又要回答问题,难煞他们,苦煞他们!他们常常辛辛苦苦写出的答案得分极低,那低分且是靠字数和文风赚来的。
因此,文学类文章的高效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太重要了。
而这种高效阅读训练应从高一做起,科学的阅读套路指导,就该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去。
根据这类文章的高考试卷设问的题型,我从两个层面指导学生阅读,那就是先“钻进去”,后“跳出来”。
“钻进去”的任务是站在作者的角度,进入作者创造的文学世界中、情景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文中人物的遭遇、命运,把握文章的主旨、意图。
“跳出来”的任务,是站在读者的角度,一来分析文章的篇章布局,即题目与开头、与中间各段、与结尾之间的联系,揣摩每一部分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和意义;二来分析文章从整体到局部所运用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手法是怎样为文章主旨服务的,领会其表达效果。
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习文章的写法。
在教《荷塘月色》时,我先这样指导学生“钻进去”:课文题目为“荷塘月色”,下面,我们随着朱自清的脚步走近那美丽的荷塘,欣赏那动人的月色。
首先请问同学们,当时朱自清因什么原因而要出去走走的?同学们说“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那么,‘颇不宁静’就该出去走走吗?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学生们说“出去散散心,欣赏欣赏荷塘月色,烦恼就没有了”哦!原来是这样,那么,我们现在把自己当作朱自清先生,出去走走吧。
不过,我朱自清从哪里出发呢?什么时候动身?同学们说,肯定从家里出发。
这天是七月十五,下班回家,吃过晚饭,圆圆的月亮早升起来了,我在外面乘凉,淡淡的月光带来了凉风习习,墙外马路上传来了孩子们的阵阵嬉笑声。
月亮渐渐升高,马路上渐渐安静下来,我提着椅子进屋,妻在床边拍着润儿,迷迷糊糊的哼着眠歌,我不敢惊动他们,悄悄的披了大衫,轻轻地带上门,踏上了小煤屑路......这条路正在荷塘边岸,曲曲折折,路边栽了不少树,小路幽深,宁静无人,好在今晚月光不错,不觉得怕人。
五年级课内阅读答案.doc
![五年级课内阅读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de086f5bed5b9f3f80f1cea.png)
课后作业编辑:耿福源1、《窃读记》一文中以(窃读)为线索,课文的中心句是(我很快乐,…… 这种窃读的滋味。
)。
2、"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是什么意思?(吃饭是身体的物质需要,而读书是精神和心灵成长的需要)3、"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把这句中的动词找出来。
(跨,踮,钻,挤),表现了我对书的(如饥似渴)。
4、《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中,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和反复读一本书的理由是(如故友重逢,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o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挚爱)。
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是什么?(思考故事中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样喜欢,继续编写,欣赏。
)与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的句子是(一遍一遍地读一本书。
)写出二句关于书的比喻句来。
(即名人名言)(书是时代的生命):(书是离不开的老师。
)5、《泊船瓜舟》是(宋)朝(王安石)写的,主要写了诗人在遥望(家乡)时的所见所闻。
本诗中哪句点明了诗人离开家乡的时间(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中用得最好的是(绿)字。
《秋思》是(唐)朝(张籍)写的,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解释下面的句子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到家乡呢)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家信,给远方的家乡亲人,要是要说话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
)风一•更,雪_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的睡梦被打断。
)6、梅花魂中的魂是什么意思?(梅花的精神)7、梅花的秉性是什么?(梅花的精神的灵魂)8、《鲸》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鲸的体型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方面介绍的)9、这篇课文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比较,打比方,举列子等方法说明的)10、找出本文的设问句(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小鱼和小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精选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精选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58d5cd680203d8cf2f2406.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精选附答案一、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________ 瞬间——________(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5)作者把________比喻为的宴席。
把________比喻为的快餐。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搏;奈;豪;影(2)细致;永恒(3)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文学类文本《被施了魔的花园》阅读练习及答案(武汉2023学年高一上9月入学)
![文学类文本《被施了魔的花园》阅读练习及答案(武汉2023学年高一上9月入学)](https://img.taocdn.com/s3/m/21c85e6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b.png)
武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检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被施了魔的花园[意]卡尔维诺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路上走着。
底下是鳞光闪闪的大海,上头是白云隐约浮现的天空。
他们之前去捉过螃蟹,现在决定勘探一下没走过的路。
往海边去的路上有着无数大株龙舌兰。
往山上跑着一排甘薯的篱笆,上面重压着没花的叶子。
乔瓦尼诺在篱笆间找到一处裂口,两人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他们来到了花园一角。
四周一切寂静无声,树叶都不会动一下。
那里有棵高大古老的桉树,还有砾石铺出的小路。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踮着脚尖在小路上走着,小心不使脚下的砾石发出窸窣声。
一切是如此的美丽:被拳曲的桉树树叶勾勒出的拱顶细窄而高耸,还有那被树叶切碎的天空。
只是他们满怀焦虑,在这个不属于他们的花园,他们随时可能被赶出去。
但是什么声音也听不到。
在一个拐角处的杨梅丛间,一群麻雀扑腾起来,叽叽喳喳地叫唤了一阵,然后又回复了宁静。
也许是个被抛弃的花园?可是走着走着,他们就来到一片开阔的天空下,来到一个种满花的花坛前,然后是林荫小道和排排栏杆,还有行行的锦熟黄杨。
花园的高处,是一幢硕大的别墅,别墅装着亮闪闪的玻璃,还有黄色和橘色的窗帘。
整个房子是荒凉的。
两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踩着砾石,走上前去。
也许玻璃窗会被突然打开,苛刻的先生和夫人就要出现在阳台上,肥大的狗就要被松开锁链,跑到路上来了。
他们在路边找到一辆独轮小推车。
赛来内拉坐在车上,乔瓦尼诺推着车,他们就这样一声不吭地前进着。
“那个……”赛来内拉不时地低声说道。
乔瓦尼诺就停好车,去把花采下来。
她手里已经攥满一束漂亮的花了。
但逃跑时要从篱笆缝里钻出去,可能得把它们都扔掉!砾石路也走到了尽头。
空地的中间,劈开了一块庞大空旷的长方形:一个游泳池。
“我们跳进去?”乔瓦尼诺问赛来内拉。
如果他是询问她,而不是单说一句“下去!”,那就肯定说明是相当的危险。
但水是那么澄净与碧蓝,而赛来内拉又是从不害怕的。
钻进去的蔡元培的励志人物故事
![钻进去的蔡元培的励志人物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f28625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5.png)
钻进去的蔡元培的励志人物故事钻进去的蔡元培的励志人物故事小时候的蔡元培,经常在楼上读书,一天晚上,他家的楼房失火,全家人都惊恐不已,突然想到在楼上读书的蔡元培,大家急忙呼喊,让他下楼。
此时,蔡元培已经钻进书里,理都不理大家,仍然埋头读书。
家人只好赶紧跑上去把他从楼上拉出来,就这样他手里拿着书仍然读着,一直没有从书里出来,看到他极为镇定的表情,无人不为他的读书精神所感动。
读书读到如此淡定,恐怕我们大多数都达不到这种境界。
蔡元培从6岁到17岁,十年的私塾,基础打得牢固。
从20岁到23岁,有了机会到绍兴城里的首富徐树兰家中,校书兼伴读,伴随徐家子弟读书学习。
徐树兰是绍兴城的首富,曾于光绪六年捐银十万两建屋购书,创立“古越藏书楼”,面对这么多的书,校书之余,他一下子便钻进了书里。
这四年多来,潜心阅读使他的国学知识变得博大精深。
为了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他学习外语,作了九年的准备。
时机成熟,41岁的他赴德,开始半工半读的学海生涯,学习国外的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等,只要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他都听,都学。
在德国一学就是五六年,46岁回国出任教育总长,政局不稳,失望的他辞去教育总长职务,继续赴德、法学习。
到51岁才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十年,先后四次去西欧国家考察,也是学习。
在北大十年中,有六年多的时间是在外国考察学习,在外国的学科中他最钟情于心理学、美学。
以至于在他病重、躺在病榻上,仍然想的是学习,他说如果再给他十年的话,他一定再学学心理学和美学。
蔡元培终身学习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就像蔡元培自己所说,一个人如果学习方法得当,持有钻进去的精神,想不成功都难。
读诗书,学贯中西。
无论是早期的私塾学习,还是成年后的多次留学,他都“一心向读”。
正是这种潜心阅读,才使得他学贯中西,对古今中外各科知识都能融会贯通,进而为担任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徐怀中《十五棵向日葵》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怀中《十五棵向日葵》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87616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9.png)
徐怀中《十五棵向日葵》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十五棵向日葵徐怀中山庄静静的,何湘去叫门,出来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子,引她穿过牛栏,扶着独木梯爬上二层平房,那孩子喊道:“阿妈!是一个‘金珠玛米’(解放军)姑姑!”随即便听到一个女人在讲汉语:“噢!解放军同志,请进来呀!”何湘弯腰钻进去,她看见那女人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微笑着,眯起细长的两眼打量着她。
一条夹带着红绒线的长辫子,依照藏人的习俗在脑袋上盘了两圈。
她斜躺在垫子上,下身盖着一条半旧的灰毛毯。
矮桌上放了几张汉文报纸,何湘心想,这许是她找来糊窗子用的吧。
转眼,那孩子端来一碗膻味扑鼻的酥油茶待客,母亲随即吩咐道:“朗嘎!快换一碗清茶,再去把柜子里的水果糖端来!”回头又对何湘说:“你瞧我这样,也不能起来招待客人,腿受了伤!”何湘说:“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扎玛伊珍。
”“唔!扎玛伊珍。
怎么你的汉话讲的这样好?跟你丈夫学的吧?! ”“怎么跟他?我是汉人哪!”“真的是吗?你来这里几年了?”扎玛伊珍向门外指着,她反问说:“你看,土墙那边,长着一排向日葵。
请你数数看,总共是多少棵?”从门口望去,矮墙旁边的一排向日葵,长得高大挺直,一棵一棵间隔相等,像是排列整齐的一队士兵。
阳光灿烂,映照着一朵朵金色的花盔。
何湘回答说:“大约有十二三棵吧!”“你数错了,姑姑!”在烧火的朗嘎认真纠正说:“那是我阿妈种的向日葵,是十五棵。
”“十五棵,我到这里整整十五年了!”扎玛伊珍的语气是那么沉静,那么庄严,何湘已经猜测出了八九分,问道:“早就听人讲,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有些老红军同志留在了这一带。
你是不是……”“什么老红军!”女主人摆手说,“我就怕听这个话。
参加革命的时候,我父亲对我说:‘去吧!红军是我们干人(穷人)的队伍!你就算是顶替我吧,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
’可是,我掉队了,没有走完两万五千里。
十五年了,我还活着,可我没有给革命做一点点事,这还不够我心里惭愧的吗?“唉!十五年了,我常常抱着朗嘎念叨:‘好孩子,你快些长吧!长大了好去顶替妈妈,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在红军里,我是宣传队一名小队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章阅读中的'“钻进去'”与“跳出来”(上)
___我这样教《荷塘月色》
一般人读文章,以消遣为主,读一读就算了。
可是高中考生在二十余分钟内既要读完文章又要回答问题,难煞他们,苦煞他们!他们常常辛辛苦苦写出的答案得分极低,那低分且是靠字数和文风赚来的。
因此,文学类文章的高效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太重要了。
而这种高效阅读训练应从高一做起,科学的阅读套路指导,就该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去。
根据这类文章的高考试卷设问的题型,我从两个层面指导学生阅读,那就是先“钻进去”,后“跳出来”。
“钻进去”的任务是站在作者的角度,进入作者创造的文学世界中、情景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文中人物的遭遇、命运,把握文章的主旨、意图。
“跳出来”的任务,是站在读者的角度,一来分析文章的篇章布局,即题目与开头、与中间各段、与结尾之间的联系,揣摩每一部分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和意义;二来分析文章从整体到局部所运用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手法是怎样为文章主旨服务的,领会其表达效果。
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习文章的写法。
在教《荷塘月色》时,我先这样指导学生“钻进去”:
课文题目为“荷塘月色”,下面,我们随着朱自清的脚步走近那美丽的荷塘,欣赏那动人的月色。
首先请问同学们,当时朱自清因什么原因而要出去走走的?同学们说“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那么,…颇不宁静‟就该出去走走吗?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学生们说“出去散散心,欣赏欣赏荷塘月色,烦恼就没有了”哦!原来是这样,那么,我们现在把自己当作朱自清先生,出去走走吧。
不过,我朱自清从哪里出发呢?什么时候动身?
同学们说,肯定从家里出发。
这天是七月十五,下班回家,吃过晚饭,圆圆的月亮早升起来了,我在外面乘凉,淡淡的月光带来了凉风习习,墙外马路上传来了孩子们的阵阵嬉笑声。
月亮渐渐升高,马路上渐渐安静下来,我提着椅子进屋,妻在床边拍着润儿,迷迷糊糊的哼着眠歌,我不敢惊动他们,悄悄的披了大衫,轻轻地带上门,踏上了小煤屑路......
这条路正在荷塘边岸,曲曲折折,路边栽了不少树,小路幽深,宁静无人,好在今晚月光不错,不觉得怕人。
这天、这地、这月光、这荷塘、这身边的一切都属于我,属于我朱自清一个人的!
平时忙,没有闲心,没注意这弯弯曲曲的池塘已然铺满了荷叶,遮住了池水,绿色满眼。
那叶子圆圆的、高高的,很美,很有韵味。
怎么形容呢?真像那亭亭的舞女的裙!
那密密层层的叶子中间怎么还有零零星星,白色点点?那是荷花!真是太美了: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那么鲜嫩!我想打个比方:像一颗颗明珠吗?不够姿态;像碧天里的星星吗?又不够润泽;像刚出浴的美人?嗯,这还差不多!
微风吹来,送来缕缕荷香,清新宜人。
最美在那清香时有时无,这感觉就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与此同时,那叶子与花微微翻动,随风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这边来了,形成一道凝碧的波痕。
......
我领着学生扮着朱自清先生,尽情欣赏那月下的荷塘和那荷塘上的月色,变着法子描述着眼前的美景,不知不觉,我的烦恼全消,忧愁顿无。
看着那荷花,想到那要结的莲子,江南采莲的情景不觉闪现于我的眼前。
梁元帝的《采莲赋》将我带进一个热闹而风流的季节里:“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
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
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我不禁微微开心起来。
《西洲曲》所描述的又是另一番情景:“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这里的“水”,眼前的荷塘里却看不到,不像我们江南......唉!我这样叹息着,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这样“钻进去”阅读后,学生就可以从容应对有关文章的主旨、大意、情感等方面的提问,因为“我”就是作者,作者所想的,“我”当然知道了!比如:“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他去了荷塘,心…宁静‟了吗?何以见得?”
学生答曰:宁静了。
证据有三:一是作者细致传神的描述了荷塘月色,说明他沉醉于美景,烦恼已消;二是他竟然想起了《采莲赋》,进入到欢乐开心的场景里,那种“不宁静”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内心淡淡的喜悦;三是“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说明他今晚达到忘我的境界了,到家了都茫然无觉。
这样“钻进去”阅读后,学生就会感受到作家的心跳,体会到作家情感的起伏,惊异于文学语言传情达意的魔力,从而喜欢欣赏这类文学作品了,从而找到了深层次欣赏文学作品的路径了,从而走进博大而优雅的语文,自觉地领受文学的沐浴或熏陶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