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风电机组如何提高抗台风能力

合集下载

浅谈风电场的防台风设计与运行保障措施

浅谈风电场的防台风设计与运行保障措施

浅谈风电场的防台风设计与运行保障措施摘要:通过台风对风电场的影响,围绕微观选址优化、机组选型与设计优化、风电场土建优化设计来探讨了风电场的防台风设计。

基于风电场的防台设计与工程实践经验,分为台风来临前、台风进行中、台风过境后三个阶段分别讨论了风电场在台风期间的运行保障措施。

关键词:风电机组、台风、微观选址、风电场运营一、台风对风电场的影响台风对风电场的影响利弊兼有。

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影响我国的台风中,有56%的案例可以为风电场带来良好的发电效益,即每年都有超过一半的“有利台风”影响我国,但直接登陆的破坏型台风对风电场的危害也是致命的,减少和避免台风给风电场带来的灾害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风电机组的设计和选型、风电场的选址与施工以及风电场安全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只有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有效地提高风电场抗台风能力,才能充分保障风电场的安全经济运行。

二、风电场的防台风设计2.1风电场的微观选址优化风电机组的微观选址应综合考虑风电机组的安全性和发电效益。

台风强气流突然改变带来的非常湍流是造成风电机组破坏性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微观选址时,避免在湍流大的区域、台风经常登陆的区域和强风区安装风电机组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风电场每个预装机位的湍流强度均由风流模型软件计算,而任何软件的计算前提均需输入观测数据。

因此,必须重视风电场的测风工作,加强数据采集,准确掌握风电场真实的风力数据,积累极端气候条件下典型风力数据,为风流模型软件计算提供较齐全的基础资料。

沿海风电场应选择抗台风型测风塔,并且其配套的相关设备应具有防盐雾腐蚀的特性。

风电场每个预装机位的湍流强度均由风流模型软件计算,而任何软件的计算前提均输入观测数据。

因此,必须重视风电场的测測风工作,加强数据采集,准确掌握风电场真实的风力数据,积累极端气候条件下典型风力数据为风流模型软件计算提供较齐全的基础资料。

沿海风电场应选择抗台风型测风塔,并且其配套的相关设备应具有防盐雾腐蚀的特性。

海上风电场“三防”应急预案

海上风电场“三防”应急预案

13—————72—8037.0—41.4134—14914—————81—8941.5—46.1150—16615—————90—9946.2—50.9167—18316—————100—10851.0—56.0184—20117—————109—11856.1—61.2202—2207.3 台风预警信号➢台风白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颜色为白色。

其含义为:48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颜色为蓝色。

其含义为: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颜色为黄色。

其含义为: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颜色为橙色。

其含义为: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 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 ,颜色为红色。

其含义为: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7.4 暴雨预警信号➢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 , 颜色为黄色。

其含义为:6小时内本地区将可能有暴雨发生,或者强降水将可能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颜色为橙色。

其含义为:在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雨势可能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图形符号为,颜色为红色。

其含义为:在过去的3小时,附件1: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系表附件2:内部应急救援行动小组联系表附附件3:外部救援联系表附件4:应急流程图附件5:应急行动单白色台风警报应急响应行动单台风白色预警信号含义(警备信号):48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

海上风电机组抗台风策略与应急管理研究

海上风电机组抗台风策略与应急管理研究

海上风电机组抗台风策略与应急管理研究摘要:为保证海上风电机组能较好在台风等恶劣天气下生存,本文首先给出了台风极值风速大、非平稳性强、风向变化快等基本特征,分析了台风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动静载荷效应及常见的失效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风机关键部件及控制策略,并对主流控制逻辑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功能嵌入,使机组按逻辑,通过SCADA操作机组进行抗台前准备动作及台风期间的偏航控制策略等一系列动作有效降低对台风的冲击,最后进一步提出抗台应急管理措施,保护海上风电机组可靠安全运行。

关键词:风电;海上;抗台;控制策略0 引言随着海上风电的不断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持下,即将迈入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场建设阶段。

我国东海、南海风能资源丰富,海上风电建设全面加速,然而在我国位于太平洋西侧,为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台风对海上风电机组的动静载荷效应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抗台风型风电机组的实际情况,从风机主要部件设计到控制策略做好相关保障措施,避免风机的颠覆性破坏,并力争实现基于可靠度的抗台风设计;最后进一步提出抗台应急管理措施,保护海上风电机组可靠安全运行。

1 台风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分析1.1台风对机组的静载荷效应台风环境下的风压影响对机组造成静载荷效应。

当风的流动遇到物体而受阻时,风速变小,向风面风压升高,流经结构后在背风面通常产生紊流,使风速局部升高而风压降低,对背风面造成吸力,前后相加形成牵引力,对迎风面及背风面也各自形成了压力及吸力。

台风影响设备时,设备结构所受风压静力与空气密度和风速有关,台风时空气密度很大,风速有时高达70m/s,因此,在受风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极易超过设计载荷极限,使设备遭到破坏。

1.2台风对机组的动载荷动力效应台风环境下常伴随高湍流,并进而对风电机组施加了动载荷,造成机组的动载荷效应,导致机组破坏性失效。

台湍引起风速、风向及其垂直分量迅速扰动或不规律性,在台风特性作用形成湍流团,在湍流区域有较大的气流混合与能量转换活动,给区域内的设备造成破坏。

海上风电场应对台风措施

海上风电场应对台风措施

海上风电场应对台风措施
海上风电场应对台风措施包括:
1. 提前预警:监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及时向风电场运营人员发送预警信息,使其能够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停运风机:在台风来临之前,停止风机的运行,将叶片转入顺风位置,并锁定,以减少受风力影响的风机损坏风险。

3. 巡逻检查:台风过后,风电场的工作人员应进行巡逻检查,确保设备和设施未受到破坏,及时排除故障和恢复电力供应。

4. 设施加固:在设计和建设海上风电场时,应考虑台风的影响,采用加固措施,如加大风机塔结构的稳固性,使用更牢固的基础支撑等,以增强风电场的抗风能力。

5. 污染防治:在台风过后,海上风电场可能会出现设备损坏或漏油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修复,以防止环境污染。

6. 紧急救援准备:风电场应建立紧急救援预案和应急联络机制,与当地救援部门保持沟通,并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和人员,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台风对沿海风电机组的危害及对策

台风对沿海风电机组的危害及对策

台风对沿海风电机组的危害及对策作者:吴远伟来源:《风能》2015年第02期本文以作者本单位所属两个风电场(红海湾风电场和甲东风电场)2013年9月22日受超强台风“天兔”袭击时造成的损坏情况为例,对台风的危害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风电场的防台抗台经验。

台风的危害性红海湾风电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开发区施公寮半岛,安装有25台660kW的风电机组,于2003年5月投产。

甲东风电场位于广东省陆丰市甲东镇洋美村沿海,安装有24台850kW的风电机组,于2007年1 月投产;5台2MW的风电机组于2012年1 月投产。

两个风电场每年平均受到台风的袭击有3次-6次。

一、超强台风登陆情况台风预报信息:中央气象台2013年9月21日06时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今年第19号超强台风“天兔”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5m/s),中心最低气压为92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38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50公里。

预计,“天兔”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广东沿海靠近,并将于22日下午到23日早晨在广东中东部沿海登陆,如图1所示。

台风登录信息:2013年9月22日19时40分,2013年第19号台风“天兔”在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开发区施公寮和遮浪之间登陆(红海湾风电场位于台风直接登陆点内)。

台风登陆前17时54分,红海湾风电场实测最大风速达62.9m/s,已超过17级。

台风中心登陆时因电网失电,风电场监控机无法测得当时最大风速,如图2所示。

二、风电场受灾情况台风“天兔”过境,红海湾风电场和甲东风电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红海湾风电场因位于台风登陆点,受损严重;甲东风电场由于离台风登陆点相对较远,受损情况相对较轻。

具体损坏明细如表1所示,损坏情况如如图3至图6所示。

防御台风应对措施一、启动防台风应急预案2013年9月18日,当地气象台发布“天兔”超强台风预报信息,本单位开始着手台风防御各项工作,落实各项检查、隐患防范及物资储备工作。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设计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设计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设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而海上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形式,具有潜力巨大。

然而,海上风力发电遇到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台风的袭击,因为台风带来的强风与大浪会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造成损害。

为了抵御台风,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抗台风设计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区域建设海上风电场。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象条件,包括台风频率、强度和路径等。

优选的区域应尽可能远离台风路径,并且有足够的海洋空间来减缓台风带来的风力与浪涌。

其次,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需要考虑机组的结构强度。

风力发电机组应采用轻质材料和坚固的结构,以抵抗强风的冲击。

机组的外壳应具备良好的抗风性能,以减少风力对机组的影响。

此外,机组的台座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台风能力,在台风来临时能够稳定地支撑机组。

另外,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还需要考虑运维方面的因素。

台风来临时,风力发电机组应能够迅速停机并进行紧急维护。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机组应配备高效的监测系统,能够及时监测气象条件,准确判断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并自动控制机组停机。

此外,机组的维护通道和作业平台也需要设计得足够安全,使维修人员能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

最后,为了增强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能力,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措施。

例如,可以在机组周围设置护波堤或人工岛屿,来减缓台风带来的浪涌和风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减振技术和预警系统,及时预判台风的来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机组。

总结起来,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有赖于综合考虑选址、结构强度、运维措施和辅助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充分考虑和合理设计,才能增强机组的抗台风能力,保障海上风力发电的安全运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相信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会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

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

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吴运东陈胜军(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气候中心)摘要在我国东南沿海,风力资源丰富,但每年夏、秋季台风频发`,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本文分析了东南沿海台风的主要特性,提出了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设计的主要方法。

1.浙江沿海热带气旋的主要特性1.1概述热带气旋是热带海洋大气中的一种急速旋转的涡旋。

它带来的风、雨、潮破坏力极大,常使浙江发生洪涝、风灾,是对浙江危害最大的气象灾害。

根据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热带气旋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表3.1、热带气旋划分等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热带气旋名称6~7级(风速<17.2米/秒)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8~9级(风速17.2~24.4米/秒)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10~11级(风速24.5—32.6米/秒)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storm)≥12级(风速≥32.7米/秒)台风(Typhoon)考虑到多年沿用的习惯和叙述的方便,除需要说明其强度外,在一般性的叙述中,仍将近中心风力大于等于8级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三种称谓统称为台风。

1949~2000年的52年中,发生台风灾害的有37年,平均1.4年中就有一年有台风灾害,因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亿以上或受灾农田在500万亩以上的有13年,即1956、1961、1962、1963、1988、1989、1990、1992、1994、1996、1997、1999、2000年,平均每4年便有1个严重的台风灾害年。

52年中影响浙江台风共171个,平均每年3.3个,其基本特征为:一、时间特征影响浙江台风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1年有6个台风,分别是1959、1960、1966、1978、1985、1994年共6年;最少的是1991年和1993年,全年无台风影响。

在171个影响台风中,给浙江造成灾害的台风有74个,占影响台风数的43.3%,平均每年遭受1.4次台风灾害。

浅谈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加强措施

浅谈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加强措施
科 技论 坛
浅谈 风力发 电机组抗 台风 加强措施
朱 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龙
( 国华 ( 齐齐哈 尔) 风 电有限公 司, 黑龙江 齐齐哈 尔 1 6 1 0 0 6 ) 摘 要: 为增强风力发 电机组的安全性 , 对风 电机组的生存极 限进行适度 的加 强, 设计特殊的 s 型抗 台风风 电机组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 : 风 力发 电机组 ; 抗 台风加强 ; 措施分析 风电机组的加强方案应在 技术 可行性的基础上 , 由经济性来决 ● 主鬻姗强部怔 ▲ 叶I 曼 区填 定方案是否可行 。 制定加强方案应该 以风电场 的历年 台风资料为依 据, 由于缺少 准确 、 系统 的台风资料 积累 , 做 到这一 点 目前 还较 困 难, 所 以风电机组 的抗 台风加强方案 , 只能参 照风电场 已有的 台风 资料 , 不是广泛意义上抗 台风风况 的加强设计 。具体方法是从对 风 电机组生存 最有效的部件人 手 , 即按 基础 、 塔架 、 叶片 、 连 接件及 整 体依次考虑加强措施 。 变桨距风电机组在遭遇台风袭击时 , 由于受频 繁变化的风 向和 湍 流的影响 , 不论叶片在工 作位置还是顺桨位 置 , 叶片都会 受到更 ● 遮 当报强辞位 ▲ 叶片 荫鼍 医 麓 大 的交变载荷 , 变 桨系统易 出现故 障造成 叶片或机组损坏 。据经历 过 台风袭击 的风 电场 的不完全统计数据表 明, 变桨系统是风 电机组 抵抗 台风袭 击的主要薄弱环节 。 因此 , 相对而言 , 在有台风袭 击的风 电场选 用定桨距 风电机组 , 可以减 少经济损失 。 在此 , 本文仅 对某 型 定桨距 风电机组抵抗 台风袭击 的加强措施进行粗浅叙 述。 1部件承载能力的加强 依据某风电场近几年的台风资料 , 并考 虑到技术及经济的可行 性 时风速 8 0 .0 m/ S , 叶片按 瞬时风速 7 5 .0 m/S 对风 电机组进

海上风电机组抗台风设计策略

海上风电机组抗台风设计策略

海上风电机组抗台风设计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全球资源日益紧俏,各国相应地把目光投入到新能源领域。

我国海岸线长达1.8Km,海上资源丰富,且电价政策更倾向于海上风电,也使国内海上风电技术得以进步与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为445万千瓦,在建647万千瓦。

据统计,每年平均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的台风有7个之多。

为减小对台损失、提高利用率、节约发电成本,本文从抗台风这一问题上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台风;海上风电机组1 前言当前我国的风力发电机组都依据相关的专业标准来确保风电机组在标准的环境下能持续可靠的运行,而我国风电机组发展较晚,所以这些标准大多来源于欧洲国家,并以欧洲国家的气候特征为主要参考。

IEC制定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标准IEC61400-1是我国当前最广泛认可的标准之一。

但是,这些标准在实际海上风电机组建设中没有足够的可靠性。

同时,我国沿海地区环境复杂,气候类型不一,对风机的要求更高。

所以,设计和制造抗台风的风机电机组,对我国沿海地区风电事业极为重要。

2 台风的形成以及对海上风场的破坏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继续旋转并向前移动的大气漩涡,在气温不变低的前提下,越来越大、越来越快,最后形成了台风。

近几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上风电机组频繁遭受台风的袭击,造成巨大损失:2010年,台风“鲇鱼”登陆福建漳浦县六鳌镇,六鳌风电场一台风电机倒塌,一台电机叶片折断,多台箱变线圈由于短路被烧毁,两台轮毂进水。

2013年,台风“天兔”登陆红海湾,造成8台风机倒塌,叶片、机舱、轮毂损坏10台,2台风电机组机舱着火。

2014年,台风“亚马逊”登陆海南文昌,文昌风电场3台机组损毁,1台被整体吹倒,2台叶片掉落;广东湛江徐闻勇士风电场15台风机被整体吹倒,3台出现叶片损坏、机舱受损、发电机掉落。

2.1 台风对风场破坏的原因台风对风场的影响特征主要包括:异常湍流、突变风向与极端风速,这些因素会对标准风机造成一系列损伤。

沿海地区现有10kV架空线路抵御强台风加固技术措施(试行)

沿海地区现有10kV架空线路抵御强台风加固技术措施(试行)

广电生部〔2016〕181号附件1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沿海地区现有10kV架空线路抵御强台风加固技术措施(试行)近年来,广东沿海地区强台风频发,如2014年“威马逊”,2015年“彩虹”。

为提高现有配电线路抵御强台风能力,通过分析总结“彩虹”12级风圈范围内没有受损线路在设计、施工方面的特点,在现有10kV线路防风综合加固技术标准基础上,研究制定本标准。

1 总则1.1 本加固标准是在现有的10kV架空线路防风综合加固技术标准基础上,对直线电杆采用“增加拉线密度、高强杆固基础”措施,进一步提高线路防风能力,且前期加固投资能继续发挥效用。

1.2 本标准适用于沿海地区现有10kV架空线路防风加固,加固后的基本风速包括40m/s、45m/s、50m/s、55m/s四档。

当基本风速超过55m/s时,采用的电杆、拉盘等物资以及施工机具的规格比现行标准大幅提升,在物资运输、安装实施等环节存在较大困难,特别对于施工机具不能到达的地方,运输及安装的难度较大、可行性较低,所以,对于设计基本风速超过55m/s的线路,应经过经济技术论证,确定选用的线路类型和防风标准。

2 术语和定义2.1基本风速依据GB 5006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2.2强台风依据GB/T 19201《热带气旋等级》,强台风(STY)最大风力为14~15级,最大平均风速41.5~50.9 m/s,其中14级为41.5~46.1 m/s,15级为46.2~50.9 m/s。

超强台风风力为16级或以上,最大平均风速≥51.0m/s,其中16级为51.0~56.0m/s。

3 技术措施3.1加固思路在现有10kV架空线路耐张段、直线档距长度符合综合加固标准的基础上,以耐张段为单位,结合现场实施条件,对每一基直线杆采取安装防风拉线、或更换高强度电杆(或复合材料电杆)配置基础等措施,加固后,耐张段内每一基杆塔经校核均达到设计风速要求,具备抵御强台风能力。

海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技术浅析

海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技术浅析

海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技术浅析摘要: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常见的灾害天气,其引发的强风、暴雨、风暴潮和雷暴对风电场有着极强的破坏力,随着我国中东南部风电开发的推进,尤其是海上风电的规模化发展,频频来袭的台风对沿海地区风电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台风的预测也越来越精准,本文将基于台风来临前后风况变化的特点,对海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技术展开研究。

关键词: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海上风机;抗台风技术由于我国海上风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海上风电场建设也不受制于土地的使用,已经逐步成为风电发展的新领域。

相对于长江以北地区,我国东南沿海风资源相对丰富,但是这些地区又受到热带气旋的挑战。

强度较弱的热带气旋及其外围环流影响的区域,可以给风电场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强度较强的热带气旋,会给风电场带来极大的破坏。

如果不能很好地针对热带气旋对台风进行设计和运行管理,将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台风特点分析与一般的冷空气大风不同,台风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主要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是急速旋转并向前移动的大气涡旋。

除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外,还具有极端风速搞、湍流大、风向突变及阵风变化幅值大等超出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标准风况的明显特征。

由于台风风速大,湍流强度大,容易造成叶片或者塔筒的失效事故。

台风还可以破坏电网,造成风机断电,如果此时变桨系统蓄电池失效,可能造成风机无法顺桨,导致风机事故。

而且台风来临时还往往伴随高雷暴,容易导致雷击,这些都是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抗台风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

在抗台风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时,台风的特征参数与常态风存在明显的不同:1.空气密度常态风:标准取值为1.225kg/m3。

台风时,高温高湿低压空气密度低于1.225kg/m3。

台风:GL风机设计标准建议根据气压和风速等级空气密度取值在1.078-1.123kg/m3。

Holland模型建议取1.15kg/m3。

沿海地区输变电设备应对台风措施研究

沿海地区输变电设备应对台风措施研究

沿海地区输变电设备应对台风措施研究摘要:沿海地区会受到台风的严重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了沿海地区台风对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危害,探讨了配电网抗台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配电网输变电设备抗台风能力的提高措施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沿海;地区;电网;台风我国的沿海城市每年都会遭受大约2~3个台风的影响。

台风不仅会导致风灾和水灾,导致电网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等供电设施的损毁,最终导致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发生,最终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所以,必须妥善处理台风发生时的沿海地区电网的工作,尽量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切实提高电网调度防御台风能力。

一、沿海地区台风对电网的危害(一)强风对电网的危害台风来临时会伴随狂风冒雨,强风会导致电杆断线或者倒塌。

还会引起导线风偏放电。

线路中的大跨越、大档距、大弧垂的导线,会因为强风产生较大风偏,使导线与近距离的构筑物或其他交叉跨越的线路等因电气距离过短而导致的放电。

变电站设备引线线夹固定不牢脱落放电。

大风的间接危害主要是强风造成线路及变电站以外的其他设备(物品)倒塌或飞落,导致电力设备的故障。

(二)暴雨对电网的危害暴雨式的线路杆塔发生倒塌。

暴雨会导致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绝缘性变差,引起设备运行异常或工作故障,引起二次控制回路接地和短路故障,最终造成保护及开关的误动。

暴雨造成城市内涝和低洼地带的配电网开关站、配电室、电缆环网柜遭受水淹,引起长时间停电。

二、配电网抗台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一)配网拉线缺失严重档距过大后,直线杆塔的风荷载超过设计能力,配电线路防风拉线缺失,或受地形的限制,无法按设计要求装设拉线,最终导致线路风灾倒断杆。

耐张段较长或者没有按照要求安装拉线的直线杆极易发生线路倒断杆。

(二)线路杆塔基础抗倾覆能力较弱因为线路杆塔在施工时会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埋深无法满足相关设计的要求,最终造成基础抗倾覆能力不够。

再者,因为一些线路水泥杆施工质量不过关,立杆没有按工艺要求,杆立起后,回填块石过少,且夯实不够规范;沿海地区的软土和流沙地带,土质疏松,这些地方的电杆基础抗倾覆能力不足,基础防风能力差。

广东沿海地区电网防御台风技术标准及加固措施

广东沿海地区电网防御台风技术标准及加固措施

广东沿海地区电网防御台风技术原则及加固措施一、防御台风区域根据台风登陆旳频繁程度以及架空线路遭受风灾事故旳严重程度分析,确定如下区域为防御台风旳区域:(一)阳江、湛江、汕头沿海60公里内区域;江门、茂名、惠州、汕尾、揭阳、潮州沿海地区40公里内区域;珠海、中山沿海地区20公里内区域。

(二)促使台风增速旳垭口、风道地段;历史记录台风频繁通过旳内陆区域。

二、110千伏架空线路防风原则和加固措施(一)新建线路防风原则防风区域内110千伏新建架空线路应按照如下原则进行建设。

1、途径选择(1)应避开相对高耸、突出、暴露,或山区风道、垭口、抬升气流旳迎风坡等恶劣旳地形区段。

(2)应分散线路走廊,减少穿越台风灾害多发地区旳重要输电通道数量,防止沿海主通道受台风影响发生解网事故。

(3)应避开地质疏松、易受洪水冲刷、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区,选择地质条件很好旳地区。

2、设计风速防风区域内新建配电线路最大设计风速应按照下列原则进行选用,并搜集当地气象部门有关资料,按离地面10米高,30年一遇10min最大风速平均值对最大设计风速取值进行校验。

(1)最大设计风速不应低于35米/秒。

(2)对于重要电源送出线路、重要都市网架线路以及重要顾客供电线路等对于供电可靠性规定较高旳线路其最大设计风速可考虑提高至40米/秒。

3、应结合地形条件合理确定耐张段长度,耐张段长度不应超过3000m。

4、跨越铁路和重要公路旳线路采用独立耐张段。

5、不适宜采用多回路同塔或不一样电压等级回路同塔架设旳线路。

6、杆塔应采用自立式铁塔或钢管杆。

(二)已建线路加固措施防风区域内110千伏已建架空线路应按照如下措施进行加固。

1、跨越铁路和高速公路旳线段应改造为独立耐张段。

2、电杆改造为自立式铁塔或钢管杆。

3、对处在地质条件较差地区旳杆塔,根据基础实际状况对杆塔基础采用加固措施。

三、35千伏及如下架空线路防风原则和加固措施(一)新建线路防风技术原则1、建架空线路防风等级划分防风区域内35千伏及如下新建配电线路按照如下特性划分为一级、二级以及三级等三个防风等级。

风力发电机组防台风措施

风力发电机组防台风措施

风力发电机组防飓风措施 1、总则 1.1目的 切实做好防御大风的各项工作,及时处置因风带来飓风各种灾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立事故情况下快速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企业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

 1.2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国电集团公司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属的各风场。

 1.4 工作原则 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制,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保证职工以及外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设备安全。

 2、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分析 飓风的到来,如果处置不当可能造成风机本体的损坏,同时由于飓风的巨大能量,造成树木刮倒、建筑物损坏、线路刮断、船只倾覆等事故。

另外,飓风往往伴随雷电、大雨,极易造成雷击伤害和汛情。

因此,飓风的到来对设备和人身安全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3、组织机构与职责 3.1本预案应急指挥部设置在综合部,24小时值班电话为综合部电话;人员集合地点在办公楼前,集合方法为电话通知。

 3.2各级人员职责 3.2.1队 长:负责全面组织指挥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应急工作,做好事故现场应急措施,并将应急事故发展情况汇报有关领导、部门。

 3.2.2副队长:负责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协助队长做好应变的各项组织工作。

 3.2.3安全监护人:负责做好现场救援过程中的安全监护。

 3.2.4成员:负责做好本预案的各项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

 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与预防 4.1.1建立健全企业气象灾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制。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分析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分析

专版研究园地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分析文/陈俊生 张斌0 引言随着海上风电的不断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持下,我国即将迈入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场建设阶段。

我国东海、南海风能资源丰富,适宜进行风能开发,然而在这两个海域台风频频发生,抗台风设计成为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对台风措施已经关系到沿海海上风电是否能安全可靠运行。

为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抗台风设计方法,本文首先给出了台风极值风速大、非平稳性强、风向变化快、与巨浪同步等基本特征,分析了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台风作用下常见的失效模式,其中以整体倾覆、塔筒失效、叶片破坏居多;在此基础上,从设计到控制策略上做好相关保障措施,避免海上风电机组颠覆性破坏,并力争实现基于可靠度的抗台风设计;最后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抗台风举措,以期为我国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抗台风设计提供参考。

1 台风对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危害在台风作用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如果基础尺寸或者埋深不够,将导致基础大面积脱开,进而结构整体倾覆。

这种结构失效形式又称为颠覆性破坏,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7年台风“天鸽”造成珠三角某陆上风电场叶片大量折断,多台风电机组破坏性倒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有些风机连根拔起;同时,珠江口某海上风电场附近船舶受台风影响,船舶在台风和海浪的作用下的漂移撞击到了风机基础桁架,造成了风机机舱桁架严重变形,部分海底电缆在台风期间受到船舶锚具的破坏,海底电缆需要较长的修复期,对工期以及经济损失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我国沿海地区台风状况2.1 沿海极端风速频率本文通过对我国东南沿海海上风电极端风速统计发现,54m/s的风速可以覆盖所有统计数据的96%,如表1所示。

2.2 年平均风速本文综合了我国沿海测风塔计算的年平均风速进行分析,发现福建中部沿岸风速最大,为8.0m/s~9.8 m/s;浙江中北部沿岸、广东部分沿岸、广西沿岸和海南部分沿岸风速为5 m/s~6 m/s;其余地区为6.0 m/s~7.9 m/s。

沿海山地风电场抗台风设计及应对策略

沿海山地风电场抗台风设计及应对策略

0引言由于土地资源限制,风电场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风资源开发目标转逐渐向风力资源相对较好的沿海山地地区[1]。

沿海山地风电场一般地处中低山或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域辽阔,面积都在上百平方公里,具有机位点相对分散,机位间地形高差大,地势复杂的特点,区域内有山脊、山谷、山凹、陡壁、盆地等地貌[2],地形变化造成地理位置相邻的二个机位实际风向可能偏差较大。

MY1.5S 南方抗台风型风力发电机组在近海平原地区成功的经受了每年众多台风的考验,如何适应复杂的沿海山地地形,台风工况下确保每台风电机组所受载荷最小成为新的抗台风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本文对台风形成及其对风电机组的破坏性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沿海山地风电场抗台风设计要点,并给出沿海山地风电场抗台风应对策略,最后对偏航后备电源方案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能较好的适应现场需求,最后给出风电场抗台风综合性保障措施建议。

1台风形成及其对沿海山地风场的影响台风是在热带洋面上的一种猛烈的大风暴,其中心是无风无雨区域,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

人类对台风海面风场研究已有三十多年,但是目前诸多研究成果仍不能有效的投入应用,仍缺乏一个更具普遍性的台风风场模式[3]。

台风对沿海山地区电场的影响特征包括极端风速、突变风向和非常湍流等,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使风电机组不同程度受损,台风造成的瞬时风速,湍流强度和入流角超过受损风机的设计制造标准,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沿海山地风电场抗台风设计要点通过风电场附近气象站与测风塔近50年热带气旋相关数据,利用Poisson-Gumbel 联合概率分布计算50年一遇最大风速,利用沿海测风塔垂直切变数据将其推算到70m 高度评估是否在其设计包络线以内,从设计上确保风力发电机组能抵抗台风所施加载荷。

2.1IEC 61400-1[4]设计评估①极端风速模型(WEM )评估:式中Z hub 为风电机组轮毂高度,V e50和V ref 分别为50年一遇瞬时风速和10min 风速,1.4为阵风系数,是3秒平均极大风速与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的比值。

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防御与灾后重建计划

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防御与灾后重建计划

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防御与灾后重建计划一、引言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然而,台风灾害对其造成的破坏不可小觑。

为了有效防御台风灾害,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灾后重建工作,制定一套全面的台风灾害防御与灾后重建计划势在必行。

二、台风灾害防御计划1.台风监测与预警体系的完善建立先进的台风监测与预警体系是台风灾害防御工作的基础。

通过引进最新的气象监测设备、完善现有预警网络,提前预知台风动态并向相关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确保民众的生命安全。

2.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进沿海地区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堤防、护岸和排水系统等,提高抗台风灾害的能力。

同时,对已有基础设施进行改进和升级,以适应台风灾害频发的特点。

3.建立灾害指挥体系建立完善的灾害指挥体系,明确各级部门和个人在台风灾害中的职责和责任。

通过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台风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处置工作的高效进行。

三、灾后重建计划1.快速评估与恢复台风灾后,要立即进行灾情评估,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生产秩序和基础设施,确保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2.重点区域重建规划根据不同台风灾害的特点,针对重点区域制定科学合理的重建规划。

对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进行重点支持,重建仓库、住房、道路等基础设施,并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3.提高抗灾能力灾后重建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复,更重要的是提高沿海地区的抗灾能力。

通过灾后教育宣传,普及防灾知识,增强民众的自救自护意识和能力,降低台风灾害的风险。

四、结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防御与灾后重建计划的制定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科学的预警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实施有效的灾后重建计划,才能更好地应对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挑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海上风电设备安装中的防抗风灾和恶劣天气技术研究

海上风电设备安装中的防抗风灾和恶劣天气技术研究

海上风电设备安装中的防抗风灾和恶劣天气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海上风电设备的安装过程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应对海上恶劣的天气条件和抗击风灾的技术研究。

海上风电设备的安装和运维过程需要面对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复杂而恶劣的。

季风、海浪、风暴等极端天气条件往往会给设备的建设和运行带来严峻的考验。

因此,在海上风电设备的安装中,如何有效地预测和应对这些恶劣天气条件,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现代气象预报技术,准确掌握海上风电安装地区的天气状况,包括风力、风向、海浪等。

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和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进行预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安装计划。

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海域的气象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风安全标准和设备配置要求,保障设备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运行。

另一方面,研究防抗风灾和恶劣天气技术也需要考虑到海上风电设备的建设和运维流程。

在安装过程中,针对风暴、大浪等极端天气条件,需要设计合理的安装方案,避免设备被损坏。

例如,在设计桩基时,可以采用深水基础或者海底垫层的方式,增加设备的稳定性;在组装过程中,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减少安装时间和风险。

同时,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等高新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巡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在设备的维护和修复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处理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设备故障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可以通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和海上应急队伍,加强设备维修能力和技术支持,减少因灾害造成的停运时间和损失。

同时,对设备的结构和材料进行研究和测试,以提高设备的抗风性能和抗腐蚀能力,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海上风电设备安装中,防抗风灾和恶劣天气技术的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涉及气象学、工程学、材料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风灾预警和风险评估方法,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沿海风电开发中台风应对策略

沿海风电开发中台风应对策略

第四章沿海风电开发中台风应对策略我国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这一地区由于面向海洋,海面上风速比陆地上大,属于风能最佳区。

这一地区距离电力负荷比较近,电网也比较发达,非常适宜大型风电场项目开发,但也属于台风频繁光顾的地区,东海和南海尤为突出,前几年给部分沿海风电场造成了严重损失。

基于风力发电的特性,如何有效地利用沿海地区丰富的风资源(包括高强度台风期间的可利用风能),预防极端条件下给设备带来的致命性危害,如何更好地使风电场趋利避害,对风电场设计、场址、机位、设备的选择提出较高要求,选择优劣与否对风电场以后的运行效益至关重要。

另外,对于已建成风电场的设备如何完善改进防范台风期间暴雨的袭击也是非常重要。

本章主要针对前面三章的分析结果,提出一些与沿海风电场建设有关的应对台风的技术策略,主要包括:风电场的选址、风电机组的选型、输变电设备的选型、新技术的应用、对已建成风电场落后设备的技术改进。

第一节 台风影响地区风电场的选址风电场的选址大致可以分为宏观选址和微观选址。

宏观选址就是项目开始之前根据各方面综合条件选择建设风电场的范围,其目的是为风电场项目建设寻找一个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场址。

微观选址是在宏观选址中选定的小区域内优化风力发电机组及输变电设备选型和布局,使整个风电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技术保障手段。

建设风电场,选定合适的场址是至关重要的,风电场选址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风电场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引起项目投资者的高度重视。

1、风电场的宏观选择风电场宏观选址过程是从一个较大的区域,对气象条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后,选择一个风能资源丰富、而且最有利用价值小范围的一个过程。

风能资源与当地宏观气候条件有关,同时,风速的大小,又受到风场地形、地貌特征的影响,所以要选择几个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域,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最好的地域范围。

另外,还要结合征地价格、地质条件、工程投资、交通状况、电网接入条件、环保恢复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最后确定最佳场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海风电机组如何提高抗台风能力?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2011-9-6 14:45:01
所属频道: 风力发电关键词: 风电机组六鳌风电场风电技术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年来,风力发电成为福建省电力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截至2010年底,福建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55.77万千瓦。

风力发电带动沿海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时常饱受台风侵扰之惑,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影响。

本文以福建大唐漳州六鳌风电场设备事故为案例,从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两个层面,详细阐述沿海地区如何加强和提高风电机组抗击台风的能力。

台风对风电场的影响特征包括极端风速、突变风向和非常湍流等,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往往使风电机组不同程度受损,如叶片因扭转刚度不够出现通透性裂纹或被撕裂;风向仪、尾翼被吹毁;偏航系统和变桨系统受损等,以及最严重的风电机组倒塔。

六鳌风电场设备损坏事故分析
六鳌风电场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六鳌半岛东侧的海岸线地带,目前在役总装机容量为101.6兆瓦,总计85台风机。

工程分三期开发,共用一个升压站集中控制。

2010年10月23日12时55分,强台风“鲇鱼”在福建漳浦县六鳌镇正面登陆,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力13级(38米/秒),中心最大气压为970百帕,是2010年最强台风。

强台风“鲇鱼”的正面登陆造成六鳌风电场三期Z13号风机倒塔、Z10号风机叶片折断。

造成一期两台箱变线圈短路烧损;二期两台风机轮毂进水,控制柜内元器件损坏;三期Z2、Z13号两台箱变绕组短路烧损。

事故原因分析:1.台风造成的瞬时风速、湍流强度和入流角超过受损风机的设计制造标准,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依据相关设计制造标准,Z72-2000型风力发电机组可承受极端风速(50年一遇3秒平均)为70米/秒,最大湍流强度为0.16,最大入流角为8°。

根据福建省气候中心的风速计算报告结果,在Z13号风机倒塔时段内瞬时计算风速(3秒钟平均)达70.2米/秒,湍流强度达0.3以上,超出了风机可承受的极端风速及湍流极大值;在Z10号风机叶片折断时段内湍流强度高达0.3以上,入流角20°以上,湍流强度和入流角均大大超出风机可承受的最大湍流强度和最大入流角。

2.台风造成箱变进水短路,导致风机失去电网电源,是事故扩大的原因。

强台风将三期Z2、Z13号两台箱变顶盖掀开,致使雨水进入,箱变发生短路。

Z13号风机叶片由于超强风速和高湍流带来的瞬时极大变桨扭矩超出变桨伺服电机尾部刹车所能承受的极限,被迫向工作位置(0°)变桨。

当叶片向工作位置旋转后,风机变浆系统又自动动作对叶片进行收桨操作。

由于Z13号箱变短路,Z13号风机失去电网电源,叶片收浆只能靠蓄电池提供控制动力。

因持续大风及高湍流,叶片多次被吹至工作位置并反复收桨。

叶片反复收浆,导致蓄电池电量耗尽,最终叶片无法收浆。

由于此时风机处于空载状态,叶轮不断加速直至飞车,轮毂转速急剧上升造成风机其它部分(叶片及塔筒)载荷也随之急剧增大,叶片及塔筒螺栓承受载荷超出其设计载荷,最后导致风机倒塔、叶片断裂。

事故暴露的问题1.沿海地区的风电机组不具备抗强台风能力。

本次事故的Z72-2000型风机变桨制动力矩在设计时考虑50年一遇3秒钟平均70米/秒的极端风速情况和0.16的湍流强度,相对于强台风“鲇鱼”正面登陆带来的极端风速伴随的高湍流和大入流角,变桨制动力矩不足,制动策略不能满足抗强台风的要求。

风电机组箱变顶盖与箱体的联接强度不够,抗台风能力不足,致使箱变顶盖被强台风掀开,雨水进入变压器及盘柜的电气元件,造成短路。

2.风电机组微观选址工作中部分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六鳌三期风电机组微观选址时对局部区域的湍流强度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

根据湘电公司提供的六鳌三期风机安全性复核报告,微观选址的13个机位根据12个月的测风数据计算出的平均湍流强度为0.109,最大湍流强度为0.128,远小于此次台风登陆后实际的湍流强度(0.3以上),软件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

3.设备制造未满足合同要求。

Z10、Z13号风机失控表明,风机制造没有满足设备技术规范书“风电机组必须至少配有两套独立的制动系统,由此保证风电机组能在任何条件下(包括电网故障甩负荷)和风轮转速达到最大转速条件下停机”的要求。

从技术手段与管理制度入手提升风机抗台风能力
如何加强沿海地区风电机组抗台风能力,下面主要从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和提出对策。

1.加强风电场建设的微观选址风电机组的微观选址应当综合考虑风电机组的安全性和发电效益。

微观选址方面,因台风强气流突然改变带来的非常湍流是造成风机破坏性损害的主要原因,避免在环境湍流大的区域安装风电机组就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风电场在场址选择时,应避开台风经常登陆的地方,避开强风区。

风机基座在微观选址时,应紧密结合风电场实际资料,准确分析风电场的平均湍流强度、
最大湍流强度、最大瞬时风速、入流角等风能特征参数指标,选取合理的风机基座位置。

如果微观选址不合理,就会造成风机被破坏。

2.机组选型按照国标风力发电机组安全等级的要求,风电机组应设计成能安全承受由其等级决定的风况。

风电机组适用的风速,一般不允许超过参数的限值,以免产生安全隐患。

设备在选型时要重视控制系统电源防风、防雨能力。

在风机关键部位,尤其是箱变部位,应选取风电机组箱变顶盖与箱体的联接强度最高,抗台风能力最好的风机,从而避免使箱变顶盖被强台风掀开,致使雨水进入变压器及盘柜的电气元件,造成短路;重视风机变桨制动系统和风机本体自动控制系统,确保风机在失去电网电源的情况下,有其他的安全策略使风机本体不会因蓄电池电量耗尽而失去控制。

3.管理措施层面风电场的安全经济运行涉及多个部门,包括风电机组制造商、风电场业主及运行单位等相关部门。

有效地提高风电抗台风能力,只有以上单位通力协作,才能充分保障风电的安全经济运行。

4.风电机组制造商设备制造单位为沿海地区及海上风电场生产供应风机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台风的影响,针对不同的风场,不同的机位采取差异化设计制造。

同时,对易遭受台风袭击的沿海地区及海上风电场的风机设备应优化风电机组的制动策略,增强风机变桨制动力矩,提高控制系统电源防风、防雨能力,确保在强台风时能保证风机设备安全。

5.风电场业主及运行单位台风易发、频发地区,应当对风电场所有风机的湍流强度重新进行校核计算,并按计算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风机直接遭受过强台风影响的,应对风机塔筒联接螺栓等设备、零配件进行外观检查及金相抽检,受损部件应及时更换并做好记录,保证风机运行安全。

应当加强风机设备的监造和验收,确保设备制造满足合同要求。

在风电场装设视频监控设备,将视频信号实时传送到风电场中控室,以便实时了解掌握风电设备运行情况。

6.灾害预警风电场应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灾害预警信息,跟踪台风的移动路径及风雨强度变化,及时做好应对策略,最大程度上减少台风灾害对风电场的破坏,并充分利用台风,提高发电效益。

同时还应依据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发布的风速、风向预测信息,做好风电场的发电计划,合理安排风机运行。

7.事故处置台风是强烈的热带气旋,台风蕴涵的巨大自然能量将对风机设备结构施加静载荷和动载荷叠加效应,形成周期性激荡,如周期恰与风电机组固有振动周期相近时(或整数倍时),应使叶轮处于避风自由状态,避免台风与风机设备结构产生横向共振,使之叶片出现裂纹、撕裂、折断,偏航和变浆系统受损,甚至倒塔,最终导致机组损坏。

因此防范台风时要求对电力变浆风机紧急备用电源正常,确保停机时风机叶片能够执行顺浆避风的安全指令,使叶轮处于自由避风状态,避免设备与台风湍流频率形成共振。

液压变浆风机 (如V80、G52风
机)应保证液压控制系统正常,可随风力大小自动调整叶片转角,当停机时液压释放叶片自动顺浆以确保风机安全。

当超强台风来临时,对定浆距风机可预先全场停机,根据台风风向,将风机叶轮偏航至顺风向,以确保风机安全。

同时,确保通信信号数据畅通,实时监控台风数据。

(作者单位:福建电监办)
近年来受台风影响东南沿海风机运行事故
2003年第13号台风“杜鹃”严重影响我国南部地区风电场的正常工作,据事故资料显示:广东汕尾红海湾风电场25台机组中13台受损,损坏率达52%;2006年“桑美”台风对浙江苍南风电场造成了毁灭性重创,全场26台机组中有5台倒塔,32支叶片严重损坏,11台开启式机舱罩的风电机组除倒塔损毁外,所有机舱盖全部吹掉;2008年“蔷薇”台风造成台湾2兆瓦风电机组倒塔;2010年“鲇鱼”台风造成福建省六鳌风电场1台2兆瓦风电机组倒塔,1台风机叶片折断,2台风机轮毂进水,4台箱变线圈短路烧损。

来自:中电新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