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专业词汇
马哲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1.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论;2.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7.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
8.实践:人能动地探索和改造外部世界的物质活动。
9.一元论:承认万物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物统一于一个本原。
10.二元论:否认万物的统一性,主张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1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12.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1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
14.发展:从形式和方向上看,发展是前进性运动,是上升性变化;从内容和实质上看,发展是新陈代谢,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5.矛盾:哲学上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所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同一的关系的范畴。
16.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17.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性的、显著的冲突,是飞跃。
18.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9.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
20.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而得到的对事物表面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
高考政治学科原理高频专业术语
高考政治学科原理高频专业术语哲学生活马克思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一、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应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3、自然界是客观的。
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4、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应按规律办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否则要遭到规律的惩罚。
附: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2、从全面的实际出发;3、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4、从具体的实际出发;5、发挥主观能动性;(二)、唯物辩证法*联系观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但对孤立地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应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的有条件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4、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部分影响整体,关键的部分对整体性起决定作用,也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两者结合起来)附:系统优化方法: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4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运动观(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要求我们承认运动,反对静止;静止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要求把握事物的相对静止和事物的稳定性。
*发展观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6、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即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内外因相结合。
7、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质变是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结果,要促成质的飞跃,也要坚持适度原则。
马哲常考名词解释
马哲常考名词解释马哲常考名词解释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实践: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4、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客观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6、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7、经济基础:由于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存关系的总和。
8、商品: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9、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持有的社会属性。
10、货币: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2、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3、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4、阶级: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15、三个代表: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6、生产集中:生产集中指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使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中英文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中英文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词汇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劳动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等。
此外,还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归纳和演绎法、经济制度、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资本主义所有制、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经济机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和价值量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包括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归纳和演绎法等。
这些方法是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生产力是指生产所需的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等,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生产方式则是指特定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劳动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劳动对象是指劳动者所要加工的物品,而劳动资料则是指劳动者在加工劳动对象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等。
经济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观念。
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经济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也是经济规律的表现形式。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关系。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自然经济是常见的经济制度形式。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具体劳动是指特定的生产活动,而抽象劳动则是指在不同生产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一种抽象劳动形式。
价值量则是指商品交换中所体现的商品价值大小。
XXX to the amount of time an individual XXX.XXX to the amount of time it takes for the average worker to complete a particular task or jo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名词解释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名词解释大全1.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 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4. 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 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6. 矛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7.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
它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前提出发,明确指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8. 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9. 认识认识是实施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0.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1. 价值: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
价值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12.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3.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4. 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马哲名词解释
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以来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实践: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规律: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经济关系。
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作和控制。
经济全球化: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个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歌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互相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马哲名词解释
马哲名词解释1、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方法论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
4、哲学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或:意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6、唯心主义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思维)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7、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所以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
8、二元论哲学哲学史上的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是哲学上的析中主义。
9、可知论凡是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界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可知论。
注: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10、不可知论凡是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世界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否认客观世界能够被人类彻底认识的哲学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注:唯心主义不都是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当然是错误的。
但彻底的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的思想能够认识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因而也是可知论。
只有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
11、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万事万物之前,先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
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只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
12、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当作世界的本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是感觉或意识的产物。
13、辩证法所谓辩证法,就是用普遍联系、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有机整体。
14、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其所描绘的世界图景只不过是零散的、绝对的、孤立的画面拼凑而已。
马哲名词
61.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即物质生产具体的、历史的表现形式,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62.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测量器和指示器,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4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又称矛盾的共性,有两层含义,其—,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简言之,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又称矛盾的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41.基本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的矛盾。
8. 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66.社会政治结构: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程等,其中,国家政权是核心。
67.国家: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尽管国家也管理一些公共的社会事物,但其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马哲相关名词解释
马哲得相关名次解释一、名词解释1、物质:物质就是标志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就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得,它不依赖于人得感觉而存在,为人得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实践: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得客观物质性活动。
3、联系:就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与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得关系。
4、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得对立统一关系得哲学范畴。
5、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得关于事物得现象、事物得外部联系、事物得各个方面得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它就是认识得初级阶段。
6、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得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得本质、全体、内部联系与事物自身规律得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就是认识得高级阶段。
7、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生活得物质方面,主要就是指物质生活资料得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8、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得精神方面,就是社会存在得反映。
9、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得改造与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得物质力量。
10、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得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得制度、组织与设施,由意识形态与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
11、阶级:“所谓阶级,就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得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得劳动。
”二、简答题1、哲学得基本问题(1)什么就是哲学得基本问题?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就是近代哲学得重大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得内容第一方面:存在与思维或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得问题。
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得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得问题。
☆2、意识得能动作用(1)意识得能动作用得含义:人得意识所特有得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得能力与活动。
(2)意识得能动作用得表现:第一、意识就是能动得,具有目得性与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得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得行为与生理活动得作用。
马哲83个重要名词解释
83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名词解释1.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 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 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 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 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
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
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
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哲名词解释(二版)
马哲名词解释1.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然形成对世界各种事物的看法,进而形成关于世界的总体理解和根本看法。
2.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决定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3.哲学: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本体论:本体论主要讨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为本原的问题,这也是哲学中的唯物论和唯心论之争。
5.认识论:认识论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是哲学中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6.科学主义:主要是指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来逐步盛行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
这是一种试图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造哲学,以“拒斥形而上学”的名义否定哲学的世界观性质,把哲学变为科学“副产品”的哲学思潮和哲学运动。
7.人本主义:教材P148.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起可以从感觉上直接或借助中介间接地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能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并能够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所改变和确证。
9.运动:运动是标志物质根本属性的哲学范畴。
它概括了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本质,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10.时间: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是事物运动节律的体现。
11.空间: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这种广延性、伸张性表现为事物之间的并存关系、分离状态,即事物的体积、位置、形态、排列次序等。
任何事物都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构成。
12.自然存在:自然存在是指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存在,包括无机界和生物界。
13.社会存在:是指为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以及自然环境、人口因素。
14.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政治马哲常考名词解释
1、联系: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注: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2、条件:所谓条件是指同某事物相联系的,对其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3、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之为系统。
4、新事物: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5、发展:发展它不是指一般的运动、变化,而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包含着明显的方向意义。
注: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注:发展不是事物的简单重复,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的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6、旧事物: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7、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矛盾:所谓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
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或对立统一。
9、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10、辩证矛盾:辩证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之间和事物外部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1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1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13、内因: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
14、外因: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
15、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并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也叫共性。
16、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也叫个性。
17、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
马哲名词解释(二版)
马哲名词解释1.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然形成对世界各种事物的看法,进而形成关于世界的总体理解和根本看法。
2.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决定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3.哲学: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本体论:本体论主要讨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为本原的问题,这也是哲学中的唯物论和唯心论之争。
5.认识论:认识论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是哲学中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6.科学主义:主要是指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来逐步盛行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
这是一种试图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造哲学,以“拒斥形而上学”的名义否定哲学的世界观性质,把哲学变为科学“副产品”的哲学思潮和哲学运动。
7.人本主义:教材P148.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起可以从感觉上直接或借助中介间接地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能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并能够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所改变和确证。
9.运动:运动是标志物质根本属性的哲学范畴。
它概括了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本质,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10.时间: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是事物运动节律的体现。
11.空间: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这种广延性、伸张性表现为事物之间的并存关系、分离状态,即事物的体积、位置、形态、排列次序等。
任何事物都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构成。
12.自然存在:自然存在是指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存在,包括无机界和生物界。
13.社会存在:是指为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以及自然环境、人口因素。
14.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马哲名词解释
一、实践1、实践的提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基本要点——实践观点.马克思关注人的社会存在、社会生活,而非自然物质,认为社会存在中最根本的即实践活动。
2、实践的本质: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即人与对象之间,人改造对象、世界的活动。
3、实践的特征: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4、实践的基本形式:狭义的实践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广义的实践指人与对象的主客体活动、人与人的主体间活动、经济政治文化的实践活动,也包括精神活动(教育)5、实践的观点:从实践活动出发来看待物质世界,将物质世界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要素环节和产物后果。
世界(社会生活)以实践活动(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文化实践)为主轴来结构和运行。
二、社会关系1、社会关系的本质: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活动而形成的联系。
2、社会关系的类型: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3、社会关系的观点:从社会关系来看待物质世界,将世界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前提条件、要素环节和产物后果。
4、社会关系与物:社会关系这种超感觉本质体现在、承载于物质材料这种可感觉的现象上。
5、社会关系与现实生活:个人的社会实践体现出丰富的社会内涵。
具体说来即经济的、政治的、伦理的、情感的、文化的实践体现出经济的、政治的、伦理的、情感的、文化的关系。
三、社会总体1、社会总体的定义:所有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结成的一个整体。
所有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结成的一个整体。
“实践-社会关系”体系,结合成网状的“社会总体”。
2、社会总体性的观点:社会总体、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中的个体与局部,看待问题必须以社会总体为出发点,透视个体与局部的矛盾、问题。
3、社会总体的出发点:实践-社会关系的观点4、社会总体的内容:包含三个层面,即文化、政治、经济;包括三个领域,即精神活动与精神关系,政治活动与政治关系,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
5、社会总体性方法:既包含横向的,具有共时性和空间性的社会性方法,又包含纵向的,具有历时性和时间性的历史性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中英文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词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methods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劳动过程labour process生产力productivity生产关系 relations of production生产方式 mode of production劳动对象 objects of labour劳动资料 means of labour体力劳动 manual labour 脑力劳动 mental labour 经济基础 economic base 上层建筑 super structure 生产production 交换exchange分配distribution 消费consumption经济规律 economic law基本经济规律 basic economic law唯物辩证法 materialist dialectics科学抽象法 scientific abstraction归纳和演绎法 induction and deduction经济制度economic system简单协作 simple cooperation工场手工业manufacture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机器大工业 modern mechanical industry资本主义工业化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资本主义所有制 capitalist ownership资产阶级 bourgeois 无产阶级 proletariat经济机制 economic mechanism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自然经济natural economy商品经济commodity economy原始社会 primitive society奴隶社会 slave society封建社会 feudal society资本主义社会 capitalist society社会主义社会 socialist society共产主义社会 communist society具体劳动 concrete labour抽象劳动abstract labour价值量amount ofvalue个别劳动时间individual labour time社会必要劳动时间socially necessary labour time 劳动价值理论labour theory of value供求规律law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竞争规律 law of the competition价格机制 price mechanism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 law of the value law of the value通货紧缩 deflation 通货膨胀 inflation纸币流通规律law of the circulation of paper money 纸币paper money货币流通规律 law of the circulation of money 价值符号 symbols of value信用货币 credit money 货币形式 money form一般等价物 universal equivalent相对价值形式 relative form of value一般价值形式 universal form of value等价形式 equivalent form of value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total or expanded form of value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elementary elementary or accidental form of or accidental form of or accidental form of value value 价值形式 form of value社会劳动 social labour 私人劳动 individual labour 劳动生产率 labour productivity复杂劳动 complex labour 简单劳动 simple labour 商品commodities 商品交换exchange of commodities 价值 value 交换价值 exchange value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 use value use value 资本 capital 资本总公式资本总公式 general formula for capital general formula for capital商品流通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劳动力labour power劳动力的使用价值use value of the labour power 劳动力价值 value of labour power雇佣劳动 hired labour雇佣劳动制度 hired labour system劳动过程 labour process价值形成过程 process of creating value价值增殖过程process of producing surplus value 工作日 working day必要劳动necessary labour剩余劳动surplus labour剩余价值surplus value不变资本constant capital可变资本variable capital剩余价值率 rate of surplus value计件工资 piece wages 计时工资 time wages名义工资 nominal wages 实际工资 real wages 绝对剩余价值 absolute surplus value相对剩余价值 relative surplus value超额剩余价值 extra surplus value个别价值individual value 社会价值social value 剥削 exploitation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capitalist simple reproduction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apitalist reproduction on extended scale资本原始积累primitiv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资本技术构成technical composition of capital资本价值构成 value composition of capital资本有机构成organic composition of capital失业 unemployment相对过剩人口 relative surplus-populationabsolute surplus population绝对过剩人口流动的过剩人口 floating surplus population潜在的过剩人口 latent surplus population停滞的过剩人口 stagnant surplus-population资本集中 centralization of capital资本积聚 concentration of capital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historical tendency of capitalist accumulation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general law of capitalist accumulation 成本价格 cost price 利润 profit利润率rate of profit 平均利润average profit平均利润率average rate of profit产业利润industrial profit商业资本commercial capital商业利润 commercial profit借贷资本 loan capital利息interest 职能资本家functional capitalist 银行资本 banking capital 银行利润 profit of bank资本主义地租 capitalist rent级差地租 differential rent 绝对地租绝对地租 absolute rent absolute rent超额利润 extra profit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laisser-faire capitalism垄断资本主义 monopoly capitalism圈地运动 enclosure movement in England生产集中 centralization of production垄断 monopoly 垄断资本monopoly capital垄断价格monopoly price 垄断利润monopoly profit 垄断组织 monopolies 帝国主义 imperialism 短期价格协定temporary price agreement辛迪加syndicate 卡特尔 cartel 托拉斯 trust 康采恩konzern(concern)国家垄断资本主义state monopoly capitalism罗斯福新政Rossevelt Rossevelt’’s New Deal福利国家制度 welfare state system持股公司 holding company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asic contradiction of capitalism 生产社会化 socialization of production资本循环 circuit of capital资本周转 turnover of capital产业资本 industrial capital产业资本家 industrial capitalist职能资本functional capital 产业资本industrial capital 货币资本 money capital 生产资本productive capital商品资本commodity capital流通过程 process of circulation资本周转速度 velocity of turnover of capital 资本周转时间 time of turnover of capital 流通时间 time of circulation固定资本 fixed capital流动资本 circulating capital固定资本磨损固定资本磨损 wear and tear of fixed capital wear and tear of fixed capital有形磨损有形磨损((物质磨损物质磨损) visible damage ) visible damage无形磨损无形磨损((精神磨损精神磨损) moral depreciation ) moral depreciation折旧折旧 depreciation depreciation预付资本预付资本 advanced capital advanced capital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 annual rate of surplus value annual rate of surplus value个别资本个别资本 individual capital individual capital社会资本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 social capital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reproduction of the social capital reproduction of the social capital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 aggregate social product aggregate social product生产资料生产资料 means of production means of production消费资料消费资料 means of subsistence means of subsistence经济危机经济危机 economic crisis economic crisis economic crisis 危机危机危机 crisis crisis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过剩 relative overproduction relative overproduction萧条萧条 Depression Depression Depression 停滞膨胀停滞膨胀停滞膨胀 stagflation stagflation生产无政府状态生产无政府状态 anarchy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anarchy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cyclical fluctuation of capitalist reproduction固定资本更新固定资本更新 replacement of fixed capital replacement of fixed capital金融资本financial capital financial capital 金融寡头金融寡头金融寡头 financial oligarch financial oligarch参与制 system of holdings 需求管理 demand management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public finance policy public finance policy public finance policy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税收政策 tax policy tax policy 财政支出fiscal expenditure fiscal expenditure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财政收入 fiscal revenues fiscal revenues “时延”“时延” time lag time lag time lag 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 built-in stabilizer built-in stabilizer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 fiscal deficit fiscal deficit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monetary policy monetary policy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 open-market operations open-market operations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 legal reserve rate legal reserve rate再贴现利率再贴现利率 rediscount-rate rediscount-rate政府债券政府债券 government bond government bond资本主义国有化资本主义国有化 capitalist nationalization capitalist nationalization资本主义经济计划化资本主义经济计划化 planning in capitalist economy planning in capitalist economy 反垄断法反垄断法 antitrust law antitrust law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在中国的传播 dissemination dissemin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 works in China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 new_democratic economy new_democratic economy新民主主义革命 new_democratic revolution 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three general economic programmes for the Chinese new_democracy公营经济 public economy中国土地改革 land reform in Chin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transition from capitalism to socialism 过渡时期多种经济成分manifold economic sector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没收官僚资本confiscation of bureaucrat capital 稳定物价stabilizing commodity prices过渡时期总路线general line for the transition period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农业合作化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movement of China’mutual aid team农业生产互助组agricultural producersproducers’’cooperativeproducers’农业生产合作社agricultural producers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ooperativeproducers’elementary agricultural producers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ooperativeproducers’advanced agricultural producers中国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of the handicraft in China 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of capitalist industry and c ommerce in China赎买政策 policy of redemption中国过渡时期国家资本主义national capitalism of thetransition period in China公私合营joint state-private ownership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China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economic system of socialist society社会主义生产方式socialist mode of production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basic economic law of socialism 按劳分配规律law of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ow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of socialist society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 socialist state ownership社会主义国营经济socialist state operated economy 集体所有制 collective ownership社会主义合作经济cooperative economy in socialist society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collective economy in cities and towns个体经济 individual economy私营经济 private sector of the economy中外合营企业Chinese-foreign joint ventures and co-operative enterprises外商独资企业exclusively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s communepeople’人民公社 people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共财产public property in socialist society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财产individual property in socialist society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combination of material reward and moralencouragement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 市场经济 market economy公司corporation 股票equity 市场market金融市场 financial market 劳动市场 labor market 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中央银行 central bank 商业银行 commercial bank充分就业 full-employment经济增长 economy growth 通货膨胀 inflation通货膨胀率 inflation rate 通货紧缩 deflation社会保障 social insurance 社会福利 social welfare 失业保险 unemployment insurance最低工资 minimum wage 医疗保险health insurance 福利政策 welfare policies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自然禀赋 natural endowments国际分工 international divide the work 垂直型国际分工vertical international divide the work水平型国际分工level international divide the work 自由贸易free trade 进口进口 imports imports 出口出口 exports exports 进口替代 import substitution贸易赤字 trade deficit 贸易集团贸易集团 trading blocs trading blocs 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 纵向合并纵向合并 vertical merger vertical merger 金融投资 financial investments 金融体系金融体系 financial system financial system 开放经济 open economy 封闭经济 closed economy 资本流入 capital inflow 资本市场 capital market 资本流出 capital outflow公司 corporation 债务 debt发达国家或工业化国家 developed o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发展中国家 developing countries新兴工业化国家 developed o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欧洲联盟 European Union 贸易贸易 trade trade 金融金融 finance finance 北美自由贸易区 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 NAFT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进入障碍 barriers of entry关税壁垒 tariff wall 贸易壁垒 trade barrier非关税壁垒 non-tariff barriers倾销 dumping 汇率 exchange rate出口导向型增长 export-led growth多边贸易multilateral trad 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 幼稚产业保护论infant industry argument for protection 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共同基金 mutual fund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收支 balance of payments经济全球化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生产全球化 globalization of production贸易全球化 globalization of trade资本全球化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金融全球化 globalization of finance资本输出 export of capital商品输出 export of commodity对外开放 opening to the world社会主义经济 socialist economy信息经济informational economy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mmerce EC跨国公司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区域集团 regionally group奴隶贸易 trade of slaves殖民地 colony世界市场 market of world劳务 service 技术 technology信息 information 知识 knowledge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关税同盟 customs union 关税 tariff 进口配额 quota of imports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产业政策 policy of industry完全一体化 all-in-one矛盾 contradiction冲突conflict 协调 coordinate 合作 cooperate 经济格局 economic situation世界银行世界银行 World Bank 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世界贸易组织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政府首脑 head of government国际经济秩序 order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机遇机遇 opportunity opportunity opportunity 挑战挑战挑战 challenge challenge工业制成品 industry products初级产品 primary products不平衡性 imbalance后发优势 advantage of latercomer贸易条件 condition of trade新殖民主义 the new-colonialism战略格局 stratagem structure经济特区 special economic zone国民待遇 national treatment独立自主 paddle one's own canoe自力更生 self-dependence经济安全 safety of economy。
马哲的名词解释大全
马哲的名词解释大全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简称马列主义,是指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创立并不断发展完善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主要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方面。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性问题的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附属物。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工人阶级。
马哲
仅供参考马哲名词解释:1.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运动: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3.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4.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
6.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P957.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P9510.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P6811.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P6812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13.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简答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答: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不能长期落后或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虽然不能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与水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会起着主要性的决定作用。
2.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答: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上的唯物主义。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问题上的辩证法。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有创造性,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答: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马哲常考名词解释
马哲常考名词解释1、联系:所谓联系也就是关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注: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2、条件:所谓条件是指同某事物相联系的,对其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3、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之为系统。
4、新事物: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5、发展:发展它不是指一般的运动、变化,而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包含着明显的方向意义。
注: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注:发展不是事物的简单重复,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的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6、旧事物: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7、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矛盾:所谓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
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或对立统一。
9、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10、辩证矛盾:辩证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之间和事物外部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1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1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13、内因: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
14、外因: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
15、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并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也叫共性。
16、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也叫个性。
17、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
马哲名词解释
马哲名词解释: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p3 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唯物辩证法:p47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3.社会存在:p95 也称为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4.资本原始积累:p141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货币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历史过程。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269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形而上学:就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去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它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价值:p79 哲学中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普遍性,是对于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8.社会意识:p95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仪式性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专业词汇
历史唯物主义: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辩证唯物主义:the dialectic materialism
实践:practice
辩证法:dialectic
异化:dissimilation
性别平等Sexual Equality
性别正义Gender Justice
伊斯顿 D.Easton
英格尔哈特R.Inglehart
异化alienation
总体性totality
张伯伦Houston Stewart Chamberlain
资本主义男权制Capitalist Patriarchy
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
中间性社团intermediate associations
职团主义Corporatism
自由保守主义Liberal Conservatism
自由女权主义Liberal Feminism
自由主义Liberalism
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
政治思潮Trend of Political Thought
mode of production 劳动对象
objects of labour 劳动资料
体力劳动manual labour
脑力劳动mental labour
经济基础economic base
分配distribution 消费consumption 经济规律economic law 基本经济规律basic economic law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
科学抽象法scientific abstraction
归纳和演绎法induction and deduction
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
机器大工业modern mechanical industry
资本主义工业化capitalistindustrialization
资本主义所有制capitalist ownership
资产阶级bourgeois 无产阶级proletariat
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 自然经济natural economy 原始社会primitive society 奴隶社会slave society 社会主义社会socialist society 共产主义社会communist society
具体劳动concrete labour 抽象劳动abstract labour 价值量amount ofvalue
个别劳动时间Individual labour time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socially necessary labour time
供求规律law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竟争规律law of the competition
价格机制price mechanism
价值规律law of the value
通货紧缩deflation
通货膨胀inflation
纸币流通规律law of the circulation of paper money
纸币paper money价值符号symbols of value
货币流通规律law of the circulation of money
信用货币credit money 货币形式money form
一般等价物universal equivalent form of value
一般价值形式universal form of value
等价形式equivalent form of value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
生产关系relations of 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