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传智能理必明熟读诗书气自美
中华诗文滋润心田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表达“中华诗文滋润心田”的诗句:
-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和董传留别》
这句诗强调了读书和学习诗文对个人修养和气质的滋养作用。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此句说明通过熟读经典诗文,可以受到文学的熏陶,即使不会创作,也能吟咏。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一》
它表达了欣赏优美诗文的乐趣,以及共同探讨其中含义的价值。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这句诗体现了通过广泛阅读和积累,能够提升写作能力和灵感。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阳货》
这句话指出诗歌具有激发情感、观察社会、凝聚人群和抒发哀怨的功能,突显了诗文对心灵的触动和启发。
这些诗句都体现了中华诗文对人们心灵的滋润和启迪,强调了文学艺术在个人成长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诗句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悟选择适合的诗句来表达“中华诗文滋润心田”的意义。
【高三作文】腹有诗书气自华
【高三作文】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诗书,代表着文学和知识;气自华,指的是气质,品格,素质的提升和美化。
这句话既是对自己的期许,也是对整个国家的期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是尊贵的象征。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读书破万卷”的传统,十八岁的男子要参加科举考试,高考取士肄业三年;女子要三从四德,重贤妻,孝顺母,皆是以培养人为先。
而在这过程中,诗书的重要地位一直不曾改变。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无不对诗词歌赋情有独钟,创造出了数量众多的不朽之作。
诗歌成就了李白、杜甫,文学锦绣了苏轼、李清照。
这些精彩绝伦的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人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
如今,在当代社会,尽管科举考试早已不存在,但诗书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无论是诵读经典,还是酷爱文学,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今天的国家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人来担当起国家发展的责任。
现代的气自华,不仅仅是要有文化底蕴,更需要有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优秀的素养。
这是一个精神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提升,也是对国家发展的一种期盼。
在现今社会,有“社会学者”之名,却将手机当做唯一读物的人屡见不鲜;有“学子”之称,却无力品味天地万法;有文凭却没有教养。
这些现象,正是对诗书气自华的践踏和对传统文化的辱弃。
就如同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再苦读文言文和唐诗宋词,而是追逐时尚和浮躁。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正在失去一门古老的、对民族和国家都很重要的学问和文明呢?故此,不仅需要读书,还需有自律,更应该有自律,内心的提升才能真正显出气质。
实际上,诗书气自华并不是古人所专有,也是今人须具备的。
为了让这句话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共同追求,首先要提倡多读书,多看书。
现如今,互联网时代,书籍无处不在,阅读的途径也多种多样。
我想,爱读书是一个很好的素质,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思考。
我们还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我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神童诗》古诗词
《神童诗》古诗词作者:汪洙朝代:宋代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
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
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
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众英。
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
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洲。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宫殿迢峣耸,街衢竞物华。
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愿上万言书。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
一枝梅破腊,万象渐回春。
柳色侵衣绿,桃花映酒红。
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
欲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
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春到清明好,晴添锦绣文。
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风阁黄昏雨,开轩纳晚凉。
月华当户白,何处递荷香。
漏尽金风冷,堂虚玉露清。
穷经谁氏子,独坐对寒檠。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音。
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
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庭下陈瓜果,云端望彩车。
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北帝方行令,天晴爱日和。
农工新筑土,共庆纳嘉禾。
帘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
我的阅读体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的阅读体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作者:郝毅洁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4年第07期“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我非常喜欢苏轼的《和董传留别》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一个人知识渊博,见识广博的话,不需要刻意装饰,就会自内向外产生出一种超然的气质,相反,如果自身没有内涵,无论怎么打扮,也不会彰显出气质和风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经常读书就会不断完美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更加有效地提升个人修养。
所以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它既可以塑造人的完美灵魂,也可以改变人的性格,引导我们的人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
生活中如果没有了书籍,就像夜行者失去了指路的明灯,人生也就没有了奋斗的目标。
学生时代,我有一位语文教师,他温文尔雅的风度,渊博的知识,真正让我理解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深刻内涵,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引经据典,总是把我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当时我非常佩服那位教师,总是梦想有一天我会像他那样站在三尺讲台,极有风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在他的指导下我深深地爱上了读书,从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借阅了图书馆里大量的历史、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着知识的营养,在书籍的海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使我的一生受益匪浅。
毕业后,我走上了三尺讲台,用我从读书中获取的知识敲响学生懵懂的心灵。
每一堂课,我总是把知识面扩展得很宽,把握住每一个知识的节点,将与之相关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普遍认为我的课不仅是课文知识的讲解,它融合了很多课文中没有的知识,非常生动有趣,而且内容丰富,许多偏科的学生也渐渐地喜欢上了我教的语文课。
课下我指点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总是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并鼓励他们博览群书,开阔他们的视野。
首先,教会学生“为什么读书”。
周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代不同了,如今的学生会认为你是在宣讲空洞的大道理,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读书,为祖国的富强、为社会作贡献、为家庭谋福利、为自身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文高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文高中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从古至今,千秋万代,不论是从散发着竹香古韵的竹简,还是到现在弥漫着笔墨馨香的纸质书籍,人类从未停止对读书的追求和热爱,将其视为药,视为友,视为故知,用一生去追逐。
北宋司马迁著得一文《孙权劝学》,孙权建议吕蒙多读书,吕蒙以“军中多务”以辞,称没有时间读书,孙权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吕蒙受教。
数月之后,鲁肃与吕蒙相遇讨论议事,言谈举止之中,吕蒙早已不是“吴下阿蒙”,可见其短短数月,吕蒙的才能便惊呼于人。
显而易见,愚者若想治愚,读书方为第一良药。
晚期时期,曾国藩叱诧于世。
他以一介儒生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间。
他说:“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他的躯体,他的灵魂属于他自己,他不为晚清的腐败而失其本性。
他深信“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他喜书,敬书,乐书,终其一生,满腹经纶,在中国近代史上挥出了浓墨的色彩。
有人自卑,因读书而自信;有人浮躁,因读书而宁静;有人轻佻,因读书而深沉;更有人平凡,因读书而烜赫。
著名主持人董卿,在我的印象中,她沉稳大气、温柔儒雅、出口成章,集千万才华于一身,她曾经谈及她的童年,每每都会落泪。
她的父亲对她极为严格,每天被要求在天亮之前起床跑1000米,刷碗、擦地以及极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充斥着她的童年。
而这一切也为她带来了回报。
董卿初中毕业之后,她考取了艺校,凭借着扎实的知识素养和超强的文学底蕴,一路向前站在了舞台之上。
后来的她安定若素,温柔沉稳,优雅的气质,丰富的内涵,敬业的精神将她送上了央视的位置。
这一切源于她的父亲对她的严苛的教育,更源于她自强不放弃的精神。
她说:“我始终相信读过的书不会白读,它会在未来的某个场合帮我表现的更出色。
”她用她的一生诠释了这一句话,永无止息的读书让她的心中积攒了厚重的知识储备,让她在诸多文化节目中出口成经典,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
三毛告诉我,每一个人读过的书,“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关于男人读书有气质的诗词
关于男人读书有气质的诗词
关于男人读书有气质的诗词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 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
2.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陆游《读书》
3.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佚名《西江月·墨香》
4. 饱读诗书志气华,风云聚会我轻装。
——张英俊《颂书》
5. 读书不觉已成癖,心底无私天地宽。
——于谦《观书》
6. 独抱琵琶半遮面,只缘未遇知音人。
——佚名《七律·题琵琶美人》
7. 琴棋书画皆相伴,腹载五经志气华。
——佚名《结交行》
8.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9. 书中自有黄金屋,玉树琼花满目春。
——佚名《劝学诗》
10.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以上诗词均体现了男人通过读书获得气质的提升。
希望您满意。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句老话,意思是说:一个人书读得多了,气质自然出众,就像穿着华丽的衣服一样。
关于它的出处,大概有三种说法:一是出自苏东坡的诗词,二是出自陶渊明的诗句,还有一种,说是出自李时珍的名言。
目前看起来,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
作为一首相和诗,《和董传留别》的名气较小,全诗内容只是在鼓励董传应举出仕。
但是这首诗的第二句,无意中道出了读书可以使人颐养性情,改善个人精神面貌的秘诀。
所以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专门夸奖读书人气质外显的名句。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哪首诗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哪首诗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胸有,比喻学于成。
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
华:丰盈而实美。
比喻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语出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作品名称和董传留别
创作年代北宋作品出处苏轼诗集卷二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作者苏轼
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书香气自华的诗句
书香气自华的诗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想彻底明白书本上的深刻的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自:唐·颜真卿《劝学诗》
译文: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出自: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译文:读书不觉已春深,光阴要比黄金还宝贵,因为光阴一去就不会返回。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出自: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译文: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下雨来好。
5、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自:宋·赵恒《劝学诗》
译文:妻子没有媒人不必遗憾,书中有女颜如玉。
描写书香气息的诗句
描写书香气息的诗句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杜甫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诗》唐·颜真卿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观书有感》宋·朱熹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唐·杜甫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劝学诗》唐·颜真卿8.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读书》宋·陆游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观书》明·于谦10.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1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宋·陈师道12.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读书有所见作》清·萧抡谓13.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劝学诗》宋·赵恒1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宋·李清照15.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八首·其一》魏晋·左思16.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和董传留别》宋·苏轼17.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读书有所见作》清·萧抡谓18.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浣溪沙·初夏夜饮归》明·陈继儒19.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移居二首》魏晋·陶渊明20.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励学篇》宋·宋真宗。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出处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出处
成语“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文学作品**《和董传留别》,典故是苏轼夸赞朋友董传虽然穷困潦倒,却饱读诗书,学有
所成,从而展现出高雅的气质**。
表达类似意境的成语或典
故有**“胸有成竹”、“书卷气”等。
苏轼在这首七言绝句中表达了对友人董传的赞赏之情,
尽管董传生活贫困,但他的学识与才华使他自然散发出一种
文人的风雅与气质。
这句诗通过“腹有诗书气自华”七个字
凝练地概括了读书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风采之间的密切联系,成为后世称颂学问与气质并重的典型表述。
苏轼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历代文人的共鸣,他们普遍认为
读书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类似的成语或典故
还有如“胸有成竹”,意指事先已有定见或计划,喻指人有
充分的准备和自信;“书卷气”,则是指一个人因长期阅读
书籍而形成的一种文雅气息和学者风范。
这些成语同样强调
了内在修养对外在表现的影响,以及学识与个人魅力之间的
关系。
总的来说,无论是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是其
他诸如“胸有成竹”、“书卷气”等典故,都传递了一个共
同的信息:内在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积累,是塑造一个人外在气质与风度的重要因素。
苏轼写的关于读书的诗句
苏轼写的关于读书的诗句
1.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这句诗的意思是经典的书读百遍也不会厌倦,熟读之后并深入思考,你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此句强调了读书需要反复琢磨、思考,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深意。
2.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其一》
这句诗的意思是练书法就算写秃千支笔也不算什么,只有读万卷书才能从中悟出真谛。
此句阐述了读书对于一个人精神层面的重要性,表达了苏轼对读书的推崇。
3.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和董传留别》
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目。
此句揭示了读书与人的修养之间的关系,说明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和内在品质。
4.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东坡文集事略》
这句诗的意思是要立下志向,把天下所有的字都认识,要发愤努力,把人间所有的书都读完。
此句表达了苏轼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读书的热爱,强调了立志读书的重要性。
5.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这句诗的意思是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又快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那样珍贵。
此句通过描绘读书入神而忘记时间的场景,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劝告人们要珍惜光阴,抓紧时间读书学习。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有必要背古诗词作文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有必要背古诗词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工智能时代,我必背诵古诗词工智能飞速发展当认背诵古诗词已成过去式,工智能语言模型能够轻松生成媲美古诗文字,甚至还能进行诗歌创作。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者:王泉涌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2021年第10期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与诗人董传交往。
董传平时衣衫朴素,生活俭朴,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苏轼写诗称赞他:“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仅赞扬了董传重视内在素养的高贵品质,也概括出那些勤于读书的人普遍存在着一种儒雅之气,使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无须外在衣着饰物的装扮衬托。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气自华”呢?《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简单来说,主要是勤学、善思、好问。
勤学苦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求学首要的就是勤奋刻苦。
为了防止瞌睡,古人可以悬梁刺股;为了随时准备读书,古人可以负薪挂角;为了晚上读书时节省灯油,古人可以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西汉人路温舒幼年时家里非常贫穷,靠放羊为生。
他买不起书,经常从别人那里借书来看。
可借阅的书总是要归还的,路温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册书带在身边,一边放羊一边读,那该多好啊。
有一天,路温舒去放羊,偶然发现蒲草的叶子很宽。
他灵机一动,一边放羊一边割草、编席,把借来的书抄在席上。
通过这种方法,他积累了很多知识,最终成为西汉有名的法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4岁时便失去了父亲。
母亲不愿欧阳修因家贫而失学,就自己给孩子当起了教师。
由于买不起文具,母亲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倒进挖好的坑里铺平。
这样,小小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
母亲折一根荻草,在沙面上寫出一个生字,等欧阳修学会了,便用手把沙子弄平,再写一个。
欧阳修后来在文学上的许多成就,都是因为少时勤学苦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从小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一丝不苟。
长大后,每当外出旅行时,他都用马或者骡子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游历中,顾炎武一旦发现当地的地理、风俗等情况与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会打开相关的书本进行核对、校正。
【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全诗
【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全诗(一)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面对着祖国优秀的遗产,中学生应趁着学习的黄金时期多背一点书,将终身受用。
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文本,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在《朱子童蒙须知》中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语文学习更需要学生熟读背诵来积累知识。
学习优秀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不仅要熟读,还要能背诵。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在私塾时代,先生们声情并茂地教,弟子们摇头晃脑地学,然后就是背诵,这样日复一日,久而久之,读的、背的东西多了,对内容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难怪今天的中学生十分羡慕那些出口成章的老人们。
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
书虽然读得少,但往往读一部就精通一部,口诵心记,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
正如司马光所言:“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大学问家顾炎武可以背诵十四五万字的《十三经》,现代文学巨匠茅盾能背出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
(二)近年来,教育界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背诵能力的培养。
因为一提背诵,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死记硬背。
难怪有学生会抱怨:“这个要求背诵,那个要求背诵,又搞死记硬背那一套。
”试想想背诵等于死记硬背吗?中学生正处在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的过渡时期,他们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学习,学习效率低,自然对背诵产生反感。
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巴班斯基曾说:“教得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得最优化。
”《辞海》对“背诵”的解释是,记熟文字,不看原来。
传承文化的名人名言
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19.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23.有志不在 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 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持 节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论语·子罕》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自 强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腹有诗书气自华国旗下讲话
腹有诗书气自华国旗下讲话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人生之义,在于读书。
苏轼曾言:粗缯大布裹天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满腹诗书者,其谈吐优雅,举止得体,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读书于我,是兴趣,是生活,是每日的修行。
读诗词,读散文,读小说,读戏曲,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果说心是一朵花,书便是润物无声的小雨。
独坐静读,希望在发芽生长,梦想在含蕊吐蕾芳。
读书后的心灵,如春雨洗过的青山,干净清爽,像剔除瑕疵的美玉,晶莹透亮,纤尘不染。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一个爱读书的人,一定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一个清爽纯粹的人。
读书如游山,触目皆可悦。
千岩与万壑,焉得穷曲折。
烟霞涤荡久,亦觉心胸阔。
书籍是人生的伴侣,是生命的明灯。
踌躇犹疑时,书可指点迷津,懵懂迷茫时,书可明辨事理。
读书可以细腻情感,陶冶情操。
做一个在书里丛容漫步的诗人,做一位在时光里畅快漂泊的旅客,书香气质则盈溢全身。
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似树下禅定。
车声马声风雨声,无一入其耳;烟味酒味金钱味,无一动其心。
于时光余白处,犒劳一下干渴的灵魂。
书中亦可感知四季:灿烂的春光,踏青远足;静谧的夏夜,听蛙鼓虫鸣:秋日傍晚,听山风,赏明月;寒冷的深冬,偎红泥火炉,等风雪夜归人,或是独钓寒江雪。
品一卷书,如沐依依杨柳风,满面清爽;如浴蒙蒙杏花雨,沁人心脾;如处幽幽篁竹林,悠闲自在。
我欲学古来圣贤,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
唐朝寒山寺的钟声余音在耳,是诗的魅力,宋代承天寺的月色积水空明,是词的魅力。
读书,可丰富灵魂。
读书,可洗去污秽。
读书可静心,读书即沉淀。
读书即读人,读李白,看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读辛弃疾,听他剑吼西风,杯酒间暗涌,八百里分麾下炙;霹雳弦惊,刀光现暗影,五十弦战鼓铿锵。
读毛泽东,随他一起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
用在散学典礼的诗句
用在散学典礼的诗句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7、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刘向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0、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白——《礼记》1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1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1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19、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2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2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2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2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2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2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3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3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3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3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传智能理必明熟读诗书气自美
——暑假读《教师读书的30种体验》后有感
绍兴财经旅游学校相明祥
一
三句不离本行,人类的教育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信奉:教育是智能的积累和遗传。
人类文明始于羞耻,野蛮愚昧最可羞耻。
亿万年的生物进化始有人类,而亚当夏娃的传说,昭示着人类文明始于羞耻。
一个人的阅读史,人类读自然读人生读书本。
在绍兴最偏僻的一个小山村长大的人,身处会稽山腹地。
与一切现代交通绝缘,与一切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无缘,与一切现代先进生产工具无关。
我从石器时代走来,用石捣臼舂米,用石磨磨玉米粉;用曲辕犁耕田,用竹弓箭狩猎;用竹篾油松照明,用肩挑脚踏劳动。
虚岁五岁。
从《历书》中认字,属牛,从认识“牛”字开始。
当认全了十二生肖,六岁,母亲就把我背去了学校,放在离学校还有一百步的地方,母亲从背后看着我走进学校。
而所谓学校,只有二间泥墙木结构的旧楼屋。
一间作为老师的生活用房,楼下烧饭吃饭,楼上睡觉。
一间堂屋楼下就是我的教室,共20个学生,却有四个年级,一年级共四人,坐在第一排。
老师总是先给一年级上课,然后教我们做算术题或抄写单字,我们做作业时,老师就给其他年级的学生上课了。
这是赶上了把学校办到家门口的好时代!
马上,人人手中有了红宝书。
我还小,父亲给我一本《毛泽东诗词》,三十六首诗词,熟读能背了。
父亲爱读书。
晚上睡觉前我就要求父亲讲一个故事。
讲得最多的
就是《徐文长的故事》和《两兄弟的故事》。
潜移默化着智慧审美和善良。
父亲是大队会计,每天都会有《浙江日报》《人民日报》带回家看,我也顺便读读报。
而发到大队一级的中央文件,我顺便也读啊读。
父亲看我在煤油灯下读《西游记》就让我读给他听,读的是猪八戒吃人参果这一段。
父亲就去借书给我看,看了《艳阳天》《金光大道》《欧阳海之歌》《红岩》《长征》。
先进的思想,文明的种子,革命的精神滋润着生长在物质极其贫乏条件极为艰难环境极其艰苦的一棵小苗的心田。
每一天充满着希望,每一处都笼照着阳光,每一事都带着新的向往。
二
从名著中读出智慧。
到了批林批孔时期,我读到了《水浒传》全本。
《水浒传》号称天下第一才子书,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再加上毛泽东同志的评语。
我对读《水浒传》兴趣大增,读了十多遍。
到了七四年上半年,作为公社小学生代表参加了全县文教系统批林批孔大会,会议开了十天,隔天晚上有文娱活动安排,看了三场电影《艳阳天》《海港》《青松岭》,看了一场绍剧《沙家浜》。
这时,我读小学四年级,从姑妈家要来了一套四册《鲁迅选集》。
小说诗歌散文一册,杂文二册,书信一册。
从此与鲁迅先生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
到了师专中文科,在谢德铣老师,王德林老师,吴国群老师,陈越老师等绍兴鲁迅研究界老前辈的指导下,在鲁迅纪念馆朱忞、裘士雄同志的帮助教导下,参加了全国高校鲁迅研究讲习班的学习,聆听了林非、孙玉石、萧军、黄源等老一辈研究专家革命家的教诲,深入开展了鲁迅研究,写出了近10万字的鲁迅研究论文。
三
知行合一更上层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生的意义在于学习全人类最优秀灿烂的文化,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
《老子》的“上善若水”,《论语》的“成人之美”,《孟子》的“与
人为善”。
无一不浸润着我的思想。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共产党宣言》始终引导着我的人生之路,丰富着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犹如指路明灯,更似人生坐标,在无论怎样的暗礁险滩中,在怎样的狂风怒涛中,在怎样的妖雾恶露中,不触礁翻船,不迷失方向,不同流合污。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职业教育实践,结合语文教学实践。
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联想益智能。
在上马南邨《从三到万》这一课时,发现了知识的抽象和形象的变化规律。
在上《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总结了封建社会必定灭亡,更形象地认识了鲁迅关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论断。
在上《鸿门宴》这一课时,深刻认清了刘邦的假丑恶嘴脸。
在上《祝福》这一课时,更加领会了鲁迅的《呐喊自序》和毛泽东同志对鲁迅的评价。
在上《再别康桥》中,理解了徐志摩的思想境界精神涵养。
在上莫言的《卖白菜》中,更深刻地领悟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在实践中学,在教学中学,在生活中学,知识才真正成为了我的精神营养。
四
熟读诗书气自美。
仪表美,简称气。
古代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
”
人类拥有外在的仪表美和内在的心灵美。
仪表美是物质性的,而心灵美是精神的美!两者是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猴子是自然的野蛮的,尽管外表最接近人类,但猴子的内在心灵精神气质智慧学识与人类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精神财富——文化。
人类的智能通过千秋万代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教育积累和遗传。
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仪表美心灵美的优秀人才!
饱满的智慧和丰富的学识是人心灵内的精神宝藏。
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吟出:“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饱满的智慧是人类创造文化的源码;丰富的学识是一个人从人类文化宝库中获得的精神营养。
智慧和学识充实着一个人的心灵,丰富着人的
内心世界。
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会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为仪表美增光添彩。
假若智慧是光,学识是水,那么仪表美就是彩虹。
以文会友,敬畏自然,关爱生命,与时俱进。
严春友的《大自然的智慧》,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阿吾的《相声专场》,无不给我以人生智慧生命启示。
人类在自然界本身就是一种偶然,是自然常数决定着整个人类的命运甚至整个生物界的命运。
智能学系列丛书,《新美学论纲》《智能学》《利害论》《智能时代宣言》无不给我以启迪。
《人工智能》《智能时代》《未来地图》《智能主义》《智能革命》指明了新时代人类发展的方向。
《世界通史》《人类简史》《时间简史》《未来简史》引起了我对人类命运的深深思考。
《道德经》第一章中论述的就是有和无道和名物质与精神。
哥白尼说过:“人类的天职在于探索”。
屈原说过:“吾将上下而求索”。
毛泽东说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
思无价,想无间,行无疆。
朋友,请给思想插上翅膀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