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安全困境的突破方向及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周边安全困境的突破方向及策略
---------------中国东亚安全困境的与处理措施新思路1.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东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亚与北美、欧洲逐渐呈三分天下之势。然而,与欧洲、北美等核心区域相比,东亚的安全架构是最不稳定的。该地区存在着几乎所有能想到的不稳定因素:缺乏有力的安全机制、不稳定的大国关系、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领土(海)争议、历史仇怨、核扩散、民族分裂等等,甚至朝鲜与美韩两国仍然处于停战状态,朝鲜半岛上的“三八线”两侧号称是当今世界兵力最密集的地区。这些安全隐患集中在中国周边地区,近年来主要以领土(海)主权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此外,诸如海上航道安全、海上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甚至与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
对于这种状况,东亚各国的官方和学者都在纷纷探寻实现东亚安全的可能途径。基本上,中国学者比较倾向于基于新自由主义的多边合作机制,认为中国应积极参与建立东亚多边安全机制;西方学者大多仍以现实主义的眼光看待东亚地缘政治格局,认为必须依靠美国霸权支撑的联盟体系才能维持东亚安全稳定;而东南亚国家学者坚定支持东盟组织,认为东盟未来可以建成东盟共同体,并进一步成为东亚共同体的核心。应该说,这些途径
都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的可行性,不过东亚的安全状况远比这些观点所呈现出来的面貌更复杂,而这些解决安全问题的途径在执行过程中实际效果也差强人意,中国的周边安全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本文将对上述三种思路加以分析,分别找出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并为解决中国周边安全问题,实现东亚的长治久安寻找一条新的道路。
2.构筑中国东亚周边安全困境突破策略
虽然霸权稳定、多边安全机制建设以及安全共同体构想在部分程度上都有所实践,但均未能化解东亚目前所面临的安全忧患。中国作为传统东亚大国、新兴世界大国、周边安全矛盾众多的国家,其周边安全早已与东亚整体安全状况形成了互联互动的关系,中国的周边安全就是东亚安全现状的具体体现。
(一)中国周边的安全挑战
自2008年以来,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深陷债务泥潭,实力相对下降,而中国经济则快速从危机中恢复了活力。这种此消彼长的格局让中国成为世界的焦点,同时也让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实力产生了疑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周边安全重新成为热点问题,并成为其他大国牵制中国发展的抓手问题。在东北亚地区,2010年的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成为美韩、美日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借口,美国的航空母舰由此得
以深入中国近海黄海海域参加军事演习。与此同时,中国与日本在东海及钓鱼岛问题上的争议仍然持续发酵,成为影响两国互信的重要障碍。
相比较于东北亚,南海地区更是暗流涌动,风云变幻。南海周边国家重新热炒对南海岛屿和周边海域的主权争议,菲律宾和越南等多个国家试图通过将南海问题国际化来实现利益的分割。与此同时,美国也越来越积极地介入南海争端,试图借助这一问题重新塑造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在此背景下,2009年,南海发生了美国“无瑕号”事件与中国潜艇擦撞美国“约翰·麦凯恩”号的事件,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态度被美国指责为咄咄逼人,并声称美国的航行自由受到了影响;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出席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时又提出南海与美国国家利益的关系,要求维护在南海航行的自由。她的发言被认为是美国直接干预南海问题的标志。2011年9月,印度又高调宣布要与越南共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这让南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进一步加剧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趋势。
上述安全争议都不是新生事物,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形成热点问题,一方面在于东亚长期缺乏足够的机制安排和互信,另一方面也是部分国家的故意为之。这些安全争议多数涉及领土归属,但是又没有达到危及国家全面安全的程度,当事方更关心的
是对资源的控制权;各国并没有决心要用军事手段来解决这些争议,而是在争夺实际控制权,为和平解决和走国际法通道争取法理依据;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台前还是幕后,都能看到美国因素的作用。美国的战略重心已经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但由于美国实力的下降,能投入到亚太地区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美国不得不更加借重与传统盟国和准盟国的关系,同时利用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客观上起到了牵制中国的作用。
更深层的原因是,东亚地区出现了国家群体性的崛起,国际权势正在从英美等西方国家向新兴国家群体的转移。除了中国与印度属于新兴的金砖国家外,越南、印尼等国家的发展势头都令人瞩目,客观上维护利益和争夺权力的能力和意愿都有所增加。实力对比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安全格局的调整,权力转移给东亚国家带来的首先就是原有安全感的打破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甚至是对旧秩序的留恋。不过显而易见的是,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已经不能继续为东亚地区提供公共安全产品,机制安排和共同体建设在短期内难以发挥可见的效用,东亚安全几乎进入一种半丛林状态。
(二)重塑安全观
著名的安全专家,哥本哈根学派代表人物巴里·布赞很早就提出了新安全观的概念。他将安全的定义和范畴从传统的政治、外交、军事范畴扩大到了社会领域,认为人与社会的安全与国家安
全同等重要,并把安全划分为五个主要领域: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当然,用更加通俗的划分方法就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如今,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多数国家追求的重要目标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相比不会导致安全困境,相反,各国对非传统安全的追求有助于增加各方合作的愿望,更容易形成多边相互依赖。非传统安全强调的社会性不仅可以减少刚性冲突爆发的可能性,还可以为弱化冲突提供回旋余地,有助于多方共赢局面的形成。
东亚地区目前局势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国过于强调争议问题对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也被当作了传统安全问题。比如在南海问题上,一些国家主要是为了经济发展而争夺油气资源,却要因此而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以至于事态不断被激化,反而影响到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作为东亚大国,应该在东亚地区倡导综合安全的观念,确立传统安全最终是为非传统安全服务的思路,真正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延缓问题的发生。
当然,非传统安全问题只能缓和而不能取代传统安全关切。在追求传统安全的过程中,现代国家也要更注意方式和手段。对国家传统安全的威胁通常来自三个方面:对国家观念的威胁、对国家物质基础的威胁和对国家制度表达的威胁。在应对这些威胁,追求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哥本哈根学派”强调安全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