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浣溪沙·红桥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红桥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无恙年年汴水流。
一声水调短亭秋。
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
玉钩斜路近迷楼。
注释①红桥:吴绮《扬州鼓吹词序》:“红桥在城西北二里。
崇祯间形家设以锁水口者,朱栏数丈,远通两岸。
而荷香柳色。
雕楹曲槛,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
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
”又,王士祯《红桥游记》:“出镇淮门,循小秦淮而北,破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
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榭溪塘,幽窈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
拿小舟,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
桥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
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
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
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然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矶诸子偶然漾舟,酒阑兴极,援笔成小词二章,诸子倚而和之。
箨庵继成一章,予亦属和。
暖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
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千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也。
”王阮亭,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一字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
少时多填词,有《衍波词》。
主“神韵说”,并主盟诗坛多年。
②汴水:古河名,原河在今河南荥阳附近受黄河之水,流经开封,东至江苏徐州转入泗水。
隋炀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
今水已湮废,仅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③水调:曲调名,传为隋场帝时,开汴渠成,遂作此。
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此曲为商调曲,唐曲凡十一叠。
④曾是句:长堤,指隋堤。
隋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黄河;自板渚引黄河入汴水,经泗水达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长江。
玉楼春欧阳修西湖南北烟波阔翻译
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翻译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宋·欧阳修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译文:西湖阔,烟波浩渺波连波,东西南北望,不见岸堤坡。
丝竹篁管声悲咽,随风荡湖面。
绿裙罗带伴娇飞,舞罢双双垂。
尊前美酒入红唇,染就香腮红云。
贪看歌舞人入迷,酒盈金杯,不知滑欲坠,欢乐极时宜生悲,想起日后各南北。
面对美景与歌舞,不禁惆怅盈腹肺。
赏析:此词写的是歌舞酒宴的传统题材,题材亦不出花间传统,但艳丽不靡,通篇体现了一种艺术美感,游宴中透露出对颍州山水依依不舍的深情。
起二句以简炼的笔触,概括地写出了西湖的广阔与繁华。
“烟波阔”,一笔渲染过去,背景很有气派。
“风里丝簧声韵咽”,则是浑括不流于纤弱的句子,使人想象到那广阔的烟波中,回荡着丝簧之声,当日西湖风光和一派繁华景象,便如目前。
三、四句承次句点到的丝簧之声,具体写歌舞。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写的不是丝簧高奏,而是舞后。
但从终于静下来的“裙带绿双垂”之状,可以想象此前“舞腰红乱旋”的翩翩之态;从“香腮红一抹”的娇艳,可以想象酒红比那粉黛胭脂之红更为好看,同时歌舞女子面容之白和几乎不胜酒力,也得到了传神的表现。
换头由上片点出的“酒”过渡而下,但描写的角度转移到了正观赏歌舞的人们的一边。
六幺是一种琵琶舞曲,花十八属于六幺中的一叠。
因其包括花拍,与正拍相比,表演上有更多的花样与自由,也就格外迷人。
酒杯手,连“琉璃滑”都感觉不到,为贪君歌舞而忘情之状。
这样,转入明朝,就跌宕得更有力了。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明朝”不一定机械地指第二天,而是泛指日后或长或短的时间。
随着人事的变化,今天沉醉不觉者会有一天被车马带向远方。
那时,异乡,甚至无可奈何的孤独寂寞中,回首画桥风月,该是何等惆怅。
词中关于西湖烟波、风里丝簧和歌舞场面的描写,似带有欣赏的意味,而车马东西,回首画桥风月的惆怅,则表现出无可奈何之中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思的一种很复杂的情绪。
李煜《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唐] 李煜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作品赏析此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江南国家尚盛时对其宫中歌舞升平景况的描写,反映了李煜早期的宫廷生活。
词的上片,是帝王奢华生活和耽于享乐的真实写照。
起言红日已高,金炉添否,是歌舞时外部环境的描写。
全然是一副官贵闲人的作派。
陈善《扪虱新语》卷七:“帝王文章。
自有一般富贵气象。
”此不虚言。
据史书记载后主宫中非常官丽堂皇。
如《五国故事》中说李煜:“尝于宫中以销金罗幕其壁,以白银钉瑇瑁而押之。
又以绿钢刷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于其外。
又以花间设画小本亭子,才容二人。
煜与爱姬周氏对酌于其中,如是数处。
”又,宋代陶谷《清异录》卷上记载:“李后主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简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
”其宫中焚香之器名目繁多,奢华之极。
但作者在此词只用此两句巧妙地描写作者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生活画面。
“三丈透”言为时不早,其慵懒轻松的情态仿佛想见。
“金炉”、“香兽”等已并非—般人家轻易置得。
又何况是“次第添”。
其中可料知歌舞进行已久,排场亦大。
但主人对这些花销用度并不吝惜。
通宵达旦的歌舞,奢丽浮华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宫廷生活,在作者眼里是那样的和谐自然。
这也就自然地引入下片。
下片的首句承上片而来,写作者眼中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可以同上片首句对应看到,歌舞一直未休,可能是夜以继日的。
词人非常细心地捕捉到了歌舞场景中的两个细节“地衣皱”、“金钗溜”。
随着飞速旋转的舞步红锦织成的地毯打起皱来,舞女的金钗从发髻滑落下来。
“酒恶”一句,写作者已经酒醉不支,但却仍旧以花解酒,力图继续饮宴。
“拈”字、“嗅”字写酒醉时的娇态。
微醉的她时而拈花带笑,嗅花为解,意犹木尽。
尤见其酣嘻情趣、楚楚可怜。
最后一句跳开的场面描写,从侧面反映这里的活动是如何的喧闹。
从内容上看,词中反映的生活是空虚腐朽的,不仅在生活起居上一味地追求奢华,而且毫不顾及政事百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享乐安逸当中。
《浣溪沙·闺情》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闺情》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闺情》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浣溪沙·闺情宋代: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译文贴花如绣的脸庞莞尔一笑,就像盛开的荷花。
头上斜插的鸭形发饰就像真的要飞一样,衬托的脸颊更加美丽、更加生动。
眼波流转,一下就让人猜到应是在思念着谁。
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只能用这半张素笺把幽怨和思恋寄给心上人。
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
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浣溪纱》。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曲调轻松明快,是宋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牌名。
绣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处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开了。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鸭形发式,或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
香腮:唐代温庭筠有“鬓云欲度香腮雪。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韵:味道。
半笺娇恨:半纸怨艾之辞。
笺,纸,指信笺、诗笺。
幽怀:犹幽情,指隐秘的感情。
月移花影:这里指约会的时间,即月斜之际。
宋王安石《春夜》:“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鉴赏此词写一位风韵秀彻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上阕主要描写女主人公的美丽的妆饰和容貌,下阕则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词中采用了比拟、衬托、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明朗欢快。
李清照的词作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个阶段。
前者以闺怨相思为主,后者则多表现出消极绝望的情绪来。
《夜饮》原文及翻译赏析
《夜饮》原文及翻译赏析《夜饮》原文及翻译赏析作者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接下来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饮》原文及翻译赏析夜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夜饮》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法华寺西亭夜饮祇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
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
莫厌樽前醉,相看未白首。
翻译夕阳斜照着幽静的法华寺的西亭,我们抛开心头的杂念而开怀畅饮。
朦胧的雾色里池水漫上西亭的台阶;皎洁的月光在窗上投下了美丽的花影。
何须担心害怕今夜樽前沉醉,看头上的青丝就不必为悲苦所幽禁。
注释祗树:即祗树给孤独园,释迦往舍卫国说法时暂居之处。
此处指法华寺。
夕阳亭:即永州法华寺西亭。
三昧:佛教语,即心神平静,杂念止息之意,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
水连阶:本意指池水漫涨,连接西亭的台阶。
实意是坐在西亭中,一眼望去,潇水绕城而过,远接天际。
牖:窗户。
莫:不要。
厌:厌恶、害怕、担心。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赏析据柳宗元的《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构法华寺西亭》、以及《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等文章,可以看出该文应写于元和四年。
《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曰:“间岁,元克己由柱下史亦谪焉而来。
无几何,以文从余者多萃焉。
是夜,会兹亭者凡八人。
既醉,克己欲志是会以贻于后,咸命为诗,而授余序。
”元克己于元和四年谪永,柳宗元于元和五年五月移居愚溪侧旁。
因此,该诗与《序》作于元和四年无疑。
柳宗元何以能逃逸出昔日的苦闷心境,进而步入一种少有的旷达境界呢?我想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至元和四年前后,柳宗元对江南的梅雨湿热气候有所适应,身体有所好转,不再是“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的那种初来永州的感觉。
其二,相继被贬谪来永的官员与慕名求教的学子的不断增多,使柳宗元的心里也渐渐淡化了初来永州时的那种被抛弃、被荒废、被折磨、被摧残的孤愤心态。
其三,母、妻病亡的惨痛,王叔文之死的阴影也随时间的流逝而渐趋平缓,压抑、苦闷的心理有所缓解。
杜甫《丽人行》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丽人行唐·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诗人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注释三月三日:为上巳日,唐代长安士女多于此日到城南曲江游玩踏青。
态浓:姿态浓艳。
意远:神气高远。
淑且真:淑美而不做作。
肌理细腻:皮肤细嫩光滑。
骨肉匀:身材匀称适中。
“绣罗”两句:用金银线镶绣着孔雀和麒麟的华丽衣裳与暮春的美丽景色相映生辉。
翠微:薄薄的翡翠片。
微:一本作“为”。
匎叶:一种首饰。
鬓唇:鬓边。
珠压:谓珠按其上,使不让风吹起,故下云“稳称身”。
腰衱:裙带。
就中:其中。
云幕:指宫殿中的云状帷幕。
椒房:汉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涂壁。
后世因称皇后为椒房,皇后家属为椒房亲。
“赐名”句:指天宝七载(748)唐玄宗赐封杨贵妃的大姐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
紫驼之峰:即驼峰,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唐贵族食品中有“驼峰炙”。
釜:古代的一种锅。
翠釜,形容锅的色泽。
水精:即水晶。
行:传送。
素鳞:指白鳞鱼。
犀筯:犀牛角作的筷子。
厌饫:吃得腻了。
鸾刀:带鸾铃的刀。
缕切:细切。
空纷纶:厨师们白白忙乱一番。
贵人们吃不下。
黄门:宦官。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寒食雨二首苏轼〔宋代〕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译文及注释译文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
不不爱惜春光想将它挽留,春天自管自归去不容人惋惜。
今不又苦于连连阴雨,绵延两个月气候萧瑟一如秋季。
独卧在床听得雨打海棠,胭脂样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
造物主煮艳丽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
雨中海棠仿佛一位患病的少不,病愈时双鬓斑白已然老去。
春江暴涨仿佛要冲进门户,雨势凶猛袭来似乎没有穷已。
我的小屋宛如一叶渔舟,笼罩在濛濛水云里。
空空的厨房煮着些寒菜,潮湿的芦苇而在破灶底。
哪还知道这一天竟然是寒食,却看见乌鸦衔来烧剩的纸币。
天子的宫门有九重,深远难以归去,祖上的坟茔遥隔万里不能吊祭。
我只想学阮籍作穷途痛哭,心头却似死灰并不想重新而起。
注释⑴寒食:旧历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⑵“两月”句:言两月来雨多春寒,萧瑟如秋。
⑶胭脂雪:人海棠花瓣。
⑷“暗中”两句:《庄子·大宗师》:“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
然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这里用以喻海棠花谢,象是有力者夜半暗中负去。
⑸何殊:何异。
⑹不已:一作“未已”。
⑺濛濛(mén g):雨迷茫的样子。
⑻庖(páo):厨房。
寒菜:原特人冬季之菜,此系泛人。
⑼“那知”二句:是说见乌衔纸才知道今天是寒食节日。
见,一作“感”。
⑽“君门”句:宋玉《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注曰:“君门深邃,不可至也。
”九重,人宫禁,极言其深远。
⑾“坟墓”句:谓诗人祖坟在四川眉山,距黄州有万里之遥,欲吊不能。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浣溪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作的一首词,描写泛舟颍州西湖、留连美好春光的情趣。
小编整理《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来学习参考!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朝代:宋代作者: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译文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
春水丰盈的湖面,倒映着柔美的白云。
湖面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干净没有灰尘。
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木之间,网住春光,留住游人。
花丛中的鸟儿不停地名叫,仿佛在召唤行人。
湖光春色如此诱人,游人游赏到夕阳西斜才无可奈何地离去。
《浣溪沙》赏析(一)欧阳修这首《浣溪沙》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
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人生的青春、爱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
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
上片写湖面风光很有特色。
首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
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是名副其实的“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
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
第三句“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下片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
前两句是对偶句:“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
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
欧阳修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唤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一句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握手河桥柳似金唐代:薛昭蕴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沈沈。
译文: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沈沈。
注释: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rě)百花心,蕙(huì)风兰思寄清琴。
花心:花蕊。
蕙风兰思:形容美人的思绪和风度。
蕙:香草名。
寄清琴:将情思寄于清越的琴声之中。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沈沈。
楚烟湘月:回忆往日游宴时的意境幽静、凄迷。
沈沈:也写作“沉沉”。
赏析:这首词写男女的欢会与分别。
上片先从分别写起,河桥垂柳,蜂惹百花,喻其分别时的留念,并兴起相见之迟,相别之速。
“蕙风”句是从弦管之间写女子的风度、情怀。
下片写临流饯别,以春水之满状心意之满足,以酒杯之深喻感情厚挚,用语自然而深婉。
末句以景结情,楚烟湘水,皆已寂寞,纯是分别时的感情外射。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2原文: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清代:纳兰性德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
那能闲过好时光。
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
遍翻眉谱只寻常。
译文: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
那能闲过好时光。
红色的信纸被泪水沾湿,窗外有鸟儿娇声啼叫,却不敢开窗。
只因害怕勾起以前与君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
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
遍翻眉谱只寻常。
屏风上的金碧山水画不喜欢看了,缭绕的沉香也叫人不耐烦。
眉谱翻了又翻,心上人不在身边,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致。
注释:泪浥红笺(jiān)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
那能闲过好时光。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一剪梅【原文】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一剪梅:词牌名。
此词牌以周邦彦所作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故取为调名。
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重头六十字,平韵。
②金沟:御沟,御河,上有金鳌玉蝀桥,故简言之,水即沟中水。
③陈宫:陈朝宫殿。
④隋宫:隋朝宫殿。
隋炀帝曾筑长堤植万柳。
⑤一晌:一转眼。
晌:不多久,读若“赏”。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湖上原文、翻译及赏析1湖上宋朝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湖上》译文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一群黄莺儿乱啼,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夕阳里船船游客吹箫击鼓兴尽而归。
《湖上》注释湖:指杭州西湖。
红树:指开满红花的树。
乱莺啼:指到处都是黄莺的啼叫。
长:茂盛。
人意:游人的心情。
箫鼓:吹箫击鼓,指游船上奏着音乐。
几船归:意为有许多船归去。
《湖上》赏析这首诗写诗人泛舟湖上,为两岸明媚的春光所陶醉的愉快心情。
前两句着重写景。
“花开红树乱莺啼”一句,从气氛上烘托出西湖春天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
“花开”而使树显得红得耀眼,点出游湖的节令是春意正浓之时,同时又从视觉角度照应诗题,说明观景之人正在“湖上”。
“乱莺啼”从听觉效果上更进一步渲染春天热烈的气氛。
这里“乱”字用得很好,它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那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这一动一静给春景又平添了几分魅力。
诗人以浪漫、具有强烈情感的红色为基调,点以明快、活泼的黄色,形成鲜艳夺目的暖色调,从而产生了亢奋向上之情,成功地完成了画面气氛的渲染。
假如将“花开红树乱莺啼”比作一幅图画的中景,那么,“草长平湖白鹭飞”一句则是这幅画的远景。
诗人极目远望,只见水天一色,远处芳草繁茂泛青,近处湖水碧波激艳,沙洲上几只白鹭怡然自得地时飞时落。
这里以大自然的绿色为主,点缀些素洁的白色,形成一种偏冷的色调,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
与第一句浓墨重彩的笔法迥然不同的是,诗人在这里用轻描淡写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淡泊的意境美。
当然这与前面热烈的气氛并不矛盾,而是色彩和情调上恰到好处的调整与补充,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合谐、动人的春光图。
苏轼曾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形容西湖的美丽景色,恰好可以用来为这两句诗作注。
念奴娇姜夔鉴赏及原文翻译
念奴娇姜夔鉴赏及原文翻译念奴娇姜夔鉴赏及原文翻译《念奴娇·予客武陵》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写莲花。
开头三句,写划船来到荷花深处,记起曾与莲花为伴。
接着写尚未进入水泽时,已见荷花无数;待逼近后,感到荷花之香与荷叶之轻要激起诗人的灵感。
下阕借美人进一步抒写,将荷花比作等待另一方的情人。
又怕荷花那漂亮的舞衣在夜寒中凋零,于是词人下决心陪伴满塘荷花。
原文余客武陵①,湖北宪治在焉②;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③,意象幽闲,不类人境④。
秋水且涸⑤,荷叶出地寻丈⑥,因列坐其下。
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
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
朅来吴兴⑦,数得相羊荷花中⑧。
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⑨。
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⑩,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⑾,水佩风裳无数⑿。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⒀,更洒菰蒲雨⒁。
嫣然摇动⒂,冷香飞上诗句⒃。
日暮,青盖亭亭⒄,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⒅?只恐舞衣寒易落⒆,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⒇,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①武陵:今湖南常德市。
②湖北宪治在焉:宋朝荆南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的官署在武陵。
③薄:迫近,靠近。
④不类人境:不像人境,像仙境。
⑤涸:干竭。
⑥寻:八尺。
⑦朅来吴兴:来到吴兴。
朅来,来到。
朅,发语词。
作者曾长期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⑧相羊:徘徊,游玩。
⑨光景:景色。
⑩闹红一舸:在盛开的荷花丛里荡舟。
舸,小船。
⑾三十六陂:极言水塘之多。
人诗词常用三十六陂字样,虚指而非实地。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诗:“三十六陂春色,白头想见江南。
”⑿水佩风裳:李贺《苏小小墓》诗“风为裳,水为珮”,本是写美人的装饰,这里指荷叶荷花,犹言水叶风荷。
珮,同佩。
⒀玉容消酒:花容微红,像是带着才消的酒意。
⒁菰蒲:生于陂塘间的水草。
⒂嫣然:这里是以美女的笑容比花容。
⒃飞上诗句:被楔入诗里。
⒄青盖亭亭:荷叶像青绿色的伞一样亭亭耸立着。
古诗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翻译赏析
古诗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翻译赏析《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作者为宋朝诗人真德秀。
其古诗全文如下: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
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
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前言】《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是南宋词人真德秀的作品。
这是一首礼赞梅花的词作。
词的上片赞颂梅花的迷人之姿。
首句入笔捉题,直截了当地写梅花“两岸月桥花半吐。
”溪水岸边小桥两端的梅花已经绽蕾半开。
紧接着直接写梅花半吐的风韵和游人对梅花的迷恋。
那半开的梅花通体红透,香气四溢。
“肌香”二字以美人暗喻梅花香气袭人冰肌玉骨的娇姿。
正是梅花这绝代风彩,才使游人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吸引。
一个“暗”字、一个“误”字把游人情不自禁的迷恋梅花的神态写足。
以下二句“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源、忘情迷途的典故,反衬江南梅花的迷人风姿。
【注释】①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指梅花鲜红芬芳,让游人留恋不已,以致迷失道路。
②武陵溪:即晋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载的桃花源。
③态度:举止风度。
④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意为梅花原本素白,充满傲霜之态,现在却为何被脂粉污染?⑤莫是东君嫌淡素:莫非是春神嫌梅花太过素雅,所以为它染上脂粉?东君:日神,一说司春之神。
【翻译】拱桥两岸红梅花儿刚刚绽放,露出鲜红的花瓣,散发着沁人心肺的清香。
不知不觉地将游人误导,产生出许多幻想。
自以为走进了武陵溪上的桃花林中,却不知已踏入江南迷人的红梅之乡。
梅花啊,你本应是冰清玉洁的素装,为何却在枝头把胭脂涂上?莫非司春的女神不喜欢清淡,才为你化上这般浓艳的红妆?红梅默默不作回答,只是一副娇羞可人的模样。
【赏析】这是一首礼赞梅花的词作。
词的上片赞颂梅花的迷人之姿。
首句入笔捉题,直截了当地写梅花“两岸月桥花半吐。
”溪水岸边小桥两端的梅花已经绽蕾半开。
紧接着直接写梅花半吐的风韵和游人对梅花的迷恋。
小桃红咏桃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5篇
小桃红咏桃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5篇《越调·小桃红》原文及翻译篇一《越调·小桃红》原文及翻译原文:碧湖湖上采芙蓉,人影随波动。
凉露沾衣翠绡重,月明中,画船不载凌波梦。
都来一段,红幢翠盖,香尽满城风。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
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
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
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
常记年时对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
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玉箫声断凤凰楼,憔悴人别后。
留得啼痕满罗袖,去来休,楼前风景浑依旧。
当初只恨,无情烟柳,不解系行舟。
芡花菱叶满秋塘,水调谁家唱?帘卷南楼日初上,采秋香,画船稳去无风浪。
为郎偏爱,莲花颜色,留作镜中妆。
锦城何处是西湖?杨柳楼前路。
一曲莲歌碧云暮,可怜渠,画船不载离愁去。
几番曾过,鸳鸯汀下,笑煞月儿孤。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
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
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采莲女采莲湖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
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
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
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似。
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
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端的胜西施。
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
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
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
注释:鸳鸯梦】比喻夫妻相会的梦境。
宋石孝友《鹧鸪天》词:“夜来纵有鸳鸯梦,春去空余蛱蝶图。
”明兰楚芳《雁儿落过得胜令·相思》曲:“翡翠衾寒处,鸳鸯梦觉时。
”《花月痕》第十七回:“他手执红梨,曾结鸳鸯梦。
”亦省作“鸳梦”。
唐曹唐《汉武帝思李夫人》诗:“白玉帐寒鸳梦绝,紫阳宫远雁书稀。
”前蜀韦庄《诉衷情》词:“鸳梦隔星桥,迢迢,越罗香暗销,坠花翘。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余杭贺生,才名夙著,而家仅中赀。
蝶恋花诗词鉴赏
蝶恋花诗词鉴赏蝶恋花诗词鉴赏蝶恋花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雨后春容清更丽。
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
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
东风吹破千行泪。
创作背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出任杭州通判,他和故乡亲友的联系全靠江船通邮,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春,苏轼在润州京口收到家乡来的一封书信,信中殷勤致意,询问归期,苏轼的思乡之情便难以抑制了,在身为宦游之人身不由己的痛苦下,作了这首词。
诗文赏析词开篇写景,雨后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丽,可是那远离故乡的人,深沉的愁恨总洗不去。
物我对照,更反衬出乡思之深。
以下接着写北固山一带碧水环山的秀丽景色。
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像是美人的发髻。
上片主要写景,在作者笔下展开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清丽的春景,眼前的图画般的美景,却钩起了作者无尽的乡愁,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物我对照乐景衬哀愁的写法,山水虽美,但终不是自己的故乡。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侧重写自己的思乡的心情。
作者落笔对面,先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乡,而是写收到乡书一封,“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从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词人的家人急盼远方的游子归家的殷切心情,以虚写实,更可见作者难耐思乡之情。
家人盼归,可是作者回乡的日程还是遥遥无期,面对无可奈何的局面,作者只能是借酒浇愁面对东风抛洒热泪了,所以结句说“回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我只有回头拼命喝酒,送春归去,春风倒还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泪涕。
最后这两句不回答乡书中的问题,而是以春光易逝借酒浇愁作结,但是有家难归之意已溢于言表。
这种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发了他那种难以言状的思乡之情。
蝶恋花诗词鉴赏2古诗原文帘幕风轻双语燕。
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
心事一春犹未见。
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
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
消息未知归早晚。
斜阳只送平波远。
译文翻译帘幕在微风的吹拂下,款款摆动,燕子轻语呢喃,像是交流着情话。
《红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红梅》原文翻译及赏析《红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红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定风波·红梅[宋代]苏轼好睡慵开莫厌迟。
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译文及注释:译文不要厌烦贪睡的(梅久久不能开放,只是爱惜自己不合时宜。
偶尔是淡(如桃杏色,文静大方,偶尔疏条细枝傲立于雪霜。
(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
石延年根本不知道(梅的品格,只看重绿叶与青枝。
注释好睡:贪睡,此指(梅苞芽周期漫长,久不开放。
慵:(yōng拥)懒。
怜:爱惜。
冰脸:比喻梅外表的白茸状物。
小(:淡(。
闲雅:文静大方。
闲,通“娴”。
尚余:剩下。
孤瘦:疏条瘦枝。
随:听任,顺从。
雪霜姿:傲霜迎雪的姿态。
沁:(qìn)渗入。
诗老:指北宋诗人石延年。
梅格:(梅的品格。
绿叶与青枝:石延年《(梅》诗有“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句,在此,苏轼是讥其诗的浅近,境界不高。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作品通过红梅傲然挺立的性格,来书写自己迁谪后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心情,表现了作者不愿屈节从流的态度和达观洒脱的品格。
作品的显着特点是融写物、抒情、议论于一体,并通过意境来表达思想感情。
词以“好睡”发端,以“自怜”相承,从红梅的特征来展示红梅清冷、自爱的形象。
红梅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苞芽期相当漫长,因谓“好睡”;虽然红梅好睡,但并非沉睡不醒,而是深藏暗香,有所期待,故曰“莫厌迟“。
句中一“慵”字,悄悄透露了红梅的孤寂苦衷和艰难处境。
红梅自身也明白,在这百花凋残的严寒时节,唯独自己含苞育蕾,岂非有不合时宜之感。
苞蕾外部过着密集光洁的白茸,尽管如同玉兔霜花般的洁白可爱,也只能自我顾恋,悲叹“名花苦幽独”(作者《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枝,土人不知贵也》)罢了。
词以“冰脸”来刻画红梅的玉洁冰清,既恰如其分的写出了红梅的仪表,也生动地写出了红梅不流习俗的超然之气,它赋予了红梅以生命和丰富的感情,形象逼真,发人深思。
苏轼《贺新郎 夏景》全诗翻译及赏析
贺新郎·夏景宋·苏轼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贺新凉““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世作品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
乳燕:雏燕儿。
飞: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桐阴:梧桐树阴。
生绡(xiāo):未漂煮过的生织物,这里指丝绢。
团扇:汉班婕妤《团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后常以喻指佳人薄命失宠。
扇手:白团扇与素手。
一时:一并,一齐。
清熟:谓睡眠安稳沉酣。
枉:空,白白地。
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曲:形容处所幽深的样子。
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红巾蹙(cù):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蹙,皱。
浮花浪蕊:指轻浮斗艳而早谢的桃、李、杏花等。
唐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幽独:默然独守。
秾(nóng)艳:色彩艳丽。
千重(chóng)似束,形容石榴花瓣重叠,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两簌(sù)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翻译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
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
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
此时不知是谁在推响彩绣的门户?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
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尽,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
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
又恐怕被那西风吹落只剩叶绿。
《浣溪沙(孙光宪)》古诗_作者孙光宪_古诗浣溪沙(孙光宪)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桃杏风香帘幕闲,谢家门户约花关,画梁幽语燕初还。
绣阁数行题了壁,晓屏一枕酒醒山,却疑身是梦云间。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堂空,堕阶萦藓舞愁红。
腻粉半粘金靥子,残香犹暖绣薰笼,蕙心无处与人同。
揽镜无言泪欲流,凝情半日懒梳头,一庭疏雨湿春愁。
杨柳只知伤怨别,杏花应信损娇羞,泪沾魂断轸离忧。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著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
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湿云新敛未梳蝉。
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肩,此时模样不禁怜。
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金凤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厌,争教人不别猜嫌。
轻打银筝坠燕泥,断丝高罥画楼西,花冠闲上午墙啼。
粉箨半开新竹径,红苞尽落旧桃蹊,不堪终日闭深闺。
乌帽斜欹倒佩鱼,静街偷步访仙居,隔墙应认打门初。
将见客时微掩敛,得人怜处且生疏,低头羞问壁边书。
风撼芳菲满院香,四帘慵卷日初长,鬓云垂枕响微锽。
春梦未成愁寂寂,佳期难会信茫茫,万般心,千点泪,泣兰堂。
碧玉衣裳白玉人,翠眉红脸小腰身,瑞云飞雨逐行云。
除却弄珠兼解佩,便随西子与东邻,是谁容易比真真。
何事相逢不展眉,苦将情分恶猜疑,眼前行止想应知。
半恨半嗔回面处,和娇和泪泥人时,万般饶得为怜伊。
落絮飞花满帝城,看看春尽又伤情,岁华频度想堪惊。
风月岂惟今日恨,烟霄终待此身荣,未甘虚老负平生。
静想离愁暗泪零,欲栖云雨计难成,少年多是薄情人。
万种保持图永远,一般模样负神明,到头何处问平生。
试问于谁分最多,便随人意转横波,缕金衣上小双鹅。
醉后爱称娇姐姐,夜来留得好哥哥,不知情事久长么?叶坠空阶折早秋,细烟轻雾锁妆楼,寸心双泪惨娇羞。
风月但牵魂梦苦,岁华偏感别离愁,恨和相忆两难酬。
月淡风和画阁深,露桃烟柳影相侵,敛眉凝绪夜沉沉。
长有梦魂迷别浦,岂无春病入离心,少年何处恋虚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岸月桥花半吐。
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
全诗翻译
赏析及作者出处
两岸月桥花半吐。
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两岸月桥花半吐。
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
出自宋代真德秀的《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
两岸月桥花半吐。
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
尽道武陵溪上路。
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态度。
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
莫是东君嫌淡素。
问花花又娇无语。
1两岸月桥花半吐。
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赏析这是一首礼赞梅花的词作。
词的上片赞颂梅花的迷人之姿。
首句入笔捉题,直截了当地写梅花“两岸月桥花半吐。
”溪水岸边小桥两端的梅花已经绽蕾半开。
紧接着直接写梅花半吐的风韵和游人对梅花的迷恋。
那半开的梅花通体红透,香气四溢。
“肌香”二字以美人暗喻梅花香气袭人冰肌玉骨的娇姿。
正是梅花这绝代风彩,才使游人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吸引。
一个“暗”字、一个“误”字把游人情不自禁的迷恋梅
花的神态写足。
以下二句“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用东晋文学家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源、忘情迷途的典故,反衬江南梅花的迷人风姿。
此二句是说人人尽说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的武陵溪畔桃花林的美丽,却不知这梅花半吐的江南风景的迷人。
对比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