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一学期运动心理学教案
《体育心理学》教学设计7
第七章 唤醒和焦虑
2
案例:Martens 的发现
1、高水平唤醒对力量、耐力和速度等活动起促进作用,对比较复杂、精细、
且要求协调、稳定的任务起阻碍作用
多媒体图片
2、个体在技能水平和经验方面的不同也影响着唤醒和操作之间的关系。 连线游戏
3.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汉宁提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最佳的功能唤醒区域简称 ZOF,
当个体的唤醒水平处于这一区域时,活动效果最好。
4. 多维焦虑理论
Martens 于 1982 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
态自信心三个方面,并对多维焦虑理论对每一个方面与操作活动的关系做出
了不同的解释。
二、影响赛前焦虑的主要因素
1. 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
结合案例,分
使用 4 个小案 例对各个理 论的主要内 容进行分析、 讲解
一、关于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代表理论 1. 驱力理论 驱力理论最初是由霍尔提出的,后由斯宾斯加以修改,运动表现(P)是习 惯(H)与驱力(D)的乘积,即 P = H × D 。 思考:一个篮球初学者在罚球线后的投篮命中率是 10 投 3 中,即失误的比 例达到 70%,表现出了错误或不熟练还占有优势地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 给练习者更大的压力是否合适? 2. 倒 U 型假说 倒 U 型理论是由耶克斯和多德森创立的。这一理论认为唤醒对活动的影响呈 倒 U 曲线型,即特别高和特别低的唤醒水平有碍于操作,只有中等水平的唤 醒有助于操作。
1. 环境因素
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特质焦虑
2. 个体因素
自尊
第七章 唤醒和焦虑
3
重点、难点
应激、焦虑的概念;倒 U 形假说理论及应用
运动心理学讲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运动心理学授课对象:体育学院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运动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运动心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运动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内容:一、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1.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体系3.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运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 运动技能的习得与提高2. 运动训练中的心理策略3. 运动竞赛中的心理调节4.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三、运动心理学的实践技能1. 运动自我意识与自我认知2. 运动情绪调节与心理压力管理3. 运动动机与目标设定4. 运动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运动心理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因素促使运动员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色?二、讲授新课1. 介绍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2. 讲解运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运动心理学知识应用于自己的运动实践中。
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运动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自我测试,教师解答疑问。
二、讲授新课1. 讲解运动心理学的实践技能,包括运动自我意识、情绪调节、动机设定、团队协作等。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运动心理学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运动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代表分享角色扮演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运动心理学在运动实践中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结合自身运动经历,撰写一篇关于运动心理学应用的论文。
《体育心理学》教学设计5
(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4)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知识点三:归因训练 教师活动:结合相应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及 归因训练方法。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师生课堂互动,总结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并思考在学习和 生活实践中应用所学的运动归因相关知识点。 主要内容:
1 定义: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堂皇掌握某种归因技能, 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归因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或运动员在未来体育学习与运动竞赛中的成就动 机。 2 再归因训练方法: 团体发展法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案例法、多媒体展示法 学法:讨论法、发现法、归纳法
教学设计(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备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预习相关的知识。
二、课堂问题导入: 1 回顾心理学基础课程中所学的“归因”这个概念,并尝试将“归因”引入到 体育运动情境中,讨论归因理论的重要性。
习上的失败归因为个人能力低、智力差这各不可控的内在稳定因素,而把成功 案例 2:塞
仅归因于偶然的运气,任务难度低等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消极的解释 利 格 曼 的
风格和对失败的消极期待。
动物实验
4.对习得性无助学生的教育措施
案例
(1)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
学情分析
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代的学业成绩相对来说都不是很理想, 他们几乎都经历过学业上的失败与挫折,最终能够走进大学校门,与正确的 归因方式是分不开的,故本单元的基础理论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很困难。
情感态度、价 值观与思政教
育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前提下,侧重于让分析 和思考运动归因的相关问题,掌握对正确的归因训练方式,并尝试在体育教 学过程中实施针对习得性无助青少年的教育措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 试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努力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将这种积极 向上的观念传递给身边的人。
运动心理学教学案例
运动心理学教学案例一、引言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体育运动和锻炼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运动心理学。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将运动心理学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背景介绍本案例针对高中体育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教授运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体育锻炼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训练和实践,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锻炼兴趣和自信心。
三、案例分析1. 教材选择在教材选择上,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主题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
例如,在高一阶段可以选用《运动与健康》这本书,在高二阶段则可以选用《运动训练与管理》这本书。
同时,在教材选择时还应注意是否符合国家课程标准以及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运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体育锻炼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训练和实践,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锻炼兴趣和自信心。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包括以下方面:(1)了解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了解自己在体育锻炼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3)培养正确的运动态度和价值观;(4)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5)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心理学基本概念:介绍运动心理学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等内容。
(2)情绪与体育锻炼:介绍情绪对体育锻炼的影响,如焦虑、压力等。
(3)意志力与自我控制:介绍意志力与自我控制对于成功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4)团队合作与竞争:介绍团队合作与竞争对于个人和团队的重要性。
(5)身体素质训练:介绍不同类型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如耐力、力量、速度等。
4.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游戏模拟等。
其中,游戏模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情绪与体育锻炼这一环节中,可以通过游戏模拟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情绪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运动心理教案
运动心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会如何利用运动心理学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运动表现;3.培养自信、集中注意力、控制情绪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运动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2.运动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对学生进行问答,了解学生对运动心理学的了解程度和需求情况。
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1.你对运动心理学有了解吗?2.运动中,你遇到过哪些心理问题?3.你希望通过这节课学到什么?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介绍运动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原理,以及运动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压力、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提出如何应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如放松训练、自我话术、目标设置等方法。
3.游戏实践(30分钟)将课程内容应用于实践中,让学生进行游戏实践,如:1.运用放松训练法:放松肌肉,呼吸平稳,注意力关注某一个事物,进行冥想;2.运用自我话术:通过跑步、坐禅等方式进行自我鼓励。
4.课程总结(5分钟)让学生进行总结,是否了解了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运动中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能否将所学方法应用于实践中。
四、教学评价:1.学生试用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再次体验其有效性。
2.学生的口头表述和实际表现,以及在游戏实践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建议: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教学效率,避免过多废话。
2.让学生尽量多参与到课程中,主动思考和提问,互相交流和交流经验。
3.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追踪和指导,关注其长远的学习效果。
《运动心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绪论
第一篇肌肉活动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第二章肌肉收缩(1.2.3节)
第二章肌肉收缩(4、5节)
第二章肌肉收缩(6、7、8节)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第1节)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2节)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第3节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第二篇运动的生理支持系统第四章激素与运动(第1、2节)
第四章激素与运动(第3、4、5节)
第五章血液与运动
第六章呼吸与运动
第七章循环与运动(第1、2节)
第七章循环与运动(第3、4节)
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第三篇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第九章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十章肥胖与体重控制
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第1、2节)
第十一章运动与免疫(第3、4、5节)
第十二章肌肉力量
第十三章有氧运动能力
第十四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体育心理学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运动中的心理现象,如动机、情绪、认知等。
- 学生能够分析体育活动中的心理需求,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 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运动中的心理现象识别和分析。
2. 难点:- 运动中的心理现象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 学生在实际运动中的心理调节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案例分析材料、角色扮演道具等。
- 教学场地、运动器材等。
2. 学生准备:- 怀有对体育心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准备参与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体育心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表现?(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介绍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动机、情绪、认知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运动中的心理现象。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在体育活动中,如何运用动机理论来提高自己的表现?- 情绪对运动表现有何影响?如何调节情绪?- 认知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角色扮演(15分钟)1. 教师设置一个体育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心理现象。
2. 角色扮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 在这个场景中,你遇到了哪些心理问题?- 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五)实践练习(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
运动心理学教案
一、开始
1.体育委员带领班级学生在操场上集合整队,检查并汇报人数
2.上课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并检查学生的一度和鞋子。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
1. 慢跑:为了提高学生的顽强拚搏,不怕吃苦的精神。对学生还是高标准和严要求。
2. 徒手操:
(1)上肢运动
(2)肩绕环运动
(3)腹背运动
(4)体侧运动
用身体带动球拍挥旋,产生惯性离心力将球抛甩出去的一种技术。比较接近的运动方式有田径运动中的链球和铁饼。由于它的接抛球过程是划一个圆弧,是有一定时间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在划弧的不同阶段选择由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出球,真假虚实、声东击西,使对方难以判断,划弧所拥有的时间可以使动作不断随意创造,优美的弧线也使动作圆润流畅、潇洒、飘逸,使智慧和技巧以及美在运动比赛中唱上了主角,那种只用蛮力、狠拼猛打、不动脑筋的运动方式全无了用武之地。
2.对学生做徒手操一定要提出较高的要求,千万不能大意,防止学生受伤。
心理学分析:对新动作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通过示范练习、讲解和学生亲身的实践,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业
课下重点练习柔力球的这两节动作。做到游刃有余。
课后小结
《体育心理学》教案
姓名:郝金芳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
体育心理学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授课题目
柔力球运动
授课形式
实践课
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1.了解柔力球的运动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柔力球第一套动作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动作
3.培养学生对柔力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重点、难点
掌握容
第一节 左右摆动;第二节 正面绕环;第三节 左右转体;第四节 左右小抛;
高等教育教案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教案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教案:体育心理学导语: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介绍高等教育中的体育心理学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巧。
一、引言1.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作用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运动心理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素质和竞技成绩的影响的学科。
它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运动员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和专注力,增强竞技状态,达到更好的运动表现。
2. 为什么学习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和竞技水平提高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体育心理学,学生将会获得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为未来的运动教练及相关专业从事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二、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运动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回顾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包括从早期的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到现代运动心理学的发展,介绍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其对体育心理学的贡献。
2.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构成介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动机、注意力、情绪、信念和自信心等,并探讨这些心理素质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3. 运动心理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详细介绍运动心理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包括自我调节、正确认知、目标设定、意象训练、团队合作等,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运动心理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三、体育心理学的应用技巧1. 专注力训练介绍专注力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注意力集中、外界干扰的处理以及自我发掘等,帮助学生能够提高运动员的专注力水平。
2. 自信心培养介绍自信心培养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积极心态的塑造、临场表现的调整以及成功经验的积累等,帮助学生运用合适的技巧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3. 压力管理介绍压力管理的策略和技巧,包括情绪调节、放松训练、应急应变和适度竞争等,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帮助运动员应对高强度的竞技压力。
体育理论课教案
体育理论课教案教案标题:体育理论课——运动心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运动心理学中的几个关键课题;3. 培养学生在运动中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运动中的注意力控制;3. 运动中的情绪管理;4. 运动中的动机和意志力;5. 运动中的预期和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提问:“你们在做运动时,有没有遇到过心理上的困扰?比如,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波动、动力不足等等。
”让学生们思考并分享他们的经历。
2. 学习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5分钟)教师给学生们讲解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包括注意力、情绪、动机、意志力、预期和自信心等。
3. 运动中的注意力控制(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介绍运动中的注意力控制的重要性,并讲解注意力的类型(外向注意力和内向注意力)。
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实践活动,如集中注意力练习和外界干扰测试。
4. 运动中的情绪管理(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解释情绪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并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
教师让学生们进行情绪管理实践活动,如放松训练和情感调节训练。
5. 运动中的动机和意志力(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介绍运动中的动机和意志力的重要性,并讲解如何提高动机和意志力。
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动机和意志力实践活动,如目标设定和自我激励训练。
6. 运动中的预期和自信心(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解释运动中的预期和自信心的作用,并讲解如何建立积极的预期和自信心。
教师让学生们进行预期和自信心实践活动,如积极形象训练和自我肯定训练。
7. 总结与延伸(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们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运动训练中。
同时,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专门的运动心理学书籍和课程,供学生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践活动表现: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体育心理学教案
体育心理学教案教案标题:体育心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运动员在比赛中面对的心理压力和应对策略3. 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素质4. 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学内容:1. 体育心理学概述2.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3. 比赛中的心理压力和调节策略4. 心理技巧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体育明星的成功故事或者体育心理学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比赛中的心理压力和调节策略等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运动员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运动员在比赛中面对的心理压力以及他们采取的心理调节策略。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体育运动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他们认为的解决方法。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比赛中的心理压力情境,并讨论应对策略。
6. 情景演练:安排一些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尝试运用学到的心理调节技巧。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体育心理学知识,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体育训练和比赛中应用。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习成果:通过小组讨论和情景演练,评估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习反思:听取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了解他们对体育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体育训练和比赛中尝试运用学到的心理调节技巧,并及时反馈效果。
2. 组织学生参与体育心理学的相关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体育课运动心理教案
体育课运动心理教案体育课运动心理教案导言: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运动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学科。
在体育教育中,运动心理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提高运动技能。
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了解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性3.了解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4.学会一些缓解运动中心理问题的方法二、教学内容1.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参与体育和健身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学科。
它研究人们在运动中的动机、情绪、思维、交往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问题。
2.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性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体育锻炼中运动员的训练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帮助运动员增强自信心,减少焦虑,提高专注力,增强意志力,最终达到更好的运动表现。
3.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在运动中,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压力等负面情绪。
此外,运动中也可能出现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运动表现。
4.缓解运动中心理问题的方法缓解运动中心理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采取深呼吸、积极想象、运用正面语言、学会放松身心等。
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
三、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运动心理学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了解如何缓解这些问题。
3.互动讨论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运动中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缓解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情况。
四、教学评估1.学生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策划一份针对自己的运动心理问题的缓解计划,并提交教师审核。
2.教师评估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并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建议。
结尾:在体育教育中,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提高技能、克服心理问题,最终达到更好的运动表现。
期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到广大教师,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中个体和群体心理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体育活动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1. 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体育活动中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现象,探讨运动行为规律的学科。
2. 运动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
3. 运动情绪: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4. 运动认知:个体对体育活动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特点。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运动动机测试目的:了解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方法:采用自陈式运动动机问卷,对学生的运动动机进行测量。
步骤:1. 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和问卷填写要求。
2. 分发问卷,让学生匿名填写。
3. 收集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2. 实验二:运动情绪体验目的:探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体验。
方法:采用情绪形容词量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填写。
步骤:1. 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和填写要求。
2.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填写情绪形容词量表。
3. 收集数据,进行情绪分析。
3. 实验三:运动认知测试目的:了解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认知特点。
方法:采用运动认知任务,让学生完成特定运动任务。
步骤:1. 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和任务要求。
2. 分组进行运动认知任务。
3. 收集数据,进行认知分析。
四、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学生参与实验。
2. 实验过程中,尊重学生隐私,确保问卷和数据的安全。
1. 报告结构: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方法、结果和讨论。
2. 结果部分:采用图表形式展示实验数据,清晰地呈现实验结果。
3. 讨论部分:分析实验结果,探讨体育心理学在实际体育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4. 报告格式:word或pdf格式,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适,便于阅读。
六、实验四:群体动力分析目的:理解体育活动中群体心理现象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实验设计,观察和记录群体内部互动。
运动心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运动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意义;(2)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心理动力、心理适应、心理训练等;(3)了解运动心理学在体育训练、比赛和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运动心理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运动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意义;(2)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3)运动心理学在体育训练、比赛和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2. 难点:(1)运用运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和团队协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体育比赛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2)提问:运动员在比赛中会面临哪些心理压力?如何应对?2. 讲授新课(1)介绍运动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意义;(2)讲解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心理动力、心理适应、心理训练等;(3)分析运动心理学在体育训练、比赛和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2)讨论如何运用运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2)角色扮演:模拟比赛场景,体验心理压力,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心理调适。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表现。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运动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心理调适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反思总结:观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反思。
体育心理学教案
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自学,录相示教教学目的:本章对现代心理学及其研究和发展进行一个整体性的介绍,为随后各章建立一个总体框架,并为随后各章中所共同涉及到的一般性专业知识和术语预先做出交待;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1、说出心理学的界定及其具体研究对象。
2、解释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3、记住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
4、列举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用自己的话说说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6、简要说说心理学的四种主要研究方法。
7、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基本术语:被试、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组、控制组。
教学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所包含的范畴;2、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3、实验法。
教学难点:1、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观点;2、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基本术语。
第一次(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重点:1、什么是心理学2、个体心理现象3、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讨论问题设计:1、你理解的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2、心理学有哪些作用?第二次(2课时)教学内容:第二节心理学的源流(1课时左右)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1课时左右)教学方法:讲授,自学教学重点:1、各心理学流派的基本观点2、实验法的特点自学内容设计:1、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2、查阅其他书籍了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3、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及学习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次(2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录相《爱德华大夫》教学方法:录相示教教学目的:通过观看教学片《爱德华大夫》,掌握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了解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等,引起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第二章行为动力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自学教学目的:本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行为的动力产生、运行的基本规律。
因此,本章对个体行为动力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运动的心理调节方法和运动与情绪的关系教案
运动的心理调节方法和运动与情绪的关系教案I. 简介运动是一种有益于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活动。
除了提高健康水平,运动还可以对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个教案中,将会介绍一些运动的心理调节方法以及运动与情绪的关系。
II. 运动的心理调节方法1.正确的呼吸技巧在运动时,呼吸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到呼吸可以帮助调节情绪和放松身体。
深呼吸可以减轻通常伴随着焦虑和紧张的心率加快的感觉。
2.坚定的身体语言坚定的身体语言是指维持姿势和肌肉的力量。
这种积极的体态可以有助于提高情绪和增强自信心。
例如,直立站位和挺胸抬头的动作可以使你产生积极的感受。
3.清空头脑将精力集中在当前的运动上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你集中注意力,你将会忘记一些紧张和困扰的问题。
这将有助于减轻你的压力和焦虑。
4.与众不同加入一个团队或社区运动组可以让你感到被认同和接受。
这将有助于增强自尊和情感支持,因为你与其他人分享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III. 运动与情绪的关系1.运动可以减轻焦虑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问题。
长期的焦虑可能会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抑郁、心脏疾病和慢性疼痛。
不过,运动可以帮助你减轻你的焦虑和增加情感上的支持。
研究表明,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运动可以减轻各种程度上的焦虑。
2.运动有助于缓解抑郁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问题。
运动可以刺激大脑中的幸福激素,例如多巴胺和内啡肽,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根据研究组的发现,进行至少30分钟的运动可以帮助抑郁患者减轻症状和改善心理健康。
3.运动可以增强自尊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当你完成一个运动目标时,你的自信心会提高。
运动可以让人感受到自尊和成就感。
运动好像可以调整你的情绪,令你更加积极。
4.运动有助于增加社交支持很多人喜欢参加群体运动,例如一只足球队或定期去健身房。
这些活动可以增加社交支持,因为你与其他人分享了共同点,例如运动和体健。
社交支持可以提高你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
IV. 结论运动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它可以对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运动心理学领域的教学案例
运动心理学领域的教学案例运动心理学领域的教学案例一、引言运动心理学是指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关注个体在参与运动和体育活动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并尝试通过心理干预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
本文将以某高校开设的运动心理学课程为例,介绍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对于该领域知识的掌握。
二、案例背景某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运动心理学》的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运动心理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应用技能等方面。
该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每周都会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引发讨论,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三、案例设计以下是该课程中使用过的一个案例:假设你是一名足球队员,在比赛中你们正在进行点球大战。
你已经踢了两个点球,但都被对方守门员扑出了。
现在轮到你再次踢点球,你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
请问你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四、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 为什么会出现焦虑和紧张的情况?2. 如何应对这种情况?3. 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 焦虑和紧张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它们可能源于运动员对于比赛结果的过度关注,或者因为他们感到自己的表现不够好而产生的自我怀疑。
2. 应对焦虑和紧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通过深呼吸和肌肉放松来缓解身体上的压力;通过正向思考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者通过专注于目标任务来转移注意力。
3. 运动员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
在平时训练中可以模拟比赛场景,并尝试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冷静;另外,在比赛前也可以采取一些心理准备措施,例如通过预演比赛场景来降低紧张感。
五、案例讨论在讲解完这个案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问题和讨论点:1. 你认为自己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焦虑和紧张吗?为什么?2. 你觉得哪种应对方法最适合你?3. 运动员如何平衡关注比赛结果和专注于任务执行之间的关系?4. 你认为运动员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提高他们的竞技表现?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心理学领域中的概念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备课本(20 17 ~20 18 学年第一学期)
院部体育学院
教研室社会体育教研室
课程名称运动心理学
授课班级16级社会体育
授课教师王炎超
职称助教
20 17 年9 月 2 日
注意事项和要求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训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教案按每堂课(2-3节)为一单元设计编写。
一、教师备课本编写注意事项:
1、教师备课本组成部分:封面、课程概况、教学进度表、课程教案。
2、课程概况:课程概况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码、课程模块、考试方式、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教学目的要求、能力培养及教学重难点等。
以上课程信息内容必须同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保持一致。
3、教学进度表: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具体计划表,教师在编写教学进度表时应明确规定周次、时间、授课主题、学时分配等信息。
4、课程教案:是教师备课本的主体部分,其基本要素包括授课题目、相应章节、授课时间、课时、教学方式、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仪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备注、课后小结。
5、理论课和实践课统一用此备课本。
无论是手写还是打印稿,统一用此备课本模板,打印稿除课程概况外,其余统一双面打印。
二、课程教案编写注意事项:
1、授课主题:是所讲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为便于开展模块化教学,其内容名称可以异于章节名称。
2、教学重点、难点:指该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实践教学还包括实践操作训练的主要指导要点;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指导方法等。
3、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归纳法、演示法、启发法、实验法等。
4、教具仪器:指课堂教学中用到的所有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包括备课本、教材、模型、图表、直尺、电脑、多媒体课件等,实践教学包括所用到的实践仪器设备。
5、教学设计:又称教学安排(流程),是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安排,可供参考(但不限于)教学设计选项有:考勤点名、作业反馈、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课内容、课后小结、知识拓展、延伸阅读、布置作业等,具体可视实际教学内容安排以上某些选项组成该堂课的教学设计,实践课的教学设计还可补充实践步骤或实践流程。
不同专业,其课堂教学设计也可有不同特色。
6、教学过程:是对教学设计各项内容的具体化,教学设计的各项内容要在教学过程中依次写出。
7、教学备注:用于批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教学方法或启发学生思维的实际案例,或实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等。
8、教学后记:是教师完成本堂课教学任务后对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教学后记必须手写。
课程概况
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表
课次:第 1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 2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 3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 4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 5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 6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7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8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9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10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11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12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13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14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15 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16讲课程教案
课次:第17 讲课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