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公开课教案-部编版八下语文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 第24课《卖炭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卖炭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感受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和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品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陶冶情操,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主题,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 品味诗歌语言,体会白居易平实、简洁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卖炭翁的形象,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描绘形象表现社会矛盾。

2. 深入探究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如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使学生充分熟悉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2. 讨论法: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题。

3. 讲解法:对于诗歌主题、背景等重难点知识,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情境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诗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白居易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卖炭翁》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诵读1. 教师范读: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卖炭翁》,强调字音准确,节奏感鲜明。

2. 学生自读:学生模仿教师,自由朗读,进一步熟悉诗歌内容。

3. 集体朗读:全体学生齐声朗读,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

三、解读1. 讲解卖炭翁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描绘,理解卖炭翁的形象特点,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 赏析诗歌语言:教师指导学生品味白居易平实、简洁的语言风格,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探究诗歌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卖炭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理解诗人对贫苦人民的关注和同情,以及他对社会不公的揭露和批判。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卖炭翁的艰辛生活。

这首诗通过卖炭翁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中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于唐代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社会背景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内容,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中的形象和情感。

3.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文的理解:诗中的形象和情感的表达,以及诗人的创作意图。

2.社会背景的联系:联系唐代的社会背景,理解诗的社会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诗文的内容、形象、情感进行讲解,对社会背景进行介绍。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3.鉴赏法: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文、注释、背景介绍等。

2.准备相关的讨论材料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唐代的社会背景,引出《卖炭翁》这首诗。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诗文,让学生自读,然后对诗文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难词难句,解析诗的意象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教师指导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6.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文的朗读和背诵,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炭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劳动人民的疾苦,了解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社会根源。

3.感受诗人“为事”作诗歌的伟大情怀。

二、教学重点体会卖炭翁的疾苦。

三、教学难点了解宫市对卖炭翁的精神上的摧残。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读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

大家说说看,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预设]:读。

对,就是读。

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却是最实用的方法。

那我们今天就一边读一边学习这首诗。

首先,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学生个别读。

(二)读·卖炭翁之貌过渡语: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这一次,我们默读,大家可以看看书下的注释和139页的插图,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看到的卖炭翁是什么颜色的。

PPT显示:找出诗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的诗句,说说你看到的卖炭翁是什么颜色的。

[预设]:①“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烟火色”是焦黄色,“黑”是炭黑,这两种颜色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脏和累。

“苍苍”是苍白色,表现出卖炭翁年龄之大。

年龄大的人一般动作慢,力量小,而年纪如此大的卖炭翁还在烧炭、卖炭,是多么的艰辛!“烟火色”“苍苍”“黑”这三种颜色是卖炭翁生命的颜色,尽显辛苦。

卖炭翁的劳动是艰辛的,满面的尘灰,灰白的两鬓,乌黑的十指,绝非一朝一夕所致,这是成年累月砍柴烧炭、在黑炭里滚打为卖炭翁烙上的颜色。

(学生通过朗读,传递出内心的情感)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按照常情,人们生炭大多是在岁暮隆冬,希望天气能够暖和一些。

然而,衣服单薄到难以御寒的卖炭翁反而“愿”天寒,难道他不怕冷吗?不,他是有苦难言!因为天气暖和木炭价格就会下跌,甚至卖不出去,日子会很难过。

所以,他宁愿忍受着加倍的寒冷而渴望天寒把炭卖出去。

他的十指承载的不仅是炭,更是生命的希望!这一句极写卖炭翁心理的矛盾,心情是灰色的!(学生通过朗读,传递出内心的情感)凡此种种,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卖炭翁的处境就是“苦”,他苦于天气的寒冷,苦于劳动的艰辛,苦于生活的压力!那么,卖炭翁这卑微的愿望实现了吗?[预设]:实现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
2.教学难点
(1)对古代社会背景的理解,尤其是对唐代宫市制度的认识。
难点解析:通过课文注释、课外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唐代宫市制度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对古诗表现手法的把握,尤其是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解析: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举例说明,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学会运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夸张这两个重点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诗句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表达手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辛勤努力却得不到应有回报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卖炭翁》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卖炭翁》是一首描绘社会现实的诗歌,它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展现了卖炭翁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的不公。
(2)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拟人等,体会其艺术效果。
举例:分析“一车炭,千余斤”与“宫使驱将惜不得”之间的对比,以及“黄衣使者白衫儿”中的拟人手法。
(3)掌握词语和句式,如“心忧炭贱愿天寒”、“手把文书口称敕”等,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举例:解释“心忧炭贱愿天寒”中的“心忧”和“愿”,以及“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手把”和“口称”。

《卖炭翁》教学设计(5篇)[修改版]

《卖炭翁》教学设计(5篇)[修改版]

第一篇:《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课题为《唐诗二首》,选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两首诗,这一节课着重学习《卖炭翁》。

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其主题为“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因此,本课学习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这首诗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有限的一首古体诗——新乐府诗,又是一首叙事诗,在写作中,运用了比较多的人物描写,并且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去读去比较,从而初步了解新乐府诗的特点。

还要让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去思考、去交流、去动笔改写,在这一过程中更深入地研究文本,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

【学情分析】部编教材加大了古诗文学习的量,因此,即将结束初二学习的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

白居易的诗素来以“浅直”著称,对于初中生而言,字面难度并不大,学生借助工具书,均能自己读懂内容。

但也应当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诗歌学习单纯理解为就是要背,忽略了对作品的深入地思考、分析与品味,更不会将诗歌学习与自己的写作联系在一起,这种理解是有偏误的,背诵只是诗歌学习的一部分,这些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传诵千古的优秀诗作,其学习价值远不止于诵读。

因此,要以诵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这首诗。

【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教学目标】1.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2.了解新乐府诗的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初中八年级下册《卖炭翁》公开课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卖炭翁》公开课教案

中初中语文《卖炭翁》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品味描写外貌、动作和刻画心理的诗句。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1.品味描写外貌、动作和刻画心理的诗句。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

2.导入新课:乐府诗主张诗歌应“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二、检查预习,字词积累,听读课文薪(xīn)鬓(bìn)碾(niǎn)翩(piān)叱(chì)骑(jì)系(jì)三、梳通文意,教读课文1.重点字词意思。

2.出示“课文翻译”。

四、解题,介绍背景1.乐府诗、叙事诗、讽喻诗。

2.介绍宫市。

3.结合背景读课文五、卖炭翁、宫使形象分析1.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卖炭翁相关的句子。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卖炭翁形象: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2.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宫使相关的句子。

外貌描写: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写出宫使等人趾高气扬、得意忘形动作描写: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写出宫使等人仗势欺人、蛮横冷酷宫使形象:趾高气扬、使势凌人、蛮横冷酷3.结合人物形象读课文六、探究表现手法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写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下次课上进行一些预热活动,如提前让学生准备相关资料,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扮演环节,虽然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热情,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并未充分投入到角色中,对卖炭翁的生活状态体会不深。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在角色扮演前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从而更好地体验角色。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扮演卖炭翁,体验其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心得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卖炭翁》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解读和诗人情感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和情感共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卖炭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的卖炭翁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者有何相似之处?”
-文化差异: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唐代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这是理解诗歌背景的难点。教师需要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认知。
-创作技巧: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需要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这些技巧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举例:在讲解“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句时,教师可以强调“南山”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它还象征着卖炭翁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诗人对此的深刻描绘。

《卖炭翁》公开课说课稿

《卖炭翁》公开课说课稿

《卖炭翁》公开课说课稿《<卖炭翁>公开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卖炭翁》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诗。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卖炭翁》这首诗通过对卖炭翁艰辛劳作、悲惨遭遇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却又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和诗人的复杂情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疾苦,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

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卖炭翁的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宫市”的黑暗本质,体会诗歌的社会意义。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卖炭翁》教学设计1辗.(ni ǎn )车辙.(zh é) 两骑.(j ì)敕.(ch ī)叱.(ch ì) 系.(j ì) 晓驾炭车辗.冰辙(“辗”同“碾”,轧) 系向牛头充炭直.(“直”同“值”,价格)【初读感知】1.请学生朗读全诗,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疑问后共同解决。

2【品读鉴赏】1.这首诗给我们讲述了什么内容?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之情。

【写作技巧】1.巧设诗眼,总领全诗。

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

这是全诗的诗眼。

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

2.陪衬和反衬,相得益彰。

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

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

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

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用一系列动词描述一个事件(如削苹果、打球、收拾课桌等)的过程。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的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了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个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投中了篮球筐。

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在本次教学中,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他们能够在讨论、分享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一现象,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古人的社会生活及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对课文《卖炭翁》的学习,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精髓。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文本,形成独立见解。
-举例:分析课文中“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等句子,理解卖炭翁勤劳、艰辛的生活状态。
(2)重点词汇、成语的学习与掌握: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并能正确运用。
-举例:学习“炽热”、“勤劳”等词汇,并能运用到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3)特殊句式的掌握:使学生学会识别并运用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对偶、排比等。
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第24课《卖炭翁》教案,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课文《卖炭翁》的阅读与理解;分析卖炭翁的形象特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成语及句式;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卖炭翁》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古代诗词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成语的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比、举例等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八年级下册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第24课《卖炭翁》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
-诗句意境体会: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背后的意境,如“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如何从字面上理解并体会其中的艰辛和无奈。
-社会现实反映:分析诗歌如何通过对卖炭翁的描绘,揭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理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歌鉴赏能力培养: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指导他们如何运用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劳动者的权益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歌朗读:为了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的节奏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卖炭翁》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卖炭翁辛勤劳作与不幸遭遇的诗歌。它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对卖炭翁的具体描绘。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人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和对劳动的尊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伐薪烧炭”与“宫使驱将惜不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社会的类似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劳动者面临的困境。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读、讨论等形式,锻炼口语交际和思维逻辑。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中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感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卖炭翁》的韵律美和意境,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词语与诗句解析: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伐薪”、“烧炭”、“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等,理解其深层含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教案、教学设计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白居易的PPT,内容包括:生平简介、代表作品、创作风格、历史评价等,每组不少于10页。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创作一首关于劳动人民的诗歌,要求体现对劳动人民的尊重与关爱,不少于10行。
4.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阅读《卖炭翁》,讨论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家长签字确认,并写下对孩子的寄语。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2.掌握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讲述诗人白居易与卖炭翁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写作实践: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创作,提高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体验:通过学习《卖炭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同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态度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到诗歌是表达情感、传递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3.价值观塑造:通过分析诗歌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诗歌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诗歌,传承文化。”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本节课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卖炭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理解卖炭翁的艰辛生活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卖炭翁的生活,感受诗中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感受。
-在讲解古文句式时,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中的省略句式,解释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在挖掘课文主题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文言文阅读技巧,如关注特殊词句、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等,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卖炭翁》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常见文言文词语、句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
3.增强学生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从不同角度审视、解读文学作品,发表独立见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卖炭翁》,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2.词语解释: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难词,如“炭”、“寒”、“瘦”等。
3.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翻译,理解句子含义,提高古文翻译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八下语文《卖炭翁》公开课教案-微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八下语文《卖炭翁》公开课教案-微课教学设计
目标导学二:理清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地点——市南门外。
人物——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事件——记叙了卖炭翁烧炭运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板书:烧炭—运炭—抢炭)
目标导学三:感受对比,体会作者情感
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人物——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事件——记叙了卖炭翁烧炭运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描写手法:本诗中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明确:外貌描写。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夺去了,宦官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实为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4.培养学生情感态度,通过感悟诗人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培养关爱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卖炭翁》全诗的阅读理解,尤其是对诗句内涵的把握,如“伐薪烧炭南山中”描绘的劳作场景,“卖炭得钱何所营”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炭热冰消”的比喻,以及整个诗歌的结构对偶。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卖炭翁》的基本内容、诗句理解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劳动者形象和诗歌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尊重劳动者。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时,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同学能迅速把握诗中的意境,体会到劳动者的辛勤;而有的同学则对诗歌的深层含义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诗歌分析练习、角色扮演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二首-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首诗歌背后的深意。
-主题思想:深入探讨诗歌表达的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社会不公的批评。
-诗人背景: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人为何创作此诗。

2024年《卖炭翁》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八下.

2024年《卖炭翁》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八下.

2024年《卖炭翁》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八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卖炭翁》。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诗句解析,诗歌背景分析,诗人情感把握,以及创作技巧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卖炭翁》,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唐代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与理解,诗句解析,诗人情感分析。

难点:创作技巧的探讨,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卖炭翁的生活场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诗人描绘生活的思考。

2. 朗读课文: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味,理解诗意。

3. 诗句解析:讲解诗句中的重点词汇,如“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等,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

4. 背景分析:介绍诗人白居易和唐代社会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5. 情感把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关注,探讨作者如何表达情感。

6. 创作技巧讲解:分析诗歌的韵律、对仗等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其他古诗,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卖炭翁》2. 诗人:白居易3. 重点词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炉火纯青等。

4. 修辞手法:对比、夸张、象征等。

5. 诗歌背景:唐代社会现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卖炭翁》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例如,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运用了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卖炭翁的艰辛生活。

2.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诗人白居易关注民生疾苦的认识。

答案:诗人白居易通过《卖炭翁》这首诗,表现了他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学习古诗的相关方法,读通诗文,感知《卖炭翁》的基本内容。

2.细读诗中对卖炭老人及宫使形象的刻画,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3.理解诗人所提出的“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一创作主张,初步认识新乐府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走进诗人白居易的内心,体会他的人生感悟,从中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教学重点:细读诗中对卖炭老人及宫使形象的刻画,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作品,理解诗人所提出的“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一创作主张,初步认识新乐府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对话入课题1.由“唐朝”一词展开联想,师生对话交流。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自读正音明节奏1.自己出声读诗。

要求:字音正,节奏对,诗句通。

2.指名朗读,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3.再读,试着用一个字或词来形容诗中人物带给你的感受。

三、细读字句知人物1.细读诗句,体会人物特点,指导朗读。

在诗中选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试着读给大家听。

2.活动:口语交际“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想一想,两鬓苍苍的老人,是如何一路奔波,历尽千辛万苦,赶着炭车来到京城的?在这句诗的背后,你仿佛看到了一些怎样的景象?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观看微课,了解白居易用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创作意图。

4.师生配乐再读诗作。

四、资料助读明背景出示教材中的课后补白《新乐府序》,学生谈谈从中读出了唐代新乐府诗作的哪些特点?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

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

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1.凡:总共。

2.意:主要内容。

3.语言形式。

卖炭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卖炭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卖炭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商贾的生活及其细节;2.熟练掌握相关词汇及语句表达;3.理解文本中的感情和思想,并学习写作技巧;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5.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而获得启示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词语、语句;2.能够理解文中的感情、思想,推测角色的心理;3.分析文中角色的形象、行为和语言,认识角色性格、心理特点;4.写作小技巧及写作要素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忆自己近期的见闻或感悟,或者点一首适合场合的诗歌或古文。

2.以这个引子跟学生探讨文学对生活的启示和反作用力。

2.讲解文本(30分钟)1.阅读《卖炭翁》。

2.逐句分析文本,学习新词及语句结构,理解文本含义,推测角色心理。

3.通过家长、社区老人等资源了解古代商贾的生活细节,学习古人的道德与处事哲学。

3.阐释意义(20分钟)1.分析文中人物形象,认识角色性格、心理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感情与思想,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和手法。

3.让学生就文中的经典语汇,如“积微成著”等,写一篇简短小作文。

4.练习运用(25分钟)1.学生根据文中的启示,写一篇题目为“我的家庭故事”的作文。

2.学生将作文朗读出来,让同学评价其完成度和触动性。

5.课堂小结(5分钟)1.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简单概括今天所掌握的知识点。

2.再次强调文学对于生活的启示和反作用力,激发学生思考。

四、作业1.课后阅读《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描写,理解她的哀思。

2.仿写《卖炭翁》情节,写一个自己所遇到的经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卖炭翁》这篇古文的讲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又提高了一个档次,不仅理解了这篇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情境的富有性,还感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和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生活情趣。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关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卖炭翁》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卖炭翁》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卖炭翁》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本文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位叫做卖炭翁的老人,因为他的智慧、勤劳和节俭,最终成功地把一件小小的买卖变成财富。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要点,学会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勤劳和节俭的美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
1. 能够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要点;
2. 能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3. 能够体会到勤劳和节俭的美德。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文章;
3. 能够体会到勤劳和节俭的美德。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教学活动的素材;
3. 教学反思记录表;
4. 学生作业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
热身活动
1. 老师播放一段关于勤劳节俭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让学生讨论勤劳和节俭的重要性,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3. 老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炭翁》前置学习单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领会人物形象,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悟作者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助读资料:
1、走近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的主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现存诗3000多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

2、简介写作背景,了解“宫市”: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

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

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自主学习
一、初读古诗,积累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辗.冰辙.( )( )翩翩两骑.( )口称敕.( )叱.牛( )宫使驱将.( )系.( ) 2、解释词语:
薪:辗:骑:敕:叱:直:
二、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疏通诗意,不理解的做好记号。

2.简要概括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合作探究
本诗塑造了一位“可怜”的卖炭翁形象,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小组合作,试从各个角度分析归纳)
运用活学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⑴刈(yì):割。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

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拿着。

遗,遗失
⑾悬:挎着。

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

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

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

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⒂我:指作者自己。

⒃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

曾:一直、从来。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⒄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

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

⒅岁晏(yàn):年底。

晏,晚。

⒆念此:想到这些。

⒇尽日:整天,终日。

试分析《卖炭翁》与《观刈麦》的异同点(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

《卖炭翁》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领会人物形象,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悟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对宫市制度的批判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悬疑“启读”
1. 诗句导入
2.简介作者
二、自主释疑“导读”
1.自读:读课文,读注释
2.译读,互讲课文,简述诗意
3.指名读,师指导
三、品析形象“细读”
本诗塑造了一位“可怜”的卖炭翁形象,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小组合作,试从各个角度分析归纳)
1.抓住“诗眼”(可怜)感悟形象
①抓“苦”:烧炭苦,卖炭苦,炭被抢更苦。

②抓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外貌,心理,动作
③抓对比描写: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

形成如下板书:
卖炭翁:烧炭——运炭——失炭(被抢)(肖像、心理、动作)可怜
对比
使者:抢炭(肖像、动作)盛气凌人蛮横无理巧取豪夺
四、深化情感“美读”
五、课外延伸“比读”
读课外古诗白居易的《观刈麦》,试分析《卖炭翁》与《观刈麦》的异同点(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

六、课堂小结“背读”
1.背诵全文
2.作业布置:展开合理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生动的记叙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