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合集下载

茶文化与茶艺

茶文化与茶艺

茶文化第一章茶文化概述第一节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

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

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功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功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

清代功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

功夫茶讲究品饮功夫。

第二节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第三节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茶文学:通过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茶文化的文学形式。

茶文化基础知识课件资料

茶文化基础知识课件资料

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茶史与茶文化我国茶的分类与现代名茶、名茶掌故第一部分茶叶基本概况一、茶叶的历史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最先掌握制茶技术的国家。

“茶”字的音、形、义是中国最早确立的。

茶叶有中国输往世界各地,1610年中国茶叶作为商品输往欧洲的荷兰和葡萄牙,1638年输往英国,1664年输往俄国,1674年输往美国纽约,因此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均源于中国“茶”字的音,如英语“tea”,德语“tee”等,都是由闽南语茶字(tè)音译过去的。

二、茶叶基本成份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叶基本成份之功能:儿茶素类: (茶多酚)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

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

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1、钾:促进血钠排除。

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2、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3、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

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维生素:1、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可转换为维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饮咽才可补充。

2、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

其他机能成份:1、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2、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中国茶道入门培训教程

中国茶道入门培训教程

中国茶道入门培训教程茶道,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作为一种传统的礼仪艺术形式,茶道不仅以茶叶的制作和品尝为主要内容,更注重身心的平和与内心的宁静。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中国茶道的入门培训教程,帮助您初步了解茶道文化和茶道体验。

第一章:中国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向您介绍茶道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包括茶叶的发现、茶道的形成和影响等内容。

第二章:茶叶知识与种类介绍了解茶叶的种类和品质是学习茶道的基础。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不同种类的茶叶,如绿茶、红茶、黄茶、白茶和黑茶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品鉴方法。

第三章:茶道的基本知识与礼仪茶道注重仪式感和礼仪规范,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茶道中常见的礼仪行为和基本知识,如泡茶的步骤、茶具的使用方法以及茶道席位的意义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知识,您可以在茶道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含义。

第四章:茶道的艺术表现形式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茶道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茶道艺术的分类、具体的表演形式和艺术技巧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您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茶道的艺术魅力。

第五章:茶道的美容养生功能除了艺术性和礼仪性,茶道还具有美容养生的功能。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为您介绍茶叶的保健与美容功能,以及茶道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第六章:茶道的实践与体验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为您提供茶道实践与体验的机会。

通过参加茶道培训班、茶道展览或参观茶道名家的工作室,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茶道的实际操作和体验茶道文化的魅力。

结语: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代表着中国千年文明的积淀,更是一种平和与内心宁静的体验。

通过本文的介绍与学习,相信您对中国茶道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且对茶道的魅力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如果您有机会,不妨亲身参与茶道的实践与体验,让自己沉浸在这美妙的艺术世界中。

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艺,是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却并非易事。

泡好一壶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如识茶、选茶、泡茶、品茶、茶叶经营、茶文化、茶艺美学等。

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

泡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

泡茶时涉及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好茶的关键。

第一节泡茶要素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页码:茶艺基本知识茶艺基本知识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1.茶的品质: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

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

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

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

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云南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

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广东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至2/3 。

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

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

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茶艺与茶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码:2.课程名称:茶艺与茶文化3.适用专业:旅游管理4.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应包括课程性质、简要内容)茶艺与茶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茶文化是人类对茶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应用和创造等过程,而茶道则是茶文化重要的精神内涵,荼道与艺术的结合,成为茶文化体系中最具特征性的部分,成为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用人类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农学、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介绍了茶文化历史、荼与人的健康、茶道的形成与表现、茶的沏泡艺术、品饮艺术、人们的饮茶俗、饮茶趋势、茶与文学艺术的结缘、茶文化的发展等内容,突出茶道艺术内容,引导培养学生茶文化方面的知、说技能,茶叶的品、评、鉴赏技能。

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我国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也是因为品茶要达到吧情感、情绪、心境引向宁静、淡薄、深远,引向对人生、对世界、对宇宙的审美感悟。

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之所以喜欢在山水中品茶,就是因为更能体验到XXX的“真我”,禅的“瞬刻永恒”,在大自然与茶艺的融合中,忘怀得失,拜托厉害,从而获得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乐趣。

2.与相关课程衔接:在《旅游文化》后,第三学年开设3.学时、学分:总学时32,平均每周学时2节4.开课学期:第三学年上学期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训6.考核方式:考试7.教材:《茶艺》(XXX,作者XXX、XXX)8.教学参考材料:《茶艺师根蒂根基知识》(XXX)、《茶韵禅风》(农村读物出版社)。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茶文化基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要求学生了解茶的起源与历史,熟悉茶文化的概念及内涵,了解饮茶与健康的关系,掌握科学饮茶的方法。

教学重点:茶饮的历史教学难点:茶饮的历史授课时数:4节教学内容:一、茶的历史二、中国茶文化简介三、科学饮茶与健康第二章茶叶的选择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茶叶的基本类型,学会对茶叶的品质进行鉴别,并了解茶叶的保存方法。

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文化基础知识(一)茶的起源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茶与人的精神生活就密切相关,留下了大量的茶文化资料。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茶文化”已经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大学教材,专门论述茶文化的书也出版了很多种。

可以说是出现了“茶文化热”,主要是因为:一、茶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为茶是群众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茶对人体身心健康有极好的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丰富,饮茶文化已滲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种层次,人们对茶文化的热情会越来越高涨。

茶艺作为茶文化的核心和载体,非常值得在社会和家庭中大力推广应用,茶艺走进千家万户,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茶艺之道在于一个“和”字,它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弘扬茶文化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符合党的发展先进文化的方针和政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随着茶文化事业综合利用开发的进展,有愈来愈多的行业参与茶文化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茶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这里只是根据国家茶艺师职业考评标准规定需要掌握的内容,简要地介绍一下茶的起源、饮茶的发展过程、饮茶方法的演变,以及中外茶俗,最后再讲讲茶文化精神。

一、茶的起源茶文化的载体是茶叶,茶叶主要是用茶树上的幼芽、嫩叶加工制成的,也有用茶树上较粗老的叶子制成的。

所以要了解茶文化,首先要了解茶叶和茶树的基本知识。

茶树的定义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山茶科、山茶属。

”我们说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起源的中心,指的是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地区,至今有6000万--7000万年的历史了。

茶文化基础知识茶文化知识与养生

茶文化基础知识茶文化知识与养生

茶文化基础知识茶文化知识与养生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茶文化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茶文化基础知识1、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

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字的形、音、义也是由中国确定的。

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祖国是中国。

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

茶树最早为中国人所发现、最早为中国人所利用、最早为中国人所栽培。

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古代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3000年前已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云南地区有世界上年龄最长的野生古茶树。

茶的起源肯定还早得多。

茶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有关茶文化的文物十分丰富,诸如茶人、茶具、茶书、茶画、水泉以及有关茶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到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

2、为什么说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据文献记载,我国西南地区三千多年前已产茶。

晋常璩撰写《华阳国志》,是有关我国地区产茶的最早记载,认为“南安(今四川乐山)、武阳(今四川彭山)皆产名茶”。

“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考证:“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

可知最早有茶饮者,亦在我国西南地区。

当代“茶圣”吴觉农早在20年代就以科学的论证,证明了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驳斥了茶的原产地不在中国的错误说法。

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极宜于茶树的生长。

据近年来的科学调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在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

文献和实证都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在国内的传播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顶峰,也 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时期。茶的 引用从皇宫显贵,王公爵士直至 僧侣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 全国上下几乎所有人都饮茶。 茶的饮用越来越普遍,文人雅士 嗜茶众多,开始将茶与诗词歌赋 结合起来。
唐代元稹的《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石玉,罗织红砂。 铫无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未洗尽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在一些地方志中,野生茶树的记载更 加详细。如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 苍山……,产茶树高一丈”;《广西通志》 载“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 八尺。嫩叶如银针, 老叶尖长,如龙眼树 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 澜沧邦威古茶树 。
虽然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 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 产 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 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 都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 杨绛《喝茶》
西方人从中国引入了茶,却只 是引入了茶的形式,而非茶的深 厚文化。
茶的文化底蕴深深容在中华 文化的每个角落。
二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1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 东汉华佗《食经》中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 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到三国魏代《广雅》 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
诗仙李白是一个评茶行家。相传, 他常独坐安徽敬亭山饮茶作诗,曾经 写下这样一首诗:“茗生此中石,玉 泉流不歇。根柯散芳津,采服涧肌骨。 从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 掌,似拍洪崖肩。”寥寥数语,把茶 叶的生长环境、药用功用、制作方法 描绘得淋漓尽致。
茶的传播
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宋代)
从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国气候由 暖转寒,致使中国南方南部的茶业, 较北部更加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 取代长江中下游茶 区,成为宋朝茶业 的重心。

第一章茶文化基础知识ppt课件

第一章茶文化基础知识ppt课件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四节 中国茶文化精神
❖ 茶文化,指茶事活动中形成的精神文化。 广义的茶文化指整个茶业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专指其“精神财富” 的部分,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 会现象。
思考: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
❖ 中国茶道融合了佛பைடு நூலகம்儒、道三家思想,而突 出了道家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 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 一。[日本茶道是严格程式化的、繁琐的]
❖ 中国茶道讲究从茶事活动中获得畅适和愉快 的感受,这种怡悦性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 “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 茶文化区别于一般饮食文化,除了满足人们 的生理需要外,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心理 需求。
❖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概括如下: 一、以茶雅心– 陶冶个人情操 二、以茶敬客– 协调人际关系 三、以茶行道– 净化社会风气
茶礼,指品茗中的礼仪文化。
❖先何为来为是看茶苏一一 礼东般个 ?坡人“一,苏次不东去太坡到客与一气茶个的”寺说的院:小,“故没坐事有!,报”了名冲解号小一,沙下主弥持说以: “茶!”通过几句交谈,觉得苏东坡学识谈吐非寻 常人等,便说:“请坐!”又对小沙弥说:“敬 茶!”当听说来人是大名鼎鼎的苏学士,遂躬身说: “请上坐!”、“看好茶!”后请求苏东坡题联。 苏东坡不好推辞,便随手按主持的话写了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好茶。”主持好不尴尬。
❖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是在特殊场所、特定时间举 行的艺术仪式,通过繁琐与制式 化的流程和手法完成,一场正式 的日本茶道持续大约四个小时。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一、起源和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之一、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相传中国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滋补作用。

茶的栽培和饮用逐渐在中国流传开来并得到推广。

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茶的历史记录很早就存在了。

其中最著名的是《茶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茶学专书,记载了茶的栽培、饮用和制作等知识。

茶馆的兴盛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茶馆是人们交流和休憩的场所,也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茶的分类和制作中国茶可以分为六大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每一类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品味风格。

制茶的过程包括采摘、烘青、杀青、揉捻、干燥和分类等环节。

不同类别的茶叶在处理过程和烘焙程度上有所差异,体现出不同的外观、口感和香气。

三、品茶的礼仪和器具品茶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茶的品质与口感是通过品茶的方式来体验和领悟的。

品茶的礼仪包括观色、闻香、品味和回味等步骤。

观色是通过观察茶叶的外观来判断茶叶的质量和烘焙程度;闻香则是通过闻茶叶的香气来感受茶叶的特点和品种;品味则是通过品尝茶叶的口感和滋味来评价茶的品质;回味则是在茶叶品尝后留存口中的余韵。

品茶所使用的器具包括茶具、盖碗、品茗杯、茶盘和茶巾等。

其中,茶具是煮茶和冲泡茶所必备的工具,盖碗是饮茶的主要容器,品茗杯则是用于品尝茶叶和欣赏茶汤的器具。

四、茶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茶被视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修养方式,被赋予了“清净”“和谐”“致静”等意义。

茶艺表演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师用独特的手法和动作来展示茶的制作和品味过程,借此传达出文化、礼仪和审美的信息。

茶文化还与诗词、绘画和哲学等多个领域相结合,众多文人墨客在茶馆和茶园中创作诗歌和绘画作品。

诗人陆游曾说:“诗入茶味即禅,禅入茶味即古。

”茶和文化的结合使得茶文化更加深厚和广泛。

茶园和茶山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许多茶园被列为世界遗产,并成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品茶。

茶及茶文化基础

茶及茶文化基础
情境一 茶及茶文化基础
• 工作任务一 茶之印象 • 工作任务二 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 工作任务三 饮茶与健康
工作任务一 茶之印象
• 一、 茶艺的含义
• 广义的茶艺指茶叶生产、 经营、 品饮全过程涉及的技术, 也有人将 其称为 “ 艺茶” 。 这 一界定, 其范畴几乎与 “ 茶学” 同等, 即研 究茶的科学和技术。 狭义的茶艺则指 “ 泡茶和 饮茶技艺及其相关的 艺术表现” 。 一般认为, 茶学是研究茶叶生产、 茶叶贸易、 茶的 功能与 利用以及茶的饮品、 消费的综合性学科, 而茶文化和茶艺是 茶学领域的一部分。
• 元朝时, 北方民族虽嗜茶, 但对宋人烦琐的茶艺不耐烦。 文人也无 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 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 磨炼 自己的意志。
• 二、 茶的发现与最初利用
• 对于茶叶的利用起源说法不一, 有的人认为茶叶始于药用, 也有 人 认 为 茶 叶 最 初 是 食 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茶叶最初是食用和药 用同时进行。 有人认为, 茶由祭品而菜食, 而药 用, 直至成为饮料。 还有人认为, 茶可能是作为口嚼食品, 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 同时也 逐渐为药料饮用, 归纳起来对茶的利用有如下几种说法:
工夫法茶艺又可分为绿茶工夫法茶艺、 红茶工夫法茶艺、 花茶工夫 法茶艺。 • 以人为主体, 可分为宫廷茶艺、 文士茶艺、 宗教茶艺、 民俗茶艺。 • 中国茶艺按照茶艺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四大类: 表 演 型 茶 艺、 潮 汕 茶 艺、 待 客 型 茶 艺、 营销型茶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工作任务一 茶之印象
即将其药用。 • ( 三) 饮用与食用阶段 • 随着人们对茶叶的效用及其色、 香、 味的不断认识和利用, 茶叶逐步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更是中上流社会生活中推崇的 物质与文化消费品。 • ( 四) 泡饮阶段 • 随着茶叶加工方式的改革, 我国成品茶已经由唐代的饼茶、 宋代的团 茶发展为明代的炒 青条形散茶, 因此人们饮茶时不再需要将茶叶碾成 细末, 只需把成品散茶放入茶盏或茶壶中 直接用沸水冲泡即可饮用。

茶文化及泾阳茯砖茶历史变迁

茶文化及泾阳茯砖茶历史变迁

茶文化及泾阳茯砖茶历史变迁第一章茶文化一、关于茶的起源1、茶起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

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2、茶起源于哪个时代至今无定论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但茶具体起源于哪个时期到现在依然是人们一直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

一般认为: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

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历史上较为广泛的茶起源时间说:【源于神农】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较为普遍的说法之一。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源于唐】唐代以前没有“茶”这个字,只有“荼(tu)”字的记载。

直到唐代作者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将“荼”字减一画才有了“茶”这个字。

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源于秦汉】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

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烹荼尽具”,“武阳买荼”,“荼”即今“茶”。

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第一部分茶叶的类别中国茶叶的类别1、绿茶类: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属于不发酵茶,最好当年新茶,芽茶,明前茶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如: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太平猴魁、碧螺春、竹叶青、峨眉雪芽、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功效:消炎去火,排毒养颜,解中暑2、红茶类:红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传统茶叶,后来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红茶制做的基本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以后形成的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红茶色素这种色素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是这样形成的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兼容性较强,喝红茶暖胃,易冬天喝如:祁门红茶、滇红、宁红、正山小种、红碎茶等工夫红茶: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宁红工夫、宣红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3、乌龙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与全发酵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外形色泽青褐,因此也称它为青茶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公,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经久耐泡,入口醇厚回甘有天然花香味乌龙茶是四季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乌龙茶一般分四个产地闽北乌龙: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闽南乌龙:铁观音、观音王、黄金桂等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台湾乌龙: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4、白茶类: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调,晒干或烘干等,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酵如:银针白毫、白牡丹等5、黄茶类:属微发酵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在制茶过程上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有的揉前堆积闷黄,有的揉后堆积闷黄如:君山银会、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6、黑茶类:黑茶属后酵茶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工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褐,故称黑茶如:云南普洱、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普洱茶:性情温和,降血脂,美容减肥等7、再加工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是基本茶类,以这些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苹取茶、果味茶、减肥茶、药用保健茶和茶饮料等第二部分中国十大名茶五大名泉一、十大名茶1、西湖龙井2、碧螺春3、铁观音4、信阳毛尖5、都匀毛尖6、大红袍7、六安瓜片8、祁门红茶9、黄山毛峰 10、君山银针二、五大名泉1、济南的趵突泉2、杭州的虎跑泉3、苏州的观音泉4、无锡的惠山泉5、镇江的中冷泉第三部分各种茶的冲泡及泡茶择水、选器要说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不容易泡茶是很有学问的,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或冲泡技术不当,冲泡出的茶汤及茶香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异非常的明显1、泡茶用水1)泡茶用水:要想泡好一杯茶,既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2)人们谈茶总忘不了论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这就说明泡茶择水非常重要3)泡茶选水:如泉水、蒸馏水、雪水、纯净水、深井水等4)在饮茶时,茶叶的各种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也都是通过用水泡茶来体现的如水质欠佳,茶叶中含的物质受到破坏,饮茶时闻不到香味,尝不到茶味,无法给人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5)冲泡技术:在饮茶时除了具有幽静清雅的品茶环境、优质的茶叶和高品质的茶具外,还应有高超的冲泡技术在冲泡茶叶时不但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还要掌握茶与水的用量,泡茶水温高低、泡茶时间长长短和泡茶次数的多少等必要知识2、绿茶冲泡要领、绿茶是由细嫩茶芽精制而成,一般都具有“色绿、香幽、味醇、形美”等四个特点,正确的冲泡方法是让这四大特点体现出来使人得到审美的享受1)掌握好器皿选择 2)水温调控 3)投茶方法4)冲泡技巧 5)选玻璃杯 6)80度—85度水温 7)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8)悬壶高冲,斜冲水使水流紧贴杯壁下来,带动茶叶旋转掌握好上述的环节,就一定会把茶性发挥到极至,冲泡出色正、香高、味醇的好茶来3、红茶冲泡要领红茶的特性是茶性温和,溢味醇厚,广效散溶,有极好的兼容性有两种饮法:清饮、调饮1)清饮就是什么都不加,保持红茶的真香和纯正滋味 2)调饮就是加柠檬、蜜糖、大枣、桂圆、奶酪、菊花、肉桂、枸杞等都能相互融合3)泡红茶一般选择白瓷壶或紫砂壶冲泡,水温是度水冲泡4、乌龙茶冲泡要领乌龙在茶叶的顶芽发育到八成舒展后才连同2—3片嫩叶一同采摘加工而成的,所以干茶的外形条索粗壮肥厚紧实,含各种营养成分较多,冲泡后香高持久,味浓鲜醇它的冲泡要领是:1)择器很讲究,要领略乌龙茶的真香和妙韵必须要有考究而配套的茶具2)器温和水温要双高才能使乌龙茶的内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3)冲泡用水要滚开但却不可“过老” 5、普洱茶的冲泡要领普洱茶原产云南省,其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记载普洱茶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解毒等多种功效我国港澳地区以及日本称其为“美容茶、减肥茶”普洱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呈乌润或红褐色,滋味醇厚回甘冲泡普洱要领有三点:1)冲泡普洱茶的水温要度的沸水2)选择适合的器具,如漂逸杯、带过滤的玻璃壶等 3)要掌握冲泡技巧,使茶汤浓淡一致 6、冲泡黄茶、白茶的要领黄茶、白茶都属轻微发酵的茶叶黄茶是“黄汤黄叶”条索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白茶一是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叶制成,二是加工时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晒烘干工艺冲泡要领有:1)选择水晶玻璃杯冲泡 2)水温在75度—80度左右3)冲泡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经揉捻,且白毫披身,荷地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较长,冲水后一般过5、6分钟茶芽才会慢慢沉底,约须过10分钟左右饮用,才能尝到白茶的本色、真香、全味7、冲泡花茶的要领花茶是再加工类茶,主要是茉莉花、白兰花、珠兰花、柚子花、桂花、玫瑰花、米兰花、树兰花等,其中产量最高的是茉莉花茶花茶融茶之韵与花之香为一体,所以冲泡花茶的基本要领是使茶尽展神韵,使花香不散失一般是用“三才杯”或瓷花壶来冲泡高档花茶也可以用玻璃杯泡,用80度—90度开水冲泡;中档花茶可用度开水总之,在冲泡一杯好茶时,得掌握茶叶的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选择器皿、冲泡技巧第四部分茶道与茶艺1、当今茶道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这两。

茶文化基本知识(上)课件

茶文化基本知识(上)课件

红茶制作
红茶是发酵程度比较完全的茶,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萎凋、 揉捻、发酵和干燥。发酵是红茶制作的核心环节,使茶叶中 的茶多酚氧化,形成红茶特有的色泽和口感。
世界著名的红茶品种有安徽祁门红茶、湖北宜红、湖南黑茶 等,它们口感醇厚、色泽红润,具有独特的果香和蜜香。
乌龙茶制作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晒干、萎 凋、做青、杀青和烘焙。做青是乌龙茶特有的工艺,通过 摇青和静置的反复操作,使茶叶发酵程度适中。
驯化与栽培
随着人们对茶树的驯化和 栽培,茶叶逐渐传播到全 国各地,成为人们日常生 活中重要的饮品。
茶的历史发展
最早的饮茶记录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饮茶记录 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茶叶
被作为草药使用。
唐宋饮茶兴盛
唐朝时期,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 为人们社交活动的重要载体。宋代 则发展出了精致的点茶文化。
现代茶文化
现代中国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各 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俗和茶艺, 茶叶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 一。
中国茶史
古代茶史
从西汉时期到清代,茶叶始终是 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对中国经 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 茶叶也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
学的内涵。
近代茶史
近代以来,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 上遭遇了挑战和危机,但同时也 推动了茶叶产业的现代化和改革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神醒脑,帮助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
茶叶中的一些化合物如儿茶素、黄酮类物质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有 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科学饮茶的建议
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茶 叶类型,如寒凉体质的人适宜饮 用温性的红茶,而燥热体质的人
则适宜饮用寒性的绿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藏族的酥油茶
10. 瑶族、壮族的咸油茶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三)世界各国饮茶习俗 1. 欧洲各国饮茶习俗 (1)荷兰饮茶习俗。(2)英国饮茶习俗。 (3)法国饮茶习俗。(4)俄罗斯饮茶习俗。
2. 非洲各国饮茶习俗
3. 美洲各国饮茶习俗 (1)美国饮茶习俗。(2)阿根廷饮茶习俗。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好的保健饮品。茶的鲜叶是由许多化学成分组成的极其复 杂的有机体,它包含75%的水分及25%的干物质,在25% 的干物质中有机化合物占了93%~96%,无机化合物占了 4%~7%。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一)有机化合物 1. 茶多酚 2. 糖类
3. 蛋白质
4. 氨基酸 5. 生物碱
6. 有机酸
7. 维生素 8. 色素 9. 芳香物质
第一节 绿茶的特点、名品及识别 第二节 绿茶的冲泡
第七章 白茶、黄茶的冲泡技艺
第一节 白茶、黄茶的特点、名品及识别 第二节 白茶、黄茶的冲泡
本章目录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第一节 茶叶基础知识 第二节 茶文化简史
第三节 饮茶与健康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茶的发现与利用; 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初步理解茶道、茶文化、茶艺的内涵; 简单了解与茶相关的传说、典故、艺文、习俗等茶文化知识;
5. 采茶戏的出现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二、茶文化、茶道与茶艺 (一)茶文化 茶文化是在饮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茶 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与茶有关的一切文化领域,涉
及多个学科,如哲学、宗教、历史、艺术、礼仪等。
茶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 茶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行为茶文化。第二,心态茶文化。
3. 点茶法(宋代) 4. 撮泡法(明代) 5. 罐装茶(现代) (二)我国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
我国是一个拥有 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所处地理环
境和历史文化不同,以及生活风俗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 茶风俗也各不相同。 1. 汉族的清饮 2. 土家族的擂茶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3. 白族的三道茶 4. 维吾尔族的奶茶与香茶 5. 苗族的八宝油茶汤 6. 回族的罐罐茶 7. 傣族的竹筒香茶 8. 拉祜族的烤茶
(四)按发酵程度分 按发酵程度,可将茶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三个 基本种类。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四、茶叶的贮藏与保管
(一)影响茶叶变质的因素
茶叶是一种吸附性极强、不耐氧化的物品,收藏不当,很
容易发生不良变化,如变质、变味、陈化等。 1. 温度 2. 水分
3. 氧气
4. 光线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茶的颜色来分 就茶叶的颜色而言,可以将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 (又称乌龙茶)、黑茶、红茶六大类。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二)按茶的加工方法来分 茶叶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 1. 基本茶类
2. 再加工茶类
(三)按采摘时间分
茶叶按采摘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4. 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丰富
《萧翼赚兰亭图》(图1-7)、 张萱的《烹茶仕女图》、 佚名氏的《宫乐图》、 周昉的《调琴啜茗图》(图1-8)、
《明皇和乐图》等。
5. 茶叶及饮茶方式的外传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四)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1. 皇宫及上层社会饮茶盛行,茶仪礼制形成 2. 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 宋代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二)中国的产茶区 种茶区域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形复杂,气象万千。 我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全国分为四大茶区:西南茶 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1.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 以及西藏东南部,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二)茶道 茶道就是在饮茶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 方式等。
茶文化是茶道的组成,是茶道的表现形式,而茶道是茶文化
的指导思想,是茶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三)茶艺 中国在长达几千年的植茶、制茶、饮茶历史中,积累了丰富
的具有文化内涵、艺术品味的制茶、泡茶、饮茶方法,有的
要标志。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一、茶的发现与利用 (一)中国是茶的故乡 1. 茶的发现 据科学家研究,茶树的历史至少有六七千万年之久,
比人类的历史要早得多。
2. 茶的利用 从《神农本草》的相关记载来看,人类对茶最早的 利用是解毒,因而茶最初就是作为药用。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二)茶叶的传播
1. 茶叶在我国国内的传播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这一论点已经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图1-1)、(图1-2)。
4. 大洋洲各国饮茶习俗 5. 亚洲各国饮茶习俗 (1)土耳其饮茶习俗。 (2)巴基斯坦饮茶习俗。 (3)印度饮茶习俗。
(4)日本饮茶习俗。
(5)韩国饮茶习俗。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第三节 饮茶与健康
一、茶叶的营养成分 现代科学证明,茶叶含有500多种化合物,其中,许多种化
合物是茶叶所特有的,具有营养、保健和药理作用,是较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
皖北、苏北、鄂北等地。
第二节 茶文化简史
一、茶文化发展简史
中国茶文化在其漫长的孕育与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融入了民族的优秀传
统文化精髓,并逐步走向成熟,中国茶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鲜明
的个性风采,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源自)茶树的生长环境茶树的生长环境是指光、热、气、土壤等环境条件。茶树适 生环境归纳起来有“四喜四怕”的特点,即“喜酸怕碱、喜
光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小思考】
“高山出好茶”,你能说说它的科学道理吗? 三、茶叶的分类
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茶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本章小结
茶及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瑰宝,也是我国传给世
界各国的重要礼物。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利用了茶,由此产 生了深厚的茶文化和多样的饮茶习俗。茶叶按照不同的分
类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茶叶具有不同的
口感和特点。饮茶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但需要掌握饮茶 的一些禁忌,才能最大限度地将茶为我们的健康所用。
(二)茶叶的贮藏与保管 1. 茶叶贮存的环境条件 茶叶贮存的环境条件有: ①低温; ②干燥;③无氧气; ④不透明(避光);⑤无异味。 2. 茶叶的保存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五、世界主要产茶区 (一)世界产茶区分布 从 49ºN到33ºS,全世界有 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主要 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欧洲较少。 1. 亚洲的主要产茶国 2. 非洲的主要产茶国 3. 美洲的主要产茶国 4. 欧洲的主要产茶国
第一节 择水与候汤 第二节 茶具的选择 第三节 茶席的设计 第一节 乌龙茶的特点、名品及识别 第二节 乌龙茶的冲泡
第九章 茶艺服务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行茶礼仪 接待服务 不同宾客服务的差异性 茶的销售
第六章 黑茶的冲泡技艺
第一节 黑茶的特点、名品及识别 第二节 黑茶的冲泡
第三章 绿茶的冲泡技艺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1. 社会鼎盛促进了唐代饮茶盛行 2. 茶税及贡茶出现
3.《茶经》问世
唐代集茶文化之大成者是陆羽,他的名著《茶经》的出现是 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它是世界第一部在当时最完备的综 合性茶学著作,对中国茶叶的生产和饮茶风气都起了很大的
推动作用。陆羽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茶圣”、“茶神”。
2.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我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海南等省(区),为我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 3.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
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我国茶叶主要产区, 年产量大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 2/3。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4. 江北茶区
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3. 下层社会茶文化生机勃勃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4. 都市茶馆文化非常发达
5. 茶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成就突出
6. 琴棋书画融入茶事之中 7. 宋代斗茶盛行 福建生产的黑釉茶盏最受欢迎(图1-9)。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五)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1. 明代“废团改散”促进了茶及茶文化的发展 2. 明清中国茶文化主流由文士茶转向民间 3.“工夫茶艺”完善 4. 明清茶著、茶画丰富
还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并历代相传,人们将其中一部分带有 规律性的东西,归纳为茶艺。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茶艺也是一门生活艺术,是茶文化的组织部分, 也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 三、饮茶习俗 (一)我国饮茶方式和习俗的发展与变化 1. 羹饮法(唐代以前) 2. 烹茶法(唐代)(图1-10、图1-11)。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在我国古代,茶叶主要是作为药用、食物的补充、饮料等 为人们所利用。 三国以前,茶作为饮料、食品、药物等物质形式被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
从而形成茶文化,由此有了茶文化的启蒙。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 为日常饮料,用于宴会、待客、祭祀等。
茶艺基础
主编 谢红勇
目录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第一节 茶叶基础知识 第二节 茶文化简史 第三节 饮茶与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