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
初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教案
初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我国地势总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2.掌握我国五种主要地貌类型。
3.指出我国山脉的分布规律,能在图上填注主要山脉名称。
4.指出我国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的分布,并说明这些地形的显著特征。
5.掌握我国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是山区,及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6.了解山区易发生哪些山地灾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1.我国地势总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指出各山脉的走向,能够在图上填注主要山脉名称。
3.我国地形的特点及分布状况。
教学过程一、(一)地形概况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2.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3.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三级阶梯的概况海拔主要地形区第一阶梯4000米以上界线、祁连山、第二阶梯1000-2000米界线大兴安岭、、巫山、第三阶梯米以下5.五种地形:高原、、盆地、、。
6.山区面积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二)主要山脉北:1.东西走向的山脉南:中:西: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中:东:西北东南走向山脉:3.其他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山脉:4.弧形山脉,其主峰是,位于中国与的边境。
(三)主要地形1.四大高原:⑴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⑵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多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⑶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⑷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
2.四大盆地:⑴面积最大的盆地是;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⑵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是;地势最低的盆地是。
3.三大平原:、、。
4.主要丘陵:、、。
二、基础过关1. 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状分布2.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准葛尔盆地D、四川盆地4.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5.下面关于我国平原的叙述中,唯一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第一级阶梯中B、全在热带和亚热带C、都位于湿润区D、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2%6.下列山脉中,位于我国最东边的是A.台湾山脉B.长白山脉C.武夷山脉D.大兴安岭7.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形分界线,又是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A.太行山B.长白山C.天山D.秦岭8.下列几组山脉中,属于东北-西南走向的是A.天山-阴山B.昆仑山-秦岭C.台湾山脉D.横断山脉9、读我国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___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__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__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_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资源。
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复习教案1. 引言1.1 介绍《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课程内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是八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与气候特点,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
南方地区以其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而闻名,而北方地区则以其干燥的气候和较少的水资源而著称。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领略到中国南北方地区的差异之处,增进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程还将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差异,培养他们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的敏感性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深入学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重要性和意义《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各具特色,地理、气候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学习这两个地区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于地理环境的直观认识,增强对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也反映了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拓展视野,增强对于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的认识。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与气候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热爱与探索,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社会实践提供了基础知识和认识工具。
这样的课程内容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1. 地形复杂多样:南方地区地形多山,山脉纵横交错,地势复杂。
比如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华南丘陵等地形特点明显。
2. 水资源丰富:南方地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
有长江、珠江等重要河流贯穿南方地区,河流水量丰富,水资源相对较为充沛。
3. 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方地区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
5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
5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须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实践实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踊跃倡议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造就学生踊跃地情感看法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奠定根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1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视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造就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学问的实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造就学生的操作实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区分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面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并进展酷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立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歌颂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拟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拟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学习指导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颂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美丽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宏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到底有多大?面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学问,深化地相识我们宏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一、从世界看中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13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13篇)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1一、单元知识结构本章主要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第一我国各地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差异尤其是较为详细地江苏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第二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做为本册教材的开篇第一章本章内容刚好处于八年级上下册的交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上册知识列举我国各地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别2.试运用地图简单我国东西部、南北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3.指导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会列表比价该线南北两侧的.诸多差异,理解其形成的原因4.了解划分区域的一句,知道依据不同,划分的区域也不同,掌握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并能合作探究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读图,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学习比较中国地理差异并探究其成因,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中国地理差异并探究其成因,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通过课本的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各地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并探究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记住秦淮一线,比较秦淮一线南北差异,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划分依据四、教学难点探究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本章内容涉及了上册有关气温、江水、地形、气候及交通方面的知识,因此注意让学生课前复习这几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的本章的内容。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2一、学情分析本届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是很高,上学期地理的平均成绩在_分左右,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
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我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地理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生物研究的生物学爱好者,学习中尽量采用分散记忆,避免在考前突击,这样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途径。
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了解南方和北方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比较的方式分析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和联系。
2)能够理解南方和北方地区对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影响。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2)增强学生对地域特点的尊重和包容。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地图、图片、动画、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环境:教室、投影仪等。
3.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多媒体展示一些南方和北方地区的风景、人文景观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授课(1)南方和北方地理位置及地理特点1)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南方和北方的概念和地理位置。
2)介绍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如地势、水系、地形等。
(2)南方和北方的气候特点1)通过气候图表或气候数据,介绍南方和北方的气候特点,如气温、降雨量等。
2)让学生比较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分析其原因。
(3)南方和北方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1)介绍南方和北方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源等。
2)分析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比较两者的差异。
(4)南方和北方对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影响1)通过图片或案例,让学生了解南方和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如饮食习惯、建筑风格等。
2)让学生思考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条件对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影响,展开讨论。
3. 活动设计(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就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异和联系展开讨论,并设计展示方案。
(2)展示交流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学生们的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4. 练习设计一些针对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巩固性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小结通过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梳理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主要特点和联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1辽阔的疆域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
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
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
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二、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洋,尾靠全球陆。
”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024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2024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计划一、复习目标通过本复习计划,使学生掌握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地理事实,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顺利通过初中地理会考打下坚实基础。
二、复习内容1. 亚洲地理特征- 亚洲的位置、范围、分区- 亚洲的地形、河流、湖泊- 亚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 亚洲的人文地理特点2. 亚洲主要国家- 日本、韩国、中国、蒙古、朝鲜、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 欧洲地理特征- 欧洲的位置、范围、分区- 欧洲的地形、河流、湖泊- 欧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 欧洲的人文地理特点4. 欧洲主要国家-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5. 非洲地理特征- 非洲的位置、范围、分区- 非洲的地形、河流、湖泊- 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 非洲的人文地理特点6. 非洲主要国家- 埃及、南非、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刚果(布)、安哥拉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7. 美洲地理特征- 美洲的位置、范围、分区- 美洲的地形、河流、湖泊- 美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 美洲的人文地理特点8. 美洲主要国家-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9. 大洋洲地理特征- 大洋洲的位置、范围、分区- 大洋洲的地形、河流、湖泊- 大洋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 大洋洲的人文地理特点10. 大洋洲主要国家- 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萨摩亚、汤加、基里巴斯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中国地理复习教案
中国地理复习教案(一)八年级赵丽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1.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分布;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2.我国的人口及民族的分布;3.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山脉及其走向,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地震与火山等;4.我国天气的表示符号,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温度带,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我国气候特征和三种灾害性天气。
教具:中国政区图投影片.地形图投影片.学生地图册课型:复习课教时:2课时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疆域与行政区划●主要知识点:1.我国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我国的面积.四至点。
2.我国的四个边缘海.主要岛屿.半岛,领海与内海。
3.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4.我国三级行政区5.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
6.特别行政区。
●识图1.我国疆域示意图,相邻的国家2.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图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主要知识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国的人口线与我国的人口分布。
3.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
4.华侨与外籍华人的概念,“侨乡”。
5.我国的人口政策。
6.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7.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风俗习惯。
●识图1.我国人口分布图2.我国民族分布图第三章:中国的地形●主要知识点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三个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单元。
2.地势对我国交通.水力等影响。
3.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各类地形的比重。
4.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的第一高峰。
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
8.我国火山的分布。
●识图1.我国地势阶状分布示意图2.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主要知识点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地理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1、学生活动:学生地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
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
2、课件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由学生说出差异。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师:请同学回顾上学期的内容生一、生二:(略)师:大家对上学期的内容掌握很好,那么作为地理区域划分与那些事物有关?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二、学习新课:地理差异显著(板书)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
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将学生分成三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3、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
提问: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反应典型景观的植被)得出结论: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课 说课稿
“地”承万物奥秘,“生”润人文精神地生研讨会教学设计(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课说课稿xx学校 xx教师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的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是学生在复习了中国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复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后的探究学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西北地区地域差异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为西北地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域特征,提高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界线和范围,并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原因及降水和景观的变化规律。
3.能在地图上指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掌握塔里木盆地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4.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5.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6.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识别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简单评价西北地区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塔里木盆地的海陆位置,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3.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4.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积累,基本掌握了中国自然概况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
学习区域地理具有初步的学习方法,认识某一区域,首先认识是地理位置,分析自然特征,然后是经济发展条件,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最后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农业的分布和发展1.(2010·山东潍坊)读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2).下列经济作物中甲省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是()A.甘蔗 B.黄麻 C.甜菜 D.花生【解析】(1)选A 、(2)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省棉花产量最大应为新疆,乙省盛产水稻,丙省水稻小麦的产量都很大,应为南方省去,丁省盛产小麦,应为北方省区综合分析比较好应为A 选项。
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新疆。
2.(2009·山东淄博)下列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是()A.在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的地方实行基塘生产B.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D.在上海近郊发展乳畜业【解析】选B。
内蒙古草原地区降水较少,不能满足粮食作物需要,适宜发展畜牧业,如果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3.(2009·福建福州)2008年冬到2009年春,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北方多个省区出现旱情。
冬春旱已成为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农业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结合下图,回答河南、河北等北方省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 B.花生 C.小麦 D.甜菜【解析】选C。
北方省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省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花生是北方主要的油料作物,甜菜是北方主要的糖料作物。
4.(2009·江苏淮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发展渔业 B.在降水稀少的高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C.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发展林业 D.在河网密布的地区,发展牧业【答案】选C。
5.(2009·山东聊城)我国著名商品农业基地与其优势农产品的对应,正确的是A.江汉平原——水稻、棉花、油菜 B.太湖平原——水稻、棉花、甜菜C.成都平原——棉花、甜菜、油菜D.松嫩平原——甘蔗、亚麻、水稻【解析】选A。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案一:自然条件与人口分布教学目标:- 了解全球自然条件的分布特点- 掌握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内容:1. 全球自然条件分布- 气候分布- 土壤和植被分布- 水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分布2. 人口分布与影响因素- 地形地貌与人口分布- 气候与人口分布- 水资源与人口分布- 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是否有关系2. 概念解释:介绍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概念3. 全球自然条件分布图观察:呈现全球自然条件分布的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4.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分析不同自然条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形成小结论5. 人口分布分析:让学生观察人口分布图表,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6. 小结:总结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7. 拓展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特殊的人口分布现象8.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理解程度9.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关系教学资源:- 幻灯片展示全球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图- 练题教案二: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教学目标:- 理解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内涵- 了解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判断能力教学内容:1. 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 区域联系的实质- 区域联系模式- 区域联系的意义2. 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 自然条件相似的区域合作- 产业互补的区域联系- 跨国公司与区域联系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概念和意义2. 概念解释:详细解释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内涵3. 区域联系模式分析: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区域联系模式的特点和作用4.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具体区域联系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5. 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案例分析:呈现不同区域的合作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方式6. 小结:总结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7.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促进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发展8.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理解程度9.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重要性教学资源:- 幻灯片展示区域联系模式和合作案例- 练题教案三: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 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2. 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 资源的合理利用- 环境保护- 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2. 概念解释:详细解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3. 生态环境案例分析:呈现一些生态环境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4. 可持续发展原理和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方式5. 小结:总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 宣传环保活动:让学生设计宣传海报或口号,提高环保意识7.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程度8.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个人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行动教学资源:- 展示生态环境案例的图片或视频- 练题以上是《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教学大纲和部分教案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类型及分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地域差异的表现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地理差异这一概念,以及地域差异的表现,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差异的概念,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能分析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认识地域差异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地理环境,增强保护地理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及地域差异的表现。
2.难点:地域差异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差异,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本章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本章内容,了解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理差异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理差异的含义。
八年级下册地理备战会考复习计划三篇+八年级地理教学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备战会考复习计划三篇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计划1一、学生基本情况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共分五章: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
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
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
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再如云南的西双版纳,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典型的热带植物王国。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
如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等,它们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四、教学设想: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基本概况2. 亚洲的地形特征3. 亚洲的气候特征4. 亚洲的河流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亚洲的基本概况,如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 地形特征:(1)让学生观察亚洲地形图,指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如高原、山地、平原等。
(2)分析亚洲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3. 气候特征:(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2)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如大陆性、多样性、季风性等。
4. 河流特征:(1)让学生观察亚洲河流分布图,指出亚洲的主要河流。
(2)分析亚洲河流的来源、流向、流域特点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亚洲地理特征的填空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相互关系。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亚洲的基本概况。
2. 学生能描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3. 学生能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相互关系。
4.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资源:1. 亚洲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河流分布图。
2. 相关亚洲地理特征的PPT课件。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注重课后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亚洲地理特征。
南京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南京初中地理复习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南京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南京地理位置及特点2. 南京气候及农业生产3. 南京地形及地貌4. 南京水系及水资源5. 南京城市发展及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南京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南京地理位置及特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南京的地理位置,如长江下游、江苏省中部等。
2. 学生阐述南京的地理特点,如平原、丘陵、湖泊等。
3. 教师总结南京地理位置及特点的重要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复习南京气候及农业生产(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南京的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2. 学生介绍南京气候的特点,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等。
3. 教师提问南京农业生产的情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复习南京地形及地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南京的地形地貌,如长江、南京紫金山等。
2. 学生阐述南京地形地貌的特点,如长江流域、紫金山山脉等。
3. 教师总结南京地形地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南京水系及水资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南京的水系特点,如长江、淮河等。
2. 学生介绍南京水资源的情况,如水库、湖泊等。
3. 教师提问南京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复习南京城市发展及特点(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南京的城市发展历程,如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都市等。
2. 学生阐述南京城市的特点,如人文底蕴、经济发展等。
3. 教师总结南京城市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三、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南京地理知识的理解。
2. 学生提出关于南京地理的问题,教师解答,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方地区复习这一章节主要涵盖了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的概况,掌握其地理特征,从而提高对我国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仍需在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分析能力等方面加强。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从而提高他们对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及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及经济发展。
2.难点: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北方地区的人文风情和经济发展。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方地区的人文风情和经济发展,分享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地区案例,深入分析其地理特征及影响。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6.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家乡的地理环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及经济发展,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地理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基础知识。
2. 提高学生分析地图、图表和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
2. 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3. 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地形类型,提问学生记忆地形特点。
2. 复习气候类型,提问学生记忆气候特点。
3. 复习资源类型,提问学生记忆资源特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的特点和分布。
2. 讲解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的特点和分布。
3. 讲解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的特点和分布。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练习题包括地形、气候、资源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复习(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地形、气候、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2. 提醒学生复习重点知识,为下次课程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试卷,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单的地形、气候、资源的测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地理复习课,通过复习地形、气候、资源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6.1自然特征与农业(1)
6.1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标解读(一)课标内容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3.在地形图上识别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地形特征。
4.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气候特征。
5.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6.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7.根据资料,分析该区域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课标分解教材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地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四大地理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是本学期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节。
教材中对北方地区的介绍采取了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方式,重点突出地形、气候、农业、人民生活等方面,勾画出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图景。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形成对北方地区的一个整体的印象,使学生初步了解气候、地形与农业生产及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并且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和学习方法上的铺垫。
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读图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在北方地区地形图上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
3.阅读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阅读课文了解土壤特点,分析气候与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4.读图文资料总结本区的农业特色,试着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读图、用图,进一步熟悉读图、用图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气温、降水量图,总结气候特点,进而分析对发展农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三)地理实践目标了解国家为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而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讨论人们为应对春旱而采取的种种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励他们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努力学习。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分析发展农业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农业的分布和发展1.(2010·山东潍坊)读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2).下列经济作物中甲省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是()A.甘蔗 B.黄麻 C.甜菜 D.花生【解析】(1)选A 、(2)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省棉花产量最大应为新疆,乙省盛产水稻,丙省水稻小麦的产量都很大,应为南方省去,丁省盛产小麦,应为北方省区综合分析比较好应为A选项。
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新疆。
2.(2009·山东淄博)下列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是()A.在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的地方实行基塘生产B.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D.在上海近郊发展乳畜业【解析】选B。
内蒙古草原地区降水较少,不能满足粮食作物需要,适宜发展畜牧业,如果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3.(2009·福建福州)2008年冬到2009年春,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北方多个省区出现旱情。
冬春旱已成为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农业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结合下图,回答河南、河北等北方省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 B.花生 C.小麦 D.甜菜【解析】选C。
北方省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省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花生是北方主要的油料作物,甜菜是北方主要的糖料作物。
4.(2009·江苏淮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发展渔业 B.在降水稀少的高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C.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发展林业 D.在河网密布的地区,发展牧业【答案】选C。
5.(2009·山东聊城)我国著名商品农业基地与其优势农产品的对应,正确的是A.江汉平原——水稻、棉花、油菜 B.太湖平原——水稻、棉花、甜菜C.成都平原——棉花、甜菜、油菜D.松嫩平原——甘蔗、亚麻、水稻【解析】选A。
解答此题首先要清楚选项中著名商品农业基地的位置,还要明确主要农产品的分布,甜菜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糖料作物,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太湖平原和成都平原不适合其种植,被排除,甘蔗是南方的糖料作物,水稻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两种农作物都不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也被排除,正确答案为A。
6.(2009·山东烟台)我市某同学对学校周围农田长期观察发现,这里的农田每年秋季种植的是小麦,第二年初夏小麦收获后地里长的是玉米,到秋季玉米收获后地里又种上了小麦,到了来年小麦收获后地里长的又是玉米,如此循环。
据此可以推断这里的农作物熟制是()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三年两熟【答案】选B。
7.(2009·甘肃天水)下列地形区与其农业景观组合正确的是()A.辽东丘陵——片片碧绿的茶园B.内蒙古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华北平原——一望无际的水稻田D.青藏高原——雪山下,棉田广布【答案】选B。
8.(2009·福建泉州)下列粮食生产基地中以生产水稻为主的是()A. 珠江三角洲B. 东北平原C. 华北平原D.河套平原【解析】选A。
此题考查了我国水稻种植的分布,我国大体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种植水稻,以北的粮食作物为小麦,四选项中,只有珠江三角洲位于该线以南,故选A项。
9. (2008·山东潍坊)本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B.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垦荒种粮C.东北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棉花生产D.在江南低山丘陵地区发展水果和林业生产【解析】选D。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就是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发展适合自己特点的农业,新疆缺水,应发展绿洲农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退耕还林、还草;东北地区气温低,不宜种植棉花。
知识点二:工业的分布和发展1.(2010·湖北宜昌)下列关于我国工业的表述错误的是()A.我国北方电力工业的主体形式是火力发电B.黑龙江省的大庆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C.我国现已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的机械工业体系D.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是靠近铁矿和煤矿【答案】选D。
2.(2009·湖南常德)你认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A.铁矿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 C.市场广阔 D.技术力量雄厚【答案】选A。
3.(2009·福建南安)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A.珠江三角洲 B.沪宁杭地区 C.京津唐地区 D.辽中南地区【答案】选B。
4.(2008·山东潍坊)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由若干工业基地组成。
读“东部沿海工业地带图",回答(1)、(2)题(1).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的工业基地是()A.① B.② C.③ D.④(2).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A.工业基础薄弱 B.交通条件落后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劳动力不足【答案】(1)选B,(2)选C。
5.(2008·福建厦门)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其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附近有丰富的铁矿资源B.有便利的水陆交通和广阔的消费市场C.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D.人口稀少、交通闭塞【解析】选B。
上海作钢铁工业基地,有利条件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广阔的消费市场。
知识点三:交通运输1.(2010·河北承德)北京的同学们计划2010年暑假乘火车参观世博园,下列铁路线应选择()A.京九线B.京广线C.京沪线D.成渝线【答案】选C。
2.(2010·湖北宜昌)现有10万吨磷矿石和20吨柑桔分别从宜昌运往郑州和武汉,最合理的运输方式依次是()A.公路、铁路B.铁路、公路C.水运、铁路D.航空、水运【答案】选B。
3.(2009·山东烟台)吉林某民工到深圳打工,往返都乘坐火车而不乘坐飞机,这可能是因为()A.吉林离深圳比较近 B.火车比飞机更舒适C.火车比飞机速度更快 D.火车比飞机更便宜【答案】选D。
4.(2009·福建泉州)连接我国北京和上海两个直辖市的铁路干线是()A. 京沪线B. 陇海线C. 沪杭线D. 京广线【解析】选A。
京沪线是我国一条从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陇海线连接了连云港和兰州;沪杭线是从上海到杭州;京广线是连接了北京和广州。
5.(2009·福建龙岩)我国铁路纵横交错,下列铁路干线属于南北走向的是()A.陇海线 B.京包线 C.浙赣线 D.京广线【答案】选D。
6.(2009·山东德州)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之一的青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是A.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青藏高原D.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答案】选B。
7.(2009·湖南常德)我国有一条铁路东起江苏连云港,西经新疆的阿拉山口边境,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相接,该铁路是()A.京广铁路B.陇海——兰新铁路C.京九铁路D.京包——包兰铁路【解析】选B。
此题考查了铁路线的分布,根据描述可知该铁路为陇海——兰新铁路,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向西经陇海、兰新线的徐州、武威、哈密、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再向西经北疆铁路到达我国边境的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西止荷兰的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
这条大陆桥跨越亚欧两大洲,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京,香港,澳门,山东,台湾1.(2010南京)冬冬在旅行社选择了“天坛、颐和园、故宫三日游”。
他此次旅游的目的地位于A.北京B.南京C.上海D.重庆2.(2009株洲)我国某城市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号称“购物者的天堂”,该城市是指A.上海B.香港C.杭州D.深圳3.(2008长沙)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经济B.以农业为主的经济C.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D.“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4.【2010湛江市】.关于台湾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B.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是湖南C.台湾东部是肥沃的平原D.日月潭是台湾的风景名胜5.【2010南京市】下列有关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城市和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B.“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特点明显C.日月潭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D.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6.【2010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晓晓利用暑假到新疆旅游,在新疆他可以看到的景观是A.椰林广布B.牦牛遍野C.雄伟的布达拉宫D.古老的坎儿井7.【2010天津】结合台湾气候图,对台湾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6到9月降水较多B终年寒冷干燥C.全年炎热多雨D.1、2月份非常寒冷8.【2010福州市】在今年“5.18”海交会上,来自宝岛台湾的农产品大受欢迎,这些农产品最可能是:A.大米菠萝B.苹果梨C.棉花甜菜D.哈密瓜大豆9.【2010龙岩】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2009年7月11日在长沙市隆重开幕。
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台湾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是A.资金、技术B.资源、劳动力C.市场、交通D.政策、劳动力10.【2010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真题】以下是关于台湾人口、农业、工业分布特点的原因组合,正确的是①开发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而开阔③土壤肥沃④交通便利⑤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2008年4月,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箫万长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要积极实现两岸“三通”。
两岸“三通”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成为热点。
据此完成11~12题。
11.【2010聊城】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属于台湾省的是()A.天坛B.青铜坐佛C.赤嵌楼D.大三巴牌坊12.【2010聊城】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B.全省最大的城市是高雄C.水能资源贫乏D.工业原材料自给有余13.【2010武汉市】下面关于台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B.最高山峰是黄岗山C.经济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D.居民的祖籍以福建为主14.【2010武汉】修建了独特的水利工程“坎儿井”的省区是A.内蒙古地区 B.新疆地区C.甘肃西北地区D.宁夏北部地区15.(2010福州)在今年“5.18”海交会上,来自宝岛台湾的农产品大受欢迎,这些农产品最可能是:A.大米菠萝B.苹果梨C.棉花甜菜D.哈密瓜大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