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巧在七中——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巧在七中——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用七巧板拼三角形》教学设计黄冈市东坡小学黄邱平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4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七巧板,在操作中加深对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认识。
2.经历用一副七巧板拼组三角形的过程,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3.在动手拼组与欣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利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教学难点:用多个图形拼三角形。
教学准备:七巧板、铁性纸、记录单、PPT。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看屏幕。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伙伴在一起,齐心合力拼图形;千变万化真神奇。
(猜一趣味玩具)生:七巧板。
师:(出示PPT七巧板)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七巧板吧。
(板书:七巧板)师:请拿出七巧板,自己动手拼一拼,玩一玩。
师: 同学们,七巧板好玩吗?你怎么玩的?预设1:拼图形预设2:我拼了个房子。
师:你们了解七巧板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七巧板?预设1:七巧板有七块,颜色也有七种;预设2: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其中三角形有5块。
师:真好,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七巧板吧。
1号是个三角形,2号也是个三角形,3号、4号、5号都是三角形,6号是正方形,7号是平行四边形。
师:(拿着1号和2号),你们看老师拿的是几号和几号?预设1:1号和2号。
预设2:1号和2号是一样大的。
师:我们一起来比一比1号和2号,看看是不是一样大。
(师动手操作,生动手操作)预设:一样大。
师:那再找找,七巧板里还有没有一样大的。
预设:4号和5号是一样大的。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
我们了解了七巧板,那你能提出与七巧板有关的数学问题吗?预设:七巧板有几块?预设:你能用七巧板拼小鸟?预设:你知道七巧板是怎么来的?【设计意图:利用猜谜语的情景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让学生先动手玩一玩七巧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七巧板的特点,通过认识七巧板,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为下面的拼图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找规律例3例4
从10开始2个2个的数:12、14、16、18、20
从20开始5个5个的往回数:15、10、5、0
生不难发现1个1个数,每个数都加1,2个2个数,每个数都加2,5个5个的往回数,每个数都减5。
通过数数,让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沟通数数知识与数字变化规律的联系做好准备。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大家还记得吗?老师昨天创造了这组图形,可是上课前我突然想不起来这块空缺的地方怎么摆的,谁能来帮帮老师把我创造的图形按一定的规律补齐。(在白板让学生直接拖拽)
师:为什么要这么摆能,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了?
师:谁能用数字表示一下这组图的规律?
3、利用规律自主创作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例1、例2找规律内容的学习,能够摆出有规律的图形,也能发现图形颜色、形状上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一组图形找到数字上简单的变化规律。个别同学能找到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但找数字变化规律的方法不是很清楚。学生在前面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其实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字变化规律。如,2个2个地数数,3个3个地数数,5个5个地数数,10个10个地数数等,写出来就是数字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把学生已有的知识迁移过来,和本课的学习的找规律联系起来,这样就减缓了学生学习的复杂的数字变化规律的难度,帮助学生掌握找数字变化规律的方法。
7、()、15、19、23
2、猜一猜我是几(一组一组出示,学生猜猜小星星后面的数字是几)
3、我是小医生(大树上会出现一组数,但是有一个数不符合规律,你能帮助啄木鸟找到不符合规律的数吗?)
5、10、15、16、25、30()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58页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58页例7和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能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正好能买”的问题。
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2、经历商品买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感受有序罗列和尝试调整的策略。
3、在探索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能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正好能买”的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有序罗列和尝试调整的策略。
教材分析:例7是在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内容新增的问题解决的内容,数量关系是简单的,除了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教学的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维度,即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
罗列策略重在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如何不重不漏;尝试—调整策略的基础是随便选两个试一试,关键在于根据试的结果有方向、有目的地去调整,选择相应的目标物。
学生基础:学生已认识人民币和掌握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同时已学会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概念,本节课主要通过模拟真实的购物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把钱正好用完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还可以说5+4正好是9。
(正好就是不多不少,刚好)(6变5或者4变3)2、初步感受有序思考:怎么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找出所有答案?(从2一个个往下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找出所有答案)3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1、回想解决问题的步骤。
2、按步骤解决问题:1)出示主题图。
师:正好能买是什么意思?(理解“正好”就是不多不少,钱用完了。
)师:问题是什么?同桌请拿出纸片边摆边说。
方法一:计算学生汇报,师板书。
(预设:由于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因此学生很能可能会用“数的组成或计算”的方法解决,而且经过调研,大部分学生只会求出其中一种答案。
师要重视让学生说说怎么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答案。
)方法二:教学尝试调整:师:小明随便选了2本6和8元,行吗,根据它的思路应该怎么调整呢?(预设:1)调整为6+7 2)调整为5+8)小结:尝试调整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可以根据试算的结果进行调整。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说课稿和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P77例4《解决问题》说课稿汉滨小学唐玲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77页例4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一些基本解题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的。
下面我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根据对新课标的理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数学信息,选择合理方法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几个几相加的意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几个几相加”的含义。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指导思想。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法、启发式谈话法、练习法等进行教学。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本课中我确定的学习方法是自动手实践、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五、说教学程序依据教学目标,学生认知特点及教材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问题解决”的目标指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为此,课中我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分析人:刘静一、本册教学内容简述本次教材分析的文本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
这一册教材共有8个教学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找规律和总复习等。
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册教材内容设计的特点1、本册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教材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图形(一)即立体图形,并知道对图形的认识应从形状和特征上进行区分和辨别,进而在平面图形的学习上和立体图形的学习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建立认知。
2、本册教材在细节上进行了加工与完善本册每个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衔接与整合,比如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主题图上每个场景的内容都与各个例题相挂钩,循序渐进,逐步组合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同时,在例题的呈现上,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水平。
3、本册教材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衔接,加强了学习的准备性这个特点体现在了练习题的选题上,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有对后面知识的铺垫。
比如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练习七中的第四题,第一小问既考查了例题1数据的整理,也考查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但第二小问则是对例题2知识的抛出,如何把那么多的图形归为两类呢?以怎样的标准进行划分?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分类标准进一步建立表象和认知,为例题2的学习加强准备。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特征,并对这些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与了解;(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同时也能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数位表上的个位、十位和百位,能够正确又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5)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6)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7)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6和7加减法教材分析
6、7的加法减法教材分析五德镇中心幼儿园杨万丽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本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6和7、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6和7的组成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一副“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呈现教材的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目的是引导鼓励学生从树的棵数,风筝的状态等不同角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由于学生已具有了“5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算一算”,教材设计两个集合圈,左边集合圈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学生都能理解。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右边集合圈里那条虚线的意思。
在巩固练习部分教材安排了“练一练”和数学游戏。
练一练第1题是读示意图,列式计算的练习,通过理解图意,巩固6的加减法。
第2题是6、7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课后教材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会计算得数是6 、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景图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会计算得数是6 、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会计算得数是6 、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数的读作写作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3.小结。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活动三
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活动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八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问一百该怎么写呢?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二、课标解读(一)经历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揭示分数意义的本质在分数概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各种直观因素,让学生借助充分的感性材料,发现和归结一类事物的一般和本质特征,从而辅助其建构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首先,可以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表示,去除图形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提炼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用表示”;接着应用范围从一个图形拓展到把若干个物体看成的一个整体,去除整体的个数、部分的个数等因素,提炼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最后,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通过整体(单位“1”)与部分(取得份数)不变,而等分的份数不同,分数大小相应在发生变化;或者通过整体不变,等分的份数以及取得份数不同,得到不同的分数等练习,以进一步揭示概括分数的意义。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题6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结构特点、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拍手游戏师: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请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①老师有节奏地拍3个,师:请你跟我拍的同样多,(生拍)师:你拍了几下?(3下)3和3一样多。
②老师拍4下,你拍6下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刚才拍的,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2个,生2:老师比我们少拍2下。
师导入课题: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2.复习旧知,用一一对应方法“比多少”①师: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小游戏。
先请5个男生上台,再请3个女生上台(找好朋友)师说明:如果他们从左往右,手拉手,找朋友,一个对一个,我们就能很快发现什么?生:男生多,女生少。
师:是的,只要他们手拉手,找朋友,一个对着一个站,我们就能很快看清男生多,女生少,男生比女生多2人。
指出“同样多的部分”,指出“多的部分”②出示★★★★★★★★●●●师:有7个★,有3个●下面有一个问题★比●_________师问:怎样才能很快比较出★和●多与少呢?有什么好办法?生:手拉手,找朋友,一个对着一个老师示范摆的过程后,问: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了吗?★多●少,那么★可以看作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部分,谁来圈一圈,指一指(多指几名学生上台指一指★和●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多的部分,谁来指一指(多指几名学生上台指一指★比●多的部分)师生小结:7个★,3个●,★多●少,★可以以看作两部分,从★总个数里去掉和●同样多的部分,剩下就是★比●多的部分。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一下46页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例7》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6页。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解决问题的应用课,课堂上映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感知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并且能够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对于学生可能会出错的问题,教学不要急于先提出来,而应该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发现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往往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穿珠子、装杯子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数的组成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互相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3、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填一填4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62是由( )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78由( )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4是由()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89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数一数(先按要求数一数,再说说数了几个几)1,10个10个的数,从十数到702,5个5个的数,从5数到45(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看图找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7主题图,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找信息,圈数字,读问题,划横线。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神奇的珠子 (2)
《神奇的珠子》陈娟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5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用珠子摆数,使学生体会位值原理和十进制原理。
2.在摆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等数学发现的过程。
4.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欲望,体会数学的内在美。
三、【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活动所蕴含的数学原理;在实践活动中体会位值原理及十进制原理。
三、【学习准备】电脑课件;数位表(1张/人);珠子(5颗/桌)。
四、【教学过程】一、魔术激趣,温故导新师:上课前先听一首美妙的歌曲,猜猜这是哪个动画片的主题曲;生自答;师:在这部动画片中,有一位美丽而善良的小魔仙是谁?生自答;师:小蓝姐姐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她给老师一只神奇的魔法笔,老师要变魔法了,在这座神奇的魔法堡里有什么?变变变,你看到了什么?生:个位、十位、百位;师:小蓝姐姐呀看见了,把她又变成了什么?生:数位顺序表;师:老师想接着变魔法,变变变,小珠子现在在哪里,表示什么?变变变,小珠子现在又在哪里,表示什么?师:小珠子很贪玩,还想跑,变变变,小珠子现在又在哪里,又表示什么?师:看来呀, 同一个数住在不同的数位屋里,代表的大小就不同。
2.揭题。
师: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神奇的珠子摆一摆。
【意图:温习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代表不同的大小,体会位值的原理。
用“魔法屋”作“调味”,为低段学生课堂提趣。
】二、实践操作,探究规律 1.操作评价,探索方法。
师:刚才我们用1颗珠子在数位魔法屋中一共可以摆出多少个数?分别是哪两个数?(板书:1颗:1 10)师:那用2颗珠子、3颗珠子又分别能摆出几个数?是哪些数?请你选择一组,在你的魔法屋里摆一摆,注意,每次摆的时候,珠子要全部用完。
(学生独立操作。
)师:谁愿意上来摆一摆?先请选3颗珠子的。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1.认识图形(二)《七巧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七巧板的制作和拼、摆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及其图形之间相互变换的内在联系;2、在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数学意识。
3、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组内的数学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人文、历史和艺术欣赏能力。
2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图形的概念认识不够深入3重点难点对于拼成的图形,不仅能说明含义,而且能找出图案中的角及线段间的位置关系。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七巧板(一)课前预习活动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查询有关七巧板的材料,并在组内交流。
学生查询的资料有:七巧板的起源、发展、制作方法、认识外国的七巧板,七巧板拼图欣赏、七巧板的作用、对七巧板的改进、再创造等等。
(此活动的目的充分利用网络,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将一部分知识放给学生自学,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活动2组内成员合作完成一份PowerPoint演示文稿,准备全班交流。
(此活动的目的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组织、表达的机会,并锻炼学生把查询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堂教学1.创设情境活动1 请小组代表将完成的作品进行现场演示,并简要说明。
(此活动的目的结合课前预习,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并在此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回顾知识活动2 引导学生观察以方格纸为背景的七巧板,寻找七巧板中所蕴藏的数学知识。
(1)图中有几组相等的线段?你是怎样得到的?(2)图中有几个锐角?钝角?直角?(3)图中有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有几组互相垂直的线段?(4)一个正方形被线段分割成几块?它们是什么图形?(此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加深对所学过的线段、平行线、垂线、锐角、直角、钝角等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丰富他们的数学意识,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页例3十几减7、6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页例3十几减7、6。
教学目标: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3.初步渗透“用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十几减7、6的题目。
教学难点:亲历探究过程,理解“十几减7、6”的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多媒体出示口算:)15-8= 17-8= 11-8= 13-8= 19-8=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点击算式,媒体出示答案。
)小结:计算十几减8时,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想加算减,或是用破十减的方法。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减法。
(课件出示主题图)同学们,看!小军和菲菲在游乐园的五彩池边数金鱼,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的玩耍,他们高兴极了。
菲菲说:“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比黑的多”小军抢着说:“不!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比红的多”他们俩越争越激烈,菲菲说:“这里共有13条金鱼,黑的有7条,你自己数数有几条红的吧!”小军说:“有13条金鱼,红的有6条,算一算有几条黑的吧?”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睛都数花了,还是没有数出来。
它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啦!“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设计意图: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两只小猫的争论中自然提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要知道黑金鱼有几条,怎样列式呢?说说为什么?1.独立算法,合作探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7=6(条)。
你是怎么计算出13-7的?能给小军讲一讲吗?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小组内讨论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帮菲菲想的方法最多。
【设计意图:联系情境问题的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博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烂熟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烂熟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欢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齐的优良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养成优良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详尽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优良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崇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五、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3.分类与整理(3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整理与复习3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8.总复习(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