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1-5的加、减法《减法》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1-5的加、减法《减法》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1-5的加、减法《减法》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选自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是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后的延续,旨在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形象的图示,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在生活中初步应用减法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丰富多样的练习题,逐步引导学生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形成减法的基本认知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减法的意义,知道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 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 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 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含义。

- 灵活运用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方法,对数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减法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形象的图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减法的意义。

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减法的概念,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一个,还剩下多少个呢?”-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 探究新知- 直观演示:使用教具(如小棒、卡片等)进行减法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减少”或“拿走”的过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

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是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内容涵盖了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排序、数的组成与拆分、简单的加减法等基础数学知识。

二、教材结构该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知识点和相关练习。

具体结构如下:1. 数的认识与数的比较:通过认识数字0-5,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

2. 数的排序:学习数字的排序和整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数的组成与拆分:学习数字的组成与拆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简单的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概念和运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5. 简单的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6. 综合练习: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特点1. 清晰的知识结构:教材按照递进的方式组织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

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

2.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强调实际应用:教材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4. 强调思维培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建议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掌握。

2.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数学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反复训练,确保学生掌握牢固。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结构合理,内容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具体包括:1-5的认识与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位置、统计、数学广角等。

这些内容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策略方面,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评价本册教材注重评价与反馈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评价方式包括口头测试、书面测试、观察记录等。

同时,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身的教学效果。

六、教师与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合作学习。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于实践,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

七、教学资源本册教材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教学软件等。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第四单元《11-20的认识》教材分析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第四单元《11-20的认识》教材分析
11人:外圈10人
10的再认识
1.10个一组,数起来既方便又清楚
可以给圈里填3-5人,加以体会。
2.10根小棒捆成1捆,引出计数单位“十”。 3.计数器拨珠到10引出数位。
教学建议
可将小棒和计数器对照。
1.从1数到9,:每数1根就在计数器上拨珠。
(4)数数、写数
03
具体编排及教学建议
03 具体编排
单元知识导引
11 ~ 20各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学习内容,是整个数学学 习体系的基石。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 ~ 5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 “6 ~ 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是对读数、数数等学习 的延伸,也为后续认识数位、理解位值制意义等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 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是数与代数内容的前期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 力。
2
11~20的认识
结构化 数位、位值 计数单位
启下
3
100以内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
计数单位 数位、位值
(4)数数、写数 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数数 写数 10以内
1
5
2
3 4
5
(4)数数、写数
认识计数单位“十”
以计数单位“十” 为基础数数
数的结果是:一个十和几个一
20是2个“十”
(4)数数、写数
6.通过阅读相关数学材料,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感受数学文化。 7,增强探索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03 具体编排
单元学习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经历从实物、计数器到抽象出数的过程,感悟
计数单位一和十的含义;能用11 ~ 2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 序,会认、读、写11 ~ 20各数,初步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册教材分析(1 3 6 7 9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册教材分析(1 3 6 7 9单元)

(五)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 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 法进行计算
计算教学的两大编排特点:
一是仍然采用义务教育教材的编排结 构
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仍然先教学9+ 几
二是突出算法多样化
再如多样化问题得到充分体现
关于算法本册出现了以下几种:
点数 凑十
从头点 接着点 接小数点
拆小数
拆大数
活动化就是过程化
实验教材与义务教材的差别之一是加 强了活动。
(三)切实加强良好习惯培养 1、良好的写数字习惯 2、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切实利用直观教具, 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感
第一单元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 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8、9的序数意义。
教材注重让学生在操 作中具体地感受几和 第几意义的不同。
8、9的组成
注重学生的独立 操作和思考,要 求有所提高。
8、9的的加减法
这里是第一次出现一图四式 。 注意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初步认识一图 四式 ,感受一图四式与生活的联系。 开始教学时要注意分类要求。
通过摆和想来进一 步掌握8、9 的加减 法,巩固一图四式。
教学算式书写方法,开始要求学生在练习格 里书写加、减法算式。(数字和运算符号占 半格,相邻之间不空格)
用数学(6和7)
注意培养学 生根据生活 情节来解决 问题,
注重培养学 生的问题意 识。
8、9的认识
注意培养学生 数数的方法。
用计数器来说明了两个数之间 的关系, 借相直尺来教学数的顺序, 运用点子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 7、8、9之间的联系和他们之 间大小关系。
(六)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认识”是在学习1--9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代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认识10的组成和写出数。

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没有像前面那样具体介绍。

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认识数字10 难点:区别10基数、序数的含义。

关键:通过看图,说力,操作认识数字10。

二、教法学法作为刚进校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的思维过程都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特点。

因此,根据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时,教师引入主题图,再通过学生观察图、说图、数点子图、抽象出数字10,并通过摆事实花朵加深学生对10的认识,最后通过教师演示计数器,让学生观察直尺图,点子图以及摆小棒让学生了解10的数序,比较大小。

学生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说、操作达到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新知,分工合作的目的,真正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把教师始终放在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操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需准备的教具有主题图、计数器、花朵、点子图、直尺图、小棒等。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游戏【教材解读】本单元是新教科书的起始单元,也是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

教科书一开始就设计了数学活动,意图先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后再进入数学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教科书在本单元安排了“在校园里找一找”“在操场上玩一玩”“在教室里认一认”和“在教室里玩一玩”四个游戏活动,以及“学习准备”,每个游戏活动都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目标。

如“在校园里找一找”要引导学生数校园内物体的数量,用基数和序数表达,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校园,为后面的校园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为即将到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熟悉的游戏活动中有序观察、游戏运动,唤醒幼儿园的已学知识,初步感悟和体验数量及多少,学习前、后、左、右,巩固数数的方法,学会比高矮和比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一一对应思想、分类思想等,让学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幼儿园和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数数,会数简单的物体个数,会比较数量较少的物体的多少,会比较具体物体的高矮、大小,也知道简单的方位,如前、后、左、右,所以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回顾学生在幼儿园中就已经感悟过的内容。

但是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要求和学习方式有很大区别,幼儿园以学生在游戏中的自主体验为主,学生参与活动比较“自由”,学生的发展不一,而小学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在时间还是活动规范方面都比幼儿园要严格一些。

所以教学的难点是如何组织学生按照要求有序开展活动,并引导学生清晰地运用数量及其他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表达。

【教学策略】1.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活动组织较难,进行教室外的游戏活动时可以请其他老师协作。

2.活动时,进度放慢一点,提要求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一个教学环节到位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属于数与代数模块中的基础知识点。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本课是对数字“0”的深入认识,包括0的含义、读写、以及在加减法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数字的意义和数的运算规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数字“0”,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0。

- 掌握0在加减法中的应用,能够正确进行含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观察、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0。

- 掌握0在加减法中的应用,能够正确进行含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 理解0在加减法中的特殊性质,如任何数与0相加或相减都等于它本身。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

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5个,那么还剩下几个苹果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0”的概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角——0。

”2. 探究新知- 认识0:教师展示0的图片,并询问学生“你们在哪里见过0呢?”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计、电话号码等。

- 理解0的含义:教师利用计数器,让学生观察当计数器上的珠子都拨完后,表示的数就是0。

引导学生理解0表示没有或起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ppt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 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 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 和加减混合运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科书第114~11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 识,并渗透统计思想。
2.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到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 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 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二、教学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 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 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 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 减法。
四、教学建议 1、充分运用比一比的知识 2、适时渗入加法和减法的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 一、教学内容: 1、认识多体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 课时安排:3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体等多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 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 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 数学交流的能力。 4、从生活实际引入,举出日常生活物体, 使学生通过大量操作感受立体图形特征、使 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匡郞小学李锦春这册教材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由于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校园,因此教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教材还了解学生的认知基本情况及差异,注意养成教育。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

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每单元教材分析、每单元归纳总结、总复习教案213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每单元教材分析、每单元归纳总结、总复习教案213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每单元教材分析、每单元归纳总结、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数一数。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

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

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

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1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内容】教材P2-P5【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

不同点是:计算的编排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

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

(一)教学内容分为三段: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1~5各数的认识。

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充分感受基数含义。

·具体---抽象---具体基数含义:主要是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

·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

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

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

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数的顺序。

·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词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困难。

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1~5的写法。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

由于1~5的认识是集中编排,因此受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1~5的写法也集中在了一起。

但这里并不是要求集中教学1~5的写法。

实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把写数分散进行。

◇比多少。

·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比较大小”要完成两个层次的抽象,一个是比较数量的多少,一个是比较数的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分析

第1单元:准备课
❖初步认识数字1~10
第1单元:准备课
❖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 内容。
❖ 提供了丰富的比多少 的素材。
❖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 或少时,可以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
第1单元:准备课
❖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 的习题。
第2单元:位置 单元目标:
•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感受 它们的相对性。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加、减法含义 ❖ 结合情景突出加减法的含义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加减法
❖ 呈现不同思维 水平的算法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0的认识和加减法
1、结合具体情境,知道“0”的含义。 2、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第4单元: 认识图形(一)
重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正确书写 0。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基 数写比 序组
的 顺


数 序字小 数成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数的顺序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写法 ➢ 重视书写、分散
难点。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左右
教学目标:1.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2.判断左、右位置关系。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4.发展空间观念,发展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正确用“左右”描述位置关系。 难点:建立“左右”的标准,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第2位置
先认识“上下”“前后”,再认识“左右”。
第2位置
❖ 将数学运用于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

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

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

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

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

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如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4.解决问题突出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

这次修订我们对解决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p68凑十的、p80第3题是10加几的、p71、p72第6题,为乘除法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6.注重知识的渗透。

·如填未知加数(原来作为例题安排在6-10的加减法中,但深不深浅不浅,教学的度不好把握,渗透在各部分知识的练习中。

p56暗示了未知加数,在直观图的提示下容易填出得数、P63通过画一画帮助学生填出未知加数、p68借助数的组成)。

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评价是老师们非常重视又感觉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了老师们的一些经验以及国内、外教材的做法基础上,我们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安排了一个评价版块,给老师们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一点思路和线索。

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数一数。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

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

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

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

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

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

③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

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

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

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

习习惯的培养。

⑥数的组成。

6的组成,是通过涂圆圈的方式,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的填出6的组成。

学生在一张纸上涂完所有6的组成后的图非常形象、直观而且可能很有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6的组成并更好地记忆。

7的组成,没有全部给出,通过操作分木块,给出了3组,提出一个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看到1组想到另1组,让学生联想,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与义务教材相比难度降低了,原来在教学5的组成的时候就让学生联想,现在到7的组成时才不出全,才让学生联想。

)8、9的组成,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摆出,并且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推出,要求比6、7的组成略高一些。

10的组成,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满10要向进一,所以10的组成很重要。

教材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填出10的五种组成,再让学生推想出10的另外4个组成,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2)加、减法。

这部分计算,主要是结合操作和图(也就是“一图二式”“一图四式”)来教学。

教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具体说),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图二式”“一图四式”老师们有一些现实问题:·经常有老师问一图到底该列几个算式?比如◎◎◎◎◎在一图二式中,列两个加法算式,列减法算式的图,有虚线。

而它到了一图四式,不仅列了两个加法算式,还列了两个减法算式,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列减法算式?教师觉得不好把握。

·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列出了把两部分相减的算式。

如:○○○○| ●●●。

学生列出4-3=1。

学生的算式也是有道理的,这种情况怎么处理?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

◇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压缩“一图二式”(不再作为一小段),直接由“一图二式”过渡到“一图四式”,最后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一加两减)。

◇回避了两部分相减的算式。

对于写出把两部分相减的减法算式,我们并不要求,如果学生写出也是可以的。

但为了避免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回避了这种问题,一般把被减数和减数都给出了,只要求学生根据图算出得数。

·注意把数的组成练习和计算练习紧密结合起来。

(3)问题解决这一单元我们结合6、7和8、9的加减法,设计了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6、7解决问题◇图画呈现问题。

在6、7这部分,考虑到学生识字不多,在6、7这里,主要以图画形式呈现问题,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信息和问题,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只”表示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呈现问题的方式老师们都很熟悉。

·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和答。

这里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习按照这样的思路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于格式不必作过多要求,这里包括本册,都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和答。

②8、9解决问题◇用画图加简单的文字呈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和前面一样(体验过程,了解步骤),只是呈现问题的方式略有不同,这里在前面的基础上采取用简单的文字呈现信息和问题,以引导学生通过看文字来理解题意。

◇让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通过前面的体验和学习,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简单结构应该有所了解,在这里让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以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并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2.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

教材主要是结合动态展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境图,让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的含义,了解运算顺序。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分两段编排:(1)11-20各数的认识;(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1)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来认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