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与监管建议

关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与监管建议

关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与监管建议■四川银监局建行处课题组 我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客观上,集团客户内部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造成银企信息的严重不对称,银行事前很难掌握和监控关联交易的具体信息。

同时,商业银行对于企业集团这一特殊客户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难以界定,缺乏把握,针对其风险的信贷管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操作规范。

正确对待企业集团的信贷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不仅具有必要性,也有紧迫性。

一、集团客户信贷管理存在的风险(一)2003年8月银监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2003第5号令](简称“指引”)出台前,商业银行的制度规定对集团客户的界定范围较窄,造成管理缺失。

此前多数商业银行没有制定有关集团客户授信方面的系统性文件,集团客户授信的有关规定包含在额度授信管理办法之中。

这类办法一般制定时间较早,已经不适应目前集团客户授信管理的需要。

对比银监会“指引”,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界定,主要以“产权关系”为标准,范围较窄,因而造成不能对较广范围内的集团客户纳入统一授信管理,贷款实际发放中多头授信的现象难以克服。

(二)缺乏有效的识别集团关联企业的方法。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认识存在误区,易受虚假报表或合并报表资产总额的迷惑,往往认为资产规模庞大就是实力雄厚,忽视集团客户本身固有的风险,对集团客户经营风险、系统性风险、行业风险、法律风险认识不足,把握不准,把集团客户等同于优良客户。

已经爆发风险的蓝天集团、银广厦等上市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同时,因为集团客户界定范围较窄的影响,商业银行关注关联企业经营活动的意识不强,没有制定识别集团客户的操作性的具体规定。

(三)信贷向集团客户集中,形成风险集中。

监管中发现,商业银行的贷款呈现“双重集中”的特征。

所谓”双重集中”是指一家商业银行贷款集中某一集团客户和多家商业银行集中贷款于该家集团客户并存的现象。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损失。
严 也 信 贷 风 险主 要 属 于 信 用 风 险范 畴 , 信 脖 子 上 套 上 了 根 根 绞绳 , 重 地 威 胁 着 银 提 , 是 防 范集 团客 户 实际 控 制 人 道 德 风 用 风 险 绝 大 多数 来 自企 业 主 观 方面 , 市 行 信 贷 资 产 安 全 。 由 于 法 人 客 户 具 有 独 险的 关键 。 但
司 间形 成 了产业 链 上 的有 机 联 系 , 与 同 在 办 企 业 、 好 企 业 , 是 施 展 “ 手 套 白 本 要 件 , 绕 集 团 的核 心企 业 和 核 心产 品 但 办 而 空 围 之 骗 业相 比却 没 有 高 出对 手 的技 术 、 品 或 品 狼 ” 术 , 取 银 行 信 贷 资 金 。单 个 法 人 拓 展 业 务 , 无核 心竞 争 力 以及 核 心竞 争 产 对 牌及 服 务 , 银 行 依 旧对 企 业 授 信 、 放 客 户 也 可 能 图谋 不 轨 , 集 团客 户 更容 易 力较 弱 的 企业 原 则 上 不 得 介 入 ; 自 身无 而 发 但 对
个 根本 , 也是 集 团客 户信 贷 安 全 的 最 根 本 保 失厄 运 。在 集 团 客 户 中 , 别 居 于 控 股 地 起来 。 银行 在 选 择 客 户 时 必 须 把 有 无 核 证 。 如 集 团 客 户 中 各 个 子 公 司 与 控 股 公 位 的法 人 企 业 或 实 际控 制 人 , 不是 实 实 在 心竞 争 力 以 及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强 弱作 为 基
对 因 场 风 险 、 作 风 险对 信 用 风 险 也 有很 大 的 立 法 人 资 格 , 外 独 立 承 担 法 律 责 任 , 操
或是 控 股 企 业 形成 的政 策 风 险 ; 银行 自身 盲 目迷信 大 客 互 相 担 保 在 银 行 取 得 贷 款 ,

集团客户大额贷款风险案例分析

集团客户大额贷款风险案例分析

参考资料二:集团客户大额贷款风险案例分析[案例背景]N集团曾被誉为“民企航母”,它位于南海区沙头镇,号称占地1700亩,厂房面积77.4万平方米,年产各类板材120多万立方米,年贸易额达1.4亿美元,总资产46亿元,被称作“亚洲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基地”。

集团董事长王某也因此于2003年获得G省和F市的“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

假如没有2003年审计署对中国A行的全面审计,也许N公司这艘欲坠的“航母”至今仍在摇曳而行,而现在却因巨额骗贷,只落得个衰败的下场。

据调查核实,从1999年开始,王某就利用N集团内部控制的13家关联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与银行内部员工串通,累计从A行南海支行取得贷款74.21亿元,至审计时尚有余额19.29亿元。

经初步核查,银行贷款损失已超过10亿元。

[昨日的辉煌今日的衰败]N集团的前身是N市沙头镇华光装饰板材厂(1990年成立,注册资本230万元),主要生产胶合板、中纤板、贴面板等,并于从1996年12月与A行南海支行建立信贷关系。

而N集团真正发家是在1998年至1999年间。

1999年4月,A行G省分行同它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承诺给予其5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并将其列为该行重点支持企业。

此后N集团在A行南海支行贷款余额急剧增加,2001年为16.5亿元,2002年达到17.99亿元。

截至审计时,N集团共欠境内外8家金融机构贷款28.8亿元,其中A行南海支行贷款19.29亿元,占该行总贷款余额的15.26%。

[相同的遭遇不同的结局]征兆不止一端。

同样的情况,B行南海支行也遭遇过。

2001年4月,王某以粤华厂名义向B行南海支行提出贷款要求,抵押物是进口木材原料和成品板材,及人民币3亿元的定期存款。

此项申请得到了B总行的批准,核准授信额度为5亿元。

据B行南海支行一位业务人士介绍,在办理贷款抵押手续时发现了三个问题:一是贷款主体和经营主体并不一致。

王某以粤华厂的名义提出贷款要求,但贷款却准备用于华光公司,其抵押资产也属于华光公司。

商业银行集团关联客户信贷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集团关联客户信贷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集团关联客户信贷风险研究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集团关联企业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识别出该类企业的四个特点,即关联交易的频繁性、连锁性、隐蔽性和突发性;接着从政府、商业银行、集团关联企业三个层面分析了信贷风险产生的诱因;最后从规范法规制度、完善内部授信管理制度、协作多方建立集团关联企业发现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面给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集团关联企业;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一客户发展成为集团关联企业。

集团关联企业凭借独一无二的品牌效应、雄厚的资金实力及抵抗市场风险的优势,已迅速发展成各大商业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

他们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由于其自身交易的关联性和复杂性,对外信息透明度大大降低,信贷风险逐年攀升,银广夏、蓝田集团、欧亚农业、南海华光、啤酒花、三九集团、德隆集团、科龙电器、华源集团等上市公司经济案件的相继爆发便是佐证。

因此,如何防范集团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是摆在各大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集团关联企业的概念根据银监会颁发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行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一是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二是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三是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四是存在其他关联关系以致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尽责原则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

由上述集团关联企业的界定可见,既有因投资关系在股权或经营策略上具有直接或间接控制与被控制而形成的投资型关联(如母公司及各子公司),也有因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为主要投资人或担任关键管理人员而形成的关系人关联,还有因借贷或互保形成的债务型关联。

集团客户之间的关联关系可能是上述类型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体。

二、集团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特点从广义上来看,信贷风险是指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经营目标与实际发生偏差,从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从狭义上来看,信贷风险是指企业到期不能履行协议,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案例分析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案例分析

作业一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案例分析1、集团概况A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亿元,其中: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持股56%。

其他股东中两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

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建材贸易、汽车销售、出租汽车、绿化、仓储、会展。

集团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下属S 商业集团、J建设集团、Q汽车集团、N能源集团、L旅游集团五大产业集团。

集团内房地产开发业务主要由集团本部设置的事业部进行项目投资管理和会展中心建设经营(如下图)。

(1)房地产业。

主要开发城区中低价房,也参与旧城改造,在开发建设住宅的同时开发非住宅产品,逐步向全国扩展。

先后在全国20个大中型城市开发了房地产项目。

2013年-2015年集团房地产业务利润总额占比超过60%。

(2)商业地产。

S商业集团主要从事商铺、商场、会所等商业物业的经营、管理,形成商业地产租赁、投资、经营管理三大业务板块,与红星美凯隆建材集团、易初莲花、开心人大药房等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3)建筑业。

J建设集团主要承担大型钢厂的技术改造和钢结构建设工程,同时承担A集团内民用、商业建筑项目的建设施工。

(4)能源及物流业。

N能源集团主要经营成品油、燃料油、煤炭批发,石油海上运输、陆上运输,经营加油站等,是经营石油、煤炭的专业性企业,拥有石油、煤炭经营管理的专业团队。

(5)汽车服务业。

Q汽车集团集销售、维修、保养、二手车、保险、上牌于一体的汽车销售服务商。

拥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专营店11家、多家汽车销售公司维修公司及出租车服务公司,代理国内汽车18个品牌。

经营业务包括“整车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于一体的汽车品牌服务和车辆租赁业务等。

(6)旅游服务业务。

L旅游集团是从事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产业的投资、经营及管理的综合企业。

2015年旅行社和饭店总收入超过12亿元,拥有8家控股企业,投资控股并管理的酒店客房数为920间套,2年内在建和即将投入经营的控股五星级酒店客房数尚有600间套。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集团客户由于其内部股权关系复杂、经营多元化以及关联交易频发等原因使得商业银行在对集团客户授信时风险增大。

通过分析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特征,找寻出银行集团客户授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标签: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引言由于集团企业具有内部股权关系复杂、多元化经营、关联交易频繁等特征,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方面还存在着难点和薄弱环节。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集团企业相继暴露出贷款风险,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损失,加强对集团企业信贷业务的监督和管理,防范信贷风险已显得十分紧迫。

笔者从集团客户的概念入手,对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特征作以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建议,以供参考。

1 集团客户的分类集团客户多数是基于股权关系或同一法人关系,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实践中集团客户的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控股式企业集团。

即以资本作为纽带,通过母公司对其他成员单位的控股而实现统一管理。

其二,参股式关联企业群组(准集团)。

如一些企业同属某一产业链或业务上具有依存关系,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相互参股形成关联企业群组。

其三,家族式企业集团。

即通过同一法人或关联法人(如存在亲属关系)掌控的企业而形成的企业集团。

上述集团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一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强势企业为基础,通过兼并或重组形成企业集团,二是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由政府推动,将辖属企业进行重组而成。

2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特征2.1 集团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由于集团客户组织结构、内部交易和关联关系比单一客户复杂,商业银行在获取集团客户的信息上要比单一客户困难,在决策的把握上更为复杂。

通常,集团客户可以通过内部资金调拨、企业重组、关联交易以及不实财务报告等手段,将集团内某一成员的经营风险转移到集团内的其他成员,从而掩盖了风险或使风险延迟暴露。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制 根 据 集 团客 户 组 织 架 构 和 运 作 模 式 .基 于 集 团 客 户 信
贷 管 理 信 息 系统 ,多 渠 道 地 收 集 企 业 信 息 ,加 强 集 团 客 户
内部 关 联 交 易 的信 息 披 露 ,建 立 一 套 有 效 的信 息 共 享 机 制 ,
授 信 额 度 占其 资 本 净 额 的 比重 高 达 3 . %,严 重 超 过 1 % 18 5
的监 管 要 求 ;渤 海 银 行 、 民生 银 行 的这 一 指 标 也 接 近 l %: 5
解 决 信 息 不 对 称 的 问题 。 首 先 . 整 合 商 业 银 行 系 统 内部 客 户 信 息 资 源 ,实 现 信 息 内部 共 享 .解 决 系 统 内部 信 息 不 对 称 问 题 。 商 业 银 行 内
2 0 0 7年 7月 3 日 .中 国人 民银 行 上 海 总 部 首 次 发 布 1
《 国 区 域 金 融 稳 定 报 告 》 指 出 :银 行 中 长 期 贷 款 较 快 增 中
长 ,贷 款 不 断 向大 客 户 、重 点 行 业 集 中 。 数 据 显 示 授 信 亿
导 致 商 业 银 行 集 团 客 户 信 贷 风 险 的 原 因 中 ,既 有 我 国 信 贷 环 境 尚 不 完 善 的 宏 观 因 素 ,也 有 银 行 与 客 户 信 息 不 对 称 的 微 观 因素 ,更 有 银 行 风 险 管 理 不 完 善 的 自身 因 素 。 笔
中国 分 类 号 :F D2 文 | 标 识 码 8 文 蕈 翁 号 :1 0 — 9 0 (0 7 9 0 5 — 2 船 . i 南 f 0 4 0 0 2 0 J0 — 0 1 0

孙 健 ’ 葛从锋 ’ 王延航

集团性客户的信贷风险问题(一)

集团性客户的信贷风险问题(一)

集团性客户的信贷风险问题(一)摘要:集团性客户相对于单个客户,在给银行带来较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源自三个方面,一是客户,二是银行,三是社会。

集团性客户由于在品牌效益、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优势,是各家银行市场营销的重点。

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集团性客户同样存在优胜劣汰的情况,更有一些集团性客户在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利用其股权结构的特殊性,通过不正常的资产重组、关联交易、产权变动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从而使银行的信贷管理面临新的课题。

一、集团性客户的分类集团性客户是指以资本或契约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实践中集团性客户的类型较为复杂:从集团成员联结方式看,我国企业集团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契约式联结的企业集团。

即参加企业集团的各成员之间,通过协议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发挥各方优势,形成集团统一管理权。

其二,股权式的企业集团。

即以资本作为纽带,通过集团母公司对集团成员单位的股权占有而实现对成员的统一管理。

其三,家族式企业集团。

从形成原因上还可分为:1.行业转轨型。

融经营与管理为一体的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按国家政策要求分为一个或若干个企业集团;2.市场发展型。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强势企业为基础,通过兼并或重组形成企业集团;3.政府推动型。

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对辖属企业进行组合。

二、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解析银行通过对集团性客户的支持,可以有效优化信贷结构,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效益。

但是集团性客户相对于单个客户,在给银行带来较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客户方面1.集团性客户经营规模大以及由此派生的因素容易诱发信贷风险。

一些集团性客户经营规模大、结构复杂,使包括银行在内的外部机构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经营状况真实性做出较为准确的估价,此其一。

集团型客户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集团型客户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生 产 经 营 规 模 较 大 、 营 层 次 多 . 数 在 这 类 情 况 经 多
属 跨 行 业 、 地 区 经 营 , 组 织 形 式 多 跨 且
( ) 前 , 分 集 团 客 户 末建 立 理 的 对 策 选 择 五 目 部
种 多 样 , 贷 监 管 难 度 较 大 特 别 是 一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 大 多 为 国 有 - . 信 且 业 在
八 经 营 困 境 : 集 团 企 业 利 用 其 本 身 特 联 交 易 行 为 悬 空 银 行 债 务 , 带 有 很 强 贷 后 跟 踪 管 理 困 难 重 重
殊 性 套 取 银 行 信 用 、逃 废 银 行 债 务 的 的 毖 蔽 性 , 信 贷 ^ 员 往 往 只 能 了 解 单
( ) 一 般 客 户 相 比 . 团 客 户 具 七 与 集

现 象 时 有 发 生 . 集 团 型 客 户 的 潜 在 信 个 企 业 情 况 , 很 难 全 面 了 解 整 个集 团 有 异 地 分 支 机 构 多 负 债 结 构 复 杂 、 贷
贷 风 险 不 断 加 大 . 有 的 已 酿 成 了 事 实 的 情 况 . 一 定 程 度 上 加 大 了 银 行 的 信 款 额 度 大 等 特 点 , 过 就 对 信 贷 管 理 提
上 的 银 行 不 良 贷 款 本 文 立 足 于集 团 贷 风 险
客 户 及 其 信 贷 风 险 的 特 殊 性 . 提 出 脐 范 信 贷 风 险 的 对 策 思 路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是 . 前 部 分 信 贷 但 目
( ) 团 客 户 内 部 关 联 企 业 之 间 ^ 员 的 素 质 不 能 适 应 业 务 发 展 需 要 , 四 集 互 相 担 保 现 象 较 普 遍 . 虚 拟 第 二 还 款 影 响 了 对 集 团 客 户 贷 款 的 管 理 , 一 定

集团性客户及其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集团性客户及其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r一年来,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经1J I营步伐的加快,集团性客户作厂_—■为特殊的客户群体,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重点营销,积极介入的对象,其相对较为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较大的·资产规模,较高的社会知名度,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较强的融资能力对商业银行颇具吸引力,从而使该类客户的信贷资金也不断增加。

随着近几年来金融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一些集团性客户隐藏的风险不断显现,个别集团性客户危机陆续爆发,且呈现出系统性、连带性、突发性、扩散性等特点,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巨额信贷损失,同时也暴露出商业银行在上市公司及集团性客户准入、审查,风险识别及防范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就该问题提出粗浅的认识。

集团性客户的基本特征集团性客户一般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事业法人:一是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具有直接或间接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二是共同为第三所控制的多个企业集44合;三是主要投资者个人,关系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和两代内房系亲属)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企业集合;四是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正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管理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多个企业集合。

关联企业,即是由多个法人组成,各自独立管理的联合协作企业(譬如生产过程中存在上下游关系)或通过投资,担保等关系形成关联企业群体,或者商业银行认为有关联关系的企业。

随着企业产权、股权的变化,企业并购等行为的出现,集团性客户及关联企业的产权关系更为复杂化。

集团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融资管理形式集团公司及关联企业是随着现代经济特别是在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公司之间主要通过项目融资过程中的资金相互拆借、投资;核心公司对(分)子公司的财务集中管理;相互之间的担保;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关系,原料供应或生产之间的依赖关系;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收购、并购;业务之间的协议合作等渠道形成了集团公司,或更为复杂的公司之间的关联关系。

上市公司及集团性客户风险成因近几年来,集团性客户及关联企业风险逐步显现,虽然造成公司衰亡的具体原因千差万别,但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分析归纳却有一定的共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转改制不到位。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及其防范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集团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并成为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

然而在集团客户给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 也隐藏着巨大信贷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标签:集团客户信贷近年来,银行信贷向集团客户集中已成为一种趋势。

集团客户一般规模较大、资本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较强、资信等级较高,对银行有较大的吸引力。

但是随着德隆、贴本、格林柯尔等企业集团案件的的爆发,充分暴露出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授信方面存在的风险。

本文针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的现状,分析了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增大的因素分析1. 银行经营观念存在偏差银行普遍认为集团客户规模大、偿债能力强,把集团客户等同于优良客户。

在一家银行给予集团客户以高额贷款之后,往往容易成为其他银行争相贷款的理由之一,对于该公司的偿还能力则很少关注。

同时,如果一家银行向集团公司授信采取信用方式,就会迫使其他银行降低门槛,放宽贷款条件,发放信用贷款。

2.集团关联企业财务不实主要体现在合并报表与借款主体报表不分,编制合并报表未剔除集团关联企业之间的投资、应收应付款项、虚增借款主体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母公司财务报告未披露成员单位之间的关联交易、相互担保等情况;集团关联企业容易通过关联交易调整集团内部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使银行很难准确掌握客户的真实资产负债以及财务效益等。

3. 集团融资主体与贷款资金实际使用主体不一致目前多数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采用由集团总部统一管理的模式,集团的融资和投资都由集团总部统一调度。

这种模式便于集团投资、融资统一管理,降低财务成本,但增加了银行监控信贷资金用途的难度。

集团关联企业往往以好的子公司和用途作为借款主体和理由,取得贷款后再挪作他用,并在一段时期内以一定量资金循环借、还多家银行贷款,从而易于掩盖其资金短缺甚至重大不良问题。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集 团客 户 的 信 贷 风 险
1 .银 企 间 严 重 的 信 息 不 对 称 造 成 的信 贷 风 险 。集 团客 户 的 组 织 结 构 、 内部 交 易 和 人 事 关 系 比单 一 客 户 要 复 杂 得 借 : 售 费 用— — 销 售物 流成 本 — — 运 输 费 1 0 销 00 0
— —
仓 储 费 5 0 00
贷 : 行 存 款 银
1 0 5 00
() 流 成 本 的 归 集 与分 配 。企 业 发 生 的 物 流 成 本 应 借 记 告 。 2物 “ 流 成 本 ” 关 二 级 账 户 , 记 相 关 账 户 , 有 些 物 流 费 用 在 物 相 贷 但 供 应 、 产 及 销 售 各 阶 段 都 有 发 生 , 区 分 情 况 , 别 记 入 相 应 物 流 和 废 弃 物 物 流 以及 委 托 加 工 物 流 的物 流 流 程 进 行 物 流 成 生 应 分 的二 级 账 户 及 明细 账 户 。一 是 供 应 物 流 成本 归集 : 理 费用 、 管 原 本 的归 集 并 进 行 报 表 的编 制 。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 业 还 可 以根 据 企 材 料 账 户 中 的相 应 项 目; 是 生 产 物 流 成 本 归 集 : 造 费 用 账 企 业 的 实 际 需要 、 本 核 算 的 不 同 内容 等 , 照 物 流 成 本 支 付 二 制 成 按 户 中 的相 应 项 目: 是 销 售 物 流 成 本 归 集 : 理 费 用 、 售 费 用 形 态 、 品等 进 行 物 流 成 本 的 会 计 核 算 。 三 管 销 产 账 户 中 的 相 应 项 目; 是 废 弃 物 流 成 本 归 集 : 售 费 用 账 户 中 四 销
风 险的爆发 具有 连锁性和 突发性。在对某商业银行 集团客户贷款进行 实证分析的基础 上, 梳理和总结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要 点和难点 , 研究与探索集 团客 户信贷风 险的应对策略和要 点。

商业银行防范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防范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防范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研究内容摘要集团客户就是企业通过内聚外联、扩大规模等方式进行产业和行业并购整合而形成的企业集团的总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更多的国内企业加入到国内和海外的并购行列,从而诞生了一批较大规模的集团企业。

一方面,集团企业作为一个国家产业实力和竞争力的标志,成为商业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明显的规模聚集效应,另一方面,集团客户由于融资规模巨大、债权银行较多,一旦出现信用风险,往往产生连锁的资金链风险和系统的银行风险。

因此,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必须引起商业银行的关注。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观点进行了回顾,汇总了现有研究成果,通过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比较,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对大型集团客户缺少风险管理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深入剖析了我国集团客户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了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特征和类型,并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

结合银行经营实际,从经营体制、经营意识、主观行为等方面,归纳出我国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几大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拓宽商业银行防范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视野和思路,更有助于为管理层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促进商业银行和集团客户双向、健康、快速发展。

本文包括六部分内容,分别是绪论、相关文献综述、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分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范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对策、结论。

关键词: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研究I目录内容摘要 (I)1 绪论 (1)1.1 背景及意义 (1)1.1.1 选题背景 (1)1.1.2 选题意义 (2)1.2 内容与预期成果 (2)1.2.1 研究内容 (2)1.2.2 预期成果 (3)1.3 研究的主要方法 (3)2 相关文献综述 (4)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观点综述 (4)2.1.1 信息不对称与集团企业违约研究(stiglitz.1981) (4)2.1.2 软预算约束与集团企业违约研究(dewartripont&maskin.) (4)2.1.3 企业价值理论与集团企业违约研究(merton模型) (5)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观点综述 (5)2.2.1 关于集团客户的界定 (6)2.2.2 集团客户风险的特点 (6)2.2.3 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的主要观点 (7)2.2.4 现代商业银行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体制研究的主要观点 (8)3 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一般分析 (9)3.1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特征 (9)3.1.1 集团客户风险具有隐蔽性 (9)3.1.2 集团客户风险具有复合性 (9)3.1.3 集团客户风险具有滞后性 (9)3.1.4 集团客户风险具有突发性 (9)3.1.5 集团客户风险具有行政性 (10)3.2 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类型 (10)3.2.1 集团客户的投资经营风险 (10)3.2.2 集团客户的道德风险 (12)3.2.3 集团客户内部关联企业的互保以及过渡对外担保产生的风险 (13)3.2.4 集团客户由于违法违规经营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14)4 银行对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5)4.1 认识偏差与管理粗放 (15)4.2 方式滞后与创新不足 (15)4.3 竞争无序与过度授信 (15)4.4 银企经营层次不对等和信息不对称 (16)4.5 银行体制不完善及员工操守不规范 (16)5 防范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对策 (17)5.1 风险意识的强化与先进信贷经营理念的树立 (17)5.1.1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市场营销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17)5.1.2 正确处理好做大总量与经营转型的关系 (17)5.1.3 正确认识商业银行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 (17)5.1.4 正确认识并走出集团客户“表象”的误区 (17)5.2 严把信贷准入和决策关 (18)5.2.1 强化调查力度 (18)5.2.2 延伸调查宽度 (18)5.2.3 挖掘调查深度 (19)5.3 进一步强化授信管理 (19)5.3.1 完善授信制度 (20)5.3.2 界定授信范围 (20)5.3.3 确定授信总量 (20)5.4 建立上下联动与信息共享的集团客户贷后管理体系 (21)5.4.1 建立集团客户主办银行制度 (21)5.4.2 加强对集团客户贷款实际使用的监管 (21)5.4.3 加强集团内部关联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互保行为的监控 (22)5.4.4 建立集团客户的风险预警机制 (22)5.4.5 创新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处置方式 (23)5.5 构建风险共防机制 (23)5.5.1 建立银行同业风险共防制度 (23)5.5.2 建立银行同业与社会执法部门风险共防制度 (24)5.6 拓宽集团客户融资渠道 (24)6 结论 (25)参考文献 (26)1 绪论1.1 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背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国内与国际间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论文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论文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论文一、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案例的四种类型(一)盲目扩张失败型:银行信贷资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有过辉煌经历的集团客户企业家往往有太强的扩张欲望,无往不胜的过往经历,使得他们很容易形成一种自我崇拜和好大喜功,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企业的实力。

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企业往往会进行盲目扩张,一旦扩张失败,大概有四种结局:一是草率地进入新领域,结果在多元化经营中败下阵来,比如巨人集团;二是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开设多层次的分支机构,最后导致管理失控,比如三株集团;三是过度追求广告的轰动效应,最典型的例子是不顾自身财力争做所谓的“标王”,从而导致经营巨亏,比如秦池酒业;四是挥舞资本大棒、超过自身实际能力进行跨行业大兼并,过度负债形成的巨量短期资金被长期使用,最终资金链不堪重负断裂,导致整个企业帝国轰然倒塌,比如新疆德隆。

(二)资本运作失策型:银行信贷资金陷入资本运作“黑洞”目前,资本运作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国有企业产权过程中的客观存在。

国有企业产权,不管是国有企业之间通过资产划拨、股权划转等方式进行的国有资产优化组合,还是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都涉及到资本运作,虽然这些资本运作并不全部由企业本身主导完成,但是企业本身必定要扮演重要角色。

二是在企业扩大经营过程中的主观欲望。

企业要扩大经营必然伴随资本运作,应该警惕的是,集团客户特别是上市的集团客户陷入资本运作“黑洞”的案例很多,近年来,因资本运作不当而出现经营风险甚至破产倒闭的企业约占总数的30%。

曾有资本市场“西南王”之称的朝华集团董事长张良宾因涉嫌金融诈骗、虚增注册资本等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它可能存在的资本运作“黑洞”高达20亿元,其中仅违规担保项就达9.7亿元。

目前,朝华集团已被众多债权人包括华夏银行、上海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诉上法庭,涉诉金额高达8亿元。

[1]此案虽然不像德隆那样令人震惊,但给商业银行留下的教训非常深刻,银行贷款必须警惕再度陷入集团资本运作的“黑洞”。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s银行为例new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s银行为例new

第一章绪论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本章为本文的开篇,首先介绍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本章试图通过分析说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指出研究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选题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变革,各项业务发展迅猛。

伴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金融脱媒现象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业“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已经深植入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中。

银行间相互竞争日益激烈,各商业银行纷纷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源,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集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集团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具有资产规模大,资本实力强,市场优势明显,信贷效益突出等特点,已日益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追逐的目标对象。

但与此同时集团客户股权结构越来越复杂,关联交易越来越隐蔽,资金集中运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的现象越来越多,授信总量越来越大,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凸现。

从“蓝田系”、“银广夏”、“德隆系”集团的轰然倒塌,到“鸿仪系”、“华源系”、“三九系”集团的覆灭,再到近期山东省百强民营企业之首的万杰集团的两家核心钢铁企业的破产,无不给国内各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资产和声誉损失。

而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部分银行授信不尽职,盲目追逐“优势行业”客户,恶性竞争,疏于贷款管理,最终导致集团客户超额授信、信贷资金被挪用等风险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如何识别和防范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已经成为金融监管部门和国内商业银行最迫切关心的话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安全性的影响。

贷款的高度集中性可能带来风险暴露的“连锁效应”。

投资学倡导“不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银行业同样如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求信贷投放的客户、投放区域、投放行业和业务品种趋于分散。

而事实上,一些银行的贷款高度集中于少数集团客户,一旦该集团中的某一企业或者某些企业甚至是集团内外存在互相担保关系的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恶化,都可能造成银行重大风险。

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及其管理

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及其管理

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及其管理[摘要] 近年来,集团性客户大量涌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集团性客户的内涵及其行为特征,分析了集团性客户存在的主要信贷风险,提出了集团性客户风险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管理近年来集团客户大量涌现,一些集团性客户,如蓝田、银广夏、上海周正毅关联企业、深圳彭海怀兄弟关联企业和铁本等企业集团贷款相继出现了问题。

如何破解集团性客户信货风险这一难题,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燃眉之急,也是各家银行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集团性客户内涵及其行为特征(一)集团性客户内涵根据《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规定,集团性客户是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企业事业法人:1.在股权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它企业或被其它企事业法人所控制;2.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其它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4.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转移资产和利润的,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性客户进行管理的。

上述所称控制主要是指有权决定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从其经营活动中获得利益,包括:1.一方直接拥有、间接拥有、或直接和间接拥有另一方超过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

2.虽然一方拥有另一方表决权资本的比例未超过半数,但能通过以下方式达到控制: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议,拥有另一半以上表决权资本的控制权;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另一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权任免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

(二)集团性客户行为特征1.关联关系庞杂且隐蔽。

集团客户内众多的关联成员主要是通过复杂的投资链条形成的,投资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全资、控股和参股。

集团客户善于通过频繁的兼并收购等资本运作实现多元化投资,经营范围往往涉及多个领域,以此扩大资产规模。

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及其管理方案

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及其管理方案

公司性客户信贷风险及其管理[ 摘要]最近几年来,公司性客户大批浮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公司性客户的内涵及其行为特色,剖析了公司性客户存在的主要信贷风险,提出了公司性客户风险管理的一些详细举措。

[ 要点词 ]商业银行;公司性客户;信贷风险管理最近几年来公司客户大批浮现,一些公司性客户,如蓝田、银广夏、上海周正毅关系公司、深圳彭海怀兄弟关系公司和铁本等公司公司贷款接踵出现了问题。

怎样破解公司性客户信货风险这一难题,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也是各家银行一定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公司性客户内涵及其行为特色( 一) 公司性客户内涵依据《商业银行公司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引导》规定,公司性客户是拥有以下特色之一的公司事业法人:1.在股权或许经营决议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余公司或被其余企事业法人所控制;2.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 3.主要投资者个人、要点管理人员或其余关系亲密的家庭成员 ( 包含三代之内直系家属关系和二代之内旁系家属关系) 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4.存在其余关系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钱转移财产和利润的,商业银行以为应视同公司性客户进行管理的。

上述所称控制主假如指有权决定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从其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包含: 1.一方直接拥有、间接拥有、或直接和间接拥有另一方超出多半以上表决权资本。

2.固然一方拥有另一方表决权资本的比率未超出多半,但能经过以下方式达到控制:经过与其余投资者的协议,拥有另一半以上表决权资本的控制权;依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另一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权任免董事会等近似权益机构会议上有多半以上投票权;在董事会或近似权益机构会议上有多半以上投票权。

( 二) 公司性客户行为特色1.关系关系错乱且隐蔽。

公司客户内众多的关系成员主假如经过复杂的投资链条形成的,投资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全资、控股和参股。

公司客户擅长经过屡次的吞并收买等资本运作实现多元化投资,经营范围常常波及多个领域,以此扩大财产规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分析论文一、集团性客户的分类集团性客户是指以资本或契约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实践中集团性客户的类型较为复杂:从集团成员联结方式看,我国企业集团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契约式联结的企业集团。

即参加企业集团的各成员之间,通过协议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发挥各方优势,形成集团统一管理权。

其二,股权式的企业集团。

即以资本作为纽带,通过集团母公司对集团成员单位的股权占有而实现对成员的统一管理。

其三,家族式企业集团。

从形成原因上还可分为:1.行业转轨型。

融经营与管理为一体的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按国家政策要求分为一个或若干个企业集团;2.市场发展型。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强势企业为基础,通过兼并或重组形成企业集团;3.政府推动型。

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对辖属企业进行组合。

二、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解析银行通过对集团性客户的支持,可以有效优化信贷结构,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效益。

但是集团性客户相对于单个客户,在给银行带来较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客户方面1.集团性客户经营规模大以及由此派生的因素容易诱发信贷风险。

一些集团性客户经营规模大、结构复杂,使包括银行在内的外部机构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经营状况真实性做出较为准确的估价,此其一。

其二,跨行业(产业)经营是集团性客户的普遍现象,客观上加大了银行信贷资产遭受行业(产业)风险的可能性。

其三,大部分集团性客户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对内融资和对外融资通盘运筹,常常使得银行贷款的承贷主体与实际用贷主体分离,大大增加了银行贷后监管的难度。

2.有些集团性客户核心层经营管理粗放。

规模化扩张使一些企业草率进行新项目投资决策,涉及本身不熟悉的行业,缺乏科学论证,容易导致投资失误。

有些集团性客户财务混乱,母公司账务报告未披露成员单位间的关联交易、相互担保情况等,形成财务“泡沫”,易诱发经营风险,进而产生信贷风险。

3.有些集团性客户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法律上缺乏产权纽带关系,采取重复验资、先出资后抽逃等手段虚增资产,母公司与子公司无资金上控股或参股关系。

二是母公司与子公司人格混同。

三是法人治理结构欠缺。

母公司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子公司则没有,母公司直接调配子公司的资产。

还有的在改制过程中,故意采取硬性划拨方法,将资金和优良资产划到相对优良的成员企业中去,将不良资产和债务划到相对劣质的成员企业中去,通过关联交易,达到逃废债务的目的。

4.公司架构下股东与债权人对公司的影响力存在差异。

股东期望通过公司经营活动使资本在保值前提下实现最大增值。

银行作为公司的债权人,仅以其与公司的经济合同关系来保障其债权利益。

在公司盈利、正常经营时,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较易协调,在公司经营困难、亏损时,公司股东特别是大股东,有可能利用股东权带来的优势,操纵公司的经营活动,维护股东利益,损害债权人利益。

(二)银行方面1.对集团性客户的认识存在误区。

一是对集团性客户的经营风险认识不足,盲目迷信企业集团,对其行业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管理能力不足风险认识不够,把集团性客户简单等同于优良客户,导致降低贷款条件,放款把关不严;二是对集团性客户的法律风险认识不够,偏好于对母公司贷款用于整个集团成员单位信贷需求,忽视了集团客户中无论母公司还是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都应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法律规范。

2.对集团性客户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应对不及时,信贷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一是普遍存在以单一客户的管理方式管理集团客户的现象,对集团客户特殊性关注不足。

二是对集团客户的授信管理不规范,存在以母公司的信用等级、授信作为向子公司发放贷款依据的现象。

三是对集团性客户信贷管理粗放,贷前调查阶段没有将集团性客户中各关联企业的产权结构、投资关系、关联交易、相互担保作为贷前调查的内容,贷后管理阶段对贷款的流向缺乏必要的监督。

3.银行间激烈竞争,助长了集团性客户恶意逃避银行监督。

商业银行争相介入,导致一些集团性客户身价倍增,接受监督的配合程度较差。

而银行则为保住客户资源,过分迁就,对企业资信真实情况和信贷资金运行状况不甚了解,致使信贷监督处于真空。

另外,集团性客户多头开户现象普遍,客观上为企业集团转移资金用途、逃废银行债务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社会方面社会监督力量较弱,助长了一些企业的不守信用行为。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以打击逃废债行为,但是出于地方或部门的利益,一些地方司法机关对法人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等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个别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逃废债行为充当保护伞;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不认真履行职业准则,提供虚假的验资报告和审验结果等,约束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的社会力量薄弱。

三、集团性客户信贷风险防范和化解策略(一)更新观念,提高对集团性客户风险的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集团性客户的经营失误风险、经营周期风险和政策因素风险。

一个行业有经营周期,一个企业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成长、成熟、衰退过程,因此,对集团性客户的介入,同样要坚持信贷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

其次,树立经营风险与法律风险并重的观念,在集团客户开发和信贷调查、审查过程中落实法律审查制度,将法律风险防范于事前。

(二)严格按照法人实体进行信用评级和授信。

集团本身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不能作为银行授信的对象或借款人和担保人。

因为公开统一授信要对企业发生实际的信用关系,所以公开授信的对象只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对企业集团只能是内部统一授信。

企业集团总体最高授信额度的确定,不得超过对其内部单个法人客户设定的最高授信额度之和。

(三)严把贷前调查关,掌握集团性客户整体及申请银行信用成员企业的真实情况。

1.加强集团性客户的市场形势、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注册资本到位情况的分析。

准确把握集团性客户的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分析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点从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环境、事业的连续性等六个方面对其非财务指标进行考察。

此外,一些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因股东虚假出资、脱壳经营等原因,一旦产生信用风险,在诉讼时,可能被法院认定不具有法人资格,对这样的企业,不能发生信用关系。

2.深化财务分析,核实集团整体和各成员的真实资产和财务状况。

集团性客户的合并报表和承贷主体的财务报表应经具备资格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验。

对财务报表,应重点审查近年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成本费用率、资产收益率等主要指标的变化以及与同行业的比较情况,通过综合分析查看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决定是否增加或减少信用额度。

3.坚持“谁受信、谁承贷、谁用款”的原则,保证承贷主体与实际用款主体的统一。

对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开展信贷业务,严格控制在总公司明确的书面授权范围内办理。

(四)严格审查审批,合理控制集团性客户整体信用。

1.按照《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的要求,执行对同一客户贷款余额不得高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10%,对最大前10家客户贷款总额不得高于银行资本总额50%的规定。

单一客户贷款需求量大时可采取银团贷款模式来操作。

并根据银行的负债结构来确定对单一品种、单一地区、单一产业贷款的比重和贷款期限,以控制流动性风险。

2.对集团性客户整体和个体信用应综合考虑。

对集团成员企业进行信用审查时,不仅要考虑其自身经营状况和信誉水平,还要考虑其所在集团整体情况,防止控股股东“包装”其业绩,套取银行资金。

(五)加强对集团性客户的贷后监管。

一是跟踪企业资金流向,防止信贷资金在集团内不同企业之间的随意流动。

二是提升对集团性客户经营层次,对一些特大型客户,总、分行可直接经营。

三是对集团性客户配备高水平的客户经理,赋予相对应的权力与义务,参与决策审查系统,落实管理责任制。

(六)采取措施,做好集团性客户资产保全和盘活工作。

1.依法办理集团公司内部关联企业之间的担保。

首先,对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提供抵押担保的,要认真审查抵押物的权属,抵押人必须是对抵押物依法享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企业。

抵押物必须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对抵押物的价值不仅应该估算现值,更应预测其贷款到期时的价值预期和变现成本,从而根据实际确定合理的抵押率。

其次,对相互间提供保证担保的,注意研究子公司的章程,按其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办理担保手续。

对集团公司为子公司或参股公司提供担保的,审查既有担保和现有担保的总额度,看其是否具有实际担保能力。

2.做好资产保全,避免债务悬空。

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者其他关联企业之间以不合理的价格转让资产,企图悬空银行债务的,依据《合同法》的规定,行使撤销权;集团公司对外投资或对子公司注资影响其自身偿债能力的,可以其出资所形成的股权作为质押,如集团公司长期占用子公司资金,或子公司长期占用集团公司资金,致使承贷主体丧失偿债能力的,依法行使代位追偿权。

3.积极参与企业改制,协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生命力直接关系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对企业的改制、重组等行为,银行要做出敏锐的反应,以积极的姿态协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防止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

(七)建立集团性客户风险预警系统。

可采用概率法、价值评估法、回归分析法等风险估价方法,确定信贷风险大小。

对有发展潜力、经营稳健、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户通过优质服务来维护;反之,要建立结构性、市场性、预期性的退出机制,确保整体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

(八)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面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库和网络查询系统,利用舆论工具,使失信者失去市场。

二是利用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时掌握客户与各家银行信贷往来情况,定期召开金融行业联席会议,对失信“黑名单”企业,停止办理金融业务。

三是工商、税务等部门要联手行动,建立健全对失信客户的制裁体系。

(九)完善公司法律法规。

司法规范企业的转移资产行为,对集团内成员间资金、资产转移行为,要追究集团内相关成员的连带责任;对股东恶意逃废子公司债务问题,赋予债权人对大股东或幕后操纵者的财产追溯权。

并建立健全法人股流通市场,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

(十)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和政府将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风险基金,要督促企业参加各类保险,提取风险基金,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摘要:集团性客户相对于单个客户,在给银行带来较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源自三个方面,一是客户,二是银行,三是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