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

(共8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有仙则名.名:(2)惟吾德馨..德馨: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三、三峡(郦道元) (9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年级上册⽂⾔⽂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年级上册⽂⾔⽂阅读理解题⼀、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

(17分)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缘溪⾏,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甚异之复前⾏,欲穷其林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初极狭,才通⼈,复⾏数⼗步,豁然开朗⼟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著,悉如外⼈黄发垂髫,并怡然⾃乐见渔⼈,乃⼤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此⼈⼀⼀为具⾔所闻,皆叹惋余⼈各复延⾄其家,皆出洒⾷停数⽇,辞去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骥,⾼尚⼠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问津者1.解释下⾯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⑴渔⼈甚异.之() (2)便要.还家()2.⽤现代汉语写出下⾯句⼦的意思(4分)(1)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

译⽂:(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译⽂:3.本⽂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线索,作者写了哪⼏件事?(4分)答:4.⽤原⽂语句作答:(3分)(1)渔⼈“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中描写桃花源中⼈精神状态的句⼦是:(3)桃花源中⼈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6.陶渊明⽣活在政治⿊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世外桃源有什么⽤意呢?(3分)⼀、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陋室铭唐·刘禹锡⼭不在⾼,有仙则名。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丁。

可以调素琴,阅⾦经。

⽆丝⽵之乱⽿,⽆案牍这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文言文阅读理解精选训练(含答案)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文言文阅读理解精选训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文言文阅读理解精选(一)王安石交友(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一)《桃花源记》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缘溪行缘:________2. 落英缤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义):____鲜美(今义):_____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之:_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__穷(古义):_____________穷(今义):_____________4.初极狭,才通人初:_____________ 才:_______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古义):_____________ 俨然(今义):_____________6.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 外人:_____________7.具答之具:_____________8.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9.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_二.简答题1、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3、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5、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6、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7、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1段列举古代先贤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2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月色入户 ________ ②欣然起行________③水中藻、荇交横 ________ ④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在描绘中庭景物时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2019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富贵不能淫

2019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富贵不能淫

5 富贵不能淫【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 __________________ (2) 丈夫之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3) 得志.,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_____ (4) 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只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

D.孟子的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有醒世作用。

4.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5.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 甲] 富贵不能淫(节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乙] 君子易事而难说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选自《论语·子路》)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

(1)此之.谓大丈夫_______________ (2)说之.不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述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和孔子所说的“君子” 形象的特征。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好.鸟相鸣B、丞相自.若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丞相熟.视久之/但手熟.尔D、索笔疾.书/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二)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道.而饥渴/独行其道.B、如.子之言/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C、甚.敬/急湍甚.箭D、将何.以报我/何.苦而不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分)(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命羿曰/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发.无不中/舜发.于畎亩之中C、若.羿也/若.儿戏耳D、人能遗.其喜惧/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3、用自己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7)吴儿善泅者数百,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 此夸能。
( 38)请默出《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
(1)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此中人语云: “
。”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2) 苔痕上阶绿,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谈笑有鸿儒, ,中通外直,
。 ,香远益清,
(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
(5) (6) 闭之,则右刻“
,独与老翁别。 ,
”,左刻“

”,石青糁之。
(7) 《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8)《 石壕吏》 中描写老妇被抓走时家里凄惨情景的句子是:


(9)
,决眦入归鸟。
,一览众山小。
(10) 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
(1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
7.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 幽美的地方。 8.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 示例: “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 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
(刘禹锡《陋室铭》 )
(乙)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选自《论语》 )
注:○1 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 不堪:无法忍受。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 2 分) ( 1)有仙则名. 名: ( 2)惟吾德.馨. 德馨: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各地山川的见闻,写成了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____》。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问,
千里江陵一日还” ,可用《三峡》中的“ __
_”句来作具体描绘。
( 42)《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自然景物朝夕变化的句子是:




(43) 李白《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句子是:


( 44)王维《使至塞上》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即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 ,一在“陋巷” ,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 怎样的精神品质?( 3 分)
三、
三 峡 (郦道元 ) ( 9 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境雄浑。
( 19)透过《望岳》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 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2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游动
2019-2020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二、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2— 15 题。(共 8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32)东皋薄暮望, ____________________ 。
( 33)气蒸云梦泽, ___________________ 。
( 34)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____________ 。
( 35)晴空一鹤排云上, _________________ 。
( 36) 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良.多趣味 (3)属.引凄异
(4 分 ) (2) 林寒涧肃.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 分 )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18.填空:文中用“ 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 分 )
1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 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


( 17)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
前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18)苏轼评价王维云: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
上》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

( 39)《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0)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之爱,陶后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周敦颐《爱莲说》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
(1) 出淤泥而不染.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 陶后鲜有闻. (4) 待.到山花烂漫时
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 45)《归园田居》 (其三 )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参加劳动的四句诗:




( 46 )《 核 舟 记 》 中 介 绍 苏 黄 二 人 友 好 关 系 和 相 互 切 磋 、 谈 论 的 神 情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 47)《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 _____________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 48)《陋室铭》 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 浅处无妨有卧龙” 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苦。 9.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 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
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 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10.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1. 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
点和时代变化。 (3 分 )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 5 月 20 日专电 (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
2006 年 5 月 20 日 14 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
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
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三 峡 大 坝 新 姿
导游词:
四、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7— 11 题。 {15 分 )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1)《三峡》一文中所写的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______、______、_______;写三峡群山连
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写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______,
。本文作者
____
, ___
_(时期 )人,他广泛收集前人有关全国水道的著作,再加上自己游历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 ) 莲,花之君子者也。
22.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 (请用原文回答 ) (2 分 )
23.【甲】文用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
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 分 )
2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