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中考题原创:拉瓦锡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
化学小史(1)——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化学小史(1)——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这期为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拉瓦锡是法国伟大的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1743年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1761年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学习,1763年获得律师资格。
拉瓦锡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自然科学,其后组织参加对法国矿产的考察,1768年25岁的拉瓦锡成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拉瓦锡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对近代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在18世纪中期以前,人们对物质基本构成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四元素说”与“燃素说”这两种理论上。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学说:“四元素说”“四元素说”起源于古希腊,经泰利斯、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发展起来,“四元素说”认为世界万物均是由土、气、水、火组成,并且这四种元素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毕达哥拉斯提出土、气、水、火是由冷、热、湿、燥四种基本物性两两组合形成的。
虽然“四元素说”的提出说明古希腊哲学家已经意识到世界的物质性,但是由于这种学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统治着科学界,导致化学的发展停滞不前。
四元素说示意图“燃素说”17世纪,德国化学家施塔尔对大量燃烧现象进行总结后,系统地提出“燃素学说”,他认为火是由无数活性小颗粒构成的,这些颗粒可以与其他元素相互化合形成新的物质,也能以游离形式存在,这些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火焰,分散在大气中则使人感受到热量,这便是所谓的“燃素”。
他指出物体一旦失去燃素就会变成没有生命的灰烬,而当灰烬获得燃素,物体又会复活。
在当时有限的认识水平上,这两种学说能够较好地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这些学说逐渐与许多新发现的自然现象产生矛盾,随着矛盾不断激化,拉瓦锡等一批近代化学先驱开始通过各种实验手段推翻这些错误的学说。
“鹈鹕蒸馏实验”为推翻土是由水转化而来的论断,拉瓦锡设计了“鹈鹕蒸馏实验”。
他首先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到鹈鹕蒸馏器中,密闭后称量装置的总重量M1;然后连续加热装置101天,因为鹈鹕蒸馏器可以将水蒸气冷凝并重新流入到蒸馏器内部,所以在加热过程中不会造成水汽的蒸发,经过长时间加热会在装置底部析出少量沉淀物;接着称量加热后装置的总重量M2,比较发现M2=M1;更重要的是,拉瓦锡发现沉淀物重量恰好等于蒸馏器加热前后重量的减少值,并且加热前后装置中水的重量几乎没有变化。
2023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第一次调研(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B.加入m1g铁粉充分反应后,烧杯内有两种固体单质
C.加入m2g铁粉充分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为浅绿色
D.加入m3g铁粉充分反应后,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
【详解】A、如图所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故可知溶液质量逐渐减少,因此纵坐标Y可以表示烧杯内溶液的质量,选项正确;
(2)潘冬子施计巧送盐。要将盐水中的氯化钠提取出来,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若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300g生理盐水,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答案】(1)①. +5 ②.二氧化硫##SO2
(2)①.蒸发结晶②. 18
B、加入m1g铁粉充分反应后如图所示表示硫酸铜过量,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生成的硫酸亚铁和剩余的硫酸铜,烧杯内固体单质为铜,选项错误;
C、加人m2g铁粉充分反应后,如图所示铁和硫酸铜完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亚铁为浅绿色,故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为浅绿色,选项正确;
D、如图所示,加入m3g铁粉充分反应后,铁过量,则生成的溶液为硫酸亚铁,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即亚铁离子,选项正确;
B、丁物质中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 ,所以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C、戊物质是水,所以由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16:2=8: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B、用红纸为居民剪窗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摘要:拉瓦锡是化学中的牛顿。
他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被后人称为“近代化学之父”。
本文探讨了拉瓦锡的理论贡献以及拉瓦锡的思想、方法与我国的创新教育的关系,分析了学习拉瓦锡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拉瓦锡;理论贡献;现实意义拉瓦锡是化学中的牛顿。
他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被后人称为“近代化学之父”。
他是恩格斯意义上的“巨人时代的巨人”,造成了化学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革命。
本文主要介绍拉瓦锡在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及其对我国当代创新教育的影响。
一、拉瓦锡的理论贡献(一)燃素学说的推翻和氧化学说的建立。
燃烧是自然界发生的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历史上出现过不少阐述燃烧现象的学说。
十七世纪下半叶,化学家们提出了用以解释燃烧现象的学说—“燃素说”。
燃素说不但解释了燃烧现象,而且能对许多化学现象作出说明,它几乎解答了当时生产实际和化学实验中所提出的全部理论问题,因此赢得了许多化学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然而,燃素说毕竟是一种错误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它便漏洞百出了。
1774年,拉瓦锡用锡和铅做了著名的金属煅烧实验,所得结论与燃素说完全对立。
按照燃素说,燃烧是一种分解反应,金属分解,放出燃素,金属变成金属灰。
但拉瓦锡却完全否认了这一点,他认为燃烧是一种结合反应,金属与空气结合变成属灰。
后来,拉瓦锡通过小鼠和燃烧的实验认识到空气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一种是能助燃,有助于呼吸的气体,拉瓦锡将它命名为“氧”;另一种不助燃,无助于生命的气体,拉瓦锡命名为“氮”。
1777年9月,拉瓦锡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一篇名为《燃烧概论》的论文,建立了氧化作用的燃烧理论。
拉瓦锡氧化学说的建立,在化学上以其真实的物质—氧,取代了神秘虚幻的燃素,使过去以燃素说形式倒立着的化学正立过来了。
(二)拉瓦锡与无素概念。
在化学学科的诸多概念中,元素概念在化学发展中的巨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近代元素概念首先是由波义耳提出的,他指出的元素是“那些原始的和简单的物体,混合的物体由它们组成并且最终分解成它们”。
化学学记的三个人物
化学学记的三个人物
1、拉瓦锡。
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后世尊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他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预测了硅的存在,帮助建立了公制,提出了"元素"的定义。
2、门捷列夫。
俄国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3、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4、凯库勒。
德国化学家,发表了有关原子立体排列的思想,首次把原子价的概念从平面推向三维空间。
5、阿伏加德罗。
意大利化学家,在1811年提出了一种分子假说:”同体积的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时,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这一假说被称为阿伏伽德罗定律。
第1页共1页。
拉瓦锡
1、 马扎兰中学的高材生
安图尼· 罗朗· 拉瓦锡1743年8月 26日出生于巴黎一个巨富的律 师家庭。5岁那年他母亲因病去 世,从此他在姨母照料下生活。 11岁时他进入当时巴黎的名牌 学校——马扎兰学校,1761年 6月,拉瓦锡在马扎兰毕业,
遵从父命,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大学法律系深造。 1761年夏天,他跟随法国著名的矿物学家盖塔尔到 山区绘制法国地质图的活动,那些五光十色的矿物 使年仅十七岁的拉瓦锡着了迷,从此醉心于化学。
2、科海扬帆
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 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 律师从业证书。虽然拉瓦锡的 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 家境富有。但他毕业后却从事 地质学研究。他最初发表的关 于石膏组成和凝固的论文就是
在地质调查之中写成的。1766年,年仅23岁的 拉瓦锡“关于城市照明问题”的论文,荣获法国 科学院金质奖这次获奖给崭露头角的拉瓦锡以很 大的鼓舞、使他更热情地投入科学研究的事业中 。
一、 拉瓦锡与夫人玛丽亚
拉瓦锡结婚时28岁, 他的夫人当时只有 14岁。虽然他们一 生没有孩子,但是 生活的非常愉快。 她经常陪伴在拉瓦 锡左右,协助他做 实验。拉瓦锡著作 里的许多插图都是 他的妻子亲手画的。
拉瓦锡与夫人玛丽亚
近代化学之父 ——拉瓦锡
马扎兰中 学的高材 科海扬帆
2
生
1
最年轻的
院士
3
拉瓦锡与妻
子玛丽亚
4
拉 瓦 锡 的 简 介
一、拉瓦锡的简介
安图尼· 罗朗· 拉瓦锡 (voisier,1743.8.261794.5.8)法国著名化学家, 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推翻 了错误的燃素说。也就是提出 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拉瓦锡从 实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质量守 恒 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 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 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 学之父。拉瓦锡之于化学,犹如牛顿之于物理学。
化学史类试题及答案
化学史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是哪位科学家?A. 牛顿B. 道尔顿C. 门捷列夫D. 爱因斯坦答案:C2. 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的科学家是?A. 阿伏伽德罗B. 拉瓦锡C. 波义耳D. 凯库勒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化学家波义耳的贡献?A. 波义耳定律B. 元素的定义C. 原子论的提出D.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立答案:D二、填空题4.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______和______的递增顺序排列。
答案:原子序数,原子量5. 阿伏伽德罗定律指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______。
答案:分子6. 道尔顿的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被称为______。
答案:原子三、简答题7. 简述门捷列夫对化学科学的贡献。
答案:门捷列夫是俄国化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将当时已知的元素按照原子量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预测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的存在,并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8. 描述拉瓦锡在化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贡献。
答案:拉瓦锡是法国化学家,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
他通过实验推翻了当时流行的燃素说,确立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且首次提出了元素的概念,为化学的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论述题9. 论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化学科学的影响。
答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始于19世纪,门捷列夫是其创立者。
他通过观察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现这些性质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从而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这一发现不仅为元素的分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化学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期表的建立使得化学家能够预测元素的性质,指导新的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合成,极大地推动了化学科学的发展。
专题08化学与社会发展-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化学与社会发展题型1:常见标识1.(2023上·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75%的医用酒精能有效杀灭体外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当前全人类抗疫不可缺少的物资。
酒精运输车须张贴的标识是A.B.C.D.【答案】B【详解】酒精是具有可燃性的液体,着火点较高不可自燃,不具有腐蚀性,不能发生爆炸。
故B正确。
故选B。
2.(2023上·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标志与安全无关的是A.B.C.D.【答案】C【详解】A、该图表示禁止烟火,与安全有关,不符合题意;B、该图表示禁止抽烟,与安全有关,不符合题意;C、该图表示节约用水,与安全无关,符合题意;D、该图表示安全出口,与安全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3上·广东韶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B.C.D.【答案】B【详解】A、该图表示禁止放易燃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图表示禁止吸烟,该选项符合题意;C、该图表示禁止烟火,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该图表示腐蚀品标志,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3上·广东韶关·九年级统考期末)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旨在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下列属于节水标志的是A.B.C.D.【答案】C【详解】A、是塑料制品循环使用标志,说法错误;B、是禁止烟火标志,说法错误;C、属于节水标志,说法正确;D、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说法错误。
故选C。
5.(2023上·广东珠海·九年级统考期末)工厂储运白磷的容器上应贴的标识是A.B.C.D.【答案】C【详解】A、警示标记是腐蚀品的标志,白磷不是腐蚀品,故A错误;B、白磷是固体,不是气体,故B错误;C、白磷的着火点低,易自燃,故C正确;D、白磷不是爆炸品,故D错误。
故选C。
题型2:名人成就辨识6.(2023上·广东江门·九年级统考期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A.门捷列夫B.屠呦呦C.卢瑟福D.阿伏加德罗【答案】A【详解】A、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A符合题意;B、屠呦呦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故B不符合题意;C、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氦原子核发现了质子,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D、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不符合题意。
化学人物——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化学发展史的五个时期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
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呢?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
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
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
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
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
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
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
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
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
chemist至今还保留着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
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燃素化学时期。
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定量化学时期,既近代化学时期。
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
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
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1)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15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古代发明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冶炼金属 B.稻草造纸 C.烧制陶瓷 D.蚕丝织布【答案】D【解析】A、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蚕丝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2.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 D.侯德榜【答案】A【解析】A、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故正确;B、道尔顿被称为现代原子之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着特殊的贡献,故错误;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没能得到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错误;D、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对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了贡献,故错误.故选A.3.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 B.蔗糖 C.小苏打D.面粉【答案】D4.下列用品主要由合成材料制得的是()A.不锈钢盆 B.塑料水杯 C.玻璃花瓶 D.纯棉毛巾【答案】B【解析】A、不锈钢盆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B、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C、玻璃花瓶是用玻璃造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D、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B.5.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量取液体 B.倾倒液体C.点燃酒精灯 D.检查气密性【答案】D【解析】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6.人体内一些液体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血浆(7.35﹣7.45) B.胃液(0.9﹣1.5)C.唾液(6.6﹣7.1) D.尿液(4.7﹣8.4)【答案】B【解析】A、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呈碱性;B、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呈酸性;C、唾液的pH为(6.6﹣7.1),小于7,呈酸性;D、尿液的pH为(4.7﹣8.4),呈酸性、中性、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逐渐增强,故胃液的酸性最强.故选B.7.今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种化合物 B.一种高效清洁能源C.一种可再生能源 D.一种可以燃烧的固态水【答案】B8.乌金塘水库是葫芦岛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将水库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B.投药杀菌消毒C.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D.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答案】D【解析】A、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故选项说法正确.B、药杀可以杀菌消毒,故选项说法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能吸附部分有害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9.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B.电器着火,马上用水浇灭C.室内失火,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D.被火势困在高层建筑内,乘坐楼内电梯撤离【答案】A【解析】A、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此时给车加油不安全,故A正确;B、生活中的水能导电,因此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B错误;C、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为燃烧反而提供了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故C错误;D、火灾可能引起停电,住宅楼有电梯的,乘电梯撤离是错误的做法,故D错误.故选A.10.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要求的是()A.不乱扔废旧电池 B.不在水源附近堆放垃圾C.农田里大量焚烧秸秆 D.实时对企业的排气监测【答案】C11.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使用空心炭作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心炭具有可燃性B.将炭作出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C.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D.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答案】C【解析】A.炭具有可燃性,故正确;B.将炭作出空心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充分燃烧,故正确;C.着火点属于可燃物本身的属性,不能人为的降低或升高,故错误;D.炭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会生成一氧化碳,为了防止造成煤气中毒,要注意通风,故正确.故选C.12.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A.铁粉和木炭粉﹣﹣用磁铁吸引B.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取样品灼烧C.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观察颜色D.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答案】C【解析】A、取样品,用磁铁吸引,可以被吸引的是铁粉,不能被吸引的是木炭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取样品,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纤维,没有此气味的是合成纤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黄金和黄铜都是金黄色的固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C 错误;D、取样品,加水溶解,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固体,溶液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固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C.1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均为混合物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3:2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D.生成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答案】B14.向含有硫酸铜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铜B.滤渣中一定有铁,没有铜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硫酸铜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铜【答案】D【解析】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同时滤渣中含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滤液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没有硫酸铜,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5.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或方法A 氮气氧气通过灼热的炭粉B 二氧化锰氯化钾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量、蒸发C 氧化钙碳酸钙高温煅烧D 氯化钠溶液氯化铜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答案】C【解析】A、氧气能与灼热的炭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氯化铜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铝元素;(2)2个氟原子.(3)标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4)镁的氧化物.【答案】(1)Al (2)2F (3)O2(4)MgO17.慈善不仅是手的给予,更是心的奉献,我市志愿者经常到敬老院慰问老人.(1)志愿者没带去了虹螺县干豆腐、水果等,其中干豆腐富含的营养素是.(2)人们在食堂外就闻到了菜香,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其原因.(3)志愿者没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4)吃饭时,小王给李爷爷倒了一小杯“九门口”牌白酒,白酒中含有的有机物是(写化学式).(5)在给老人检查身体时,发现王奶奶得了夜盲症,这是因为缺乏(填“维生素A”或“维生素C”).(6)志愿者们将塑料袋回收再利用,这样做有利于减轻“”.【答案】(1)蛋白质(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清除可燃物(4)C2H5OH(5)维生素A(6)白色污染【解析】(1)干豆腐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故填:蛋白质;(2)在食堂外就闻到了菜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是因为移走了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4)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酒精属于有机物;故填:C2H5OH;xk.w(5)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故填:维生素A;(6)废弃的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所以将塑料袋回收再利用,这样做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故填:白色污染.18.适量食用富含硒元素的食品,可以缓解衰老,如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硒原子的原子序数是.(2)图二中n的值为,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答案】(1)34 (2)18 得到 Se2﹣19.根据下表回答问题.温度/℃10 20 30 40 50 60 70 80溶解度 A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B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2)50℃时,将等质量的A、B分别放入100g水里,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①烧杯(填“甲”或“乙”)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②乙中的溶质是(填“A”或“B”).③若使甲中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一定变大”、“一定变小”、“一定不变”或“不确定”).【答案】(1)67(2)①甲②B③不确定三、简答题(共16分)20.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1)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做了如图三个对比实验,一周后,B、C中无明显现象,A中的现象是、,实验证明,铁制品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共同作用的结果.(2)铁制品锈蚀可用稀硫酸除去铁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今年,我市投放了若干辆共享单车,制造这种自行车使用了大量的铁合金,该合金与铁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答案】(1)铁丝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氧气和水蒸气(2)Fe2O3+3H2SO4═Fe2(SO4)3+3H2O(3)硬度大,耐腐蚀等【解析】(1)一周后,B、C中无明显现象,A中的现象是铁丝生锈,试管内液面上升,实验证明,铁制品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2)铁制品锈蚀可用稀硫酸除去铁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3)铁合金与铁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等.2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气体单质,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E的化学式是;(2)A和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3)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答案】(1)H2(2)复分解(3)2H2+O22H2O(4)制玻璃2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分解产物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因为草木灰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和碳酸氢铵混合使用,在密闭的大棚内放置碳酸氢铵和稀盐酸,两者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生成的氯化铵又可以作为氮肥再次使用.(1)植物叶色淡黄,生长不茂盛,(填“需要”或“不需要”)使用碳酸氢铵.(2)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写一条即可).(3)碳酸氢铵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下列关于使用碳酸氢铵的说法中,正确到是.A、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潮时易分解B、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该注意防潮防晒C、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氨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答案】(1)需要(2)易溶于水(3)NH4HCO3+HCl═NH4Cl+H2O+CO2↑(4)AB四、实验题(共18分)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1)A实验:当蒸发皿中出现时,停止加热.(2)B实验: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3)C实验: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的作用.(4)D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答案】(1)较多量固体(2)红棕色固体变成黑色(3)搅拌、散热(4)氢元素与氧元素24.根据下列仪器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2)实验室用A、C、D、E组合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导管放入集气瓶口的适宜时刻是.(3)请组装一套适合固体和液体反应并能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的发生装置.(4)若使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可在F装置中加入,气体应从(填“a”或“b”)口进入.【答案】(1)长颈漏斗(2)2H2O22H2O+O2↑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3)A、B、D(4)浓硫酸 a【解析】2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盐的知识时,发现碳酸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很相似,他们想知道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是否也生成二氧化碳,于是做了如图所示实验.(1)当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出现现象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也生成二氧化碳,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白色沉淀明显增加,于是他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的溶质进行了探究.【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猜想】小刚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小钰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小伟的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小伟的猜想不成立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有白色沉淀生成小刚的猜想不成立小钰的猜想成立【拓展】小钰想进一步验证溶质中的氢氧化钠,如果她重新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实验过程中需选择的试剂是(填序号).①氯化钙溶液②氢氧化钙溶液③稀盐酸④酚酞溶液【答案】(1)澄清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猜想】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实验】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钙溶液【拓展】①④【解析】【猜想】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小伟可猜想滤液中有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实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如果看不能明显现象,则说明小伟的猜想不成立,因为如果有氢氧化钙时,通入二氧化碳后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滤液会变浑浊;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滤液中有碳酸钠,因为钙离子和碳酸根结合会生成白色沉淀,也从而证明了小钰的猜想成立,而小刚的猜想不成立;【拓展】小钰想进一步验证溶质中的氢氧化钠,可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因为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前提是先除掉碳酸根离子,因为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因此,可先加氯化钙溶液,除去碳酸根离子,然后再加入酚酞溶液,看是否变红,如果变红则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选:①④.五、计算题(共8分)26.左旋肉碱(化学式为C7H15NO3)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物质,被普遍认为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减肥营养素.(1)左旋肉碱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左旋肉碱(化学式C7H15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答案】(1)7:15 (2)161【解析】(1)由化学式可知,左旋肉碱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的个数比为7:15;故填:7:15;(2)C7H15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2×7+1×15+14+16×3=161,故填:161.27.欲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20g该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0g不饱和溶液,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8%【解析】设氢氧化钠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稀盐酸质量为:40g﹣20g=20g,NaOH+HCl═NaCl+H2O,40 36.5x 20g×7.3%=,x=1.6g,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8%,答: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化学史考试题库及答案
化学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是哪位科学家?A. 道尔顿B. 门捷列夫C. 拉瓦锡D. 阿伏伽德罗答案:B2. 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的科学家是?A. 牛顿B. 拉瓦锡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答案:B3. 原子理论的提出者是哪位科学家?A. 爱因斯坦B. 玻尔C. 道尔顿D. 阿伏伽德罗答案:C4. 化学键理论的提出者是?A. 门捷列夫B. 拉瓦锡C. 道尔顿D. 林纳斯·鲍林答案:D5.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是?A. 道尔顿B. 门捷列夫C. 拉瓦锡D. 阿伏伽德罗答案:B二、填空题1.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______来排列的。
答案:原子序数2. 拉瓦锡通过实验推翻了______理论,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答案:燃素3. 道尔顿提出的原子理论认为,原子是______的,不可再分。
答案:不可分割4.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摩尔物质中所含有的______的数量。
答案:粒子5. 林纳斯·鲍林提出的化学键理论包括了离子键、共价键和______。
答案:金属键三、简答题1. 请简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
答案:门捷列夫通过研究当时已知的元素,发现元素的性质如原子量、化学活性等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他根据这些性质将元素按照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并留出空位以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这一排列方式后来被称为元素周期表,为化学元素的研究和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
2.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答案:道尔顿的原子理论主要包括:(1)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不可再分;(2) 所有相同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是相同的;(3) 化学反应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过程。
四、论述题1. 请论述化学史对现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答案:化学史对现代科学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化学史中的重大发现和理论为现代科学提供了基础概念和理论框架。
例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
走向成功
1787年之后拉瓦锡社会职务渐重,用于科学研究时间较少。主要进行化学命名法改革,自己研究成果的总 结和新理论的传播工作。他先与克劳德·贝托莱等人合作,设计了一套简洁的化学命名法。
1787年,他在《化学命名法》(Méthode de nomenclature chimique)中正式提出这一命名系统,目的 是使不同语言背景的化学家可以彼此交流,其中的很多原则加上后来贝采利乌斯的符号系统,形成了至今沿用的 化学命名体系。接下来,他总结了自己的大量的定量试验,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 。这个定律的想法并非他独创, 在拉瓦锡之前很多自然哲学家与化学家都有过类似观点,但是由于对实验前后质量测试的不准确,有些人开始怀 疑 这 一 观 点 。 1 7 4 8 年 , 俄 罗 斯 化 学 家 米 哈 伊 尔 ·瓦 西 里 耶 维 奇 ·罗 蒙 诺 索 夫 曾 精 确 的 进 行 了 测 定 , 并 且 提 出 了 这 一 定律的描述,但是由于莫斯科大学处于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之外,所以他的观点没有被人注意到。
拉瓦锡不论在何处都像是一棵招风的大树,因而雷雨一到也就是最危险的。最初的一击是来自革命的骁将 让·保罗·马拉之手。马拉最初也曾想作为科学家而取得荣誉,并写出了《火焰论》一书,企图作为一种燃烧学说 而提交到了科学院。当时做为会长的拉瓦锡曾对此书进行了尖刻评论,认为并无科学价值而否定。这样可能就结 下了私怨。马拉首先叫喊要“埋葬这个人民公敌的伪学者!”到了1789年7月,革命的战火终于燃烧起来,整个 法国迅速卷入到动乱的旋涡之中。
拉瓦锡在化学方面的贡献
拉瓦锡在化学方面的贡献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是18世纪法国的一位杰出的化学家,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
他对化学的贡献广泛而深远,对于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化学定律的研究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以下将从拉瓦锡在化学方面的三个重要贡献进行阐述。
拉瓦锡对于燃烧和氧气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通过实验观察,提出了燃烧是一种氧与物质反应的过程,并且用氧气替代了过去的燃烧理论中的“燃烧体”概念。
拉瓦锡还确定了氧气为燃烧过程中的必要物质,并详细研究了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他的研究为后来化学反应研究奠定了基础,开启了化学定量分析的时代。
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化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
他通过实验观察和定量分析,发现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总是守恒不变的,无论是反应前还是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的提出,不仅在化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现代化学定量分析的基础。
拉瓦锡对元素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首次将化学元素的概念引入化学领域,并提出了“元素”的概念。
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和定量分析,发现物质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基本元素,并且这些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他还提出了化学元素的命名法则,为后来的元素发现和命名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于化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实验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不仅为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化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拉瓦锡的贡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了化学和其他科学的发展。
总结起来,拉瓦锡在化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燃烧和氧气的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以及元素的研究。
他的研究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启了化学定量分析和元素研究的新时代。
拉瓦锡的成就不仅对化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
2023年长春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物理、化学本试卷分物理和化学两部分,共8页。
物理满分为70分,化学满分为50分,共计120分。
考试时间为 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4, O—16, Fe—56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0分)1.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下列制作粽子的环节中,涉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清洗竹叶B. 淘洗糯米C. 竹叶包粽D. 生火煮粽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成分中能够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的气体是A. 氮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3.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 金刚石B. 氢气C. 氯化钠D. 水4.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需使用胶头滴管,相关操作正确的是5. 一些食物的 pH 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 鸡蛋清 (7.6~8.0)B. 鲜牛奶 (6.3~6.6)C. 葡萄汁 (3.5~4.5)D. 苹果汁 (2.9~3.3)6. 液氮可用于制冷。
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下列微观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间间隔变大B. 分子的质量变大C. 分子的数目增多D. 分子的种类改变7.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 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 结构: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C. 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D. 应用: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8. 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可以有效保障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用锅盖盖灭B. 霉变的食物洗净后食用C. 酸性洁厕剂随意倒入铸铁下水管道D. 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当作食盐烹饪食物9. 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为探究水的组成,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 +4H 2O (气)Fe 3O 4+4X 。
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简介
的量的关系,从而建立丁统一的正确的化学理论体系。
拉瓦锡是第一个明确阐述化学反应中物质不灭定律的人,他用著
名的长达100天的“烧干厂水不会变土”的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过程
中,物质的形态虽然发生变化,但物质的总量是相等的。物质不能被
到“革命法庭”的审判。当时,尽管有律师提请法官注意拉瓦锡的科学
员献,但法官粗暴地回答;“革命不需要科学家,革命只需要正义。”这
位刚刚把世界从“错误统治”下解放出来的科学家,就这样被“革命法
庭”推上f断头台。法国人处死了自己伟大的儿子,世界失去7人类
最杰出的一位学者,这是化学史上最令人痛惜的一场悲剧。伟大数学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他还同拉普拉斯合作,在生理学方面作出了—项重要贡献,用实
验证明了呼吸的生理过程类似物质的燃烧,也是—种氧化作用。这一
发现可与哈维发现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性相比。
拉瓦锡曾于1761年至17仍年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法律,并获学
士学位,但他毕业后并未真正从事法律工作。他长期在英国皇家科学
家拉格朗日说:“砍掉他的脑袋仅需片刻,但也许100年中也不会产生
一个像他那样的脑袋。”所幸法国人最终从冲动中清醒,为拉瓦锡昭
雪,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院工作,担任过化学助理和几个科学委员会的秘书。他同时参与了
“总包税”公司,按规定负责收取税金.并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额的税款,
自己获取收、交之பைடு நூலகம்的差额,以弥补科学实验资金的不足。这件事使
他获得了财富,丢掉了性命。
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他被诬告犯勒索罪,于1793年同其他27
化学史试题
4、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的是〔〕.
A、拉瓦锡B、普利斯特里C、道尔顿D、卡文迪许
5、英国化学家戴维无意中在实验室发现了"笑气","笑气"的化学式是〔〕.
A、SO2B、NO C、CO2D、N2O
6、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不包括〔〕.
A、硫磺B、硝酸钾C、木炭D、硝酸钠
7、被英国《Nature》杂志称之为"一件迷人的艺术品"的教育著作是〔〕.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8、1995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是张青莲院士测定的〔〕的原子量被采用.
A、IrB、SbC、Ce D、Eu9Βιβλιοθήκη 下列关于有机合成的发展正确的是〔〕.
A、1840年德国化学家柯尔柏第一个从单质出发实现了完全的有机合成.他用木炭、硫磺、氯与水做原料,合成了有机化合物醋酸
6、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反应:S+2KNO3+3C=K2S+N2↑+3CO2↑〔〕
7、IUPAC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初中化学教材中拉瓦锡实验的进阶探析
教材研究教学参考;] ,,.V,, ■- (—ZHONC;\t E HIJAXUE JIAOXLiE C ANK AO J_中化雜材中拉瓦麵验的进阶_张文华〃(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广东湛江524000)文章编号:1002-2201(2020)11>0051>02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化学发展史上做出了许多杰 出的贡献,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1],就初中化学来说, 他最突出的贡献为探究空气组成实验,简称“拉瓦锡实 验”,又叫“钟罩实验”,因为实验经历了 12天,所以也被 人们称为“十二天实验”[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 二单元课题1中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作用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指出,“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 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 1/5,得出空气由 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 论”[3]。
从装置图和教材的实验描述可知,该实验反应 原理比较简单,就是在火炉持续加热的条件下,曲颈甑 中的液态汞不断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导致玻璃钟罩 内压强减小,进而使钟罩内汞液面上升,然后测出上升 的汞液体积,则可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针对拉 瓦锡实验的结论,伍强[4]认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1/5”这一描述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建议将“1/5”改为 “1/6”。
那么,哪种结论描述较适宜,拉瓦锡通过实验得 到的具体结论是什么?另外,实验初始空气体积是怎样 测定的,有没有将曲颈甑和钟罩内的空气都考虑在内等 等,截至目前,教材曲颂-描述得不是很清楚。
为了探析拉瓦 j锡实验的类似问1题,本教学知识点依旧有很多疑惑需 ^要解决,教材内容图1也亟须补充完善。
一、进阶探析的关键点经过教学实践,对教材描述的内容提出质疑并产生 疑惑:(1)该实验通过玻璃钟罩内液面的变化来判断密闭容器内空气体积的变化,那实验中的初始密闭容器到 底指的是玻璃钟罩、曲颈甑还是指曲颈甑和玻璃钟罩一 体化装置;通过测定钟罩内汞液面上升的体积,得到“氧 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这一结论是否适宜;(2)该装置 中,接近沸点的液态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2Hg+ 02加热^2HgO),氧化汞固体又在加热情况下能分解成汞和 力口梦i氧气(2Hg0=^=2Hg+ 02丨),那么火炉加热时这两个反 应是否同时进行;(3)汞槽里的汞是有毒的,能否将汞槽 换成水槽代替实验,是否拉瓦锡实验用的就是水槽,因为操作简便又安全。
化学名人试题及答案
化学名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的科学家是:A. 牛顿B. 达尔文C. 门捷列夫D. 爱因斯坦答案:C2. 谁首次提出了原子的概念?A. 亚里士多德B. 道尔顿C. 阿伏伽德罗D. 牛顿答案:B3.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是:A. 门捷列夫B. 爱因斯坦C. 牛顿D. 道尔顿答案:A4. 谁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A. 牛顿B. 拉瓦锡C. 道尔顿D. 门捷列夫答案:B5. 以下哪位科学家发现了电子?A. 道尔顿B. 爱因斯坦C. 汤姆逊D. 门捷列夫答案:C6. 谁提出了“相对论”?A. 牛顿B. 爱因斯坦C. 道尔顿D. 门捷列夫答案:B7. 谁首次提出了“原子论”?A. 牛顿B. 道尔顿C. 阿伏伽德罗D. 门捷列夫答案:B8. 谁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A. 爱因斯坦B. 居里夫人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答案:B9. 谁提出了“分子动理论”?A. 牛顿B. 道尔顿C. 阿伏伽德罗D. 门捷列夫答案:C10. 以下哪位科学家发现了氧气?A. 牛顿B. 拉瓦锡C. 道尔顿D. 门捷列夫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道尔顿的原子论认为,原子是______的。
答案:不可分割2.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______排列。
答案:原子量3. 阿伏伽德罗定律指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含有______的分子数。
答案:相同4.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______。
答案:钋5.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E=mc²6. 牛顿的第三定律指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______。
答案:反作用力7. 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是由______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氮气8.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______和______进行排列。
答案:原子量;化学性质9. 道尔顿的原子论认为,化学反应是原子之间的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题原创】拉瓦锡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背景资料】法国著名科学家拉瓦锡被后世尊称为“现代化学之父”,其代表作《化学概要》标志着现代化学的诞生,拉瓦锡创立了氧化说,正确地描述燃烧和吸收这两种现象之外,在历史上第一次开列出化学元素的准确名称,提出了元素的定义,,编写了第一份广泛的元素清单,并帮助改革化学术语。
【知识链接】拉瓦锡的对化学的第一个贡献便是从实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拉瓦锡1774年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中考题原创】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A.侯德榜B.拉瓦锡C.门捷列夫D.达尔顿2.拉瓦锡用汞进行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汞的元素符号是()A.Ag B.He C.Hg D.Mg3.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组成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4.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的贡献。
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A.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五分之一B.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C.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D.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最早发现使用“石蕊”酸碱指示剂5.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试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
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A.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B.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D.门捷列夫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发现并绘制元素周期表6.十八世纪,拉瓦锡用放大镜聚集日光,使玻璃罩内的金刚石燃烧,得到二氧化碳。
坦南特近一步研究确定金刚石仅由碳元素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具有可燃性B.金刚石燃烧过程放出热量C.金刚石属于有机物D.聚集日光时温度达到金刚石的着火点7.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9.英国化学家波义尔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C.波义尔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10.在不同温度下,Hg与HgO可以相互转化。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常温下,Hg很难与O2反应B.汞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C.汞能将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D.HgO受热分解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11.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铁能与氧气、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
根据铁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已知广口瓶的有效容积为242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m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B.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8%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的结果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12.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就是加热氧化汞粉末得到了汞和氧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说明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该实验所得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C.该实验可说明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变化的D.该实验可说明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改变的13.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进行了如图实验,取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在玻璃管的底部装入红色固体氧化汞,再装满汞(水银),将其倒扣在盛有汞的烧杯中,通过凸透镜将阳光会聚到氧化汞上,对其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 +O2↑。
⑴为使加热效果最好,应使氧化汞处于凸透镜的焦点,将太阳能转化为能。
⑵氧化汞(HgO)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
⑶写出该实验的现象。
(列举一点)14.十八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为了研究空气的组成设计了一个划时代意义的钟罩实验(如图),该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的体积1/5。
⑴拉瓦锡用图甲装置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在该实验中使用汞的优点有(填序号)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B.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C.生成的氧化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D.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⑵拉瓦锡在观察到汞面浮起红色渣滓后,还继续加热12天,至红色渣滓不再增加,这样做的理由是。
⑶拉瓦锡得到的红色渣滓是氧化汞(氧化汞的化合价为+2价),他又将氧化汞加热分解得到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⑷目前实验室不用氧化汞加热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的理由是。
15.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用到了汞。
某同学发现,初中化学学习中还有一些关于汞的应用,他进行了思考。
⑴水银温度计工作原理的微观解释是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是利用了。
⑵写出图一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基本类型为。
从微观角度分析图一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由图二可知该反应溶液中大量增加的离子是(填符号)。
⑶通过对比以上两图,写出你对微观世界的一条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16.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经典赏析。
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
⑴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本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①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只和氧气反应。
②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见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③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中,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根据资料卡片,请再补充本实验使用汞的两个优点,并说明依据。
④。
⑤。
⑶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兴趣小组计划对空气成分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⑴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图1中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A、B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⑵除去氧气:该小组根据教材中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除去了⑴中得到的气体中的氧气。
在拉瓦锡的经典实验中(装置如图2),使用汞的优点有。
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B.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C.无法观察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D.得到的氧化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⑶分析误差:该小组按设计方案得到的氮气密度(假设要除去的气体均已除净)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18.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汞进行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实验装置图如下)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⑴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资料卡片,本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中不可能是(填序号)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C.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见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⑶拉瓦锡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氧化汞、汞和氧气都是化合物D.氧化汞、汞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⑷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2.B、C、C、A、B;C、C、A、D、D;A、B。
13.⑴热;⑵+2;⑶红色固体消失、管内液面下降。
14.⑴ABC;⑵确保氧气完全被消耗;⑶2HgO2Hg+O2↑;⑷汞有毒、反应时间过长、不利于操作15.⑴汞原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液柱上升.温度降低,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体积收缩,液柱下降;⑵2HgO2Hg+O2↑;化合反应;分子在化学变中可以在分;⑶分子、原子、离子。
16.⑴2Hg+O22HgO;⑵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答案合理亦可)⑶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
17.⑴除去水蒸气(或除水);否;⑵ABD(与顺序无关);⑶得到的气体中还含有稀有气体。
18.⑴2Hg+O22HgO;⑵A;⑶A;⑷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