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教学案 川教版

合集下载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郭锋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奴隶制最终崩溃和封建制逐渐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一个大变革时期。

商鞅变法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它对战国后期秦国的壮大起了巨大作用,为秦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进而对我国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课文主要讲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2)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3)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培养从历史图片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分析商鞅变法背景、措施、影响及成功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3)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生活中的改革;
(2)了解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
情感;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四、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片段,了解和感受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通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加深学生对变法内容、影响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正确的历史观。

五、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素材(音乐、图片、视频、练习);自制多媒体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案川教版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目标】【教材构造及重点难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怀才不遇2.投奔秦国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废井田、开阡陌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2.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3.普遍推行县制4.“燔诗书而明法令〞5.改革旧俗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多为措施,较为枯燥。

教学中可采用“问题式〞与“导学式〞教学模式与思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实现师生教及学的有机互动。

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导入新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向学生介绍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社会稳定〕;家给人足、乡邑大治〔促进经济开展〕;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提高军队战斗力〕。

引出问题:商鞅是什么样的人物?商鞅变法有哪些内容?【讲述内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商鞅其人:原名公孙鞅,又称卫鞅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未受魏惠王重用后来,秦孝公重用商鞅,进展变法,国力强大。

公元前340年,商鞅设计生擒魏将公子昂,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过去夺走的河西地。

魏惠王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3、投奔秦国,主持变法〔1〕献策秦孝公求贤,商鞅投奔秦国,建议改革变法,富国强兵。

〔2〕受到重用,主持变法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B356与B350年两次变法。

〔3〕功勋卓著晋爵大良造,赐封于商,故称商鞅或商君。

过渡: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宗旨是富国强兵;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与习俗等各个方面。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1、经济——“以农求富〞〔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经济根底,确立封建经济根底。

【2019-2020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教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教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教案川教版【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秦国七雄的地理方位。

理解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特点,了解秦孝公的继位和商鞅到秦国,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秦国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概括,培养分析历史图片和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孝公、商鞅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变法遭遇阻力的学习,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认识到改革也是需要勇气、需要付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1、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理解。

2、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课文引言2.教师引入:在春秋及战国初期,秦国并不是一个强国,而是落后于其它各国。

但是到了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的内容,探求秦国的强国之路。

二、新课讲授(一)秦孝公求贤1、观察教材44、45页的三幅图中,你可以得到那些有效的信息?说明什么问题?后归纳,讲解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趋势。

2、阅读。

秦孝公为什么“求贤”?结果如何?补充商鞅与守旧贵族的辩论。

(二)、商鞅主持变法1、归纳:为什么要变法?师生介绍如何开始变法?2、细读教材,找出是如何变法的?引导分析:改变了什么法?确定了哪些新法?损害了什么人利益?什么人获利益?为什么要这样变?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小结。

3、变法内容中,你认为那一条最重要,为什么?4、法令中那一条对今天的政治生活影响最大?(三)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1、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变法带来的变化?2、朗读教材,落实在书上。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教学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教学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教学案川教版班级:姓名:授课时间:年月学习目标1、识记: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

2、理解: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

3、运用: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评价教学难点改革派和保守派观点的分歧、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合作探究(一)、秦孝公求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中的三幅图,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战国时期,随着的普遍使用和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商鞅主持变法阅读课文,思考讨论:1、商鞅变法的时间: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2)(3)(4)(5)3、了解了这些措施后,同学们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呢(三)、秦国的变化阅读教材,完成填空:商鞅变法是时期一次重要的和改革。

商鞅的变法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废除了,建立了,秦军的大大提高了,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为以后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和两大水利工程。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A.秦穆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B.重农抑商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B.正确的军事策略 C.正确的外交策略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5、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①灵渠②都江堰③郑国渠④白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迁到()A.邯郸B.大梁C.咸阳D.郢都7、下列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是春秋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C.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D.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8、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已经开始广泛使用()A.青铜农具 B.铁制农具 C.石制农具 D.木制农具9、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10、《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8课 商鞅变法》word教案 (10)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8课 商鞅变法》word教案 (10)

第8课《商鞅变法》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

通过对商鞅变法前的争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
难点:改革的意义和改革的成功评判标准
三、设情激趣: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首,为什么秦国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的国家呢?
四、自主探究:
探究1:商鞅变法的背景?(秦孝公为什么要求贤?)
点拨1: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秦孝公深感秦国落后挨打。

探究2:商鞅变法的时间和内容?
点拨2: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纪。

探究3: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点拨3: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

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五、成果展示:
六、拓展延伸:
商鞅最后处死了,那么商鞅的变法是否成功了呢?
虽然商鞅被处死,但总的来说变法还是成功的,一场变法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秦孝公希望富国强兵的愿望是达到了,秦国发展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所以变法总的来说是成功的。

七、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教案川教版

第8课商鞅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讲授新课: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

[“公田不治”诸侯争霸]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

[以多种形式展示]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川教版中国历史_第八课商鞅变法_教案

川教版中国历史_第八课商鞅变法_教案

第八课商鞅变法潼南县小渡镇初级中学校陈祖才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二、教学目的:1、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措施,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

2、能力和方法: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观念、制度、政策都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

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少,不系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弱,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加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依据信息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商鞅变法的内容;2)、商鞅的评价2、教学难点:1)、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2)、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生:阅读教材以及商鞅变法相关的书籍、文章、查找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商鞅变法。

师:根据授课内容制作课件,并对教材相关内容做适当拓展和充实。

教学方法:导学、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导入:课件上展示都江堰风景区图片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由秦国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

它的作用是防止旱涝灾害,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一直到现在都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修建如此浩大的一个工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足够的人力,强大的财政),说明战国后期的秦国很强大,经济基础也很雄厚,与战国前期的秦国做比较,为什么有这样的改变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商鞅变法与秦强盛的关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川教版

《商鞅变法》一、课标要求: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结局和历史作用;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学习本课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变法前商鞅舌战旧贵族,勇于和旧势力进行斗争;变法中奖罚分明,不畏强权,坚决处罚纵容太子犯法的旧贵族;秦孝公死后,旧势力反扑,商鞅被车裂而死,但秦法未亡等史实,使学生明确变法是不同阶层利益的再分配,充满着矛盾和风险,商鞅不畏强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1、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2、认识商鞅变法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 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教学准备] 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预习、Powerpoint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前后109年之间,秦同东方六国共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129万,拔城147座,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14个郡。

秦军事如此辉煌得益于商鞅变法。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下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材料思考,商鞅生活在一个怎样风雷激荡的时代?1、(给出材料)复习提问,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总体描绘:大变革、大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经济: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各国变法;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人阶层崛起;文化:百家争鸣。

2、(给出材料)分析秦国因素。

3、(图片)分析变法的其他因素。

最后,总结:时代特征:大变革、大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秦国因素:秦国落后于其他六国。

个人因素:(1)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广纳贤士,变法图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案川教版1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案川教版1

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原因及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了解,研究过程,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养成自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商鞅变法的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商鞅“便国不法古”,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认识改革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历史将永远铭记他的英名,从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不长,掌握的历史知识不多,用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难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背景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前引导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方面的变化,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使社会发生了大变动。

那么,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又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变法时代”。

活动2【讲授】导入新课各国的变法运动要求学生看课本第一目内容,分组讨论四个问题。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要相继变法?2.各国相继变法的目的是什么?3.魏国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李悝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4.楚国吴起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吴起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学生讨论回答后,师作讲解补充。

活动3【讲授】展示图片“商鞅请一个学生简单介绍商鞅商鞅是卫国人,他为什么会在秦国实行变法呢?活动4【活动】秦孝公求贤学生讲“秦孝公求贤”的故事,讲、听、看结合活动5【活动】商鞅变法要求学生看课本第二目内容,分组讨论下列三个问题。

七年级第八课《商鞅变法》

七年级第八课《商鞅变法》

第8课《商鞅变法》教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08级1班I、课题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八课《商鞅变法》。

II、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III、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以及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理解生产力发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状况。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并培养学生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直观的认识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以及让学生分角色讨论,认识商鞅变法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相对落后的状况以及变法后秦国逐渐富强的状况的讲解,使学生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

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认识到商鞅主张变法思想的可贵之处。

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学习商鞅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

IV、课型:新课V、课时:1课时VI、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商鞅变法的评价。

二、难点1、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

2、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

VII、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法、情境体验法、讨论法VIII、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共3分钟)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师:首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ppt展示南门立木的图片】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56年,当时秦国的一位大臣在秦国都城栎阳(陕西临潼东北)的南门放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宣布说,谁能把木头从南门从搬到北门,就可以得到“十金”的奖赏,十金就是十斤金。

老百姓觉得搬一根木头并不是什么难事,却能得到如此高的奖赏,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其中肯定有什么问题,所以老百姓都不敢去搬动木头,见此状况,这位大臣就提高了奖励规格,将奖金提升到50金。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学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学案 川教版

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宏观把握】:军事对秦国变法的前夕(背景)内容政治影响经济对历史发展★创设情境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春秋战国时代特征总体特征: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提高了生产力,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加深,阶级壮大3、军事(主观动力):需要“富国强兵”4、思想:出现了的局面,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根本原因: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的发展★基础知识梳理一、商鞅变法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秦国国情:3、商鞅个人:角色体验:变法前的诉求:A新兴地主阶级:B农民:C军士:D旧贵族:E国君:二、主要措施与内容: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宗旨是。

商鞅变法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矛盾?填表:统一度量衡三、历史作用:1、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A:对秦国:B: 对历史发展:四、成功原因:改革成败依据五、特点:1、核心内容是:2、改革水平3、性质:让秦国百姓(同学)以最快的★小组探究1、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商鞅为什么要采取这个政策?2、商鞅变法消极影响3、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提示:内容、背景、方式、目的、作用、性质、改革彻底程度、个人结局等)4、“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咏商鞅诗》),“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结合以上言论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商鞅变法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巩固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影响以及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秦国在变法后的强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掌握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能力,认识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

2.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原因。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历史事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商鞅变法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以便于教学演示。

3.历史资料:收集与商鞅变法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评价。

4.巩固(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商鞅变法的影响。

2020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学案(无答案)川教版

2020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学案(无答案)川教版

第8课商鞅变法1课时【学习目标】1记着战国期间生产力发展的标记,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由及意义。

2培育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实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经过剖析商鞅变法的原由,举措,影响及变法成功的原由,培育和提升剖析能力。

学习剖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进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的改革。

认识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守旧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明辩,爱憎分明的感情。

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要点难点】1: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评论。

2. 改革派和守旧派的看法分歧。

商鞅变法的某些举措的含义及其作用(如取销奴隶制度的土地国有制,奖赏军功与取销贵族特权。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法、议论法、理解记忆、图表概括法、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预习本课,一、自主检测:达成基础1. 战国历史的特色:一是__,二是_。

其代表有___,___,___等过关。

历史事件。

2.战国期间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记是___和___。

3.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其内容有哪些?变法产生了如何的历史影响?二、我的迷惑:学生自主写出自己的迷惑,各小组组长采集,整理和剖析这些迷惑,把些迷惑传达给老师,老师一并把存心义的迷惑表现给全部同学。

【合作研究,释疑解惑】你以为商鞅变法举措中那一条最重要?请说出原由。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由有哪些?学习完本课改革,你获得了哪些启迪?【检测反应,学致使用】学生疏组1. 战国先期,标记着社会生产力明显提升的是()议论,每一A. 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行B. 农业技术的进步小组只讨C.水利工程的兴修D. 农业产量的提升论一个问2、战国后期,秦国修筑的两大水利工程有()题并把讨①灵渠A. ①②②都江堰B. ②③③郑国渠C.②④④白渠D. ③④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A.邯郸B.大梁C.咸阳D.郢都4.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假如想免去劳役和免受处罚,最好的方法应当是()A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B.不隐瞒犯罪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批生产粮食和布帛老师作适当评论5.商鞅变法举措中,对今世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A. 同意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推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6.“治世不一道,便国非法古”这是战国期间主持秦国变法的改革家的一句名言,这人是 ( )A .白起B .商鞅C .苏秦D .李冰7.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当堂达成,立刻评论商鞅进行变法前夜曾与代表贵族权力的大臣进行了一场强烈的争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教学案川教版
班级:姓名:授课时间:年月
学习目标
1、识记: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

2、理解: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

3、运用: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评价
教学难点
改革派和保守派观点的分歧、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
合作探究
(一)、秦孝公求贤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中的三幅图,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的普遍使用和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商鞅主持变法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1、商鞅变法的时间: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2)(3)(4)(5)
3、了解了这些措施后,同学们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呢
(三)、秦国的变化
阅读教材,完成填空:
商鞅变法是时期一次重要的和改革。

商鞅的变法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废除了,建立了,秦军的大大提高了,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为以后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和两大水利工程。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
A.秦穆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
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
B.重农抑商
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B.正确的军事策略 C.正确的外交策略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
5、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①灵渠②都江堰③郑国渠④白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迁到
()
A.邯郸
B.大梁
C.咸阳
D.郢都
7、下列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是春秋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C.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D.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8、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已经开始广泛使用()A.青铜农具 B.铁制农具 C.石制农具 D.木制农具
9、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10、《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统一货币、度量衡
11、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1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是战国时期主持秦国变法的改革家的一句名言,此人是A.白起B.商鞅C.苏秦 D.李冰
13、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4、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最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称霸天下的欲望C.缓和阶级矛盾D.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15、商鞅变法中,能使秦国国富兵强的措施是()
①改革土地制度②奖励军功③重农抑商④建立县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③农业产量的提高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为秦的统一打下基础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张居正改革 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鞅进行变法前夕曾与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代表奴隶主旧势力的贵族们说:“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商汤王、周武王,都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都富强起来;夏桀、商纣,墨守祖宗的陈规,结果都使国家灭亡。

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请回答:
(1)你认为商鞅说的是否有道理?
(2)这场辩论体现了商鞅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3)通过商鞅变法所遇到的阻力及取得的成功,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也感想?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