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word教案(4)

合集下载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word教案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word教案

抵抗曲折教课目标:1.经过亲历“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大小”的研究活动,认识增添纸条厚度可以大大增添纸条的抗曲折能力.2.牢固并学会相关的研究技术:控制变量实验,收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解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说.3.能依据已获取的信息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勇敢而合理的展望.教课准备:小组实验用:分别把两张卡纸、三张卡纸、四张卡纸用很少许液体胶水粘在一起,使之形成四张长、宽同样、厚度不一样的纸条,分别标上1号、2号、3号和4号,并在纸条上做上记号 . 实验记录表,统计图 . 同样大小的铁垫圈,放垫圈的盒子、橡皮擦、红笔、直尺、木片 .教师用:小组用的实验资料一份、各种横梁图片.教课过程:一、发言导入1.(出示纸条)请一位大力士和老师配合做一个实验,拉一拉这张纸条,(用很大的力气才拉断)教师说明纸承受拉伸的性能强.我再把这张纸放在架空的两本书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答后,教师实验)2.纸条承受不住自己的重量就曲折了,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不曲折呢?也就是说让它抵抗住曲折呢?(学生说抵抗曲折的方法:拉近盒子的距离、加支撑物等. )板书课题:抵抗曲折二、研究“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的大小”活动一:研究增添纸的厚度,会不会增添它的抗曲折能力.1.师:假如增添纸条的厚度,它的抵抗曲折的能力会增添吗?(会)2.师:这里有两张纸, 1 号纸比较薄, 2 号纸是由两张 1号纸粘起来的,也就是说它的厚度是 1 号纸的( 2 倍) .3.师:那这两张纸,哪张的抗曲折能力强一些呢?师:都感觉 2号纸的抗曲折能力比1号纸强吗?4.师:(稍作逗留)那2号纸比1号纸抵抗曲折的能力强多少呢?展望一下.师:还有不一样建议吗?(生缄默)都以为 2号纸厚度增添一倍,抵抗曲折的能力也跟着增添一倍吗?5.如何才能知道我们的展望准不正确呢?(实验)如何实验?(放铁垫圈)为了让实验公正、科学,应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呢?(垫圈大小和重量、垫圈放的地点、支撑物的距离和高度、曲折程度、放垫圈的力量. )教师说明:放垫圈的地点以中间的圈为准;书的距离以纸上的线为准;曲折程度以沾到橡皮擦为准;放垫圈时不要使劲砸.6.学生实验,教师参加指导.7.交流 .8.师:实验都完成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师:做了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师小结板书:增添纸的厚度,能提升纸的抗曲折能力活动二:研究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大小的关系.1.假如给你们 3 号纸, 3 张纸合起来,它们会承受多少?(指几个学生说,教师说明:可以确立一个范围)2.我们还有 4 号纸,小组内先猜想一下 3 号纸和 4 号纸能放多少个,再做实验并记录,老师建议:可以先做 3 号纸,再做 4 号纸 .3.学生考据并记录 .4.交流:刚刚大家研究的这么投入,一定有重要发现. (学生报告)5.刚刚,我们对3 号纸和 4 号纸的抗曲折能力都进行了展望和丈量,好多同学都感觉特别不测,怎么可以承受这么多的垫圈呢. 做了这个实验,你们对纸的厚度与它抗曲折能力的大小有什么新发现?(能力不是成倍增添的)三、绘制折线图并解析1.在科学上,我们用这样的图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看得懂吗?横向表示什么,纵向表示什么 . 你会不会画?请同学们把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的关系用折线的形式画下来 .2.学生绘图 .3.展现,交流 . (学生介绍折线图,有什么发现 . )4.小结:看着曲线图,你能谈谈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有什么关系?(能不可以说,纸的厚度增添 1 倍,抵抗曲折的能力也增添一倍,有没有显然的倍数关系)可不可以这样说,增添纸的厚度能明显提升纸的抵抗曲折能力 .四、联系生活1.像纸这样的薄形资料抵抗曲折的性能都较差,增添厚度能显然提升资料的抗弯曲能力,因此在建筑中宽泛采纳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赏识图片)2.(赐教室里的梁)这些横梁是什么形状的?它的横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是立着放的,还是横着放的,你能不可以也用今日学的知识来解说一下这又是为何呢?(立放大大提升抗曲折能力)3.用木片来体验得出的结论.五、小结、延长1.经过今日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增添资料的厚度可以显然提升资料抵抗曲折的能力,可是这类方法就需要增添资料的用量. 不增添纸的厚度,你能想出方法增添这张纸的抗曲折能力吗?。

2016春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word说课稿.docx

2016春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word说课稿.docx

六年级上科学说课-抵抗弯曲教科版一、说教材内容《抵抗弯曲》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指导学生探究宽度和厚度对纸抗弯曲性能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

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增加。

第二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

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增加。

第三部分:讨论长方形截面的横梁是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这个活动是前两个活动结论的应用。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安放的理由,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宽度和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本单元条形、拱形、圆顶形、球形、框架形结构的研究。

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和学法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拉伸、压缩、弯曲。

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课的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特别是贯穿在科学课中的对比实验思想,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陆续接触,大多数同学已经领悟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大有帮助。

弯曲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做过纸条承受拉伸力和弯曲力的实验,他们还记得,纸条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却只能承受一点点弯曲力。

同时,还积累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如:厚的物体承受的力大,钢比木头抗弯曲能力强等等,但是又存在许多疑问,如为什么用几十根柱子就能支撑起高楼大厦?本节课就将利用学生的这些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上2-1《抵抗弯曲》优秀教案

六上2-1《抵抗弯曲》优秀教案

【教材简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教材设计先引导学生从形状和结构的角度看建筑物,发现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有柱子和横梁或类似柱子和横梁的结构。

柱子和横梁起到承受的压力的作用,柱子下面是顶实的,横梁下面许多局部是空的,相比拟横梁更容易发生弯曲和断裂,所以本课的研究主要围绕“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展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局部。

第一局部,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横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发现增加横梁宽度能增强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厚度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

第二局部,研究长方形横截面的横梁是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这个活动是前面活动结论的应用,期待学生能利用前面所学知识大胆猜想,说明猜想理由,并用简单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关键引导学生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为后面解释“薄板形材料改变形状是通过减小宽度增加厚度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奠定根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拉伸、压缩、弯曲、断裂。

学生根本了解科学课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特别是贯穿在科学课中的比照实验思想,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陆续接触,大多数同学已经领悟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大有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理解“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能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验证。

2.开展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3.了解“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2单元的第1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材料弯曲性能的认识,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中,发现和理解材料的弯曲特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之前,已经对材料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不同材料有不同的性质,如硬度、弹性、导电性等。

但学生对材料的弯曲性能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可能只是在生活中见过一些材料在受到力时的弯曲现象,但对这一现象的本质还缺乏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材料弯曲性能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

2.难点:让学生能够从实验和观察中,发现和理解材料的弯曲特性,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让学生亲身感受材料的弯曲性能。

2.讨论法: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加深对材料弯曲性能的理解。

3.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硬度的材料,如塑料、铁片、木条等。

2.实验工具:尺子、剪刀、钳子等。

3.课件: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材料在受到力时会发生弯曲?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物体的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以及不同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物体运动和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弹性和塑性的概念,认识不同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抗弯曲能力的概念。

2.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讲解法:教师针对实验结果和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抗弯曲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铁丝、塑料尺等。

2.教学课件:实验动画、图片等。

3.教学反思: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验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吗?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简要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提问:你们猜想一下,这些物体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抗弯曲能力的概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抵抗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材料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材料的弯曲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材料性能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知道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抵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材料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材料的弯曲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材料性能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弯曲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弯曲性能。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抵抗能力。

3.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4.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材料的弯曲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练习:学生进行课后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1.材料的弯曲性能2.不同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3.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积极性。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物体的弯曲和抗弯曲能力。

本章内容通过探究物体的弯曲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弯曲产生的原因,以及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弯曲现象的产生原因2.抗弯曲能力的概念3.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4.弯曲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力的作用效果等基础知识。

但对于弯曲现象和抗弯曲能力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弯曲现象和抗弯曲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弯曲现象的产生原因,掌握抗弯曲能力的概念,了解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以及弯曲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弯曲现象的产生原因2.抗弯曲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弯曲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弯曲现象,分析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因素。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总结抗弯曲能力的规律。

3.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弯曲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铁丝、塑料尺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弯曲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教学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弯曲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弯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弯曲现象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抗弯曲能力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不同因素对弹簧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1抵抗弯曲4-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1抵抗弯曲4-教科版

1.抵抗弯曲【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

本课从学生常见的房子和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

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

第二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

第三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

这个活动是对前面实验结论的应用。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最后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学情分析】在科学探究方面,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本课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通过学习识别实验条件中的变量和控制变量,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增加梁的宽度、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学习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为后继的学习和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同时使学生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到学习的价值,这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科学素养的形成都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1.推测、设计实验检验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2.学习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3.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尊重客观事实,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在体会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抵抗弯曲》word教案教材背景:《抗击弯曲》是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担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

本课由学生常见的房子和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如何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

因此,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抗击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发觉厚度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

第二,研究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依旧立着放好。

让学生用前面研究的结果进行说明,并用做简单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活动由教师指导下的研究变为学生独立的操作和研究。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能够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能够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识别和操纵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什么缘故差不多上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两个实验,让学生经历推测、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操纵教学预备:1.为小组预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直尺。

2.教师自己预备:有关的建筑图片、记录单及汇总表、直尺、4本科学课本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柱子和横梁1.(出示桥梁图)这些桥梁差不多上靠哪些结构支撑住的?(出示房屋图片)房屋也有和桥梁相似的结构,指出柱子和横梁,一样的桥梁和房屋差不多上靠柱子和横梁支撑的。

(课件出示横着的材料叫横梁,直立的材料叫柱子)2.(出示桥断裂的图片)桥面断了桥墩没事,看来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弯曲现象,探究影响弯曲程度的相关因素,并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实例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弯曲现象,探究影响弯曲程度的相关因素,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弯曲现象,掌握影响弯曲程度的相关因素,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弯曲现象,掌握影响弯曲程度的相关因素。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弯曲现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弯曲现象,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弯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弯曲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影响弯曲程度的相关因素。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弯曲程度的影响。

4.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推理出影响弯曲程度的因素。

5.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弯曲现象。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弯曲的程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状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对于形状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弯曲的程度不同。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弯曲的程度不同。

2.难点:让学生理解形状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形状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塑料片、木片、金属片等。

2.实验工具:尺子、夹子、桌子等。

3.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因为受到力而弯曲?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塑料片、木片、金属片等,并提问:这些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弯曲的程度会一样吗?让学生预测结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组实验材料和工具。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的弯曲程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2.1抵抗弯曲》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弯曲的概念,掌握抵抗弯曲的方法,以及了解弯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一次深入探索,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弯曲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然而,对于弯曲的原理和抵抗弯曲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弯曲的概念,掌握抵抗弯曲的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弯曲的概念,掌握抵抗弯曲的方法。

2.难点:理解弯曲的原理,学会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铁丝、弯曲器、观察记录表。

2.准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弯曲现象,如弯曲的河流、弯曲的公路等,引导学生关注弯曲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弯曲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弯曲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丝在弯曲器作用下的弯曲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弯曲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抵抗弯曲的方法,如改变形状、增加强度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加深对弯曲现象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讨论弯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弯曲的自行车架、弯曲的桥梁等。

引导学生思考弯曲现象的优点和缺点。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弯曲的概念和抵抗弯曲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分析其优点和缺点,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梁的弯曲原理,研究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对于梁的弯曲原理和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和总结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梁的弯曲原理。

2.掌握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梁的弯曲原理。

2.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总结梁的弯曲原理和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梁(不同材质、不同长度、不同横截面积)、加载装置、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如弯曲的树枝、弯曲的电线等,引导学生关注梁的弯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梁的弯曲原理,以及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梁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等条件,观察和记录梁的弯曲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承受较大弯曲力的梁,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制作出这种梁。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梁的弯曲原理和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写一篇关于梁的弯曲现象的观察报告。

梁的弯曲原理;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1.抵抗弯曲》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1.抵抗弯曲》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1.抵抗弯曲》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物体抵抗弯曲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弯曲现象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讨影响物体抵抗弯曲的因素。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操作的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弯曲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弯曲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弯曲现象,掌握影响物体抵抗弯曲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弯曲现象的理解,影响物体抵抗弯曲的因素的掌握。

2.难点:对弯曲现象的深入理解,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弯曲现象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

2.理论讲解:介绍弯曲现象的定义,讲解影响物体抵抗弯曲的因素。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讨影响因素。

4.讨论交流: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深入理解弯曲现象。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观察、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是否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探究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教材以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探究科学问题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材料抵抗弯曲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材料抵抗弯曲的概念,以及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材料的片状物体,如塑料、纸片、金属片等。

2.实验工具:尺子、剪刀、胶带等。

3.课件:关于材料抵抗弯曲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如弯曲的树枝、弯曲的铁丝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材料可以弯曲,而有些材料不能?让学生提出假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不同材料的质地。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表现,如塑料、纸片、金属片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去弯曲不同材料的片状物体,观察和记录结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不同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不同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实验结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抵抗弯曲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抵抗弯曲 教科版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教师将教材稍作了调整,第一部分为学生的预先操作、目的是要发现学生的错误操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

第二部分是研究宽度和厚度对桥面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是个小游戏,一张纸和张纸的抗弯曲能力比较。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增加桥面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桥面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用简单游戏感受厚度变化的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源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四、教学准备:教师:,实验器材一份等;每组学生:一号材料(钩码,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泡沫条),二号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泡沫条),实验记录表,木块,一次性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图片直接导入、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出示桥梁倒塌图片。

师:桥面断裂,车毁人亡。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桥面的抵抗弯曲能力大小的问题。

师:怎么做呢?(拿出两木块,代表桥墩;手拿泡沫条,代表桥面,用放钩码数量测量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现在我们来研究,这个桥面抗弯曲能力,你们会做吗?二、预先操作、实验指导、学生预先操作、教师抓拍学生操作不当的镜头,用于指导学生对比实验总结: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只改变要研究的条件,其他的条件都不变。

三、提出问题,明确研究内容、提问:你觉得桥面的抗弯曲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生:猜测(教师板书)宽度、厚度、长度、跨度......师:这节课我们先研究宽度和厚度(出示问题:你觉得研究宽度或厚度时,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分别什么?小组讨论完成实验记录单的前面三题)完成后稍作交流。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抵抗弯曲》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抵抗弯曲》教科版
3.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教室里横梁立放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搭建横梁,激发起对建筑学的一定兴趣。
重点
1.利用现有材料,思考并实践如何搭建可以承载一定重量的横梁。
2.通过观察在同重量作用下的各款横梁,分析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并在这些因素中找出更容易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一个因素。
难点
师:请仔细观察我们头顶的横梁是怎么放置的?
师:为什么要这样放呢?
师:我们可以称其为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是《抵抗弯曲》。
观看动画。
生(预测):立柱和横梁。
生(预测):竖着放。
生(预测):为了增加横梁的承重量。
上课开始,播放动画,让学生初步认识立柱和横梁,为后面搭建横梁做好铺垫。
动手搭建横梁
提出问题:在同样重量下,哪些小组的横梁弯曲得比较厉害?哪些小组的横梁基本上没有弯曲?
师:可见基本不弯曲的横梁抵抗弯曲能力强,弯曲得不厉害的横梁抵抗弯曲能力弱。
观察横梁并回答哪些小组的横梁弯曲得厉害、哪些小组的横梁基本没有弯曲。
通过观察,学生知道基本不弯曲的叫做抵抗弯曲能力强。
再次观察搭建的横梁,分析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
版本科目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抵抗弯曲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横梁和立柱,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2.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厚度更容易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现有材料,观察在同重量作用下的各款横梁,分析横梁的抵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并在这些因素中找出更容易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一个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亲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

2.巩固并学会相关的探究技能:控制变量实验,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能根据已获得的信息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大胆而合理的预测。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分别把两张卡纸、三张卡纸、四张卡纸用极少量液体胶水粘在一起,使之形成四张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分别标上 1 号、2 号、 3 号和 4 号,并在纸条上做上记号。

实验记录表,统计图。

相同大小的铁垫圈,放垫圈的盒子、橡皮擦、红笔、直尺、木片。

教师用:小组用的实验材料一份、各种横梁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纸条)请一位大力士和老师配合做一个实验,拉一拉这张纸条,(用很大的力气才拉断)教师说明纸承受拉伸的性能强。

我再把这张纸放在架空的两本书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答后,教师实验)2.纸条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就弯曲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不弯曲呢?也就是说让它抵抗住弯曲呢?(学生说抵抗弯曲的方法:拉近盒子的距离、加支撑物等。

)板书课题:抵抗弯曲
二、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活动一:探究增加纸的厚度,会不会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1.师:如果增加纸条的厚度,它的抵抗弯曲的能力会增加吗?(会)
2.师:这里有两张纸,1号纸比较薄,2号纸是由两张 1 号纸粘起来的,也就是说它的厚度是1号纸的……(2 倍)。

3.师:那这两张纸,哪张的抗弯曲能力强一些呢?
师:都觉得 2 号纸的抗弯曲能力比 1 号纸强吗?
4.师:(稍作停顿)那 2 号纸比 1 号纸抵抗弯曲的能力强多少呢?预测一下。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沉默)
都认为 2 号纸厚度增加一倍,抵抗弯曲的能力也跟着增加一倍吗?
5.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预测准不准确呢?(实验)如何实验?(放铁垫圈)为了让实验公平、科学,应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呢?(垫圈大小和重量、垫圈放的位置、支撑物的距离和高度、弯曲程度、放垫圈的力量。


教师说明:放垫圈的位置以中间的圈为准;书的距离以纸上的线为准;弯曲程度以沾到橡皮擦为准;放垫圈时不要用力砸。

6.学生实验,教师参与指导。

7.交流。

8.师:实验都完成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师小结板书:增加纸的厚度,能提高纸的抗弯曲能力
活动二: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

1.如果给你们3号纸,3张纸合起来,它们会承受多少?
(指几个学生说,教师说明:可以确定一个范围)
2.我们还有4号纸,小组内先猜测一下3号纸和4号纸能放多少个,再做实验并记录,老师建议:可以先做3号纸,再做4号纸。

3.学生验证并记录。

4.交流:刚才大家研究的这么投入,肯定有重大发现。

(学生汇报)
5.刚才,我们对3号纸和4号纸的抗弯曲能力都进行了预测和测量,很多同学都感到非常意外,怎么可以承受这么多的垫圈呢。

做了这个实验,你们对纸的厚度与它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什么新发现?(能力不是成倍增加的)
三、绘制折线图并分析
1.在科学上,我们用这样的图表示出来。

(出示统计图)看得懂吗?横向表示什么,纵向表示什么。

你会不会画?请同学们把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用折线的形式画下来。

2. 学生绘图。

3. 展示,交流。

(学生介绍折线图,有什么发现。


4. 小结:看着曲线图,你能说说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能不能说,
纸的厚度增加1倍,抵抗弯曲的能力也增加一倍,有没有明显的倍数关系)可不可以这样说,增加纸的厚度能显著提高纸的抵抗弯曲能力。

四、联系生活
1.像纸这样的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能明显提高材料的抗弯
曲能力,所以在建筑中广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

(欣赏图片)
2.(指教室里的梁)这些横梁是什么形状的?它的横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大多
是立着放的,还是横着放的,你能不能也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这又是为什么呢?(立放大大提高抗弯曲能力)
3.用木片来体验得出的结论。

五、小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明显提高材料抵抗弯曲的
能力,可是这种办法就需要增加材料的用量。

不增加纸的厚度,你能想出办法增加这张纸的抗弯曲能力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