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海产硬骨鱼类消化系统的比较解剖研究(1)
硬骨鱼纲 8 总目
犬牙潜鱼 C. komei
大牙潜鱼
栖息于海参泄殖腔内。南海、西沙群岛等海区
胎鳚亚目
粗吻双线鼬鳚 胎鼬鳚科,卵胎生
三、鮟 鱇
目 Ophidiiformes
体粗短或延长,长卵圆形、球形,体 平扁或侧扁 无鳞,裸露或被小骨片、硬棘
鳍具棘;P.延长呈臂状,底栖种类可
借P.爬行;V.一般喉位
鮟 鱇 目 -分类
第八总目
鲑鲈目
副棘鳍总目 Paracanthopterygii
6目34科约266属约1181种
鲑鲈亚目:具脂鳍,肛门位置正常。鲑鲈科 胸肛鱼亚目:无脂鳍,肛门在体前部 胸肛鱼科+盲胸肛鱼科
鳕形目=鳗鳞鳕亚目+鳕亚目+长尾鳕亚目 鼬鳚亚目=潜鱼科+鼬鳚科 鼬鳚目 胎鼬鳚亚目=胶鼬鳚科+胎鼬鳚科 蟾鱼目:1科3亚科19属64种,我国不产 鮟鱇目=鮟鱇亚目+躄鱼亚目+角鮟鱇亚目 喉盘鱼目=喉盘鱼科+鳍鳝科
吻触手
三齿躄鱼 A. striatus
吻触手顶端 为3~4分枝 体褐色 印度洋 太平洋
隐刺薄躄鱼
毛躄鱼
体盘多尖锐棘刺;吻触手 短小,2叶;体红色,具不 规则深色斑纹;V.喉位 30cm,经济价值不大 印度洋-西太平洋 棘茄鱼 Halieutaea stellata 我国南北沿海
2. 蝙蝠鱼科 Ogcocephalidae
(三)躄鱼亚目 Antennarioidei
我国产3科、7属、约18种 常见种类: 三齿躄鱼:躄鱼科,南北各海都有产
棘茄鱼:蝙蝠鱼科,分布于东海及南海。产量
都不大,无甚经济价值
1.躄鱼科 Antennariidae Frogfishes
钱斑躄鱼 A.nummifer 南海
南海、台湾沿海
鱼类学消化系统
硬骨鱼类的咽齿
下咽齿或咽齿: 鲤形目的鱼类无颌齿,其第五对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下咽骨),上长牙齿,称为咽齿或下
咽齿。
鲤科的咽齿最发达, ,排列成1-3行,咽齿的形态、
数目、表皮结构均可作为分类依据
齿式:鲤科的咽齿数目按一定的齿式予以记载。
鲤鱼的齿式:1.1.3/3.1.1
大多数硬骨鱼类的咽齿与颌齿齿的发达程度正相
反:即颌齿发达的鱼,咽齿不发达或缺如而咽齿
发达的鱼则无颌齿(如鲤科鱼类)。
1
2齿式
草鱼:2,5 / 4,2 鲢:
4 / 4
3
硬骨鱼类的咽齿
A 胭脂鱼的镰刀状(40)
B 青鱼臼齿状
C 草鱼齿冠上的栉状突起
D 鳡鱼稍扁顶端勾状
4硬骨鱼类的咽齿
G 鲤
H 鲫
E 鲢
F 鳙
5
各种硬骨鱼类的咽齿
I 长春鳊
J 三角鲂
K 银鲴
6
鳙的鳃耙
咽上器官: 咽鳃骨和上鳃骨曲卷成的蜗管状构造(与呼吸无关)鳃耙管: 咽上器官处相邻二鳃弓间的鳃耙紧密,毗连成螺状蜗管的特殊构造
宽鳃耙
侧视窄鳃耙侧视
7
鲥鱼的的鳃耙
8
鲤
9。
海洋硬骨鱼
什 么 是 海 洋 硬 骨 鱼 类
硬骨鱼的3个亚纲:
肺鱼亚纲 总鳍亚纲
辐鳍亚纲
来自网页/view/419166.htm
肺鱼亚纲
肺鱼亚纲是硬骨鱼类的一亚纲,古老 而形态特殊,现仅以6种为代表,分布 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经济价 值不大。
肺鱼亚纲具有一些类似软骨鱼的特点, 如大部分骨骼是软骨。它终生保留发 达的脊索,脊椎骨仅有椎弓和脉弓, 心脏有动脉圆锥,肠内有螺旋瓣等构 造。适合热带水域生活。
鱼类的迁徙是很常见的 现象,很多鱼群都会进 行季节性的迁徙,形成 鱼汛。例如鳕鱼,它是 黄海北部的重要经济鱼 类,栖息在50-80m的泥 沙底海区;1-2月由外海 集群游向山东近海区, 产卵后分散回归外海, 入秋则鱼群南下,因而 每年在12-2月和4-7月分 别形成捕捞的冬汛及夏 汛。在迁徙过程中,不 同的水域占优势的食物 是不同的,食性也会相 应地有所改变。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总鳍鱼已经灭绝 了,1938年,人们在印度洋南非沿岸捕捉 到了一条现存的总鳍鱼,命名为矛尾鱼,打 破了总鳍鱼灭绝的猜测。
下面是矛尾鱼的图片:
辐鳍亚纲
现生的鱼类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化最复杂的一 类; 鳍呈放射状的鱼 Primitive fish 原始的鱼,硬骨鱼中最原始的类群; Cartilage skeletons 软骨骨架; Ganoid scales 硬鳞 一条尾鳍和一条臀鳍; 一条或多条背鳍; 骨鳞——圆鳞和栉鳞 例如:海洋鲟
大马哈鱼的牙齿尖锐细长
(3)臼齿状,齿宽扁,适宜于压碎食 物,长有这种牙齿的鱼类常以螺类、蚌 类等坚硬的动物为食。
真鲷鱼,近海暖温性 小型珊瑚礁鱼类
(4)门齿状,如平鲷,二长棘鲷等的齿, 适于摄取固着岩礁上的生物。
实验一 鱼纲解剖与分类
(8)鲇形目(Siluriformes),替差异极大,包 括世界最大的淡水鱼──欧鲶,长达5米,重 330千克,也包括一种很小的寄生鲶鱼,成体 小于10毫米。 有韦伯氏器,口大齿利,口须1到4对,体表
裸露无鳞,除了电鲇科以外,在第一背鳍和胸
鳍上都有一根刺,部分种刺下有毒腺。
我国经济种类有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 胡子鲶Clarias fuscus 、鲶鱼等。
全世界约800种,我国产190余种
亚纲的检索表
1 鳃裂5—7个,分别开口于体表,上颌与脑 颅不愈合;雄性只有鳍脚,无腹前鳍脚和额 鳍脚………………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 2 鳃裂4个,外被一膜状鳃盖;上颌与脑颅愈 合;雄性有鳍脚、腹前鳍脚及额鳍 脚…………………………全头亚纲
Holocephali
淡水中常见的为江鳕,
俗名“山鲶鱼”,属冷
水性鱼类,下颌前端
无颏须,背鳍2个,臀
鳍1个,尾鳍圆形,以
鱼为食,产于东北冷水
中。
(7)合鳃目(Symbranchiformes):体似鳗,无 腹鳍,奇鳍也退化。无鳞,无鳔。两鳃孔在 腹面联合,故名合鳃目。我国只产一种,即 黄鳝(Manopterus albus)。穴居性鱼类,栖息 于江河、沟渠、稻田的泥土层,夜出觅食。 鳃退化,由口腔粘膜辅助呼吸。繁殖中具性 逆转现象。
鳍脚:体内受精者雄鲨鱼腹鳍最后一根鳍条
延长形成的交接器(copulatory organ)。
全世界约有20000多种现生鱼类,分类系统为:
鲨总目
板鳃亚纲 鳐总目
软骨鱼纲 全头亚纲
鱼类
总鳍鱼亚纲
硬骨鱼纲 肺鱼亚纲
硬鳞总目
辐鳍鱼亚纲 全骨总目
鱼类消化系统介绍
19
幽门盲囊(pyloric caeca)
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胃后方、肠开始处的许多指状盲囊 突出物。或称幽门垂。幽门盲囊均开口于十二指肠。 幽门盲囊的组织结 构与肠壁组织相似,其 作用一般认为是用来扩 大肠子的吸收表面积, 同时又能分泌与肠壁相 同的分泌物。
20
小肠
十二指肠: 内壁无突起,管径较细,胰管开口于此。 回肠: 管径较粗。 螺旋瓣(spiral valve) : 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肠 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于管 腔的褶膜,一般排成螺旋状, 它有增加吸收面积的功能。螺 旋瓣排列状态和数目因种而异, 其排列形态大致可分为螺旋型 和画卷型两大类。
16
三、胃(Stomach)
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接近食道处 的部分为贲(beng)门部,胃体的盲囊状突出部分称盲囊 部,连接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
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
等四层组成。 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胃。
17
硬骨鱼类胃的五种类型
鱼类消化系统介绍
第一节 消化管
第二节 消化腺
2
几个概念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各种消化腺。 生理机能: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体腔: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壁包围的体腔, 有一横隔将体腔分隔为前后两个腔:围心腔、腹腔。 背腔:容纳肾脏和鳔的空腔。位于腹腔之外。
10
鳃耙数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上有时亦作为分类标志之一。 鳃耙数: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总数。 如鲈的鳃耙数:5~9+13~16。
高二生物脊椎动物消化系统比较知识点
高二生物脊椎动物消化系统比较知识点
导读:在高二生物的学习中,不同的脊椎动物消化系统都有所不同,下文是编辑整合的各类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对各类脊椎动物消化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比较。
消化系统:消化管道两端为外胚层内陷形成,消化管道的最内层即
粘膜为内胚层形成,管道的其余部分为中胚层形成。
软骨鱼类:牙
硬骨鱼类:牙、鲤形目的咽喉齿
两栖类:牙,有锄骨齿,蟾蜍无齿
爬行类:牙,有翼骨齿和腭骨齿,鳄类具大小不同的槽生齿,在上下颌
鸟类:无齿
哺乳类:仅上下颌具齿,异型、槽生齿
再出齿,哺乳类齿式,食肉目的裂齿
进化趋势:多出再出,量多少而恒定,同型异型,广泛着生上下颌
侧生、端生槽生
鸟类的蜂鸟和啄木鸟的舌可伸出
哺乳类唾液腺含淀粉酶
其他动物的唾液仅湿润食物
两栖类口咽腔交叉
鳄类和哺乳类出现次生腭,内鼻孔后移,咽交叉
哺乳类出现肌肉质软腭,内鼻孔进一步后移,会厌软骨鸟类的食道中部有嗉囊
鸟类:腺胃和肌胃
哺乳类:偶蹄目的反刍类,瘤胃、网胃、瓣胃、皱胃
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
肠、直肠
七鳃鳗的盲沟,软骨鱼的螺旋瓣肠,硬骨鱼的幽门盲囊高等动物的小肠皱襞和小肠绒毛
根据牙齿的形状、肠的长短判断其食性
具有泄殖腔:软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单孔类
具有泄殖窦、泄殖孔、肛门:圆口类、硬骨鱼类、哺乳类。
鱼类的消化系统
• 消化系统讲授重点:1 、鱼类消化管的结构2 、鱼类消化管构造与食性的关系3 、肝脏、胰脏在鱼体的位置和机能第一节 体腔和系膜脊椎动物的体腔源于中胚层。
体腔囊向腹面延伸,其背部及中部的腔不久消失,而腹部的腔残留下来,即形成将来的体腔。
腔的外侧壁后来因肌节向腹面延伸,并和肌节里层相接,形成体壁的一层衬里,称为腹膜壁层。
腔的内壁层称为腹膜脏层,包围内脏各器官。
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称浆膜层。
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一条双层的薄膜,即肠系膜。
背面一条称背肠系膜,腹面的一条称腹肠系膜,后者不久中断,左右两腔便合成一个大腔,称为体腔。
鱼类的体腔不久被一横隔(即围心腹腔隔膜)分隔成两个腔。
前面的小腔包围心脏,称围心腔;后面的大腔容纳消化、生殖等器官,称腹腔。
腹腔的形状随鱼的体形而异。
有的处延长形腹腔如鳗鲡、黄鳝、玉筋鱼等;平扁形腹腔如鳐、平鳍鳅、鮟鱇等;侧扁形腹腔台银鲳、长春鳊、团头鲂等。
肉食性鱼类的腹腔一般较大,而杂食性及草食性鱼类则较小。
腹腔脏层由于包围着各种不同内脏器官,其悬系的系膜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胃脾系膜、胃肝系膜、精巢系膜、卵巢系膜等,它们能使各器官稳固在一定位置上。
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管消化管是一肌肉的管子,它从口开始,向后延伸,经过腹腔,最后以泄殖腔或肛门开口于体外。
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部分,有些鱼类这几部分的界限不明显,但可凭借不同的管径,不同性质的上皮组织及特殊的括约肌或一定腺体导管的入口来区别。
一、口咽腔鱼类的口腔和咽没有明显的界限,鳃裂开口处为咽,其前即为口腔,故一般统称为口咽腔。
口咽腔常覆盖以复层上皮,其中有粘液细胞和味蕾的分布,口咽腔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
鱼类口咽腔的形态和大小与食性有关。
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口咽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如鳜、鲈鱼、带鱼、 鳡 、鲶等。
有些专食微小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宽大,如鲢、鳙等,这是与它们不停地滤取水中食物的习性相适应的。
硬骨鱼纲分类-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硬骨鱼纲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硬骨鱼是脊椎动物中最为广泛和多样化的类群之一,其分类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硬骨鱼纲的分类方法、特征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生态意义。
通过对硬骨鱼纲的系统性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和演化过程,还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提供重要参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硬骨鱼纲进行详细的分类及研究,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愿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增进对硬骨鱼类群的认识和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文章的主要章节和内容概要。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硬骨鱼纲的定义和特征,引出文章对硬骨鱼纲分类的讨论。
文章结构部分即本段落,介绍文章的主要章节和内容概要。
目的部分则明确了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硬骨鱼纲的定义和特征、分类方法以及重要性及生态意义的讨论。
通过这些内容展示了硬骨鱼纲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 结论部分则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展望未来硬骨鱼纲研究的发展方向。
最后得出结论,强调硬骨鱼纲的重要性并为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硬骨鱼纲的分类方法以及其重要性和生态意义。
通过对硬骨鱼纲的定义和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类群在动物界中的地位和特点。
同时,深入探讨硬骨鱼纲的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加系统地理解不同种类硬骨鱼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硬骨鱼纲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以强调对这一类群的研究和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为未来对硬骨鱼纲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2.正文2.1 硬骨鱼纲的定义和特征硬骨鱼纲是指具有硬骨骨骼的鱼类,是脊椎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其特征包括具有硬骨骨骼、有颌和颚、有尾鳍等。
鱼类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
26
二、食道 (esophagus)
特点:短而宽、直、壁厚、环肌发达具味蕾、可膨胀 构成:浆膜层(外)+肌肉层(中)+粘膜层(内) 内壁具味蕾→协同环肌辨别和选择食物
括约肌→前端,呼吸时收缩防水入食道
27
食道特殊构造:
鲳具食道囊(肌囊,食道侧面)→食道呈卵圆形的球状物, 肌肉壁很厚,粘膜具几丁质,且有许多长条状乳头状突起, 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齿状突起
第五章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第一节 体腔和系膜 第二节 消化管 第三节 消化腺
1
组成
消化管: 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部分 消化腺: 胃腺、肝脏、胰脏等
消化腺 = 胃腺 + 肝脏 + 胰脏等
生理机能: 直接或间接地承担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
第一节 体腔和系膜
一、体腔
(一)腹腔
43
肝脏的机能
☺制造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 的分解。胆囊有输胆管通到肠的前端 ☺解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通 过胆管把它们排除出去 ☺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
44
三、胰脏
软骨鱼类:胰脏一般具有固定形态,位于胃的末端与肠 相连处
硬骨鱼类:为一弥散的腺体,常分散在肠的弯曲之间、 系膜上,并常有一部分或全部埋在肝脏中
位置:位于胃的后方 构造:
软骨鱼类 硬骨鱼类
小肠
大肠 前肠 中肠 后肠
十二指肠+回肠 十二指肠内壁无突起,胰管开口于此 回肠具有螺旋瓣,胆管开口于此 结肠+直肠 幽门垂开口于此
36
特殊构造----软骨鱼类
螺旋瓣:
小肠回肠内壁向肠腔呈 螺旋状的突出物,扩大 吸收表面积。
螺旋瓣排列状态和数目 因种而异,排列形态可 分为螺旋型和画卷型
第十五章: 硬骨鱼纲(一)
2)鲥亚科—鲥属—鲥鱼
特征:(1)上颌中央有明显缺刻,口大,无牙齿。 (2)体侧扁,棱鳞强。 鲥:系溯河性鱼类,大者每尾重达2.5—3kg以上, 每年4—5月进入江河,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和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著名的经济鱼类。
[地方名]时鱼、三来、三黎国、迟鱼、鲥刺。 [形态特征]体呈长椭圆形,较侧扁,一般体长25~ 40厘米。口大,端位。吻尖,下颌稍长于上颌。上颌骨正 中有一显著凹陷,上下两颌均无齿。脂眼睑发达,几乎遮 盖眼的一半。腮孔大。鳞片大而圆薄,上有细纹。无侧线。 腹部有大型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有胸鳍、腹鳍各 一对,腹鳍极小;背鳍、臀鳍各一个,背鳍条14~15, 臀鳍条16~18;尾鳍深叉形,被有小鳞。体背和头部为 灰色,略带蓝色光泽,体两侧和腹部为银白色。腹鳍、臀 鳍灰白色,其他各鳍暗蓝绿色。 [产地、产季]鲥鱼为徊游性鱼类,入江河产卵时鱼群 集中,形成捕捞旺季。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以下游镇江、 南京产量较多,产季为4~5月份;芜湖、安庆等地水域产 季为5~6月份;都阳湖产季为6月份。 [经济价值]鱼肉细嫩,脂肪厚,味鲜美,营养丰富, 每百克肉含蛋白质 16.9克、脂肪17克,是我国名贵鱼类 之一。鲥鱼为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 ReeVes shad,输 往地区:香港、澳门。出口口岸:江苏、上海。
第二总目:鲱形总目
一、特征:1、腹鳍腹位,胸鳍位置低。 2、鳍无棘,通常被圆鳞。 二、分类:包括海鲢目、鼠鱚目、鲱形目、鲑形目、 灯笼鱼目和鲸口鱼目等6个目。
第二目:鲱形目 特征:1、背鳍1个,无脂鳍,各鳍均无鳍棘。 2、体被圆鳞,无侧线,鳔有管。 分类:世界4科83属356种,我国3科19属49种。 鲱形目是当今世界渔业产量最高的一类鱼。鲱形目中 产量最高的是秘鲁鳀(鳀科),居第二位的是远东拟沙丁 鱼(鲱科)。我国重要经济鱼类鳓、鲥、凤鲚等属于本目。 本目分为4科,我国产3科:鲱科、鳀科、宝刀鱼科。 1、鲱科: 特征:A、口小,口裂不超过眼后缘。 B、吻不突出,齿细弱,通常有棱鳞。 世界6亚科65属214种,我国5亚科13属26种。
解剖鱼的实验报告
解剖鱼的实验报告解剖鱼的实验报告引言:在生物学学科中,解剖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践活动。
通过解剖动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为我们对生物体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鱼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解剖鱼类,我们将深入探索其身体结构以及适应水生环境的特殊器官。
一、鱼类的外部结构首先,我们观察到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形态使其能够在水中迅速游动。
鱼类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这些鳞片既可以保护鱼体免受外界伤害,又能减少水的阻力,提高游泳效率。
此外,鱼类的头部具有眼睛、鼻孔和口腔等器官,这些器官使其能够感知和获取食物。
二、鱼类的内部结构1. 鱼类的骨骼系统我们首先对鱼类的骨骼系统进行了解剖。
鱼类的骨骼主要由脊椎骨组成,脊椎骨连接着鱼类的头部、躯干和尾部。
鱼类的骨骼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灵活运动。
2. 鱼类的消化系统接下来,我们对鱼类的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
鱼类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组成。
鱼类通过口腔摄取食物,食物经过食道进入胃中进行消化,然后通过肠道吸收养分,最后排出未消化的废物。
3. 鱼类的呼吸系统鱼类的呼吸系统与陆生动物有所不同。
它们通过鳃呼吸来获取氧气。
我们仔细观察了鱼类的鳃,发现它们像一片片细小的叶片,这些叶片上有许多微小的血管,通过这些血管,鱼类可以将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 鱼类的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
鱼类的心脏分为两房一室,血液经过心脏的泵动进入鳃,通过鳃的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体内各个器官,完成氧气和养分的供应。
5. 鱼类的泌尿系统鱼类的泌尿系统由肾脏和尿管组成。
肾脏是鱼类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器官。
通过尿管,鱼类将废物排出体外,同时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结论:通过本次解剖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鱼类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功能。
鱼类的外部结构使其适应水生环境,流线型的身体和鳞片减少了水的阻力,便于游动。
5-鱼类消化系统1
57
第三章 鱼类的消化系统
1
消化系统的功能
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供生命活 动所需的能量。 摄取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营养全身; 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解毒、抵御微生物侵害。
2
体腔
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壁包围的体腔, 有一横隔将体腔分隔为前后两个腔:围心腔、腹腔。
3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
47
化学消化 胰腺和胰液: 胰腺是一个兼有内分泌和外分泌机能的腺体器官。
胰液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无色透明呈碱性液体碳酸 氢纳和消化酶,消化能力强。 肝和胆汁:
肝脏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具有消化、吸收、代谢、清 除、解毒、造血、排泄等多功能。消化方面主要是肝 脏分泌的胆汁,对脂肪消化吸收起主要作用。 肠腺和肠液:
50
1、肝脏(liver)
为鱼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一般为褐色,位于体腔前端且在 心腹隔膜后方。其形状、大小及颜色因鱼的种类而异,形 状一般与鱼的体型有关。 大多数鱼的肝脏分为两叶,有一些鱼的肝呈三叶或更多叶。 肝胰脏:鲤科等一些鱼类的肝脏分散无固定形状,并与胰 脏组织混杂在一起,称为肝胰脏。
51
鲤鱼的消化系统
肠腺存在于小肠粘膜内,分泌肠腺和黏液,润滑保护 作用。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分解、消化食物
48
肠内微生物消化
分解甲壳质细菌:鲈鱼摄取甲壳动物。 代谢氮的细菌:鲻鱼可利用食物中的尿素。 木聚糖分解细菌、果胶分解细菌:摄取海藻
49
第二节 消化腺
鱼类主要的消化腺为肝脏、胰脏及胃腺。 所有鱼类均无唾液腺,而只有粘液腺。 多数鱼类缺乏真正的肠腺。
30
(3)吸吮型:吻呈较长的管状,有时能伸出,口小,牙齿及鳃耙均 不发达,通常摄食底栖或水层中的无脊椎动物。烟管鱼和海龙、海 马。 (4)研磨型:口中等大小,牙齿强大,呈板状或臼齿状,鳃耙中等 长,排列较稀。常以软体、甲壳动物为食,如青鱼、真鲷。 (5)食浮游生物型:口一般较大或中等大小,也有较小的,通常不 能伸出,齿细小或无齿,鳃耙长而密。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鲢、 斑鰶、姥鲨。
海洋生物的形态与解剖结构研究
海洋生物的形态与解剖结构研究海洋生物的形态与解剖结构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海洋生物形态多样,各具特点,其解剖结构的探索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海洋生物的适应方式,还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洋生物形态的多样性海洋生物形态的多样性是其适应海洋环境的结果。
海洋环境条件复杂多变,从表面到海底深处,水温、压力、光照等因素存在巨大的变化。
因此,海洋生物适应这些环境,必须具备不同的形态结构。
例如,海洋中的硬骨鱼类通常具有流线型的身体,有助于减少水流阻力;而柔软的水母则具有胶状体型,能够更好地在水中移动。
此外,海洋生物的形态还与其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如海洋底栖动物通常具有扁平的身体,有利于隐藏在底部或者岩石间。
二、海洋生物解剖结构的研究方法研究海洋生物解剖结构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解剖学、显微镜观察、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层次的研究手段。
解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内外部结构与关系的科学,通过解剖学的手段,我们可以揭示海洋生物的器官构造和功能。
而显微镜观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组织的构成和功能。
此外,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也为我们研究海洋生物解剖结构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技术。
三、海洋生物解剖结构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海洋生物解剖结构的研究,科学家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例如,我们发现大部分海洋鱼类具有适应性的鳔(bǎo),可以帮助其在深海环境中维持浮力和平衡。
蓝鲸的喉部结构独特,可以产生强大的声音,用于通讯和捕食。
此外,对多种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解剖研究也为我们理解其生存和繁殖方式提供了依据。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于认识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海洋生物形态与解剖结构的进化海洋生物形态与解剖结构的研究也对于探讨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起源和进化关系。
例如,通过对海豚和鱼类的解剖研究,揭示了海豚的前肢演化成鳍的过程。
硬骨鱼的解剖和生理
第二章硬骨鱼的解剖和生理一前言这一章的目的是在把硬骨鱼类的解剖和生理的大纲介绍给读者,使读者能够在病理组织中所发生的同时也了解鱼组织病变的机转。
鱼类的许多基本功能与其它脊椎动物甚相似,所以有关哺乳动物的知识对于了解鱼的功能上也有所帮助,但不能将硬骨鱼类看作为哺乳动物的原始形态。
其实鱼类是进步的脊椎动物,在演化上较近代发生的动物,而且也广布到不同的生存区域。
事实上,硬骨鱼包括不同的种,比任何一科的脊椎动物所含的种都要多,因此许多原则性的结论的真正价值都不甚确切。
但主要被研究的鱼种并不甚广,因此有利用价值的结论还是可以获得的。
在这里,我们主要着重的是在于熟悉的哺乳动物的解剖和生理的差异方面。
主要考虑的对象在于水域环境以及它加于鱼身上的限制。
为了要抗拒自然水环境施加到鱼体的破坏性影响,鱼体内在的环境必须保持正常,而且与外在的环境要不断地做必要的物质交换。
在环境因子中最主要的因子就是水的比热高,一般鱼类是变温性动物,其体温需要顺应环境的温度。
因此像鱼的心跳速度、消化速度和生长等都没有一定的数据可供参考,且都因温度而改变。
因此,凡是研究硬骨鱼类的人,都要将这些因子记在心中。
同样的一种鱼在不同的温度水环境中,几乎变成难以辨认的形式,像虹鳟肾上腺的增大或心跳率的降低,均以温度而变(Randall 1970)。
二皮肤系统皮肤是面对环境的第一道障碍,保证内部生理作用的正常进行。
皮肤的实际情况对于病害的过程极为重要。
硬骨鱼的皮肤包括角质层、表皮层、基质膜、真皮层和下皮层,各层的排列情形与说明见图2.1。
(一)角质层角质层是外层,1970年,Whiter是第一位对角质层做详细报导的人,角质层的主要成分是黏多糖,约1微米的厚度,通常是由表皮细胞分泌而成,而非由杯状黏液细胞组成,它含有细胞中的原生质、脱落的细胞、加上其它由杯状细胞组成的分泌物。
角质层的物理性一致程度在种与种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在潮间水潭和海底,鱼种特别发达,角质层中含有特殊的免疫球蛋白和分解酶(后者因种的不同,在含量上差异很大)及游离的脂肪酸,这些成分都具有抗病原的作用。
鱼类的消化系统
鱼类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讲授重点:1 、鱼类消化管的结构2 、鱼类消化管构造与食性的关系3 、肝脏、胰脏在鱼体的位置和机能第一节体腔和系膜脊椎动物的体腔源于中胚层。
体腔囊向腹面延伸,其背部及中部的腔不久消失,而腹部的腔残留下来,即形成将来的体腔。
腔的外侧壁后来因肌节向腹面延伸,并和肌节里层相接,形成体壁的一层衬里,称为腹膜壁层。
腔的内壁层称为腹膜脏层,包围内脏各器官。
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称浆膜层。
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一条双层的薄膜,即肠系膜。
背面一条称背肠系膜,腹面的一条称腹肠系膜,后者不久中断,左右两腔便合成一个大腔,称为体腔。
鱼类的体腔不久被一横隔(即围心腹腔隔膜)分隔成两个腔。
前面的小腔包围心脏,称围心腔;后面的大腔容纳消化、生殖等器官,称腹腔。
腹腔的形状随鱼的体形而异。
有的处延长形腹腔如鳗鲡、黄鳝、玉筋鱼等;平扁形腹腔如鳐、平鳍鳅、鮟鱇等;侧扁形腹腔台银鲳、长春鳊、团头鲂等。
肉食性鱼类的腹腔一般较大,而杂食性及草食性鱼类则较小。
腹腔脏层由于包围着各种不同内脏器官,其悬系的系膜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胃脾系膜、胃肝系膜、精巢系膜、卵巢系膜等,它们能使各器官稳固在一定位置上。
第二节鱼类的消化管消化管是一肌肉的管子,它从口开始,向后延伸,经过腹腔,最后以泄殖腔或肛门开口于体外。
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部分,有些鱼类这几部分的界限不明显,但可凭借不同的管径,不同性质的上皮组织及特殊的括约肌或一定腺体导管的入口来区别。
一、口咽腔鱼类的口腔和咽没有明显的界限,鳃裂开口处为咽,其前即为口腔,故一般统称为口咽腔。
口咽腔常覆盖以复层上皮,其中有粘液细胞和味蕾的分布,口咽腔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
鱼类口咽腔的形态和大小与食性有关。
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口咽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如鳜、鲈鱼、带鱼、鳡、鲶等。
有些专食微小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宽大,如鲢、鳙等,这是与它们不停地滤取水中食物的习性相适应的。
02-实验二-鱼类的消化系统-鱼类学实验
实验二 鱼类的消化系统一、实验目的通过尖头斜齿鲨和鲤鱼的解剖与观察,了解鱼类消化系统的形态、位置和构造;示范观察鳓(鲱科)、鲢(鲤科)、乌鳢(鳢科)和鲈( 科);并比较分析不同类群和不同食性器官构造的差异,食性和形态构造特征相适应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1、实验材料:尖头斜齿鲨 鲤 鲢 鳓 乌鳢和鲈2、实验工具:解剖盘 解剖刀 解剖剪 尖头镊子 圆头镊子 解剖针三、解剖方法和观察内容(一)解剖方法1、尖头斜齿鲨:把鱼体腹部向上放置于解剖盘中。
左手握鱼,右手持解剖剪,先自泄殖腔孔前方剪一横切口,然后将解剖剪的钝头插入此切口,沿腹中线向前剪刀(注意剪刀微向上挑,切勿损伤内脏),一直剪到肩带后缘,在其后缘左右各横剪一刀,最后在腰带前缘也左右各横剪一刀,把整个腹壁打开,暴露腹腔内器官。
用解剖剪在左侧口角向后沿鳃间隔中线剪至最后鳃裂,再横向右侧剪一刀,翻开暴露口咽腔。
2、鲤:左手握鱼,右手持解剖剪,先在肛门前方剪一小的横切口,然后将解剖剪钝头插入,沿腹中线向前剪开直至鳃盖下方,然后自胸鳍前缘向左侧背方体壁剪上去,沿脊柱下方向前剪到鳃盖后缘,将左体壁全部剪去,呈显内脏。
用剪刀从下颌中央向后剪至鳃孔下方,再沿鳃孔上方经眼下缘向前剪断口上缘骨骼,除去口咽腔侧壁,观察口咽腔。
(二)观察内容1、尖头斜齿鲨:消化系统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A.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和肠。
①口咽腔:由上下颌所围成的腔;后部两侧有5对内鳃裂的开孔。
颌齿以结缔组织附颌骨上;齿侧扁,边缘无锯齿,齿头向外弯斜,外缘近基底处有一凹缺,两行在使用(齿直立,为正式齿)。
内侧数列齿,齿尖朝向腹下方,其外被一粘膜褶,为后补齿。
口咽腔内壁粘膜上附生根据楯鳞及分散突出的乳白色圆颗粒状味蕾,腹面有突出的舌。
②食道:为口咽腔后方的管道,内壁有许多纵行褶皱,后端与胃的贲门部相接。
③胃:呈“V”形囊,位于肝脏的背面,前端与食道相接处有贲门括约肌,前部较膨大为贲门部,后部弯向左侧较细部分为幽门部,后端以发达的幽门括约肌与肠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