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2)

合集下载

职业道德重点

职业道德重点

职业道德重点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道德与职业道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一、道德(一)道德的含义★★★“道德”一词源远流长。

“道”原指道路,后引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规则“,德”是人们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如荀子曾支出:“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了礼仪并按照它的要求去做,就具备了最高的道德。

道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间、个人和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论述,包含了三层含义:先,一个社会的道德的性质、内容,是由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即物质利益关系)决定的;其次,道德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偏私与公正等作为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的。

再次,道德不是由专门的机构来制定和强制实施的,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道德属于社会上层建领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道德分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三个领域。

(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1)道德调节和法律调节是管理国家社会生活的两种重要手段。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2)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

2.道德能弥补法律调节的不足(1)在调节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广,而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窄。

(2)在调节主体上,法律代表着国家意志,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心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调节的主体比法律广泛。

(3)在调节方式上,法律调节具有强制性、滞后性特点,而道德具有明显的自觉性、事前性特点。

(三)道德评价★★所谓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表明自己态度和值倾向的活动。

职业道德知识点汇总

职业道德知识点汇总

职业道德考点汇编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一、道德(一)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根据道德的表现形式,通常我们把道德分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3大领域。

(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2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我国《宪法》规定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内容,《婚姻法》中规定的“敬老爱幼"的要求,即是对公民的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即是道德规范,也是法律规范.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总和.它调节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是职业或行业范围内的特殊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对从业人员来说,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素7个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职业道德的6个特征1、行业性2、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4、一定的强制性5、相对稳定性6、利益相关职业道的具体4个功能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整合功能4、激励功能职业道德的社会3大作用1、有利于调整职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2、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平,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3、有利于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做法与经验1、道德立法工作2、注重信用档案体系的建立3、严格的岗前和岗位培训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性质和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5个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5大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重点

职业道德重点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宣传教育、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系的,并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的社会现象。

道德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道德的特征:(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与内容(2)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具有阶级性(3)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相通性(4)具有相对稳定性(5)具有实践性道德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服务功能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五爱)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作为整个社会注意到的建设的着力点。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公德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网络道德的特征: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网络道德建设的几个范畴:(1)自律慎行(2)平等公正、互利互惠(3)诚实守信、反对欺诈(4)关心社会、爱护他人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 重点及考点(人力资源二级考试必备)

职业道德 重点及考点(人力资源二级考试必备)

职业道德考点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一、道德(一)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根据道德的表现形式,通常我们把道德分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三大领域。

(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保障个人与社会正常秩序的第二道防线。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1、从生产、发展来看,道德比法律产生的早的多,而且最终将替代法律,成为唯一的规范。

道德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而经过了几十万年以后,社会分裂为统治阶级才产生了法律。

任何被统治阶级都不可能有自己的法律。

阶级社会的历史上:一种法律体系独立,多种道德体系并行。

2、从依靠的力量来看,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力来进行调控的。

3、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

法律只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而道德对人行行为所干涉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深入的多。

我国《宪法》规定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内容,《婚姻法》中规定的“敬老爱幼”的要求,即是对公民的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即是道德规范,也是法律规范。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

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

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

4、仁以待人,以礼敬人。

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

6、公忠为国,反抗外族侵略。

7、修身为本,严于律已。

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调节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它是职业或行业范围内的特殊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对从业人员来说,最基本的职业道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职业道德复习重点

职业道德复习重点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1、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2、职业道德的特征:职业性,普遍性,自律性,他律性,鲜明的行业性和多样性,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第二节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和指导原则1、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把五爱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核心思想,把集体主义作为指导原则。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为人民服务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指导原则:集体主义第三节职业道德与其他道德规范的关系1、社会主义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2、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第二章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第一节职业义务1、含义:在职业活动中,在道德上应尽的责任和不要报酬的奉献。

2、特征:利他性,无偿性。

第二节职业权力1、含义:从业人员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或职业活动中拥有的支配人,财,物的力量。

2、特征:权威性,利己性,隐蔽性。

第三节职业责任1、含义:从事某种职业的个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

2、特征:差异性、独立性、强制性。

第四节职业纪律1、含义: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要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2、特征:一致性,特殊性,强制性。

第五节职业良心1、含义:从业人员在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职业责任感以及对自己职业行为的稳定性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的能力。

2、特征:时代性,内隐性,自育性。

第六节职业荣誉1、含义:社会对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出的肯定性评价,也是从业人员对自己的职业行为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

2、特征:阶级性,激励性,多样性。

第七节职业幸福1、含义:从业人员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由于奋斗目标,职业理想的实现而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和喜悦。

职业道德知识点(全)

职业道德知识点(全)

职业道德知识点一、学习职业道德的意义:1、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自己的工作(1)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2)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有利于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发展3、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行风建设4、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5、学习职业道德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要求二、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执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符合自身职业特点的职业行为规范,是人们通过学习与实践养成的优良职业品质,它涉及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三、职业道德的特征:一是职业性二是普遍性三是自律性四是他律性五是鲜明的行业性和多样性六是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七是很强的实践性四、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一是规范全社会职业秩序和劳动者的职业行为二是提高劳动的质量、效益和确保职业安全卫生三是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四是可以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五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六是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五、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1、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2、为人民服务是区别其他社会形态“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之一3、每一位从业人员要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六、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指导原则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的含义集体主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集体主义强调以集体主义为基础。

二是集体利益强调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三是集体主义强调,在维护和发展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情况下,要充分满足个人正当利益。

七、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1、社会公德的含义社会公德是建立在社会公共生活基础之上,人人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和最平常的公共生活准则。

2、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3、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1)两种道德规范产生的生活领域不同,因而调节人们的利益关系的范围不同,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2)两种道德规范的社会作用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3)两种道德规范都能在维护群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都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八、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1、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2、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1)它们互为影响,相互作用(2)检验个人品德的两把尺子(3)道德风貌表现水平和道德教养程度来讲,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在形成人的道德品质方面是融为一体的。

2024年职业道德总结(二篇)

2024年职业道德总结(二篇)

2024年职业道德总结在2024年,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各行各业都对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下是2024年职业道德总结的范本:1.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观。

职业人士应诚实地对待他人,不进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或同事。

他们应坚守承诺,遵守合同和法律法规。

2. 尊重他人:职业人士应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不歧视任何人。

他们应友善、礼貌地与他人相处,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机密信息。

3. 责任和专业素养:职业人士应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持续学习和成长。

他们应遵守行业规范,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故意损害他人利益。

4. 社会责任感:职业人士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他们应关注环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繁荣贡献力量。

5. 保护客户利益: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士应保护客户的利益,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扰乱市场秩序,不操纵市场价格,不进行不正当竞争。

6. 透明度和公正:职业人士应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不隐瞒重要事实。

他们应公正地对待同事和合作伙伴,不滥用职权,不进行内外勾结。

7. 保护个人隐私:职业人士应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盗取、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

他们应妥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不滥用职权。

总结起来,2024年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人士具备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责任和专业素养、社会责任感、保护客户利益、透明度和公正、保护个人隐私等基本素质,以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繁荣为目标。

2024年职业道德总结(二)近期,行里组织合规学习,在学习活动期间,我对平时在工作中实际情况,对职业道德诚信、合规操作意识和监督防范意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现就此学习活动的心得总结出几点体会,也是我对此次教育学习活动的一个理性的认识。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中奉献,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中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

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

职业道德主要内容总结

职业道德主要内容总结

职业道德主要内容总结第一篇:职业道德主要内容总结职业道德主要内容一、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的涵义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

(2)职业道德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

(3)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

(4)职业道德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

(5)职业道德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6)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对员工义务的要求。

(7)职业道德标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业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8)职业道德承载着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影响深远。

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

要理解职业道德需要掌握以下四点:首先,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

甚至造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上的差异。

如人们常说,某人有“军人作风”、“工人性格”、“农民意识”、“干部派头”、“学生味”、“学究气”、“商人习气”等、其次,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

它总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以至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既易于为从业人员所接受和实行,而且易于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

再次,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最后,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

职业道德考核重点、难点和答题技巧

职业道德考核重点、难点和答题技巧

职业道德考核重点、难点和答题技巧职业道德本身是一种道德素质,那么职业道德培训和考试的意义是什么呢?在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中开展职业道德培训鉴定试点,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在职业培训中加强素质教育,增强劳动者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手段。

从事或准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从业人员,首先要经过职业道德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才能适应现代社会中职业的要求,推动规范化职业活动的开展。

职业道德考试不是检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唯一手段,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却是最重要的手段。

实施职业道德考核鉴定“一票否决”,充分反映了国家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同时也标志着职业道德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地位。

命题原则与基本思路2003年职业道德考试,改变了过去单纯考核职业道德知识的原则,转为既考核考生的职业道德知识,又考核考生的实际职业道德水准;既考核考生的行为习惯,又考核考生的思想态度倾向;既考核考生的基本知识要素,又考核考生的运用能力。

除职业道德理论知识部分外,职业道德考试的试题并无绝对正确或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与鉴定,使职业道德考试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际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考试从三个层面来了解和把握考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及其倾向性:第一个层面,职业道德认识层面。

重点考核考生对于基本职业道德知识的认识、了解和把握的水平。

主要采用知识问题和事件分析两种命题技术,由考生按照自己对职业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来进行回答。

这类问题大多为多选题,考生应尽可能地给予完整的回答。

第二个层面,行为态度倾向层面。

重点考察考生在行为习惯、能力应用和态度取向等方面的水平和倾向性。

命题采取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的间接测量方式进行,主要采用故事引导、条件设问等方式提出命题,待测量的职业道德成分隐含在具体的活动和表述之中。

命题设定的背景一般分为常规情况、一般情况和特设事物状态三种类型,命题表述一般不带有明显的思想道德倾向。

职业道德考试知识点--总结

职业道德考试知识点--总结

职业道德考试知识点一、考试重点:一、道德1、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据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格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与法律1)关系:⑴自从国家产生以来,二者是社会健康发展主要保障;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⑶二者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2)道德可以弥补法律调节不足⑴在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广;⑵在调节主体上:法律代表国家意志,道德依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知⑶在调节方式上:法律具有强制性、滞后性特点,道德具有自觉性、事前性3、道德评价1)定义: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表明自己态度和价值倾向的活动。

2)扩散性、持久性4、职业道德1、定义: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据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基本要素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3、特征鲜明行业性;适用范围有限性;形式多样性;一定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利益相关性4、社会功用1)具体功能:①导向功能②规范功能③整合功能④激励功能2)社会作用:①有利于调整职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②有助于提高社会社会道德水平,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③有利于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职业道德精华1)我国:①公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②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③自强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④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⑤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⑥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2)国外:①社会责任至上②敬业③诚信④创业6、社会公德1)定义: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2)与职业道德的区别①适用范围不同②反映的利益不同③二者存在相通性:A文明礼貌B勤俭节约C爱国为民D崇尚科学7、职业道德准则①忠诚②诚信③敬业④正直⑤纪律⑥追求卓越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1、性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机组成部分2、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型职业关系3、特征:1)继承性与创造性统一;2)阶级性和人民性统一;3)先进性和广泛性统一4、建设基本原则1)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观越2)坚持社会主、集体主义原则:①反对极端个人主义;②享乐主义;③拜金主义3)职业活动内在道德准则:①忠诚②审慎③勤勉5、五个要求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9、职业化----是新型劳动观的核心内容1、定义:职业化是一种自律性工作态度,是按照职业道德要求的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复习要点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复习要点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复习要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旨在培养和加强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为高等教育服务。

以下是《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的复习要点:一、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点1.职业道德的定义: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其中一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当按照职业伦理、职业操守及职业规范等所要求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道德风格和道德行为。

2.职业道德的特点:社会属性、职业化特征、专业性、实践性、引领作用、监督制约。

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1.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职业道德2.热爱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道德3.尊重学生人格和发展的道德4.讲学风正义和严谨的道德5.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的道德6.公正、公开、公平的职业道德7.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道德8.团结协作和同仁关爱的道德9.遵守教师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的道德三、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1.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学习榜样、加强自我教育、增强自觉自励。

2.规范教师行为的途径和方法:建立行为规范、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权益保障。

3.发挥道德引领和监督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教师评价机制、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四、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问题与对策1.道德倾斜和道德退化问题:加强道德教育、完善道德评价体系。

2.教师权益受损问题: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完善工资福利待遇制度。

3.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问题: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学术监督。

五、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景与挑战1.道德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高校职业道德风险防控的挑战与对策。

六、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1.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2.有助于促进高等学校教育发展。

3.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以上是《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的复习要点,教师应该牢记教育的使命,始终将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努力成为道德榜样,为学生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道德知识点汇总

职业道德知识点汇总

职业道德知识点第一章概论一、道德的一般含义: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道"是本源、“道”是规律、“道”是道路。

“德”是对“道”的遵从。

二、道德的意义:第一版本: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

(文史出版社陈老师)第二版本:1、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自己的工作2、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3、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行风建设4、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5、学习职业道德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提出的要求.(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三、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1、产生的时间不同2、依靠的力量不同3、作用范围不同四、道德和法律的联系1、作用上互相促进2、内容上部分重叠3、关系上部分互相转换五、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4、任以待人,以礼敬人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6、公忠为国,反抗外敌7、修身为本,严于律己六、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七、职业道德的特征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影响正面影响:1、自主观念的影响2、竞争观念的影响3、利益并重观念的影响4、创新观念的影响负面影响1、利己主义影响2、享乐主义影响3、拜金主义影响九: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1、抓领导2、抓系统3、抓结合4、抓建构5、抓制度第二章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一、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1、企业环境2、企业制度3、企业价值观4、企业经营之道5、企业目标6、企业作风7、企业礼俗8、职工素质9、企业形象三、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1、自律功能2、导向功能3、整合功能4、激励功能四、职业道德与企业凝聚力处理好三个关系1、有利于协调职工同事关系2、有利于协调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3、有利于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五、职业道德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系1、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2、职业道德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3、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4、职业道德有利于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5、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品牌第三章职业道德与人的自身发展一、职业的三重含义1、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2、职业是人的价值实现的需求3、职业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二、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的含义1、职业道德是事业的助力2、职业道德是人事业成功的动力(事业发展的动力)3、职业道德是成功的方向(事业发展的方向)三、为什么说职业道德是人格的表现1、职业道德品质反应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2、职业道德的提高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3、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人格生化重要的途径第四章职业道德与文明礼貌一、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1、遵守纪律:(1)遵守上下班纪律(2)休假请假事先申请(3)健康的工作2、仪表端庄:(1)着装朴素大方(2)鞋袜搭配合理(3)饰品化妆要适当(4)面部、头发和手指要整洁(5)站姿端正3、语言规范(1)职业用语的基本要求(2)要用尊称敬语(3)不用忌语(4)说好“四声”请、谢谢、欢迎光临、再见、等,尽量少讲“对不起”(5)讲究语言的艺术:和婉让步幽默简炼4、举止得体(1)态度恭敬(2)表情从容(3)行为适度(4)形象庄重5、待人热情第五章职业道德与敬业爱岗一、提倡爱岗敬业的原因1、是生活的需要2、职业兴趣的需要3、职业操守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选择的意义1、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2、有利于个人特长的发挥3、有利于优化社会风气改善4、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理想的三个层次1、职业理想(生存理想)2、专业理想3、社会理想四、理想形成的内在因素人的年龄、环境的影响、受教育的程度。

职业道德重点内容

职业道德重点内容

职业道德重点内容1、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人们需要借助道德来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心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3、根据道德的表现形式,把道德分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三大领域。

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两大规范,即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道德与法律都是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道德和法律在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叠现象。

道德能够弥补法律调节的不足。

5、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a、职业理想b、职业态度c、职业义务d、职业纪律e、职业良心f、职业荣誉g、职业作风6、职业道德的特征:a、鲜明的行业性;b、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c、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d、一定的强制性;e、相对稳定性;f、利益相关性7、职业道德的具体功能:a、导向功能b、规范功能c、整合功能d、激励功能8、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a、有利于调节职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b、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平,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c、有利于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的精华:a、尽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b、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c、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d、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e、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10、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精华:社会责任至上、敬业、诚信、创新1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了以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1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a、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b、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c、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13、职业道德的五个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主要内容汇总及考试重点

职业道德主要内容汇总及考试重点

职业道德主要内容汇总绪言第一节道德是做人的基础1.1道德的内函人类脱离的动物界,人就有了道德。

早期原始社会,便生产了道德的萌芽。

道德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抽象的道德。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

第二节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治国的重要方略2.1道路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两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保障个人与社会正常秩序的第二道防线。

2.2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1、从生产、发展来看,道德比法律产生的早的多,而且最终将替代法律,成为唯一的规范。

道德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而经过了几十万年以后,社会分裂为统治阶级才产生了法律。

任何被统治阶级都不可能有自己的法律。

阶级社会的历史上:一种法律体系独立,多种道德体系并行。

2、从依靠的力量来看,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力来进行调控的。

3、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

法律只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而道德对人行行为所干涉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深入的多。

2.3把道德和法律、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道德与法律的联系:1、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德治与法治,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来看,二者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3、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

从道德和法律产生发展来看,奴隶社会刚出现时,有些法律规范就是从原始社会的道德习惯转化来的,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互相转化的现象更为普遍。

第三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美德的民族3.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3.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

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

职业道德概论复习资料

职业道德概论复习资料

1、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

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付诸于实践才起作用。

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

因此它是实践的。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

2、为什么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

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

因此它是实践的。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

3、为什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因为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

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4、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或规范体系的内容)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5、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依法从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6、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道德调节:1关心集体。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道德考点总结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道德考点总结

【导读】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科技、管理、人文和公文写作等等,本文为大家分析公基知识中职业道德考察范围内各个部分的详细内容,让考生对公基考试内容有详细的了解。

中公教育专家提示:在有些地方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职业道德是一个必考的项目,虽然占分不高,但是仍然会考到,由于职业道德这部分难度不大且占分不高,如果在这部分丢分的话更为可惜,为此将事业单位考试职业道德这部分的重点和考点总结如下:一、事业单位概述(一)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1.性质(1)服务性。

这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

(2)公益性。

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

2.宗旨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

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二)事业单位的特点(1)依法设立(2)不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不具有行政职能。

(3)通常以社会公益为主要发展取向,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需兼顾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

二、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考核的原则: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

考核的范围:包括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的各级各类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

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考核的等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考核的方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和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三、公民道德建设(一)道德概述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的主要功能:(1)认识功能;(2)调节功能;(3)教育功能;(4)评价功能;(5)平衡功能。

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道德是对自我行为的约束,是自发自律的行为;(2)法律是从外部对人的行为约束,是外发外律的行为。

(3)道德是法律的外延,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题型简答题:4题,每题10分,40分论述题:2题,每题15分,30分案例分析:2题,每题15分,30分第一次课第一题:道德含义(4点,新增内容,把握)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一时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3.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4.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行为规范。

第二题:道德的本质1.道德的一般本质所谓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跟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其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其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2.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

其主要表现为: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1)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

(3)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第三题:怎样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简答题或论述题:概念、本质特征)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是一种以知道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

因此它又是实践的。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德的含义:道德就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靠舆论、习惯与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所有行为关系的总与。

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与规范人们的行为;靠舆论、内心信念与传统习惯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就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一种行为规范。

二、道德的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一般本质:指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就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规范;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

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与其她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表现为:道德就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即就是非制度化的规范、非权力规范、内化的规范;道德就是一种实践精神,就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就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的特点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渗透性;独特的多层次性;更高的稳定性;强大的自律性社会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三、道德的类型:社会道德, 职业道德, 家庭道德四、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功能,论证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一、职业的道德意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二、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原则:为人民服务。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新的劳动态度,就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就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协作;勤奋学习,熟悉业务。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与作用特征: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具有有限性;职业道德的规范内容具有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职业道德的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力强制性。

作用:1、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就是职业生存的条件;3、对从业人员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自我,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严格自律,以身作则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她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与品质。

一、教师职业: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就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1、教师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教师就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就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教师就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二、教师劳动特点1教师劳动劳动的目的与任务的特殊性---教育劳动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2、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对象的向师性;(3)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

3、教育劳动方式与工具的特殊性劳动工具的特殊性;劳动方式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效果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1)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

教师还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

(3)教育就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4)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就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4. 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1)关系众多,组成复杂;(2)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教师职业规范产生于教育劳动实践;由于人类社会分工与劳动分工,形成了纷繁复杂的职业。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在教育劳动中形成的。

在教育劳动中,主要有四种利益存在:教师的个人利益、学生的个人利益、教师集体的利益、社会教育事业利益。

为了有效而顺利地进行教育活动,需要调节各种利益矛盾。

教师职业道德正就是由于调节教育劳动实践中的利益关系,保证教育劳动顺利开展的需要而产生与形成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大体上可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

中国历史上的教师职业道德,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教育中的伦理关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随之发生变化。

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表现出历史继承的必然。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大学面临着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方式的转变。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比其她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影响比其她职业道德更深远;调节方式更具自觉性。

三、学习与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1)树立新型的人才观;(2)确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3)教师培养与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就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与历史使命的需要;就是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大学精神的概念:就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同并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大学教师就是大学精神的践履者、承载者、直接体现者、建设者。

二、大学精神的内涵:(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2)独立自治的精神、独立自治就是在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她势力的控制与干预,有自由、自主地决定与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就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凝练与提升出来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

(4)开拓创新精神、就是指向科学研究;指向人才的培养;指向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精神学术自由的精神的阐述:学术自由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学术自由就是西方大学精神中最为经典的部分。

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与学生“学的自由”两方面。

“学术在本质上必然就是独立的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就是学术”。

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1,就是指向科学研究2,指向人才的培养3,就是指向社会发展三、大学精神的作用1,定向与规范作用2,维系与凝聚作用3,激励与驱动作用4,感染与教育的作用四、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二、权利与自由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三、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四、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与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

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基准性。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教师在道德实践中进行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就是教师道德市建活动的行为准则。

此原则对教师道德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与指导意义。

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本质性。

此原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本质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她各种不同类型道德的最根本、最显著的标志。

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稳定性。

此原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相对具体性。

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自身独特性。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调节教师个人与她人,以及与社会间关系的根本的行为准则,集中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具有与其她职业道德不同的独特性,且这种独特性或这种区别具有本质性。

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客观依据包括:1,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2,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的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教书育人原则确立的依据:教书育人就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就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育规律。

2、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原则确立依据: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体现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就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3、教育公正原则依据:教育公正就是社会公正总原则的要求;就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就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4、依法从教原则依据:依法从教就是依法治国原则在教育领域贯彻的要求;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与教育人道主义等原则的重要内容与贯彻保证;就是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特别就是教师与学生等各方面社会关系的要求;依法从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尊规守法;宣传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基本内容: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教育人道主义确立的客观依据:教育人道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就是处理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

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不尊重、不关心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作斗争;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第一节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矛盾冲突的原因(已考)师生关系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师生关系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伦理关系;教育管理关系就是核心;心理关系就是重点,法律关系就是条件,人际关系就是基础。

1、师生关系的特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层次上的差异性情感,角色期待上的互动性评价标准上的冲突性2、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对专业或课程不同的理解与要求教育教学方式云涌不当缺少必要的沟通“代沟”与“心理差距”的存在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第三节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要求一、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