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是什么

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是什么

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是什么在高考地理的学习和考查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

它的成因主要是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

地球的地壳由多个板块构成,这些板块不断地运动、碰撞、挤压和拉伸。

当板块之间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极限,就会突然释放能量,引发地震。

此外,火山活动、地下核爆炸等也可能诱发地震。

洪涝灾害通常是由暴雨、持续性降水或者河流湖泊水位上涨等因素引起的。

在一些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或者河道弯曲、狭窄,水流无法及时排出,容易形成洪涝。

另外,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增加,雨水下渗减少,也会加重洪涝灾害的程度。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其形成需要广阔的高温洋面,以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

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能够旋转起来。

当这些条件满足时,就会形成台风,并可能给沿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

干旱的主要成因包括长时间的少雨天气、气温偏高导致蒸发量大、水资源分布不均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用水等。

在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加上过度开垦、水资源浪费等因素,使得干旱问题更加严重。

滑坡和泥石流则多与地形、地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有关。

陡峭的山坡、破碎的岩石地层、丰富的松散堆积物,在暴雨、地震等因素的触发下,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人类的工程建设、采矿、砍伐森林等活动也可能破坏山体的稳定性,增加灾害发生的风险。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地震可能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洪涝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基础设施;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能摧毁建筑物、破坏交通和电力设施;干旱会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导致粮食短缺和饥荒;滑坡和泥石流会掩埋村庄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在地理学科中,自然灾害与防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地理高考中与自然灾害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地震灾害地震是指地壳发生的振动,它是地球地壳动力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震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地震的认识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1. 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处。

其中,构造地震是指地球板块相互碰撞、相互滑移或相互远离等活动导致的地震。

而火山地震则是指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引起的地震。

2. 地震烈度与震级地震的烈度是指地震在特定地点产生的破坏程度,一般采用罗马数字表示。

而地震的震级则是指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或面波震级来表示。

3. 地震防治措施地震灾害的防治包括预测、减灾和抗震建筑等方面。

地震预测是指通过地震监测设备和科学手段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从而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而抗震建筑是指采用合理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增加建筑的抗震能力。

二、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指由于降雨量过大或水文条件不利等原因导致的河流或湖泊水位急剧上升,超过警戒水位,从而引发的灾害。

洪涝灾害常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财产的危险。

1. 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降雨量过大、水源集中等。

降雨量过大是指降雨量超过当地土壤的渗透能力和河流的排水能力。

水源集中是指河底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来水量大等原因。

2. 洪涝灾害的防治洪涝灾害的防治主要包括治理水文条件、改善水土保持、建设排涝设施等措施。

治理水文条件是指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修复和改造,调节河道形态和水位,增加水的排洪能力。

改善水土保持则是指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措施等,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抗洪能力。

三、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强大的气象灾害,它会给沿海地区带来暴雨、强风、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给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影响。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范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范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范地理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突发性事件。

地理自然灾害多发生在地球表面不稳定或易受自然影响的地区,其成因复杂多样。

了解地理自然灾害的成因,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对于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地理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范进行探讨。

一、洪水的成因与防范洪水是一种常见的地理自然灾害,主要由于降雨量过大、河道水位过高或堤坝破裂等原因导致。

由于地球表面的地貌、土壤性质和气候等因素的不同,洪水的发生也有所差异。

洪水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修建更高的堤坝和引导河流;建设雨水集蓄设施,合理利用雨水,减少降雨对地表的冲击;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加强预警系统的建设与运行。

二、地震的成因与防范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地理自然灾害,是由地壳中的岩石层断裂而导致地面晃动。

造成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地壳运动、地壳变形等。

地震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预测地震的能力;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采用抗震设计和建设;加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三、台风的成因与防范台风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地理自然灾害,主要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低气压区。

台风的成因与热带海洋的温暖湿润气流相结合有关。

台风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气象预报和监测,提前预警和疏散;加强海岸线和建筑物的防护工作,采取防台风设施;加强人民的自救互救能力和防灾意识。

四、火山的成因与防范火山是地球表面常见的地理自然灾害之一,是由于地壳深部的岩浆喷发而引起的。

火山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火山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预测火山喷发;加强火山地区的疏散和避难设施建设,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加强公众对火山的认知和教育,提高对火山灾害的防范意识。

总之,地理自然灾害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但通过科学研究和人类的努力,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加强预测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减轻地理自然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解读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解读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解读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高三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地震、火山、台风、洪水、干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成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断层活动: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内力作用,产生断裂,形成断层。

断层一侧的岩层受到挤压,另一侧受到拉伸,当积累的能量超过岩石承受能力时,岩石突然断裂,释放出能量,引起地面震动。

3.人员伤亡:地震发生时,强烈的震动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4.财产损失:地震会导致房屋、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受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5.次生灾害:地震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防范措施1.建筑抗震: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地震预警:通过地震预警系统,提前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为人们争取逃生时间。

3.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教授防震知识,加强地震应急演练。

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强烈释放方式。

火山喷发时,岩浆、火山灰、碎屑物和有害气体等从火山口喷出,对周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1.板块构造学说:火山多发生在板块边缘或板块内部的活跃地带,如环太平洋火山带。

2.地壳运动:地壳内部的岩浆上升,积聚在地面以下,形成岩浆库。

当岩浆库压力超过地壳承受能力时,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

3.人员伤亡: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火山灰和气体等会对附近居民造成严重伤害。

4.环境污染:火山喷发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火山灰对大气、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一讲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课件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一讲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课件
第十三页,共三十七页。
灾害包含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它们之间是从属关 系,而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是并列关系,互不包容。 可用下图表示:
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8月31日8时4分,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 州香格里拉县、德钦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 县交界处发生里氏5.9级地震,德钦县震感强烈,德 钦县到奔子栏镇的道路出现山体滑坡、交通受阻。 (1)云南、四川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地震引发 滑坡说明了自然灾害具有什么特点? 云南、四川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 活跃,多断裂带。链发性(关联性)。
非洲总体降水较亚欧两洲少。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3)试分析A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质多;在干 旱地区,降雨变率大;干旱地区,地表植被缺乏。
(4)B地区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区,却是泥 石流多发地,试分析其原因。
B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B地区气候寒 冷,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较多的松散物质;冬季 多冰雪,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
第二页,共三十七页。
第三页,共三十七页。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 因。
__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 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 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 泥石流。__
第四页,共三十七页。
第五页,共三十七页。
考点1 自然灾害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和鼠害、森林 火灾等
国家林业局
第八页,共三十七页。
例1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975—2001年自然灾害次数统计(%)
灾害类型 非洲
气象灾害 11.9 地质灾害 0.9 生物灾害 6.7 各大洲统计 19.5

2019-2020学年高三地理新课标一轮考点集训:第17单元-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三地理新课标一轮考点集训:第17单元-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2019.7第十七单元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集训(六十五)第一讲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阅读图文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北纬28.2°,东经84.7°)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尼泊尔首都震感强烈。

地震使尼泊尔建筑物、文化古迹等受到严重损毁,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可能超过50亿美元。

(1)据震中位置分析此次地震易带来的主要次生灾害。

(2)分析尼泊尔地震导致重大灾情损失的原因。

2.下图为“我国海南岛过去62年内台风发生频次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海南岛台风频次的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2)试评价台风对海南农业生产的影响。

3.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1月以来,新疆等地连续4次遭受强冷空气袭击,出现60年一遇的寒潮暴雪灾害,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雪量之大、积雪之厚、气温之低,历史罕见,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材料二下图为“北疆降雪分布图”(1)据图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地多暴雪的原因。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月澳大利亚南澳洲发生30年来最严重森林火灾,南澳州这场林火主要发生在在阿德莱德地区,造成几万亩的森林被烧,几百栋民宅被毁。

(1)简析阿德莱德该季节森林火灾发生的自然原因。

(2)指出森林火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疯狂肆虐,降雨量历史罕见。

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人,其中79人遇难,经济损失达116亿元。

中央气象台从20日下午就开始发布暴雨蓝色预警,21日中午升级为黄色预警,其中北京市11个气象站观测到的雨量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

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市降水量分布图(2012年07月21日10时至22日06时)(1)说明本次暴雨对北京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4讲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4讲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4讲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高考目标定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考纲知识梳理】一、自然灾害及其危害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分类: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大致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3.危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4.中国的自然灾害:最常见的是洪水和雨涝。

二、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的两大类型(1)洪水: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2)雨涝: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2.形成洪涝灾害的因素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植被分布;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人类活动3.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1)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

(2)我国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的特点。

(3)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洪涝灾害。

【考点规律整合】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与长江洪灾的成因与治理的综合分析1.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洪水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1)长江洪灾的成因长江流域的水源补给、河道状况及流域内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洪灾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具体分析如下:12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严格控制滥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洪水的预报和监测;防灾减灾保险等 【反思归纳】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其中气象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危害比较严重,除寒潮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列表分析如下:(1)导致淮河流域在6-7月发生大范围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2)简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1)锋面系统(准静止锋)(2)夏季风带来大量降水,雨季集中;上中游支流多,下游入海干流少;上中游雨季来水集中,下游地势平坦且排水不畅。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含解析)

【第18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之小船创作[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概述读自然资源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资源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如上图中的C。

(2)分类。

①按自然属性: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②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3)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读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1)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

(2)阶段特征【疑难辨析1】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提示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不断更新、循环使用。

但开发利用的速度和强度若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开发利用不合理,就会造成资源短缺、枯竭。

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自然灾害概述(1)概念: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等,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等,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海啸、洪水等。

(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4)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带来各种间接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2.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类型(2)形成洪涝灾害的两大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地貌:流域地貌特征水文: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植被分布②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3)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①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时间 雨带位置 春夏之交 华南一带 6、7月份 江淮地区7、8月份 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8、9月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②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

高考地理复习 专题0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考点剖析

高考地理复习 专题0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考点剖析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考点剖析
主标题: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副标题: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考点剖析
关键词:灾害特点、灾害成因、灾害危害与防治措施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考点剖析
一、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1)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
(2)合理的人类活动利于自然灾害的防御
3.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洪涝为例)
二、自然灾害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危害
主要表现会对生态的破坏、经济损失(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设施等)、社会稳定带来影响。

2.防治措施
(1)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①遥感技术在减灾中的主要应用:灾害前兆监测;灾害跟踪监测;帮助救灾;建立灾害模型。

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灾后的通信联络、减灾过程中的灾情跟踪和监测;物资空投位置的精确定位、导航;洪水到达的实时监控;森林火灾发生地点的准确预报等。

(2)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①主要气象灾害
②主要地质灾害。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第一节常见的自然灾害学案(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第一节常见的自然灾害学案(人教版)

第八章自然灾害第一节常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从洪涝灾害形成条件角度,分析亚洲多发生洪涝及我国洪涝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平原地区的原因。

提示:洪涝发生的两个重要条件:降水强度大与降水变率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亚洲多地和我国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易发生洪涝灾害。

2.列举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

提示: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二)干旱灾害1.简述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提示:降水量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供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

2.简述旱灾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规律。

提示:世界上旱灾频繁出现的地区是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我国旱灾多发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最频繁。

3.干旱容易带来哪些危害?提示:主要影响农业生产,严重的还会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三)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说出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及台风在我国的时空分布特点。

提示:西北太平洋海域。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夏秋季节多台风。

(四)寒潮灾害1.说出我国寒潮发生的时空规律。

提示:影响我国的寒潮冬半年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2.寒潮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哪些?提示:①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②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1.据地震构造示意图,填出有关内容。

(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2)弧线DE为等震线,它是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每日一题.doc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每日一题.doc

toil图曰D口C.山洪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图中甲地的自然地貌是2•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3•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参考答案】1 . B 2 . C 3 . D(就驛程析】L 读期分析可知,眇地等诜盪技有話就,谊明该地坡岌较境,由谢例弔知,却地由砂石屋, 彌且炷于河流沼岸,園此为河渡地垠理灣;逵总寻憲毀韵关至宅以却斯,该地的河流流旬大致由均北流 向东南,为北禅为山地-・河流流遑快,掰脊龜力磺,蛮达曲地叶’占于地帘变猫幵阐平坦,就連咸緩,4 2.由题干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山麓地带,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读图 分析可知,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由于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因此,夏季该地 河流补给量大,再加上河流的支流多,因此汇水量大,河流水位会暴涨,上游流经山地,流mF 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 )。

据此完成1 — 3题。

A3C2 3 山 ft 枫A .河口三角洲B.山前洪积扇A .种植造林B.拆除库坝C.禁止开矿D.人工增雨向N 同发骰沉积,从昂形聂冲粽谢*故逹氐C.峡谷D.台地A .地震B .崩塌知识必备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危害重,其中台风、旱涝、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学霸推蓉——------(2018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表。

根据图表完成1 —2题。

F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我国小麦及柑襦冻害井布图(1 )分别说出我国小麦和柑橘严重冻害区的范围,并分析原因。

(2 )说出小麦、柑橘冻害在空间分布上有何共同特点。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

授课主题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授课目标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学习重难点掌握各种灾害形成因素以及影响教学内容【知识点一】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1.1定义:是因或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1.2影响因素:主要受因素和因素影响1.3分布地区: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来看,主要分布在、地区。

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广大山区也会收到洪涝灾害的威胁。

1.4危害:(1)对人员及财产的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2)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引起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此外,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如2021年7月河南郑州洪涝灾害)(3)经济损失程度: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经济损失越大。

【即学即用】下图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的是()A.冰雹B.洪涝C.台风D.干旱2.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春季有时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试分析主要自然原因。

2.干旱灾害2.1 干旱:因或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2 干旱灾害: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3 主要分布地区: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的旱灾最为严重。

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年季变化大);华南、华北、西南和江淮地区(最为频繁、最严重)2.4 危害:(1)对种植业的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2)对畜牧业的危害: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3)对水资源的危害: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引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4)引发其他灾害: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3.台风灾害3.1台风:或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涡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级已上。

自然灾害的地理原因与影响

自然灾害的地理原因与影响

自然灾害的地理原因与影响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发生的由自然力量引起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这些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地理原因密切相关,下面将从地理角度探讨自然灾害的地理原因与影响。

首先,地质构造是自然灾害的重要地理原因之一。

地球的地壳由若干块状岩石板块组成,它们在地球表面上相互移动和碰撞,形成了地球的地质构造。

当地壳板块发生断裂、滑动或碰撞时,就会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例如,太平洋环火山带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火山带之一,它的形成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周围板块的碰撞和互动所致。

这些火山的喷发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气候变化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地理原因之一。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干旱、台风等频繁发生。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面临更大的风险。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影响降水量和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发生。

这些气候灾害不仅会破坏农田和农作物,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地理环境也是自然灾害的地理原因之一。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土壤、植被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了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

例如,山区地形复杂,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河流流域的土壤肥沃,容易发生洪水和涝灾;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这些自然灾害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严重影响。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复杂的。

首先,自然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害发生时,人们面临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往往需要进行紧急救援和重建工作。

其次,自然灾害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灾害发生后,基础设施受损,生产活动受阻,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最后,自然灾害还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例如,森林火灾会破坏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洪水会污染水源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是重要的考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归纳一下。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迅速上涨,超过了其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河水泛滥、淹没周边地区。

其成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持续的暴雨或短时间内的强降雨是导致洪涝的直接原因。

比如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带来过多的降水。

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积水成涝。

例如平原地区,尤其是河谷、盆地等地,水流汇聚,容易形成洪涝。

河流因素:河流的水系特征也会影响洪涝的发生。

如果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河道弯曲、河床淤积等,都会降低河流的排水能力。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没有有效降水,导致土壤缺水、河流水位下降、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大气环流异常: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降水。

地理位置: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导致生态破坏,加剧了干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广阔的高温洋面: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能够旋转起来。

初始扰动:促进了空气的上升运动,形成低气压中心。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其成因主要是:高纬度地区冷空气的堆积和加强。

大气环流的引导:使得冷空气能够迅速南下。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其主要成因是地壳内部的能量积累和释放:板块运动:板块的碰撞、挤压和拉伸,导致地壳变形,积累能量,当能量超过岩石的承受限度时,就会发生断裂和错动,引发地震。

火山活动:火山喷发时的能量释放也可能引发地震。

2、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的考点总结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的考点总结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的考点总结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考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迅速上涨,超过了其承载能力而引发的灾害。

其形成原因包括持续性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系特征(支流众多、河道弯曲等)以及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

洪涝灾害的危害巨大,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疫病流行。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其他生物生长需求的现象。

其形成与气候类型(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大气环流异常、地理位置(如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等因素有关。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水资源的供应,破坏生态环境,引发饥荒等问题。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气旋。

它通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台风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供应、地转偏向力等。

台风带来的强风可能会摧毁建筑物、折断树木,暴雨可能引发洪涝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风暴潮则会冲击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淹没和破坏。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主要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影响交通出行等。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壳震动的现象。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的运动、断层活动等密切相关。

地震的危害主要包括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道路和桥梁损坏等,还可能引发火灾、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原因与预防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原因与预防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原因与预防地理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力量、地球内部的变动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并对人类造成不可预测的灾害。

这些灾害种类繁多,包括地震、洪水、飓风、干旱、火山喷发等等。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了解自然灾害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原因和预防。

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岩石运动引起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原因可以是地壳运动、板块断裂或火山活动等。

地震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包括倒塌的建筑物、人员伤亡以及引发海啸等。

地震的预防措施包括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及进行地震演练。

二、洪水洪水是由于降水过多、河流涨水或暴雨等原因引起的水体泛滥现象。

洪水会造成河岸溃堤、城市内涝以及农田损毁等问题。

洪水的原因包括气候变化、土壤淤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

洪水的预防措施包括建设防洪堤坝、加强河道疏浚和设立洪水预警系统等。

三、飓风飓风是大气环流系统引起的强风暴。

飓风有强大的风力和降雨量,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飓风的原因是海洋表面水温升高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飓风的预防措施包括建设抗飓风的建筑物、加强海洋监测和制定紧急撤离计划等。

四、干旱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降水导致的水资源紧缺现象。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源枯竭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干旱的原因包括气候变化、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过度放牧等。

干旱的预防措施包括推广节水措施、建设灌溉系统和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等。

五、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由地球内部岩浆和气体喷出地表形成的自然现象。

火山喷发会造成火山灰、火山岩和岩浆的喷出,对周围地区造成破坏。

火山喷发的原因包括地球板块运动、岩浆上升和地震等。

火山喷发的预防措施包括建立火山监测系统、制定撤离计划和警示区域等。

地理自然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关注并保护自然环境。

只有通过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才能有效地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和痛苦。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自然灾害的了解,提高预防和应对灾害的能力,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备考策略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备考策略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备考策略
主标题: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副标题: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备考策略
关键词:构建体系、了解课标、案例分析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备考策略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因此,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对于体现学习有用知识,服务与生产、生活的实际有着重要意义。

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和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课标要求,明确考查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制订地理考试大纲和确定高考命题范围、难度的基本依据。

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在课程标准必修Ⅰ“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中的要求是:针对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成立课外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在试图通过一些活动来使学生建立自然环境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概念。

2.梳理知识要点,构建知识体系
对于复习内容,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助于将知识内容系统化和规律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学习内容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的原因与危害两部分,其知识体系的构建如下:
3.进行案例学习,掌握分析方法
通过教材中提供的一般案例的分析,了解、掌握特殊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如我国夏秋季节的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016年8月20日,第10号台风“狮子山”在西太平洋海域形成,该台风是为数不多的能影响到我国东北地区的台风。

下图示意“狮子山”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1—2题。

1.8月30—31日“狮子山”风速逐渐减弱的原因是
A.纬度变高,且地表摩擦力增大B.植被覆盖率增大
C.地转偏向力增大D.人为干预天气
2.下列关于该季节“狮子山”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大风造成一些农作物倒伏B.连日的阴雨天气,导致农作物减产
C.农田低洼地区积水形成渍涝D.风暴潮导致海水倒灌,造成农田土壤盐碱化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甲地的自然地貌是
A.河口三角洲B.山前洪积扇C.峡谷D.台地
4.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B.崩塌C.山洪D.干旱
5.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A.种植造林B.拆除库坝C.禁止开矿D.人工增雨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霜冻线是区分可
能出现霜冻区域的标志。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某年某月14、15日两天霜冻线的分布。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月份最有可能是
A.10月B.8月C.5月D.2月
7.造成图示区域霜冻线整体向西北凸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D.河流分布
8.与14日相比,15日霜冻面积扩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甲B.乙C.丙D.丁
(2018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根据图表完成9—10题。

9.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B.气温C.降水D.河流
10.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B.夏季受副高控制
C.秋季晴朗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
冻雨,俗语称“滴水成冰”,形成于特殊的温度层结,逆温层和融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常以700hPa温度≥0.0℃和850hPa温度<0.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据此完
成11—13题。

11.“融化层”位于图中
A.①B.②C.③D.④
12.此时图中最可能经历冻雨的城市是
A.郑州B.赣州C.南昌D.清远
13.“游人屦冻苍苔滑”说明冻雨会造成
A.农业减产B.破坏输电设施C.高速封闭D.干扰无线电通讯
不同的地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下图为我国某小流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流域7月份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岩溶型坍塌B.春汛型洪涝C.夏雨型滑坡D.融水型泥石流
15.造成该流域ab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居民建房B.矿山开采C.修筑公路D.陡坡垦殖
16.M村落经常遭到上述自然灾害的威胁,则该村落可搬迁的合理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17.﹝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加坡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地形单一,平均海拔不足15米,最长的河流不足16千米。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

为此,从1970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系统(如加冷河)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

但随着时代发展,混凝土河道已不能满足社会基础设施功能的需求。

2006年,新加坡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将加冷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

下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加冷河修复前后景观。

(1)分析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2)说明将加冷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

参考答案
【答案】1.A 2.D
【答案】3.B 4.C 5.D
【答案】6.D 7.C 8.B
【答案】9.C 10.B
【答案】11.A 12.B 13.C
【答案】14.C 15.D 16.C
17.【答案】(1)新加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雨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新加坡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硬面化面积扩大,雨水下渗量减少,汇水速度快,地表径流量大,洪涝灾害频发。

(2)将弯曲的天然河道改造为笔直的河道,混凝土河道对流水阻碍小,提高水流速度;拓展河道宽度,加大泄洪量,有效防御洪涝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