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湘中地区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东、湘中地区水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黄铁平1,刘如清1,吴远帆1,赵继华2
(1.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长沙410005;
2.湖南省双峰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双峰417700)
摘要:本文在总结分析湘东、湘中水稻田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系统的提出了湘东、湘中地区不同肥力水平稻田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在分析水稻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测试值的关系基础上,提出了湘中地区水稻的P、K丰缺指标。在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基础上,根据3414类田间试验结果,选用适合的回归分析方法,拟合肥料效应回归模型,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按照养分丰缺指标汇总,确定不同丰缺等级下的平均推荐施肥量及上下限,或者采用每个试验最佳产量与相应土壤速效磷含量建立效应方程,通过效应方程计算土壤分级指标下的肥料用量范围,建立水稻施肥指标体系。
关键词: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建立和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一般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相关研究。目的是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不同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方法与作物相对产量或养分相对吸收量的相关性,从而筛选出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方法。由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已经对土壤测试方法进行了统一规范,因此实质上目前施肥指标体系研究中没有包括此项工作。(2)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通过校验研究,对多年多点田间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作物相对产量和土壤养分测试值的数学关系,再以相对产量50%、75%、95%为标准,获得土壤养分丰、中、缺的指标。(3)建立主要作物推
荐施肥指标。在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肥料效应
回归模型,提出针对不同肥力水平的推荐施肥量。
2005-2007年,湘东、湘中地区共开展了水稻3414类肥料效应田间试验260个,早稻109个、中稻54个、晚稻97个;水稻氮磷钾不同用量68个,其中早稻30个、中稻13个、晚稻25个;水稻配方校正试验278个,其中早稻125、中稻78个、晚稻125个;水稻基、追肥比例试验早稻26个、中稻14个、晚稻20个。本文根据湘东、湘中地区2005-2007年的水稻田间试验结果,对湘东、湘中地区水稻施肥指标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3414类试验信息量大,效率高,不仅可以满足相关分析、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指标的需要,还可以根据试验结果直接或间接计算出一系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基础地力与目标产量
1.1.1 地力产量及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
将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叫做依存率。其计算公式为:
依存率(%)=无肥区作物产量/全肥区作物产量×100%
表1为湘中地区2005-2007年田间试验空白产量、全肥区产量统计结果,早稻平均地力产量为298.0kg/667m2,不同地块之间差异较大,最低178.0kg/667m2,最高396.8kg/667m2,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平均为%,最低%,最高%;晚稻平均地力产量314.9kg/667m2,最低222.7kg/667m2,最高415.8kg/667m2,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平均%,最低%,最高%;中稻地力产量平均为378.9kg/667m2,最低256kg/667m2,最高492kg/667m2,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平均%,
最低%,最高%。
表1 湘中地区水稻土壤基础地力
作物试验
点数
项目
空白产量
(kg/667m2)
全肥区(配方区)
产量
(kg/667m2)
依存率
(%)
早稻74平均
幅度~299~~
晚稻73平均
幅度~~~
中稻43平均
幅度256~492384~~
1.1.2 地力产量与目标产量及依存率的关系
将试验全肥区(配方区)产量理解为目标产量,以无肥区产量(x)为横坐标,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或目标产量)为纵坐标作散点图,可以看出目标产量(或依存率)与地力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即地力产量高的地块可以获得较高的目标产量(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也越大),这为我们通过地力产量预测目标产量提供了依据。
早稻、晚稻、中稻目标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的关系分别为:
早稻y=+, R2=**(n=74);
晚稻 y=+, r=**(n=73);
中稻 y=+, r=**(n=43)。
早稻、晚稻、中稻依存率与基础地力产量的关系分别为:
早稻 y=+, R2=**(n=74);
晚稻y=+, R2=**(n=73);
中稻 y=+, R2=**(n=43)。
图1 早稻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的关系
图2 早稻土壤养分依存率与地力产量的关系
图3 晚稻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的关系
图4 晚稻土壤养分依存率与地力产量的关系
图5 中稻目标产量与地力产量的关系
图6 中稻土壤养分依存率与地力产量的关系
相对产量
相对产量是指缺素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的百分比,是划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重要参数,表3是根据2005-2007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计算出的早、中、晚稻的N、P、K相对产量,不同养分相对产量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且早、中、晚稻趋势一致,以P的相对产量最高,K次之,N最低;早、中、晚稻相对产量之间也表现一定的差异,N的相对产量以中稻最高,早稻最低,显然与早稻生长期间气温较低,土壤供氮能力较弱有关;P的相对产量以晚稻最高,平均达到%,与生产实际中晚稻施用磷肥效果不明显的趋势一致,而早、中稻P的相对产量差别不大。
表2 水稻NPK相对产量统计
作物
相对产量%
N P K
早稻(41)(41)(41)
晚稻(40)(40)(40)
中稻(18)(18)(18)
平均
肥料利用率
根据空白区和全肥区N、P、K养分的吸收量计算出养分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