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控制技术运动轨迹PPT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机器人控制》PPT课件
同样可得活塞位移X与配油器输入信号(位移误 差信号)U间的关系为:
编辑ppt
29
5.l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2.电一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据式(5.5)、(5.6)和图5.4可得系统的传递 函数:
编辑ppt
30
5.l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2.电一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当采用力矩电动机作为位移给定元件时
编辑ppt
43
5.2 机器人的位置控制
机器人为连杆式机械手,其动态特性具有高度的非线性。 要控制这种由马达驱动的操作机器人,用适当的数学方 程式来表示其运动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数学表达式就是 数学模型,或简称模型。控制机器人运动的计算机,运 用这种数学模型来预测和控制将要进行的运动过程。
式中,1很小而又可以忽略时
编辑ppt
31
5.l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3.滑阀控制液压传动系统 图5.5表示出一个简单的滑阀控制液压传动系统 的结构框图。其中所用的控制阀为四通滑阀。
编辑ppt
32
5.l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原则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3.滑阀控制液压传动系统
5.1.2伺服控制系统举例
3.滑阀控制液压传动系统
式中,c=k1n为闭环系统的自然角振荡频率;
c k1 为闭环系统的阻尼系数:2 1 为k1闭环系统
的第二时间常数;另一时间常数为1。
式(5.25)即为所求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从此式 可见,此闭环系统为一等价三阶系统。我们往往把 它简化为一个一阶环节与一个二阶环节串联的系统。 这样,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与研究。
13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一般规律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751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连续轨迹控制课件课件
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方式的定义与作用 掌握连续轨迹控制方式的实现步骤与技术指标 掌握连续轨迹控制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感谢您的观看。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连续轨迹控制)
根据作业任务的不同,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式可分为 点位控制方式(PTP)与连续轨迹控制方式(CP)
只规定个点的位姿 不规定运动轨迹
规定了位姿轨迹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连续轨迹控制)
定义:CP控制( continus path) 特点:对移动轨迹也有一定的精度要求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连续轨迹控制)
分解轨迹 轨迹插补 连续控制
直线插补
圆弧插补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连续轨迹控制)
控制流程
轨迹示教点 位姿
上位计算机
中间
插补算法
逆运动学
θi
位姿
伺服单元
多关节(轴) 位置控制
-
反馈
期望
M
位姿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连续轨迹控制)
工业运用
弧焊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总结
AB C
A
B AxB
a(a)) 直接连
接
b)(b) 先在A与B之间 指定一点x,
Aபைடு நூலகம்
A B’ B
B
c()c) 用指定半 径的圆弧
连接
d()d) 用平行 移动的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连续轨迹控制)
主要技术指标:轨迹精度、运动平稳性
How?
将信号输入到输出的各个环节误差限定在要求的范围之内
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必须能把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
感谢您的观看。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连续轨迹控制)
根据作业任务的不同,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式可分为 点位控制方式(PTP)与连续轨迹控制方式(CP)
只规定个点的位姿 不规定运动轨迹
规定了位姿轨迹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连续轨迹控制)
定义:CP控制( continus path) 特点:对移动轨迹也有一定的精度要求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连续轨迹控制)
分解轨迹 轨迹插补 连续控制
直线插补
圆弧插补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连续轨迹控制)
控制流程
轨迹示教点 位姿
上位计算机
中间
插补算法
逆运动学
θi
位姿
伺服单元
多关节(轴) 位置控制
-
反馈
期望
M
位姿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连续轨迹控制)
工业运用
弧焊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
总结
AB C
A
B AxB
a(a)) 直接连
接
b)(b) 先在A与B之间 指定一点x,
Aபைடு நூலகம்
A B’ B
B
c()c) 用指定半 径的圆弧
连接
d()d) 用平行 移动的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连续轨迹控制)
主要技术指标:轨迹精度、运动平稳性
How?
将信号输入到输出的各个环节误差限定在要求的范围之内
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必须能把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
《机器人控制》课件
总结词
描述机器人轨迹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详细描述
介绍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以及基于时间、基于距离、基于加速 度等轨迹规划方法,并给出相应的规划步骤和实例。
04
机器人控制算法
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
基础且常用
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是机器人控制中最为基础和常用的算法之一。它根据预先设 定的规则或逻辑,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控制。这种算法通常比较简单,易于实现 ,适合于一些简单的、确定性强的任务。
详细描述
介绍机器人运动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坐标系建立、运动学方程的建立等 基本概念,以及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 的求解方法。
机器人动力学基础
总结词
描述机器人动力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详细描述
介绍机器人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如牛顿-欧拉方程、拉格朗日方程等,以及机器 人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动力学特性。
机器人轨迹规划
服务机器人应用实例
家庭服务
服务机器人进入家庭,提 供清洁、烹饪、照看老人 和儿童等服务,提高家庭 生活质量。
医疗护理
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护理领 域协助医生诊断、护理病 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旅游导览
服务机器人在旅游景区提 供导览服务,为游客提供 详细的信息和便利的导航 。
特种机器人应用实例
深海探测
特种机器人潜入深海进行资源勘探、海洋生物研 究等,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认识。
《机器人控制》ppt课件
• 机器人控制概述 • 机器人感知与决策 • 机器人运动控制 • 机器人控制算法 • 机器人应用实例
01
机器人控制概述
机器人控制的基本概念
机器人控制
控制系统的目标
指通过预设的算法或指令,使机器人 按照要求完成一系列动作或任务的过 程杂、精确的 任务。
描述机器人轨迹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详细描述
介绍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以及基于时间、基于距离、基于加速 度等轨迹规划方法,并给出相应的规划步骤和实例。
04
机器人控制算法
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
基础且常用
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是机器人控制中最为基础和常用的算法之一。它根据预先设 定的规则或逻辑,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控制。这种算法通常比较简单,易于实现 ,适合于一些简单的、确定性强的任务。
详细描述
介绍机器人运动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坐标系建立、运动学方程的建立等 基本概念,以及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 的求解方法。
机器人动力学基础
总结词
描述机器人动力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详细描述
介绍机器人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如牛顿-欧拉方程、拉格朗日方程等,以及机器 人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动力学特性。
机器人轨迹规划
服务机器人应用实例
家庭服务
服务机器人进入家庭,提 供清洁、烹饪、照看老人 和儿童等服务,提高家庭 生活质量。
医疗护理
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护理领 域协助医生诊断、护理病 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旅游导览
服务机器人在旅游景区提 供导览服务,为游客提供 详细的信息和便利的导航 。
特种机器人应用实例
深海探测
特种机器人潜入深海进行资源勘探、海洋生物研 究等,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认识。
《机器人控制》ppt课件
• 机器人控制概述 • 机器人感知与决策 • 机器人运动控制 • 机器人控制算法 • 机器人应用实例
01
机器人控制概述
机器人控制的基本概念
机器人控制
控制系统的目标
指通过预设的算法或指令,使机器人 按照要求完成一系列动作或任务的过 程杂、精确的 任务。
第五章机器人轨迹追踪控制20191214-PPT精品文档
本章主要内容:
●PD控制及稳定性? ●动态控制
●前馈控制
●前馈+反馈控制 ●计算力矩法
●加速度分解法
●实验结果
哈工大 机械设计系
5.1 位置/轨迹控制
位置/轨迹控制为机器人最基本的控制目标。 本节内容:(1) 位置/轨迹控制的基本理论 (2) 以SICE-DD机器人的控制实际。
5.1.1 PD控制及其稳定性
哈工大 机械设计系
5.2.2前馈动态控制器的构成
τ = M ( q ) q + C ( q , q ) + B q + D ( q ) + g ( q ) ( 5 . 8 )
逆动力学问题是基于参数推定值推定实现给定运动所需的力矩。其解可以表 示为:
ˆ ˆ ˆ ˆ ˆ τ ( q , q , q ) = M ( q ) q + C ( q , q ) + B q + D ( q ) + g ( q ) ( 5 . 9 ) ID
哈工大 机械设计系
5.1.3 SICE-DD机器人 臂的实验
( τ = K ( q q )K q 5 . 5 ) p r v
K diag ( K ,K ) p= p 1 p 2 K diag ( K ,K ) v= v 1 v 2
( 5 . 6 ) ( 5 . 7 )
采样时间为3ms
Fig.5.2
( 5 . 2 )
(5式
哈工大 机械设计系
Fig.5.1 PD控制系统框图
PD控制方式的特点——对各关节独立地使用PD这种线 性反馈控制律可以保证渐进稳定性,且控制器容易设 计,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广为采用。
哈工大 机械设计系
●PD控制及稳定性? ●动态控制
●前馈控制
●前馈+反馈控制 ●计算力矩法
●加速度分解法
●实验结果
哈工大 机械设计系
5.1 位置/轨迹控制
位置/轨迹控制为机器人最基本的控制目标。 本节内容:(1) 位置/轨迹控制的基本理论 (2) 以SICE-DD机器人的控制实际。
5.1.1 PD控制及其稳定性
哈工大 机械设计系
5.2.2前馈动态控制器的构成
τ = M ( q ) q + C ( q , q ) + B q + D ( q ) + g ( q ) ( 5 . 8 )
逆动力学问题是基于参数推定值推定实现给定运动所需的力矩。其解可以表 示为:
ˆ ˆ ˆ ˆ ˆ τ ( q , q , q ) = M ( q ) q + C ( q , q ) + B q + D ( q ) + g ( q ) ( 5 . 9 ) ID
哈工大 机械设计系
5.1.3 SICE-DD机器人 臂的实验
( τ = K ( q q )K q 5 . 5 ) p r v
K diag ( K ,K ) p= p 1 p 2 K diag ( K ,K ) v= v 1 v 2
( 5 . 6 ) ( 5 . 7 )
采样时间为3ms
Fig.5.2
( 5 . 2 )
(5式
哈工大 机械设计系
Fig.5.1 PD控制系统框图
PD控制方式的特点——对各关节独立地使用PD这种线 性反馈控制律可以保证渐进稳定性,且控制器容易设 计,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广为采用。
哈工大 机械设计系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课件
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耐用、保密、高效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可以执行军事基地内的物资运输、武 器装备的维护保养等任务,提高军事行动的效率和机密性 。
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总结词
创新、节能、安全
详细描述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还可以应用于交通、能 源、环保等其他领域,如地铁巡检机器人、 电力巡检机器人和环保监测机器人等,提高
基于其他技术的实现方法
总结词
通过其他技术,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实现对机器人轨迹的控制和调整,实现机器人沿轨迹行走 。
详细描述
基于其他技术的实现方法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对机器人轨迹的控制和调整 ,适应不同的任务和环境,从而实现机器人沿轨迹行走。
04
沿轨迹行走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与优势
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机器人行走轨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轨迹规划、轨迹跟踪控制、动力 学建模与仿真等方面。
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机器人行走轨迹的研究将更加 智能化、自主化、协同化。同时,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机器人的行走轨 迹也将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02
沿轨迹行走机器人的基本原理
行走轨迹的生成原理
轨迹生成方法
为了使机器人按照预定的轨迹行走,需要将预定的轨迹离散化成一 系列的点,然后通过插值方法计算出每个点对应的机器人姿态。
常见的轨迹生成方法
常见的轨迹生成方法包括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行走轨迹的优化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行走效率,需要对行走轨迹进行优化,例如采用最 优路径规划方法。
分类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功能,机 器人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 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机器人控制技术》课件
总结词
机器人控制技术是机器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各种复杂动作和任务。机器人控制技术具有高效性、精确性、可靠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能够提高机器人的作业效率和精度,降低故障率,增强机器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
详细描述
总结词:机器人控制技术经历了从传统控制方式到现代智能控制方式的转变,其发展历程包括手动控制、程序控制、离线编程控制、示教再现控制和智能控制等阶段。
总结词
总结词: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康复、航空航天、服务娱乐等领域。详细描述: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装配线、焊接线等场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在医疗康复领域,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精细化的手术操作、康复训练等,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康复效果。在航空航天领域,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被用于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空间机器人的姿态控制等,能够提高飞行和操作的稳定性和精度。在服务娱乐领域,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人机交互等,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未来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模块化、标准化和网络化。
总结词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将越来越智能化,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和决策,提高机器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同时,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将趋向于模块化和标准化,方便实现不同机器人之间的互操作和协同工作。此外,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将实现网络化,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共享,提高机器人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特点
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自适应性。实时性是指感知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准确性是指感知数据应尽可能精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可靠性是指感知系统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自适应性是指感知系统应能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
机器人控制技术是机器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各种复杂动作和任务。机器人控制技术具有高效性、精确性、可靠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能够提高机器人的作业效率和精度,降低故障率,增强机器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
详细描述
总结词:机器人控制技术经历了从传统控制方式到现代智能控制方式的转变,其发展历程包括手动控制、程序控制、离线编程控制、示教再现控制和智能控制等阶段。
总结词
总结词: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康复、航空航天、服务娱乐等领域。详细描述: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装配线、焊接线等场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在医疗康复领域,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精细化的手术操作、康复训练等,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康复效果。在航空航天领域,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被用于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空间机器人的姿态控制等,能够提高飞行和操作的稳定性和精度。在服务娱乐领域,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人机交互等,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未来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模块化、标准化和网络化。
总结词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将越来越智能化,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和决策,提高机器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同时,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将趋向于模块化和标准化,方便实现不同机器人之间的互操作和协同工作。此外,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将实现网络化,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共享,提高机器人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特点
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自适应性。实时性是指感知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准确性是指感知数据应尽可能精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可靠性是指感知系统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自适应性是指感知系统应能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
《机器人控制方法》课件
详细描述
随着传感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 发展,机器人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自 主机器人能够自主导航、识别和适应环境变 化,独立完成各种复杂任务。自主性是未来 机器人控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适应性
要点一
总结词
适应性是指机器人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和环境变化进行自 我调整的能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机器人适应性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 适应性控制技术,机器人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和环境 变化,自我调整参数、优化决策,以适应各种复杂情况。 提高机器人的适应性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应对各种突 发情况的能力。
根据控制方式分类
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简单、可靠,但精度较低;闭环控 制系统精度高,但实现较为复杂。
根据控制对象分类
可以分为机械臂控制系统、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等。机械臂控制系统主要针对关节型或直 线型机械臂的控制;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主要针对能够自主移动的机器人进行控制。
根据应用领域分类
机器人控制技术应用于手术室,实现微创、精准 的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风险。
康复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 果,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
护理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用于病患照料和药物管理等工作,提 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军事领域
01
02
03
无人机控制
无人机控制技术用于侦察 、攻击和通信中继等任务 ,提高作战效率和战场生 存能力。
总结词
人机交互性是指机器人能够与人类进行自然、友好交互的能力。
详细描述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人机交互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机交互性强调机 器人的友好性和智能性,使人类能够更加自然、直观地与机器人进行交互,从而提高工 作效率和用户体验。同时,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机器人更好地融入人类社会,
《机器人控制》课件
结语
对机器人控制的展望
机器人控制将在不断推动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中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潜力和可能性令人兴奋和期 待。
机器人控制的现状与未来
回顾机器人控制的发展历程,探讨目前的应用和技 术,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轨迹控制
在给定的路径上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使其按照规 定的轨迹执行任务。
力控制
通过控制机器人的力量和压力,使其能够应对不 同的物体和环境。
路径规划控制
通过路径规划算法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使其能 够自动选择最优路径。
机器人控制的方法
1 PID控制
2 模糊控制
使用PID(比例、积分和微分)算法来控制机 器人的动作和位置。
1 人பைடு நூலகம்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
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与机器人控制相 结合,实现更智能和自主的机器人系统。
2 机器人与人类的合作
发展和研究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方式,实现人机协同工作。
3 安全问题的解决
解决机器人控制中的安全和伦理问题,确保 机器人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更大规模的应用
推动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在更 广泛的领域和场景中得到应用。
《机器人控制》PPT课件
欢迎来到《机器人控制》课件!本课程将介绍机器人控制的概念、种类、方 法、应用以及挑战与发展趋势。
概述
机器人控制是指通过控制器对机器人的行为进行管理和调整的过程。掌握机 器人控制的基本原理对于实现精准和灵活的机器人操作至关重要。
机器人控制的种类
位置控制
通过控制机器人的关节或末端执行器的位置来实 现精确的定位和操作。
医疗服务
机器人控制技术在手 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 人等医疗设备中的应 用,为患者提供更好 的医疗服务。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二课时PPT课件
条件判断 轨迹变量1==1 轨迹变量1==0 轨迹变量1==1 轨迹变量1==0
左右电机设置 左:100 右:50 左:50 右:100 左:50 右:100 左:100 右:50
机器人行走轨迹 外边缘 逆时针 内边缘 顺时针 外边缘 顺时针 内边缘 逆时针
仿照机器人除了“扭来扭去”沿圆环行走外,是否可以 尝试在其他形状的轨迹上行走?我们来试一下吧!
双击“LED显示” 模块,进行设置。
搭建与调试循迹机器人
ON
第9课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
这个特殊的“眼睛”对于机器人来说就是
——轨迹传感器
发射白光和红外光
光电接收管
光电发射管
可调电阻
发射白光和红外光
降低环境干扰
检测到黑色轨迹, 返回值为1,反之为0。
编写机器人循迹程序
1.单击工具栏上的 “添加色带”按钮
3.单击“确定” 按钮
2.选择圆环 4.绘制出圆环轨迹地图
机器人除了能沿圆环形轨迹边缘行走以外,还能在轨迹上行走。 同学们想一想,要实现这个效果,需要怎样设计呢?
为了更好地观察机器人的行走路线和轨迹变量的当前值,我们可以在 程序中增加“画笔”和“LED显示”两个输出模块,设置如下:
调整显示变 量为“轨迹变量1”, 端口设置应与轨 迹传感器不同。
1、双击“LED显示”模块,进行设置
具体转速设置:
左电机为100 右电机为50
4.条件不成立时 机器人向左转
具体转速设置:
左电机为50 右电机为100
?
多种方法实现机器人循迹
条件判断 轨迹变量1==1 轨迹变量 Nhomakorabea==0左右电机设置 左:100 右:50 左:? 右:?
演示文稿机器人控制技术课件
检测传感器
内部传感器:自身关节 外部传感器:外部环境
运动状态检测 参数变化检测
第12页,共128页。
1.1 引言
1.1.4 机器人控制系统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
1、硬件——单片机应用
第13页,共128页。
1.1 引言
1.1.4 机器人控制系统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
1、硬件——运动控制器介绍
运动控制器核
手部在作业空间中的位姿,要求其严格的按照预定的路径和速度在 一定的精度范围内运动。
这种控制方式的主要技术指标机器人手部位姿的轨迹跟踪精
度及平稳性。
通常弧焊、喷漆、去毛边和检测作业的机器人都采用这 种控制方式。
有的机器人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上述两种控制方式都 具有,如对进行装配作业的机器人的控制等。
第5页,共128页。
过程中或沿某一轨迹运动时,对其位姿、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的控制。
由机器人运动学可知,机器人手部的运动是由各个关节的运动
引起的,所以控制机器人手部的运动实际上是通过控制机器 人各个关节的运动实现的。
第25页,共128页。
作业任务
1.3 运动控制
手的运动
运动学 关节位移、 动力学 关节驱动力 逆解 速度、加速度 正解 (矩)
1.2 示教再现控制 1.2.2 记忆过程
示教 关节产生运动 检测 传感装置 转换 变换装置
存储器 保存 控制系统
1、记忆速度
取决于传感器的检测速度、变换装置的转换速度和控 制系统存储器的存储速度。
2、记忆容量 取决于控制系统存储器的容量。
第24页,共128页。
1.3 运动控制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是指机器人手部在空间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
演示文稿机器人控制
第二页,共58页。
5.1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
机器人控制上的特殊要求
不仅高速运动中突然停止时的位置精度要求高,而且还要求高精度地跟踪时变的 速度与空间轨迹,对加速度和力也要进行高精度的控制。 机构多为开式串联结构,因此刚性差且具有多个固有振动频带。与1kHz以上 的单体机械和300Hz左右的机床相比,关节式多自由度机器人的机构共振频率 多在5—30Hz范围内,航天机器人仅在1Hz以下并伴有强烈的高频过渡振荡现象。 负载以及各构件对各个回转轴的转动惯量,随机器人的位形而变,其变化幅度很大 ,一般可达4—8倍。
6自由度×2B(字节)×10000点=120kB
曲线再稍微复杂一点,计算机容量就不够了。因此,有必要在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与控制算法上想办法解决。
第二十三页,共58页。
点位(PTP)与连续(CP)控制
第二十四页,共58页。
点位(PTP)与连续(CP)控制
过去是数控机床中的技术用语,而现在用其表达机器人的控制功能 ,含意是不大相同的,主要区别在于: 1) 机器人中的“PTP”可以是1-5各种动作,而数控机床是指图3—10中的⑤ 那样的动作,即直线插补运动(也是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控制运动) 。 2) 数控机床中的CP控制,一般是“全路径指定”的控制方式,而机器人 中的CP控制通常是“多点指定” 控制方式。
第三十五页,共58页。
2. 示教编程方式
1)
手把手示教编程方式主要用于喷漆、弧焊等要求实现连续轨 迹控制的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中。具体的方法是人工利用示教手柄
引导末端执行器经过所要求的位置,同时由传感器检测出工业机器 人各关节处的坐标值,并由控制系统记录、存储下这些数据信息。实 际工作当中,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重复再现示教过的轨迹和操 作技能。
5.1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
机器人控制上的特殊要求
不仅高速运动中突然停止时的位置精度要求高,而且还要求高精度地跟踪时变的 速度与空间轨迹,对加速度和力也要进行高精度的控制。 机构多为开式串联结构,因此刚性差且具有多个固有振动频带。与1kHz以上 的单体机械和300Hz左右的机床相比,关节式多自由度机器人的机构共振频率 多在5—30Hz范围内,航天机器人仅在1Hz以下并伴有强烈的高频过渡振荡现象。 负载以及各构件对各个回转轴的转动惯量,随机器人的位形而变,其变化幅度很大 ,一般可达4—8倍。
6自由度×2B(字节)×10000点=120kB
曲线再稍微复杂一点,计算机容量就不够了。因此,有必要在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与控制算法上想办法解决。
第二十三页,共58页。
点位(PTP)与连续(CP)控制
第二十四页,共58页。
点位(PTP)与连续(CP)控制
过去是数控机床中的技术用语,而现在用其表达机器人的控制功能 ,含意是不大相同的,主要区别在于: 1) 机器人中的“PTP”可以是1-5各种动作,而数控机床是指图3—10中的⑤ 那样的动作,即直线插补运动(也是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控制运动) 。 2) 数控机床中的CP控制,一般是“全路径指定”的控制方式,而机器人 中的CP控制通常是“多点指定” 控制方式。
第三十五页,共58页。
2. 示教编程方式
1)
手把手示教编程方式主要用于喷漆、弧焊等要求实现连续轨 迹控制的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中。具体的方法是人工利用示教手柄
引导末端执行器经过所要求的位置,同时由传感器检测出工业机器 人各关节处的坐标值,并由控制系统记录、存储下这些数据信息。实 际工作当中,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重复再现示教过的轨迹和操 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个变换必须按照手爪在销 钉上的部位来确定(见图8.9)。
1 0 0 0
HR PN 0
1
0
0
0 0 1 4
(8.6)
0
0
0
1
0.7 0 0.7 0
PPG
0
1
0
0
(8.7)
0.7 0 0.7 5
0
0
0
1
x HR
x PN z
z
y
y
图8.8 销钉插入孔眼
x
PG
Pz
x
y
5
z
y
图8.9 手爪在销钉上的位置
按照上述描述,机械手的位置由Z来确定,任务的执行就是 改变抓手的位置。现在利用下列符号来描述任务的变化:
P H H HRi P PG P PA P PD HR PHA HR PC两孔眼的金属块在基坐标中的位置; 金属块上第i个孔相对H坐标系的位置; 抓取销钉的抓手相对于销钉的位置; 抓手接近销钉; 抓手提起销钉; 销钉接近第i个孔眼; 销钉接触孔眼; 销钉开始插入; 插入后的销钉。
图8.5 任务坐标系P, H 和 Z
由图8.5可知:
1 0 0 30
Z 0 1 0
0
0 0 1 50
(8.2)
0 0 0
1
下面通过相对于机械手
末端的变换来定义末端执行 器, 我们沿着这样的表示习 惯: 末端执行器的z轴指向执 行任务的方向,而y轴表示手 爪的开合方向,于是如图8.6 所示的抓手就可描述为
任务位置 变换图如图 8.4 所示。
尽管这样 表示可能显得 复杂, 但是说 明了任务的基 本结构。而且 每一个变换表 示了一个独立 的情况。
Z
T6
E PA
P
Z
T6
E PG
P
Z
T6
E PG
PD
P
Z
T6
E PG
HA
HRi
H
Z
T6
E PG
PCH
HRi
H
Z
T6
E PG
PAL
HRi
H
Z
T6
E PG
PN
HRi
下面通过规定机械手的结构来确定任务结构。我们用三个变换的 乘积描述机械手,从而任务描述中的位置就由下式取代
MOVE pn = MOVE Z T6 E
(8.1)
其中
Z : 表示机械手相对于任务坐标系的位置;
T6: 表示机械手末端相对于机械手坐标的位置; E : 表示末端执行器(手爪)相对于机械手末端坐标的位置。
H
Z
T6
E PA
PN
HRi
H
图8.4 任务位置变换图
相应的P , H和Z坐标 系如图8.5所示。
由 图 8.5 可 知 , Z 为 机械手坐标系,它定位 在肩关节上, 因此工作坐 标系(基坐标系)位于 机械手坐标的位置为
T6 pz = -50
由于机械手不能到 达它自己的基座,所以 我们把它放在基坐标系 原点的后面,这样T6 px= 30 。使T6py = 0 ,并且保 持两个坐标系的平行。
MOVE P1 接近销钉 MOVE P2 移动到销钉的位置 GRASP 抓住销钉 MOVE P3 垂直提起销钉 MOVE P4 按一定角度接近孔眼 MOVE P5 接触到孔眼时停止 MOVE P6 调整销钉的位置 MOVE P7 插入销钉 RELEASE 松开销钉 MOVE P8 离开
图8.3 末端执行器的位置
P5: Z T6 E = H HRi PCH PG 接触第i个孔眼
P6: Z T6 E = H HRi PAL PG 插入销钉
P7: Z T6 E = H HRi PN PG 插入完成
RELEASE
松开手爪
P8: ZT6E = H HRi PN PA
回到起始位置
手爪相对于销 钉的位置 P
手爪相对于第i个 孔眼的位置 HRi
1 0 0 0
T6 E 0 0
1 0
0 1
0
10
(8.3)
0 0 0
1
图8.6 手爪变换
我们已经在图8.1中描述 了销钉,现在再看一下带有 两个孔眼的金属块H。
H的正视图如图8.7所示, 借助于变换矩阵HRi(i=1、 2,是孔眼的序号)来描述 它的特征。
x
HR[1]
y
x
HR[2]
y
10 x zH
现在,任务可由一系列变换式来描述,由此解出机械手的控 制输入T6 ,这些变换式如下:
P1: Z T6 E = P PA P2: Z T6 E = P PG
GRASP
接近销钉 到达抓取销钉的位置 抓取销钉
P3: Z T6 E = P PD PG
提起销钉
P4: Z T6 E = H HRi PHA PG 接近第i个孔眼
8.2 目标物体的描述(Object Description)
任何刚性物体都能够用一个 与该物体固定相联的坐标系来描述, 给出该物体的图形表示及其坐标系 统。只要说明该坐标系统的位置和 方向,就足以在任何位置和方位上 复现这个物体。
如图8.1中的销钉,它的轴位 于z轴上,半径为0.5,长度为6。
z R=0.5
10
5
图8.7 带有两个孔眼的金属块
1 0 0 10
HR1 =
0
0
0 1
1 0
0
15
(8.4)
0
0
0
1
1 0 0 10
HR2
=
0
0
01 1 0
0
5
(8.5)
0
0
0
1
注意:式(8.4)和式(8.5)是分别沿H坐标的x轴旋转-90°再平移后得到。
最重要的变换是销钉插入一个孔 眼(见图8.8)。销钉的z轴必须与孔眼的 轴一致。由于销钉具有圆柱的对称性, x、y轴的方向就可任意了。
现在我们通过示教方式利用机械手来确定前面的变换关系。将末端执行 器放在销钉上面,处于它的抓取位置(图8.3中的P2),可得到下列变换式。
第八章 运动轨迹
ChapterⅧ Motion Trajectories
8.1 引言 8.3 任务的描述 8.5 程序 8.7 位置之间的运动 8.9 笛卡尔运动
8.2 目标物体的描述 8.4 视觉 8.6 传送带跟踪 8.8 关节运动 8.10 本章小结
8.1 引言(Introduction)
本章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础 ,它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齐次坐标变换构造任务 第二部分:基于时间坐标轨迹的运动控制描述 第三部分:关节坐标运动的描述 第四部分:笛卡儿运动控制描述
y x
6
图8.1 销钉的描述
8.3 任务的描述(Task Description)
利用齐次变换来描述一个任务。任务内容是抓取如图8.1所示 的一些销钉,然后把它们插入一个装配部件的孔中( 见图8.2)。
z
图8.2 任务的描述
规定机械手末端执行器(手爪)的一系列位置Pn(见图8.3),就能把这一任务 描述为相应于这些编号位置的机械手运动和动作的序列。
1 0 0 0
HR PN 0
1
0
0
0 0 1 4
(8.6)
0
0
0
1
0.7 0 0.7 0
PPG
0
1
0
0
(8.7)
0.7 0 0.7 5
0
0
0
1
x HR
x PN z
z
y
y
图8.8 销钉插入孔眼
x
PG
Pz
x
y
5
z
y
图8.9 手爪在销钉上的位置
按照上述描述,机械手的位置由Z来确定,任务的执行就是 改变抓手的位置。现在利用下列符号来描述任务的变化:
P H H HRi P PG P PA P PD HR PHA HR PC两孔眼的金属块在基坐标中的位置; 金属块上第i个孔相对H坐标系的位置; 抓取销钉的抓手相对于销钉的位置; 抓手接近销钉; 抓手提起销钉; 销钉接近第i个孔眼; 销钉接触孔眼; 销钉开始插入; 插入后的销钉。
图8.5 任务坐标系P, H 和 Z
由图8.5可知:
1 0 0 30
Z 0 1 0
0
0 0 1 50
(8.2)
0 0 0
1
下面通过相对于机械手
末端的变换来定义末端执行 器, 我们沿着这样的表示习 惯: 末端执行器的z轴指向执 行任务的方向,而y轴表示手 爪的开合方向,于是如图8.6 所示的抓手就可描述为
任务位置 变换图如图 8.4 所示。
尽管这样 表示可能显得 复杂, 但是说 明了任务的基 本结构。而且 每一个变换表 示了一个独立 的情况。
Z
T6
E PA
P
Z
T6
E PG
P
Z
T6
E PG
PD
P
Z
T6
E PG
HA
HRi
H
Z
T6
E PG
PCH
HRi
H
Z
T6
E PG
PAL
HRi
H
Z
T6
E PG
PN
HRi
下面通过规定机械手的结构来确定任务结构。我们用三个变换的 乘积描述机械手,从而任务描述中的位置就由下式取代
MOVE pn = MOVE Z T6 E
(8.1)
其中
Z : 表示机械手相对于任务坐标系的位置;
T6: 表示机械手末端相对于机械手坐标的位置; E : 表示末端执行器(手爪)相对于机械手末端坐标的位置。
H
Z
T6
E PA
PN
HRi
H
图8.4 任务位置变换图
相应的P , H和Z坐标 系如图8.5所示。
由 图 8.5 可 知 , Z 为 机械手坐标系,它定位 在肩关节上, 因此工作坐 标系(基坐标系)位于 机械手坐标的位置为
T6 pz = -50
由于机械手不能到 达它自己的基座,所以 我们把它放在基坐标系 原点的后面,这样T6 px= 30 。使T6py = 0 ,并且保 持两个坐标系的平行。
MOVE P1 接近销钉 MOVE P2 移动到销钉的位置 GRASP 抓住销钉 MOVE P3 垂直提起销钉 MOVE P4 按一定角度接近孔眼 MOVE P5 接触到孔眼时停止 MOVE P6 调整销钉的位置 MOVE P7 插入销钉 RELEASE 松开销钉 MOVE P8 离开
图8.3 末端执行器的位置
P5: Z T6 E = H HRi PCH PG 接触第i个孔眼
P6: Z T6 E = H HRi PAL PG 插入销钉
P7: Z T6 E = H HRi PN PG 插入完成
RELEASE
松开手爪
P8: ZT6E = H HRi PN PA
回到起始位置
手爪相对于销 钉的位置 P
手爪相对于第i个 孔眼的位置 HRi
1 0 0 0
T6 E 0 0
1 0
0 1
0
10
(8.3)
0 0 0
1
图8.6 手爪变换
我们已经在图8.1中描述 了销钉,现在再看一下带有 两个孔眼的金属块H。
H的正视图如图8.7所示, 借助于变换矩阵HRi(i=1、 2,是孔眼的序号)来描述 它的特征。
x
HR[1]
y
x
HR[2]
y
10 x zH
现在,任务可由一系列变换式来描述,由此解出机械手的控 制输入T6 ,这些变换式如下:
P1: Z T6 E = P PA P2: Z T6 E = P PG
GRASP
接近销钉 到达抓取销钉的位置 抓取销钉
P3: Z T6 E = P PD PG
提起销钉
P4: Z T6 E = H HRi PHA PG 接近第i个孔眼
8.2 目标物体的描述(Object Description)
任何刚性物体都能够用一个 与该物体固定相联的坐标系来描述, 给出该物体的图形表示及其坐标系 统。只要说明该坐标系统的位置和 方向,就足以在任何位置和方位上 复现这个物体。
如图8.1中的销钉,它的轴位 于z轴上,半径为0.5,长度为6。
z R=0.5
10
5
图8.7 带有两个孔眼的金属块
1 0 0 10
HR1 =
0
0
0 1
1 0
0
15
(8.4)
0
0
0
1
1 0 0 10
HR2
=
0
0
01 1 0
0
5
(8.5)
0
0
0
1
注意:式(8.4)和式(8.5)是分别沿H坐标的x轴旋转-90°再平移后得到。
最重要的变换是销钉插入一个孔 眼(见图8.8)。销钉的z轴必须与孔眼的 轴一致。由于销钉具有圆柱的对称性, x、y轴的方向就可任意了。
现在我们通过示教方式利用机械手来确定前面的变换关系。将末端执行 器放在销钉上面,处于它的抓取位置(图8.3中的P2),可得到下列变换式。
第八章 运动轨迹
ChapterⅧ Motion Trajectories
8.1 引言 8.3 任务的描述 8.5 程序 8.7 位置之间的运动 8.9 笛卡尔运动
8.2 目标物体的描述 8.4 视觉 8.6 传送带跟踪 8.8 关节运动 8.10 本章小结
8.1 引言(Introduction)
本章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础 ,它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齐次坐标变换构造任务 第二部分:基于时间坐标轨迹的运动控制描述 第三部分:关节坐标运动的描述 第四部分:笛卡儿运动控制描述
y x
6
图8.1 销钉的描述
8.3 任务的描述(Task Description)
利用齐次变换来描述一个任务。任务内容是抓取如图8.1所示 的一些销钉,然后把它们插入一个装配部件的孔中( 见图8.2)。
z
图8.2 任务的描述
规定机械手末端执行器(手爪)的一系列位置Pn(见图8.3),就能把这一任务 描述为相应于这些编号位置的机械手运动和动作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