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液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21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三、CL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989年CLL国际工作会议(IWCLL)提出的标准: 1.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至少持续4周以上 (NCLL)或>10×109/L持续4周以上(IWCLL)。 2.以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为主,形态分型:①典型CLL:不典 型淋巴细胞≤10%;②CLL/PLL:外周血幼稚淋巴细胞占 11%~54%;③不典型CLL:外周血有不同比例的不典型淋巴 细胞,但幼淋细胞<10%。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学习目标
1.掌握慢粒的实验室特点、核型改变和融合基因的意义。 2.熟悉慢淋、慢粒-单和慢中性粒白血病的实验室特点。 3.了解各种慢性白血病的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2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第一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检验
3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一、概述 • 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患者有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 • 自然病程包括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 CML可向各类型的白血病转变。 • 可发生白细胞“淤滞症”。
或原单十幼单≥20% (2)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3)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4)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CFU-GM培养呈小 簇生长或不生长
14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四、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类白血病反应、骨髓纤维化、引起脾大的其
11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三、分期及诊断标准 2.加速期 具下列之二者,可考虑为本期: (1)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 (2)脾脏进行性肿大和白细胞增多,治疗无效 (3)与治疗无关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 (4)外周血及/或骨髓原始细胞(I型十Ⅱ型)10%~19% (5)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三、CL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989年CLL国际工作会议(IWCLL)提出的标准: 1.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至少持续4周以上 (NCLL)或>10×109/L持续4周以上(IWCLL)。 2.以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为主,形态分型:①典型CLL:不典 型淋巴细胞≤10%;②CLL/PLL:外周血幼稚淋巴细胞占 11%~54%;③不典型CLL:外周血有不同比例的不典型淋巴 细胞,但幼淋细胞<10%。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学习目标
1.掌握慢粒的实验室特点、核型改变和融合基因的意义。 2.熟悉慢淋、慢粒-单和慢中性粒白血病的实验室特点。 3.了解各种慢性白血病的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2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第一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检验
3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一、概述 • 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患者有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 • 自然病程包括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 CML可向各类型的白血病转变。 • 可发生白细胞“淤滞症”。
或原单十幼单≥20% (2)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3)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4)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CFU-GM培养呈小 簇生长或不生长
14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四、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类白血病反应、骨髓纤维化、引起脾大的其
11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三、分期及诊断标准 2.加速期 具下列之二者,可考虑为本期: (1)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 (2)脾脏进行性肿大和白细胞增多,治疗无效 (3)与治疗无关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 (4)外周血及/或骨髓原始细胞(I型十Ⅱ型)10%~19% (5)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
血液科ppt课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疾病,表现为血细胞 减少、骨髓增生异常和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风险增加。
02
血液的生理与病理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的组成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血液的功能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维持内环境稳定,参与免疫防御 等。
血液的循环与调节
血液病的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详细了解患者症状、既往病史和 家族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根据疑似疾病选择相应的血液常 规检查、生化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MRI等,用于辅助 诊断和评估病情。
组织病理学检查
如骨髓穿刺活检等,用于确诊血 液病类型和评估预后。
04
血液病的治疗与预 防
内部放射治疗
将放射性物质植入体内或注射入体内, 使其在病灶处释放射线,以杀死癌细 胞。
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术
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适用于部分实体瘤和早期血液系统肿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通过输注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来替代受损的骨髓,常用于治疗某些白血病、淋巴瘤等。
血液病的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减少接触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有 害因素,以降低患血液病的风险。
药物治疗
化学治疗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 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常 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 等。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 胞,如使用单克隆抗体、 免疫调节剂等。
靶向治疗
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基因或 蛋白质进行干预,以阻止 其生长或扩散。
放射治疗
外部放射治疗
使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γ射线)从 体外照射病灶,以杀死癌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疾病,表现为血细胞 减少、骨髓增生异常和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风险增加。
02
血液的生理与病理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的组成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血液的功能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维持内环境稳定,参与免疫防御 等。
血液的循环与调节
血液病的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详细了解患者症状、既往病史和 家族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根据疑似疾病选择相应的血液常 规检查、生化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MRI等,用于辅助 诊断和评估病情。
组织病理学检查
如骨髓穿刺活检等,用于确诊血 液病类型和评估预后。
04
血液病的治疗与预 防
内部放射治疗
将放射性物质植入体内或注射入体内, 使其在病灶处释放射线,以杀死癌细 胞。
手术治疗
肿瘤切除术
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适用于部分实体瘤和早期血液系统肿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通过输注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来替代受损的骨髓,常用于治疗某些白血病、淋巴瘤等。
血液病的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减少接触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有 害因素,以降低患血液病的风险。
药物治疗
化学治疗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 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常 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 等。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 胞,如使用单克隆抗体、 免疫调节剂等。
靶向治疗
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基因或 蛋白质进行干预,以阻止 其生长或扩散。
放射治疗
外部放射治疗
使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γ射线)从 体外照射病灶,以杀死癌细胞。
生理学课件_血液_ppt
㈣血小板生理功能:
1、参与凝血和生理性止血:
出血时间1^3min
•
2、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
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所需时间叫做凝血时间。 • 实质: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和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 形成凝血块 • 需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 血清≠ 血浆 • (一)凝血因子 血浆中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除以国际法命名的12种,还有前激肽释放酶和高分子激 肽原
物原凝 成的 激 血 形活酶
• 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 pathway)
•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 来自血液,通常因血 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 (如玻璃、白陶土、 硫酸酯、胶原等)表 面接触而启动。
• 外源性凝血途径( extrinsic pathway)
• 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 组织因子(TF)暴露 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 过程,又称组织因子 途径
•
• 凝血过程 • • • • • • • •
分
类
•
凝
血
小
结
外源性凝血 •
内源性凝血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Ⅲ 激活因子Ⅻ 结合因子Ⅶ • 因子X ↓ ↓ • 激活因子Ⅺ→ ← 凝血因子Ⅶ-Ⅲ复合物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 凝血酶原 凝血酶 ↓ • 纤维蛋白原 •
• 凝血因子分布 参与酶数量 凝血时间
凝血因子特点: •
1、除Ca2+外都是蛋白质 2、Ⅱ、Ⅶ、Ⅸ、Ⅹ、Ⅺ、Ⅻ、PK 都属于蛋白内切酶 3、大多数凝血因子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
生理学血液系统ppt课件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大、无 平滑肌分布,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 质交换的场所。
容量血管
静脉和相应的中小静脉,与同级动脉 相比,其管壁薄、弹性小、易扩张, 在安静状态下循环血量的60%-70%容 纳在静脉中。
血管舒缩调节机制
01 02
神经调节
血管收缩神经纤维经常发放低频冲动,使血管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 血管舒张神经纤维在安静状态下无冲动发放,当刺激强度增加时发放冲 动,引起舒血管效应。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03
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富含平滑肌,收缩时可明显改变血管口
径,从而改变对血流的阻力和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
血管类型及特点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环绕在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的平滑肌, 其收缩可控制毛细血管的开放或关闭。
通血毛细血管
骨骼肌和心肌中的毛细血管,血管壁 上有较多小孔,有利于血管内外物质 交换。
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在激活物的作用下转变 为纤溶酶。
纤维蛋白降解
纤溶酶将纤维蛋白降解为可溶性 小片段,使其失去网状结构。
纤溶抑制物
体内存在纤溶抑制物,可抑制纤 溶酶的活性,调节纤溶过程。
凝血与纤溶平衡及其意义
平衡状态
正常情况下,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既保证血管损伤时的及时止血,又避 免不必要的血栓形成。
生理意义
凝血与纤溶平衡对于维持血管完整性、防止出血和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当平衡 被打破时,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06
血管生理
血管类型及特点
弹性贮器血管
01
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可扩张性和弹性,
可缓冲动脉血压。
分配血管
血液病讲课PPT课件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液检 查,及早发现血液异常。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苯、 甲醛等,减少职业暴露和环
境污染。
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 糖尿病等,积极治疗,预防
并发症。
早期筛查与诊断方法
血液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常指标,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 板数量及形态异常等。
骨髓检查: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血液病类型。
治疗:以化疗、 放疗和免疫治疗 等综合治疗为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定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 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以骨 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并发症多发为 特征。
症状:贫血、出血、感染、肝脾 肿大等,病情进展可出现骨髓纤 维化、白血病等并发症。
病因:多数患者年龄较大,病因 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和基因 突变等因素有关。
单击
常见血液病类型
血液病患者护理 与康复
血液病概述
血液病治疗方法
血液病预防与早 期筛查
定义与分类
血液病的定义: 指原发或累及血 液和造血器官的 疾病,包括红细 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等血液成分 的质和量异常引 起的疾病。
血液病的分类: 根据病因、发病 机制和病理特点, 血液病可分为红 细胞疾病、白细 胞疾病、出血性 疾病等。
定期检查与监测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血液病的迹象,提高治愈率。 监测病情变化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 早期筛查可以发现潜在的血液病风险,采取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与监测是血液病预防与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
基因治疗:利用 基因工程技术来 修复或替换病变 细胞的缺陷基因, 从而达到治疗目 的。
免疫治疗:通过 调节患者的免疫 系统来攻击病变 细胞,例如 CAR-T细胞疗 法。
心理护理与支持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苯、 甲醛等,减少职业暴露和环
境污染。
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 糖尿病等,积极治疗,预防
并发症。
早期筛查与诊断方法
血液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常指标,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 板数量及形态异常等。
骨髓检查: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血液病类型。
治疗:以化疗、 放疗和免疫治疗 等综合治疗为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定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 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以骨 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并发症多发为 特征。
症状:贫血、出血、感染、肝脾 肿大等,病情进展可出现骨髓纤 维化、白血病等并发症。
病因:多数患者年龄较大,病因 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和基因 突变等因素有关。
单击
常见血液病类型
血液病患者护理 与康复
血液病概述
血液病治疗方法
血液病预防与早 期筛查
定义与分类
血液病的定义: 指原发或累及血 液和造血器官的 疾病,包括红细 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等血液成分 的质和量异常引 起的疾病。
血液病的分类: 根据病因、发病 机制和病理特点, 血液病可分为红 细胞疾病、白细 胞疾病、出血性 疾病等。
定期检查与监测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血液病的迹象,提高治愈率。 监测病情变化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 早期筛查可以发现潜在的血液病风险,采取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与监测是血液病预防与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
基因治疗:利用 基因工程技术来 修复或替换病变 细胞的缺陷基因, 从而达到治疗目 的。
免疫治疗:通过 调节患者的免疫 系统来攻击病变 细胞,例如 CAR-T细胞疗 法。
心理护理与支持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5.淋巴细胞: 免疫
33
四、血小板 Thrombocytes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体积小无细胞核双面微凸的圆盘状 内有α颗粒,致密体等颗粒
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参与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数量减少到50X109/L,血管脆性增高
41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活化,形成止松软血栓─初期止血; 3.血液凝固─第二期止血;
纤维组织增生─永久性止血
42
血小板与生理性止血
1.血小板与血管收缩: 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
2.血小板与血栓: ①黏附+聚集→松软血栓; ②释放血小板因子等→ 加固血栓; ③收缩→坚实血栓。
0.1~0.8 0.8~4.0
50~70 1~5 0~1 3~8
20~40
32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组织 巨噬细胞
吞噬力↑
3.嗜酸性粒细胞:
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VitB12 +内因子 ;叶酸)
27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的关键环节:
红系祖细胞 向 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爆式促进活性因子(BPA)
早期红系祖细胞 晚期红系祖细胞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四)红细胞的破坏
生理学--血液 ppt课件
❖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渗透压 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却不能透过。细胞 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生物膜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质。人工制造的火 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 两侧必须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二)比重
❖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主要与红细胞数量成正变关系。 ❖血浆的比重约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三)黏滞性
❖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 ❖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四)血浆渗透压
第三章 血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概述
2
血浆
3
血细胞
4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5
血量与血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 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难点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二)无机盐
❖含量约为0.9%,其中主要的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Cl-。 ❖作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与肌肉兴奋性。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 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等。 ❖这些物质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 ❖测定血浆NPN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
(二)比重
❖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主要与红细胞数量成正变关系。 ❖血浆的比重约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三)黏滞性
❖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 ❖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四)血浆渗透压
第三章 血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概述
2
血浆
3
血细胞
4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5
血量与血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 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难点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二)无机盐
❖含量约为0.9%,其中主要的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Cl-。 ❖作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与肌肉兴奋性。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 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等。 ❖这些物质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 ❖测定血浆NPN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
血液系统疾病ppt课件
第二章 贫血概述
定义: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的RBC容量减少,低 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 我国标准:海平面地区,成人男性Hb<
120g/l,女性<110g/l,孕妇< 100g/l,即为贫血。
WHO标准(1972):比我国各↑10g/l。
分类
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性、慢性贫血 按RBC形态分: 按贫血程度分: 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 按发病机制或病因分 :可反映贫血的病理本质
贫血的细胞学分类
类 型
大)
>100
80~100
常见疾病
32~35
32~35
巨幼贫、溶贫、MDS
AA、纯红AA、急性 失血、溶血性贫血、 IDA、铁粒幼贫血、 海洋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32
贫血的严重度划分标准
轻度贫血: Hb >90g/l(低于正常低限) 中度贫血: Hb 60~90g/l 重度贫血: Hb 30~59g/l 极重度贫血:Hb <30g/l
淋巴系统
中枢淋巴器官:
胸腺、胚胎肝、出生后的骨髓
周围淋巴器官:
淋巴结、扁桃体、脾、沿消化道及 呼吸道分布的淋巴组织。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骨髓中的幼单核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 胞。 巨噬细胞(淋巴结、脾、结缔组织、肺 泡等处巨噬细胞,肝脏的kupffer细胞, 神经系统的小神经胶质细胞等)。
症、恶组等。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ML、ALL、CLL、MM。 造血干细胞疾病:AA、PNH、MDS、ANLL、骨纤等。 脾功能亢进: 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凝血障碍性疾病、DIC、血栓性疾病。
血液系统
组成: 血液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3
中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8-15μ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占细胞2/3-1/2大小,染色质粗糙排列成堆,其中 有空白出现如打碎砚墨感,呈车轮状排列,深紫色,核染色质间有淡染区,称 付染色质,核膜明显,无核仁。 胞浆:中等量或多量,不透明,浆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 减少。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嗜多色性,可呈兰绿色,兰红色,淡红色等。
红系统
编辑版ppt
1
红系统
原始红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的4/5,紫红色,染色质颗粒状,核仁 明显. 核仁: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染浅兰色. 胞浆: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状,深兰色且厚,近核处不见色浅区.
编辑版ppt
2
早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12-24μ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膜明显,紫色, 染色质可浓集或粗密的小块,较原红粗糙些,无核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但较原红稍浅,血红蛋白开始形 成,出在核周围,无颗粒。
编辑版ppt
20
球形红细胞
此种红细胞直径缩短,厚度增加,细胞中心区的血红蛋白比周围多, 呈小球形状。常见于遗传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异常血红蛋白病(如Hb-S等)。
编辑版ppt
21
双淡染区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的中心淡染区呈条状,这种细胞正常小于4%, 增高见于口细胞增多症,急性酒精性中毒时可大于5%。
编辑版ppt
4
晚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7-10μ 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的1/2以下,粗糙虽不规则致密团块。可 见车轮状痕迹,核膜明显,无核仁,随着细胞的成熟,核致密坚实,呈结 构不清的紫红色的一团。有时可见核分裂,核溶解。溶血性贫血时,核有 畸形。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颜色因含多量血红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相同呈 粉红色或带极淡的-11μ)
正常成熟红细胞浆为弱嗜酸性,呈较均匀的淡红色,如呈灰兰色(整个 红细胞或其一部分)则称为嗜多色性红细胞。这种红细胞属尚未完全成 熟的红细胞,故细胞体积多较大,其染成灰兰色的嗜碱性物质是胞浆中 的核糖体,它随着细胞的完全成熟而消失。目前认为嗜多色性红细胞经 煌焦油兰染色后即表现为网织红细胞。
编辑版ppt
10
缗钱状分布红细胞
四个以上成熟红细胞如缗钱状堆叠,主要常见于高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 瘤;巨球蛋白血症以及感染或怀孕时出现的纤维蛋白原增高症。
编辑版ppt
11
棘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是一种带刺的红细胞,刺呈针刺状或尖刺状。这种红细胞见于:棘细 胞增多症(血浆β-脂蛋白缺乏症),可高达70-80%,其它也见于肝病及制片不当时, 正常红细胞也会变成棘细胞。
编辑版ppt
6
成熟红细胞(胞体直径:7-7.5μ)
成熟红细胞是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编辑版ppt
7
原巨红细胞(胞体:直径19-27μ)
巨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另一系统,也分早、中、幼、晚。但均较正常红细胞为大。 此种细胞可见于胚胎早期,恶性贫血及营养不良性巨细胞贫血。系由于生血素 (VitB12、叶酸)缺乏或吸收利用障碍所致。这类细胞共同特点是:胞体大,胞浆 丰富,核染色质较为细致,排列较为疏松。
编辑版ppt
8
缺铁性红细胞
胞体:直径<6.5μ 典型的血象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的减少较之红细胞的减少更 为明显。红细胞胞体较小,大小和形状很不一致,每一红细胞所含的血红 蛋白较少,仅周围一圈红色,中间有大片无色透明的区域(环状红细胞)。
编辑版ppt
9
红细胞聚集分布
成熟红细胞随机呈块状或束状聚集在一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病症: 1.多种抗体暴露;2.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3.非典型肺炎;4.金葡菌感染; 5.冷凝集疾病。
编辑版ppt
14
由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变性或沉淀成块,使细胞呈半圆形,提示可能有红细胞膜 的缺乏,如G-6-PD缺乏症。
编辑版ppt
15
镰状红细胞
这种红细胞两端尖锐,长而狭,形如镰刀样,见于先天性镰状红 细胞贫血和Hb-C病等。
编辑版ppt
16
刺毛红细胞
亦称锯凿细胞。包括刺细胞、钻细胞及距细胞。往往见于微血管病 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NH,距细胞多见于肝脏疾病, 钻细胞也见于尿毒症。
编辑版ppt
17
半月形红细胞
胞体巨大,呈月形,淡红色。为衰老红细胞在制片时人工造成,或见 于某些增生性贫血、血小管球性肾炎。
编辑版ppt
18
固缩红细胞
红细胞中有一侧清晰区,而血红蛋白浓缩偏向另一侧, 临床上常见于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
编辑版ppt
19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正常人椭圆形红细 胞也可高达15%。这种红细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 多症,这种红细胞至少占25%,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 断价值。在大红细胞性贫血可达25%,恶性贫血及严重缺铁 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刀形贫血也可见此细胞。
编辑版ppt
22
裂红细胞
指红细胞碎片,包括盔形红细胞等,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 血性贫血和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破碎综合症;其它常见于化学中毒、肾 功能衰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编辑版ppt
23
大红细胞
编辑版ppt
24
小红细胞
编辑版ppt
25
点彩红细胞
又名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血片中有时可见在染色正常的或胞浆嗜多 色性红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深兰色颗粒者称为点彩红 细胞。在正常人血片中极少见,约占0.01%。此种细胞出现表示再 生加速并有紊乱现象。有人认为它是由于在铅、铋、锌、汞中毒时 红细胞膜被金属破坏,而嗜碱性物质在染色时被沉淀所致。铅中毒 病人此种细胞明显增多,为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编辑版ppt
12
靶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央色深,外周以苍白圈,在近红细胞边缘处又较深。形同射击之靶, 在正常情况下靶形细胞极少见。但在黄疸、肝病、脾切除后,缺铁性贫血,尤 其是在地中海贫血的血涂片上颇为常见。
编辑版ppt
13
水滴形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如梨形或水滴形,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以及地中 海贫血、脾功能亢进或 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