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博士研究生课-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题-mRNA分子的选择性剪接-黄东阳

合集下载

中科院02--05年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带答案)

中科院02--05年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带答案)

中国科学院2002年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卷一、是非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

答"是"写"+",答"非"写"- ",写在题后的()中。

1.维生素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是必需的,但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

()2.能被某种振奋分子识别,并与其特异和共价结合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称为配基。

()3.当不同分子大小的蛋白质混合物流经凝胶柱层析时,小分子物质因体积小最先被洗脱出来。

()4.酶的最适pH与酶的等电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有相关性,两个数值通常比较接近或相同。

()5.对于一个酶而言,其过渡态的底物类似物与底物的物相比较,是更有效的竞争性抑制剂。

()6.Km值是酶的牲常数之一,与酶浓度、pH值、离子强度等条件或因素无关。

()7.磷脂酶A水解脂生成磷脂酸。

()8.NAD 不能由细胞浆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柆体内,而NADH能在通过线粒体内膜后被氧化。

()9.寡霉素是线粒体ATP合成酶的抑制剂。

()10.核苷磷酸化酶催化腺苷的磷酸化,生成腺嘌呤和核糖-5-磷酸。

()12.肿瘤RNA病毒的复制过程为RNA->DNA->RNA。

()13.肾上腺素能与细胞膜上专一受体结合,这种激素受体复合物能直接活化环化酶,使细胞cAMP 浓度增加,引起级联反应。

()14.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对线体膜上的磷脂有抗自由的作用。

()15.吡哆醛、吡哆胺和吡哆醇的磷酸酯都可以作为转氨的辅酶。

()二、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请将选择答案的号码填入()中。

1.为稳定胶原三股螺旋结构,三联体的每三个氨基酸的位置必须是:()①丙氨酸;②谷氨酸;③甘氨酸2.分离含胡二硫键的肽段可以用()①SDS PAGE电泳;②对角线电泳;③琼脂糖电泳3.引起疯牛病(牛海绵脑病)的病原体是:()①一种DNA;②一种RNA;③一种蛋白质;④一种多糖4.胰岛素等激素的受体以及上成或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都是一种:()①激酶;②脱氢酶;③转氨酶5.在酶的可逆抑制剂中,不影响酶的二级常数(Kcat/Km)的是:()①竞争性抑制剂;②非竞争性抑制剂;③反竞争性抑制剂;④都不是6.所谓"多酶体系"是指一个代谢过程中几个酶殗了一个反应链体系,多酶体系中的酶通常具有以下性质。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1, 错义突变: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取代,使得mRNA的某一密码子发生变化,由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就变成另一种的氨基酸,使得多肽链中的氨基酸顺序也相应的发生改变的突变.2 无义突变:由于碱基对的取代,使原来可以翻译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的突变.3 同义突变:碱基对的取代并不都是引起错义突变和翻译终止,有时虽然有碱基被取代,但在蛋白质水平上没有引起变化,氨基酸没有被取代,这是因为突变后的密码子和原来的密码子代表同一个氨基酸的突变.4移码突变:在编码序列中,单个碱基,数个碱基的缺失或插入以及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等均可以使突变位点之后的三联体密码阅读框发生改变,不能编码原来的蛋白质的突变.1转化:指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的过程.2 感染:以噬菌体,粘性质粒和真核细胞病毒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在体外经过包装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或噬菌体颗粒,才能感染适当的细胞,并在细胞内扩增.3转导:指以噬菌体为载体,在细菌之间转移DNA的过程,有时也指在真核细胞之间通过逆转录病毒转移和获得细胞DNA的过程.4转染:指病毒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5.癌基因:是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具有潜在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特性.当癌基因结构或表达发生异常时,其产物可使细胞无限制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包括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6., 细胞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基因组中,与病毒癌基因有同源序列,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发育等生理功能.在正常细胞内未激活的细胞癌基因叫原癌基因,当其受到某些条件激活时,结构和表达发生异常,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7. 病毒癌基因:存在于病毒(大多是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能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 它不编码病毒结构成分,对病毒无复制作用,但是当受到外界的条件激活时可产生诱导肿瘤发生的作用.8. 基因诊断:以DNA或RNA为诊断材料,通过检查基因的存在,结构缺陷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的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9 RFLP: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个体之间DNA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称为DNA多态性.若因此而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则可导致相应的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称为RFLP.10 基因治疗:一般是指将限定的遗传物质转入患者特定的靶细胞,以最终达到预防或改变特殊疾病状态为目的治疗方法.11, 反义RNA:碱基序列正好与有意义的mRNA互补的RNA称为反义RNA.可以作为一种调控特定基因表达的手段.12, 核酶:是一种可以催化RNA切割和RNA剪接反应的由RNA组成的酶,可以作为基因表达和病毒复制的抑制剂.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是一种基于DNA构象差别来检测点突变的方法.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如果碱基序列不同,形成的构象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单链构象多态性.13, 管家基因:在生物体生命的全过程都是必须的,且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的基因.14, 细胞全能性:指同一种生物的所有细胞都含有相同的DNA,即基因的数目和种类是一样的,但在不同阶段,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基因表达的种类和数目是不同的.15, SD序列:转录出的mRNA要进入核糖体上进行翻译,需要一段富含嘌呤的核苷酸序列与大肠杆菌16S rRNA3,末端富含嘧啶的序列互补,是核糖体的识别位点.16, 反义核酸技术:是通过合成一种短链且与DNA或RNA互补的,以DNA或RNA为目标抑制翻译的反义分子,干扰目的基因的转录,剪接,转运,翻译等过程的技术.17, 核酸探针:探针是指能与某种大分子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并在相互作用之后可以检测出来的生物大分子.核酸探针是指能识别特异碱基顺序的带有标记的一段DNA或RNA分子. 18, 周期蛋白:是一类呈细胞周期特异性或时相性表达,累积与分解的蛋白质,它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共同影响细胞周期的运行.19, CAP:是大肠杆菌分解代谢物基因活化蛋白,这种蛋白可将葡萄糖饥饿信号传递个许多操纵子,使细菌在缺乏葡萄糖时可以利用其他碳源.20, 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21 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22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23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2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25 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26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27 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其中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间信息分子;而在细胞内传递信息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分子. 28 受体:是存在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发生生物学效应的的特殊蛋白质.29 分子克隆: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即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二, 问答题(一),病毒,原核,真核基因组的特点答:1,病毒基因组的特点:① 种类单一;②单倍体基因组:每个基因组在病毒中只出现一次;③形式多样;④大小不一;⑤基因重叠;⑥动物/细菌病毒与真核/原核基因相似:内含子;⑦具有不规则的结构基因;⑧基因编码区无间隔:通过宿主及病毒本身酶切;⑨无帽状结构;⑩结构基因没有翻译起始序列. 2,原核基因组的特点:①为一条环状双链DNA;②只有一个复制起点;③具有操纵子结构;④绝大部分为单拷贝;⑤可表达基因约50%,大于真核生物小于病毒;⑥基因一般是连续的,无内含子;⑦重复序列很少.3,真核基因组的特点:①真核生物基因组远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复杂,基因数庞大,具有多个复制起点;②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储存于细胞核内;③真核基因为单顺反子,而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基因多为多顺反子;④基因组中非编码区多于编码区;⑤真核基因多为不连续的断裂基因,由外显子和内含子镶嵌而成;⑥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⑦功能相关的基因构成各种基因家族;⑧存在可移动的遗传因素;⑨体细胞为双倍体,而精子和卵子为单倍体.(二),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制答:1,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和一个调节基因I.2,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没有乳糖存在时,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序列O处,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诱导阻遏蛋白变构,不能结合于操纵序列,乳糖操纵子被诱导开放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所以,乳糖操纵子的这种调控机制为可诱导的负调控.3,CAP的正性调节:在启动子上游有CAP结合位点,当大肠杆菌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转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时,cAMP浓度升高,与CAP结合,使CAP发生变构,CAP结合于乳糖操纵子启动序列附近的CAP结合位点,激活RNA聚合酶活性,促进结构基因转录,调节蛋白结合于操纵子后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对乳糖操纵子实行正调控,加速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4,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中的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的正调控两种机制,互相协调,互相制约.(三),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答:真核生物在转录水平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反式作用因子,顺式作用元件和R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主要是反式作用因子结合顺式作用元件后影响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 1, 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识别的是由通用转录因子与DNA形成的蛋白质-DNA复合物,只有当一个或多个转录因子结合到DNA上,形成有功能的启动子,才能被RNA聚合酶所识别并结合.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为:TFⅡD结合TATA盒;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TFⅡD-DNA复合物形成一个闭合的复合物;其他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一个开放复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是:促进或抑制TFⅡD与TATA盒结合;促进或抑制RNA聚合酶与TFⅡD-DNA复合物的结合;促进或抑制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2, 反式作用因子:一般具有三个功能域(DNA识别结合域,转录活性域和结合其他蛋白结合域);能识别并结合上游调控区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对基因的表达有正性或负性调控作用.3, 转录起始的调控:⑴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调节:①表达式调节——反式作用因子合成出来就具有活性;②共价修饰——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糖基化;③配体结合——许多激素受体是反式作用因子;④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与蛋白质复合物的解离与形成.⑵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的结合:反式作用因子被激活后,即可识别并结合上游启动子元件和增强子中的保守性序列,对基因转录起调节作用.⑶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方式——成环,扭曲,滑动.⑷反式作用因子的组合式调控作用:每一种反式作用因子结合顺式作用元件后虽然可以发挥促进或抑制作用,但反式作用因子对基因调控不是由单一因子完成的而是几种因子组合发挥特定的作用.(四),真核生物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机制答1),5,端加帽和3,端多聚腺苷酸化的调控意义:5,端加帽和3,端多聚腺苷酸化是保持mRNA 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至少保证mRNA在转录过程中不被降解.(2),mRNA选择性剪接对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3),mRNA运输的控制(五),受体的特点答:1,高度专一性;2,高度亲和性;3,可逆性;4,可饱和性;5,特定的作用模式(六),表皮生长因子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个典型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这个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步骤是: 1, 受体二聚化的形成及其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与受体的结合使受体发生二聚化,从而改变受体构象,使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强,受体自身的几个蛋白酪氨酸残基在激酶的作用下发生磷酸化.2, 募集接头蛋白Gr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自身被磷酸化后,不仅其激酶活性增强,而且其构象发生变化,从而适合与含SH2结构域的蛋白分子相结合.Grb2是作为接头蛋白结合到受体上. 3, 调控分子SOS的活化:SOS含有可与SH3结构域相结合的富含脯氨酸基序,当Grb2结合到磷酸化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后,它的两个SH3结构域即可结合SOS,使之活化.4, 低分子量G蛋白Ras的活化:SOS可促进Ras释放GDP,结合GTP的反应,使Ras激活.活化的Ras作用其下游分子Raf,使之活化.Raf是MAPK级联反应的第一个分子,由此启动了MAPK的三级激活过程.5, MAPK的级联激活:Raf是一种MAPKKK,它作用于MEK,使之磷酸化而激活,活化的MEK在作用于MAPK家族的ERK1,使之磷酸化激活由此完成了三级激活.6, 转录因子的磷酸化及转录调控作用:活化的ERK可以转至细胞核内,使某些转录调控因子发生磷酸化,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七),cAMP信号转导途径答:1,组成:胞外信息分子(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G蛋白, AC,cAMP , PKA.2,途径: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构象变化受体活化G蛋白活化后的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AC 催化ATP生成cAMP,cAMP 活化PKA,PKA使目标蛋白磷酸化,调节代谢酶的活性或调节基因的表达(八),IP3-Ca2+信号途径: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构象变化受体活化G蛋白,活化后的G蛋白激活PLC,PLC 水解PIP2生成IP3 和DG,IP3 使钙通道打开,细胞内Ca2+升高,Ca2+ 与CaM结合,激活Ca2+-CaM依赖的蛋白激酶,Ca2+ -CaM依赖的蛋白激酶使目标蛋白磷酸化.(九),分子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及良好载体的条件答:(1),常用的工具酶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细菌产生的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内特定的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2, DNA连接酶:将两段DNA分子拼接起来的酶.3, DNA聚合酶:催化单核苷酸链延伸.4, 逆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这是一种有效的转录RNA成为DNA的酶,产物DNA又称互补DNA.5, 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将脱氧核糖核酸加到DNA的3末端.6, 碱性磷酸酶:催化去除DNA,RNA等的5磷酸基团.7, 依赖DNA的RNA聚合酶:识别特异性启动子,RNA转录.(2),良好载体的条件1,必须有自身的复制子;2,载体分子上必须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即多克隆位点,以供外源DNA插入;3,载体应具有可供选择的遗传标志,以区别阳性重组子和阴性重组子;4,载体分子必须有足够的容量;5,可通过特定的方法导入细胞;6,对于表达载体还应具备与宿主细胞相适应的启动子,前导顺序,增强子,加尾信号等DNA调控元件.(十),蓝-白筛选的原理答:某些质粒带有大肠杆菌的半乳糖苷酶基因片段,在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基因区外又另外引入了一段含多种单一限制酶位点的DNA序列.这些位点上如果没有克隆外源性DN**段,在质粒被导入lac-的大肠杆菌后,质粒携带的半乳糖苷酶基因将正常表达,与大肠杆菌的半乳糖苷酶基因互补,产生有活性的半乳糖苷酶,加入人工底物X-gal和诱导剂IPTG后,出现蓝色的菌落.如果在多克隆位点上插入外源DN**段,将使lac Z基因灭活,不能生成半乳糖苷酶,结果菌落出现白色.由于这种颜色标志,重组克隆和非重组克隆的区分一目了然.(十一)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的原理答:DNA链中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合成DNA所用的底物是2'-脱氧核苷三磷酸.2',3'ddNTP与普通dNTP不同,它们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三磷酸基团掺入到延伸的DNA链中,但由于没有3'羟基,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正在延伸的DNA链不能继续延伸.在DNA合成反应混合物的4种普通dNTP中加入少量的一种ddNTP,链延伸将与偶然发生但却十分特异的链终止竞争,产物是一系列的核苷酸链,其长度取决于引物末端到出现过早链终止位置间的距离.在4组独立酶反应中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ddNTP,结果将产生4组寡核苷酸,它们将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A,C,G或T位置.(十二),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答:具有互补序列的两条单链核酸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度及离子强度等)碱基互补配对结合,重新形成双链;在这一过程中,核酸分子经历了变性和复性的变化,以及在复性过程中个分子间键的形成和断裂.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和已知序列.(十三),影响杂交的因素答:1,核酸分子的浓度和长度:核酸浓度越大,复性速度越快.探针长度应控制在50-300个碱基对为好.2,温度:温度过高不利于复性,而温度过低,少数碱基配对形成的局部双链不易解离,适宜的温度是较TM值低25度.3,离子强度:在低离子强度下,核酸杂交非常缓慢,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杂交反应率增加.高浓度的盐使碱基错配的杂交体更稳定,所以进行序列不完全同源的核酸分子杂交时必须维持杂交反应液中的盐浓度和洗膜液中的盐浓度.4,杂交液中的甲酰胺:甲酰胺能降低核酸杂交的TM值.它有以下优点:在低温下探针更稳定;能更好地保留非共价结合的核酸.5,核酸分子的复杂性:是指存在于反应体系中的不同顺序的总长度.两个不同基因组DNA变性后的相对杂交速率取决于样品浓度绝对一致时的相对复杂性(即DNA中的碱基数).6,非特异性杂交反应:在杂交前应对非特异性杂交反应位点进行封闭,以减少其对探针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十四),探针的种类和优缺点答:1,cDNA探针:通过逆转录获得cDNA后,将其克隆于适当的克隆载体,通过扩增重组质粒而使cDNA得到大量的扩增.提取质粒后分离纯化作为探针使用.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探针.2,基因组探针:从基因组文库里筛选得到一个特定的基因或基因片段的克隆后,大量扩增,纯化, 切取插入片段,分离纯化为探针.3,寡核苷酸探针:根据已知的核酸顺序,采用DNA合成仪合成一定长度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4,RNA探针:采用基因克隆和体外转录的方法可以得到RNA或反义RNA作为探针.(十五),探针的标记法答:1,缺口平移法:此法是利用适当浓度的DNase Ⅰ在DNA双链上随机切割单链,造成单链切口.切口处产生一个5末端和3末端,3末端就可以作为引物,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的催化下,以互补的DNA单链为摸板,依次将dNTP连接到切口的3末端的羟基上,合成新的DNA单链;同时DNA聚合酶Ⅰ的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在切口处将旧链从5末端逐步切除,新合成链不断延伸,从而使原DNA分子上的部分核苷酸残基被标记的核苷酸所取代.2,随机引物法:随机引物是人工合成的长度为6个寡核苷酸残基的寡聚核苷酸片段的混合物.对于任何一个用作探针的DN**段,随机引物混合物中都会有一些六核苷酸片段可以与之结合,起到DNA合成引物的作用.将这些引物与变性的DNA单链结合后,以4种dNTP(其中一种是标记物标记的dNTP)为底物,合成与探针DNA互补的切带有标记物的DNA探针.3,PCR标记法:在PCR反应底物中,将一种dNTP换成标记物标记的dNTP, 这样标记的dNTP就在PCR反应的同时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上.4,末端标记法:只是将DN**段的一端进行标记.(十六),PCR的基本原理答PCR是在试管中进行的DNA复制反应,基本原理是依据细胞内DNA半保留复制的机理,以及体外DNA分子于不同温度下双链和单链可以互相转变的性质,人为地控制体外合成系统的温度,以促使双链DNA变成单链,单链DNA与人工合成的引物退火,然后耐热DNA聚合酶以dNTP为原料使引物沿着单链模板延伸为双链DNA.PCR全过程每一步的转换是通过温度的改变来控制的.需要重复进行DNA模板解链,引物与模板DNA结合,DNA聚合酶催化新生DNA的合成,即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3个步骤构成PCR反应的一个循环,此循环的反复进行,就可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DNA模板变性:模板双链DNA 单链DNA,94℃.退火:引物+单链DNA 杂交链,引物的Tm值.引物的延伸:温度至70 ℃左右, Taq DNA聚合酶以4种dNTP为原料,以目的DNA为模板,催化以引物3'末端为起点的5'→3'DNA链延伸反应,形成新生DNA链.新合成的引物延伸链经过变性后又可作为下一轮循环反应的模板PCR,就是如此反复循环,使目的DNA得到高效快速扩增.(十七),PCR引物设计的基本要求答:1,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个核苷酸.过短影响PCR的特异性,过长会提高相应退火温度,使延伸温度超过TaqDNA聚合酶最适温度74℃,影响产物的生成.2,引物的碱基尽可能随机,避免出现嘌呤,嘧啶碱基堆积现象.3'端不应有连续3个G和C.否则会使引物和模板错误配对.G+C含量一般占45% -55%.3'端和5'端引物具有相似的Tm值,Tm 值计算公式:Tm=4(G+C)+ 2(A+T)3,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以避免折叠成发夹结构.引物的连续互补序列,一般不超过3bp. 4,两个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尤其应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5,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区的序列的同源性不超过70%,引物3'末端连续8个碱基在待扩增区以外不能有完全互补序列,否则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6,引物3'端碱基是引发延伸的起点,因此一定要与模板DNA配对.引物3'端最佳碱基选择是G 和C,形成的碱基配对比较稳定.7,引物与模板结合时,引物的5'端最多可以游离十几个碱基而不影响PCR反应的进行.8,引物的5'端可以修饰,如附加限制酶位点,引入突变位点,用生物素,荧光物质,地高辛标记,加入其它短序列包括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等.(十九),影响大肠杆菌系统外源基因表达的因素答:1,启动子的强弱;2,基因的剂量;3,影响RNA转录和翻译效率的因素:SD序列,mRNA;4,外源基因密码子的选择;5,表达产物的大小;6,表达产物的稳定性.(二十),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外源基因必须具备的条件答:1,要求外源基因的编码区不能含有内含子;2,表达的外源片段要位于大肠杆菌启动子的下游,并形成正确的阅读框架;3,转录出的mRNA必须有与大肠杆菌16S rRNA3,末端相匹配的SD序列,才能被有效的翻译成蛋白质.4,蛋白产物必须稳定,不易被细胞内蛋白酶快速降解,且对宿主无害.(二十三),基因敲除的基本程序答:通过DNA同源重组,使得胚胎干细胞特定的内源基因被破坏而造成功能丧失,然后通过胚胎干细胞介导得到该基因丧失的小鼠模型的过程称为基因敲除.1, 打靶载体的构建:同源序列要足够长,要含有筛选用的标志基因.2,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3, 打靶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4, 同源重组胚胎干细胞的筛选5, 基因敲除胚胎干细胞注射入胚泡6, 胚泡植入假孕小鼠的子宫中7, 杂交育种获得纯合的基因敲除动物(二十四),DNA芯片的原理答:DNA芯片技术就是一种大规模的集成的固相核酸分子杂交,以大量已知碱基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为探针,检测样品中哪些核酸序列与其互补,然后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待测样品的基因序列及表达的信息.其方法包括芯片的制备,样品的准备,分子杂交和检测分子.(二十五),诱变剂的作用机制答:1,碱基的类似物诱发突变2,改变DNA的化学结构3,结合到DNA分子上诱发移码突变4,紫外线及其他射线引起的DNA分子的变化(二十六),突变类型及其遗传效应。

mRNA的剪接与可变剪接

mRNA的剪接与可变剪接

mRNA的剪接与可变剪接mRNA剪接是一种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机制,可以使同一个基因组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成熟mRNA,进而编码出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这一过程是通过剪接酶和其他辅助蛋白质在转录后的nRNA分子上进行的,但是由于剪接位点的多样性和调控机制的复杂性,剪接过程往往是动态和可变的。

这种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现象在调控基因功能和多样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剪接的定义和重要性mRNA剪接是指由mRNA分子中的阻塞肽(intron)和编码肽(exon)片段通过剪接酶的作用,选择性地将阻塞肽排除,只保留编码肽,从而形成成熟的mRNA分子。

这一过程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可以使一条mRNA分子编码出多种不同蛋白质。

相比于原核生物中的转录后修饰方式,如靠核酸酶剪切等修改mRNA的方式来形成成熟mRNA,真核生物的剪接过程更为复杂且灵活。

剪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基因的功能多样性:通过剪接,一个基因可以产生多个变种的mRNA,这些mRNA会编码出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进而扩大了基因的功能多样性。

2. 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剪接过程中,不同的剪接位点选择会影响编码肽的长度和结构,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

3. 调控基因的调控序列选择:剪接还可以通过排除或保留某些剪接位点,调控基因调控序列的选择,从而影响基因在特定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二、可变剪接的机制和调控可变剪接是指剪接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或剪接方式,导致同一基因在转录后形成多种不同的mRNA。

这一过程受到一系列的剪接调控因子的影响,包括剪接酶、转录调控因子和RNA结合蛋白等。

1. 剪接位点选择:可变剪接中,剪接酶会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进行剪接,以保留或排除某些编码肽片段,从而形成不同的mRNA。

这些剪接位点的选择受到剪接序列和调控因子的影响。

2. 转录调控因子:转录调控因子可以通过结合剪接位点或剪接序列,调控剪接过程中剪接酶的活性和选择性。

mrna选择性剪接的分子机制

mrna选择性剪接的分子机制

mrna选择性剪接的分子机制mrna选择性剪接的分子机制:细胞核内前体mRNA的剪接的执行者是剪接小体,它能够在成熟mRNA出核和翻译之前识别剪接信号,移除不编码内含子,并将能够编码蛋白的外显子拼接在一起。

细胞核内前体mRNA的剪接需要经历2次转酯化反应化步骤去掉内含子才能将相邻的外显子拼接成成熟的mRNA。

在前体mRNA上有三个反应区域分别在5'剪接位点(5'SS),3'剪接位点(3'SS)以及分枝位点(图1)。

除了这三个反应区域外,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内含子上还拥有保守性的多聚嘧啶束,它位于3'剪接位点以及分枝位点之间。

图1选择性剪接发生过程示意图选择性剪接由内含子5'剪接位G和U2个核昔酸点以及3'剪接位点A和G2个核昔酸介导。

分支点A 核昔酸非常保守的,一般位于3'剪接位点上游20-50个核营酸。

剪接反应的过程发生2次转酶化反应,这个过程中需要5个snRNPs复合物(Ul,U2,U4,U5,andU6)。

这些复合物能够聚集在前体mRNA 上形成大分子的聚合物剪接小体,核内最大的RNP复合物,能够识别这些反应位点并催化前体mRNA发生剪接。

剪接小体中主要的模块是snRNPs复合物。

剪接小体一般包含5种snRNPs:U1、U2、U4,U5和U6 snRNP。

每一个snRNP包含了单个snRNA和至少7种蛋白亚基。

这些snRNP和另外的非snRNP相关蛋白(例如SF1、U2AF和Prp19复合物)一步步有序的聚集在前体mRNA上依次形成前剪接小体E,A,B以及C复合物(图1)。

在这有序的过程中,这些snRNP以及非snRNP相关蛋白和反应位点之间发生复杂的结合与去结合过程,这些复杂的过程为核小体提供了多次检查的机会以保证它们结合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位点选择的精确性。

在核小体组装之前,U1 snRNP占据5'剪接位点,而SF1结合在分枝位点,这2个过程是ATP依赖的并最终形成前剪接小体E复合物(图1)。

mrna剪切原理

mrna剪切原理

mrna剪切原理mRNA剪切原理mRNA剪切是指在基因转录过程中,获得的原始mRNA分子根据特定规则进行修饰和剪切,生成成熟的mRNA分子的过程。

mRNA剪切是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的关键调控过程之一,它能够增加基因表达的多样性,提供更多的蛋白质编码信息。

在真核生物中,基因的DNA序列包含非编码区(intron)和编码区(exon),在基因转录成mRNA的过程中,包含非编码区和编码区的前体mRNA(pre-mRNA)被合成。

而这些非编码区并不会编码蛋白质,因此需要通过剪切过程将其去除,保留下编码区,形成成熟的mRNA 分子。

mRNA剪切的过程是通过一个复杂的剪切体系进行的,其中包括剪切酶(spliceosome)和辅助蛋白质。

剪切酶是由多个snRNP(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粒子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到pre-mRNA的剪切位点上。

剪切位点通常由两个序列组成,即供体位点(donor site)和受体位点(acceptor site)。

供体位点一般是一个GU二核苷酸序列,而受体位点则是一个肘位点(branch site)和一个AG二核苷酸序列。

在剪切过程中,剪切酶首先识别并结合到pre-mRNA的供体位点和受体位点上,形成一个剪切酶-剪切位点复合体。

然后,剪切酶通过催化剪切反应,将供体位点和受体位点之间的非编码区剪切掉。

剪切反应的过程中,肘位点上的腺苷酸会攻击供体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将非编码区与编码区分离。

剪切完成后,剪切酶将编码区连接起来,形成成熟的mRNA分子。

mRNA剪切的机制非常复杂,其调控过程涉及到多种剪切因子和剪切调控元件的参与。

剪切因子可以通过结合到pre-mRNA上的剪切位点,调控剪切的发生。

而剪切调控元件则是一些特定序列或结构,它们可以增强或抑制剪切的发生。

通过不同的剪切因子和剪切调控元件的组合,可以实现多样性的剪切模式,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的mRNA异构体。

中科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20XX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生物类考研专业课资料一、判断题 20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1、鞘磷脂的代谢过程主要与细胞质膜的流动有关与细胞生物活性分子的生成调节无关。

2、蛋白质的修饰与其运输和定位有关,而与其降解代谢无关。

3、蛋白质的豆蔻酰化是蛋白质脂肪酸化的一种形式。

4、可逆性膜锚定与蛋白激酶参与的信号转到有关,而与G蛋白(如Ras)参与的信号转导无关。

5、蛋白质溶液出现沉淀与蛋白质变性存在必然的关系。

6、Km值是酶的特性常数之一,与酶的浓度、pH、离子强度等条件或因素无关。

7、一个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不可能与底物结合在同一部位。

8、蛋白质泛素化(ubiquitination)过程需要三种蛋白质(酶)的参与,其中之一是泛素--蛋白连接酶。

9、往线粒体悬液中加入NADH可以还原线粒体的辅酶Q。

10、膜上有些七次跨膜受体在与配基结合时会形成二体。

11、低浓度不含钾离子的等渗缓冲液中悬浮着内含0.154M氯化钾的脂质体,此时往悬浮液中加入缬氨霉素,悬浮液的pH会下降。

12、内质网系膜结合的钙ATP酶在催化ATP水解时促进Ca2+/2H+交换。

13、辅酶I(NAD+ )、辅酶II(NADP+)、辅酶A(CoA)、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中都含有腺嘌呤(AMP)残基。

14、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RNA蛋白质复合物,其作用机制是以RNA为模板,由蛋白质催化逆转录; 所以广义上说,端粒酶是种逆转录酶。

15、Tm是DNA的一个重要特性,其定义为:使DNA双螺旋90%解开时所需的温度。

16、与DNA双螺旋相反方向缠绕而形成的超螺旋叫做“负超螺旋”。

17、细菌中的插入序列(IS)具有转座能力,能随机插入到任一DNA序列中,在靶点两侧形成一段短的正向重复序列。

18、细菌代谢酶的诱导和合成途径中酶的阻遏,调节蛋白都对操纵子起负调控作用。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英文名称:Experiment Technolog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号:实验课性质:必修
课程负责人:崔行开放实验项目数:3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70
课程总学分:2.0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本大纲适用于医疗、公共卫生、口腔、护理、预防医学七年制学生。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掌握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各种生物物质能量的正常代谢过程,代谢调节,代谢障碍和临床疾病的关系。

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及验证部分课堂理论知识。

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分光光度法、离心技术、蛋白质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掌握蛋白质、核酸、酶类的提取、测定,学习血液成分生化测定,以及部分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验证。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PCR仪、层析系统、电泳仪系统、电热恒温水浴箱、凝胶扫描仪、电动匀浆器等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四、主要仪器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PCR仪、层析系统、电热恒温水浴箱、凝胶扫描仪、电泳仪、电动匀浆器等。

mrna的剪切名词解释

mrna的剪切名词解释

mrna的剪切名词解释自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mRNA的剪切现象以来,这一生物学过程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mRNA(messenger RNA)是一类重要的核酸分子,它在基因转录过程中的剪切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mRNA的剪切现象以及与其相关的概念和机制,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生物学过程。

1. mRNA的基本概念mRNA是一类被编码基因转录产生的RNA分子,它具有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功能。

在基因转录过程中,DNA被RNA聚合酶酶连接成RNA 链,形成原始mRNA(pre-mRNA)。

然而,原始mRNA并不是最终被翻译为蛋白质的形式,而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后期修饰和剪切过程。

2. mRNA的剪切现象mRNA的剪切是指在剪切过程中,原始mRNA中的某些部分(称为内含子)被移除,而剩余的外显子(exon)片段被连接成最终的成熟mRNA。

这种剪切过程可以使一种基因产生多种不同的mRNA剪切体(mRNA isoform),这些形态不同的mRNA剪切体可以编码不同的蛋白质。

mRNA的剪切现象使得基因的信息含量得以扩增,也为细胞功能和适应环境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3. mRNA的剪切机制mRNA的剪切机制涉及一系列的剪切信号,包括剪切位点(splice site)、支配位点(branch point)和剪切因子(splice factor)。

剪切位点是指内含子与外显子之间的特定序列,而支配位点是一个次要序列。

剪切因子是一类蛋白质,它们与剪切位点和支配位点相互作用,调控剪切的发生。

具体来说,剪切酶复合物将内含子与支配位点结合,然后切割内含子与外显子之间的骨架连接,最终将外显子连接在一起。

4. mRNA剪切的调控mRNA的剪切受到多种调控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等。

在基因组中存在着大量的剪切位点,通过调控剪切因子的表达和活性,细胞可以选择性地剪切不同的内含子和外显子。

这种选择性剪切过程可以产生不同形态的mRNA,进而编码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前体mRNA的剪接过程

前体mRNA的剪接过程

mRNA前体的加工过程有哪些步骤•浏览:1881•|•更新:2012-11-20 12:43原核生物转录作用生成的mRNA属于多顺反子mRNA,即由操纵子机制控制生成的一条mRNA可编码几种不同的蛋白质。

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初级转录本mRNA不需经过复杂的加工过程即可表现功能,惟一的加工过程是多顺反子mRNA在RnaseⅢ的催化下裂解为单个的顺反子。

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是单顺反子mRNA,其前体是非均一RNA(hnRNA)。

hnRNA加工过程包括方法/步骤1.剪接真核生物的基因是一种断裂基因,即其结构基因由若干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相间排列而成,其中为蛋白质编码的可转录序列称为外显子,不为蛋白质编码的可转录序列为内含子。

转录合成的hnRNA需经过剪接、切掉内含子部分,然后再将外显子部分拼接起来。

该过程有多种酶活性物质(包括snRNA)参与。

2.5′末端加“帽”真核细胞成熟mRNA的5′末端均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即m7Gpp-pmnNp,称为“帽”。

帽的生成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但胞浆中也有酶体系,动物病毒mRNA 加帽过程就是在宿主细胞的胞浆内进行的。

3.3′末端加“尾”mRNA前体分子的3′末端有一段保守序列,由特异的核酸内切酶切去多余的核苷酸,然后在多聚A聚合酶的催化下,由ATP聚合生成多聚A尾。

该反应在核内发生,在胞浆中也可继续进行。

4.碱基修饰mRNA分子中有少量稀有碱基(如甲基化碱基)是在转录后经化学修饰(如甲基化)而形成的。

5.选择性加工某些MRNA前体含有多个3‘剪切位点和多聚腺苷酸化位点,因此利用这些选择性位点可产生具有不同3'端非编码区或者具有不同编码能力的RNA产物。

通过可变剪接途径可以挑先最保留在MRNA中的外显子,结果单个基因可以合成多种不同的蛋白质。

6.RNA编辑在合成并经RNA编辑加工之后,MRNA分子的序列可以发生改变。

个别核苷酸可以被置换,添加或者删除。

编辑过的MRNA翻译产生了较短脱脂基蛋白B48,由于基缺少一个结合受体的蛋白结构域,因此功能受限。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0163课程负责人:刘青珍课程中文名称: 分子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Molecular Biolog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生科院国际班、弘毅班、生物学基地班、生物学技术基地班、化学生物学基地班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一、教学目的本课程在生物化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从生物大分子水平阐述基因组的保持、基因组的表达和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并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介绍基本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本课程授课内容是学生将来从事生物学研究所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因此,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会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知识与科学研究之间的联系,以促进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本课程是英文或双语授课, 以提高学生在分子生物学相关知识方面的英语听力、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为学生适应研究生学习阶段阅读英文文献的要求和顺利进入日趋国际化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二、教学任务重点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保持和表达遗传信息及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

掌握: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

熟悉:在基因组保持、表达和基因调控中主要酶和蛋白质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鉴定、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相互认识及课程简介1.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 并据此初步确定授课语言比例及英语语速。

2.课程介绍:介绍教学目标和方法及教学内容和安排。

3.促使学生开始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4.完成学习小组分组。

第二章基因组保持1-核酸与染色体的结构(教材第6至第7章)第一节DNA的结构与拓扑异构酶重点:DNA的双螺旋结构与DNA的功能和复制之间的关系,以及DNA拓扑异构酶在解决细胞中DNA拓扑结构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RNA的结构与核酶重点:RNA可以折叠成高级结构的机制,不同核酶的结构与功能。

mRNA选择性剪接

mRNA选择性剪接

当靶序列被转录和延伸到剪接催化物领域的时候,在开始的时间段内剪接复合物都会结合到内含子和外显子上。

整个剪接反应都是共转录,在转录终止和转录物释放前,剪接复合物和剪接催化物都必须存在。

或者,一些或全部剪接因子复合物可以与转录共同地存在,但是剪接催化物本身要在转炉开始后才能存在。

mRNA前体剪接共转录似乎是长的哺乳动物基因的一般规则。

在原核生物,比如酵母,内含子比较短,尚不清楚它的机制是什么,尽管有一些研究支持这些剪接复合物成分也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在大多数情况下去除内含子似乎是转录后的加工,只有在有相对较长的下游外显子序列的基因中,内含子才有可能在转录产物释放前优先去除。

从这些研究的出的信息来看,剪接因子的共转录复合物大部分是优先形成的,但是完成共转录内含子的去除不是相应的优先的,它依赖于转录和剪接的特殊动力学。

换句话说,选择性的作用力有利于共转录剪接作用于相关的剪接因子上(这些剪接因子可以看做是“同意剪接”),而不是作用于剪接催化物本身。

这些可能不适用于其他的RNA加工过程,比如加帽、断裂和聚腺苷化,在这些过程中剪接因子复合物,涉及到的酶以及催化物似乎都是共转录。

尽管剪接共转录是偶联的先决条件,但是并不必然要两个时间同时发生。

寻找mRNA的选择性剪接

寻找mRNA的选择性剪接

生物技术通讯LETTERSINBIOTECHNOLOGYVol.18No.4Jul.,2007文章编号:1009-0002(2007)04-0660-03综述寻找mRNA的选择性剪接钱晓龙,周建光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摘要]在真核生物的基因中,mRNA选择性剪接现象十分普遍。

mRNA选择性剪接导致一个基因多转录本的产生,被认为是高等生物增加蛋白质多样性的主要机制,且已发现与许多人类疾病密切相关。

发现这些转录本的选择性剪接位点、新的外显子和外显子组合,乃至获得这些剪接变异体的完整克隆,对于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简要介绍了几种在mRNA水平探索选择性剪接的方法。

[关键词]选择性剪接;剪接变异体;表达序列标签;mRNA;RT-PCR[中图分类号]Q78[文献标识码]ASearchingformRNAAlternativeSplicingQIANXiao-long,ZHOUJian-guangBeijingInstituteofBiotechnology,Beijing100850,China[Abstract]mRNAalternativesplicingeventsarewidespreadineukaryoticgenome.Alternativesplicing,leadingtothegenerationofmultipletranscriptsfromsinglegenes,isbelievedtobethemajormechanismexpandingproteindiversityinhigherorganisms,andalsobeingcorrelatedwithmanyhumandiseases.Findingalternativesplicingsites,newexonsandexoncombinationsofthesetranscripts,andobtainingtheintegratedcloneofthemarenecessaryforfurtherresearchofgenefunction.Onlyareferenceforreaders,severalmethodsaboutexploringalternativesplicingontranscriptionallevelwereintroducedbrieflyhere.[Keywords]alternativesplicing_splicingvariant_expressedsequencetags_mRNA_RT-PCRmRNA选择性剪接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Modrek等通过大规模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s,EST)分析发现,在人类基因组中有35%~59%的基因存在选择性剪接,而这仍可能是一个被明显低估的数值[1-2]。

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RT-PCR检测及结果分析

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RT-PCR检测及结果分析

选择性剪接变异体的RT-PCR检测及结果分析勾文峰;杨雪;徐小燕;王建平;郑华川【摘要】Objective To detect and analyze the alternative splicing of mRNA by RT-PCR. Methods The 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targeting the differential DNA sequence of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CSK) 3β and B-cell translocation gene (BTC) 3 variants,amplified by RT-PCR and analyzed by electrophoresis and DNA cloning sequencing. Results Three bands appeared during the electrophoresis of GSK3β and BTG3 RT-PCR products respectively. On two lop bands of GSK3β, the same product was found by electrophoresis and DNA cloning sequencing. On the three bands ofBTG3,the same produce was found after the top (319 bp) and lower (70 bp) bands of BTG3 were amplified by RT-PCR. Conclusion RT-PCR is a simple method to detect the alternative splicing,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evaluation of Western blot results. However, the non-specific bands of PCR might result from the specific nucleic acid sequence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and should be confirmed by DNA sequencing.%目的利用RT-PCR方法检测并分析mRNA选择性剪接变异体.方法针对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和B细胞转位基因( BTG)3基因变异体差别设计引物,利用RT-PCR扩增后进行电泳和克隆DNA测序.结果GSK3β和BTG3的RT-PCR产物电泳均出现3条带,经过电泳和克隆DNA测序发现GSK-3β中上面2条带为同一产物.对BTG3上(位于319 bp)、下(位于70 bp)2条带进一步PCR扩增后测序,结果发现3个条带均为同一产物.结论 RT-PCR法检测选择性剪接产物操作方便,对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评价具有指导意义,但是产生的非特异条带可能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造成,如选择性剪接部位的特异核酸序列,需DNA测序做进一步确定.【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41)006【总页数】4页(P490-493)【关键词】选择性剪接;RT-PCR【作者】勾文峰;杨雪;徐小燕;王建平;郑华川【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54mRNA的选择性剪接增加了蛋白质组的多样性,并且与人类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了解选择性剪接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基因组和基因表达的方式、蛋白质功能以及疾病发生机制[1]。

mRNA剪接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mRNA剪接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mRNA剪接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近年来,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特别是在RNA生物学的研究中,mRNA剪接机制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选择剪接位点,剪接可变剪接位点(ASV)和外显子跳跃(ES),来调节转录后的基因表达。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mRNA剪接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I. mRNA剪接机制mRNA剪接是指对预mRNA分子在转录后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加工。

它是一种将预mRNA分子的不同外显子排列方式发送到核糖体的重要加工,以产生不同的mRNA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RNA剪接蛋白(RNASP)识别并结合到剪接位置,完成mRNA的剪接。

将内含子去除后,mRNA分子便成为一个完整的转录本。

mRNA剪接是一种高度调节性的过程,对基因表达和功能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mRNA生物学专家认为,mRNA剪接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发展中,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II. mRNA剪接的重要性基因表达是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基因在生物体中所扮演的角色极为复杂,而基因表达调控便是对这个“复杂”进行解析和阐释的关键。

mRNA剪接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具体表现如下:1. 选择剪接位点:这是RNA生物学的一个核心环节。

选择性剪接位点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剪接位点是否顺畅。

同时也可以调节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多样性。

2. ASV:核糖核酸分子的可变剪接位点可导致mRNA的可变。

这个过程会导致mRNA分子的形成和转录的变化。

可变剪接位点的变化,影响基因表达和生物功能,可以达到调控的目的。

3. ES:外显子跳跃也被证明与mRNA剪接有关。

外显子跳跃是一种核糖核酸分子的重新组合形式,可以从mRNA阅读框架中跳过外显子序列,从而产生新的基因亚型。

这个过程可以导致基因表达和生物功能发生的变化。

因此,基于mRNA剪接的基本理论、机制和应用,重要性在RNA生物学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01-博士研究生课-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题-mRNA分子的选择性剪接-黄东阳

01-博士研究生课-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题-mRNA分子的选择性剪接-黄东阳
同一转录本在甲状腺产生降钙素在脑则产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人视黄醛还原酶mrna的选择性剪接mrnapremrna同种异型mrna最新的资料显示至少有15可能多达50的人类遗传性疾病是由于共通剪接位点突变或更多的辅助元件如外显子内含子剪接增强子eses和ises和沉默子esss和isss的突变
• 5’ cap:7-甲基鸟苷(7-methyl- guanosine)
以少见的5’,5’-3磷酸的结合形式 被连接在真 核mRNA的5’末端。5’cap相邻的第一、第二个 核苷酸核糖的2位羟基也常常甲级化。加帽发 生在mRNA分子的前20-30碱基合成后。 5’ • 3’end:真核mRNA的3’noncoding end sequence(extra RNA)在切断信号 (AUUAAA/AAUAAA)下游10-30个碱基处被 切断,80-250个腺嘌呤核苷酸残基(A)被附 加产生多聚A的尾端。剪接可发生在这一过程 的前或后。也就是说mRNA原始转录本包括 5’cap但可不包括3’Poly A 尾。
• 剪接体内含子在5’和3’末端一般分别含有双核苷 酸序列GU和AG,以决定内含子的剪接位点。 整个底物分子内含子中含有三个保守序列:(1) 5’端起始序列(GUAAGU),称为5’端剪接点,也 称剪接供体(splice donor);(2)内含子3’端末 尾序列:由(Py)nNPyAG组成,Py指嘧啶,n约 为10(这一段嘧啶称为嘧啶束 pyrimidine tract),N为任意碱基,3’端剪接点也称剪接受 体(splice acceptor);(3)在3’端序列的上游 18-40个核苷酸处也有一个保守的A,称为分支 点(branch point),酵母细胞是由UACUAAC组 成,保守性极强,哺乳动物分支点序列 (branch sequence) 保守性较差。 • U1 snRNA含有与核内mRNA内含子的5’剪接位 点互补配对序列, U1 snRNP与原始转录本的这 一区域结合。

专业基础课-《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普通班)

专业基础课-《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普通班)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本科药学专业中文班(学分: 3 学时:54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基因表达规律、探索生命奥密的一门基础理论科学,也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也是高等院校生物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面向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

本课程应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之后开设,同时又是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科发展最快的学科,在推动二十一世纪生物技术产业的崛起、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及研究内容;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DNA的复制和损伤的修复;RNA的生物合成和剪接加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的等内容。

理论教学36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具备从事与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含每章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熟悉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教学具体内容】一、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DNA的生物合成、修复和重组;RNA的生物合成和转录产物的加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的调控;穿插介绍相关的研究技术。

三、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展望人类对DNA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认识阶段;重组DNA技术的建立、发展和应用;结构基因学和功能基因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教学基本要求】掌握DNA的一二三级结构、性质和功能;熟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掌握DNA复制过程及DNA变性复性等概念及影响因素。

【教学具体内容】第一节染色体和DNA的结构一、DNA的一级结构:是指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DNA分子的化学构成。

真核生物核基因mrna前体的剪接机制

真核生物核基因mrna前体的剪接机制

真核生物核基因mrna前体的剪接机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真核生物核基因mRNA前体的剪接机制导言在真核生物中,基因的表达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

premRNA的剪切

premRNA的剪切

激活
在ATP供能的情况下,U1、U2、U4、 U5和U6 snRNA被合成并经过加工形成 成熟的snRNA。
VS
组装
在细胞核中,snRNA与特异蛋白结合形成 snRNP,进而组装成完整的剪接体。
04
pre-mRNA剪切的异常 与疾病的关系
剪切异常的原因
基因突变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premRNA剪切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 从而引发剪切异常。
发展新的治疗方法
01
基于pre-mRNA剪切 的治疗策略
利用对pre-mRNA剪切的认识,开发 基于剪切的治疗策略,如通过调控剪 切因子来治疗疾病。
02
剪切异常的纠正方法
针对pre-mRNA剪切异常,研究有效 的纠正方法,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 修复剪切异常。
03
药物研发
基于对pre-mRNA剪切的认识,开发 新的药物,用于治疗与剪切相关的疾 病。
premrna的剪切
目录
• 引言 • pre-mRNA剪切的定义 • pre-mRNA剪切的机制 • pre-mRNA剪切的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 pre-mRNA剪切的调控 • pre-mRNA剪切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研究premRNA的剪切过程,探讨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深入了解pre-mRNA剪切的分子机制
pre-mRNA剪切是基因表达的重要步骤,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有助于揭示基因表达调控的奥秘。
探索剪切因子的作用和调控
pre-mRNA剪切涉及多个剪切因子,研究这些因子的作用和调控有助于理解剪切过程的复杂性。
发现新的剪切事件和剪切模式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剪切事件和模式被发现,对这些新发现的研究有助于完善我们对premRNA剪切的认识。

可变剪接名词解释

可变剪接名词解释

可变剪接名词解释
“选择性剪接(也叫可变剪接)是指从一个mrna前体中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选择
不同的剪接位点组合)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使得最终的蛋白产物会表现
出不同或者是相互拮抗的功能和结构特性,或者在相同的细胞中由于表达水平的不同而导
致不同的表型。


真核基因中内含子的存在是可变剪接的分子基础。

若可变剪接产生的mrna差异仅在
5‘和3’非翻译区,因此产生的蛋白相同,差异区对翻译起调控作用。

若气门剪辑产生的mrna编码侧边相同:a.可以在同一细胞中产生多种蛋白质。

b.在
相同细胞中存有相同的剪辑方式,整体表现出来非政府特异性。

c.在相同发育时期或相同
条件下实行相同剪辑方式,抒发相同蛋白。

去除初级产物上的内含子,把外显子连接为成熟的rna,称为剪接。

一般情况下,由
u1 snrna以碱基互补的方式识别mrna前体5’剪接点,由结合在3’剪接点上游富含嘧啶区的u2af识别3’剪接点并引导u2snrnp与分支点相结合,形成剪接前体,并进一步与
u4、u5、u6 snrnp三聚体相结合,形成60s的剪接体,此时内含子弯曲成套索状,上下游的外显子相靠近,结构调整,释放u1、u4和u5,u2和u6形成催化中心,发生转酯反应,进行rna前体分子的剪接。

一个mrna前体中通过相同的剪辑方式(挑选相同的剪辑位点女团)产生相同的mrna
剪辑异构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接体的剪接
• 大部分剪接是依赖剪接体(spliceosome),这类内 含子称为剪接体内含子(spliceosomal introns)。 • 剪接体:由一些特殊的RNA-蛋白质复合体——小 核内核糖核蛋白(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s,snRNP, 常发音为snurps) 与一些其它蛋白质构成。 • 每个snRNP含有一个100-200核苷酸长度的小核 内RNA(small nuclear RNAs, snRNAs)。 • 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比较常见的剪接体snRNA有5 种,因富含U,故称U1,U2,U4, U5和U6。每种 snRNA至少与7个蛋白质亚单位(共约50种蛋白) 构成复合体snRNP ,这是一些从酵母到人类都高 度保守的核酸和蛋白质序列。
• 一个核糖2’-或3’羟基对RNA骨架中的磷 (phosphorus)发动亲核攻击(nucleophilic attack),原磷酸二酯键断开,形成新的磷酸二 酯键。 • Group I 剪接反应需要一个鸟嘌呤核苷即核 苷酸辅助因子(nucleotide cofactor )的3’羟 基作为剪接第一步的亲核基团 (nucleophile),而不是作为能量。鸟苷3’羟 基与内含子的5’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露出 的外显子的3’羟基即可作为亲核基团去攻击 内含子的3’末端。最后导致内含子被精确切 除,外显子连接在一起。 • Group II内含子的反应形式与Goup I相似, 不同的是,第一步亲核攻击是由内含子当中 的adenosine (A)残基中的2’羟基担当并形成 一个分支的索套结构作为中间体。
• 原始转录本(primary transcript):一个新合成 的RNA分子。真核生物的mRNA、tRNA分子和细 菌的tRNA分子的原始转录本受到广泛的修饰。 mRNA分子的原始转录本也称前体mRNA (precursor mRNA),一般包含一个基因的全序 列,尽管编码多肽的序列可能是非连续的。 • 内含子(Intron):一个转录本的分隔编码区域 的非编码序列。真核细胞基因的大部分都含有内 含子,但有少数例外,如:组蛋白基因(histone) 和酵母的一些基因。内含子长度一般在50-20,000 核苷酸之间。 • 外显子(exon):一个转录本的编码序列 (片段)。 真核生物的mRNA分子外显子的长度多在1000核 苷酸以下,以100-200核苷酸居多。 • 剪接(splicing):将内含子从原始转录本移去并 将外显子连接在一起, 形成一个成熟的、功能性 RNA分子的过程。
SR蛋白质
• 因构成RNA的核苷酸仅有4种,5’,3’剪接位点或分支点等 关键序列以外,与之重复序列存在的可能性很大。因此, 正确的识别还需要许多其它蛋白因子,包括一类蛋白质家 族——SR蛋白的参与。SR蛋白结构特点是含有一个RNA 识别、结合区域和多个蛋白质相互反应区域, C端富含不 同长度serine-arginine的蛋白质,与剪接密切相关。 • 当与外显子的剪接增强子序列结合时,SR蛋白通过跨越 外显子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正确地介导U1 snRNP向 5’剪接位点,U2snRNP向分支点A结合。 • 在外显子上组装的SR蛋白质,snRNP和其它剪接因子 (U2AF等)的复合体称为跨越外显子识别复合体 (cross-exon recognition complex)。据此,可以对长长 的前体mRNA分子的外显子进行精确的特定。
• U2 snRNP配对、结合在分支点A附近(需 ATP),产生一个膨出,有助于活化分支点A的 2’-OH。 • U4、U5、U6附加(需ATP)形成非活性剪接体。 • 在ATP作用下剪接体内部重排,U1和U4离脱, U6同时与5’剪接位点和U2配对,剪接体活化。 • 完成剪接的第一步,内含子分支点中A的2’-OH 与内含子5’剪接位点的G的5’-磷酸基团通过第一 步转酯反应而结合,形成3’,5’-磷酸二酯键—— 构成套索(lariat)RNA结构。 • 内含子上游外显子刚刚游离的3’-OH与下游外显 子的第一个核苷酸的5’-磷酸基团进行第二步转酯 反应,形成3’,5’-磷酸二酯键,两个外显子相连。
• 现已发现的常见选择性剪接方式有以下几种: (1)外显子选择(optional exon):也称外显子跳跃 (exon skipping),是指在不同的剪接方式中,某 一个外显子(或几个外显子)可以在成熟的 mRNA中保留,也可以通过剪接过程被去掉。 (2)内含子选择(optional intron):内含子可以被完 全去掉,也可以有一个内含子被保留在成熟的 mRNA中。 (3)互斥外显子(mutually exclusive exon):一对 外显子中,在一种剪接方式中可在成熟的mRNA 中保留一个外显子,而在另一种剪接方式中在成 熟的mRNA中则只能保留另一个外显子。两个外 显子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成熟的mRNA中。 (4)内部剪接位点(internal splice site):是通过对 外显子或内含子内部5’剪接供点或3’剪接受点的选 择,保留全部外显子或剪接掉某一外显子的部分 序列;或去掉全部内含子或保留某一内含子的部 分序列。
同一转录本在甲状腺产生降钙素,在脑则产生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mRNA
Pre-mRNA
同种异型mRNA
人视黄醛还原酶mRNA的选择性剪接
剪接异常与疾病
• 最新的资料显示,至少有15%,可能多达50%的 人类遗传性疾病是由于共通剪接位点突变或更多 的辅助元件,如外显子内含子剪接增强子(ESEs 和ISEs)和沉默子(ESSs和ISSs)的突变。以至于 长期以来认为无害的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同义变化 现在看来可以导致严重的剪接结果而遭致疾病。 • 大部分mRNA选择性剪接影响编码序列,其中一 半导致阅读框架的改变,1/3导致产物遭到NMD 清除。
RNA催化内含子剪接
• 有两种内含子(group I and group II)尽管剪接机 制在细节上有别,但共享一特点——自我剪接 (self-splicing),没有蛋白质的参与。 • Group I 内含子存在于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 编码rRNA、mRNA和tRNA。 • Group II内含子多见于真菌、藻类和植物线粒体和 叶绿体mRNA的原始转录本。 • 偶尔也可在细菌中见到group I 和group II内含子。 • 两种剪接都不需要高能辅助因子如ATP等,但都 有两步转酯(基)反应(transesterification)。
• 外显子不仅编码蛋白质不同部分的氨基酸,而且含有SR蛋 白质结合的位点。发生突变时,即便不影响所编码氨基酸 的变化,但干扰了SR蛋白的结合,会导致该外显子被跳跃。 • 引起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单一碱基对突变有15%干扰正常的 外显子界定,主要有三种情况:1)一些突变发生在5’或3’ 剪接位点,经常导致附近正常序列的隐性位点(cryptic site)被利用。因为正常的剪接位点缺失时,外显子识别复 合体识别这些替代位点;2)变异产生新的通用剪接位点代 替了正常剪接位点;3;像SMN2那样,变异干扰剪接相关 的蛋白与前体mRNA结合,从而增强或抑制剪接。 •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le atrophy)是一种较常见的致 儿童死亡的遗传性疾病。它是由一对相近的基因复制 (gene duplication)产物,SMN1与SMN2所决定的。二 者编码同样的蛋白质,但正常SMN2基因的表达很低,因 为一个外显子发生沉默性突变,使得大部分产物发生外显 子跳跃而失去功能。小鼠仅有一个SMN拷贝,纯合子对于 生存是必须的。人类脊髓性肌萎缩是由于SMN1纯合子突 变导致失活,少量的SMN2仅能够维持胚胎期而不足以维 持儿童期发育而发病的。
初始转录本含有所有选择性加工途径所需 要的分子信号。
一种细胞偏好何种选择性加工途径取决于 加工因子——RNA结合蛋白的特异性。
选择性剪接可以被正负调节分子调节: 负调节:抑制蛋白质可以通过与原始转录本的结 合来防止剪接复合体切除内含子序列。
正调节:而不能正常剪接的剪接复合体可以在活 化蛋白的帮助下发挥剪接功能。
• 剪接体内含子在5’和3’末端一般分别含有双核苷 酸序列GU和AG,以决定内含子的剪接位点。 整个底物分子内含子中含有三个保守序列:(1) 5’端起始序列(GUAAGU),称为5’端剪接点,也 称剪接供体(splice donor);(2)内含子3’端末 尾序列:由(Py)nNPyAG组成,Py指嘧啶,n约 为10(这一段嘧啶称为嘧啶束 pyrimidine tract),N为任意碱基,3’端剪接点也称剪接受 体(splice acceptor);(3)在3’端序列的上游 18-40个核苷酸处也有一个保守的A,称为分支 点(branch point),酵母细胞是由UACUAAC组 成,保守性极强,哺乳动物分支点序列 (branch sequence) 保守性较差。 • U1 snRNA含有与核内mRNA内含子的5’剪接位 点互补配对序列, U1 snRNP与原始转录本的这 一区域结合。
5′加帽的作用在于:
①有助于保护mRNA免于被核糖核酸酶降解; ②协助 mRNA 的剪接。在剪接第一个外显子时, 剪接体的形成需要帽结合蛋白的参与; ③促进mRNA从细胞核运输到细胞浆; ④5′帽结合蛋白复合体参与 mRNA和核糖体的 结合来起始翻译过程 。
• 5’加帽、3’加尾以及剪接这三个步骤的加工 似乎不是分别单独进行,各自精巧的蛋白质 复合体有效地组织,相互连接并与磷酸化的 RNA聚合酶II(Pol II)C末端区域(Carboxyl termianl domain, CTD)连接,每个复合体影 响其它复合体的功能。 • 其它一些将mRNA转运至细胞浆的相关蛋白 也与mRNA 分子在核内相连,转录本的加工 与转运偶联。实际上,一个真核细胞的 mRNA分子刚一合成,就被包藏在由十几个 蛋白质组成的精巧的复合体中。复合体的组 成随着原始转录本的加工、转运到细胞浆乃 至派送到A的选择性剪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