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指标

合集下载

与生产相关的各项指标-劳动生产率等

与生产相关的各项指标-劳动生产率等

与生产相关的各项指标结合TPS推进,为有效熟知掌握生产指标和员工技能,现要求各生产车间按批次、月、季度、年核定如下各项指标,生产安全部汇总。

1、劳动生产率=产量/人数〃年,按年统计。

各生产车间。

汇总:杨饶2、单位产品投入工时(SOP后)=计算期内产品投入总工时/总产量,工艺部SOP后,产成品投入工时,按批次统计,月报。

工艺,各车间。

汇总:杨饶3、生产线平衡率(IE关键指标)=生产线各工序时间总和/人数*节拍*100%,按车型批次为统计单位,月报。

各车间。

汇总:杨饶4、生产线可动率=评价期内生产线能够正常运转的时间/评价期内生产线应运转的时间*100%,以月度为单位。

各车间,生产部。

汇总:顾莎欧5、产值在制品占用率=在制品资金/同期产值,月报。

各车间。

汇总:杨饶6、产值综合能源=能源/同期产值,月报。

各车间。

汇总:杜邱7、产值工具辅材消耗=工具辅材/同期产值,月报。

各车间。

汇总:杜邱8、作业标准化率=标准作业工位数/全部生产工位*100%,工艺核定,月报。

工艺,各车间,物流。

汇总:张建军9、直行率=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一道工序一次性产品合格率,按批次统计,月报。

质保,各车间。

汇总:杨饶10、定置率=定置物品数/总物品数,按工艺定制管理要求,月报。

工艺、各车间、生产部。

汇总:张建军11、员工改善参与率(二级经理以下)=参与改善人数/总人数,月报。

工艺、各车间。

汇总:龚雪12、操作员工多技能率=具备两个岗位(含)技能人数/总员工数。

自身岗位以外岗位技能习熟度在90%以上(相当于正常节拍1.3倍),按季度统计。

各车间,综合部。

车间采取内部评价。

汇总:符文强13、现场4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月度统计分析。

各车间。

汇总:张建军各车间将结果按要求上报各主管对口人员,并由生产安全部杨饶统汇。

生产安全部2014年4月16日。

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标准计算公式

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标准计算公式

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标准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评估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单位劳动力投入下所创造的价值。

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既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身生产效率的水平,也可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全员劳动生产率= 产出/ 全员劳动力总投入产出指的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获得的总产出,可以是销售额、产值等;全员劳动力总投入指的是企业在同一时间段内所有员工的总劳动力投入,包括所有员工的工作时间、工资、福利等成本。

根据具体情况,企业在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时还可以结合以下指标:人均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产出价值,反映了员工个体的生产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人均劳动生产率来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个人绩效,同时也可以根据人均劳动生产率来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

2. 机械化程度= 机械投入/ 全员劳动力总投入机械化程度指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投入程度,它反映了企业在生产中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的程度。

通过机械化程度的计算,企业可以评估自身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1. 评估企业整体生产效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的生产效率水平,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生产效率。

2. 制定生产计划和考核绩效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结果可以作为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和考核绩效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员工绩效的考核,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生产目标。

3.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浪费,从而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计算劳动生产率

计算劳动生产率

计算劳动生产率一、引言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劳动力创造价值的能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能提升企业竞争力,还能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并探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1. 定义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力创造的价值。

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 = 劳动创造的价值 / 劳动时间。

2. 劳动创造的价值劳动创造的价值通常指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服务的总价值。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市场价值法或成本加成法来确定劳动创造的价值。

3. 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企业员工实际投入生产的时间。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实际工时法或标准工时法来确定劳动时间。

4. 计算实例假设某企业生产一批商品,其市场价值为100万元,员工实际投入生产的时间为2000小时。

则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100万元 / 2000小时 = 500元/小时。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 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员工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2. 优化生产流程对生产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消除不必要的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4. 改善工作环境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介绍了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并探讨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1.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劳产率指标管理

劳产率指标管理

产业链配套
产业链配套也会影响劳产率。如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之间配合默契、供货稳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时间 成本,从而提高劳产率。如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 配合不默契、供货不稳定,会增加生产成本和时间成 本,从而降低劳产率。
03
提高劳产率的途径
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
不断引进和创新生产技术 ,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 平,降低人工成本,提高 生产效率。
VS
计算方法
劳产率可以通过总产出(或总产值)除以 总劳动时间(或总工作量)来计算。
劳产率的行业差异
制造业劳产率
制造业的劳产率通常较高,因 为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和设
备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服务业劳产率
服务业的劳产率相对较低,因为 服务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往往需 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来生产和提供 。
其他行业劳产率
响劳动贡献率。
劳动利润率
01
02
03
定义
劳动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 定时期内实现利润与员工 人数之比,是反映企业盈 利能力的指标之一。
计算方法
劳动利润率=利润/员工 人数×100%。
影响因素
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营 销能力、员工激励机制等 因素都会影响劳动利润率 。
05
劳产率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劳产率与人均GDP的关系
优化管理与激励机制
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 效率,降低企业内部成本 。
优化管理体 制
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鼓 励员工创新和进步,提高 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投入程 度。
市场拓展与产业链整合
积极开拓市场,扩大销售 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增 加企业盈利能力。
市场拓展
产业链整合
通过纵向和横向的产业链 整合,降低采购成本,提 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竞 争力。

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五章企业劳动生产率及劳动效益统计

人力资源统计学第五章企业劳动生产率及劳动效益统计
1. 分子与分母在时间范围上要具有一致性. 2. 分子和分母在空间范围上也要具有一致性,即都发生于同 一企业内部. 3. 分子和分母在计算口径和范围上也必须一致,均由同一主 体发生. 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势必影响整个统计结果的可 信度。 产品产量的多种表现形式:实物量指标、价值指标、生产工 作量指标 劳动消耗量的形式: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企业全部职工、企 业生产工人
工业净产值 劳动生产率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工业净产值 * * 活劳动消耗量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4 按工业销售产值计算 工业销售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本企 业的工业产品,以现行价格计算,反映生产效益. 5 按新产品产值计算 以实际价格计算,分母为:研发生产新产品活劳动消耗量 6 按出口交货产值计算 以外汇价格结算,说明企业参与经济一体化的程度。 (三) 生产工作量劳动生产率
150

125
178.5
指数(%)
2 生产工人时间利用情况对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分析 月劳动生产率水平综合反映生产工人纯劳动时间的劳动效率、 劳动组织的合理程度以及制度工作工日的利用情况。 月劳动生产率水平=小时劳动生产率水平(a)*实际工作日长度(b) 实际工作月长度 (c)
q1 a1b1c1 a1b1c1 a0b1c1 a0b0c1 * * q0 a0b0c0 a0b1c1 a0b0c1 a0b0c0
第二节、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计算
一 不同的产量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
(一) 产品实物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产品实物总量 活劳动消耗量
涉及半成品和外购零部件,则需将其折算。
工业产品,由于规格和含量不同,处理上有两种方法: 1 不分型号,直接汇总产量,即混合产量

劳动生产率指标不能用百分比表示

劳动生产率指标不能用百分比表示
` ’ `

一 一

~

~
劳 动生 产 率 ( 正 指 标 ) 劳 动 生 产 率 ( 反指 标 )
以 上 公 式 是理 论 公 式
,

之品 亡星
劳 动消耗 量 劳 动 消挂量 产 品产 量
,
=
实 际计算 时

,
根据 研 究 目 的的不 同
,
对其 中的产 品产 量
, ,
,
可 以 采用实
,
物指 标
,
也 可 以 采用价 值指 标

而 用 单 位使 用价 值所 消耗 的 劳动 时 间
,
’ ’

『 一


通常 叫劳 动生 产 率反指 标 ” 二 二二 一 一 用公 式 表 示 为

`
’ ` _
,
`
_
.



-
`

r 一
:
生 产 单位 使用价 值所 消耗 的 劳 动 时 间 越 少 “ 一 一 一 一 一
~

_
_

`

`
-
-

劳 动 生 产 率越
, ,
在计 算 劳 动消耗量 时
, ,
根据 人 员 范 围的 不 同

也 有 不 同的 口 径
可 以 按 生产 工人 种产 品计算
, 。
直 接 生 产人 员 计 算
也 可 以 按 全 部职 工 计 算 可 以 在 一 个 企 业 内部
, ,
此外
劳 动 生 产率指 标 可 以 就 某
,
也可 以 就 全 部 产 品计 算

劳动生产率概念

劳动生产率概念

劳动生产率概念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企业或个人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劳动生产率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 = 产出 / 劳动投入其中,产出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价值,劳动投入指单位时间内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首先是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和应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其次是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提供良好的培训和教育机会,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

此外,合理的劳动组织和管理也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激励员工等方法都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加企业利润。

企业利润的增加可以促进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消费能力,拉动内需,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加入国际分工和合作,提高产品的出口比重,能够进一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生产设备需要大量的投资,这对一些贫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在劳动者素质提升方面也存在挑战。

一些地区和行业劳动力素质较低,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

此外,一些企业在追求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忽视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导致员工满意度和工作动力的下降,反而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什么叫全员劳动生产率

什么叫全员劳动生产率

什么叫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叫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

它是企业平均每个职工在一定时间里生产的产品实物量。

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考核时间内总合格产品产量(t)/考核时间内全部职工人数(人)(8-35)
全部职工包括固定职工、临时职工、计划外用工(例如副业工)。

什么叫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什么叫工人产值劳动生产率?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就是企业内部平均每个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工),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实物量。

计算公式为: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考核时间内合格产品产量(t)/(8-考核对闯内工人总人数(人)(8-36)
式中工人总人数为固定工人、临时工人、计划外工人的总和。

工人产值劳动生产率就是生产工人在一定时间里生产的合格产品总产值,微信公众号:hcsteel计算公式为:
工人产值劳动生产率=考核时间内合格产品总产值(元)/考核时间内工人总人数(人)(8-37)
式中工人总数也是固定工人、临时工人、计划外用工、学徒工的总和。

劳动者在一定时间里平均每人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叫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反映了劳动者在一定时间里生产产品的多少。

劳动生产率高表示了劳动者在该时间内向社会提供的物质财富多,反之,劳动生产率低,即向社会提供的物质财富少。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劳动工具的先进程度有关,因此,劳动生产率是考核和反映劳动效果的重要指标。

劳动生产率有实物劳动生产率和产值劳动生产率之分。

工人劳动生产率公式

工人劳动生产率公式

工人劳动生产率公式工人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效率的重要指标,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工人的工作效果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要明白工人劳动生产率公式,咱们先得清楚啥叫劳动生产率。

简单说,就是工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的产品数量或者完成的工作量。

那工人劳动生产率公式一般就是:劳动生产率 = 生产的产品数量÷生产这些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举个例子哈,比如说一个工厂里的工人小王,他一天工作8 个小时,生产了 100 个零件。

那按照公式算,他的劳动生产率就是 100÷8 = 12.5 个零件/小时。

这就意味着小王平均每小时能生产 12.5 个零件。

咱再往深了说,这公式里的“生产的产品数量”和“劳动时间”都有讲究。

生产的产品数量得是合格的、能达到质量标准的产品,要是不合格的可不能算进去。

劳动时间呢,也得是实实在在用于生产的时间,像中间休息、喝水、上厕所这些时间就得刨出去。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家小工厂参观,那是个做玩具的厂。

我就看到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着,其中有个大姐特别引人注目。

她动作娴熟,手不停地组装着玩具零件。

我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她两个小时就组装好了 50 个玩具。

这效率在他们厂里那可算是相当高的了。

后来跟厂长聊天才知道,这位大姐平时工作就特别认真负责,而且对生产流程熟悉得很,总能找到一些提高效率的小窍门。

这其实就是劳动生产率高的一种体现,她用同样的时间能生产出更多合格的产品。

对于企业来说,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可是个重要的事儿。

这不仅能增加产量,还能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比如说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给工人提供更好的培训、优化工作环境等等,都能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再比如,现在很多工厂都引入了自动化设备,这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方式。

原本需要好几个工人干的活儿,现在机器一上,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质量还更稳定。

但这也不是说工人就不重要了,反而是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更高了,得会操作和维护这些先进设备。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经济学中常被提及的概念。

它是评估一个国家或者企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简单解释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开始,通过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回顾其理论模型,以及分析其对经济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一、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或生产的产品数量。

简单来说,它可以衡量一定劳动投入所实现的经济产出,是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资源配置、生产工具和管理方式等。

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生产方式不断涌现,使得工人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或者提供更多的服务。

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很多重复性劳动可以被机器替代,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都会对个体的劳动创造力产生直接影响。

一个掌握了先进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往往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个人和国家应该注重教育和技能培训,并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生产工具的改进也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配置决定了生产效益的高低。

资源的流动和利用效率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工具的升级和改进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采用更高效的机器设备、创新的生产工艺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生产力水平。

二、劳动生产率的理论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该模型描述了劳动、资本和技术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关系,揭示了劳动生产率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关联。

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式及单位

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式及单位

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式及单位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式及单位劳动生产率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所反映的是一个单位时间内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或国家来说,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其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因此,了解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式及单位,是我们学习管理和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式:全员劳动生产率 = 全部生产的产值 ÷全部劳动投入的时数该公式计算的是一个企业或国家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全部的生产产值和全部的劳动投入量之比。

其中,全部生产的产值包括直接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价值和间接贡献的价值(如加工、运输等),全部劳动投入的时数包括直接劳动者以及间接劳动者(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所投入的时间。

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生产率的单位一般是货币单位。

例如:在一个企业中,全部生产的产值为100万元,全部劳动投入的时数为10000小时,则该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100 ÷ 10 = 10万元/小时。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时,除了增加生产产值以外,还可以通过减少劳动投入的时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除了加强生产技术和质量的提高,还需要注意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流程,以达到优化劳动投入的目的。

在国家层面上,全员劳动生产率不仅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还可以进行国际比较。

一般来说,全员劳动生产率与一国的教育、科技、劳动力市场、生产技术和资源利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各国政府都会采取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总结中,我们简单介绍了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式及单位。

企业和国家都需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优化生产流程、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人力素质等方面,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指标

劳动生产率指标

企业统计学习辅导(二)第三章企业经营要素统计一、企业统计要素统计的一般问题企业经营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以及科学技术的投入。

企业经营要素统计指标体系由各种要素的描述指标组成:(1)劳动力指标包括劳动力的数量、构成、素质指标;劳动力的时间利用指标、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指标。

(2)劳动资料指标包括设备数量、构成、更新指标;设备利用指标以及产品生产能力指标。

(3)劳动对象指标包括原材料的收入、消费、库存指标以及利用指标。

(4)技术投入指标包括技术开发投入指标和技术统计指标等。

二、企业劳动力的统计企业劳动力又称为企业劳动者,是指经企业安排在企业从事劳动和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和计划外用工。

现行制度的统计原则规定,统计企业劳动者应“谁发工资谁统计”。

反映企业劳动力数量的指标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期末人数,是指企业在报告期(月、季、年等)最后一天所拥有的人数。

二是平均人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期末人数指标可满足劳动力管理方面的需要,平均人数指标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拥有人数的一般水平。

在经济分析中平均人数指标具有广泛的用途,其计算要按报告期的日历天数计算,即用每天人数之和除以日历天数。

计算公式为:三、劳动时间利用指标劳动时间利用指标是在核算企业直接生产者各种劳动时间总量的基础上计算的。

工业企业的劳动时间种类有:日历工时数、制度工时数、出勤工时数、实际生产工时数等等。

各种劳动时间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实际生产工时数{出勤工时数停工工时数非生产工时数日历工时数: 缺勤工时数公休工时数时间利用指标有:出勤率、作业率和制度工时利用率等。

有关的劳动时间及时间利用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制度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公休工时数以上是工业企业的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计算。

对于商品流通企业,一般主要是反映出勤率的情况。

【例题】某企业4月份平均每日生产工人人数为100人,该月公休节假日数4天,每天制度工作日长度8小时。

全员劳动生产率怎么算

全员劳动生产率怎么算

全员劳动生产率怎么算
劳动生产率按不同人员的范围计算,可分为:
(1)按全部职工计算:就是全员劳动生产率。

(2)按生产工人计算:就是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生产的产品量能用产品实物产量和标准实物产量、生产工作量与产品价值量(总产值、净产值等)等指标计算。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

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单位劳动投入所能创造的产出价值。

计算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计算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是用产出总量除以劳动总量。

这个方法比较直观,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劳动生产率 = 产出总量 / 劳动总量。

其中,产出总量可以是产品的数量或价值,劳动总量可以是员工的工作时间或人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生产场景,但需要注意的是,产出和劳动的单位要保持一致,比如产出总量用数量表示时,劳动总量也应该用数量表示。

其次,还可以用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产值来计算劳动生产率。

这个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劳动生产率 = 产值 / 劳动投入。

其中,产值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产出价值,劳动投入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量。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价值,适用于需要考虑产出价值的场景。

另外,还可以用单位劳动成本所创造的产值来计算劳动生产率。

这个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劳动生产率 = 产值 / 劳动成本。

其中,劳动成本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成本,包括工资、福利等。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单位劳动成本所创造的价值,适用于需要考虑成本效益的场景。

最后,还可以用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价值增量来计算劳动生产率。

这个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劳动生产率 = 价值增量 / 劳动投入。

其中,价值增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增加量,劳动投入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量。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价值增量,适用于需要考虑价值创造的场景。

综上所述,计算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科学合理地计算劳动生产率,可以帮助企业和国家更好地评估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组织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正常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

正常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

正常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1. 什么是正常劳动生产率?正常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品或者服务数量。

通常用于评估企业或单位的生产力水平,是衡量一个经济制度高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劳动生产率可以帮助企业或单位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效率。

2. 正常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正常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劳动生产率 = 生产总量(或服务总量)/ 劳动力总数其中,生产总量或服务总量是指一个单位或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数量,劳动力总数是指在这段时间内所有从事生产或服务工作的人数。

通常情况下,计算出的劳动生产率的单位为产品/人*时间(如:每小时生产100个产品/人)。

3. 如何提高正常劳动生产率?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1 优化工作流程通过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减少生产环节和降低物料浪费等措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精益生产、6σ等工具,以最小化浪费的原则,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

3.2 加强员工培训提供员工技能培训,学习先进技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员工效率和专业技能水平,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

3.3 强化管理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体制,强化控制、监督与考评,制订出具体可行的指标和目标,推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组织协调性和管理效率。

同时,定期开展业务流程改进、管理制度改革和风险控制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

3.4 提高用工效率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优化用工流程、加强员工积极性、提升管理水平,合理分配服务资源,都是提高用工效率的有效措施,这些都可以促进公司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 正常劳动生产率的注意事项在计算正常劳动生产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统计方法统计生产量或者服务量要尽量横向比较,统计所涉及的时间也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4.2 劳动力范围劳动力范围必须绝对明确,包括所有从事生产或服务的人员,人员群体特征、工作种类和生产任务的要求也都应确定清晰。

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式及单位

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式及单位

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式及单位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企业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
或提供的服务与全部劳动力(包括工人、员工、管理人员等)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力的比率,是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总产值/总劳动力
其中,总产值指企业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总价值;总劳动力包括所有的劳动力,如工人、员工、管理人员等。

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单位为:元/人时,表示每个劳动力在一定时
间内所创造的价值。

在企业管理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可以增加企业的总产值,促进企业的发展。

- 1 -。

第2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第2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第2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一、劳动生产率的定义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能产出多少产品的指标,它
衡量的是人力所能发出的产出结果,即人力产出的总量与人力的总数之比。

基本上,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是除以一定的时间单位,即人力的总产出
除以人力的总数,来衡量人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产出量。

劳动生产率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国家区划来计算,比如按
照行业来计算,比如按照国家、地区来计算。

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往往
会有较大的差异,而市场劳动力又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不
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既是研究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研究国际百
货比较优势的重要研究对象。

二、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其中一国家或地区在其中一行业方面具有的优势,它具
有节约优势或生产优势,可以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资源,利用国内的技术进
行生产,在国际市场上产品以低价格出售,从而取得利润,并进一步提高
生活水平。

比较优势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因此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不仅是影响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

考虑到
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对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研究领
域的重要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生产率指标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企业统计学习辅导(二)第三章企业经营要素统计一、企业统计要素统计的一般问题企业经营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以及科学技术的投入。

企业经营要素统计指标体系由各种要素的描述指标组成:(1)劳动力指标包括劳动力的数量、构成、素质指标;劳动力的时间利用指标、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指标。

(2)劳动资料指标包括设备数量、构成、更新指标;设备利用指标以及产品生产能力指标。

(3)劳动对象指标包括原材料的收入、消费、库存指标以及利用指标。

(4)技术投入指标包括技术开发投入指标和技术统计指标等。

二、企业劳动力的统计企业劳动力又称为企业劳动者,是指经企业安排在企业从事劳动和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和计划外用工。

现行制度的统计原则规定,统计企业劳动者应“谁发工资谁统计”。

反映企业劳动力数量的指标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期末人数,是指企业在报告期(月、季、年等)最后一天所拥有的人数。

二是平均人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期末人数指标可满足劳动力管理方面的需要,平均人数指标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拥有人数的一般水平。

在经济分析中平均人数指标具有广泛的用途,其计算要按报告期的日历天数计算,即用每天人数之和除以日历天数。

计算公式为:报告期生产 制度工作三、劳动时间利用指标劳动时间利用指标是在核算企业直接生产者各种劳动时间总量的基础上计算的。

工业企业的劳动时间种类有:日历工时数、制度工时数、出勤工时数、实际生产工时数等等。

各种劳动时间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实际生产工时数出勤工时数停工工时数 制度工时数非生产工时数日历工时数缺勤工时数公休工时数时间利用指标有:出勤率、作业率和制度工时利用率等。

有关的劳动时间及时间利用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制度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公休工时数以上是工业企业的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计算。

对于商品流通企业,一般主要是反映出勤率的情况。

【例题】某企业4月份平均每日生产工人人数为100人,该月公休节假日数4天,每天制度工作日长度8小时。

根据4月份考勤记录和工时记录得到:缺勤工时数800工时,停工工时数200工时,非生产工时数300工时。

试计算时间利用指标。

日历工时数=×日历人数×=100×30×8=24000(工时)制度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公休工时数=24000-100×4×8=20800(工时)出勤 停工非生产出勤工时数=制度工时数-缺勤工时数=20800-800=20000(工时)= ― ― =20000―200―300=19500(工时)四、劳动生产率指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经营成果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对于劳动生产率指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掌握:第一,劳动生产率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1)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表示。

计算公示为: (2)用单位产品或单位工作量耗用的劳动时间表示。

计算公示为:通常,前者称为正指标,后者称为逆指标,二者的含义有区别,但其经济意义一致。

二者在数值上互为倒数。

第二,劳动生产率在其基本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有各种不同的指标。

如: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年劳动生产率、月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等等。

第三,劳动生产率指数是表明劳动生产率变动程度的指标,有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可变构成指数等于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之积。

用公式表示如下:第四,劳动生产率变动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分析劳动生产率变动所带来的生产经营成果;其二是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原因。

【例题】某公司所属两煤矿的资料如下:劳动生产率 报告期比基期劳动生产率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职工结构变化使 解: ∑∑∑∑÷=000111T T q T T q =÷380=%∑∑∑∑÷=00111TT q T T q=-380=(吨/人)∑∑∑∑÷=110111TT q T T q=÷=%∑∑∑∑÷=110111TTq T T q=- =(吨/人)∑∑∑∑÷=0110TTq T T q=÷380=%=-380=(吨/人)以上指标体系有如下关系:%=%×%吨/人=吨/人+吨/人 五、企业工资统计 (一)企业工资总额工资是企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它以价值形式体现着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活劳动投入。

企业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实际支付给全部企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总额。

企业工资总额也是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的“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其统计应遵循国家的统一规定。

企业工资总额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标准工资;(2)奖金;(3)津贴和补贴;(4)加班加点工资;(5)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二)平均工资的计算和分析平均工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人均工资额。

其计算公式为:平均工资表明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平均工资的变动程度是用平均工资指数来表示的。

其计算公式为:平均工资指数既包括企业劳动者工资水平变动的影响,同时也包括工资水平不同的各部分劳动者结构变动的影响,被称为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

三个指数间的关系为: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平均工资结构影响指数(三)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研究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的基本指标是工资相对增长系数。

工资相对增长系数是平均工资指数与劳动生产率指数对比的结果。

其计算公式为:工资相对增长系数=平均工资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工资相对增长系数反映了平均工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变动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其实质是表明生产成果(产量或产值)的工资费用率的变动程度。

(四)平均工资增长与物价增长的关系研究平均工资增长与物价增长的关系,采用的指标是实际工资和实际工资指数。

实际工资是指以用货币工资能够实际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数量为标准的工资额。

计算公式为:实际工资=货币工资(平均工资)÷物价指数实际工资指数表明用货币工资实际能购买到的消费品及服务数量的变动程度,能较确切地反映企业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的变动状况。

计算公式有两种:实际工资指数=报告期实际工资÷基期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指数=货币工资指数÷生活费指数【例题】某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1)计算工资相对增长系数。

(2)计算人均工资费用降低(或增加)额。

(3)分析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

解:(1)劳动生产率指数平均工资指数工资相对增长系数==(2)人均工资费用降低额=报告期平均工资)11(工资相对增长系数-⨯=9500)8549.011(-⨯ =-(元)(3)工资相对增长系数为,小于1,说明该企业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企业在提高平均工资的同时,工资费用却有所降低,人均降低额为元。

六、企业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统计指标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一般在一年以上),单项价值较高(在规定限额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及其他物质资料。

不同经营性质的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方法和重点有着一定的差别。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工业设备在固定资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商品流通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分为房屋、仓库、营业设备、运输工具四类。

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的数量,既要从实物角度反映,也要从价值角度反映。

(一)企业固定资产的实物量指标企业固定资产的实物量是在固定资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特点及经营管理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实物单位分别统计。

(二)工业企业的设备数量指标工业企业的设备数量指标主要有实有设备、已安装设备、使用设备、完好设备四个范畴。

工业企业设备数量指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期末设备数和设备平均数两种。

(三)企业固定资产价值量指标固定资产价值量指标有三个: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和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

实有设备 实有设备已安装设备完好设备生产设备生产设备 1、固定资产原值是指购买或建造各种固定资产时,实际支付的金额,以及以后改建或扩建所追加投资金额的合计。

2、固定资产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额后的净额,也就是固定资产原值扣除因磨损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以后余存的价值。

该指标可以反映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表明企业固定资产的实有价值。

3、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是指在现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重新购建同样的固定资产所需要支出的全部金额。

该指标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固定资产的现时价值,但实际计算比较复杂,应用不很普遍。

企业固定资产总量指标有期末指标和平均指标两种形式。

其平均指标应按序时平均法计算。

常用公式如下:七、生产性企业生产设备利用指标生产性企业生产设备利用指标共分四类,即:数量利用指标、时间利用指标、能力利用指标以及综合利用指标。

第一,生产设备数量利用指标有如下四种: 完好设备利用率=完好设备中实际使用设备数以上四个指标各有其意义,但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公式如下:第二,生产设备时间利用指标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第三,生产设备能力利用指标的基本计算公式为:第四,生产设备综合利用指标有两种形式:一是综合利用率指标,二是实际综合效率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设备能力利用率×设备时间利用率=设备实际生产效率×设备时间利用率 八、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指标工精产品生产能力是指工业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在原材料、燃料供应充分,劳动力配备合理,以及设备正常运转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年产量。

计算和确定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应将与该种产品生产有关的全部设备能力进行综合平衡。

(2)不应考虑原材料、燃料的供应,劳动力的配备以及厂外运输等条件的影响。

= × ×某类设备的产品设备 设备全年 单项设备= ××(3)企业应按原设计规定的或上级规定的产品方向及品种构成计算产品生产能力。

(4)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应就各种产品分别计算。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是各类设备产品生产能力的综合平衡能力。

决定各设备产品生产能力的因素有设备数量、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和单项设备生产能力三个方面。

而根据这三个因素可得到计算各类设备产品生产能力的一般公式,即: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变动及利用指标主要有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本年减少生产能力、年末生产能力、全年平均生产能力以及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

九、原材料、能源统计的基本内容原材料是指经过人类劳动而生产出来的劳动对象,是企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