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度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了解洋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完善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洋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8种,2482例,报告发病率628.51/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5.43%;其中乙类传染病12种1016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49%;丙类传染病6种1466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669.98%;乙类传染病中居前五位的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痢疾、麻疹,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7.93%;丙类传染病中以手足口病发病数最多,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69.1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316.99%。结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梅毒)、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手足口病是今后防治的重点传染病,应不断加强监测,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流行特征

洋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部,下辖26个乡镇,367个行政村,总面积3206km2,常住人口39万,流动人口5万。为及时掌握洋县传染病疫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通过发病特征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指导今后的传染病防治与管理工作。本研究统计分析了洋县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洋县2010年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监测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洋县统计局。

1.2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类,对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传染病网络直报统计,2010年全县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8种2482例,报告发病率628.51/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5.43%。其中乙类传染病12种1016例,发病率为257.28/10万;与2009年(发病率209.67/10万)相比下降了11.49 %。丙类传染病6种1466例,发病率371.23/10万;与2009年(发病率48.28/10万)相比上升了668.98%。

2.2 发病顺位及构成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7.93%,其中病毒性肝炎居第1位,占65.45%;肺结核居第2位占28.74 %;梅毒居第3位,占1.57 %;细菌性痢疾居第4位,占1.28 %;第5位是麻疹,占0.89 % ;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3位的占总发病数的99.66 %,其中手足口病居第1位,占69.17 %;流行性腮腺炎居第2位,占28.51 %;第3位是其他感染性腹泻,占1.98 %。

2.3 流行特征

2.3.1性别年龄分布乙类传染病(1016例)中男性占56.30%,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29: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20~59岁年龄组最多,占总发病数的73.23 %,其次为60~74岁组,占总发病数的16.93%,0~19岁组占总发病数的6.40%,75~85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3.44%(图1)。丙类传染病(1466例)中男性占65.62%,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91:1.发病年龄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最高,占总发病数的66.30%,其次为5~14岁组,占总发病数的30.35%,15岁以上各年龄组属低发病病率(图2)。

2.3.2职业分布发病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分别占总发病数的79.63%、3.74%、3.35%,共占乙类传染病总报告例数的86.72%,其它职业有离退休、家务及待业、教师、民工、干部职员、散居儿,共占13.28%。其中,散居儿发病主要以麻疹为主,学生发病主要以病毒性肝炎、猩红热、肺结核为主,农民和民工发病主要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为主。丙类传染

病发病分布为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32%、22.71%、19.99%。其它职业有教师、工人、农民、民工、干部职员,共占1.98%,其余职业人群无发病数。其中散居儿童中主要以手足口病为主,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51.71%,学生中主要以流行性腮腺炎为主,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16.30%,幼托儿童中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分别占11.11%、8.73%。

2.3.3 地区分布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乡镇为:戚氏镇(338.11/10万)、谢村镇(319.61/10万)马畅镇(306.95)、磨子桥镇(285.10/10万)、秧田镇(258.97/10万)。丙类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乡镇为:四郎乡(981.13/10万)、戚氏镇(498.62/10万)、龙亭镇(477.62/10万)、槐树关镇(413.06/10万)磨子桥镇(389.08/10万)。戚氏镇和磨子桥镇在乙或丙类传染病中均属高发病地区。

2.3.3时间分布乙类传染病全年均有病例发生,无暴发疫情。12月发病数最高(101例),2月份最低(58例)。(图3)。丙类传染病最高月份在7月份(579例),此期正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最低月份为2月份(1例)。(图4)。

2.4各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肠道类、呼吸道类、血源及性传播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分别为51例、308例、649例、8例、0例;分别占2010年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的5.01%、30.31%、6

3.87%、0.79%、0.00%。

2.4.1 肠道传染病(乙类)共报告51例,占传染病总报告数的5.02%。

其中细菌性痢疾13例(25.49%),甲肝11例(21.57%),戊肝5例(9.8%),肝炎(未分型)22例(43.14%)。

2.4.2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649例,占传染病总报告数6

3.87%。其中,乙肝613例(9

4.45%),丙肝14例(2.16%),淋病5例(0.77%),梅毒16例(2.47%),艾滋病1例(0.15%)。

2.4.3 呼吸道传染病(乙类)共报告308例,占传染病总报告数的30.31%。其中,肺结核报告292例(94.81%),麻疹9例(2.92%),猩红热6例(1.95%),甲型H1N1流感1例(0.32%)。

2.4.4 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共报告8例,分别为狂犬病2例,流行性出血热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2例,占总报告数的0.79%。

2.4.5 新生儿破伤风无病例报告。

2.5 主要传染病发病分析

2.5.1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665例,报告发病率为168.40%,较2009年(发病率184.00/10万)下降了8.48%,男女性别之比为1.12:1.0,15—64岁年齢组人群占87.0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8.05%。

2.5.2肺结核报告发病292例,报告发病率7

3.94/10万,较2009年(发病率77.09/10万)下降了

4.08%,男、女性别之比为1.86:1.0,20~64岁年龄组发病占79.4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4.41%。

2.5.3麻疹报告发病9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报告发病率2.28/10万,与2009年(发病率0.76/10万)相比上升了200.55%,年龄分布为1岁以下儿童发病4例,占发病数的44.44%;(其中8月龄以下发病2例,8~12月龄发病2例);1~6岁年龄组发病3例,占3

3.33%;15岁以上人群发病2例,占发病数的22.22%。男性发病5例,男女性别之比为

1.25:1.0。职业分布为散居儿和民工为主,占发病数的66.67%和2

2.22%。

2.5.4手足口病报告发病1014例,报告发病率256.77/10万,与2009年(发病率5.81/10万)相比上升了4316.99%,报告病例较多的乡镇为洋州镇(251例)、戚氏镇(130例)、槐树关镇(129例)、麽子桥镇(116例)、龙亭镇(113例)。病例中男性649例,女性365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78:1.0,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组发病911例,占89.84%;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为74.75%和16.07%,发病趋势见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