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10大气试题

合集下载

2010高考题汇编-大气

2010高考题汇编-大气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汇编(大气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90分)1.(10年XX卷文综)今年4月中旬,受强冷空气的持续影响,本该是春暧花开的我国北方地区却出现“倒春寒”,暴雪降温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下列反映这次强冷空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2.(10年XX卷文综)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0年XX卷地理)右图反映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客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1m空气所能容纳的最3.根据右图,气温在10℃时。

3大水汽量为10g,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升到40g,气温应达到A.15℃ B.25℃ C.30℃ D.35℃4.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这些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

测得一封闭实验箱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是50%,如果受使实验箱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37.5%,箱内温度应调节为A.35℃ B.25℃ C.15℃ D.5℃5.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知,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手气温,其一般规律是:①气温高,相对湿度小②气温低,相对湿度小③清晨相对湿度最大④午后相对湿度最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10年XX卷地理)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读图1,冰岛位于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22C X围示意图,图5为某7.(10年XX卷地理第8题)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0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7.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10年XX卷地理)中国20108.年XX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

大气试题(卷)库含答案解析)

大气试题(卷)库含答案解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D )。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B)。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D)。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D )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A)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 )。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Ω·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Ω·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B )。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A )。

A.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1<Re p<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10秋大气10级普通物理(1-3)试题B卷参考答案

10秋大气10级普通物理(1-3)试题B卷参考答案

兰州大学2010 ~ 2011学年第1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参考答案课程名称:普通物理1/3 任课教师:常鹏, 吴东平学院:专业:年级:姓名:校园卡号: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 质点在y轴上运动,运动方程为y=4t2-2t3,则质点返回原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B(A) 8m/s, 16m/s2.(B)-8m/s, -16m/s2.(C)-8m/s, 16m/s2.(D)8m/s, -16m/s2.2. 质点沿XOY平面作曲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2t, y=19-2t2. 则质点位臵矢量与速度矢量恰好垂直的时刻为 D(A) 0秒和3.16秒(B) 1.78秒.(C) 1.78秒和3秒.(D)0秒和3秒.3. 由于地球自转,静止于地球上的物体有向心加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A) 静止于地球上的物体,其向心加速度指向地球中心;(B) 荆州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比北京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大;(C) 荆州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比北京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小;(D) 荆州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与北京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一样大小.4. 质点沿半径R=1m的圆周运动,某时刻角速度ω=1rad/s,角加速度α=1rad/s2,则质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为 A(A) 1m/s, 1m/s2.(B) 1m/s, 2m/s2.(C) 1m/s, 2m/s2.(D) 2m/s, 2m/s2.5. 一弹性小球水平抛出,落地后弹性跳起,达到原先的高度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与原先的相同,则 B(A) 此过程动量守恒,重力与地面弹力的合力为零.(B) 此过程前后的动量相等,重力的冲量与地面弹力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此过程动量守恒,合外力的冲量为零.(D) 此过程前后动量相等,重力的冲量为零.6. 一辆汽车从静止出发,在平直的公路上加速前进,如果发动机的功率一定,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A) 汽车的加速度是不变的;(B) 汽车的加速度与它的速度成正比;(C) 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减小;(D) 汽车的动能与它通过的路程成正比.7. 在定轴转动中,如果合外力矩的方向与角速度的方向一致,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1页(A) 合力矩增大时, 物体角速度一定增大; (B) 合力矩减小时, 物体角速度一定减小; (C) 合力矩减小时,物体角加速度不一定变小; (D) 合力矩增大时,物体角加速度不一定增大.8. 一平面简谐波表达式为y =-0.05sin π(t -2x ) (SI), 则该波的频率ν(Hz),波速u (m/s)及波线上各点振动的振幅A (m)依次为 D(A) 1/2, 1/2, -0.05 . (B) 1/2, 1 , -0.05 . (C) 2, 2 , 0.05 . (D) 1/2, 1/2, 0.05 .9. 两相干波分别沿BP 、CP 方向传播,它们在B 点和C 点的振动表达式分别为y B = 0.2cos2π t (SI) 和 y C = 0.3cos(2π t +π ) (SI)己知BP =0.4m,CP =0.5m 波速u =0.2m/s,则P 点合振动的振幅为 C(A) 0.2m (B) 0.3m (C) 0.5m (D) 0.1m.10.把一个静止质量为m 0的粒子由静止加速到0.6c ,需要做的功是 A (A) 0.225m 0c 2(B) 0.25m 0c 2(C) 0.36m 0c 2(D) 0.18m 0c 2.二、填空题(20分)(每题2分)1.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 =2t 2i +cos πt j (SI), 则其速度v = 4t i -πcos πt j ;加速度a = 4i-π2cos πt j ;当t =1秒时,其切向加速度τa = 4 ;法向加速度n a = π2 .2. 力 F = x i +3y 2j (S I) 作用于其运动方程为x = 2t (S I) 的作直线运动的物体上, 则0~1s 内力F 作的功为A = 2 J.3. 质量为m 的均匀圆盘,半径为r ,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I 1 = 221mr ;质量为M ,半径为R , 长度为l 的均匀圆柱,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I 2 = 221mR .如果M = m , r = R , 则I 1 = I 2 .4. 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小孔,孔中穿一轻绳,绳的一端栓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用手拉住.若小球开始在光滑桌面上作半径为R 1速率为v 1的圆周运动,今用力F慢慢往下拉绳子,当圆周运动的半径减小到R 2时,则小球的速率为211/R R v , 力F 做的功为 )1(21222121-R R mv .试写出伯努利方程 C gh v p =++ρρ221。

地球上的大气部分经典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部分经典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部分经典试题(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地球上的大气部分经典试题读地球上较大尺度大气活动中心的气流运动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甲、乙两地均位于30°N附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B.甲、乙均是由热力原因形成C.甲地温和湿润D.乙地炎热干燥2.若乙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甲地,最可以确定的原因是( )A.甲地太阳辐射强于乙地B.甲地纬度位置低于乙地C.甲地海拔高于乙地D.甲地的热容量小于乙地解析:第1题,北纬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呈现图示状况时说明其被割裂,应为夏季,我国盛行偏南风;此时,甲地为低压,由热力原因所致;乙地受高压控制,炎热干燥。

第2题,从图中信息无法确定甲、乙的经纬度位置,因而无法判断选项A、B、C 的正误,热容量小则气温变化大,甲地气温年较差大则其热容量小。

答案: 1.D 2.D每年随着干、湿季节的变化,东非高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食草动物就会组成一支壮观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间来回迁徙。

下图是食草野生动物迁徙路线。

据此完成3~4题。

3.当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当地受()A.西风带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4.野生食草动物从②地迁徙到③地的时间可能是()A.12月至次年5月B.7月底至8月中下旬C.10月底至11月底D.1月中上旬至3月底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赤道以南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第4题,7月底至8月中下旬②受信风控制降水少,野生食草动物迁往③地。

答案: 3.D 4.B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5~6题。

5.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解析:第5题,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

大气试题及答案

大气试题及答案

大气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主要发生在大气的哪一层?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答案:B2. 以下哪种气体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氢气答案:B3.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由大气污染引起的?A. 酸雨B. 臭氧层空洞C. 温室效应D. 潮汐答案:D4.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大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A. 雾B. 霜C. 露D. 雪答案:A5.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什么现象?A. 酸雨B. 臭氧层空洞C. 温室效应D. 潮汐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大气层中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层有哪些?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答案:A、B2. 以下哪些因素会导致大气中臭氧层的破坏?A. 氟利昂的使用B. 汽车尾气排放C. 工业废气排放D. 火山爆发答案:A、B、C3.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气污染?A. 植树造林B. 使用清洁能源C.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 增加工业排放答案:A、B、C4. 以下哪些现象是大气中水循环的一部分?A. 蒸发B. 凝结C. 降水D. 冰川融化答案:A、B、C、D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大气温度?A. 太阳辐射B. 温室气体C. 地形地势D. 季节变化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对)2.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唯一的温室气体。

(错)3. 酸雨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造成的。

(对)4.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的。

(对)5. 潮汐是由大气压力变化引起的。

(错)6. 雾是由于大气中水汽的凝结形成的。

(对)7. 大气层中的平流层是飞机飞行的主要区域。

(对)8. 臭氧层空洞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造成的。

(错)9.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对)10.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60分)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 B.大气的反射作用——④C.大气的吸收作用——② D.大气逆辐射作用——③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

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a、c、d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c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a、c、d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c<d<aC.d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4.图中箭头能表示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原理的是( )A.a B.b C.c D.d下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图”,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各点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气压高于b处B.a处气压高于c处C.M处的气温比N处高 D.d处的气温高于c处6.关于图中各点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气流由d处流向c处 B.M处盛行上升气流C.高空a处气流向中心辐合 D.N地多阴雨天气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7~9题。

7.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空气堆积下沉C.空气受热上升D.空气受冷下沉8.关于气压带的正确叙述是( )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D.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的风是偏北风9.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A.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B.夏季偏南,冬季偏北C.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 D.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下图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0~11题。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 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 甲是东南信风B 乙是西风带C 气压带在北半球D 气压带在南半球2009年3月初,我国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受某天气系统影响。

下表为“华北平原甲、A. aB. bC. cD. d4. 3月2日丙地气温最高,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B. 大气削弱作用弱C. 受暖气团影响D. 大气逆辐射强5. 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①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区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④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6.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是()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1月北移、7月南移 D.7月北移、1月南移7.下列属于北半球反气旋及其过境时气压变化的是()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8~10题。

8.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地温度高,气压低.垂直方向气流:处上升,处下沉.地温度低,气压高.水平方向气流:由流向9.若A位于亚欧大陆,B位于太平洋,则().A为亚洲低压,.上海此时盛行东南季风,温暖湿润.图为北半球的冬季.B为夏威夷高压10.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A.为白天,吹海风B.为白天,吹陆风C.为夜晚,吹海风D.为夜晚,吹陆风11.A、B、C、D几种天气系统中,能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天气的是:()12.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④点与⑤点之间时,被亚洲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是()A、副热带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赤道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13.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②点附近时,东亚的盛行风风向为()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东南季风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年级同学的日记片段“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

大气科学与环境考试试题

大气科学与环境考试试题

大气科学与环境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大气的主要成分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氩气2、以下哪种气象要素对大气环流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A 气温B 气压C 风速D 湿度3、平流层的主要特点是()A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B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 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D 含有大量的水汽4、形成雾的主要条件是()A 充足的水汽和冷却B 稳定的大气层结和充足的水汽C 大风和降温D 强烈的上升运动5、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A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太阳活动增强C 火山活动频繁D 森林面积增加6、以下哪种气体属于温室气体()A 氧气B 氮气C 甲烷D 氦气7、大气中的臭氧层主要位于()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8、冷锋过境时,通常会出现的天气变化是()A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B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C 气温升高,气压升高,出现降雨D 气温降低,气压降低,出现降雨9、以下哪种天气系统会带来狂风暴雨()A 冷锋B 暖锋C 气旋D 反气旋10、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A 工业排放B 交通运输C 农业活动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大气的垂直分层从下到上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2、常见的气象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影响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等。

4、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5、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和_____。

6、酸雨的主要成分是_____和_____。

7、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数值越大,表明空气质量_____。

8、大气中的颗粒物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9、温室效应是指_____。

10、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等。

10秋大气10级普通物理(1-3)试题B卷参考答案

10秋大气10级普通物理(1-3)试题B卷参考答案

兰州大学2010 ~ 2011学年第 1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 卷)参考答案课程名称:普通物理1/3 任课教师:吴东平,常鹏学院:专业:年级:姓名:校园卡号: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质点在y轴上运动,运动方程为y=4t2-2t3,则质点返回原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B(A) 8m/s, 16m/s2.(B)-8m/s, -16m/s2.(C)-8m/s, 16m/s2.(D)8m/s, -16m/s2.2. 质点沿XOY平面作曲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2t, y=19-2t2.则质点位置矢量与速度矢量恰好垂直的时刻为 D(A) 0秒和3.16秒(B) 1.78秒.(C) 1.78秒和3秒.(D)0秒和3秒.3. 由于地球自转,静止于地球上的物体有向心加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A) 静止于地球上的物体,其向心加速度指向地球中心;(B) 荆州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比北京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大;(C) 荆州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比北京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小;(D) 荆州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与北京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一样大小.4. 质点沿半径R=1m的圆周运动,某时刻角速度ω=1rad/s,角加速度α=1rad/s2,则质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为 A(A) 1m/s, 1m/s2.(B) 1m/s, 2m/s2.(C) 1m/s, 2m/s2.(D) 2m/s, 2m/s2.5. 一弹性小球水平抛出,落地后弹性跳起,达到原先的高度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与原先的相同,则 B(A) 此过程动量守恒,重力与地面弹力的合力为零.(B) 此过程前后的动量相等,重力的冲量与地面弹力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此过程动量守恒,合外力的冲量为零.(D) 此过程前后动量相等,重力的冲量为零.6. 一辆汽车从静止出发,在平直的公路上加速前进,如果发动机的功率一定,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A) 汽车的加速度是不变的;(B) 汽车的加速度与它的速度成正比;(C) 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减小;(D) 汽车的动能与它通过的路程成正比.7. 在定轴转动中,如果合外力矩的方向与角速度的方向一致,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 合力矩增大时, 物体角速度一定增大;(B) 合力矩减小时, 物体角速度一定减小;(C) 合力矩减小时,物体角加速度不一定变小;(D) 合力矩增大时,物体角加速度不一定增大.8. 一平面简谐波表达式为y=-0.05sinπ(t-2x) (SI), 则该波的频率ν(Hz),波速u(m/s)及波线上各点振动的振幅A(m)依次为 D(A) 1/2, 1/2, -0.05 .(B) 1/2, 1 , -0.05 .(C) 2, 2 , 0.05 .(D) 1/2, 1/2, 0.05 .9. 两相干波分别沿BP 、CP 方向传播,它们在B 点和C 点的振动表达式分别为y B = 0.2cos2π t (SI) 和 y C = 0.3cos(2π t +π ) (SI)己知BP =0.4m,CP =0.5m 波速u =0.2m/s,则P 点合振动的振幅为 C(A) 0.2m (B) 0.3m (C) 0.5m (D) 0.1m .10.把一个静止质量为m 0的粒子由静止加速到0.6c ,需要做的功是 A (A) 0.225m 0c 2 (B) 0.25m 0c 2 (C) 0.36m 0c 2 (D) 0.18m 0c 2 .二、填空题(20分)(每题2分)1.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 =2t 2i +cos πt j (SI), 则其速度v =4t i -πcos πt j ;加速度a = 4i-π2cos πt j ;当t =1秒时,其切向加速度τa = 4 ;法向加速度n a = π2 .2. 力 F = x i +3y 2j (S I) 作用于其运动方程为x = 2t (S I) 的作直线运动的物体上, 则0~1s 内力F 作的功为A = 2 J .3. 质量为m 的均匀圆盘,半径为r ,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I 1 = 221mr ;质量为M ,半径为R , 长度为l 的均匀圆柱,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I 2 = 221mR .如果M = m , r = R , 则I 1 = I 2 .4. 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小孔,孔中穿一轻绳,绳的一端栓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用手拉住.若小球开始在光滑桌面上作半径为R 1速率为v 1的圆周运动,今用力F 慢慢往下拉绳子,当圆周运动的半径减小到R 2时,则小球的速率为211/R R v , 力F 做的功为 )1(2122121-R R mv .5. 试写出伯努利方程 C gh v p =++ρρ221。

大气相关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大气相关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大气相关考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大气层中,最接近地面的层是什么?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中的主要气体成分?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氦气答案:D3.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大气中的水蒸气增多B. 森林砍伐C.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 工业污染答案:C4.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大气污染?A. 雾霾B. 酸雨C. 臭氧层破坏D. 植物生长答案:D5. 大气压力的单位是什么?A. 帕斯卡(Pa)B. 牛顿(N)C. 米(m)D. 千克(kg)答案:A二、填空题6. 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层是_________。

答案:平流层7. 风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气压差;科里奥利力8. 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规律是白天_________,夜晚_________。

答案:升高;降低9. 气象学中,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_________的总量。

答案:降水水体10. 云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

答案:凝结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答案:大气层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臭氧层就在这一层。

高层大气包括中间层、热层和外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变化,主要研究电离层等现象。

12.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它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答案: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它会导致全球气候模式的改变,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部分地区降水增多,而其他地区则可能遭受干旱。

四、论述题13. 论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答案: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增加,以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辰空中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散布表示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反。

此时甲地近空中的风向为A.西北风B.西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读图,依据图中信息判别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阴沉天气,a大局部为大气反射B.湖泊湿地,b能缓和地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空中失热D.冰雪空中,a→b的转化率添加3.冻雨是下层的过冷水滴、冰晶、雪花进入中间暖层化为水滴,再下降到近空中并接触到0℃或0℃以下物体外表立刻解冻的特殊天气现象。

以下气温的垂直散布表示图中,最有能够构成冻雨的是A. B. C. D.2021年11月7日,中国第32次南极迷信调查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征,踏上了为期159天、总航程约3万海里的科考征程。

据此完成以下效果。

4.启程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A.亚洲低亚B.亚洲高压C.阿留申高压D.夏威夷高压5.此时节,北半球发作断裂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6.调查时期,东亚地域的盛行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7.以下图为四个地域气压带和风带位置表示图,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选项是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8.霾是少量极纤细的干尘粒等平均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混浊现象。

气温越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就越少,越容易构成霾。

从自然条件思索,出现雾霾天气主要受以下哪种天气系统的控制A.甲B.乙C.丙D.丁读〝2021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各地时节状况图〞,回答以下效果。

9.构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时节的主要缘由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地貌地域差异C.各地经度差异大D.各地纬度差异大10.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域仍处在夏季的主要缘由是A.位于低纬,正午太阳高度大B.南岭阻挠弱冷空气南下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散布状况模拟表示图〞,回答以下效果。

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

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选择题1. 冬季,农民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

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Eg3TeKU 。

Ai01mUX 。

2.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原因是A .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B .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C .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D .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3.图中A 、B 、C 、D 处于同一纬度,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4.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J7waXv9。

Uh1n55m 。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了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

读城市风示意图如下,回答5~7题。

KIxnVxn 。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① ① ① ①P46gw9u。

5.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6.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污染,应选择A.甲 B.乙 C.丙 D.丁7.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A.市区 B.近郊区 C.远郊 D.农村8.右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B.图中①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C.图中①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D.图中①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9.下列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aB.bC.cD.d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字母D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为A.副热带高气压带B.中纬西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东北信风带11.每年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是A.都向南移B.北半球的向南移,南半球的向北移C.都向北移D.南半球的向南移,北半球的向北移12.从盛行风考虑,南极某考察基地(69.5ºS,76.3ºE)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南D.西北读下图,完成13~14题。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熏烟驱霜是指霜冻来临前点火生烟,以减轻霜冻冻害(如图)。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 1. 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A.削弱大气逆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2. 右图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 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 大棚生产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成下面小题。

蔬菜S塑料大棚生产蔬菜示意團N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4.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减弱大气逆辐射D.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下图示意菜一等高而。

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一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考虑空气垂直运动,0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等压面5.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则O点风向为A.④或⑤B.③或④C.⑥或⑦D.⑤或⑥6.若图示为高空等高面,P1VP2,则O点风向为A.③或⑦B.①或⑧C.⑦或⑧D.②或③读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风带1与风带2风向不同),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上的大气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真题●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图5),回答12-14题。

(会考)12. 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13.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14.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A.①B.②C.③D.④●16.图7为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17.图8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A.①B.②C.③D.④●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9),回答19—20小题。

19.①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20.在气压带②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21.利用人造烟幕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幕能使大气的A.逆辐射作用增强 B.逆辐射作用减弱 C.反射作用加强D.反射作用减弱● 读图25,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A 的名称是;气压带B 与C 之间是带。

(2)23°26′N 至30°N 之间,大陆西岸多为 气候,大陆东岸多为气候。

(3)气压带A 与气压带B 控制下的大陆西岸相比,降水较多的是,其主要原因是。

(4)不同纬度地带的气温变化规律是。

(5)若用干、湿、冷、热来表示气候状况,则A 气压带控制下为,B 气压带控制下为。

●(2012重庆文综)7.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 .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 .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 .对太阳辐射斩吸收增强D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2011全国文综)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9.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 甲地比乙地稳定B 乙地对流最旺盛C 乙地比丙地稳定D 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 丙地刮起东北风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

7 .下列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B . 7月份,北半球的高压系统仅保留在陆地上C . 1月份,北半球的低压系统出现在海洋上D .南半球的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 .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A.①和②较小B.②和③较小C.③和④较小 ③和⑤较小9 .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A.①小②大B.①大③小C.③小⑦大吴忠中学2017-2018年高二地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 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 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 3℃。

据此完成1〜2题。

1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 .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 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3〜5题。

3.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 风D.30°〜40°盛行西南 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 ) 夏季 冬季 观例压粕巨1 M 气压芾口口甲1L1..A .赤道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D .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压带带D.④大⑥小20 .关于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的规律,正确的说法是( )A.12月22日到次年6月22日向南移B.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相反10 .下列对风向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 两极直接吹向赤道面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读右图,回答11~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C.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就是(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就是明亮的读下图,完成3~4题。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就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就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5.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叙述中,正确的就是( )A.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越大B.大气密度愈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能力提升】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就是她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就是( )A.作物品种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7.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就是( )A.天气严寒B.地面辐射强C.微风D.大气逆辐射强8.上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0.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受热状况的比较,正确的就是(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④大小有关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①大小有关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大小有关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②大小有关1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就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12.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就是: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

(2)从数量上瞧,A>D的原因就是____________。

图中Ⅰ的作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_____。

原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就是(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5)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________(大或小),为什么?1参考答案1.A [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平流层的水汽、固体杂质极少,无气晴朗,无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2.A [A项所叙述的现象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原因就是多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因而气温较高,所以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

B项所叙述的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云层的反射作用。

C项所叙述的现象就是大气的散射作用。

D项所叙述的现象也就是大气散射作用的结果,因此正确的就是A 项。

]3.A 4、D [通过图示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

d为大气的反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能力弱,地面才就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暖”地面,地面利用地面辐射“暖”大气,大气以逆辐射保温地面。

]5.A [太阳高度角就是太阳光线相对于地平面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路程就越长,被大气削弱的也就越多。

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大气透明度愈大,杂质越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愈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6.B 7、D [第6题,由图可知,纬度越高,初霜越早,终霜越晚;霜期越长,这主要就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第7题,霜冻的出现与低温与气温下降有关,天气严寒,地面辐射强以及微风都有利于地面出现霜冻,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不利于霜冻的出现。

]8.A [图中信息显示,该地5时、20时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

12时、15时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无逆温现象。

故本题选A。

]9.A 10、C [根据图示内容可以判断出①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

④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第9题,大气保温作用与①③直接相关。

第10题,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大气的保温作用(①③)弱有关;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少有关;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多有关;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大气逆辐射(③)强有关。

]11.D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温度低,水汽容易凝结成露。

]12.(1)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大气的削弱作用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3)晴天大,阴天小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故温度差较小(4)D(5)小因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

解析本题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分析运用能力。

读懂图,弄清各字母代表箭头的含义就是解题的关键。

第(1)题,根据图中各箭头的指向与粗细即可判断出A→J的含义。

第(2)题,A>D的原因就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大气上界的要小;图中Ⅰ就是大气逆辐射,其作用就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第(3)题,就气温的日较差而言,晴天时大,阴天时小,这主要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有关。

第(4)题,浓烟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与尘埃,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第(5)题,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温度不会太低。

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1.读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就是( )A.图中四点气压:C>B>A>DB.高空中空气由D处流向B处C.近地面A处温度高于C处D.A、B、C、D之间不可能形成热力环流2.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就是( )3.在实际大气运动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就是由于(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B.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D.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4.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就是( )5.下图为“某地海岸附近热力环流示意图”。

如果该地气压场比较稳定,且等压线分布均匀,则( )A.风由b吹向c,b地风力大于c地B.风由b吹向c,b地风力小于c地C.风由c吹向b,c地风力大于b地D.风由c吹向b,c地风力小于b地【能力提升】6.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就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D.风从南侧吹来读下图,回答7~9题。

7.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与气温(T)( )A.P a>P b;T a>T bB.P a<P b;T a<T bC.P a<P b;T a>T bD.P a>P b;T a<T b8.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a 与b 、c 与d 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分别为( )A.西南风、东风B.东北风、东风C.东北风、南风D.西南风、南风9.下列关于a 、b 两地气温日较差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a 大于bB.a 小于bC.相等D.不能确定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材料二 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

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与惬意。

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炎热的酷暑呢? (1)如对此主题进行课题研究,请补充完成基本的研究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①认识什么是主题词→______()②讨论主题词给城市带来的影响→③ →④ (2)某市于2010年提出构建“绿色城市”的口号,并向市民广泛征集构建措施。

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

这种做法,您认为可行不?如认为可行,请说明应首先研究的可能性条件;如认为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只要合理即可)(3)该市规定,本市绿化不得再建大型草坪,而要以乔木、灌木树种为主。

与林木绿化相比,城市绿化中修建大型草坪有哪些不足?(4)有同学在对比市区与农村的天气资料时发现,城市上空多云与雾,试对此现象加以解释。

2参考答案1.C [近地面等压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就是相反的。

可先补画出近地面等压面弯曲状况,A处为低压,C处为高压;近地面的气压值大于高空的气压值。

故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C>A>B>D,并据此可判断各选项。

]2.B [白天,陆地吸热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边应吹海风;夜晚,山坡气温下降快,形成高压,空气由山坡流向谷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